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兽用生物制品是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 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材料, 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应技术处理减弱毒力 或培养后处理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某一 种或几种传染性动物疫病或改变动物生产性能的特 殊药品,是保障畜禽健康和实现安全生产的得力武 器之一。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 2012 年之后,得益于终端需求的不断扩大、技术水 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兽用生物 制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热点一:下游需求增长 热点二:生产技术升级加速行业发展 热点三: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下游包括畜牧业和宠物行业。近五年 来,畜牧业和宠物行业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兽用生 物制品行业创造了大量的下游需求。 近五年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为兽用生物制品 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生 产技术升级包括细胞悬浮培养技术、抗原纯化技术、新 型兽用疫苗佐剂等,技术的升级将加速行业快速向好发 展。 大型企业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充足的人才储备以 及较高的市场声誉,受产品种类有限、同质化严重等问 题的冲击较小,并且有能力增加研发投入力度,以提升 创新能力,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大型企 业的优势将不断突显,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戴辰婧 分析师 郝世超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头豹研究院 | 生物医药系列研究报告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技术升级,兽用生物制品增长态势良好 400-072-5588 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目录 1 方法论 . 4 1.1 研究方法 . 4 1.2 名词解释 . 5 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兽用生物制品的定义与分类 . 7 2.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 . 9 2.4 兽用生物制品的产业链分析 . 11 2.4.1 上游分析 . 11 2.4.2 下游分析 . 12 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3 3.1 下游需求增长 . 13 3.2 产业政策支持 . 15 3.3 生产技术升级 . 17 4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18 4.1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 18 4.2 缺乏动物疫病防治知识 . 19 5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1 5.1 非国家强制免疫产品占比攀升 . 21 5.2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 22 5.3 高效、安全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 23 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6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24 6.1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24 6.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25 6.2.1 科前生物 . 25 6.2.2 瑞普生物 . 26 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图表目录 图 2- 1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 . 7 图 2- 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 9 图 2- 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预测 . 10 图 2- 4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产业链 . 11 图 2- 5 中国牧业总产值及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2013-2017 . 13 图 3- 1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2018 . 1 4 图 3- 2 中国宠物数量,2014-2018 . 15 图 3- 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主要发展支持政策,2016-2017 . 17 图 5- 1 中国国家强制免疫与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占比,2013-2017 . 21 图 6- 1 科前生物主要产品 . 25 图 6- 2 瑞普生物主要产品 . 27 图 6- 3 瑞普生物营业收入,2013-2017 . 28 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医疗、信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着手,研究内 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 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4 月完成。 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1.2 名词解释 兽用生物制品: 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 寄生虫、 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 等为原材料,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处理减弱毒力 或培养后处理制成的, 用于预防、 治疗或诊断某一种或几种传染性动物疫病或改变动物 生产性能的特殊药品。 预防类兽用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健康畜禽免疫接种的兽用生物制品,包括兽用疫(菌) 苗、亚单位疫苗、类毒素等。 治疗类兽用生物制品: 主要用于各类动物疫病治疗和紧急预防的兽用生物制品, 包括免 疫球蛋白制剂、高免血清、单克隆抗体等。 诊断类兽用生物制品: 主要用于各类动物疫病诊断的兽用生物制品, 包括诊断抗原、 诊 断血清等。 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 制免疫所使用的兽用生物制品。 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 除政府采购外, 以直销或经销等市场途径销售的兽用生 物制品,包括市场苗、诊断试剂、血清、卵黄抗体等。 SPF 鸡蛋:SPF 为 Specific Pathogen Free 的缩写,意思为无特定病原体。SPF 鸡蛋 为无特定病原体鸡蛋。 非免蛋:不免疫任何疫苗、在控制环境下饲养的种鸡所生产的种蛋,主要用于生产禽用 灭活疫苗。 畜牧业: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狐、貂、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 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的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 蛋奶羊毛、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细胞悬浮培养: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 疫苗佐剂:能够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 的一类物质。疫苗佐剂能够诱发机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保 护能力,同时又能减少免疫物质的用量,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简称兽药 GMP,是适用于对兽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 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整套质量管理体系。 基因工程疫苗: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疫苗。 活疫苗:将细菌或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繁衍 能力和剩余独立,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衍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 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的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选用免疫原性较强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经人 工大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后制成的疫苗。 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综述 2.1 兽用生物制品的定义与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是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 寄生虫、 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 等为原材料,通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处理减弱毒力或培 养后处理制成的, 用于预防、 治疗或诊断某一种或几种传染性动物疫病或改变动物生产性能 的特殊药品, 是保障畜禽健康和实现安全生产的得力武器之一。 兽用生物制品可根据用途不 同分为以下三类(见图 2-1) : 预防类兽用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健康畜禽的免疫接种,代表产品包括兽用疫(菌)苗、 亚单位疫苗、类毒素等。 治疗类兽用生物制品: 主要用于各类动物疫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代表产品包括免疫球 蛋白制剂、高免血清、单克隆抗体等。 诊断类兽用生物制品: 主要用于各类动物疫病的诊断, 代表产品包括诊断抗原、 诊断血 清等。 图 2- 1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在中国市场, 根据针对的动物疫病是否属于国家强制免疫, 可将兽用生物制品分为国家 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两大类。 其中, 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物制品是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所使用的兽用生 物制品。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制免疫所需的兽用生物制品,由国务院兽医行政 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 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是除政府采购外, 以直销或经销等 市场途径销售的兽用生物制品,包括市场苗、诊断试剂、血清、卵黄抗体等。具有相关生产 资质,并且取得相应产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均可生产非强制免疫生物制品。 2.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非产业化阶段:1930 年以前 兽用生物制品不仅与发展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密切相关,由于动物疫病会影响人类身 体健康, 危及生命安全, 因而在医疗领域同样意义重大。 在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化形成之 前,人类早已有了漫长的研究、应用兽用生物制品的历史。据记载,早在 300 多年前,藏族 人民就曾采用牛瘟弱毒经口灌服预防牛瘟,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兽用疫苗原理接近。 产业化萌芽阶段:1930 年-2000 年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开始于 1930 年。这一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的王沚川 创建了青岛血清制造所,成为中国最早有正式记载的兽用生物制品制造所。到 1950 年,中 国已经成立了 9 所兽用生物制品研究所。 这一时期, 以罗清生为代表的中国兽医学家致力于 牛瘟等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到 20 世纪末期,牛瘟和牛肺疫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 消灭。 政策调整阶段:2001 年-2011 年 进入 21 世纪之后,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逐步实现了技术突破,例如成功研制出能同 时预防犬瘟、犬细小、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以及狂犬病的犬五联苗,与世界领先水平之 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为保证技术的持续进步, 中国政府陆续通过了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9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范 、 兽药管理条例 、 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等多项监督管理政策。在政策的调整下,兽用 生物制品行业逐渐规范化。 快速发展阶段:2012 年以后 国家农业部发布的 1708 号公告指出, 自 2012 年 2 月 1 日起, 停止转瓶培养生产方式 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兽药 GMP 验收申请, 并对包括兽用生物制品在内的兽药生产技术 升级做出强制性规定。 伴随新型优质兽用生物制品的推出以及关键工艺技术的突破, 中国兽 用生物制品行业自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五至十年间, 更多新型优质产品有望面世, 关 键工艺技术也将迎来新的突破。在技术的驱动下,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图 2- 2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 2012 年之后,得益于终端需求的不断扩大、 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10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规模持续增长。头豹数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从 112.7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164.2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9.9%(见图 2-3) 。未来五年,中国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 6.9%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并于 2022 年达到 232.8 亿元人民币规模。 图 2- 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预测 leadleo/pdfcore/show?id=5f9b780d2d5b87e88df999cf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具体而言,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如下三方面原因驱动: 需求驱动:中国是畜牧业大国,经济动物的养殖群体数量庞大,为兽用生物制品创造了 庞大的终端需求。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需 求进一步扩大,带动畜牧业蓬勃发展。畜牧业持续发展、疫病控制力度加强,共同推助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扩容。 技术驱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抗原纯化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为兽用生物 制品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政策驱动:兽用生物制品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政府为保证畜牧业的持续 繁荣,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 、 “十三五”生物 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快速发展。 11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2.4 兽用生物制品的产业链分析 兽用生物制品的上游是原料供应行业。 兽用生物制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或人工改造的 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如:SPF 鸡蛋、非免蛋、血清等。产业 链中游是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下游是疫病防控的终端,包括了畜牧业及宠物行业(见图 2- 4) 。 图 2- 4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兽用生物制品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很容易从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厂家获得, 且原材料 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整体而言议价能力较弱。 兽用生物制品的品质与动物健康息息相关, 动物健康又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因而中游 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倾向于选择品质更好的原材料,以提升产品质量,确保疗效。基于此,有 能力供应高品质原材料的供应商将逐渐在上游脱颖而出, 并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而那些无 法确保原材料品质的供应商,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出于对安全的考量,兽用生物制品原材料可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2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第 1 级:最低风险原材料,包括已获得上市许可的生物制品或无菌制剂。 第 2 级: 低风险原材料, 包括已获得国家兽药标准、 取得国家兽药批准文号并按照中国 现行的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的用于兽用生物制品培养基成分以及提取、 纯化、 灭活等 过程的化学原料药等。 第 1 级和第 2 级原材料风险较小,质量控制要求较低,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第 3 级:中风险原材料,通常为非药用,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用培养基成分、用于兽 用生物制品提取、纯化、灭活的化学试剂等。这类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高于前两个等级, 为使其符合生产用原材料的要求, 使用时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工、 纯化处理或增加病毒灭活和 去除步骤。 第4级: 高风险原材料, 包括一直具有生物作用机制的毒性化学物质以及大部分成分复 杂的动物源性组织和体验。 这类原材料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前, 需经过严格全面的质量检 定,并采取一定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对原材料进行灭活等。 第 3 级和第 4 级原材料风险较高,在产品研发早期就应尽量寻找其他替代材料,尽量 避免使用或减少使用量,最大程度确保兽用生物制品成品安全。 2.4.2 下游分析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下游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对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影响较 大。中国是畜牧业大国,养殖经济动物的群体数量庞大,对兽用生物制品的需求旺盛。近 五年来,中国牧业蓬勃发展,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创造了更多的下游需求,带动行业快速 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牧业总产值从 2013 年的 27,572.4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的 29,361.2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6%(见图 2-5) 。2017 年中国牧 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6.9%,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 50%以上,13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因此中国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总产值将呈现持续的态势。未来伴随着畜牧业的进一 步发展,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 图 2- 5 中国牧业总产值及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2013-2017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宠物行业同样是兽用生物制品重要的终端需求方。由于社会老龄化、少子化现象日趋 普遍,宠物作为人们的情感寄托,数量高速增长,持续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创造需求。此 外,伴随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增长,以及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的 持续上升趋势,养宠人群支付能力增强,在宠物医疗方面的花费也持续增加。未来,宠物 行业在产业链下游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并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稳定发展持续提供核心 驱动力。 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下游需求增长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下游包括畜牧业和宠物行业。 近五年来, 畜牧业和宠物行业均呈快速 发展的态势,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创造了大量的下游需求。 畜牧业: 14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中国本就是畜牧业大国。 近五年来, 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共同 驱动下,中国畜牧业持续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4 年的 2.02 万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2.82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8.8%(见图 3-1) 。伴随着人均可 支配收入的提升,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也有所调整,价格相对高昂的肉、蛋、奶类产品的消 费量持续提升,推动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图 3- 1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2018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国家政策扶持:近五年来,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2015 年 5 月 农业部印发的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0 年,通过优化种 养结构、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支撑能力等手段, 实现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 增强。此外,国家每年都会出台畜牧业补贴,以 2017 年为例,对生猪养殖户给予 20 万-80 万不等的补贴, 对奶牛养殖户给予 80 万-170 万不等的补贴。 在政策的扶持下, 畜牧业产值 将持续提升。 疫病控制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 持续扩容。 宠物业: 15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近五年来,中国宠物数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头豹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从 2014 年 的 13,057.0 万只增长至 2018 年的 17,724.0 万只,年复合增长率为 7.9%(见图 3-2) 。宠 物行业蓬勃发展主要受收入水平提升以及情感寄托两大原因驱动。 图 3- 2 中国宠物数量,2014-2018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收入水平提升: 饲养宠物开支巨大, 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伴随着中国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更多人具备了饲养宠物的经济基础。 精神寄托: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 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饲养宠物 能够培养生活情趣,因而是一种广受喜爱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此外,老龄化、少子化等 社会现象日趋普遍,宠物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以宠物疫苗为代表的兽用生物制品在维持宠物健康方面表现突出, 宠物业的高速发展也 将成为驱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产业政策支持 中国的养殖畜禽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并且饲养模式多样、养殖技术落后,导致各类动 物疫病时有发生。动物疫病频发将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 以提升动物疫病防治水平。 16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2016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 中明确指出要 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 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 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 疫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动物疫病防治得到了空前的重视。2017 年 5 月,农业部、财政部 联合发布了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指出从 2017 年开始调整完善重 大动物疫病防治支持政策, 做好中央财政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 明确经费 拨付与使用条件。 伴随着动物疫病防治支持政策的不断调整完善, 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与 日凸显,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制剂等相关产业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纵观各类动物疫病防治产品, 兽用生物制品不仅疗效显著, 并且不会残留在畜禽体内并 引发食品安全等问题。基于此,国家十分重视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国家发改 委等机构相继颁布支持政策,扶持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 2016 年 11 月,国务院颁布了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指出要开发 新型兽药创制技术体系,创制新型兽用生物制品,实现规模生产与应用。同年 12 月,国家 发改委颁布了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对 2016-2020 年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进行 详细规划, 将生物产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 兽用生物制品作为生物产业中 发展态势向好的子行业,未来发展将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支持。2017 年 1 月,农业部发布的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外来疫病的诊断、疫苗及监测技术研究,加强 兽药检验技术研究;开展基于转基因和遗传育种技术的小型化替代实验动物的选育与开发, 以及探寻其在病原致病性研究、 疫苗开发及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在政策的支持下, 包括 兽用生物制品在内的兽药企业将加大创新研发力度,进而迎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7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图 3- 3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主要发展支持政策,2016-2017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3 生产技术升级 近五年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为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 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生产技术升级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细胞悬浮培养技术: 包括纯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和载体培养技术。 纯悬浮细胞培养技 术有四大优点。一是细胞增殖速度极快、放大简单;二是培养环境均一,操作简单可控;三 是污染小; 四是成本低。 载体培养技术可为细胞提供较大的贴附面积, 进而提高生产规模与 生产效率。 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应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环节, 能够在提升产量的同时稳步 提高产品质量。 抗原纯化技术: 围巾纯化的抗原原液中存在大量的培养液物质、 宿主的核酸、 蛋白 质以及脂质等杂质, 这些杂质会引起使用者的机体不良反应。 目前, 抗原纯化技术已经广泛 应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制备环节,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效果,并降低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新型兽用疫苗佐剂: 兽用疫苗是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重要分支。 兽用疫苗佐剂虽然 能够提高动物机体的保护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 但也有可能导致毒副作用以及局部副反应的 发生。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纳米佐剂、蜂胶佐剂、多糖佐剂、细胞因子佐剂等多种新型18 此文件为内部工作稿,仅供内部使用 报告编号19RI0151 兽用疫苗佐剂,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在进行疫苗研究和制备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些佐剂在生 产工艺、 免疫效果、 使用方式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进步, 以此制备的兽用疫苗的安全性有望 得到显著提升。 4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4.1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研发水平偏低, 创新能力不足, 制约着行业的进步发展。 导致中 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包括: 研发投入偏低: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属于医药行业分支, 医药行业是以研发投入推动 创新,并依赖创新制胜的行业。世界级的制药巨头企业,如默克、罗氏等,每年的研发投入 占销售总额的 15%以上, 而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不足销售额的 1%。 创新 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投入偏低增加了相关企业创新的难度。 缺乏专业人才: 人才是兽用生物制品创新研发的基础。 兽药专业属于冷门学科, 开 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 培养的人才数量本就十分有限。 研发工作强度大, 收入水 平有限,进一步削弱了专业人才参与研发工作的意愿。人才匮乏同样限制着企业的创新。 主要研发单位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的主要研发单位为高校和科 研院所。 这类单位不与市场直接接触, 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十分有限, 研究方向往往与企业期 望的发展方向有所偏离,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