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研究报告(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研究报告(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研究报告(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研究报告(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研究报告(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研究报告(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 物 市场研究报告(上) 2019 年 05 月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弗若斯特沙利文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 “弗若斯特沙利文 ”或 “Frost & Sullivan”的商号、商标,弗若斯特沙利文无任何前述名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他任何第 三方代表弗若斯特沙利文开展商业活动。 2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2 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概览 . 4 2.1 癌症概览 . 4 2.2 靶向抗癌药物 . 6 2.3 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 6 3 抗血管小分子靶向药物概览 . 9 3.1 抗血管小分子靶向药物机理 . 9 3.2 抗血管药物和免疫疗法的联合用药现状 . 10 3.3 中国肝细胞癌药物市场概览 . 11 3.4 中国肝细胞癌靶向药物市场概览 . 12 3.5 中国甲状腺癌药物市场概览 . 14 4 JAK 激酶小分子抑制剂概览 . 16 4.1 JAK 作用机理 . 16 4.2 中国 JAK 抑制剂概览 . 17 4.3 中国骨髓纤维化药物市场概览 . 18 4.4 中国骨髓纤维化靶向药物市场概览 . 19 5 ALK/ROS1 小分子靶向抑制剂概览 . 19 5.1 ALK/ROS1 作用机理 . 19 5.2 中国 ALK/ROS1 抑制剂概览 . 21 5.3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市场概览 . 22 5.4 中国 ALK+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市场概览 . 23 3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沙利文于 1961 年在纽约成立,是一家独立的国际咨询公司,在全球设立 45 个办公室,拥有超过 2,000名咨询顾问 。 通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已经为全球 1,000强公司、新兴崛起的公司和投资机构提供可靠的咨询服务。作为沙利文全球的重要一员,沙利文中国团队在战略管理咨询、融资行业顾问 、市场行业研究 等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市场行业研究方面,沙利文布局中国市场,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已经积累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沙利文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大健康行业,信息科技行业,新能源行业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沙利文的 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沙利文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客观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沙利文的每一份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沙利文秉承匠心研究,砥砺前行的宗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从执行的层面阅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弗若斯特沙利文本 次研究于 2019 年 05 月完成。 4 2 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行业 概览 2.1 癌症 概览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影响下,细胞产生的不正常增生;其中,恶性肿瘤被统称为癌症。癌症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医疗卫生问题,也是最恶性的人类疾病。癌症拥有死亡率高,预后差,治疗昂贵的特点,癌症患者通常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人类医疗卫生问题之一。 全球癌症患者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8 年,全球经过诊断的癌症新发病人数为1,808 万人。其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头颈癌、宫颈癌、食道癌和甲状腺癌为前 10 大癌种,前 10 大癌种的总 新 发病人数占到了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 的 60%以上。其中,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的年复合增长率明显高过其他癌种。 中国癌症 新 发病 人数 的增长较之全球水平更快。根据中国癌症登记中心统计, 2014 年到 2018 年间,中国经过诊断的癌症新发病人从每年 384 万人迅速增长到了 429 万人,占全球新发病人数的 23.7%。根据 弗若斯特沙利文 的预测,中国癌症每年的新发病人数在未来将会继续快速增长,到 2023 年时,预计会达到 487 万人;到 2030 年时,癌症新发病人数预计将会达到 570 万人。 中国的高发癌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癌症以及消化系统癌症。中国的前 10 大癌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头颈癌、脑 /神经系统癌症、宫颈癌和胰腺癌。其中肺癌、结直肠癌、食道癌和甲状腺癌的年复合增长率均高于其他癌种。肝癌是中国特有的高发癌种,占全球肝癌病例的 47.5%。这样的 新 发病 人数 增长和分布主要和中国不断增长的吸烟人口,空气污染以及中国特有的饮食习惯相关。 5 表 2-1 2014-2030E中国不同癌种 新 发病 人数 来源: 国家 癌症登记中心 ,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E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总患者数 3844.0 3952.4 4061.5 4172.4 4285.0 4399.7 4514.4 4629.6 4746.7 4865.4 4986.0 5109.3 5231.9 5352.2 5470.0 5584.8 5696.1胰腺癌 91.9 95.0 98.2 101.5 104.9 108.4 112.0 115.6 119.4 123.2 127.1 131.1 135.2 139.4 143.6 147.9 152.2脑 /神经癌 103.7 106.0 108.3 110.6 112.8 115.1 117.3 119.5 121.8 124.0 126.1 128.3 130.3 132.4 134.4 136.3 138.1宫颈癌 109.3 111.0 112.7 114.2 115.7 117.1 118.4 119.6 120.7 121.6 122.5 123.2 123.9 124.4 124.9 125.3 125.6甲状腺癌 165.3 201.0 244.4 297.2 356.6 420.8 488.2 551.6 606.8 649.3 675.2 695.5 709.4 723.6 738.1 752.8 767.9食道癌 237.8 246.0 254.4 262.9 271.6 280.4 289.4 298.5 307.7 317.1 326.6 336.2 345.9 355.5 365.1 374.6 383.9乳腺癌 298.3 304.0 309.6 315.2 320.7 326.2 331.5 336.8 341.9 346.9 351.5 355.9 360.0 363.8 367.3 370.4 373.2肝癌 360.1 370.0 380.0 390.1 400.2 410.4 420.7 431.1 441.6 452.1 462.8 473.4 484.1 494.7 505.2 515.6 526.0结直肠癌 375.5 388.0 400.7 413.6 426.7 440.0 453.5 467.3 481.2 495.3 509.6 524.1 538.8 553.6 568.6 583.6 598.8胃癌 390.3 403.0 415.9 429.0 442.3 455.8 469.5 483.3 497.3 511.5 525.8 540.3 554.9 569.6 584.4 599.2 613.8肺癌 761.1 787.0 813.4 840.2 867.5 895.3 923.5 952.1 981.1 1010.6 1040.4 1070.6 1101.1 1131.9 1163.0 1194.4 1225.5其他 950.7 941.4 924.0 897.9 866.0 830.3 790.5 754.1 727.2 713.9 718.3 730.6 748.3 763.3 775.5 784.7 791.1单位:千人6 癌症治疗领域经历了重大的改革,由化疗药物演变至分子靶向药物再至免疫治疗。目前癌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五大类,即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肿瘤免疫疗法。作为最初的癌症治疗模式,手术治疗能够用于一部分恶性实体瘤,并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却无法应用于转移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以及化疗带来了癌症疗法的第一次变革,它们的出现为更多的癌症适应症带来了可及的疗法,然而往往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2.2 靶向抗癌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抑制癌症特定基因、蛋白质、或有助于癌症生长或生存的微环境等,从而抑制或阻断肿瘤进展。随着靶向药物以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癌症治疗的临床分类由主要发生部位进一步细分至特异性基因突变,与之相关的靶向型治疗药物能够呈特异性作用于这些突变。癌症的靶向治疗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抗体类药物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多样,可根据其生物特征分为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信号、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免疫逃逸等不同类别。 2.3 小分子 靶向抗癌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以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突变作 为靶点的药物。与传统抗癌化疗药物相比,小分子靶向药特异性更高。化疗药物由于系统毒性较大,通常会在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杀死其它人体健康细胞;而 小 分子靶向药物可以特异性得针对癌细胞,从而减少对其它健康细胞的影响。因此,小分子靶向药物较传统化疗药物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全球首个抗肿瘤 小 分子靶向药物为 于 2001 年 在 FDA 获批,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伊马替尼(格列卫 )。伊马替尼的出现,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 10 年生存率提升至 83.3%。目前在 FDA 获批用于癌症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共计 66 个,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其它类型的小分子 靶向药物问世,如核糖聚合酶抑7 制剂、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 抑制剂 等。 图 2-2 中国已上市抗肿瘤小分子靶向新药按靶点拆分 来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图 2-3 中国已上市抗肿瘤小分子靶向新药按生产厂家拆分 来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伊马替尼于 200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此后,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一直由跨国药企的产品占据;直至 2011 年埃克替尼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国目前获批的小分子靶向新药共计 32 个 , 其中 10 个为多靶点药物,占上市药物总数的 31%; 其余单靶点小分子药物中,覆盖最多的靶点为 EGFR,占总数的 16%;10, 31%5, 16%3, 10%3, 9%11, 34%多靶点EGFRALKBcr-Abl其它单靶点26, 81%6, 19%MNC本土药企8 针对 ALK 以及 Bcr-Abl 的药物也都达到了 3 个。已上市小分子靶向新药中, 26 个为跨国药企所生产的新药,占总数的 81%;而中国本土药企自主研发生产的小分子靶向新药仅有 6个,占总数 的 19%。 2018 年,全球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由 2014 年的 259 亿美元增长为 414 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2.5%。预计未来 5 年,全球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将持续以 11.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702 亿美金。之后将保持平稳增长,于 2030 年达到 1,369亿美金,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0%。 图 2-4 全球小分子靶向药 物 市场 规模 , 2014-2030E 来源: 同行业公司年报 ,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小分子靶向药在近年来由于医保覆盖扩大,支付能力增强,市场教育加深以及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小分子靶向药获批,发展迅速。 2014 年,中国小分子靶向药市场规模为 61.0 亿人民币,这一数字以 16.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了 2018 年的 113.7 亿人民币。根据 弗若斯特沙利文 的预测, 2023 年,中国小分子靶向药市场将达到 264.5 亿人民币。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8.4%。 图 2-5 中国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 规模 , 2014-2030E 9 来源: 同行业公司年报 ,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3 抗血管小分子靶向药物 概览 3.1 抗血管小分子靶向药物机理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不管在实验室还是公司的大规模研究中,都发现基于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方法能够同时靶向癌症免疫循环的不同组分,与单一的免疫治疗相比,联合治疗能大大的提高药效,反应速率,以及药物的持久性。免疫治疗联合其它治疗方式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从而保证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氧气及营养供应。研究表明良性肿瘤血管生成稀少,血管生长缓慢,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密集且生长迅速。因此,研究提出可以利用抗血管药物来阻碍肿瘤内血管的形成,从而阻 止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来治疗癌症。 临床上通常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单独或联合常规的细胞毒类药物来治疗癌症。但是许多研究数据表明这些治疗具有局限性,且有研究指出抗血管药物单独使用会影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尝试将抗血管药物和免疫治疗联合用药来治疗癌症。 10 图 3-1 抗血管靶向药物 作用机制(索拉 非 尼) 来源: 文献检索 表 3-2 部分进入 III期的抗血管药物和免疫疗法联合用药临床试验 药物 适应症 试验注册时间 阿特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结直肠癌 2016 年 12 月 肾细胞癌 2015 年 4 月 Avelumab+阿西替尼 肾细胞癌 2016 年 1 月 帕 博 利珠单抗 +阿西替尼 肾细胞癌 2016 年 7 月 纳武利尤单抗 +索拉非尼 肝细胞癌 2015 年 10 月 帕 博 利珠单抗 +乐伐替尼 肾细胞癌 2016 年 6 月 来源: clinicaltrials.gov,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3.2 抗血管药物和免疫疗法的联合用药现状 目前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 肿瘤免疫疗法 , 其它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抗血管药物与免疫疗法的联合用药显示出了较单药疗法更加理想的疗效,尤其是对于如肝细胞癌等富血管型实体肿瘤。 癌症免疫治疗旨在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以控制或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