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288 头豹研究院 |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塑料薄膜是指以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及其他 树脂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薄膜,由于具有防潮抗氧、 气密性好、 轻质透明、 韧性良好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 于食品包装、电子电气、农业生产、医疗药品等领 域。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自 2014 年的 1,261.8 万吨 增长至 2017 年的 1,454.3 万吨, 随后下降至 2018 年 的 1,180.4 万吨。 未来塑料薄膜年产量将会以较缓的 速率稳定提升, 预测 2023 年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将 达到 1,368.4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0%。 热点一:消费升级拉动塑料薄膜的包装产品需求 热点二:技术突破推进塑料薄膜产业的发展 热点三:压电塑料薄膜产品应用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高速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逐 步提高。商品的品质、产量、销量及规模的提升离不开 包装材料的大量应用,包装材料具有保护商品、便于运 输、方便消费、可用作广告宣传、提升附加值等多重功 能,已成为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产业初期生产规模较 小且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原因在于没有掌握成熟的生产 制备技术与较好的制备设备。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经过多 年的发展,其技术的提高带来了产品品质、产能规模的 提升,新技术的应用为塑料薄膜企业的产品生产、客户 积累等方面带来新的进展。 压电塑料薄膜是一类可将一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但 不会消耗其他能源的功能性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其薄 膜表面会出现电势差。如在扬声器设备上使用压电塑料 薄膜,声音的振动可通过压电塑料薄膜转变为电信号, 而相应的电信号也可转换成为声音的振动,从而达到利 用电子设备可以既对声音进行输入的辨析,又可以对声 音进行输出的创造,播放不同声音的目的,构建双向通 道。压电塑料薄膜因其独特的压电效应拥有广阔的市场 发展空间,未来产品前景良好。 庄林楠 高级分析师 王旸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工业阀门行业研 究报告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PCB(印制电路 板)行业概览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中国光纤陶瓷插芯行业市场 研究 轻工制造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概 览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288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综述 . 6 2.1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 . 6 2.2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现状 . 9 2.4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 . 10 2.4.1 上游分析 . 11 2.4.2 中游分析 . 12 2.4.3 下游分析 . 12 2.5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 . 13 3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6 3.1 驱动因素 . 1 6 3.1.1 农业生产对塑料薄膜的高依赖度使塑料薄膜市场需求迅速攀升 . 16 3.1.2 消费升级拉动塑料薄膜的包装产品需求 . 17 3.1.3 技术突破推进塑料薄膜产业的发展 . 18 3.2 制约因素 . 1 9 3.2.1 产能过剩问题限制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发展 . 19 3.2.2 环保政策趋严为塑料薄膜制造企业提出难题 . 19 3.2.3 产品技术含量低为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发展提升难度 . 20 1 报告编号19RI0288 4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1 4.1 行业支持政策 . 21 4.2 行业监管政策 . 22 5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趋势 . 24 5.1 绿色材料将成为未来塑料薄膜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 . 24 5.2 压电塑料薄膜产品应用潜力巨大 . 25 5.3 市场集中度逐步增加,行业整合趋势逐渐显现 . 26 6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6 6.1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6 6.2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27 6.2.1 山东聊城华塑工业有限公司 . 27 6.2.2 山东清田塑工有限公司 . 29 6.2.3 山东东大塑业有限公司 . 31 2 报告编号19RI0288 图表目录 图 2-1 塑料薄膜产品分类(根据使用原料划分) . 7 图 2-2 塑料薄膜产品分类(根据用途划分). 7 图 2-3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 8 图 2-4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分析 . 10 图 2-5 塑料薄膜产品成本结构. 11 图 2-6 中国塑料薄膜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 13 图 2-7 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2014-2023 年预测 . 14 图 3-1 中国塑料包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14-2023 年预测 . 18 图 4-1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支持政策 . 22 图 4-2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监管政策 . 23 图 6-1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主要竞争企业介绍 . 27 3 报告编号19RI0288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基础化工、 包装行业、 农业、 工业等领域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 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 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5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9RI0288 1.2 名词解释 聚乙烯:是由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聚丙烯:是由丙烯经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聚氯乙烯: 是氯乙烯单体在过氧化物、 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 热作用下按自由基 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聚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 尼龙:聚酰胺纤维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为 Polyamide(简称 PA),密度为 1.15g/cm 3 ,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 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 水溶薄膜: 是采用能够在水中迅速溶解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通过特定的成膜工艺制作 而成的水溶性、可降解的新颖绿色包装材料。 压电薄膜: 受到压力作用时, 可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薄膜材料 赛璐珞:指塑料所用的旧有商标名称,是商业上最早生产的合成塑料。 酚醛树脂:指由苯酚醛或其衍生物缩聚而得到的产物。 双向拉伸: 指在低于薄膜材料熔点、 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 对厚膜或铸片进行纵向和 横向拉伸,然后在张紧状态下进行适当冷却或热定型处理的特殊加工。 光学塑料薄膜:指用作光学介质材料的塑料薄膜。 地膜:指地面覆盖薄膜。 共挤出: 指使用数台挤出机向一个复合机头同时供给不同塑胶熔融料流、 汇合成多层复 合制品的挤出工艺。 聚乙烯醇: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外观呈白色片状、 絮状或粉末状固体, 无味, 溶于水(95 以上) ,微溶于二甲基亚砜,不溶于汽油、煤油、植物油、苯、甲苯、二氯乙烷、四氯 5 报告编号19RI0288 化碳、丙酮、醋酸乙酯、甲醇、乙二醇等。聚乙烯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聚乙 烯醇缩醛、耐汽油管道和维尼纶合成纤维、织物处理剂、乳化剂、纸张涂层、粘合剂、 胶水等。 介电性:指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 电势差: 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 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 A 点移动到 B 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 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压电效应: 指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 其内部会产生极化 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的效应。 电晕:指带电体表面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的现象。 6 报告编号19RI0288 2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综述 2.1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 塑料薄膜是指以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及其他树脂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薄膜, 由于具 有防潮抗氧、气密性好、轻质透明、韧性良好等优异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电 子电气、农业生产、医疗药品等领域。 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塑料薄膜产品可分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尼龙 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和聚苯乙烯薄膜等类型(见图 2-1) :聚乙烯薄膜为无色无味无毒性 材料, 主要应用于农用大棚、 地膜与产品包装等领域; 聚丙烯薄膜具有高透明度、 耐摩擦、 耐撕裂、透气度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包装行业与工业制造行业;聚酯薄膜具有耐酸碱、 耐油脂、无色透明、耐高温、耐低温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蒸煮包装与工业绝缘膜的生产等领 域;尼龙薄膜具有耐溶剂、无毒无味、耐穿刺性优良、耐油脂、细菌隔离度高等特点,适 用于包装硬性物品,如肉类制品、油炸食品等;聚氯乙烯薄膜具有耐光性、抗老化性强、 透气性高、耐撕裂等特点,适用于农用薄膜的生产制造;聚苯乙烯薄膜具有韧性强、无色 透明、耐冷冻、印刷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新鲜果蔬的保鲜包装、糖果扭结包装等包装产品的 生产。 7 报告编号19RI0288 图 2-1 塑料薄膜产品分类(根据使用原料划分)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根据用途的不同,塑料薄膜可分为农用薄膜、包装薄膜、透气薄膜、水溶薄膜和压电薄 膜等类型(见图 2-2) :农用薄膜主要应用于农业作物的生产种植,主要包括防虫薄膜、 除草薄膜、光学薄膜等产品;包装薄膜主要应用于软包装领域,如食品饮料包装、食品蒸 煮包装、食品密封包装、物流包装等;透气薄膜拥有隔离性好,透气性强的特点,产品代 表有防水透气膜等, 主要应用于软包装与农业生产种植等领域; 水溶薄膜是一种能够在水 中迅速溶解的新型可降解塑料薄膜, 因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包装材料 等领域以减少环境污染; 压电薄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塑料薄膜材料, 能够实现机械能与电 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压电薄膜对压力较为敏感, 当受到压力时, 压电薄膜上的电荷及介电性 会产生变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扬声器等产品的制造中。 图 2-2 塑料薄膜产品分类(根据用途划分) 8 报告编号19RI0288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2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起步于 1949 年, 从诞生至现在大致经历了起步、 摸索发展和快 速发展三个阶段(见图 2-3) : 图 2-3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起步阶段 (1949-1974 年)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工厂仅有十余家, 主要产品为赛珞璐与酚醛树脂, 全国年产量为 400 吨左右。 1958 年锦西化工厂自行研究设 计的第一套聚氯乙烯生产设备建成投产, 其聚氯乙烯产品年产量可达到 3,000 吨。 1960 年, 上海建成年产量为 500 吨的聚苯乙烯生产装置,标志着塑料薄膜在包装产品应用领域的开 端。1965 年,上海高桥化工工厂高密度聚乙烯的生产量突破 1,000 吨。1970 年,年产量 为 3,500 吨的高压法聚乙烯制造设备与年产量为 5,000 吨的聚丙烯制造设备在兰州化学工 业公司相继投产。 这一时期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正处于起步初期, 行业仍停留在技术含量 低、产能规模小的阶段。 摸索发展阶段(1975-2000 年) :自 1975 年起,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产品在中国逐步得 9 报告编号19RI0288 到发展,当时具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不多,仅有四川东方绝缘材料厂、 化工部第二胶片厂、 常州绝缘材料厂等少数企业有能力进行该产品的工业处理, 但由于缺少关键 核心生产技术, 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产量及成品率低、 产品品质差、 产品种类单一等问 题。为了取得生产技术的提高,中国于 1985 年首次引进了日本制钢所的熔融挤出铸片系统和收 卷系统, 由此开启了技术引进的进程,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产品技术得以缓慢提升, 促进了中国塑 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 :2001 年,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新建项目在中国各地陆续投 入生产, 生产企业主要包括上海金浦塑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江阴申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湛江 包装有限公司等,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引进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的 企业总数已超过 54 家,共计生产线 70 余条。同一时期,中国塑料薄膜制造企业积极从国外引 进宽幅高速的生产线, 进行更大规模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产品的生产, 这一时期的主要生产企业 包括山东维坊新立克塑料公司和上海紫东公司等,引进生产线总数达到20 条左右,总产能 达到 15 万吨,中国塑料薄膜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品质及产品种类显著提升。2009 年 4 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表了中国聚酯薄膜行业三年发展振兴规划(2009 年- 2011 年) ,指出要扶持特种功能塑料薄膜、高性能塑料薄膜的发展,为中国塑料薄膜制造 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方针, 助力行业进一步成长。 此后, 大量资本注入塑料薄膜制造 行业, 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与产能规模大幅提升, 产品年产量逐年提高, 产品功能更加多样化, 如光学塑料薄膜、 电池塑料薄膜、 水溶塑料薄膜等产品逐渐受到重视, 使得中国塑料薄膜制 造行业保持高速率的持续发展。 2.3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现状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塑料薄膜产量迅速增长, 塑料薄膜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0 报告编号19RI0288 由于塑料薄膜拥有优质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韧性强、无色透明、耐煮耐冻等性能特点,被 大量应用于农业、包装行业及工业,如食品保鲜膜、锂电池薄膜、物流运输薄膜、农用塑料 薄膜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 年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已达 6,805,769.0 万元,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于 2018 年已达 1,180.4 万吨。由此可见,中国的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得到了大量的资本注入并且已达到高额的产量规模。 资本与企业的涌入, 在飞速推动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发展的同时, 也造成了产能过剩的问 题。现阶段,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成熟的核 心生产制备技术, 实现规模化生产且具有成熟的自主创新技术的大型企业仍为少数, 因此塑 料薄膜制造行业呈现出集中度较小, 企业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 且由于产能过剩、 产品同质 化现象严重、 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 导致行业竞争程度激烈。 随着日后政府环保政策的趋严 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将加紧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淘汰率将 提升,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2.4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材料供应行业、 中游塑料薄 膜制造行业及下游应用领域(见图 2-4) 。 图 2-4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分析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11 报告编号19RI0288 2.4.1 上游分析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能源与基础化工原材料供应行业。 在塑料薄 膜的生产成本架构中,基础化工原材料成本占比为 84.5%,能源成本占比为 8.5%,人工成 本占比为 5.0%,其他成本占比为 2.0%,由此可见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见图 2-5) 。 基础化工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类塑料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聚氯乙 烯以及聚苯乙烯等, 这些基础化工原材料主要由原油炼制而来, 因此塑料薄膜产品的价格与 基础化工原材料价格以及原油价格密切相关。 原油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基础化工原材料的价格 变化, 从而使塑料薄膜的价格产生波动。 能源供应公司主要为大型国有电力公司, 如国家电 网与南方电网, 由于受到政府的调控, 能源供应价格相对稳定, 不会出现较大的能源价格变 动。 上游的石化公司、 基础化工原材料公司与能源供应公司的行业准入门槛较高, 具有规模 和产量优势,同时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塑料薄膜企业数量虽多,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 因此上游化工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高。 图 2-5 塑料薄膜产品成本结构 12 报告编号19RI0288 来源:tbTEAM 软件采编,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2.4.2 中游分析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中游为塑料薄膜制造行业,负责生产各种塑料薄膜制品, 包括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聚氯乙烯薄膜与聚苯乙烯薄膜。中国 塑料薄膜生产量主要集中于华东及华南地区,产能较为突出的省份为浙江、广东以及江苏。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中大部分企业为中小规模企业, 产品通用性强、 同质化问题与产能过 剩问题严重。 低端塑料薄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 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以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 有限公司、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 安徽国风塑业股 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塑料薄膜制造企业具有规模化的生产线、 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的 制造标准、 较高的产品品质与成熟的自主创新技术, 其产品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整体分 析,中游企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整体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产品种类较为单一等 问题造成中游企业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2.4.3 下游分析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产业链下游环节涵盖不同的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包装行业、 农业及工业三个领域。塑料薄膜在包装行业的应用主要是指对特定材料进行包裹的塑料薄 膜,如食品保鲜膜、饮料包装、物流包装等产品;在农业的应用主要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 中需要使用的农用塑料薄膜; 在工业的应用指的是电容器、 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需要 使用的塑料薄膜。 在塑料薄膜的下游应用领域中, 包装行业的应用市场占比为 55.6%, 农业的应用市场占 比为 31.5%,工业的应用市场占比为 9.7%(见图 2-6) ,由此可见,包装行业与农业为塑 料薄膜产品应用较为集中的两个领域, 塑料薄膜产品在包装行业的应用占比已过半, 在农业 13 报告编号19RI0288 应用中的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相对于上游企业较为集中且规模较大的发展形势, 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导致下游企业呈现出较为分散的趋势, 塑料薄膜产品的定价权主要还是掌握在中游制造企业 手中,因此下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国家政策正大力推进功能性塑料薄膜、光学塑料薄膜、 水溶塑料薄膜、 压电塑料薄膜等高新技术塑料薄膜产品的发展, 如中国国务院于 2016 年 11 月颁布的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指出要支持环保节能功能性塑料薄膜 材料的研发与光学塑料薄膜产品的开发, 并完善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 由此可见, 塑料薄膜 产品在农业生产、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图 2-6 中国塑料薄膜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来源:tbTEAM 软件采编,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2.5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下游应用范围广阔且多为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领域, 如食品包 装、 医疗包装、 电子产品工业等, 塑料薄膜产品市场需求量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自 2014 年的 1,261.8 万吨增长至 2017 年的 1,454.3 万吨,随后下降 14 报告编号19RI0288 至 2018 年的 1,180.4 万吨。较高的产品市场需求与大量的资本注入是 2014 年至 2017 年 塑料薄膜年产量的上涨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 2014 年的 5,847,424 万元提升至 2017 年的 6,805,769 万元。 在 2017 年年末与 2018 年,中国政府陆续发布更加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制度与环保 条例等政策,如 2017 年 11 月,中国工信部发布农用薄膜行业规范条件(2017 年本) , 对农用塑料薄膜企业用地、产地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2018 年 1 月, 中国工信部发布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加大了对塑料薄膜制造企业的废塑料处 理过程的监督力度, 提出企业应对废塑料充分利用, 提高资源回收率, 禁止使用倾倒、 焚烧、 填埋等处理方法。 环保政策趋严、 行业标准的规范与提高、 监督处罚力度的加重使得一些塑 料薄膜制造企业被迫进行改革、降产、停产或被行业淘汰,2018 年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 塑料薄膜年产量有所下滑。 随着塑料薄膜制造企业对新增政策的逐步适应、 产业结构的陆续 升级、 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以及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未来塑料薄膜年产量将会以较缓的速率 稳定提升,预测 2023 年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将达到 1,368.4 万吨,2019 至 2023 年的年 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0%。 图 2-7 中国塑料薄膜年产量,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15 报告编号19RI0288 16 报告编号19RI0288 3 中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农业生产对塑料薄膜的高依赖度使塑料薄膜市场需求迅速攀升 在农作物生产中,塑料薄膜材料具有保温、防止土壤板结、防止水分与肥料流失、除杂 草、 防虫等优异的性能特点, 农民为了保护并促进作物生长常会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地膜的覆 盖或用作温室大棚的搭建。农用塑料薄膜的生产材料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 合成树脂材料, 其中使用最为广泛材料为聚氯乙烯与聚乙烯, 主要产品为农用地膜与温室大 棚。 农用地膜常被用于农作物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中, 是将一层农用塑料薄膜铺设在地表土 壤之上的措施, 具有减轻雨滴打击、 防止土壤板结与雨水冲刷、 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特 点, 在促进作物对水分与养分的吸收、 保温增产、 缩短成熟周期等方面可起到关键的推进作 用; 农用塑料薄膜大棚则可为农作物提供一个不受外界侵扰的健康生长环境, 防止外界虫害 的传播、 雨水狂风的侵袭。 此外, 农用塑料薄膜大棚可以使外界太阳短波辐射透过薄膜进入, 而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则无法穿过薄膜回到外界,因此大棚内的热量容易聚集且不易流出, 此外大棚内对水分也具有高保有性, 加强塑料薄膜大棚具有保温、 保湿的性能, 使农作物一 直处于最佳的生长温度、 水分及土壤养分中, 达到早熟增收、 果实质量高、 坏果率低等目的。 根据各种不同特定功能的分化, 农用塑料薄膜又可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有色农用塑料薄膜, 如乳白色农用塑料薄膜、 绿色农用塑料薄膜、 黑色农用塑料薄膜、 银灰色农用塑料薄膜等产 品。 以银灰色农用塑料薄膜为例, 银灰色农用塑料薄膜拥有驱逐蚜虫的功能, 薄膜透光率为 15%,反光率则超过 35%,其反射的光线中带有红外线,而由于蚜虫会远离红外线高的区 域, 因此可达到对蚜虫的驱避作用。 由于农用塑料薄膜对农作物的优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