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56 头豹研究院 |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科研用检测试剂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原料。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至今已累积了超过二 十年的经验,行业规模成熟,销量增长稳定。2014- 2018 年,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市场规模由 21.2 亿元 人民币增长至 31.7 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 为 10.5%。 未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研究 的深入及产业化程度的提升,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 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个性化、 高端化的产品将逐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热点一:科研用检测试剂应用领域广泛 热点二:科研服务市场持续增长 热点三:行业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科研用检测试剂可用于医学、药学、检验学、卫生防疫、 食品安全、农业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实验,消费场景包括 生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型医院、制药企业的新 药研发部、农林牧渔场等,具有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 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 科研用检测试剂研发技术提升,多元化科研服务平台持 续扩张,促进高价值服务企业品牌形成。科研用检测试 剂产品化发展,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科 研服务企业逐渐增多。 科研用检测试剂质量有待提升制约行业发展。行业内产 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科研结果可靠性难以保证,产品 丧失市场竞争力。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难以形成统 一的监督管理规范, 产品质量主要靠企业自主检测保障, 监管难度大。中国本土科研用检测试剂主要集中在中低 端试剂领域,高端领域被外资企业垄断,产品品质有待 进一步提升。 赵玉玲 分析师 黄婉儀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研究方法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综述 . 9 2.1 科研用检测试剂定义和分类 . 9 2.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历程 . 13 2.3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规模 . 14 2.4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 . 15 2.4.1 上游分析 . 16 2.4.2 下游分析 . 17 3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8 3.1 科研资源投入稳健增长 . 18 3.2 科研服务市场持续增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商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23 4.1 国产科研用检测试剂质量有待提高 . 23 4.2 流通环节有待完善 . 24 5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政策分析 . 25 6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趋势 . 27 6.1 国产科研用检测试剂质量提升 . 27 6.2 拓展技术服务领域 . 27 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6.3 重点发展免疫学研究领域的检测试剂 . 28 7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30 7.1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30 7.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31 7.2.1 云克隆科技 . 31 7.2.2 华美生物 . 33 7.2.3 义翘神州 . 35 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图表目录 图 2- 1 科研用检测试剂定义. 9 图 2- 2 科研用检测试剂主要产品分类 . 10 图 2- 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历程. 13 图 2- 3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5 图 2- 4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 . 16 图 2- 5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分析 . 17 图 2- 6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 . 18 图 3- 1 中国科技经费投入情况,2008-2017 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3- 2 中国科研和开发机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008-2017 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3- 3 科研用检测试剂应用领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4- 1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制约因素分析 . 24 图 5- 1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相关政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6- 1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I . 28 图 6- 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II . 29 图 7- 1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竞争格局 . 31 图 7- 2 云克隆科技主要产品 . 32 图 7- 3 华美生物主要产品 . 34 图 7- 4 义翘神州主要产品 . 35 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癌症早筛、精准治疗、基因检测等领域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 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 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8 月完成。 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1.2 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上指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 检测试剂: 采用免疫学、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等原理或方法制备的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或临床检测领域的试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仪器、器具、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试剂盒:用于盛放检验试剂以及检验成分的盒子。 基因测序: 通过对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序列, 确定病人病变基因, 获得患病可能 性的一种基因检测技术。 POCT:point-of-care Testing,床旁快速诊断,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 测,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样本分析。 化学发光法: 通过对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光辐射现象产生的光辐射信号进 行采集从而获得诊断信息的方法。 酶联法: ELISA, 一种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 通过显色获得检测信息的免疫诊断方法。 p53:p53 基因,人体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 43.7KDa 的蛋白质。 HER2:重要的乳腺癌及胃癌预后判断因子,HER2 阳性(过表达或扩增)的乳腺癌/胃 癌。 WB:Western Blot,康为世纪最新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对比常规的 Western Blot 间 接法检测过程(封闭、一抗结合和二抗结合),有节约实验时间、检测灵敏度高和提高 系统稳定性等多种优点。 IHC:Immuno Histo 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Immuno Cyto Chemistry),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 酶、 金属离子、 同位素)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相对定量的研究。 CLIA: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具有高灵敏度 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 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 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RISPR: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一段重复序列,病毒能将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利 用细菌的细胞工具为自己的基因复制服务,细菌为了将病毒的外来入侵基因清除,进 化出 CRISPR-Cas9 系统,利用该系统,细菌可把病毒基因从自己的染色体上切除。 CAR-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技术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 T 细 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 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 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 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 高效杀灭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 效果。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程序性死亡受体 1,免疫抑制分子,通 过向下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以及通过抑制 T 细胞炎症活动调节免疫系统 并促进自身耐受,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防止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 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1,是大小为 40kDa 的第一型跨膜蛋白,PD-1 的配体,PD-1 与 PD-L1 结合后可提供抑制性信号, 诱导 T 细胞凋亡,抑制 T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 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 通 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 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 将具有分泌特 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 B 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 B 细胞杂交瘤。 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NGS 检测: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高通量测序技术, 可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 几百万条 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等。 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综述 2.1 科研用检测试剂定义和分类 生物试剂是与生命科学研究相关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 以及用于医学研究或临床诊 断的试剂。由于生命科学研究涉及面广、发展快,生物试剂品种繁多、性质复杂,主要产品 包括电泳试剂、色谱试剂、离心分离试剂、免疫试剂、标记试剂、组织化学试剂、透变剂和 致癌物质、杀虫剂、培养剂、缓冲剂、电镜试剂、蛋白质和核酸沉淀剂、缩合剂、超滤膜、 临床诊断试剂、染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去垢剂和表面活性剂、生化标准品试剂、生化 质控品试剂、 分离材料等。 根据生物试剂的使用场景, 可将以上多种产品分为科研用检测试 剂和临床用检测试剂(见图 2-1)。 图 2- 1 科研用检测试剂定义 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编辑 科研用检测试剂是生物试剂的细分品类之一, 是采用免疫学、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等 原理或方法制备的检测试剂, 主要用于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实验检测、 分析测试等, 可与仪1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器、 器具、 设备或者系统组合使用, 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 病理研究; 新药的药效、 药理筛查;食物的营养、残留分析等。根据中国国家规定,科研用检测试剂在产品包装上均 标明“For Research Use Only”(仅供研究使用)。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科研用检测试 剂产品包装上需增加中文标注“仅供体外研究使用,不用于临床诊断”。 科研用检测试剂产品类别众多、 覆盖范围广泛。 蛋白、 抗体和检测试剂盒是科研用检测 试剂中发展历史最长, 市场销售表现最为活跃的品类, 是本篇报告的重点研究范围 (见图 2- 2)。 图 2- 2 科研用检测试剂主要产品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编辑 (1)蛋白:主要用于蛋白质分析鉴定。蛋白质具有多种特征参数,针对特征参数进行 的蛋白质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研究和判断一般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愈后等状况,如通 过对 p53 和 HER2 的检测,可进行乳腺癌诊断和分期; (2)抗体:检测蛋白质最重要的工具。抗体是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部分 分子大、 空间结构复杂的蛋白会针对不同分子片段产生局部片段抗体。 运用蛋白和抗体配对 的特性, 研究者可对某些特定的蛋白在特定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性、 定量测定。 抗体已经广1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泛地应用于蛋白检测中。如 p53 和 HER2 的蛋白检测,可使用相应抗体对 p52、HER2 组 织中的特定蛋白进行定位显色, 在抗体指引下通过颜色深浅判定目的蛋白的表达高低, 进而 对疾病进行分析; (3)检测试剂盒:科学研究中用于盛放检测化学成分、药物残留、病毒种类等化学试 剂的盒子。 1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1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2.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历程 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逐步起步,各地医院检验科的医护人员 尝试性地对科研用检测试剂进行自行配制,原料大多通过进口方式购得。2006 年以后,中 国国家政府开始出台政策扶持本土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 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 经历了 探索阶段、规划阶段以及发展阶段(见图 2-2)。 图 2- 2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编辑 (1)19902005 年探索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受欧美等国家的启发和改革开放的 推动,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逐步拉开帷幕。 一些实验室开始引入海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尝试性地制备和生产科研用检测试剂。由于实验室的科研用检测试剂生产研发水平较为落 后,产品生产缺少统一标准,质量管理不全面,行业整体处于较为初级的探索阶段。 (2)20062015 年规划阶段:2006 年,中国国家发改委颁布“十一五”发展规划, 希望科技部通过科技支撑计划等渠道, 启动科研用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市场化工作, 在国家的 持续支持与引导下,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依赖进口、品种少、质量不稳定、市 场认可度低等突出问题。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的龙头企业, 如北京牛牛基因, 被指定承 担产业化示范的责任。2011 年颁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始注重科研用检测试剂产业链 创新体系的构建,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在国家发展规划下稳健发展,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3)2016 年至今发展阶段: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在中国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推动1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下迅速发展, 国产科研用检测试剂的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以化学试剂为例, 国产试 剂数量已从 2006 年仅有的 3,000 种左右增长至 2018 年的 3 万多种, 而国产原创试剂数量 也已达到了 3,000 种左右。 中国本土科研用检测试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部分企业如云客隆 科技等,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2.3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规模 近五年来, 相关法律政策相继出台, 科研用检测试剂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促 使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21.2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31.7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0.5%(见图 2-3)。未来五年,预计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市场规模 将以 10.8%的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52.9 亿元的市场规模。行业得以保持快 速增长,主要因为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1)中国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科学实验的支持,拉动科研用检测 试剂的需求提升; (2)本土科研用检测试剂企业的研发技术不断提高,分子诊断领域逐渐发展扩大,丰 富了行业内试剂产品的种类,扩大了市场规模; (3)相关政策的逐渐完善,使得科研用检测试剂的监管愈加完善,生产、消费、使用 流程得到安全保障,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1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图 2- 3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编辑 2.4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由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 中游研发生产以及下游销售应用三 个环节组成(见图 2-4)。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生物化学仪器、设备及 耗材生产商、 生物化学试剂生产商及实验用动物提供商; 产业链中游主要参与者是科研用检 测试剂企业, 负责科研用检测试剂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 产业链下游涉及产品的经销和最终 的应用,主要消费群体为各类研究院、药企研发部、农林牧渔场行业等。 1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图 2- 4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编辑 2.4.1 上游分析 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上游为生物化学仪器制造商、 生物化学试剂原料提供商及实验用动 物提供商。生物化学仪器主要包括实验动物 PET、CT 设备、电子恒温加样台、细胞破碎仪 等;生物化学试剂主要包括各类血清、蛋白、抗原等。 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的上游原材料 70%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 研成果, 对科研用检测试剂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 中游科研用检测试剂制备厂商更 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 生物化学试剂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 如安捷伦、 赛默飞等。 然而,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龙头企业已开始对产业链进行延伸, 逐渐进军科研用检测试剂原材 料生产领域,以规避高额进口原料的成本支出,攫取上游毛利。此外,伴随着上游原料生产 企业的重组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市场参与者技术水平的提高,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上游原 材料供应有望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继续发展,逐渐抢夺外资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如维通利华、西宝生物等。 1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上游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由于科研用检测试剂企业的产品毛利较 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科研用检测试剂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截至 2018 年, 中低端科研用检测试剂产品的利润率为60%70%, 高端科研用检测试剂的利润率在100% 以上(见图 2-5)。 图 2- 5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分析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2 下游分析 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下游涉及科研用检测试剂的流通和最终应用。 在中国, 科研用检测 试剂用于医学、药学、检验学、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农业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实验,消费场 景包括生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型医院、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部、农林牧渔场等(见 图 2-6),具有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研究的深入及产业化程度的提升,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产品种 类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将逐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1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图 2- 6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科研资源投入稳健增长 为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逐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落实 税收优惠、鼓励科研人才发展,全面推动科研事业发展,同时带动科研服务市场增长,科研 用检测试剂作为科研实验的基础性耗材, 广泛运用于各个研究领域, 未来市场空间将进一步 释放。 (1)财政资金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从科研经费投入情况来看, 在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财政资金支持下, 2008 年以来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2014 年后经费投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均增长 10%左右。据2017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1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17,606.1 亿元,占 GDP 比重 2.1%,较 2016 年增长 1,929.4 亿元,同比增长 12.3%。 图 3- 1 中国科技经费投入情况,2008-2017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同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结构逐步优化,资源分配趋于合理化。一方面,科技计 划改革促进科研经费多元化分配,2014 年科技部主导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整 合 863 计划、973 计划等 100 多个科技计划,重新划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涵盖高校、研究 机构、企业及人才多个政策辐射主体。另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经费逐年提升,科研经费投 入结构逐步优化, 2017 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约 975.5 亿元, 较 2016 年增长 152.6 亿 元,同比增长 18.5%。 (2)税收政策 结合国家税制改革政策, 财政部制定科研税收相关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税收对科研体制 改革的促进作用, 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技事业。 如落2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准许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对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 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医药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 (3)人才队伍 研究与实验发展人才总量稳定增长, 充分支持科研事业发展。 从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统 计数据来看, 自 2008 年以来, 中国科研和开发机构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截至 2017 年底,中国拥有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约 46.2 万人,较 2016 年增长 2.7%。 图 3- 2 中国科研和开发机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008-2017 年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2 供需平衡促进市场发展 中国生物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由于科研用检测试剂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特性, 使其供 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关系, 科研用检测试剂市场在良好的供需 作用机制下保持稳定发展。 2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595 (1)供给市场 中国科研用检测试剂领域的研发实力有所提升, 科研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具体表现为: (1) 科研用检测试剂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国产试剂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过去, 中国高端科研用检 测试剂 90%依赖进口, 基本被赛默飞、 安捷伦、 默克等国际巨头垄断。 经过十余年, 国产科 研用检测试剂产品研发与质量得到发展, 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目前核酸类国产科研用检测试 剂销售占比达 70%,抗体类国产科研用检测试剂销售占比达 30%;科研用检测试剂产品 化发展,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服务企业逐渐增多。在科学研究中,需求 单位选择科研用检测试剂服务企业时, 会综合考虑研发技术成熟度、 试剂质量及定制化试剂 供应能力等多个因素,能够提供综合型服务的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供给主体,如云克隆科技、 江莱生物、西宝生物等企业。 (2)需求市场 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产业升级的背景下, 政府、 高校及研究机构均在研发和质量控制 上加大投入, 科研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主要表现为: 科研用检测试剂的产品及需求特 性有助于行业内形成稳定的市场供需关系。 由于科研用检测试剂具有专业性、 定制化、 小批 量的产品及需求特点, 用户对产品价格敏感度不高, 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及使用体验, 因此拥 有研发、 生产与销售综合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