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20中 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疫情冲击下的世界变局与中国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课题组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二二年七月 2 项目概览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2009 年 发起成立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 课题组,旨在以一种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凝聚海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 短期 政策对策及长期 改革 治理建议,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基于中西合璧、优化整合的方针,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成员团队,包括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的国际资深专家,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以及 20多位获得国际国内顶尖大学 博士的高级研究人员 , 包括 2位孙冶方 经济 科学奖 得主、 5位终身 教职 教授。与此同时,高等研究院下设有数据调研中心、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卫生经济与老龄化研究中心等 10多个中心也将从不同方面为本项目提供研究支持。 作为课题组的成果体现形式之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坚持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方法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力求体现 以下 特点: 一是 构建完善多部门大型量化准结构性宏观模型( IAR-CMM):充分考虑中国元素,内含多个板块,板块对接时会把其它板块的结论嵌入到该板块中去,使之短 期政策应对变量与长期改革参数在所有板块中具有自洽性和内在一致性,以此达到宏观总体一般均衡和综合治理 题; 二是 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的严谨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内在逻辑分析及历史视野比较分析,做到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三个维度的结合: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 , 以 体现“六性”: 科学性、严谨性、 针对 性、现实性、前瞻性和思想性; 三是 不只是 大概率的 点预测,更多的是 考虑 规避和防范一旦出现后果严重的小概率事件 和如何 应对 已有显著迹象的大概率 系 统性风险 , 以及 进行 稳 经济 的 各种 情景分析和反事实分析:对不同风险和政府不同增长目标给出应对力度和备选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 既考虑到短期波动风险、趋势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叠加和相互作用,也关注中长期制度性,结构性改革及其向纵深推进的方式。 目前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每年以季度为出版频率,一年 4期 ,得到“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理论经济学上海市高峰类学科建设计划的支持。 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 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和政策模拟( policy 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 课题组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与我们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 3 报告摘要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 。 随着我国 对 疫情 的 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 等 的 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但受全球疫情蔓延 及世界变局 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 及 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 了经济 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 ,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 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 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 ,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 洪涝等自然灾害, 稳就业 、 保民生的压 力仍不容忽视。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银行风险溢出自 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疫情 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 , 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国 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 应 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的 结构性、体制性改革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并能够实现内外部相互促进,同时辅以一定的财政 政策 、货币 政策 等对冲政策,将有助于释 放经济增长潜力、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课题组充分重视对各种风险 的防范,对不同情景下的经济走势、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有如下主要结果和观点。基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 课题组测算,在基准情景下, 2020年全年实际GDP 增速约为 1.2%, CPI增长 2.9%, PPI增长 -2.2%, GDP 平减指数增长 1.0%,消费增长4 -0.7%,投资增长 1.7%,出口增长 -4.3%,进口增长 -9.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CNY/USD)将在 7.05附近双向波动。考虑到中国及其他国家疫情发展情况、基础建设及制造业投资回暖、消费补贴政策拉动内需、贸易摩擦升级、自然灾害等因素,课题组作出如下 7 种情景分析: 1) 情景 I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复工复产率稳步提升 , 乐观情形下 , 假设 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高于基准 5.1 个百分点和消费同比高于基准 0.6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2.0%; 2) 情景 II 消费刺激政策拉动内需 , 保守乐观情形下 , 假设政府出台刺激消费政策导致2020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0.2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1.4%;乐观情形下,假设政策力度加大导致 2020 年我国消费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0.3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1.5%; 3) 情景 III基础建设、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暖,保守乐观情形下,假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0.3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1.4%;乐观情形下,假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于基准 0.5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1.5%; 4) 情景 IV 中美贸易战情况继续恶化 , 科技领域摩擦加剧 , 全球贸易保护盛行 。 保守悲观情形下 ,假设 2020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0.8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9%;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0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8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7%; 5) 情景 V外部环境由于国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持续恶化,保守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0 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2.8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4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6%;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0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3.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1.5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4%; 6) 情景 VI 国内疫情出现局部暴发,由于 加强防控导致的复工复产停滞,保守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低于基准 1.8 个百分点,消费同比低于基准 1.7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1%;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和消费同比均低于基准 2.1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1%; 7) 情景 VII 自然灾害导致农 畜业减产、 物价上涨,叠加外部环境恶化,悲观情形下,假设 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低于基准 2.1 个百分点,消费同比低于基准 2.3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速低于基准 4.1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0.4%。 课题组就各种假设情景探讨了政策力度的选择。 根据 IAR CMM 模型的分析,假设基5 准情景下全年恰好能实现 900 万新增城镇就业量目标,则在不同情景下稳就业所需的政策力度分别为:情景 IV 的保守悲观情形下,财政赤字需要增加 2524.5 亿元,超过预算赤字6.7%,全年赤字率约为 3.9%,悲观情形下,财政赤字需要增加 4207.6 亿元,超过预算赤字11.2%,全年赤字率约为 4.1%,并且货币政策方面需要额外降准 1 次 50个基点;情景 V的保守悲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财政赤字分别需要增加 5049.1亿元和 6732.1亿元,分别超过预算赤字 13.4%和 18.0%,全年赤字率分别约为 4.2%和 4.4%,并且货币政策方面需要额外降准 1 次 50 个基点。另外,在情景 VI的保守悲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财政赤字分别需要增加 9256.6亿元和 10939.7 亿元,分别超过预算赤字 24.7%和 29.2%,全年赤字率分别约为4.6%和 4.8%,而货币政策方面还需要额外降准 2 次,每次 50 个基点;情景 VII 下,财政赤字需要增加 13464.2 亿元,超过预算赤字 35.9%,全年赤字率约为 5.0%,货币政策方面还需要额外降准 3 次,每次 50 个基点。在情景 VI 和情景 VII 下,课题组并不建议采用如此激进的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来达到稳就业目标。 课题组基于结构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发现 , (1)货币政 策乘数 和财政政策乘数 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逆周期性,即政策效果在经济衰退时期好于经济繁荣时期 ; (2)疫情使得货币政策乘数减小,财政政策乘数增大 。短期经济刺激政策具有逆周期性的原因包括投资调整成本 ,价格粘性,金融摩擦等非线性及非对称机制。金融摩擦机制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民企产出的促进作用,在金融摩擦消除后,货币政策乘数 与 财政政策乘数 均会 上升。 在疫情冲击下,居民的消费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而使得消费弹性变小,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下降。扩张性的财政支出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从而挤出消费。由于利率的挤出效应下降,因此财政乘数在疫情冲击下反而增强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产出促进作用的逆周期性 与在疫情期间不同的刺激效果 对制定宏观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面临较大压力并且亟待复苏,因此宏观政策应当发力。但是, 最优的经济政策规则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这样的政策组合要求财政政策分担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也符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 的 政策基调。 与此同时 , “ 稳健的 货币政策 要更加灵活适度 ”, 应该 更多 关注结构性问题 , 更加重视对民营企业的帮扶。 如前所述,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其后果超过 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甚至超过上世纪 20、 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这也让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来持续下滑的情形 雪上加霜,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更严重的是,疫情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断裂带,影响深远,表现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加剧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将严重影响政治、经济、国6 际关系的世界格局和秩序,疫后将更为明显,令世人担忧。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 最近( 7 月9 日)在中美智库媒体视 频论坛上的致辞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并 认为:“中美关系这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的确如此,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将决定世界走向,而中国和美国分别和共同作出的战略选择将决定世界的格局和未来。如果双方找 不到一个妥协的平衡点,有可能会形成以美国为首和中国为首的两极,导致一个世界,两个阵营,两种体系,两个市场。 立足自身来看, 中国要解决外部的危机和内部的挑战,应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加以应对,关键是要根据国家发展与治理三要素 (即: 包容性经济制度,国 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社会治理 ) 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建立健全更为广纳式的包容性市场经济制度,以实现跟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趋同,尽量避免出现一个世界,两个阵营,两种体系,两个市场。同时,中国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将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用到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避免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有效弥补市场和社会的失灵,同时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 社会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和平融入到世界现存体系中去,成为得到各国信任和拥护的真正世界强国。对中国如何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进行综合应对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有以下主要观点: 1. 在经济关系上要形成更广泛的自由贸易统一战线,为此要避免过度强调和宣扬政府主导,应凭着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加快推进中欧、中英、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主要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 , 积极探讨加入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CPTPP) 的可行性 。 同时 , 还是要尽可能与美国缓和经贸关系 , 继续贸易谈判,扩大经贸关系,中美两国毕竟是经济来往相互楔入很深的两个最大经贸国,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巨大好处。面对疫情给资本安全、供应链安全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不能因此走向封闭, 在加强国内循环的同时, 国际循环绝不能丢, 应该进一步推动向世界经济体系趋同的对外开放,大力减少市场壁垒,以公平竞争、共同利益和共享价值观来凝聚自由贸易的同盟军,确保自身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安全,避免中国在新一轮格局调整中被排除于世界经济贸易体制之外。同时,要以开放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深化和营商环境优化,以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进行体制性、结构性改革,形成国企、民企、外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增强经济制度的包容性。政府主导、行业壁垒及高关税的发展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效率, 勃发创新力,也引起了他国的强烈反弹。 7 2. 在政治关系上应把握新冠疫情全球协同治理的时机,积极争取各国对中国的政治支持,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宣扬自己的制度优势,以免经济问题政治化,避免将中美经贸摩擦扩散到以意识形态作为典型特征的冷战中去,这特别不利于中国和 其他 西方国家的合作发展。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中美两个最大国更是如此。中国需要寻找不同国家利益交汇点,凝聚不同文明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增加社会的包容性和透明度,以此增加相互信任感,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 共同体。我们不仅仅要与非洲国家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联系,更要衔接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形成更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以及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需要继续坚持和运用。在世界抗疫的艰难时刻,中国不容回避大国责任,应采取无差别救死扶伤政策提供国际支援防控。 3. 在国际关系上中国需要避免多线作战,要处理好有所作为和韬光养晦的辩证关系,不轻易抛弃存异求同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方针。尤其在对外宣传中,既要传播中国好的一面,也要客观展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种种不足。例如,在制造业方面尽管 中国已经拥有了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的制造业,但中国的制造业水平 总体不高 ,关键材料、核心部件还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当前最急迫的依然应该是解决国家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包括国富民穷及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来为中国解决发展问题创造时间和空间。同时,中国要通过加强对话来让其他国家准确了解中国的国家意图,尤其要加强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沟通,避免出现战略误判、战术失当,同时需要警惕国内激进民族主义势力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宏观经济预测;政策模拟;情景分析;长期治理 课题组(成员简介见附录): 负责人:田国强 首席顾问:盛松成 首席专家:黄晓东 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旭东、陈媛媛、龚关、宫健、蒋荷露、 Youngsoo Jang、 Hyeon Ok Lee、李倩、李双建、林立国、刘子熙、宁磊、欧声亮、唐荣胜、王小雯、王玉琴、吴化斌、徐佳文、杨轶波、杨有智、张同斌、赵琳、赵旭霞、朱梅 本报告联系人:陈旭东( 021-65903125, chen.xudongmail.shufe.edu) 8 目录 概述 . 9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 . 25 (一) 202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 . 25 1. 消费降幅收窄,疫情导致消费结构变化 . 25 2. 制造业投资缓慢改善,房地产业和基建支撑投资回升 . 38 3. 进出口 增速持续下滑,服务贸易逆差收缩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扩大 . 45 4. 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复苏缓慢 . 54 5. 价格增速先降后升 . 73 6. 灵活、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对新冠疫情 . 81 7. 房地产市场显著 回暖,警惕房价上涨预期再度形成 . 86 8. 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 . 93 (二)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主要不确定性 . 103 1. 不确定性增加和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错配使得消费恢复难度加大,稳岗就业应注重劳动力匹配效率的提升 . 103 2. 疫情不能阻止家庭债务累积,家庭流动性面临双重挤压 . 108 3. 疫情对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造成巨大冲击 . 119 4. 疫情使得银行系统稳定性改善迟滞,银行系统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 . 125 5. 疫情诱使中小银行风险积聚,区域性经营劣势凸显 . 132 6. 疫情之下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 . 141 (三)新冠肺炎流行期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外部不确定性 . 151 1. 美国抗疫成效不及预期,紧急复工缓和经济下行困境 . 152 2. 欧元区 各地区复工条件与进度差异化明显,经济复苏前景不乐观 . 154 3. 日韩与新兴市场国家力图实现经济活动正常化,但复苏进程慢于预期 . 156 4. 拉美与非洲国家疫情仍在酝酿,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增强 . 158 二、基准条件下 2020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测 . 159 三、不同情景下的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其政策应对 . 162 (一)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政策应对 . 162 1. 假设情景 I: 国内疫情防控严格有效,复工复产比率稳步提升 . 162 2. 假设情景 II: 政府采取消费刺激政策拉动内需 . 163 3. 假设情景 III: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制造业投资回暖,拉动投资增速整体向好 . 165 4. 假设情景 IV: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 . 165 5. 假设情景 V: 国外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衰退 . 166 6. 假设情景 VI: 国内疫情出现局部暴发,防控力度加大导致复工复产停滞 . 168 7. 假设情景 VII:自然灾害导致农畜业减产、物价上涨,叠加外部环境恶化 . 169 (二)不同情景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力度选项 . 170 (三)短期经济政策在疫情下的宏观影响 . 173 四、疫后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战 略破解之道 . 174 五、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具体应对 . 183 附录一:项目架构图 . 186 附录二: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简介 . 187 附录三:课题组成员介绍 . 188 9 概述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课题组基于上财高等研究院中国量化准结构宏观预测模型( IAR-CMM)所建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分别从基准情景(假设全球主要经济体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美联储 2020年下半年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在 00.25%之间、人民币汇率在 7.05 附近双向波动;国内疫情延续4月以来发展状况、居民杠杆率攀升、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持续回暖、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以及 实行灵活、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情景 I(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率稳步提升)、情景 II(消费刺激政策拉动内需)、情景III(基础 设施 建设 投资 、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暖)、情景 IV(中美贸易战情况继续恶化,科技领域摩擦加剧,全球贸易保护盛行 ) 、情景 V(外部环境由于国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持续恶化)、情景 VI(国内疫情出现局部 暴 发,由于加强防控导致的复工复产停滞)、情景 VII( 自然灾害导致农畜业减产、物价上涨,叠加外部环境恶化 )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的预测结果显示, 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 较大 ,需要 同步 进行 逆周期政策调节与 改革开放 深化 ,以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 立足 中长期的视角来看, 面对 外部的危机和内部的挑战,中国应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加以综合应对,关键是要根据国家发展与治理三要素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建立健全更为广纳式的包容性市场经济制度,以实现跟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趋同,尽量避免出现一个世界,两个阵营,两种体系,两个市场。同时,中国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将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用到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避免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有效弥补市场和社会的失灵,同时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 社会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和平融入到世界现存体系中去,成为得 到各国信任和拥护的真正世界强国。 课题组认为通过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倒逼体制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 1. 消费降幅收窄 ,疫情导致消费结构变化 。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2020 年 1 至 2 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断崖式下滑至 -20.5%。自 3 月 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者在第一季度积压的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叠加中央和地方以及企业多重活跃市场、拉动消费的刺激政策,近 3 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渐回温,降幅收窄, 3 至 5 月 同比增速分别为 -15.8%、 -7.5%和 -10 2.8%。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消费由线下转为线上,因此在所有消费品中,网上零售类消费在 1、 2 月 的同比降幅最小,并且自 3 月 以来的增速最为稳健。其 1、 2 月的累计同比降幅为 3.0%, 5 月 同比增速达到 15.6%,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限额以上企业 销售 的同比增速回暖最为显著,在经历了 1 至 2 月 的骤然下跌之后,自 3 月 出现持续好转, 5 月 同比上涨1.3%。而在此次疫情中,餐饮业所受冲击最大,第一季度累计同比下降 44.3%。由于对疫情防控仍 存在不确定性,餐饮类消费 4、 5 月 降幅虽然收窄,但同比增速依然较低,分别为 -31.1%和 -18.9%。 2. 制造业投资回升缓慢,房地产业和基建支撑投资回升 。 2020 年 1-5 月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同比下降 6.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9.8个百分点,较 1-4月收窄 4.0 个百分点。 1-5月 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下降 11.7 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前五个月累计同比下降 9.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9.2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三大领域中,制造业利润增速降幅收窄,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利润明显改善,主要由于疫情好转之后生产和销售增速均由负转正,以及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处于低位、央行实施多项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目前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回复,制造业投资回升缓慢。其他两大领域中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在疫情期间下降幅度最小,销售回暖支撑房地产业投资回升较快,与积极的基建投资政策共同成为支撑投资回升的主要因素。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制造业低位回升,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齐头并进带动基建稳步回升。 3. 进出口增速持续下滑,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0 年 1-5月,全国出口、进口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一季度出口大幅下跌,二季度进口大幅下滑,贸易顺差比 2019年同期增加 56.6 亿美元。进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自 2018年以来,中美双方互相加征关税的行为对双边贸易造成较大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和中国从美国进口均出现大幅负增长,并拖累总体进出口增速;第二, 新冠疫情 先由国内 暴 发,进而在全球蔓延,并先后导致 2020年一季度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和二季度的进口大幅下滑 , 内外部需求均面临较大压力,将是拖累 今年进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第三,全球疫情不仅导致贸易增速下滑,还加剧贸易环境的恶化,贸易保护行为将增强,成为影响长期贸易增速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下滑,其中,服务贸易进口增速跌幅超过出口增速跌幅,导致服务贸易逆差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小。 4. 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复苏缓慢。 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失业率大幅上升, 4、 5月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6%、 5.9%。截至 5月 ,新增就业人数累计 460 万人,同比下降 23%,疫情减少新增就业约 137 万。一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减少了 39 万和 97.3 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