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目 录 _Toc38976033 I. 量:规模不在同一量级,分化愈演愈烈 . 2 1、 2019 年至今,国企民企公司债发行与净增规模分化加剧 . 2 2、银行信贷 对国企的偏好更加严重 . 3 3、疫情防控债的民企、国企及行业分布 . 4 II. 质:同资质不同评级,同评级不同利率 . 5 1、同评级不同利率 . 5 2、同资质不同评级 . 5 3、民企内部,高评级的主体更多是地产企业 . 6 III. 问题与本质 . 7 1、民企融资问题由来已久 . 7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7 3、不破不立:国企的刚兑预期 . 8 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1 / 9 摘 要 民企与国企融资 规模不在同一量级 ,分化愈演愈烈 发债方面 ,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4 月 21 日 ,国企 与民企分别新 发行公司债 31406 亿元 与 2368 亿元 , 前 者是 后 者的 13 倍多 。 从 净增融资规模来看 , 国企公司债 净增 23353 亿元,且单月净增规模 持续 正增长, 同期 民企的公司债合计净增 -1660 亿元, 且仅有 3 个月份录得正增长,其余月份均在萎缩。银行授信方面, 国企合计 授信额度 175 万亿元 , 民企 合计额度仅 19 万亿元, 是前者的 1/10。即使在今年 3 月的疫情期间,国企共发行 402 只合计 3174 亿元疫情防控债,而民企仅获发行 73 只 388 亿元。这让净融资规模本就在萎缩民企在资金链上更加捉襟见肘。 民企与国企融资 同资质不同评级,同评级不同利率 债券发行人 最新主体评级 分布显示, AAA 主体在国企中的占比 为 38%,而在民企中的占比仅有 27%。同时, AA-及以下主体在国企中占比仅有 2%,而民企中占比高达 20%,国企的主体评级总体较民企更高,因此也导致其综合融资成本较民企更低。即使主体评级、发债期限相同,民企的发债利率 较 国企 至少高出100bps。 此外,相似资质的 国企与民企发行人的 评级也存在扭曲 。通过整理 AAA 国企后 10 名与 AA+民企前 10 名在 2019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可得出,后者 的 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好于前者,甚至是不在一个量级上,但在评级上却差出一个档次,即部分国企虽然资质比民企更差,却反而能承担着比这些民企更低的融资成本。 其实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并非是一个新话题 , 早在 2014 年,银行信贷就开始对民企收缩。虽然中央不断出台政策以希望扶持民营企业,但“返费”、“ 以贷转存 ”和“烂企业背债”等变相给民企增加融资成本的方式仍层出不穷 ,也进一步引发民企违约潮 。 2019 年民企新增违约债券规模 是国企的 3 倍,但 如此 巨 大的差距绝非经营效率所能解释,而更多是来自国企背后的 隐性刚兑预期所带来的不对称的融资环境。因此,国企的隐性刚兑预期若不被打破,监管机构对各类变相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打压力度若不能进一步渗透与加强,则仍然难以为民营企业建立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 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2 / 9 I. 量: 规模不在同一量级,分化愈演愈烈 1、 2019 年至今 , 国企民企公司债发行与净增规模分化加剧 公司债券发行是我国公司对外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4 月 21 日 , 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合计发行 公司债 31406 亿元 ,而同一 期间民企的发债规模仅有 2368 亿元。 按月看 ,国企公司债发行的高峰在今年 3 月,单月公司债发行规模高达 3952 亿元,主要受国家加大宽松 力度 推动。与之对比,民企的 单月发债规模无一例外 远逊于国企,且今年 3 月的发债规模 甚至 不及去年同期。 从公司债净增融资走势 来 看 , 2019 年至今的国企公司债合计净增规模为 22353 亿元,且单月净增规模均 为 正增长, 反映 国企 融资 持续扩张。 而 这期间民企的公司债合计净增 -1660 亿元,单月净增规模仅在去年4 月、今年 2 月与 3 月录得正增长,区间 内 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换言之, 2019 年以来,在国企发债呈现扩张之时,民企的公司债规模 出现 持续性 的萎缩,民企与国企的融资现状正加剧分化。 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3 / 9 数据来源: Wind, 发债数据范围为 2019/1/1 至 2020/4/21; 国企包含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企业属性为发债时的企业属性而非最新的企业属性, 净融资 = 新发 -到期,到期包含到期还款、提前还款、赎回和回售,由于到期数据量过大无法计算企业属性,故到期数目按照 wind 默认的最新企业属性归类 2、 银行信贷对国企的偏好更加严重 融资的分化不仅存在于债券发行,银行授信也是重灾区。根据 发债企业最新公告的授信额度 整理 发现,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合计拥有 175 万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其中已使用额度为 72 万亿元,使用率为 41%。对比之下,民企的银行授信额度仅有 19 万亿元,约为国企的 1/10,其中已使用额度为 9 万亿元,使用率为47%。 人民币贷款是我国社会实体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在社会融资中占比基本稳定在 60%,而债券融资的占比仅有 10%。因此, 作为我国社会融资的中流砥柱, 银行 授信 在民企与国企在 之间 高达 156 万亿元的差异更深刻 反映出我国民企融资的艰难窘境。 数据来源: Wind, 银行授信额度截止公司最新公告日 0%20%40%60%80%100%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贷款与发债在我国社会融资存量规模中的占比走势人民币贷款 债券发行 其他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4 / 9 3、 疫情防控债的民企、国企 及行业 分布 受疫情影响,国家在今年 3 月启动了疫情防控债,希望通过定向融资解决帮助实体经济度过难关。 经统计,截至 2020 年 4 月 21 日,国企共发行 402 只合计 3174 亿元疫情防控债,而民企仅获发行 73 只 388 亿元。这一天壤之别也 使得净融资规模本就在萎缩 民企 在 资金链 上更加捉襟见肘。 数据来源: Wind,截至 2020/4/21;企业属性为发债时的企业属性而非最新的企业属性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材料房地产工业公用事业金融可选消费能源日常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疫情防控债规模行业分布(亿元)国企 民营企业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5 / 9 II. 质: 同资质不同评级 , 同评级不同利率 1、 同评级不同利率 通过 统计 2019 年以来公司债的最新发债 情况,可看出即使主体评级 、发债 期限 相同,民企的发债利率也大都显著高于国企 。此外,由于 2 年期的公司债 发行数目总体较 3 年期与 5 年期 显著偏少 , 因此 2 年期利差 的参考性不强,更多应通过 3 年期、 5 年期公司债来 对比 民企与国企的发债 成本 。 通过观察 3 年期与 5 年期的发债数据 可得出:( 1)主体评级相同情况下,民企的发债利率 一般 较国企高出 至少 100bps;( 2)同一期限的公司债, AA+主体的民企国企利差较 AAA 主体明显更宽;( 3) 期限越长发债利率越低,这一方面受发债时宏观融资环境不同导致, 2015 与 2016 年的宏观利率较 2017、 2018 年更低;另一方面受选择性偏差导致,即使评级相同,资质更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融资,故在发债成本上具有优势。但无论从主体评级还是从期限上来看,民企的融资成本都较国企 明显 更高 ,且发行的数目较国企明显更少 。 数据来源: Wind, 数据范围为 2019/1/1 至 2020/4/21;企业属性为发债时的企业属性而非最新的企业属性, 利率为最新发行利率的算数平均值, 评级为主体评级 2、 同资质不同评级 2019 年至今发过公司债有评级的企业中,共有国企 1839 家,民企 336 家,其中 AAA 评级 中 企 456 家,占比 85.39%,民企仅 37 家,只占 6.93%; AA+评级国企占比 82.95%,民企 13.28%; AA 评级国企占比81.94%,民企 13.42%; AA-及以下国企占比 38.06%,民企 54.19%。 国企的主体评级总体较民企更高, 不难看出 其 综合融资成本 较民企 更低。 就算对于同样的资质主体 ,国企与民企 的主体评级也 并不 合理 。通过整理 净资产规模介于 100-500 亿元的 AAA 国企 主营收入 后 10 名与 AA+民企 主营收入 前 10 名 数 据 可得出,后者 的 主营业务收入 大幅 好于前者, 甚至是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在评级上却 反而 差 出一个档次 ,即 在净资产规模相近的情况下, 部分国企 虽然 营收 比民企 显著 更差,却 反而 能 承担着更低的融资成本。 发行利率期限 民企 国企 利差 民企 国企 利差2 6.20 4.50 1.70 6.54 6.31 0.243 5.68 4.11 1.57 7.03 5.39 1.645 5.14 4.09 1.05 6.61 5.00 1.62AAA AA+统计数目期限 民企 国企 量差 民企 国企 量差2 1 25 -24 9 6 33 26 421 -395 68 205 -1375 30 440 -410 27 592 -565AAA AA+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6 / 9 数据来源: Wind,截至 2020/4/21,主体评级剔除中债资信与外资评级机构 , 企业属性、 净资产与主营业务收入均为 2019 年年报数据 3、 民企 内部 , 高 评级 的主体 更多是 地产企业 从民企内部看 ,主体 评级越高 ,地产企业越多。 截至 2020 年 4 月 21 日, wind 上有统计的 943 家民企中, AAA 民企有 256 家, 这 其中 有房地产企业 153 家,占比高达 60%。而在评级为 AA+、 AA 与 AA-及以下的民营主体中,房地产企业的占比分别为 21%、 18%与 7%,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换言之,同样作为民营企业,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更多流向了民营 房地产商。如果 剔除掉这些 民营地产企业,民营经济的实际融资成本 将会 更高。 85.39% 82.95% 81.96%38.06%6.93%13.28% 13.43%54.19%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AAA AA+ AA AA-及以下不同 主体 评级下 国企与民企数目占比分布国企 民企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净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AAA国企后 10名与 AA+民企前 10名营收与净资产(亿元)国企 民企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7 / 9 III. 问题与 本质 1、 民企融资问题由来已久 其实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并非是一个新话题 , 早在 2014 年,银行信贷就开始对民企收缩,彼时民企融资方式 开始向债券和非标市场转换,但这并没有改善民企 的 融资困境 。 2016 年 6 月 1 日,人民日报发文 资金雨露该怎样润泽民企? 1表示,民营企业融资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综合成本高三个问题。随着 2018年资管新规和金融去杠杆政策的 实施 ,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非标融资萎缩,债券市场资金减少,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同时 也 引发了一轮 民营企业的 违约潮。 2、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然,国家也一直在出台相关政策,希望能有针对性地 扶持 民营企业 , 部分重要政策 梳理 如下 : 2018 年 10 月 22 日, 央行公告称, 一是 将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 1500 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2,二是人民银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3。 2018 年 11 月 9 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 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 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 50%4。 2019 年 2 月 25 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 20198 号) 5, 涵盖二十三条规定,主要包括: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 民营 企业信贷服务效率,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 2019 年 12 月 4 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6,就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改革创新等七个方面提出二十八条要求,以求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 灰色做法, 21 世纪经济报道 在其文章 民企融资有多难?有企业向城投公司借钱,年化利率 45%! 中就报道了三种常见的手法: ( 1) 返费。 比如,企业 A 发债利率为 7%,会给投资者再返费 7%(通常通过双方下属子公司私下签署财务顾问协议等 方式 完成),即 A 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高达 14%。 1 链接: gov/zhengce/2016-06/01/content_5078516.htm 2 链接: pbc.gov/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49343/index.html 3 链接 : pbc.gov/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49346/index.html 4 链接: gov/xinwen/2018-11/09/content_5338896.htm 5 链接: cbrc.gov/chinese/newShouDoc/33C24B25D07548369A24A4F6F9038D4F.html 6 链接 : gov/zhengce/2019-12/22/content_5463137.htm 明树数据 bridata 民企与国企融资现状对比报告 8 / 9 ( 2) 以贷转存。 比如, A 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 1 亿元,银行要求这 1 亿元 A 企业不能直接提走,需存在银行变成 1 亿元的存款。然后 A 企业用存单质押,再向银行申请 1 亿元的贷款。企业拿到手的资金 1 亿元,但倒腾一遍后在银行账上变为 “贷款 2 亿元,存款 1 亿元 ”。 表面贷款年化利率约 6%,但两笔贷款利息12%以上,存款的利息约 1.3%-1.5%,扣除 存款利息银行实际收取的利息在 11%以上。 ( 3) 烂企业背债。 若 A 企业向 B 银行申请贷款 1 亿元,而 B 银行的另一贷款客户 C 已经出现了还款风险。为了掩盖不良, B 银行会给尚未出现风险的 A 企业贷款 3 亿元,其中 1 亿元由 A 借给 C,然后 C 企业用这笔借款来偿还 贷款。 A 企业原想贷款 1 亿元,最终却获得 3 亿元贷款,自己实际使用资金 2 亿元,但要承担 3 亿元的贷款利息,而且需要自己向 C 企业追债 1 亿元。银行方面,则用 3 亿元正常贷款 置换了1 亿元的不良。 3、 不破不立: 国企的刚兑预期 其实 早在 2018 年 11 月 11 日,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就有发文化解民企冰山,还需更大减税、打破国企刚兑呼吁, 要让信贷资金真正流向有希望的民营企业,最为重要的是打破国企和融资平台的刚性兑付预期,如果国企违约的金身不破,那么就很难指望银行大规模增加民企融资。 截止 2019 年底,民企新增违约 主体 29 家合计规模 231 亿元,国企新增违约债券 7 家 76 亿元,前者的数目和规模分别是后者的 4.1 与 3 倍。 结合前面 AAA 主体国企后 10 名与 AA+主体民企前 10 名的对比可知,如此 巨 大的差距绝非经营效率所能解释, 更多是来自国企背后的隐性刚兑预期所带来的 不对称 的融资环境。 因此,国企的隐性刚兑预期若不被打破,监管机构对各类变相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打压力度若不能进一步渗透 与 加强,则仍然难以为民营企业建立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