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赛迪顾问 汽车产业研究中心二二年 三月赛迪顾问思维创造世界目 录CONTENTS一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一)市场环境变化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发展期(二)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加大汽车企业经营压力(三)政策助力、外资引进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四)汽车产业逐步向智能网联方向布局升级(五)汽车产业政企合作不断升级(六)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将优势资源向重点区域集中二 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一)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二)以汽车产业集群为核心构建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三)总部 /研发型竞争力评价模型(四)区域生产竞争力评价模型(五)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六)基于动态数据收集、提取、处理,生成评价结果三 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一)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二)总部 /研发型竞争力排名(三)生产竞争力排名(四)发展潜力排名四 汽车产业发展建议(一)对地方政府:深化政企合作,审慎评估汽车投资项目(二)对汽车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重点产品及关键市场(三)对配套产业:优化运营管理,协同降低成本第一章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自 2001年入世以来 , 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近二十年的发展黄金期 , 汽车年产销量实现了十倍增长 , 一跃成为全球新车产销量第一大国 , 同时 , 汽车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 真正实现了 “ 由小到大 ” 的转变 。 但随着全球市场和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我国汽车产业也相应的进入调整期 , 单纯的大体量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 如今“ 新四化 ” 浪潮将新能源 、 智能网联 、 人工智能 、 移动通信等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 并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格局 。 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 “ 由大到强 ” 的重要时机 。赛 迪 顾 问思 维 创 造 世 界 市场环境变化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发展期2-20%-10%0%10%20%30%40%5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销量 乘用车销量 商用车销量 销量增速中国汽车市场历年销量数据(万辆)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 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 2019年 , 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72.1万辆和 2576.9万辆 ,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 7.5%和 8.2%, 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 3.3和 5.4个百分点 。 市场遇冷 ,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 第一 ,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 新常态 ” , 发展速度放缓 。 第二 , 我国汽车市场经过长时间高速发展 , 短期市场逐渐饱和 。 第三 , 我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 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逐步升级 , 但可支配收入未能同步增长 , 加之经济发达区域受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被抑制 , 二三线城市市场尚未全面打开 。 同时 “ 国六 ”排放标准升级 、 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应用等也影响了 2019年的市场表现 。但市场进入稳定期后 , 技术 、 品牌 、 产品策略 、 规模 、 成本等更高层面的问题成为企业参与残酷竞争环境的关键 。 市场环境的变化 , 加剧各个细分市场的产品竞争 。 自主品牌和合资车企纷纷调整产业产品策略 , 提升产品竞争力已稳固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0.1赛 迪 顾 问思 维 创 造 世 界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加大汽车企业经营压力3在下行的市场压力下 , 车厂面临消费者快速上升的产品需求 。 需求的上升 ,一方面来自于头部企业的产品下放 。 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产品大幅降价 ,蚕食下游市场 , 2019年豪华车销量逆市增长 。 在中低端市场 , 吉利 、 长城 、长安 、 奇瑞等自主品牌快速迭代 , 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 。 另一方面 ,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 , 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 加大了消费者对相关功能的期望值 。 产品需求的提升和迭代速度的加快是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更低的售价更高的配置辅助 /自动驾驶新能源技术宏观经济市场饱和需求替代用车环境产品需求市场容量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熟度曲线赛 迪 顾 问思 维 创 造 世 界 政策助力、外资引进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突破 120万辆 , 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 。 2019年 , 新能源汽车产量主要集中于华东 、 中南 , 合计占比高达 70%以上 , 区域集聚性较强 。 龙头企业地位相对稳固 , 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 提升产业链水平 。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布地方政府支持方向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加快公共运营车辆、市政环卫车辆等新能源置换。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财政支持。强化政企合作,促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快速落地。自国务院发布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以来 , 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发布新能源车推广政策和产业规划布局 , 全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 随着各个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支持 , 充电设施的完善 , 车企也加大布局力度 。随着国内外资股比例限制放开 、 全球汽车电气化的进度加快 , 外资新能源车企在华布局的积极性迅速提升 。 特斯拉 上海工厂建设完工并实现批量交付 , LG和松下 推进在华布局 。 国际龙头企业的深入布局 , 将带动产业链上零部件产业升级及下游充电设施规模化 , 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942.29.58.37.56.2华东中南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华东37%中南36%华北8%西北7%东北7%西南5%新能源汽车产量单位:万辆产量占比4数据来源: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合格证数据, 2020.3赛 迪 顾 问思 维 创 造 世 界汽车产业逐步向智能网联方向布局升级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 , 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 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 。 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已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 。 2020年 2月我国印发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正式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体系复杂 、 价值链长 、 交叉产业深度融合 , 难以类比传统产业 , 通过上中下游区分产业链 。 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 ,从感知 、 决策 、 实行 、 联网 、 地图 、 云端以及后市场七个维度对产业链进行划分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 , 部分细分领域尚未具备产业规模 , 产业主要体现为驾驶辅助和车联网功能在汽车产品中的渗透以及后市场生态体系的探索 。 2019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 1656亿元 , 预计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链其他环节市场化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7126 805290381065312619998 1224 165627694653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E) 2021年( E)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及预测全球中国决策处理器GPU芯片FPGA芯片软件算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相关)ADAS系统解决方案车辆电控系统软件联网车联网T-box路端设施V2X技术感知环境传感器车载视觉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激光雷达系统超声波雷达系统车辆传感器MEMS传感器车姿传感器GNSS芯片云端高精地图大数据规划执行整车整合新能源车企传统车企( L3级以上)自动驾驶方案场景自动驾驶运营自动驾驶方案设计地图高精地图大数据规划后市场增值服务运营服务测试认证信息服务5数据来源:赛迪汽车产业大脑, 2020.3赛 迪 顾 问思 维 创 造 世 界自主高端品牌蔚来总部落户安徽合肥游侠汽车落户浙江湖州汽车产业政企合作不断升级对于地方来说 , 汽车产业投资项目将对地方 GDP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 并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因此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抱有极高的热情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执行之后 , 汽车整车投资项目的备案权力下放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 , 汽车再次成为各地方政府投资热点 。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升级 , 合作形式也层出不穷 。合作形式 投资目的 案例 预期成效地方政府扶持现有企业强化企业竞争力 吉林省围绕一汽投资布局 有望支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重回汽车市场竞争中心扭转亏损 金华投资众泰;重庆支持力帆 协助企业渡过危机,力图化解企业、地方债务地方政府引进新企业巩固产业实力 淄博引进吉利,合肥投资蔚来 通过引进新企业,强化地方汽车产业竞争力开辟新增长点 绍兴、湖州等地引进造车新势力 开辟地方新增长点,带动地方制造业升级,解决就业等问题汽车产业几种政企合作形式上海特斯拉快速通过审批,并在一年内完成工厂建设、实现批量交付吉林省支持一汽红旗品牌改革发展,红旗品牌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天际汽车第二工厂落户湖南长沙吉利商用车落户山东淄博宝马、长城合资品牌 光束汽车落户江苏张家港江苏如皋引进赛麟汽车 江西赣州引进国机智骏6赛 迪 顾 问思 维 创 造 世 界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将优势资源向重点区域集中我国汽车产业以一汽 、 北汽 、 上汽 、 东风 、 长安 、 广汽等企业为核心 , 形成东北 、 京津冀 、 长三角 、 华中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 西南 、 珠三角六大汽车产业聚集区 , 并通过资源外溢 , 带动周边地区汽车及其它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 。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我国汽车产业区域格局 、 梳理未来汽车产业投资重点区域 , 赛迪顾问以汽车 、 零部件及产业配套企业区域分布为基础 , 结合区域经济实力及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 构建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 以评价区域综合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潜力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 、 市场快速变化 , 全球主要汽车国家和汽车企业均在积极布局 。 新技术对车企的研发能力和资源投入提出巨大挑战 , 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下 , 国际车企纷纷采用加强合作 、 共享技术平台 、 裁员降本 、 关闭工厂等方式集中资源 , 以应对市场和技术冲击 。 我国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 产业资源分散 , 更需要集中优势资源 ,推动产业向 “ 新四化 ” 转型发展 。 对此 ,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汽车产业投资提出明确的要求 , 2018年 12月发布的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中指出 ,“ 优化燃油汽车产能布局 , 推动产业向产能利用充分 、 产业基础扎实 、 配套体系完善 、 竞争优势明显的省份聚焦 ” , “ 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及现有企业纯电动汽车扩能项目 , 应建设在产业基础好 、 创新要素全 、 配套能力强 、 发展空间大的省份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 。7第二章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产业技术快速变革使得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产生了巨大压力 , 科学规划发展方向现阶段对于企业 、 地方政府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 产业优势区域 、 发展潜力区域如何评判需要更有效的方式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