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558 头豹研究院 |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丁二烯行业概览 邮箱:csleadleo 戈书晟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概览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合成氨行业概览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钛合金行业概览 相关热点报告 分析师 通信研究团队 行业走势图 丁二烯,系统命名法为 1,3-丁二烯,是重要的基础 有机化工原料,可与多种化合物共聚制成合成橡胶 和合成树脂等。得益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丁二 烯下游消费量激增,推动丁二烯消费量大幅增加。 此外,受上游乙烯行业快速发展影响,丁二烯生产 原料供应充足,推动其产量显著提升。过去五年,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 (按产量计) 从 2014 年的 244.1 万吨增长到 2018 年的 275.8 万吨,年复合增 长率 3.1%,预计于 2023 年增长至 371.9 万吨。 伴随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深入进行,轻质化的乙烷裂解制 乙烯工艺将会取代传统的石脑油裂解成为主流技术。乙 烷法制乙烯过程中副产品少,理论产物收率可达到 90% 以上,这同时意味着溶剂抽提法丁二烯产量明显减少。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煤制甲醇与再制乙烯、丙烯和丁烯 的技术,减少石油制烯烃比例。 随着天然橡胶供应量增加,其价格逐渐走低,导致合成 橡胶价格优势减弱, 替代效应降低。 2015 至 2018 年间, 全球合成橡胶消费占比持续走低, 从 54.7%降低至 52.9%。 加之 2018 至 2019 年间,欧美国家陆续对中国轮胎出口 实行“双反”裁决,轮胎对外出口受阻,合成橡胶主力需 求托举无力。 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品抽提是丁二烯的主流生产工 艺,因而丁二烯产能受乙烯装置规模影响较大。自 2005 年以来,中国丁二烯产量长期保持在乙烯产量的 13%-15%之间, 并呈现小幅上涨趋势。 然而, 持续下行的 原油价格导致下游丁二烯等石化产品价格不断走低。 热点二:替代产品产量激增,轮胎对外出口受阻 热点一:乙烯产能提升同步推动丁二烯产量增长 热点三:乙烯原料轻质化限制副产丁二烯发展 报告摘要 2 报告编码19RI0765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方法论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中国丁二烯行业定义 . 7 2.2 丁二烯生产技术分类 . 7 2.3 中国丁二烯行业发展历程 . 7 2.4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 . 9 3 中国丁二烯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 10 3.1 产业链现状 . 10 3.1.1 上游原材料 . 10 3.1.2 下游应用需求 . 13 3.2 进出口情况 . 19 4 中国丁二烯行业政策分析 . 22 5 中国丁二烯行业发展趋势 . 24 5.1 产业园区一体化:民营资本引领产能增长,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 24 5.2 原材料多元化:乙烯原料轻质化限制副产丁二烯发展,煤制烯烃有望成为 未来原料新贵 . 26 3 报告编码19RI0765 6 中国丁二烯行业竞争格局 . 27 6.1 中国丁二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7 6.2 中国丁二烯行业投资企业推荐 . 28 6.2.1 南京诚志永清能源有限公司 . 28 6.2.2 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 30 6.2.3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31 4 报告编码19RI0765 图表目录 图 2-1 中国丁二烯行业发展历程 . 7 图 2-2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 ,2014-2023 年预测 . 9 图 3-1 中国丁二烯行业产业链 . 10 图 3-2 中国乙烯及丁二烯产量比价,2005-2018 年 . 11 图 3-3 中国丁二烯现货价与 OPEC 油价对比,2012 年至今 . 12 图 3-4 全球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消费量比较,2014-2018 年 . 14 图 3-5 全球各地区合成橡胶产量与消费量概况,2014-2018 年 . 15 图 3-6 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地域分布情况,2018 年 . 16 图 3-7 中国锦纶产量及其在整体合成纤维产量占比,2007-2018 年 . 17 图 3-8 中国涤纶 POY 和锦纶 POY 价格走势,2011 年至今 . 18 图 3-9 中国锦纶产能地域分布情况,2018 年 . 18 图 3-10 中国锦纶制造固定资产完成额,2010-2017 年 . 19 图 3-11 中国丁二烯进口数量及价格影响比较,2014-2018 . 20 图 4-1 中国丁二烯行业相关政策 . 22 图 5-1 民营或外资“炼化一体化”企业汇总 . 25 图 5-2 南京诚志永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量 10 万吨丁二烯联合装置 . 27 图 6-1 南京诚志 MTO 项目 . 29 图 6-2 盛虹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 30 图 6-3 浙石化企业与产品简介 . 32 5 报告编码19RI0765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已经积 累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 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及 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 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10 月完成。 6 报告编码19RI0765 1.2 名词解释 丁二烯:系统命名法为 1,3-丁二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可与多种化合物共 聚制成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等。 系统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且数目庞大,在同一分子式下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 需用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区分各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是现在书籍、 期刊中经常用于区分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单体:用于聚合反应产生高分子聚合物同种或异种分子聚合的化学小分子的统称。 聚合物: 单体通过产生共价键与其他单体结合形成更大的分子。 绝大多数聚合物是大量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反应: 将低分子量的单体转化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的过程。 聚合物具有低分子量单 体所不具备的可塑、成纤、成膜、高弹等重要性能,可广泛地用作塑料、纤维、橡胶、 涂料、黏合剂以及其他用途的高分子材料。 Cn:Carbon n,碳 n 化合物(如碳四化合物,n=4) ,总共含有 4 个碳原子的烃类化 合物,包括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和异丁烯。 MTO:Methanol to Olefins,甲醇制烯烃工艺,是以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 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形式,生产乙烯、丙烯和正丁烯的工艺技术,该工艺催化剂是 SAPO-34。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 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7 报告编码19RI0765 2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综述 2.1 中国丁二烯行业定义 丁二烯,系统命名法为 1,3-丁二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可与多种化合物共 聚制成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等,例如丁苯橡胶(SBR) 、聚丁二烯橡胶(BR) 、氯丁橡胶、 丁腈橡胶 (NBR) 、 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 (SBS) 等。 此外, 丁二烯可用于生产己二腈、 己二胺, 进而可生产锦纶 PA66, 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2.2 丁二烯生产技术分类 按上游原材料分类, 丁二烯可通过乙烯副产物直接经溶剂抽提获取, 或者在副产物中丁 二烯含量极低的情况下,通过将 C4 的氧化脱氢再经溶剂抽提获取,具体如下: (1)溶剂抽提:乙烯裂解副产物馏分中含有少量丁二烯,可通过抽提分离获取丁二烯 产品。按照溶剂差异分类,溶剂抽提可分为乙腈(ACN)法、二甲基甲酰胺(DMF)法、 N-甲基吡咯烷酮(NMP)法三类。得益于较低的生产成本(约 4,500 元/吨左右) ,溶剂抽 提作为主流的丁二烯生产工艺,约占据市场的 90%。 (2)氧化脱氢:炼厂气经分离提纯,通过氧化脱氢反应,生成含有 50%-60%丁二烯 的混合气体。 混合气体经上述溶剂抽提工艺提纯可获得丁二烯产品。 相较于直接溶剂抽提工 艺路线,氧化脱氢法在“三废”处理方面工艺更为复杂,大幅提升生产成本至 8,000 元左 右。 2.3 中国丁二烯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丁二烯行业较于全球市场起步稍晚,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见图 2-1) 。 图 2-1 中国丁二烯行业发展历程 8 报告编码19RI0765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 启蒙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1971 年) : 中国最早于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间采用酒精法, 在 360下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制得丁 二烯。酒精法制得丁二烯的缺点是反应收率较低,3 吨乙醇仅可制得 1 吨丁二烯。在当时化 工基础极为薄弱的年代,中国主要以粮食发酵工艺生产酒精,即每 10 吨粮食可制得 1 吨丁 二烯,导致当时的社会负担较重。1971 年,兰州石化采用自主研发的乙腈(ACN)法建成 中国第一套丁二烯工业生产装置,拉开中国丁二烯工业化生产的序幕。 (2) 探索阶段(1972-1997 年) : 应国家生产发展需要, 中国化工行业对乙烯及丁二烯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和优化, 成效显 著。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原油开采和炼油工业不断发展, 丁二烯生产厂商持续引进海外先进 专利技术, 借助美国 S&W 和鲁姆斯公司的生产工艺, 推动中国乙烯及丁二烯行业快速发展。 此阶段, 中国丁二烯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然而在技术方面呈现较高的进口依赖, 利润大量流 失。 (3) 快速发展阶段(1998-2014 年) : 1998 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带领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进 入新阶段。 两大集团旗下众多化工企业开始对乙烯、 丁二烯生产装置进行改造, 在提升装置 9 报告编码19RI0765 国产化的同时扩充产能,逐渐实现以压缩机为代表的大型机械自主生产。2012 年,大庆石 化 60 万吨乙烯生产装置成功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首个国产大型成套乙烯生产技术的工业 化成功。此阶段,中国丁二烯产量在乙烯产量的飞速提升下快速增长。2014 年,中国丁二 烯产量达 244.1 万吨。 (4) 多元化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 : 2015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民营 炼油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 带动行业内众多民营企业开始涉足 “炼化一体 化”领域。荣盛石化、恒力石化等大型民营企业以及沙特阿美、荷兰壳牌等外资企业陆续投 建、参股大型石化项目建设,推动中国丁二烯行业参与者多元化发展。 2.4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 得益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丁二烯下游需求激增, 推动丁二烯消费量大幅增加。 此外, 受上游乙烯行业快速发展影响, 丁二烯生产原料供应充足, 推动其产量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 (按产量计) 从 2014 年的 244.1 万吨增长到 2018 年的 275.8 万 吨,年复合增长率 3.1%(见图 2-2) 。 图 2-2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0 报告编码19RI0765 未来五年,研究院预计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371.9 万吨。行业得以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以下三点因素驱动: (1) 东南沿海地区新增“炼化一体化”产能投产,弥补丁二烯需求缺口,推动产量快速 增长; (2) 新型煤化工拓宽原材料来源,低成本生产提升价格优势,生产企业投产积极性被进 一步激发; (3) 民营及海外资本积极参与新增产能建设,多元化资本来源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市场 活力进一步提升。 3 中国丁二烯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3.1 产业链现状 中国丁二烯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材料和能源动力供应商; 产业链中游环节参与 者主要是丁二烯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需求端涉及丁二烯应用领域(见图 3-1) 。 图 3-1 中国丁二烯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1.1 上游原材料 丁二烯的上游原材料为乙烯副产物、丁烯和丁烷等 C4 化合物。其中,中国主流的丁 11 报告编码19RI0765 二烯上游原材料为乙烯副产物, 约占市场的 90%。 在价格方面, 丁二烯作为原油下游产物, 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 以 2019 年油价为参考, 用于生产丁二烯所使用的原油原材料成本约 占丁二烯整体价格的 33%。此外,电力和热能等能源是生产丁二烯的另一成本来源,受国 家统筹调控影响,其供应渠道和价格较为稳定。 (1)乙烯副产物 新增大型“炼化一体化”园区是推动丁二烯产量大幅增长。 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品 抽提作为丁二烯的主流生产工艺,因而丁二烯产能受乙烯装置规模影响。自 2005 年以来, 中国丁二烯产量长期保持在乙烯产量的 13%-15%之间, 并呈现小幅上涨的趋势 (见图 3-2) 。 由于乙烯副产物中的丁二烯含量较为有限, 大型炼化装置副产丁二烯具有经济效益, 要求年 产量通常需在 500-1,000 万吨以上。 自 “十三五” 以来, 中国政府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导致不具备丁二烯生产能力的小型炼化厂被陆续淘汰。同时,恒力、中科炼化、古雷石化、 中化泉州等“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建成,推动丁二烯产量明显增加。 图 3-2 中国乙烯及丁二烯产量比价,2005-2018 年 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受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上游原油原材料价格波动下行,下游丁二烯价格支撑难觅。 作 为原油下游产品, 丁二烯在定价方面受原油价格变化主导。 除 2017 年年初中国国内丁二烯 12 报告编码19RI0765 价格受供求关系失衡主导,丁二烯价格基本与原油价格变化走势保持一致(见图 3-3) 。自 2012 年开始,美国页岩油技术革命导致页岩油、乙烷和天然气大量出口,推动北美地区成 为全球原油供给增长点, 且供给量持续增加, 导致原油价格一度走低。 持续下行的原油价格 是下游丁二烯等石化产品价格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 图 3-3 中国丁二烯现货价与 OPEC 油价对比,2012 年至今 来源:WIND,OPEC,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丁烯及丁烷 高昂的生产成本降低氧化脱氢工艺路线的经济效益,技术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使用。 传统的丁烯及丁烷来源主要通过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副产品中溶剂抽提, 与丁二烯的生产工艺 一致。 丁烯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较乙烯副产物直接抽提工艺, 工艺路线更长, 导致生产 成本倍增,处于明显的成本劣势。同时,氧化脱氢工艺需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 ,后期需 投入大量的处理费用,导致环境和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 中国丁烯和丁烷原材料较为稀缺, 氧化脱氢产能增加进一步受阻。 全球采用丁烯和丁烷 制丁二烯的国家及地区主要依赖丰富的丁烯和丁烷原料供给。 丁烯和丁烷在化工领域具有较 高的经济价值, 可用于生产顺酐等高值有机化合物, 进而可加工成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富马 13 报告编码19RI0765 酸、 润滑油添加剂、 农用化学品、 涂料、 耐热苯乙烯树脂等近百种有机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 下游化工企业对丁烯和丁烷巨大的原料需求量将对此法生产丁二烯的企业造成较大的原材 料供给和成本压力,限制其应用。 3.1.2 下游应用需求 丁二烯具有对称的分子结构和分子两端活跃的碳碳双键(C=C) ,为生产具有重复结构 的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材料的生产提供基础原材料。 相应的下游细分行业因供需差异, 行业 参与者不同,替代品竞争等原因,呈现不同的竞争格局,具体如下: (1)合成橡胶 丁二烯可自身聚合生产丁苯橡胶(SBR) 、聚丁二烯橡胶(BR) 、氯丁橡胶、丁腈橡胶 (NBR) 、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等合 成橡胶。细分市场方面,丁苯橡胶(SBR)和聚丁二烯橡胶(PBR)用途最广且产量最高, 分别超过整体合成橡胶产量的 30%、25%。 受制于替代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下滑,合成橡胶替代效应减弱,需求增速减缓。合成橡 胶较天然橡胶价格低廉,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防腐蚀性、不易氧化等特点,替代天 然橡胶而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等橡胶制品的生产。然而,随着 天然橡胶供应量增加, 其价格逐渐走低, 导致合成橡胶价格优势减弱, 替代效应降低。 2015 至 2018 年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占比持续走低,从 54.7%降低至 52.9%(见图 3-4) 。 14 报告编码19RI0765 图 3-4 全球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消费量比较,2014-2018 年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全球合成橡胶产能向亚太地区倾斜, 推动对区域性丁二烯原材料需求增加, 中国丁二烯 生产企业受益。 纵观全球合成橡胶市场, 市场集中度较高, 主要集中于全球 21 家生产厂商, 整体供需基本处于平衡。2014 至 2018 年间,全球合成橡胶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 1.9%和 2.0%,增幅基本一致(见图 3-5) 。聚焦细分市场,亚太地区在产量和消费量两方面均占据 最大比重,2018 年分别占比全球的 54.3%和 55.7%。然而,亚太地区本身无法自给自足, 存在进口依赖。随着近 5 年来全球资本集中投放,亚太地区合成橡胶需求缺口逐渐收窄, 从 2014 年的 47.8 万吨下降至 2018 年的 30.4 万吨, 总计降幅 36.4%。 2012 年末, 在 “安 倍经济学” 的影响下, 日元汇率加速贬值。 日本企业一方面利用价格优势大量出口合成橡胶 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投资从而提升产能。2013 年 4 月,日本旭化成化学在新加坡裕廊 岛新建工厂用于生产溶聚丁苯橡胶(S-SBR) 。反观产能过剩的欧洲和美洲市场,主力生产 企业均大幅削减合成橡胶产能。其中,美洲市场产量降幅最为明显,其产量从 2014 年的 297.0 万吨下降至 2018 年的 284.2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1%。全球知名轮胎生产企业 法国米其林公司,于 2013 至 2015 年期间陆续关闭南美洲和欧洲 3 家轮胎生产工厂,并将 注意力转向需求旺盛的亚太地区, 陆续合资在印尼建设合成橡胶项目以及与中国宇通客车达 成战略合作。 15 报告编码19RI0765 图 3-5 全球各地区合成橡胶产量与消费量概况,2014-2018 年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地域性产销缺口明显, 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未来竞争焦点。 中石化和中石油作为中国两大 拥有深厚国资背景的石化企业, 在上游原油获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因而在丁二烯生产方面 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 中石化和中石油自身具有较大的合成橡胶产能, 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 信息互通, 及时进行产能调节并减少中间环节的不必要交易费用, 提升整体运转效率。 2018 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 89.6 万吨和 86.9 万吨,占中国合成橡胶市场的 31.6%。在地域分布方面,得益于深厚的化工背景和繁荣的进出口贸易,中国合成橡胶产能 16 报告编码19RI0765 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 4 省共占据全国总产量的 57.4%(见图 3-11) 。 图 3-6 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地域分布情况,2018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轮胎出口遭遇地方保护政策阻碍, 合成橡胶主力产品外销受阻, 中国国内丁二烯原料需 求增长乏力。2018 年 11 月 12 日,欧盟正式对外公布对华卡客车轮胎反补贴最终裁决,提 出至2023 年中国轮胎企业出口至欧盟的每条卡客车轮胎需要缴42.73-61.76 欧元的固定税。 2019 年 1 月 30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重新作出裁决,认定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卡 车及公共汽车轮胎存在政府补贴, 在美国的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值, 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 质性损害。 基于美国 ITC 重新作出的肯定性裁决, 美国商务部将对原产于中国的涉案产品征 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2)合成纤维 丁二烯可进一步加工生产己二胺和己内酰胺,成为制备锦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锦纶, Polyamide (PA) , 又名聚酰胺, 俗称尼龙, 其品种众多, 包括 PA6、 PA66、 PA11、 PA12、 PA46、PA610、PA612、PA1010 等多个牌号。其中,PA6 和 PA66 是产量最大的品种, 分别占总产能的 80%和 10%以上。 17 报告编码19RI0765 优异的产品性能是推动锦纶消费需求增长的源动力。 锦纶主要用于生产合成纤维, 较天 然纤维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强度方面,锦纶强度是棉花强度的 2-3 倍,同时是羊毛强度的 5-6 倍;在耐磨性方面,锦纶是比棉花高 10 倍,比羊毛高 20 倍。在应用方面,锦纶主要 用于制造帘子线、工业用布、缆绳、传送带等工业用品,弹力外套、袜子、纱巾等服饰,蚊 帐、 帐篷等日用品、 降落伞等其他军用纺织物等。 此外, 锦纶亦可与其他材料复合生产油墨、 粘合剂、涂料等化工产品,替代铜等金属制造轴承、齿轮、泵业等工业零件。随着工业水平 的稳步提升,中国锦纶产量增长迅速,从 2007 年的 95.1 万吨增长至 2018 年的 330.4 万 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2.0%,高于同期合成纤维整体市场的 6.8%(见图 3-7) 。其中,锦 纶产量在整体合成纤维产量占比明显增加, 2018 年为 7.2%, 相比 2007 年增长 2.9 个百分 点。 图 3-7 中国锦纶产量及其在整体合成纤维产量占比,2007-2018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日益走低的市场价格是推动合成纤维消费市场向锦纶端倾斜的重要因素。 得益于中国化 工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中国在锦纶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与上游化工产品价格的稳定共同推动 锦纶生产成本与价格的降低。 合成纤维主力产品涤纶与锦纶价差逐渐收敛, 从 2011 年底的 18,000 元/吨下降至如今的 8,000 元 (见图 3-8) 。 性能优异的锦纶产品价格劣势逐渐减小, 18 报告编码19RI0765 将推动其在下游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锦纶及上游丁二烯等化工原料的需求。 图 3-8 中国涤纶 POY 和锦纶 POY 价格走势,2011 年至今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主流 PA6 市场较为成熟,产能扩张遭遇瓶颈,行业增速放缓。以恒逸石化、神马股份 为代表的石化产品和锦纶生产企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空间有限。在地域分布方面, 中国锦纶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石化基础雄厚和对外贸易频繁的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福建、 江 苏和浙江三省占据全国锦纶市场近 90%的产量, 市场高度集中, 增长空间有限 (见图 3-9) 。 图 3-9 中国锦纶产能地域分布情况,2018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9 报告编码19RI0765 中国锦纶制造固定资产完成额持续增长,从 2010 年的 33.7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193.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8.4%(见图 3-10) 。然而,其增速迅速放缓,2017 年仅为 1.4%,较 2010 年下降 81.8 个百分点。 图 3-10 中国锦纶制造固定资产完成额,2010-2017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全球锦纶巨头共同参与高端细分市场, 新建产能的稳步增加将推动中国锦纶产业升级与 持续发展。在具有优异性能的 PA66 产品市场,全球市场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现象,其主要 生产企业包括英威达(INVISTA) 、杜邦、奥升德、索尔维、德国巴斯夫、日本旭化成及中 国神马。2018 年,中国 PA66 产能达 52 万吨,其中主要生产厂家神马股份产能达 18 万 吨,占中国产能总量的 35%。同时,在过去 6 年中,全球 PA66 头部企业 INVISTA 在中国 市场投资超过 6 亿美元,其中包括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年产量 15 万吨的 PA66 工厂。 2019 年 2 月,INVISTA 启动产能 40 万吨的己二腈(ADN)设计规划,预计投资超过 10 亿美元,计划于 2020 年开始建设,2023 年投产。以丁二烯为主流工艺的 PA66 锦纶细分 领域产能的迅速提升,有利于推动对上游丁二烯原料需求的大幅增加。 3.2 进出口情况 受制于产品本身活性, 丁二烯可在常温条件下发生自身聚合现象, 不利于产品的长时间 (通常需少于 7 天)运输和远距离调用。因此,中国东南部下游需求企业需从韩国、日本 20 报告编码19RI0765 和中国台湾等邻近海外国家及地区通过快捷的水路运输(1 天即可到达)采购丁二烯,以满 足原材料需求。另一方面,东南亚各国丁二烯价格较华东地区低 2,000 元/吨左右。明显的 价格梯度推动华东地区较高的丁二烯进口需求,且进口依赖度一直保持在 10%左右(见图 3-11) 。近 5 年来,中国丁二烯进口数量快速增长,从 2014 年的 20.3 万吨上升至 2018 年 的 30.2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2017 年初,丁二烯价格受地域性供需缺口增加因 素主导,出现大幅增长,导致华东地区一度涨至 28,000 元/吨附近。2018 年,随着东南沿 海地区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丁二烯价格呈现明显回落。2018 年 5 月,中海油和荷兰皇家 壳牌联合宣布位于广东惠州的石化二期项目正式投产,为丁二烯产增长贡献 18 万吨左右。 2018 年,中国丁二烯进口数量及进口依赖度呈现轻微回落,分别同比下降 5.9 万吨和 2.5 个百分点。 图 3-11 中国丁二烯进口数量及价格影响比较,2014-2018 来源:海关总署,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1 报告编码19RI0765 22 报告编码19RI0765 4 中国丁二烯行业政策分析 中国政府发布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推动丁二烯行业发展,具体如下(见图 4-1) : 图 4-1 中国丁二烯行业相关政策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产业布局:2016 年 7 月,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