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报告编号19RI0150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放射性药物是由放射性同位素搭配专门定位特定器 官及组织的分子试剂组成的医药制剂,是一种具有 放射性的药品,可用于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放射 性药物最主要的特点即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放 射出核射线。 预计随着放射性药物重要性的逐渐显现,该比例将 持续提高。 未来五年, 头豹预测,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 业市场规模将增速提高,年复合增长率升高至 21.4%,市场规模于 2023 年达到 78.1 亿元。 热点一:行业于近现代获得快速发展 热点二:同位素原料仍依赖进口 热点三:行业下游需多主体融合,做到药物供给 21 世纪以来,中国核技术发展迅速,带动了中国放射性 药物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企业也从历史上的几家扩展 至几十家,市场规模逐年提高。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技 术水平不断进步,SPECT/PET 等检验设备在中国医院逐 渐普及,以锝99mTc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得到迅速发 展, 展现了放射性药物行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 由于核反应堆成本极大,技术难度较高,对于放射性药 物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可承担的成本,预计同位素原料的 进口依赖的情况将短期内依旧存在。依照历史上主要放 射性同位素的价格趋势来看,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 长,供给面的紧缺势必将引导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以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为例,其半衰期不超过两小时, 外购的方式不能够及时满足临床需要,多由医院利用自 用的加速器进行生产。由此,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与下 游的渠道商和医疗单位的业务多方位融合,生产企业大 多兼备流通渠道商的职责,而医疗单位也存在自主生产 药品的情况,市场分工由于产品的时效特殊性并不能得 到清楚的划分。 刘慧心 分析师 赵玉玲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头豹研究院 | 医疗健康系列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 料行业概览 医疗健康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抗高血压药行业 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医疗健康: 放射性药物研究肿瘤、甲亢克星,实现一体化精准治疗 400-072-5588 报告编号19RI0156 目录 1 方法论 . 4 1.1 研究方法 . 4 1.2 名词解释 . 5 2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综述 . 6 2.1 放射性药物的定义与主要分类 . 6 2.2 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历程 . 9 2.3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 . 11 2.4 放射性药物行业产业链分析 . 13 2.4.1 上游分析 . 14 2.4.2 下游分析 . 14 3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驱动因素 . 15 3.1 多因素的需求推动 . 15 3.2 较为完善的监管政策 . 17 3.3 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 . 19 4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制约因素 . 20 4.1 放射性危害 . 20 4.2 核原料供应紧缺 . 21 4.3 人才储备不足 . 22 5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 22 报告编号19RI0156 5.1 应用规模逐渐扩大 . 22 5.2 个体化与一体化 . 23 5.3 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 . 24 6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26 6.1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26 6.2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主要参与者中国同辐 . 27 6.2.1 企业介绍 . 27 6.2.2 主营业务 . 27 6.2.3 竞争优势 . 29 6.3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主要参与者东诚药业 . 30 6.3.1 企业介绍 . 30 6.3.2 主营业务 . 30 6.3.3 竞争优势 . 31 报告编号19RI0156 图表目录 图2- 1 放射性药物组成成分 . 8 图2- 2 放射性药物主要分类 . 8 图2- 3 中国放射性药物发展历程 . 11 图2- 4 中国同位素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14-2023 预测 . 12 图2- 5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预测 . 13 图2- 6 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链 . 13 图3- 1 年末中国总人口数、65 岁以上人口数及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008-2017 . 1 6 图5- 1 中国与美国同位素医疗应用人均支出,2013-2017 年 . 23 图6- 1 中国放射性药制造商市场份额,2017 年 . 27 图6- 2 中国同辐主营业务 . 28 图6- 3 中国同辐部分产品一览 . 29 图6- 4 东诚药业放射性药物产品一览 . 31 报告编号19RI0156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医疗、新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 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 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砥砺前行的宗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4 月完成。 报告编号19RI0156 1.2 名词解释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及不同中子数的一组核素。 放射性同位素:因为原子核结构不稳定而能够自发地发出射线的同位素。 射线、 射线、 射线、 X 射线: 由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 放射性药物:由放射性同位素搭配专门定位特定器官及组织的分子试剂组成的医药制剂, 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药品,可用于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又称为核药。 体外诊断试剂:应用于体外监测过程中的试剂,直接作用于采集的人体样本,以获得体 外诊断结果。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简称 401 所,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和国防核科研、核能 开发研究和核基础科研的创新基地,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科学院。 SPECT/PET :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和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属于核医学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利用射线进行显像而获得患者全身健康 状况。 尿素呼吸实验药盒:含有 14C,通过患者呼气从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试验药盒。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含短半衰期正电子核素的放射性药物,一般用于疾病诊断、疗效 评价和脏器功能研究等。 核药房:又称同位素医疗中心,是指利用钼锝发生器生产即时标记药品、利用回旋加速 器生产 18-FDG 注射液等中、 短半衰期放射性药品的单位, 承担着为医疗机构即时制备、 报告编号19RI0156 配送相关药品的职责。 “分级诊疗”: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5 年 9 月 8 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分级诊疗制度,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 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辐照: 利用射线产生的能量改变分子结构的一种化工技术, 能有效地杀灭害虫、 病菌等, 常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消菌杀毒过程中。 EPC: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指受托对工程建设进行 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肝素:一种人或高等动物体内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肝脏内含量最多。 2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综述 2.1 放射性药物的定义与主要分类 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及不同中子数的一组核素。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因为原子核结构 报告编号19RI0156 不稳定而能够自发地发出射线的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的过程也是其衰变的过程, 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发射与传输,常见的辐射射线有射线、射线、射线、X 射线等。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质,其发射出的不同射线可相应产生标记、显像、集中 照射、组织破坏等生物效应。 放射性药物是由放射性同位素搭配专门定位特定器官及组织的分子试剂组成的医药制 剂,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药品,可用于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放射性药物最主要的特点即含 有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放射出核射线。因此,所有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均可称为放射性 药物。由于放射性药物制备原料的特殊性,放射性药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放射性。 放射性药物中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会自动发射粒子或者射线, 以达到诊断和治 疗的目的; (2) 不恒定性。 放射性药物内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转变成其他同位素或者呈现其他 的状态,原子质量随时间减少,其射线能量也随之降低,最终衰化成稳定的同位素; (3) 自辐射分解。 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粒子或者射线直接作用于放射性药物本身或其临近的 分子, 引起相配的分子试剂的结构改变或生物活性丧失, 从而导致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生 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4) 更少的引入量。放射性药物的用量远少于普通药物,且大多数为一次使用,因此几乎不 存在体内的蓄积,以避免潜在的化学危害性。 放射性药物由放射性核素和与之相配的分子试剂结合而成。 目前, 中国国家药物标准收 载的放射性药物主要由 24 种放射性核素制备而成,包括 51 铬、67 镓、99m 锝等。与放射 性同位素相配的分子试剂称为合成配体, 可以是化合物、 抗生素、 血液成分或生物制品等 (见 图 2-1)。对于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其配体是能将放射性核素载运到病变位置的载体,通 常是小分子化合物或生物大分子。 报告编号19RI0156 图 2- 1 放射性药物组成成分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按照临床医学的用途分类, 放射性药物可以分为体外放射性药物和体内放射性药物。 体 外放射性药物主要指具有放射性的体外诊断试剂。 这类诊断试剂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特征进 行标记, 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体内放射性药物可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 物。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也称为显像剂或示踪剂, 作用原理是借助药物的放射性来记录它们在 人体内的位置和变化, 从而获得体内目标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 治疗用放射性 药物则是用于特定疾病治疗的药物。 患者通过口服或注射放射性药物使得放射性同位素达到 病变组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的射线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效果。目前,放射 性药物主要针对的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骨转移癌、肝癌等(见图 2- 2)。 图 2- 2 放射性药物主要分类 报告编号19RI0156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2 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历程 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 20 世纪初期, 距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1903 年, 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凭借对原子放射性的突破性发现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1905 年,居 里夫人创制镭针,进行了第一例放射性同位素的插入治疗,揭开了放射性药物发展的序幕。 20 世纪 30 年代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逐渐被重视起来。1946 年,美国一家实验室研制 出了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制剂, 为放射性药物形成了基本的雏形。 20 世纪 50 年代, 加速器 和反应堆设备的规模化建设使得放射性同位素得以大规模地获取, 放射性药物的应用逐渐普 及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射性药物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正式在中国开展起来。从起初的产 品进口到自主生产, 从生产的初步摸索到科学管理, 中国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历程可主要分为 以下三个阶段(见图 2-3)。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末-1965 年)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材科从前苏联进口碘 131 I化钠溶液以及磷 32 P 酸盐溶,分派到以北京、上海为主的各地医院,用于进行甲状腺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的治疗, 开始了中国放射性同位素制剂最初的临床尝试。 当时中国医院配备的探测放射性的 检验设备严重不足, 医院同位素科也常利用进口原料自行配备放射性同位素制剂, 相应的药 品管理尚未形成,放射性药物的概念也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 1958 年,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简称 401 所) 建造的实验型重水反应堆正式运行, 为中国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创造了条件。1961 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卫生部联合编 制了医用同位素试制任务书,中国放射性药物在国家的指导下开始进入有规划的发展阶 段。1965 年,401 所生产的碘 131 I化钠溶液以及磷 32 P酸盐溶液经卫生部批准后向全国范 报告编号19RI0156 围开始出售,中国第一家放放射性药物生产单位由此正式产生。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66-1983 年)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北京化工厂、 上海化学试剂厂、 郑州同位素研究所也开展了放射 性药物的研制和生产, 生产单位由原来的一家发展为四家, 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放射性药物的 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多家机构科研人员和生产工人共同努力,将放射性药物的生产品种提 高至 12 个,使得中国可生产的放射性药物的种类显著增加。在药品检验方面,上海药品检 验所于 1964 年指派人员开始学习放射型药品检验技术,并设立了检验机构;国家卫生部于 1972 年举办了“全国同位素发生器学习班”,向全国普及核素发生器知识,明确了相关产 品的全面质量检定的标准;1975 年,中国科学院和卫生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放射性药品标准,试行以此标准监督和检定 15 种放射性药物;1977 年, 中国药典第 一次收录了 12 种放射性药物,明文确定了放射性药物的标准。伴随着中国放射性药物的生 产规模的持续扩大,监管条例不断健全,行业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1984 年至今) 1984 年,中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标志 着中国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销售正式进入了法制化的管理阶段。1989 年,国务院颁 布了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使得放射性药物的管理从此有章可循。中国卫生部组建了多 届药品评审委员会,放射性药物相关标准逐渐完善。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 条例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得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面 临药品管理、卫生、能源、环保等多方面的制约,市场形成准入壁垒,行业逐渐向规范化发 展。21 世纪以来,中国核技术发展迅速,带动了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企 业也从历史上的几家扩展至几十家, 市场规模逐年提高。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技术水平不断 进步,SPECT/PET 等检验设备在中国医院逐渐普及,以锝 99m Tc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得到 报告编号19RI0156 迅速发展,展现了放射性药物行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2017 年,放射性药物管 理办法再此修订,对放射性药物的检验、生产、进口、销售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至此,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有待在未来形成新的突破。 图 2- 3 中国放射性药物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3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 放射性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放射性同位素, 属于同位素医疗应用领域。 该领域还包括 尿素呼吸实验药盒及测试仪、 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及医用放射源产品等, 其市场规模在过去五 年内快速增长(见图 2-4)。得益于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的人民医疗卫生支出的不断增 加, 中国同位素医疗应用领域发展迅速, 产品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同位素医疗应用领域市场规模从 32.5 亿元增长至 51.3 亿元,年 复合增长率达 12.1%。 中国核医学事业蓬勃发展, 为放射性药物行业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支 撑。 报告编号19RI0156 图 2- 4 中国同位素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14-2023 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 头豹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 2014 年的 19.6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35.9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12.8%。2018 年,中国放射性药物 行业市场规模占据了中国同位素医疗应用领域 57.8%的比例,预计随着放射性药物重要性 的逐渐显现,该比例将持续提高。未来五年,头豹预测,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将增 速提高,年复合增长率升高至 21.4%,市场规模于 2023 年达到 78.1 亿元(见图 2-5)。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有四点原因: (1)患者群体对放射性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类风湿、甲状腺、肿瘤、癌症患者基数 庞大,且老龄化的趋势加剧了市场上的用药需求,使得放射性药物快速在医院等渠道普及; (2)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医保覆盖面的扩大提高了患者的支付能力,促进了放射 性药物的消费; (3)监管政策逐渐完善,使得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生产经营有章可循; (4)相关企业积极着手产品研发,扩大了放射性药物种类及适应症,新的产品线的扩 大了总体市场规模,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报告编号19RI0156 图 2- 5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预测 来源:中国同辐招股说明书,头豹研究院整理 2.4 放射性药物行业产业链分析 放射性药物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三部分(见图 2-6)。其中,产业链上游是放射性药 物品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商, 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原材料以及其他合成配体的供应商。 产业 链中游是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生产企业, 是放射性药物生产技术的所有者, 主要负责药品的 研发、生产、经营和销售。下游是药品的销售渠道以及相关医疗单位的核医学科室。 图 2- 6 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报告编号19RI0156 2.4.1 上游分析 放射性药物行业从上游获取的主要原材料为放射性同位素, 通常通过人工制备获取, 主 要的获取方式有加速器制备、 反应堆制备以及从核燃料处理废液中分离提取等, 其中核反应 堆是目前生产放射性元素的主要途径。 中国由于核技术发展较晚, 所建造的核反应堆以核能 发电为主, 较少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 除了个别同位素之外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基本均依 赖于进口。 医疗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用量逐年增加, 而全球范围内的同位素供应紧缺已成为整 体行业面对的现状。 以钼 99 Mo为例, 该同位素经过衰变后能产生锝 99m Tc, 是核医学成像 中最广泛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而钼 99 Mo的半衰期仅为 66 小时,需要不断地补充以满足 供应。 过去五年, 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和部分反应堆的停产, 全球钼 99 Mo的价格出现大幅 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2%,为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 由于核反应堆成本极大, 技术难度较高, 对于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可承担的成 本, 预计同位素原料的进口依赖的情况将短期内依旧存在。 依照历史上主要放射性同位素的 价格趋势来看,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供给面的紧缺势必将引导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中国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要想摆脱被动的供给局面, 需要相关机构积极建设专用的医用核反 应堆,加快基于加速器的制备手段的开发,以降低放射性同位素的进口依赖度。 除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外, 生产放射性药物的另一类原材料是属于生物化学原料的合成配 体。这类原材料在中国的生产厂家众多,市场极为分散,对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来说供给充 足。加之生物化学类基础原料的价格远低于放射性同位素,对生产企业的成本影响有限,相 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 2.4.2 下游分析 由于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质, 中国药店不允许销售放射性药物, 药品通常由生产企业下 报告编号19RI0156 属的核药房或配制中心直接运送至医疗单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经营、销售放射性药物的企业需要拥有放射性药物经营企业许可证,有资质的企业通常 直接与医院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在各地区的核药房配制放射性药物,以及时、准确地运送 药品。对于半衰期较短的一些药品,部分医院的核医学科室通过外购设备自行配制。以正电 子类放射性药物为例,其半衰期不超过两小时,外购的方式不能够及时满足临床需要,多由 医院利用自用的加速器进行生产。 由此,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与下游的渠道商和医疗单位的 业务多方位融合, 生产企业大多兼备流通渠道商的职责, 而医疗单位也存在自主生产药品的 情况,市场分工由于产品的时效特殊性并不能得到清楚的划分。 在上述背景下, 本应作为放射性药物消费方的医院承担起了部分产品的生产职责, 进而 发展为销售方,引发了多种混乱。(1)本应作为自用的放射性药物开始由医院销售给其他 机构,绕过了对购买方使用资质的监管;(2)非法中间商私自购买、转让、销售相关放射 性药物,造成了监管困难;(3)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获取放射性药物,形成了医疗安全隐 患。目前,中有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各地区核药房的建设,以地区性的供药中 心来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压缩中间流通环节,以遏制放射性药物流通混乱的局面。未来, 伴随着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逐渐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非法流通问 题将得到根本性的杜绝。 而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作为紧缺药物的生产者和品牌质量的代言人, 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大的话语权。 3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驱动因素 3.1 多因素的需求推动 作为中国市场的稀缺资源, 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受到来自需求侧多因素的推动, 具体可以 报告编号19RI0156 分为以下三点: (1) 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 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2000 年以 来,中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比例急速升高。2008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 人口总数的 8.2%。此后,该比例不断上行,于 2017 年末已升至 11.4%(见图 3-1)。 图 3- 1 年末中国总人口数、65 岁以上人口数及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008-2017 来源:国家统计局,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减弱,是众多疾病的易感人群。快速增长的老年 人口数量推动了放射性药物消费额的增长。以在中国患病率高达 20%的甲状腺疾病为例, 由于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 患病风险提高, 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患者对甲状腺疾 病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增加, 促进了相关的诊断用的放射性药物锝 99m Tc标记注射液, 以及治 疗用放射性药物碘 131 I化钠口服溶液的使用。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中国放 射性药物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2) 重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跟据国家癌症中心 2019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 恶性肿瘤依旧是中国城市以及农村居民最 报告编号19RI0156 主要的死亡原因,占居民全部死因的 23.9%。受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压力增 加、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近十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每年保持着 3.9%的增幅, 对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癌症由于其快速生长性及转移性的等特征, 死 亡率依旧较高, 五年的相对生存率仅为 40.5%, 与发达国家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临床目 前在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检验中均采用了放射性药物的配合, 在对例如骨转移癌以及前列腺 癌的治疗中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中国重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不断提高, 不仅使现存药品 的消费量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