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蓝皮书 NMT BLUEPAPER 2017.9.181. 前言 2. 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4. 复兴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意义及必要性 5.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国际最佳案例 6.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国内最佳案例 7. 复兴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政策及措施 8. 需要解决的问题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 前言 目录:2 3 1. 前言 现代城市的发展正经历着从“汽车主导”向“以人为本”的城市转变。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多元化 的交通系统,形成“行人在道路交通中具有最高优先级,自行车次之” 的理念,并逐步付诸实践。到 2030 年,中国将经历更加急剧 的城镇化与机动化,城市交通引起的拥堵、环境及社会问题日益尖锐,虽然目前过度重视机动车发展,忽视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观念 有所转变,但是由于 2000 年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且政策支持跟不上,各地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发展良莠不齐。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Non-motorized Traffic,简称 NMT),是可达性最好并且在出行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交通方式,在交通系统中 占有不可替代的比重。 完善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 在提升城市功能、 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构筑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方式出行。 2016 年,共享单车在中国城市爆炸式的增长和发展,目前在国内超过 100 个城市,拥有约 1000 万辆自行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自 行车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吸引了众多的使用者, 绿色出行的理念得到广泛推广。 共享单车短时间内的激增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规模单车的停放、运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骑行者也在考验着城市的自行车系统,现有的基础设施 能否满足出行需求,能否保障骑行安全,都是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荷兰被公认为自行车王国,有深远的骑行文化,是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国家之一,经历了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由兴盛到衰退再到复 兴的过程。纽约从来都不是一个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进入 21 世纪后,城市管理者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行人及自行车交通,限制 机动车交通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保障,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大幅改善,自行车交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荷兰与 纽约在发展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扭转自行车交通从衰退到复兴、从无到有的政策与措施,成为国内外城市学习借鉴 的典范。 北京市上世纪 80 年代自行车出行比例高达 62.7%,到 2015 年仅有 12.4%,2013 年起,北京市开始启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建设, 在三环内实施安全、隔离的自行车设施,并出台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规划确保自行车道设施的建设。同时,北京也开展了大批旧城改造 项目,改善旧城环境,提供宜人居住及生活空间。上海市 2014 年自行车出行比例跌至 7.3%,进入 21 世纪后,上海开展了行人及自 行车出行改善项目,同时出台多项设计导则指导人性化的街道设计。 广州市与深圳市借鉴了先进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经验,在城市实践高品质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走在中国城市的前列。 广州市将绿道及步行系统建设纳入各级规划中,截至 2016 年,建成了 3000 公里绿道,在全市选取 11 条走廊打造全要素品质化示范 路, 并编制 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 指导道路精细化建设。 深圳市从 2005 开始出台了多项规划指导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发展, 并制定一系列精细化设计措施打造高品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示范走廊,建成后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反响热烈,且成效显著。 成都也在行动,2017 年成都规划建设 798 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并完善 2788 公里的步行交通网络,并计划到 2020 年,建成 1000 公里的绿道。厦门率先实施了全国首条,也是世界最长的自行车高架路,并于 2017 年 1 月投入使用,厦门自行车高架为其他城市树 立了榜样。长沙市关注儿童出行,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在道路规划及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出行安全,并积极开展公众宣传,推 广安全出行理念,成为关注儿童出行安全的先锋城市。 国内城市正在经历自行车交通逐渐复兴的过程, 总结欧美及国内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的成功经验 , 即 “政策保障、 合理规划、 科学设计、 精细建设、 有效管理” 。 本文最后精选了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希望能给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兼顾网络、走廊及重要节点,充分考虑细节,精细化设计及施工,建设功能完善、舒适及人 性化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5 2. 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机动化给城市带来的交通 及环境问题 截至2 0 1 5年末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56.1%,城镇常住人口近 7.7 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60%。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 2030 年,中国会有 10 亿人,也就是 70% 的全国人口将会在 城市生活 1 。 自 2000 年以来,我国城市规模大幅度扩 张,大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明显增加,以 北京为例,居民出行平均距离由 2000 年 的 5.8 公里增长到 2015 年的 8.1 公里 2 。 出行距离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增长,促使机 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交通进入机动化发 展时代,截至 2016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 保有量达到 2.9 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 量 1.46 亿辆,与 2015 年相比,增长了 15.08%,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 36 辆 私家车 3 。小汽车拥有量与使用量的快速 增长,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加剧,步行、自 中国城镇化进程 北京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 行车交通的地位日益被忽视,加之机动车 对非机动车道及空间的不断蚕食,使步行 与自行车交通出行便利性、安全性大打折 扣,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日益降低。 56% 2015 2020 2030 60% 70% 5.8km 2000 年 2015 年 8.1km 70 10 % 人口 亿 城市人口 2030 年,70% 的中国人口将会生活在城市里 2030 年,约 10 亿人口将生活在城市里6 7 严重拥堵(天数) 4 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空气污染占比 间比 2014 年分别增加 5 分钟和 1 小时, 交通拥堵情况持续恶化。2015 年早高峰 共出现 15 个严重拥堵天 (指数超过 8.0) , 较去年增加 11 天; 出现 140 个中度拥堵 天(指数 6.0-8.0),较去年增加 35 天。 工作日晚高峰共出现 75 个严重拥堵天, 较去年增加 30 天;中度拥堵天 154 天, 较去年增加 49 天 4。 环境污染加剧 机动车尾气排放被证实是大气污染的重要 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 要原因。2015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2.79 亿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 为 4532.2 万吨,其中氮氧化物 584.9 万 吨,碳氢化合物 430.2 万吨,一氧化碳 3461.1 万吨,颗粒物 56.0 万吨。其中汽 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 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 90%,碳 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过 80%。 2015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 群 9 个城市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显示, 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颗粒物的 首要污染源是机动车,北京市机动车排放 占比为 31%,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占比为 30%,深圳市机动车排放占比为 41%,杭 州市机动车排放占 28%。 5 6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的大气中国 2016 中 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中数据显示,对全 国 161 个城市空气污染数据统计,平均超 标天数为 99 填,其中 74 个重点城市的平 均超标天数为 105 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城镇化与机动化的加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 诸多挑战, 早、 晚高峰城市交通拥堵不堪, 拥堵范围不断扩大,通勤时间显著增加, 居民幸福指数急剧下跌。由机动化造成的 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居民谈霾色变, 机动车停车抢占人行道、自行车道及公共 空间,城市应该如何治理由交通造成的城 市病呢? 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城市交通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社 会热议的话题。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已经 成为常态,“出行难”已经成为城市居民 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拥堵时段日趋延长, 拥堵范围也向外围扩散。 2016 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中数据显 示,2015 年严重拥堵与中度拥堵持续时 2015 年 75 136 154 中度拥堵(天数) 31 % 北京 机动车尾气排放占空气污染比重 41 % 深圳 机动车尾气排放占空气污染比重 31% 28% 30% 41% 562 273 244 32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北京 杭州 广州 深圳 机动车排放占比 机动车保有量(万) 2. 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机动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 (来源:网络) (山西、山东、内蒙古、河南)仍是全国 空气超标最严重,总污染发生频率最高的 地区。161 个城市中超标天数最多的前 20 个城市全部集中在此区域,且该区域内 7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发生 1710 天次重度 及以上污染,发生重污染天气预警 154 次。8 9 环境污染加剧 2016 年 12 月底,全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严 重的雾霾天气, 政府发出雾霾 “红色预警” , 根据美联社报道:据绿色和平东亚分部计 算,红色预警影响人数约 4.6 亿人口,有 约 2 亿人所在地的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了世 界卫生组织 (WHO) 建议值的 10 倍以上 7据清华大学与波士顿的健康影响研究所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研 究 估 计, 2013 年, 中 国 与 环 境 PM2.5 有 关 的 过 早死亡人数为 91.6 万,当时中国总人口 是 14 亿。研究人员发现,室外空气污染 是中国过早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室内空气 污染是第六大原因。一项更早的全球疾病 负担研究分析了 2010 年的健康数据,发 现 120 万人的过早死亡可归咎于室外空 气污染,这个死亡数占全球总死亡数的近 40。暴露在环境颗粒物中是 2010 年中 国过早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8。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也发现:暴露于空气 污染,特别是暴露于微细颗粒,是非传染 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尤其是缺血、 心肌梗塞、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癌症 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室外空气 污染造成 的死亡病例中,80% 的人死于心脏病和中 风,20% 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 儿 童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 家庭空气污染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其次是 心 脏病和中风。全球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 死亡总数中,大约五分之一死亡由室内和 室外空 气污染引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 死亡总数中,三分之一以上可归咎于室内 和室外空气 污染。 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 (来源:纽约时报) 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 (来源:纽约时报) 2. 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停车供需矛盾 停车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机动化与人居环 境最尖锐的矛盾之一。机动车停车已经严 重侵占人行道、 自行车道及城市公共空间, 步行、自行车出行受到严重干扰。城市急 需提出有效的供给侧出行结构引导措施, 以静制动的制度设计,缓解停车矛盾,保 障步行与自行车出行者权益。 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治理空气污染的压 力,以及能源资源的约束、对出行品质与 公众健康等更多的关注,迫使决策者与规 划者反思机动化带来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问题,提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交通 发展思路,从而带动了全国范围内对步行 与自行车交通的重新思考与规划。 兰州停车乱象(来源:ITDP)1 0 1 1 2.2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在国内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城市交通大体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依靠步行、水运和畜力车 为主的交通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80 年代以自行 车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期,80 年代末,相 当一部分大、中城市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高 达 30%,而济南、杭州、郑州、福州、沈 阳、成都、石家庄等相当一批省会城市, 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高达 50% 以上 9。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00 年机动化快速 发展时期,公共汽 ( 电 ) 车发展迅速、小 汽车逐渐进入家庭; 2000 年以后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小汽 车同步快速发展时期,自行车交通逐渐萎 缩。发展到第 4 阶段,大部分城市自行车 出行分担率跌至个位数, 2015 年北京自 行车出行 ( 占全方式 ) 比例仅为 12.4% 10 机动车快速发展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城市 凸显,城市交通设计向“车本位”倾斜, 对自行车缺乏关注,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过多,即使在设施 完备的路段或区域,也普遍存在因为管理 上的疏忽导致骑行困难且不安全等情况。 相对于自行车系统,步行基础设施稍好, 但在其安全性及精细化施工上仍需要予以 更多重视。各城市步行与自行车系统存在 问题主要体现在: 政策支持仍需加强 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很多城市已经出台 政策支持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发展,关注度 有所提高,但由于政策长期以来的缺失, 要扭转“车本位”的理念,仍需强有力的 中央政策及地方政策支持。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不 足- 自行车道的缺失 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的通行需求,往往将 大部分道路资源都分配给了机动车道,导 致自行车道严重缺失。- 自行车道不连续 62.7% 63.8% 54.6% 56.3% 57.8% 44.5% 63.1% 35.2% 58.7% 63.2% 44.1% 北京 济南 成都 杭州 石家庄 天津 郑州 武汉 沈阳 福州 南京 1980 年代自行车出行比例数据 自行车道网络应该通往所有目的地,并且 线路的选择还可以更加的有趣,增加人们 的体验感。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城市,自行 车道经常在交叉口断开, 过街不但不方便, 不安全,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配套设施的缺失 大多数城市都缺乏安全、便利的自行车停 车设施。 管理的缺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 执法不严,机动车停车占用人行道及自行 车道现象严重。即使有了自行车道,由于 管理的松懈,机动车占道停车现象屡见不 鲜,导致骑行困难,自行车出行舒适性、 积极性大打折扣。行人也因为机动车乱停 放而不得不在停放的机动车中间穿行。 公众认识不足,宣传倡导缺位 进入 21 世纪以来,自行车出行占比急剧 下降,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多处于经济上 的考虑,而对自行车出行带来的社会效益 及环境效益知之甚少。对于自行车及步行 出行的宣传倡导的缺位,导致了市民认识 上的不足。 自行车及步行出行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以及对社会公平性及带动区域活力产生的 促进作用已经在欧美很多国家得到证实, 加强宣传及倡导,有利于市民回归自行车 及步行出行。 2. 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1 2 2.3 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国家政 策 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及能源制约的情况 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城市交通发展 的方向急需调整,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小汽 车为导向,单纯提高机动性需求和能力为 导向的交通规划路线,而应该坚持公交优 先、步行及自行车友好、控制小汽车使用 等交通规划措施,鼓励可持续发展的交通 出行方式, 实现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的复兴。 2016 年起, 共享单车在各城市的全面铺开, 导致激增的骑行者与现状基础设施之间的 矛盾开始激化,加快建设及有效管理步行 与自行车交通系统是城市管理者与规划、 建设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缓解供需矛 盾,引导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契 机。 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 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出发展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重要意义, 并由住建部组织编制印发了城市步行和 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指导各个 城市的自行车及步行交通系统建设。 2 0 1 3年9月1 6日 国 务 院 关于加强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城市交 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 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 2013 年 12 月 30 日住建部组织编制印 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导则指导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 设。 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 意见进一步提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 尺度适宜、 配套完善、 邻里和谐生活街区”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 理念,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倡 导绿色出行。 2016 年 6 月,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 分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开展了 城 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的编 制工作。标准坚持“保证安全、以人 为本、统筹兼顾、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步行和自行车网络、步行和 自行车通行空间、行人驻足活动空间、自 行车停放空间、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 过街设施、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信号、行 人和非机动车交通标识、电动自行车、公 共自行车九大部分。 2016 年 7 月 18 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城 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指出构 建“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 美” 的步行、 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方式出行。 2016 年 10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 出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 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2. 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1 4 1 5 3.1 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 最初的共享单车在校园诞生。 2014 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 4 名合伙 人共同创立 ofo,致力于 解决大学校园的 出行问题。 2015 年,共享单车概念开始在中国兴 起,资本和巨头开始了布局。 2016 年,共享单车发展的元年,越来 越多的共享单车创业团队获得融资,进入 共享单车领域。 2016 年 4 月起,包括摩拜单车、小鸣 单车及小蓝单车等新式共享单车系统进入 城市,并逐步扩大规模开展运营。共享单 车凭借其新方法、新科技和新模式成功获 得使用者和资本的青睐,仍然处于高速发 展过程中。 2017 年共享单车市场的增速将会继续 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17 年 8 月, 目前全国共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 70 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 1600 万辆, 注册用户超 1.3 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 15 亿人次11 。 部分品牌的共享单车(来源:乐骑、ofo、小蓝单车 ) ITDP 于 2017 年 1 月通过网络问卷调研获取了 10723 个天津市民意向调查样本,93% 的被调 查人群表示有意愿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10723 名参与调查的市民大部分认为取还容易、 价格合理、无需考虑停放安全等特性为选用共 享单车系统最重要的因素。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3.2 共享单车的现状 从猎豹大数据平台 libra 可以监测到的数据 来看,2017 年 4 月单车垂直领域的周活 跃渗透率大幅提升 , ofo 共享单车、摩拜单 车的渗透率远大于其他共享单车品牌。 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单车 app 排行榜(不完全统计) 12 单车类排名 app 周活跃渗透率 周人均打开次数 1 ofo共享单车 0.523% 15.9 2 摩拜单车 0.487% 23.3 3 酷骑单车 0.064% 16.6 4 永安行 0.058% 14.4 5 小蓝单车 0.043% 18.8 6 哈罗单车 0.032% 16.6 7 小鸣单车 0.021% 15.8 8 优拜单车 0.013% 16 9 行者 0.009% 28.5 10 享骑电单车 0.004% 16.4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价格合理,支付快捷 绿色环保 取还容易 无需考虑自行车停放安全 性能优越 外观时尚 会 不会1 6 1 7 3.3 共享单车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案例 - 天津 2017 年 1 月共享单车进驻天津,根据 不完全统计,截止 2017 年 5 月,天津 共享单车运营数量约为 30 万辆。ITDP 于 2017 年 4 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天津 市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占总体自行车出行 比例 25.4%,而私人自行车占总体自行 车出行比例 37.7%,私人电动车占总体 自行车出行比例 36.9%,三者总体比例 较为均衡。私人自行车以及私人电动车 多用于早晚高峰的通勤活动,共享单车多 用于平峰时段的非通勤活动。 天津南京路(营口道伊势丹商城南侧断面)长时间自行车量变化图(来源:ITDP-2017 年 04 月) 共享单车的推广代替了北京、上海部分短距离的驾车出行。(来源:2017Q1 中国主要城 市交通分析报告) 共享单车 + 公共交通模式短途出行效率较小汽 车高。(来源:2017 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 皮书) 3.4 共享单车面临机遇 自身优势:方便快捷,随借随还 共享单车相对于传统有桩公共自行车操作 方便,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 部在手机上完成,成功的解决了自行车骑 行中的停放问题,快速释放了城市居民自 行车的出行需求。 出行需求:弥补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 系的瓶颈之一,也影响着公共交通出行、 市民便捷到家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共享单 车由于自身优势能充分满足中国公共交通 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共享单车与城 市发展白皮书 研究表明, 在北京和上海, 当出行距离小于 5km 时,分别在 92.9% 和 91.9% 的情况下共享单车 + 公共交通 出行比小汽车更快 13 。 环境需求:改善环境减少对空气的 污染 共享单车的推广能有效减少机动车出行, 从而减少机动车出行造成的尾气污染和能 源消耗。高德2017Q1 中国主要城市交 通分析报告指出,北京、上海 5 公里的 驾车导航比例的降低映射了小汽车短距离 出行的减少,而这部分短距离出行属于自 行车骑行的适宜范围;同时,此现象刚好 与互联网共享单车的出现时间吻合,故而 可间接反映 2016 年共享单车在北京、上 海的推广替代了部分短距离的驾车出行, 降低了小汽车短距离出行的比例,一定程 度减少了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14 。 驾 车 出 行 占 比 北京 5 公里内 驾 车 出 行 占 比 上海 5 公里内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天津自行车典型断面流量占比(来 源:ITDP-2017 年 04 月) 共享单车引发天津骑行热潮(来源:ITDP)1 8 1 9 政策支持: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 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支持和引导分 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 利人民群众生活。” 2016 年 7 月,国家 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印发的 推进 “互 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 施方案明确表示,“网约车规范、健康 有序发展,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 表的共享自行车为城市交通中短距离出行、 解决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和用户规模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底,中国 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 1886 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 5000 万用户规 模。同时共享单车深受资本青睐,据不完 全统计,从 2016 年至 2017 年初,共享 单车行业融资总额超 50 亿元 15 。 平安证 券研报指出,粗略估算共享单车的市场空 间大概在 120 亿元至 200 亿元,在政府支 持背景下,利润率如果在 50%,大概会有 60 亿元至 100 亿元的最终利润体量 16 。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数据来源:必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 共享单车使用不文明现象(来源:网络)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同比增长率(单位:亿人) 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单位:万人) 700.0% 17.5% 3.6 18.1% 4.2 19.1% 5 11.3% 5.6 11.3% 6.2 8.7% 6.8 245 2015 2011 2016 2011 2017e 2013 2018e 2014 2015 2019e 2016 1886.4 4965 7924.1 10729.2 163.2% 59.6% 35.4% 3.5 共享单车面临挑战 功能定位不清,管理规则的混乱和 缺失 资本驱动下公共服务的无序扩张:大量共 享单车涌入城市提供短途的公共服务,给 城市出行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也无偿占 用公共空间,由于市场导向的无序扩张带 来社会、政策等一系列矛盾,让城市管理 者面临了新的挑战。 共享单车的使用缺乏指引:伴随着共享单 车的野蛮生长,车辆损毁、违规占道、私 人侵占、单车押金去向不透明、单车企业 运营管理不善等的负面问题也激增起来。 共享单车抢占市场(来源:视觉中国)2 0 2 1 功能定位不清,管理规则的混乱和 缺失 共享单车生产缺乏监管,引发环保隐患: 部分共享单车生产企业为了满足短期巨大 的市场订单无视环保规定,在生产过程中 出现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不正常使用废 水处理设施、未验先投等环境违规行为, 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负荷。2017 年 5 月 11 日天津市政务网发布的中央环境保护督 察天津市边督边改公开信息中,天津富 士达自行车厂三个车间未及时更新改造废 气治疗设置被查封。此外,同城爱玛自行 车也受到影响 17 。 押金无监管 : 部分企业为了加强资本运作, 使用押金形式急剧扩张资本增量,甚至使 用延迟退押金的手段加大资本沉淀。由于 押金不受金融部门监管,资本安全也存在 极大隐患。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天津市边督边改公开信息中公开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厂部分车间由于环保违 规被查封。(来源: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共享单车的增长需要(来源: ITDP) 现状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共享单车爆 发性增长的需要 自行车停放设施缺乏:随着共享单车的快 速普及,共享停车的大规模的使用也开始 出现各种不和谐画面,乱停放就是其中最 大的问题。而导致这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却是城市自行车设施的匮乏和对长期对自 行车骑行管理的缺失。 自行车骑行环境缺乏:由于自行车交通在 城市交通中的定位较低,在空间受限的时 候,专用的自行车设施的空间往往无法得 以保障,鼓励自行车出行多数时候只是停 留在宣传口号的层面上,这导致人们越来 越不喜欢单车出行,合理出行需求长期被 抑制。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2 2 2 3 创新的共享模式对社会带来的挑战 创新灵活的运营模式加大了车辆调度难度: 大量的单向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 布局所带来的灵活性,造成部分区域车辆 供不应求,另一部分区域车辆无人问津的 “潮汐性”现象。 创新灵活的运营模式缺乏监管,造成资源 浪费和维护困难:共享单车的使用灵活难 以监管的特质,使共享单车损坏率较高, 让单车的日常维护维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 难度,而且维修量大,一定程度占用城市 公共空间,同时造成资源浪费。 左:2017 年 3 月 22 日上千共享单车围困 北京八王坟公交站(来源:北京青年报) 右:2017 年 4 月 6 日北京朝阳区一共享 单车维修点(来源:环球网) 3.6 管理和运营建议 由于共享单车也是新生事物,伴随共享单 车而生的问题都是新情况,并没有现成的 解决方案可借鉴。各地政府部门也在各方 面对共享单车开展了引导、规范工作,截 止 2017 年 5 月,交通运输部以及 9 个城 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不过现阶段各地政 府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均处于探索阶段,并 未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2017 年 5 月 22 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 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 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明确将共享单车定位为互 联网租赁自行车,是分时租赁营运非机动 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 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 的重要方式。 各级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坚持“服务为本、改 革创新、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多方共治” 的基本原则鼓励和规范发展。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部分城市关于规范共享单车发展出台的相关文件表 城市 文件 深圳 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 成都 上海 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 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区技术导则 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 共享自行车技术条件第 1 部分:自行车 共享自行车技术条件第 2 部 北京 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 厦门 厦门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 广州 广州市中心城市道路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指导 济南 济南市关于鼓励规范发展互联网单车的若干意见(真球意见稿) 济南市关于互联网单车运营企业准入要求 济南市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停放技术导则 福州 鼓楼区关于共享单车日常规范管理实施意见 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承诺书 南京 南京市促进网约自行车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 4 2 5 1. 明确共享单车在城市交通的定位,提供 精准的政策支持 共享单车本身是个市场项目,也参与到了 公共基础服务领域,应从优化城市交通体 系格局、 促进市民便捷、 绿色出行角度出发, 明确共享单车在城市交通的功能与定位, 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是鼓励和引导共享 单车发展的必要保证。 2. 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或条例,界定政 府、企业及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为共享 单车的运营及管理创建基础。 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或条例,明确界定 政府、企业及市民等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由经营企业自主投放车辆并提供租赁服务, 政府规范引导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和 相应的政策保障,市民合法依规使用,保 障各方合法权益。 3. 建议制定城市共享单车服务规范,保障 各方合法权益 建议制定城市共享单车服务规范,为规范 共享单车租用行为,切实维护租用双方的 合法权益,促进共享单车达到标准化、规 范化运营要求,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规范 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明确界定共享 单车定义,建立共享单车服务的准入及推 出机制,提出共享单车运营具体的服务保 障要求,加强运营调度和车辆维护管理, 并制定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的管理规范等; 4. 坚持以人为本,市民提供便捷、绿色、 安全的自行车出行环境 符合实际的自行车出行需求,完善设置 自行车专用设施,包括自行车道和自行车 停车设施 保障自行车车辆安全和控制品质,制定 共享自行车的产品标准 是保障社会公平,增加多种支付方式 5. 鼓励技术及管理创新,以新的方法应对 新的挑战 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 车辆设施设备和服务管理上技术创新,提 升共享单车服务和管理水平。建议共享单 车必须配置 GPS, 为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鼓励使用 “电子围栏” 技术, 配合城市管理, 能够简单、迅速和有效的解决共享单车乱 停乱放问题;城市建设统一的监管平台并 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大数据分析,为科学 确定总量规模、 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区等。 6. 共享单车停放规划与管理建议 良好的停放点布点规划是共享单车系统运 营成功的关键。宏观规划层面建议采用城 市交通大调查以及大数据研究我国城市自 电子围栏技术规范停车(来源:小鸣单车) 共享单车大数据分析(来源:摩拜) 广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沿 BRT 走廊布点 (来源:ITDP) 行车停车需求的规模、调整停车空间资源 分配结构,得出城市共享单车的供给需求 总量,再进一步进行微观层面的共享单车 停放布点规划。微观设计管理层面建议考 虑停放点密度,布点位置及规模的确定, 发展自行车停车设施和技术(包括立体停 车),研究配建指标情况、落实指标的政 策措施、标志标线的改进、如何与建筑物 的结合、小区内的停车设施设置和管理方 法、交通管理政策和方法等。 布点原则 满足一定布点密度:选择合理的服务点间 距可以提高系统的使用率,考虑到共享单 车易借易换的便捷特性,建议中心城区采 用 200 米的服务点间距(即 100 米服务 半径),在核心区域适当加密服务点。真 正让使用者做到 “随借随还”,方便使用 自行车。 在出行的起终点布点 OD:共享单车主要 是为了方便短途出行及缓解公交“最后一 公里”问题,在出行的起终点布点,真正 做到公共交通“门到门”的服务。下面将 以广州公共自行车出行调查数据为例说明 在出行起点、终点布点的重要性。- 第一类 在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如公交站、 BRT 车站、 地铁站等地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实现共 享单车与公共交通的整合。 1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2 6 2 7- 第二类 在城市中的主要商务区、商业区及休闲区 布点。 选择区域内的商业场所:如办公区, 商场,或者名胜古迹等兴趣点进行布点。 居住区旁的公共自行车布点(来源:ITDP) 布局形式- 形式一:共享单车停放点与人行道的 结合 人行道空间充足的区域,可以结合人行道 通行带设置公共自行车 / 共享单车停放点, 但需确保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 2m 的要求(重要商业街行人通行带宽度不得 小于 4m)。 济南结合设施带的共享单车停放点布设 ( 来源:ITDP) 利用人行道通行带设置自行车停车设 施 ( 来源:ITDP)- 第三类 在城市中的居民住宅小区旁布点,方便以 家为起点及终点的出行,实现最后一公里 的公共交通接驳,为短途出行提供解决方 案。- 形式二:共享单车停放点与行道树 / 设施带的结合 在人行道行道树中间设置停放点,充分利 用道路空间,同时行道树对停放点起到了 一定的遮阳挡雨的作用,有利于对车辆的 保护。 2 3 1 2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设置在商业区域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来源:ITDP) 2 8 2 9- 形式三:共享单车停放点与机动车停 车相结合 移除部分小汽车停车位,为共享单车停放 点提供空间。下图的巴黎及巴塞罗那均采 用了与机动车停车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公 共自行车服务点。 移除 5 个小汽车停车泊位,其空间可容纳 一个大型共享单车停放点,移除 4 个小汽 车停车泊位, 可容纳一个共享单车停放点, 移除 2 个小汽车停车泊位,可容纳一个小 型共享单车停放点。- 形式五:共享单车与私人自行车停放 相结合 共享单车可以鼓励市民更多的使用自行车 出行,推广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并不 排斥对私人自行车的使用,共享单车停放 点旁也可设置私人自行车停放架,方便市 民采用私人自行车出行。- 形式四:因地制宜设置站点 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如广场、空间、绿化、 天桥桥底等区域,可采用灵活布局的方式 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 充分依据现场情况, 结合周围景观,进行服务点的布局。在某 些地点,可按一定角度来建设共享单车停 放点。 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与机动车停车相结合(上:巴塞罗那, 下:巴黎,来源:ITDP) 奥斯丁因地制宜设施的停放点布局(来源:Austin Transportation) 天津共享单车与私人自行车停放点结合(来源:ITDP) 3 4 5 3.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盛行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