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40 Table_Page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2020 年 7 月 19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C ontacter 本报告联系人: Table_Title 医药生物行业 疫 苗行业专题之 mRNA 疫苗 篇 : 通用的平台型技术, 未来大有可为 Table_Author 分析师: 孔令岩 分析师: 罗佳荣 SAC 执证号: S0260519080001 SAC 执证号: S0260516090004 SFC CE.no: BOR756 021-60750612 021-60750612 konglingyangf luojiaronggf 请注意,孔令岩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 全球大流行病防控面临更多挑战, 核酸疫苗应用前景广阔 。 步入新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密度提升、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气候变暖 和交通方式更加便捷 等 根本变化有利于病原体 在 全球 大范围 传播 。 过去几十年发生的非典、埃博拉、寨卡、新冠肺炎等严重传染性疾病迅速蔓延 , 凸显出全球亟需 迅速应对 大流行病的迫切需要,需要极其迅速地研制出相关疫苗并进行大范围接种 。 对于大多数新型病毒疫苗而言,其研发主要的障碍不是传统疫苗开发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是需要以低成本、更迅速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核酸疫苗包括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 DNA和 mRNA疫苗已经在临床中展现出可能能够应对上述全球卫生挑战的潜力。根据 WHO 披露,截至目前全球 163 个在研新冠疫苗中 , 核酸疫苗 数量 占比约 48%, 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 核酸疫苗为通用的平台型技术,有望颠覆传统疫苗研发路径 。 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尤其是 mRNA 疫苗主要有以下核心优势:( 1)可以表达任意种类的蛋白,如天然蛋白、抗体、病毒蛋白等,突破现有专利以及毒株、菌株等方面的限制;( 2)可以同时表达多个蛋白,有望开发出多价苗、联苗等疫苗;( 3)可以模拟病毒自然感染人体的过程,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但安全性较高,且可以通过成熟的制剂技术如核苷酸修饰等调整核酸疫苗表达抗原的能力,来调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平衡;( 4) 生产 周期较短,3 个月内即可完成 GMP 生产及 QC,可以应对大规模突发性传染病;( 5) 研发 成功后可以快速开发出同一给药系统的更多系列产品,为通用的平台型技术;( 6)标准化生产且场地要求低,化学合成核酸,普通 GMP场地即可,安全性高,且不易因批次间的变化而造成不必要的批次损失;( 7)共线生产所有产品,既不涉及病原体,也不涉及细胞培养或发酵体系,因此一个单一的设施可以生产所有的 mRNA 疫苗,共享同一套质量体系、生产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综上所述, mRNA 疫苗有望颠覆传统疫苗研发路径,开启疫苗的新时代。 成熟制剂技术与高效递送系统是 mRNA 疫苗未来成功的关键 。 尽管 mRNA 疫苗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但其发展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技术障碍:( 1) mRNA 不稳定性,容易被细胞外核酸内切酶降解进而难以有效内化;( 2)高天然免疫原性和体内传递效率低下,突破局限仍然在于递送技术的发展。面对上述挑战, mRNA 疫苗技术平台的发展需要更成熟的制剂技术以及高效率的递送系统进行解决。然而,近年来新技术进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问题,多个 mRNA 疫苗平台已经在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投资建议 。 基于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我们判断新冠疫苗对于疫情的防控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关注( 1)沃森生物 : 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与 艾博生物 、 军科院共同开发 的新冠 疫苗 已于 6 月底获得临床批件,是 国内 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 mRNA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基于 mRNA 疫苗的生产特点,未来产能可拓展空间较大 ;( 2)智飞生物:公司 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 重组 新冠 疫苗 已步入临床1/2 期,设计产能约 3 亿剂 ;( 3)康泰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下半年步入临床阶段,进度领先企业的同技术路径新冠疫苗早期数据表明有 较大 潜力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持续得不到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变异 致相关疫苗无效的风险; mRNA 疫苗为新技术路径,尚未有获批上市品种,存在一定程度上研发失败的风险;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Table_impcom 重点公司估值和财务分析表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货币 最新 最近 评级 合理价值 EPS(元 ) PE(x) EV/EBITDA(x) ROE(%) 收盘价 报告日期 (元 /股) 2020E 2021E 2020E 2021E 2020E 2021E 2020E 2021E 康泰生物 300601.SZ CNY 196.45 2020/4/29 买入 149.4 1.28 2.42 153.48 81.18 135.36 1.28 2.42 153.48 沃森生物 300142.SZ CNY 58.72 2020/5/5 买入 48.3 0.69 1.07 85.1 54.88 60.31 0.69 1.07 85.1 智飞生物 300122.SZ CNY 125 2020/4/28 买入 105.06 2.06 2.69 60.68 46.47 50.2 2.06 2.69 60.68 华兰生物 002007.SZ CNY 51 2020/4/7 买入 50.31 1.17 1.37 43.59 37.23 42.41 1.17 1.37 43.59 长春高新 000661.SZ CNY 487.15 2020/4/21 买入 588 14 18.52 34.8 26.3 56.03 14 18.52 34.8 康希诺生物 -B 06185.HK HKD 203 2019/11/7 买入 71.78 - - - - - - - -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最新收盘价日期为 2020 年 7 月 17 日 备注 :表中估值指标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目录索引 一、前言 . 5 (一)全球大流行病防控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新一代疫苗研发路径来应对 . 5 (二)核酸疫苗为通用的平台型技术,有望颠覆传统疫苗研发路径 . 6 (三)核酸疫苗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中占据重要位置 . 8 二、 MRNA 疫苗 . 8 (一) MRNA 疫苗技术路径与核心竞争优势 . 8 (二)成熟制剂技术与高效递送系统是 MRNA 疫苗未来成功的关键 . 13 (三)制剂技术的优化方向:提升 MRNA 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打造技术平台的通用性 . 14 (四)脂质纳米粒( LNPS)为临床唯一验证中的递送系统,已展现出高效传递的潜力 . 19 三、全球领先的 MRNA 疫苗公司 . 21 (一) BIONTECH . 21 (二) MODERNA . 24 (三) CUREVAC . 27 (四)艾博生物 . 29 (五)斯微生物 . 29 四、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概览 . 31 五、风险提示 . 38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图表索引 图 1:全球应对传染性疾病爆发所研发的核酸疫苗概览 . 6 图 2: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截止 7 月 14 日) . 8 图 3: mRNA 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 . 9 图 4: mRNA 疫苗应用领域概览 . 10 图 5:传统疫苗与 mRNA 疫苗、 DNA 疫苗的生产方式对比 . 11 图 6: mRNA 疫苗技术发展历程 . 13 图 7: mRNA 疫苗开发的关键技术壁垒 . 14 图 8: mRNA 疫苗的研发与生产全流程 . 15 图 9: mRNA 疫苗的生产过程拆解 . 16 图 10:人体固有免疫对 mRNA 疫苗有效性的影响 . 17 图 11: mRNA 疫苗优化方向 . 19 图 12: mRNA 疫苗递送系统的发展 . 20 图 13: BioNtech 公司概览 . 21 图 14: BioNTech 研发管线 . 22 图 15: BNT162 新冠疫苗研发进度 . 23 图 16: BNT162 新冠疫苗表达目标抗原类型 . 23 图 17: BNT162 新冠疫苗临床 1 期的安全性数据 . 23 图 18: BNT162 新冠疫苗临床 1 期的体液免疫数据 . 23 图 19: Moderna 公司研发管线 . 24 图 20: mRNA-1273 临床 1 期的系统性和局部不良反应 . 25 图 21: CureVac 研发管线 . 28 图 22:斯微生物研发管线 . 30 表 1:各疫苗技术路径对比 . 7 表 2: mRNA 疫苗与 DNA 疫苗对比 . 12 表 3:三种核酸疫苗技术特性对比 . 13 表 4:全球 mRNA 疫苗公司对比 . 21 表 5: mRNA-1273 临床 1 期的结合抗体浓度 GMTs 情况 . 26 表 6: mRNA-1273 临床 1 期中和抗体的活新冠病毒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结果 . 26 表 7: mRNA-1273 临床 1 期中和抗体的假病毒中和试验结果 . 27 表 8: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新冠疫苗概览(截止 2020 年 7 月 14 日) . 31 表 9:全球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新冠疫苗概览(截止 2020 年 7 月 14 日) . 33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一、 前言 (一) 全球大流行病防控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新一代疫苗研发路径来应对 自从 200多年前 全球 研制出第一种疫苗以来,疫苗接种大大减轻了世界各地传染病的负担,根除了天花并限制了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白喉和麻疹等疾病 的发病率 。然而 ,步入新世纪以来, 全球人口密度 提升 、 年龄结构 趋于老龄化 和 交通方式 更加便捷 的根本变化 有利于病原体的全球传播 ,而 气候变化影响了携带病原体的 媒介 分布、丰富程度和流行程度,促进了一系列 媒介 传播疾病 , 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大流行风险 。 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流行疫情清楚地表明了全球大流行威胁的现实 , 艾滋病毒、非典、埃博拉 、 寨卡 、新冠肺炎 等严重 传染性疾病 迅速蔓延 , 凸 显出全球亟需迅速应对大流行病的迫切需要 , 需要极其迅速地研制 出相关疫苗并进行大范围接种 ,以预防 此 前可能未知的病原体。因此,能够实现快速 研发 和大规模生产 出 新疫苗 的 技术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新型病毒疫苗而言,其研发主要的障碍不是传统疫苗开发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是需要 以低成本、 更迅速的 研发 和大规模 生产的能力 。 首先, 在大流行病 爆发 的 情况下, 传统的 的 疫苗开发方式 可能并不总是合适甚至可行的 ,如灭活疫苗、减毒疫苗 等 需要整个病原体的培养和繁殖 的生产周期 , 同时 生产 也 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如在体外条件下很难或不可能培养出相应的病原体,或需要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和专门的实验室 进行 培养 , 在 疫情 的迅速发展背景下 会 凸显出传统疫苗生产能力 有限 的短板 ; 其次, 新出现病原体的不可预测性是大流行 疾病防控 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在爆发前疫苗目标仍未确定,时间仍然是有效疫苗研制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传统疫苗从临床前阶段开始的平均开发时间超过 10年,表明迫切需要新的方法,允许极快的开发和 上市 许可,以防止新爆发的全球传播 ;最后,与疫苗开发和生产相关的成本 也是防控大流行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 WHO披露,传统路径开发 一种新候选疫苗的 费用 预计 普遍 超过 5亿美元, 叠加 建立设施和 购买 设备的 成本,合计预计 在 5亿 至 7亿美元之间。虽然为了 达到 所需的安全标准,疫苗开发的一些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大多数传统疫苗技术中,每一种疫苗都需要专门的生产 工序 和设施, 研发与 生产成本 较 高。特别是考虑到资源有限的情况,例如2013-2016年的埃博拉危机 ,局部地区 疫情 爆发 对于疫苗公司而言做相关疫苗研发的商业化决策相对困难 ,需要新技术来支持更具成本效益的疫苗 研发与 生产。 基于以上综合考量,未来面临大流行病的防控情形下 需要 开发出 独立于整个病原体培养的、高度通用 、低成本且产能能够迅速 扩 展 的 新一代 疫苗 研发路径 ,以有效和快速地抗击疫情 。 最后,传统的疫苗方法可能不适用于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近年来,核酸疫苗包括重组 病毒载体疫苗和基于核酸的疫苗 ( DNA和 mRNA疫苗 )已经在临床中展现出 可能能够应对 上述 全球卫生挑战的 潜力 。 针对传染病和几种癌症的多 个核酸 疫苗 技术 平台已经在动物模型和人类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 本文 基于核酸疫苗发展历程与关键技术分析,对核酸疫苗成药性、技术平台的通用性 、应用前景 以及 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做了进一步的相关分 析,通过对比各种疫苗研发路径的差异,以便对核酸疫苗有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图 1: 全球 应对 传染性疾病爆发 所研发的核酸疫苗概览 数据来源: PubMe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二) 核酸 疫苗为通用的平台型技术,有望颠覆传统疫苗研发路径 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分子微生物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全球疫苗的研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技术路径的角度来看,从最开始的第一代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等,发展到第二代疫苗包括由微生物的天然成分及其产物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和将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成分基因重组而产生的重组蛋白疫苗,再到目前最新第三代以 mRNA疫苗、 DNA疫苗、重组 病毒 载体疫苗为代表的 核酸 疫苗。 然而,在应对大流行病情况下, 传统疫苗面临 一些挑战: ( 1) 在 目标病原体或抗原 提取、 灭活 、分离和纯化之前, 其在 专用的细胞培养或以发酵为基础的生产 方式 是一个漫长、复杂和昂贵的过程 ,产能放大能力较弱 ;( 2)传统疫苗往往 以 基于临床经验 证明其有效性 , 确切的保护机制只有在疫苗获得许可和使用后才能完全阐明,在某些情况下,如百日咳 疫苗 ,至今 尚 不清楚其功效机制 ;( 3) 需要专门针对特定 疫苗定制生产流程、 建设配套的 生产设施和 培训相关 操作人员。此外, 这些 资本 投入 必须在疫苗批准前数年进行 (开展临床 3期前需建设好正式 生产 车间) ,伴随而来的风险是疫苗最终可能失败 ,而 这反过来又限制了疫苗 公司研发的积极性与推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进的节奏 ;( 4) 传统 疫苗 仅仅依赖于 佐剂来调整它们诱导的免疫反应类型。 与传统疫苗相比 , 核酸疫苗 尤其是 mRNA疫苗主要有以下核心 优 势: ( 1)可以表达任意种类的蛋白,如天然蛋白、抗体、病毒蛋白等,突破现有专利以及毒株、菌株等方面的限制;( 2)可以同时表达多个蛋白,有望开发 出 多价苗、联苗等疫苗;( 3)可以模拟病毒自然感染人体的过程 ,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但安全性较高,且可以通过成熟的制剂技术如核苷酸修饰等 调整 核酸疫苗表达 抗原的能力 ,来调整体液 免疫 和细胞 免疫 之间的平衡; ( 4)生 产 周期较短, 3个月内即可完成 GMP生产及 QC,可以应对大规模突发性 传染 病;( 5)一个产品成功后可以快速开发出同一给药系统的更多系列产品,为通用的平台型技术;( 6) 标准化生产且 场地要求低,化学合成核酸,普通 GMP场地即可,安全性高 , 且不易因批次间的变化而造成不必要的批次损失 ;( 7) 共线生产所有产品, 既不涉及病原体,也不涉及细胞培养或发酵 体系, 因此一个单一的设施可以生产所有的 mRNA疫苗 ,共享同一套质量体系、生产设备以及操作人员 。 综上所述, mRNA疫苗有望颠覆传统疫苗研发路径,开启疫苗的新时代。 表 1:各疫苗技术路径 对比 灭活与减毒疫苗 亚单位 疫苗 DNA 疫苗 与病毒载体疫苗 mRNA 疫苗 安全性 低 高 中 高 预防效果 高 高 低 高 额外佐剂需求 严重依赖 严重依赖 依赖 性弱 不依赖 生产方式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化学制品 研发周期 1015yrs 1015yrs 47yrs 47yrs 生产周期 6 8 Months 6 8 Months 3 Months 3 Months 成本 低 低 中 低 多价疫苗 难 难 易 易 多联疫苗 难 难 易 易 GMP 厂房要求 高 高 高 低 共享生产线 不可以 不可以 可以 可以 临床验证 已批准 已批准 兽用 与人用 临床二期 数据来源: PubMe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近年来 , 核酸 疫苗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正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 仅在过去的 五年 中,就有 几十个核酸疫苗技术平台所开发的产品在 临床前和临床 试验中 显示出令人鼓舞的 结果 。 目前, 虽然 部分临床前与 临床 数据显示核酸疫苗在 人类的免疫原性比动物模型所预期的要温和, 然而各家厂商的技术平台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尚未有足够多的临床数据证明核酸疫苗的成药性存在 较大问题,伴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成熟与递送系统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验证,我们认为核酸疫苗 有潜力解决传染病和癌症疫苗开发中的许多挑战。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三)核酸疫苗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中占据重要位置 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截止目前在全球部分地区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我们认为疫苗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根据 WHO披露,截止 2020年 7月 14日,全球共计 163个新冠疫苗处于研发当中,其中处于临床中的在研产品共计 23个、临床前的在研品种 共计 140个。目前,中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处于全球前列, 7个品种已步入临床阶段。 根据 WHO披露, 从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的技术路径角 度来看, 163个在研的新冠疫苗中核酸疫苗包括 DNA疫苗、 mRNA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共计 78个,占比约48%,数量位居第一位。其次,重组蛋白疫苗包括亚单位与 VLP疫苗共计 68个,占比约 42%,数量位居第二位,灭活疫苗与减毒疫苗数量较少。正如上文所述,核酸疫苗具有 高效、短时间内 可 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等优势,有望在防控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 2: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截止 7月 14日) 数据来源: WHO,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单位为个 二、 mRNA 疫苗 (一) mRNA疫苗 技术路径与核心竞争优势 mRNA是编码 DNA转录 和细胞质核糖体 产生 蛋白质的中间步骤。 mRNA疫苗的核心原理是将相关转录本 ( 编码一个或多个免疫原 的基因序列) 传递到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 随后 在 细胞内 表达翻译蛋白 即抗原 ,使其位于 细胞 膜内 或 分泌 到 细胞 膜外 ,进而 呈 现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上即 MHC类和 MHC类 ,然后被 CD8+和 CD4+T细胞 识别 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 mRNA疫苗在 靶细胞 内产生 抗原 ,模拟了病毒 在人体内 自然 感染 的 过程 ,能够有效的引起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但安全性较高 。 mRNA疫苗可以绕过毒株、菌株等获取方面的限制, 支持提供任何特定 的抗原,无论 是 来自病毒、细菌还是寄生虫, 能够 支持针对多种病原体 的 疫苗开发 。 0102030405060ProteinSubunitNon-ReplicatingViral VectorRNA ReplicatingViral VectorDNA VLP Inactivated LiveAttenuatedVirusUnknownpreclinical Phase 1 Phase 2 Phase 3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目前 , 临床中 正在研究的 mRNA疫苗主要 分为两种 : 非复制性 mRNA疫苗 ( NRM)和病毒衍生的自扩增 mRNA疫苗( SAM) 。传统的基于 mRNA的疫苗 主要包括 编码目标 抗原 序列的 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 ORF) , 以及 5和 3未翻译区( UTRs) 、 帽子结构( Cap)和多聚腺苷酸尾巴 ( Poly-A)。 自扩增 mRNA疫苗 不仅编码 目标 抗原,而且编码病毒复制机制, 最常见的来自于甲病毒,如 Sindbis和 Semliki-Forest病毒。通常情况下,编码病毒结构蛋白的 ORF被所 特定 的转录本所取代,病毒 RNA依赖的 RNA聚合酶被保留以指导复制子结构的细胞质扩增 , 使细胞内 mRNA扩增和 更高效 的 抗原 表达。 自 扩增 mRNA疫苗编码的任何遗传信息都会被放大很多倍,导致相对低剂量的疫苗产生高水平的抗原表达,这是自 扩增 mRNA疫苗相比于非复制 mRNA疫苗的 相对优势。然而, 自扩增 mRNA疫苗的全长 mRNA比非复制的 mRNA疫苗大很多 ( 甲型病毒系统为 9-10kb), 值得注意的是, 其 生产过 程比非复制的 mRNA疫苗更加困难 。 与使用自扩增 的 mRNA疫苗相比, 一方面 非复制 mRNA疫苗的优势在于其结构简单, mRNA体积小 ,相比之下在自扩增 mRNA疫苗 ORF中插入目标抗原转录本的大小限制更大 ;另外一方面, 非复制 mRNA疫苗 ORF中 没有任何额外的编码蛋白 序列 ,而这些编码蛋白 如复制机制产生的 复制酶 可能会诱导非预期的免疫反应 , 理论上可能 会 限制 其技术平台在同一人体中的 重复使用。 到目前为止, 非复制 mRNA疫苗 的研发推进节奏较快,已经在多个临床试验中,而 自扩增 mRNA疫苗尚未在临床研究中进行 验证 ,其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在人身上尚未得到证实。 图 3: mRNA疫苗 的免疫保护机制 数据来源: PubMe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mRNA疫苗 平台可广泛应用于蛋白替换疗法、肿瘤免疫以及 传染病 疫苗 等 ,应用场景较为广阔 。 根据蛋白功能 的 不同区分 mRNA药物的主要 用途: ( 1) 蛋白替换疗法 ,将人体变成自身蛋白加工厂;( 2)肿瘤免疫,激活免疫系统或去除免疫抑制,如细胞因子和抗体;( 3)传染病及个性化肿瘤疫苗, 帮助 人体识别外来病毒或肿瘤新生抗原。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40 Table_PageText 行业专题研究 |医药生物 图 4: mRNA疫苗 应用领域 概览 数据来源: nature,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在过去的十年里,重大的技术创新和 资本投入驱动 mRNA成为疫苗开发和蛋白质替代治疗领域一个有前途的 研发 技术平台 。 mRNA疫苗相 较 于 亚单位、灭活病毒和减毒活病毒 以及 DNA的疫苗具有 一定 相对优势。 ( 1) 安全性 高 :由于 mRNA疫苗是一个非感染性、非整合平台 技术 ,因此不存在感染或插入突变的潜在风险。此外,mRNA能够 被正常的细胞 自然 降解,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可以通过各种修饰和 递送系统 来调节 。与此同时, mRNA的固有免疫原性可以 人工 下调,以进一步增加 其 安全性。 ( 2) 高效率 :多种修饰使 mRNA更稳定,更易翻译。通过将 mRNA合成载体分子,使其在细胞质中快速摄取和表达,可以实现高效的体内给药。 mRNA是最小的遗传载体,因此避免了抗载体免疫,可以重复接种 mRNA疫苗。 ( 3) 可大规模 生产且成本低 : mRNA疫苗具有快速、廉价和可扩展的生产潜力 ,主要来源于 IVT mRNA体外生产的高效率 。 核酸疫苗为 通用的平台型技术, 就生产 方式 而言, DNA疫苗与 mRNA疫苗平台都允许使用相同的既定生产流程和设备生产不同的疫苗。 然而, 由于 mRNA疫苗 的生产过程是基于体外系统,不需要在细菌或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因此 mRNA疫苗的生产过程相对较短 且 易于 监控,生产效率较高 。 mRNA疫苗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大规模的、快速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流程,周转时间也很快 。 在面临大流行威胁时, mRNA疫苗的上述特性是 至关重要的,因为需要一个快速应对 研发与生产 平台,能够在必要的短时间内生产保护性疫苗,以保护高危人群,并对疫情的进展产生早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