资源描述
1 疫情后 我国 服务消费的 发展趋势及 促进消费回补 的政策建议 基于 3101 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内容提要: 新冠肺炎 疫情短期内对我国 服务消费产生了巨大冲击, 消费总量明显下滑, 但服务消费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扩展也将影响到疫情后的消费习惯,推动生活服务业尤其是餐饮和零售的线上化率进一步提升。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稳定、提升服务消费意义重大。建议 在推动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复产的同时 提振服务消费, 精准施策,着力破除制约疫情后居民服务消费回补的障碍性因素;顺应服务消费发展趋势,营造便利居民服务消费的环境;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体系 。 关键词: 服务消费 线上化 消费回补 新业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2020 年 2 月 底和 3 月初 ,美团研究院对 美团 平台 上的 消费者开展了问卷 调查 ,共回收 3101 份有效问卷 (以下简称“问卷调查”) 。 问卷调查发现,疫情短期内对服务消费产生了巨大冲击, 消费总量明显下滑, 不过, 服务消费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疫情对居民消费信心影响有限,居民对未2 来消费充满信心。疫情改变了居民服务消费理念和模式,催生了众多生活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一、 疫情短期内对我国生活服务消费产生明显抑制,但服务消费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一) 疫情 对我国服务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消费总量下滑明显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且传染性强,全国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 居家隔离 成为疫情期间我国居民 的 主要 生活方式 ,加之疫情爆发适逢我国传统的服务消费旺季春节假期,对我国服务消费形成明显抑制,使疫情期间我国生活服务消费总量出现大幅下滑。在服务消费需求被抑制的背景下,疫情期间我国生活服务业商户的经营也普遍面临 一些实际的困难 。 美团研究院在 2020 年 2 月底 -3 月 初 针对 国内餐饮商户 开展了 问卷 调查,共回收 问卷 16244 份 ,其中 有效问卷 15265 份 。 分析结果显示, 疫情期间的消费疲软是遏制餐饮业 复苏 的 最重要 因素。除此之外,餐饮商户还要 面临原材料 进货 价格高 且损失 率高、 员工 就业 成本 高 、防疫消毒成本 高、订单量人效坪效 不及预期等 方面的 问题 , 餐饮 老板 在疫情期间面对 “ 开业难 , 不开业也难 ”的 两难境地 。 2020 年3 月初,有 77.2%的餐饮商户表示堂食仍未正常营业 。未正常营业的原因中(可多选), 政府要求关店是主要原因,占比高达 69.2%;其次是疫情恐慌,担心自己被感染,占比 45.3%;3 客流量太低,入不敷出,占比 28.8%;员工返乡未归,人手不够,占比 12.9%;食材原料匮乏,采购有难度,占比 12.3%;5.5%的商户选择了其他 。 休闲娱乐 、 旅游 、亲子 、 电影等 春节旺季性行业 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了最直接、最严重的冲击,商户不仅“资金回流” 的 愿望成空, 部分 商户甚至颗粒无收 ,普遍存在现金流 紧张 、维系成本高、信心缺失等方面的问题。春节期间是美容美发 、教育 培训 等行业 的淡季, 受 疫情的冲击 相对 较小 。 不过,如果这些行业复苏缓慢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业 的商户的 损失将逐渐放大。 (二)疫情改变了居民服务消费理念和模式,催生了众多生活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在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生活服务消费总量的背景下,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充分发挥科技、数据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消费业态,我国生活服务消费发展模式呈现新的积极变化。 一是线上生活服务消费大幅增加。由于少出 门甚至不出门成为疫情期间居民主要选择,线下的生活服务消费被严重抑制, 促使更多居民 通过 线上电商平台满足自己的 餐饮、娱乐等 生活服务需求 ,催生“宅经济”爆发。美团研究院的 问卷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高达 71.7%的 居民选择在美团等外卖平台点餐,超过线下消费 的比重 ( 53.7%), 41.6%的 居民选择通过 美团买菜、 美团 跑腿等 线上平台 购买生活必需品; 使用4 闪购、京东等到家服务的消费用户的占比达到 24.2%, 在爱奇艺等视频 平台上 看电影 的消费用户的占比达到 21.5%( 见图 1)。 图 1 疫情期间居民生活服务消费方式选择 资料来源:美团研究院 调查数据 二是生鲜零售等业务快速增长。在疫情冲击下,“ 手机下单、配送到家”成为疫情防控期间 居民 首选的 生活服务消费方式 ,推动生鲜零售等消费升级新业态爆发式增长。 三是线上生活服务消费中老年用户 所占 比重有所上升。由于此次疫情期间许多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加之以美团为代表的 生活服务电子商务 平台积极采取了保供给、稳价格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更多中老年用户开始接受与适应线上服务消费方式。 四是“无接触服务”的新服务消费方式大量诞生与应用。为满足居民隔离防疫与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减少人际 交叉感染风险,以美团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率先在业内41.6%53.7%71.7%21.5%24.2%9.7%9.8%0% 20% 40% 60% 80%从美团买菜、跑腿等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选购 餐馆、超市、便利店、小区里的买菜点等线下 通过美团外卖等平台点餐在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上看电影闪购、京东、淘宝等到家服务观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打赏腾讯游戏等平台5 推出“无接触配送”,通过用户 直接在下单页面中备注信息 或与骑手沟通 方式实现。此后,美团又升级推出“无接触安心送”,并不断创新 发展成“无接触团餐”、“无接触自提”、“无接触堂食”等 新 方式。 与传统服务方式相比,无接触服务的标准化程度更高,科技化与智能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 目前已 在餐饮、住宿、物流等多个场景 中 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形成到 家配送 、到店消费、企业工作团餐等发展模式(表 1),成为疫情期间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稳定消费及促进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表 1 疫情期间生活服务行业无接触服务 的 主要 发展 模式 模 式 典型行业 代表性企业 主要内容 到家配送 餐饮外卖 生鲜零售 物流 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平台、餐饮企业 无接触配送、无接触安心送;骑手与用户沟通,或通过设立智能柜方式实现;无人车在社区生鲜零售领域配送。 到店消费 酒店住宿 餐饮 汽车服务等 华住、首旅如家等酒店集团、部分餐饮企业 酒店自助续住、退房,以及机器人送物等;美团等平台助力,升级“手机点餐”功能,提供“安心住”等服务;线上预约到店享受汽车保养等服务。 企业团餐 餐饮 餐饮企业、美团等平台 美团等平台提供第三方配送;餐饮企业自行安排配送企业提供无接触配送。 资料来源: 美团研究院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 三 )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为服务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消费有望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1.我国 经济发展水平 持续 提升,为服务消费奠定了坚实6 基础 2019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276 美元,突破了 1 万美元的大关, 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均 GDP 已提高了 10 多倍( 见 图 2)。从 国际比较 来看,我国人均 GDP 达到全球人均GDP 的 90%;按照世界银行 2019 年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 中等偏上 收入国家 的行列 ,而且接近高收入国家人均 GDP 的下限( 12375 美元,见表 2)。随着人均 GDP 的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 GDP 达到10000 美元后, 食品 、 服装 等生存型 消费支出 占比 下降 , 而以发展、享乐为主的 教育、娱乐、旅游等服务 消费 的 占比将持续 上升 。 图 2 中国人均 GDP 变动趋势( 2000-20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 2 不同收入类型国家标准及状况 划分标准 ( 2019) 经济体数量 人口 (百万) 占总人口比重( %) GNI (十亿美元 ) 占全球比重( %) 高收入( 12375 以上) 56 1184.09 15.59 52722.93 62.56 中等偏上( 3996-12375) 56 2533.57 33.36 22543.11 26.75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单位:美元7 中等偏下( 1026-3995) 47 3022.91 39.81 6785.22 8.05 低收入( 1025 以下) 26 857.70 11.24 2228.71 2.64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整理 2.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为服务消费提供 有力 支撑 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来源,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从 2013 年的 18311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30733 元, 年复合 增长 率超过 9%。 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26467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42359 元, 年复合 增长 率超过 8%;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从 2013 年的 9430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6021 元, 年复合 增长 率超过 10%(图 3)。 图 3 中国人均 GDP 变动趋势( 2013-20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 中 的比重不断上升,逐渐 占据 主导 地位 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 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 9886 元,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9%,比 2017 年 提高 了 3.3 个百分点(图 4)。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单位:元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8 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 ,服务消费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如美国 服务消费占 居民消费的比重从 1929年的 43.4%提升到 2018 年的 68.8%,主要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达到 70%,服务消费是居民消费的主体( 见表 3)。 图 4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及占比变化( 2017-20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 3 主要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 单位: % 项目 澳大利亚 英国 日本 韩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算术平均 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 79.06 74.80 76.41 72.68 72.36 67.88 77.44 74.38 批发、零售贸易和汽车修理服务 12.11 20.82 13.27 8.42 15.01 16.02 14.63 14.33 运输和仓储 6.01 6.21 7.10 7.44 7.43 7.73 5.38 6.76 住宿和餐饮服务 5.03 6.09 9.78 15.34 7.05 4.89 8.02 8.03 出版、视听和广播活动 1.22 2.06 0.77 1.30 2.11 2.41 2.21 1.73 电信 1.93 2.06 4.71 2.60 4.65 3.61 2.85 3.20 信息技术和其他信息服务 0.70 0.24 0.32 0.82 1.00 0.58 0.89 0.65 金融和保险活动 9.76 9.44 7.85 10.04 11.49 9.76 8.97 9.62 房地产活动 32.39 33.34 27.95 20.88 28.14 27.02 16.71 26.63 其他商业部门服务 2.77 1.59 2.97 3.31 3.19 3.57 3.70 3.01 公共管理和国防;强制性社会保障 0.38 0.34 0.35 1.85 1.71 0.54 0.89 0.86 教育类 5.08 1.76 2.79 8.02 2.84 1.69 6.55 4.10 人类健康与社会工作 18.10 12.31 11.01 11.41 10.99 14.26 24.12 14.60 艺术、娱乐、娱乐和其他服务活动 4.54 3.74 11.12 8.57 4.40 7.92 5.08 6.48 42.6%44.2%45.9%40%41%42%43%44%45%46%47%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7 2018 2019单位:元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 (右轴 )9 数据来源: OECD (四)疫情对居民消费信心影响有限,居民对未来消费充满信心 美团研究院问卷 调查显示, 54.9%的被调查者未来的消费信心为 5 分,只有 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1 分和 2 分,疫情对居民服务消费信心的影响非常有限 ( 见 图 5) 。 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来看,中间收入群体( 4000-10000 元)的消费信心较 强 ,其中 , 4000-6000 元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最强,平均为 4.32 分( 见 图 6)。 图 5 疫情后居民消费信心情况 数据来源: 美团研究院调查数据 3% 3%19%20%55%1分2分3分4分5分3.96 4.23 4.19 4.32 4.25 4.24 4.17 3.95 4.14 4.08 3.73.83.94.04.14.24.34.4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样本量 得分(右轴)10 图 6 疫情后不同收入群体消费信心情况 数据来源: 美团研究院调查数据 二、 疫情后生活服务回补性消费趋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 一 ) 新冠肺炎 疫情后 生活服务回补性 消费 趋势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 51%的被调查者回答会按照自己的需求节奏来,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 21.5%的被调查者回答“心有余悸,减少到人流密集场所的消费”; 13.4%的被调查者选择“收入减少,没钱消费”; 8.7%的被调查者选择“ 疫情期间憋坏了,把没有消费的补回来 ”,即有回补性消费计划(见图 7) 。 图 7 新冠肺炎疫情后居民服务消费计划分析 数据来源: 美团研究院调查数据 从年龄分布看, 40 岁以下人群中有补偿性消费计划的占比高于其 在 总体样本中的占比, 40 岁以下人群 回补性消费 的意愿较高。 40 岁以上人群中有补偿性消费计划的占比低于其在 总体样本中的占比,回补性消费意愿较低 (见表 5) 。 表 5 不同年龄群体补偿性消费 意愿的 差异 51.0%21.5%13.4%8.7%5.4%和疫情前一样,按照自己需求来,没有太大变化心有余悸,减少到人流密集场所的消费收入减少,没钱消费疫情期间憋坏了,把没有消费的补回来不好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