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中英金融机构 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 2019年度进展报告 2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试点参与机构试点牵头机构3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努力,通过重视并评估气候与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促进全球资金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金融决策的重要性。2015年12月,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 主席Mark Carney的支持下成立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 ,由Michael Bloomberg担任负责人。当前,工作组提出的建议披露框架影响力日益提升,已获得全球多家机构认可,这些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共达120万亿美元。在中国,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国家层面的绿色金融政策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中国证监会也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统一的规范。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建立行业统一的绿色标准和统计制度,例如银保监会2013年制定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并组织主要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自评价;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和绿色企业债支持项目的目录和范围;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这些绿色标准为实现环境信息的披露奠定了基础。基于上述背景,在2017年12月15日举行的第9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中英两国政府同意加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鼓励两国金融机构共同开展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随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联合发起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中英双方有十家金融机构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全程给予了指导,中国工商银行和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分别作为试点项目的中方和英方牵头机构共同组织推动试点项目开展。试点项目为期四年,包括一年基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当前已进入试点工作第二年。2019年,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试点范围扩大,实现中英双方金融门类的全覆盖。试点机构由最初的10家扩展到13家,经过工作组的反复讨论和精心筛选,中国方面,人保财险、平安集团、中航信托三家优秀的机构加入试点工作组,湖州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也获准以观察员身份加入试点项目。英国方面,英国政府在绿色金融战略中宣布,要求所有英国上市公司和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在2022年之前按TCFD建议框架进行披露。二是中英试点金融机构根据TCFD建议框架及中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进行环境信息披露。2019年是环境信息披露行动方案启动的第一年,中国试点机构大部分以独立报告形式开始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三是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影响力逐步扩大。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参照中英环境信息披露框架进行环境信息整体披露;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广碳所等金融机构组成标准制定小组,在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实践及成果基础上,编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讨论。本报告概述试点第二年的进展、参与机构最新情况以及对下一年的工作展望。前言4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5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一) 试点项目主要目标及措施 提高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和能力。通过会议、研讨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提高试点机构乃至全球金融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形成进展报告、披露框架、量化分析工具等成果推进试点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能力建设,并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披露实践经验。 推进行动计划和框架 。继续实施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中国国情,参考TCFD框架,进一步完善中方环境信息披露框架。 各试点机构逐步开展信息披露工作。试点机构根据行动计划及框架,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大部分试点机构以独立报告形式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并逐年实现更高披露目标。(二) 中英行动计划及进展2018年秋季,中英双方联合发布了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组行动方案,鼓励试点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信息披露原则:(1) 指标可比。各金融机构所披露的信息参照较为一致的框架、计算方法和工具,使结果具有可比性。(2) 因地制宜。试点机构应借鉴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所提出的披露建议,从本国的监管要求与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适的披露框架和披露内容。(3) 循序渐进。对于公司和金融机构而言,信息披露是一系列工作的成果体现,因此实施披露框架并不要求速战速决,而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有鉴于此,试点期限为三年,以达到逐年循序渐进的效果。试点机构可以从定性披露开始,然后逐渐转向定量披露。2019年试点项目进展16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三) 英方试点项目进展英国参与机构的行动计划是制定实施TCFD建议的多年路线图,如下图所示。2019年主要进展包括:(1) 增加定量披露,衡量和识别气候相关问题风险敞口可能集中的行业。具体案例包括碳足迹(英杰华、Brunel) 、高碳行业收入百分比(汇丰银行) 、股权和信贷投资组合的全球增温潜势(英杰华) 、气候在险价值(英杰华) 。(2) 气候情景工具测试。已在联合研讨会上公布测试结果。(3) 更加注重TCFD报告在公司互动(engagement) 、基金管理人选择、目标制定以及投资或贷款策略评估中的应用。(4) 为英国金融业制定官方指南。英国或将在2022年引入强制性TCFD报告,所有参与机构均积极参与英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支持的工作组,力求在此之前为广大金融业制定官方指南。具体倡议包括:英国审慎监管局(PRA) 和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 共同主办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气候金融风险论坛(英杰华、汇丰银行、HERMES、PRI提供秘书处支持);英国养老金气候风险产业集团(Pensions Climate Risk Industry Group) 针对英国养老基金计划(Brunel、PRI) 的倡议。图1: 英方行动计划第一年 评估商业案例 定义治理流程、 启动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 披露治理流程和已采取的初步措施第二年 纳入风险管理 识别有效指标 考虑气候相关情景对组织的影响 更新披露、 早期建议、 行业分析第三年 设定目标 纳入风险管理 纳入情景规划 更新披露、 情景分析发现7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四) 中方试点项目进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推动企业微观主体改善环境表现,从而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发展。1.试点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经过中英试点金融机构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试点机构示范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影响力逐步扩大。截至目前,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试点机构由最初的10家扩展到13家,经过工作组的反复讨论和精心筛选,最终选取人保财险、平安集团、中航信托三家优秀的机构加入试点工作组,自此,试点工作已经覆盖银行、资管、保险等行业,中方试点机构资产总额约50万亿元人民币。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地方整体信息披露的代表,经批准作为观察员参与试点工作。2.环境信息披露进展成效显著在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的组织指导下,2019年,各试点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中方试点机构在借鉴TCFD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中方试点机构目标框架(见下图)。二是不同性质金融机构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独立报告形式进行了披露,如工商银行、平安集团、湖州银行等,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资管、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对国外先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案例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机构自身运营特点及法规要求,逐步探索推动合适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三是披露内容较为全面。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既包含定性内容,如机构的战略与目标、信贷政策、风险管控、绿色产品与研究等方面,又包含定量信息,如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绩效等数据信息,并与TCFD框架的对照和衔接,如工商银行在报告中以附录的形式将报告与TCFD框架的内容进行了索引。四是多数试点机构已确定未来按年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在未来试点工作推进中,中方试点机构将重点着眼以下几项工作:(1) 创新研究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量化工具,测算环境与气候因素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 组织试点机构从数据积累、系统建设、模型开发、量化方法、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3) 根据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目标要求及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进程的差异,与英方携手探索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方法及步骤。8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图 2: 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中方试点机构目标框架环境相关定性信息和指标总体概况;战略与目标;治理框架;政策制度;环境风险和机遇的影响;风险管理及流程;绿色金融创新及实践案例;研究成果;未来展望环境相关定量信息及情景分析(1) 定量信息:本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机构投融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环境与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机遇与风险的影响 (2) 情景分析:开展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的实际情况或未来计划;模型工具;结论;实际应用及效果等 可选择的环境信息披露形式(1) 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信息报告(2) 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开辟环境信息专栏(2) 将环境相关信息融入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目标 框架9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中英试点金融机构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挑战,主要如下:(1) 如何有效衡量气候与环境风险和机遇,尤其是在公司披露信息不足的情况下。(2) 如何建立实用可操作的指标、方法和工具。(3) 如何提升内部能力建设,以在开展气候和环境披露工作的意义方面达成共识。过去一年来,中英试点金融机构在伦敦、上海和北京等地共举办四次研讨会,讨论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并获得多家合作伙伴建言献策,包括TCFD秘书处、碳追踪(Carbon Tracker) 、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 、转型路径倡议(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 、清华大学、商道纵横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210 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2019年度进展报告达成的共识试点项目开展以来,中英试点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并经过充分交流与沟通,达成以下共识:(1) 试点机构基于各自实际情况进行披露,不做统一要求。由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目标、内容存在差异,即使是同类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也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各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如工商银行2019年首次以独立报告形式发布绿色金融专题报告,报告结合中国监管披露的要求,参照TCFD框架指引,从战略与治理、政策与流程、绿色产品、绿色运营、绿色研究、奖项与荣誉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工行2018年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平安集团以成为积极的全球影响者为题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集团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努力及影响;湖州银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代表,首次在官网对2018年全年环境相关信息进行披露。(2) 同业经验分享很有必要。试点项目为参与机构提供按照TCFD和其他披露框架展开信息披露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参与机构非常重视与来自其他市场和不同金融领域的金融机构共同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如华夏基金先后与多家被投资上市公司进行ESG主题沟通,鼓励并帮助其改善环境相关信息披露水平。(3) 信息披露不仅提升了试点机构的披露能力,而且促进了其环境与气候风险应对能力的提升。通过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不仅提升了金融机构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金融机构建立气候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政策产品、风险评估、管理流程等内部机制。试点机构在进行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前,需要对诸如投资或经营模式应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稳健程度等基本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如平安集团率先在中国发布TCFD气候变化风险报告,将气候变化风险融入平安战略管理。(4) 金融机构需持续增强气候和环境披露的适用性。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用途包括:i) 评估投资或贷款策略应对气候和环境相关风险的弹性(见专栏一) ;ii) 评估机构如何应对此类新兴风险和机遇。(5) 金融机构需完善定量披露的数据基础(i) 应选择一个或两个关键行业金融机构在实施披露框架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公司能否准确披露实质性的气候或环境信息,供金融决策使用。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专注少数行业(见专栏二) 。(ii) 开展前瞻性分析对于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发展态势是非线性的,并且日趋严重。目前,投资和贷款决策常用的情景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气候和环境问题,帮助金融机构了解这些因素产生的集中风险如何在中短期影响投资组合和贷款账簿。当前,全球多家机构开发了针对金融机构开展前瞻性分析工具及方法,且各有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工具可进一步分为投资组合筛选工具和行业/公司层面分析工具(见专栏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