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目录,1. 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未来医疗投资展望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未来投资机会展望,一级市场医疗投融资数据解读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主要内容导览,2020 年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解读与展望,融资数据解读,2 .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一级市场医疗投融资数据解读,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投融资趋势展望,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1.1 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解读,医疗投资金额18年达到顶点后逐渐下滑,但单项目融资金额却在稳步提升,2015-2018年,医疗行业融资金额和投资事件数曲折上行,2018年至今医疗行业投资金额与事件数急剧下滑。与此同时,医疗行业单项目融资金额逐渐增大,企业成熟度和估值水平逐渐提高。20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医疗行业投融资金额与事件数受到短期压制,但医疗卫生领域的补短板需求及各项政策加速了医疗行业 的发展,我们预测下半年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速度将会加快。,990,1100,889,1326,787,291,2015-2020H1医疗行业融资金额与事件数,融资金额(亿元),融资事件数,0.61,0.55,0.99,1.461.35,2015-2020H1医疗行业单项目融资金额1.78,单项目融资金额(亿元),预测2020H2融资额,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解读,医药和器械投资热度稳中向上,医疗服务投资遇冷,智慧医疗更加务实,注:本报告的健康管理仅包含“慢病管理”、“体检机构“,营养保健、运动健康等不在本次报告覆盖范围内,16%,19%,24%,24%,30%,38%,21%,25%,25%,31%,35%,35%,15%,17%,16%,15%,13%,6%,5%,6%,0%13%,39%,31%,27%,23%5%,17%4%,11%,3%2%2%1%1%2%,2015,2016,2019,2020H1,受益于创新药、创新器械的政策支持与进口替代的需求,2015年至今,医药生物和医疗器械投资热度稳中向上。医疗服务领域逐渐迎来收获期,一级市场企业逐渐成熟,早期医疗服务企业获得投资的吸引力降低,从海吉亚医疗等企业逐渐IPO也 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企业逐渐进入变现期,但伴随即将到来的上市潮,医疗服务投资热度存在回升的可能性。两票制冲击下,医药流通领域收并购不断,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寡头经营格局显现,较难出现较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包括互联网医疗、医疗AI在内的智慧医疗,面临商业化及盈利模式的考验,近两年投资更加务实。慢病管理在内的健康管理类企业目前占比依旧较低,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推动,健康管理未来有望得到较快的发展。2015-2020H1医疗行业各领域投融资事件占比,医药生物,2017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流通,2018智慧医疗,健康管理,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解读,医疗创业企业成熟度逐渐提升,机构投资风格趋向中后期,2015-2020H1,天使轮之前的公司占比逐渐下降,A轮以后的企业占比逐年提升,随着2015创业潮企业的发展,整体医疗创业企业的成熟度逐渐提升,更多机构投资者在募资难的现状下将关注点集中在盈利模式清晰、成熟稳健的中后期阶段项目。,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5,2017,2020H1,2015-2020H1各轮次投融资分布情况,2016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2018A轮B轮C轮D轮E轮F轮preipo轮,2019战略融资,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解读,医疗产业投融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高度相关,35%,32%,31%,26%,24%,22%,17%,16%,19%,20%,23%,24%,15%,17%,13%,18%,13%,17%,8%,9%,10%,11%,10%,10%,9%,9%,8%,12%,13%,12%,2%,2%,13%,14%,14%4%,14%3%,14%3%,11%3%,2015,2020H1,从全国医疗产业分布来看,北上广医疗产业基础雄厚,但近几年北京投融资事件占比整体有所下滑,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凭借各自优势吸引创投资金的加持。从区域分布来看,医疗产业投融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高度相关。通过2020年上半年主要城市GDP排名可以看出,医疗产业投融资 发达的城市及省份GDP均处在前列,同时这些城市及省份在医疗资源、政策开放度等方面较其他城市有较大优势。2015-2020H1各热点区域医疗投资事件分布,2016201720182019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其他,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解读,疫情不挡医疗企业上市热情,科创板迎来创新医疗盛宴,上半年全市场医疗企业IPO共募资415亿,其中A股募资178亿,港股募资144亿,美股募资93亿,从单企业融资额来看,康基医疗、 康方生物、传奇生物分别以35.98亿港元、29.68亿港元、4.24亿美元分列融资额最多企业前三名。科创板吸引了众多创新医疗企业上市,上半年共有11家医疗企业登陆科创板,其中泽璟制药等3家亏损企业也得以上市。深交所浙江 基地主任邱凌龙表示“创业板一年后将允许亏损医疗健康企业上市”,预期将带动新一轮上市潮。2018年港股修改上市规则,18A章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创新药、医疗器械类企业集聚效应明显。美股上市条件更宽松,市场定价机制更完善,企业以生物技术公司和创新医疗商业模式类企业为主。2020H1医疗企业上市表,科创板上市企业,1.2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定向增发:扩产能与收并购并重,原料药、生物制品受到青睐,2020年上半年,共有4家医疗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共募资172亿,其中上海莱士募资132亿用于收购同行业海外龙头。从行业分布来看,原料药、生物制品受到青睐,这与原料药不受集采影响、新冠带动生物制品需求有较大关系。,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定向增发:扩产能与收并购并重,原料药、生物制品受到青睐,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定向增发:扩产能与收并购并重,原料药、生物制品受到青睐,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可转债融资:方式更灵活,募资以扩产能为主,行业分布分散,2020年上半年共有8家医疗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共募资94亿,从募资额来看与定增方式仍有差距,但不会对中小股东有明显 的利益侵蚀,更加灵活。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涉及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原料药、中药饮片等。从募资用途看,上市公司募资基本用于扩产能发展主业。,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可转债融资:方式更灵活,募资以扩产能为主,行业分布分散,亿欧统计了医疗上市公司可转债申请已被发审委、证监会核准的预案,共有7家企业通过核准,预计发行规模50亿,企业类型多为 原料药企业,募资用途主要为扩产能。,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收并购:疫情冲击下,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并购热度骤降,764.62,401.78,436.25,263.78,34.6,2015,2016,2017,2018,2019,2019H1,2020H1,受到疫情冲击,意向标的资产业绩在疫情冲击下存在不确定性,上市公司需要保证自身发展必要的现金流,并购意愿下降。2020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并购交易金额共34.6亿,同比下滑87%,与资本市场的火热相比,上市公司更显理性。2015-2020H1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收并购情况(亿元)1060.96990.59,Part.1医疗产业投融资数据解读 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资本动态解读,国药一致收购成大方圆,成上半年最大收购案,2020年上半年医疗上市公司并购交易金额大于5000万的共9家,其中最大的两起为国药一致收购成大方圆、德展健康收购长江脉70%股权。国药一致收购成大方圆,医药零售行业整合速度加快,将进一步提升国大药房在医药零售端的市占率。而从行业内四大连锁药房扩 张速度来看,一心堂等连锁药房在经过快速并购后逐渐进入门店整合期。从收并购双方所处行业来看,中成药、仿制药企业纷纷布局仿创结合,互联网医疗、医药流通领域同行业展开兼并,未来大概率出现综合领域龙头与垂直领域龙头并存、全国龙头与地方龙头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2.未来医疗投资展望,2.1 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Part2.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Part2.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疫情刺激了防疫物资、IVD、血制品、疫苗等急需物资类的短期需求,但需求强度的持续性各有不同,疫情之下,防疫物资、血制品等短期需求激增,相关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期,但根据技术门槛的高低、产能扩容的速度,相关需求强度的持续性各有不同。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技术门槛较低,短期内较多厂商纷纷加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产能,满足了市场需求;血制品 有望通过疫情逐渐被认同,则存在中长期延续景气度的可能性;中短期内疫苗的需求超过了全球产能,但疫苗研发成功的时间仍需 给予较大的耐心。可以预见的是,在血制品、IVD、疫苗等领域将存在持续的投资机会,而在防疫物资领域则需要区分看待,如高端呼吸机领域则存在国产替代的投资机会,但更多的则是低端易耗品的短期产能需求,无法孕育中长期投资机会。,Part2.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新冠疫情暴露出检测能力不足、医疗数据孤岛、基层医疗资源缺失问题,SARS事件后,我国加大了公共卫生支出,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7.1%,仅为发达国家的1/31/2,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检验检测能力、医疗物资储备等明显无法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医疗大数据与互联网医疗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医疗数据普遍不能互通互认,大量医疗数据形成了“数据孤岛”。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门槛,由于缺乏基础医疗设备和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疫情中暴露出检验检疫能力不足、公 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与协调不足的问题。4月26日,卫健委以同济医院为主体,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设置涵盖了预警、防治、救治全流程,以及补齐物资储备、药备及检测等一系列短板。,24.6%,19.9%,16.3%,18.3%,14.5%,7.1%,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国,2018年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八大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快速诊断 系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控制队伍和网络系统,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 统,国家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支持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系统,Part2.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医疗新基建刺激医疗卫生建设“新高潮“,企业和社会资本是建设主力,【“医疗新基建”】:健全公共卫生系统,加快医疗卫生体系补短板,加强医疗数据体系建设,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医疗体系,加强医疗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医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卫生建设】5月,发改委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提出四大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 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四是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设备更新】分级诊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国产替代等对国产医疗设备提出了要求,也将会带来一次更新换代潮。【医疗信息化】根据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要求,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疫情将加速这一进程的推进。【建设主体】与2019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专项债在医疗卫生领域有所倾斜,但从投资比例可以看出,政府更多是发挥了引导作用,在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参与才是医疗新基建建设的突破口。,城乡建设12%,市政和产业园区,11%,生态环保7%,基础设施建收费公路设6%6%,社会事业5%,民生服务5%,水利工程,3%,医疗卫生2%,文化旅游和教育,1%,30%,基础设施4.13%,轨交1.20%,生态环 保 2.57%水利0.73%,铁路0.40%,机场0.13%,棚改33.64%,土地储备32.21%,其他市政8.66% 9.17%,2020H1专项债投向占比交通基础设施12%其他,2019年专项债投向占比收费公路7.16%,Part2.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医疗投资驱动因素分析,四大核心驱动力推动医疗投资进入黄金十年,2015 年, 药审制度改革, 一致 性评价、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优先 审批。2017 年,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 广,取消药品加成、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疗资源下沉。2018年,医保局成立,“4+7集 采”、推广DRGs为代表的的医 保支付改革。,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2.6%,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人医疗健康费用支出是其他人的三到五倍,根据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人 口变化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 到2030年,仅老年人医疗卫生 总费用占GDP比重将达到8.92%。,从二级市场来看,创新药、医疗 服务等一直享受着市场给予的高 估值溢价,尽管短期看有高估的 风险,但从长期看,创新药、创 新器械以及CXO等仍将处于高景 气度。科创板的成立及创业板注册制改 革为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提供了良 好的退出渠道。,医疗产业政策的支持、人口结构的变化、资本对医疗的加持以及科技人才的变化将推动医疗投资进入黄金十年,医疗产业市场容量 持续扩容,医疗投资将迎来较好的机会。亿欧认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CXO、健康管理、智慧医疗是目前存在较大投资机会 的细分赛道。政策推动人口结构资本科技与人才,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高 端人才的增多刺激了创新药的发 展及CXO的全球产业转移。精密仪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基础为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提供了技术 支撑。AI、5G等新技术的发展,提高 了医疗服务效率,促进了医疗服 务的普适性。,创 新 药 高 端 医 疗 器 械 C X O 健康管理 智慧医疗,2.2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Part2.未来医疗投资展望,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创新药:万亿市场持续扩容,药品结构决定创新药得到持续发展机会,我国药品销售规模自2011年至2018年由8097亿增长至1.71万亿,年复合增长率11.3%,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现代人生活环境转变,未来医药工业的市场容量仍将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中国医改路线基本参考了美国经验,因此在仿创药占比结构上,我们认为未来整体结构将趋于一致。2016年,美国仿制药处方占总 处方量的90%,但仿制药金额仅占药物总销售额的20%,而国内仿制药占药物销售额占比依旧有下降空间,“4+7”集采的持续性 将会比较长。同样中美医药发展不同的点在于中国医药企业整体以仿制药为主,在集采压力下迫切需要向创新药转型或向首仿药发 力。,90%,20%,95%,40%,10%,80%,5%,60%,美国处方量,中国销售额,中美仿创药占比结构图,美国销售额仿制药占比,中国处方量 专利药占比,资料来源:彭博、兴业证券、公开资料整理(中国特色药等为方便对比计入仿制药份额),8,097,9,555,10,984,12,457,16,11814,97513,829,17,131,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市场规模:药品:终端合计 年,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创新药:政策持续释放利好,创新药开启全球新时代,2015年以来,国家通过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优先审批、“4+7”药品集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极大地刺激了 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国内创新药的标准由“未曾在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新药开启全球化竞争时代。,,,2015,2016,2018,2019,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创新药:股权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二级市场给予高估值溢价,从一级市场投资数据来看,2015-2020H1医药投资事件中,创新药企业融资占医药企业融资比持续上行,创新药热度在资本加持下 持续。从二级市场看,科创板设立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为创新药企业上市提供了极大地制度便利,机构投资退出门槛降低。同时2020年上 半年国内首只创新药ETF推出,我们观察重仓公司发现与中证医药指数相比,市场给予了创新药企业较高的估值,创新药企业投资热 度高涨,亿欧认为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制度的改革及二级市场的估值认可将对创新药股权投资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创新药ETF重仓企业估值概览表,000933中证医药51,2015年以来创新药投资事件数比例(%),57%,71%,73%,70%,70%,43%,29%,27%,30%,30%,22%,2019,2020H1,20172018创新药其他,20152016资料来源:亿欧数据,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创新药:企业申请创新药注册数量逐年增多,研发投入逐渐加大,2014年恒瑞医药推出首款抗癌创新药物阿帕替尼,创新药由国内企业创新研发的逻辑被验证。2016-2019年间,药审中心受理1类化学药创新药注册申请受理数不断增多,2019年达到219个品种,受理申请注册申请573件,其 中国产创新药申请受理数量三年间几乎翻倍。2019年药审中心受理1类生物制品创新药注册申请127件(100个品种),同比增速3.3%,较2018年增速62%有较大降幅(18年受 益于17年深化药审改革解决积压问题)。近两年国内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逐渐加大,A股创新药龙头2019年研发投入38.96亿元,当然与全球研发投入TOP10药企相比仍有较大 差距,以罗氏为例,2019年研发投入120.6美元,超过国内所有药企的研发投入,国内药企研发投入仍有较大空间;,77,112,115,144,13,37,42,75,2016,2017,2018,2019,2016-2019年化学药创新药注册申请受理情况,国产进口,38.96,26.7,20.41,14.79,13.4912.86,10.618.85,5.38,9.469.069.04,7.086.39,2019,2018,创新药代表企业研发投入情况(亿元),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 科伦药业,君实生物健康元海正药业,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创新药:肿瘤药是最热门的赛道,根据2019年度药品审评制度,化学药NDA中,受理国产化学药NDA45件,适应症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抗感染药物,进口化学药NDA受理85件,适应症集中在抗肿瘤和神经系统领域。2019年药审中心审评通过批准生物制品NDA74件,适应症主要分布在抗肿瘤及内分泌系统药物领域。中国癌症人口从2014年的380万增长到2018年的430万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五年存活率仅为30.9%,仅为 美国的一半,每年恶性肿瘤导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刺激企业投入该赛道的主要原因。,16,8,5,5,3,3,2,2,1,28,8,3,7,8,11,2,8,6,1,3,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精神障碍疾病药物镇痛药及麻醉科用药 循环系统疾病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呼吸系统疾病及抗过敏药物 内分泌系统药物血液系统疾病药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药物,国产化学药NDA,进口化学药NDA,25,13,7,6,5,5,5,4,2,2,抗肿瘤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风湿性疾病及免疫药物 循环系统疾病药物血液系统疾病药物 预防性疫苗消化系统疾病药物皮肤及五官科药物 体外诊断试剂抗感染药物,2019药审中心审评通过生物制品NDA适应症分布,2019年受理国产和进口化学药NDA治疗领域分布情况,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大、增速快,药械比结构有望向全球平均水平看齐,2015-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3080亿元增长至6235亿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9.3%,同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3710亿美元增长到446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国内医疗器械增速远超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同期增速。预计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12,295亿人民币。目前中国药械比为1:0.31,而全球平均水平则为1:0.7,发达国家水平则为1:1,巨大的市场空间、远超全球的增速、迥异的药械比结 构、降低药占比的政策驱动,催生了医疗器械巨大的投资机会。,5,284,1,717,1,853,2,686,1,227,2,007,2,251,7,838,1,449,3,277,3,980,3,899,2,336,4,581,2,713,3,700,5,314,3,133,6,112,3,518,6,998,4,458,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2023E 2024E,3,080,4,403,6,235,7,294,8,447,9,630,12,296,设备市场,耗材市场10,978,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2015-2024(亿元),1,1,1,0.31,0.7,1,中国,全球平均,发达国家,中国全球平均发达国家药械比,药品器械注:中国数据来自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及wind,数据口径为终端销售数据,全球平均及发达国家数据来自公开资料整理,,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高端医疗器械: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3月,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短板,加 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医疗器械尤其是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鼓励中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支持医疗器械发展的相关政策,器械创新的意见,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高端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格局趋同是大势所趋,眼科器械等空间巨大,医疗影像设备13.8%,体外诊断器械13.5%,心血管器械11.7%,骨科器械8.9%,眼科器械7.0%,药物输送系统普外&整形外 器械科器械4.5%5.6%,齿科器械3.4%,糖尿病监护器 械,2.9%,其他28.7%,体外诊断器械13.9%医疗影像器械13.2%低值医疗耗材9.9%,医疗信息化系 统8.6%,心血管器械7.9%,肾科器 械 4.1%,重症监护设备4.1%骨科器械4.2%,其他34.2%,与全球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相比,体外诊断与医疗影像占比类似,国内心血管器械、骨科器械、眼科器械等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将迎来发展机会。从全球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格局来看,医疗影像器械和体外诊断器械行业将得到持续长足的发展。全球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按产品类型),2019中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按产品类型,2019年),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东软医疗招股说明书,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为未来主旋律,数据来源:米内网,各公司招股说明书,恒大研究院,0.4%,10%,11%,21%,38%,44%,47%,67%,软管内窥镜,超声,化学发光仪,CT,麻醉机,核磁共振,监护仪,医疗器械主要分为医疗设备、家用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IVD,近些年国内企业逐渐实现了低端医疗设备和低值耗材的国产 替代,并在部分高值耗材及设备领域,如心血管、骨科植入物、DR等领域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但在大部分高端设备及耗材领域, 国产替代仍是未来主旋律。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将带动基层医疗设备的建设,但同样面临外资巨头的下沉策略竞争,对国产设备企业而 言,主要是销量放量的过程,器械上市公司本身具备更好的资源协同效应和资金实力,而从投资机会的角度看,我们认为高端器械 的国产替代才是未来医疗器械投资的主旋律。高端医疗器械国产率仍较低,生化分析仪国产进口,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CXO:全球竞争性产业,国内市场规模增速更快,CXO主要包括CRO(合同研究组织)、CMO(全球生物制药合同生产)、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主要为药企提供药物发 现、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生产外包等服务,CXO行业为全球竞争性行业,目前主要分为欧美老牌企业、印度企业和中国企业。从2012-2016年,中国CXO市场规模自3.33亿美元增长至7.31亿美元,预测2021年将达到28.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 而同期全球CXO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0%。,中国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CRO+CMO市场规模(2012-2021E),单 位: 十 亿 美 元,0.09,0.11,0.14,0.18,0.24,0.32,0.700.06,0.90,1.80,2.20,1.70,1.002.301.30,3.101.50,4.20,5.50,7.00,2.10,0.502.600.600.030.05,3.20,3.701.30,4.50,5.60,7.50,10.40,14.10,18.30,1.10,2013,28.31,2021E,0.70,2015,2018E,2012,2016,2014,2017E,2019E,0.90,2020E,2.600.41,9.34,3.33,4.15,5.06,5.99,7.31,12.28,16.64,22.12,+27%,(研发)生产外包 临床临床前 药物发现,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CXO:药企研发费用高企、回报率下降带动CXO企业迎来高景气度,430,965,1395,1098,1460,2558,临床前,合计,新药研发实际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百万美元),临床实际支出资本化支出,10.1%,7.6%,7.3%,4.8%,5.5%,4.2%,4.2%,3.7%,1.9%,1.8%,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TOP20大型医药公司研发回报率,根据Tufts Center统计,研发一款新药需要13.95亿美元,而考虑到成功率和研发时间后,资本化支出成本高达25亿美元。从研发回报率来看,德勤健康解决方案中心分析了全球TOP12的制药公司数据发现,2010-2019年医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处于 下降趋势,到2019年只有1.8%。逐渐推高的研发成本和处于下降通道的研发回报率促使全球医药巨头将研发外包,与CXO企业进行合作。国内仿制药企业逐渐转向仿创结合、新兴biotech企业融资不断,国内企业研发外包需求旺盛。,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CXO:国内综合成本低、工程师红利优势明显,逐渐具备全球比较优势,随着国内硕博士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海外留学生回归、大量医药巨头企 业从业者在政策引导下开始创业,国内人口优势向工程师红利转变。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50%左右,通过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上市公司招股 书发现,人均薪酬在13-15万/年,与海外企业相比综合成本具有明显优势。国内招募患者的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在国内招 募患者进行临床化。,CRO,2011年我国CDMO市场占全球规模的5.94%,2017年占比已经达到8.94%, 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具备比较优势:与欧美企业相比,具有更低的研发及商业化成本,有更为完整的产业链优 势。与印度企业相比,有更完善的质量体系和配套设备,同时在信誉度、知识 产权保护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CMO/CDMO,疫情冲击下,国内CRO企业依旧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KPO中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211.4亿元,同比增长38.6%。CRO领域患者招募、临床数据管理等受地域限制无法离岸外包,但临床前试验、CMO/CDMO领域由于技术和成本优势,中长期承接海外医药企业研发外包需求的整体趋势将持续进行。,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存在巨大市场需求,政策提供中长期目标规划,常见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根据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蓝皮书,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694亿元人民币,到2024年将达到2177亿元,复合增速25.6%。各部门前后出台各项慢病管理相关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其中2017年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为中长期慢病管理提供了目标规划。慢病管理相关政策2020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2019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到2030年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下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队列2018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鼓励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在线提供慢性病复诊服务及随访管理2017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慢病疾病防控环境明显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裹在死亡率,到2025年实现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布局者众多,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目前参与者需要实现破局的关键,慢病管理布局企业众多,包括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医药电商企业、线上问诊平台、零售药店、医疗信息化厂商、医药及器械企业 等,往往与已有业务形成生态互补,但同时存在体验短板、服务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等问题,而拥有医院 医生端资源、药房资源的参与者,往往更容易建立起慢病管理的生态圈,在行业洗牌期建立用户护城河。,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健康管理:特医食品有望随着政策规范化得到迎来投资机会,各部门发布各项政策推动特医食品规范化发展,通过现场核查、市场负面清单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打击部分保健品企业打“擦边球”行为 。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批准注册清单,明确经审批注册的特医食品共48个, 获得批文的企业中内外资旗鼓相当,既有医药企业,也有营养食品类企业。江苏省关于特医食品管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在人员资质方面提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临床营养科,配备临床营养医师,而对比国内外临床营养师可以看出,国内特医食品在人员配备方面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随着政策持续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 特医食品未来有机会迎来投资窗口期。特医食品相关政策中美营养科及营养师概况,中国,美国,医院影像部门建 设情况,注册营养执业医 师、营养师数量,全国总人口与注册师比例,三级以上医院不到40%,全美70%医院设有 “营养支持小组”,6,800名注册临床 营养执业医师,89,300名注册临 床营养师,21万:1,3.7千:1,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20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行业研究报告,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智慧医疗:医疗信息化与互联网医疗迎来洗牌期,龙头企业提高市占率是中长期发展主线,疫情加速了智慧医疗的发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将在下半年开始加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将成为未来一到两年重点 发展方向,根据IDC2019年数据,CR5达到45%,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下龙头企业将得到刚好的发展机会。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提高了用户问诊、购药、慢病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根据BCG&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互联网医院从疫情前170家迅速增至5月份1,000余家,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刺激了行业的发展,慢病管理有望在政策加持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力点。2015-2020H1新注册企业逐渐加速,尤其是20年上半年互联 网医疗企业注册量远超2019年全年数量,但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已经被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等企业把控用户流量入 口及医院、医生、医保资源,新进入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13%,13%,7%7%,4% 5%,51%,2019年中国TOP6医院 核心管理系统厂商市场份额,东软集团卫宁健康,东华医为创业惠康思创医惠 重庆中联 其他厂商,1,444,315,221,191,平安好医生,智云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互联网医疗典型代表企业月活数 据(2020.08,万人),注:月内用户主动打开至少一次APP,即算活跃用户,1.2,2,2.6,3.8,5.4,10,20152016201720182019 2020H1,2015-2020H1互联 网医疗企业注册量(万),注:检索关键词为“互联网医疗”,Part2. 未来医疗投资展望 未来投资机会展望,智慧医疗:医疗AI进入深水区,2020年成为商业化元年,2015-2018年,医疗AI企业融资数量及规模逐渐增高,其后逐渐下滑,20年以来受到疫情和企业商业化影响,投资事件数及金额均有所下滑,20年以来融资额较大的企业包括全景医疗6亿人民币、树坤科技2亿人民币、科亚医疗1.5亿人民币。亿欧认为,若产品价值得到验证,其收入将呈现爆发性增长。假如未来AI医疗影像成熟落地,以肺结节、糖尿病、冠心病人群为例, 基于当前患者检查收费标准且AI检测渗透率在5%左右,市场规模将达到30多亿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