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证券研究报告 中美贸易战:跨过修昔底德陷阱过程中的插曲 对中美贸易战的分析展望 2018 年 03 月 27 日 上证综指 -沪深 300 走势图 % 1M 3M 12M 上证指数 -4.81 -4.34 -4.08 沪深 300 -4.41 -2.79 11.55 汤佩徽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 S0530513110001 tangphcfzq 0731-84779511 李沫 研究助理 limocfzq 010-68080380 张晓旭 研究助理 zhangxx1cfzq 01068084680 投资要点 长历史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不过是跨过修昔底德陷阱过程中的插曲而已,很难避免。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 一个新崛起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 。 1500 年以来的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地位的变迁,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贸易战。如 1840 年新崛起英国对经济体量世界第一的清朝发起鸦片战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新秀美国对老牌英国发起的贸易竞争;二战后日本 制造业迅速崛起 ,此后的 20 世纪 60-90 年代 ,日美两国在 纺织、钢铁、汽车 、 电脑、半导体、彩电等主要领域 展开 贸易战 ,并于 1985 年签订 广场协议 ; 当前中美两国经济体量 ,如果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 , 所以当前中美之间不仅仅是贸易纷争,而是全球两大强国全方位的竞争,贸易战也变得很难避免。 中美贸易战的发生,还有以下背景:一是 1995 年以来中美贸易结构在变化,互补性在减弱,趋同性或竞争性在增强,所以本次贸易战的主要意图在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二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2017 年美国对中国贸易 逆差( 2758 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 5684 亿美元)的 48.5%,但据我们分析,由于美国对华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导致 2017 年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逆差达到 1354 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逆差的近 50%,这也是 2000年以来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不断 下降 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两次中美贸易战回顾: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中美两国在 20 世纪90 年代 和 2002 年小布什政府期间分别发生过 知识产权争端 和钢铁贸易战。前一次导致中美两国出口增速降低,但进口增速都有所提高,中国 GDP 下降0.3%,美国降低 0.9%;后一次美国经济和贸易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中国的经济却有所增长,这主要和中国经济正处于黄金十年有关,此外还有在本次贸易战中,中国虽然有所参与,但并不是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国,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小。 本次贸易战影响评估:全面贸易战将超过中美两国承受能力,发生概率很小。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IIE) 2006 年 9 月的模拟研究分析,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影响:全面、短暂、非对称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分别是衰退、暂时性小幅下降后回升、介于前两者之间。在假定美国对中国产品分别征收 15%、 30%和 45%税率的三种情景下,我们研究发现,温和贸易战(对应 15%税率)会使中国 GDP 增速下降 0.3-0.5%,影响相对较小;中等程度贸易战(对应 30%税率)的影响在 0.6-0.8 个百分点之间;严峻贸易战(对应 45%税率)的影响最大,达到 0.8-1.2%。因此,在不出现严峻贸易战的情况下,中美国经济尚可承受,但全面贸易战为两国不可承受之痛,是应该尽量避免发生的,所以预计中美两国发生全面贸易战的概率很小,双方协商解决贸易纷争是理性选择。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政策变动风险。 -7%-2%3%8%13%18%23%2017-03 2017-07 2017-11上证指数 沪深 300 宏观定期策略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内容目录 1 长历史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不过是跨过修昔底德陷阱过程中的插曲而已,很难避免. 4 1.1 世界经济地位变迁与贸易战: 1500 年以来的经验 . 4 1.2 1995 年以来中美贸易结构的变迁:从互补向趋同转变 . 5 1.2.1 对华出口限制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 5 1.2.2 中美贸易结构由互补逐渐向趋同转变 . 6 2 历史上两次中美贸易战回顾: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 7 3 本次贸易战影响评估:全面贸易战将超过中美两国承受能力,发生概率很小 . 8 3.1 美国本次贸易战的主要意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 9 3.2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影响:全面、短暂、非对称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分别是衰退、暂时性小幅下降后回升、介于前两者之间 . 10 3.3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影响:在不出现严峻贸易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尚可承受 . 13 3.3.1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温和贸易战影响 较小,中等程度贸易战尚可承受,但要尽量避免严峻贸易战 . 13 3.3.2 对中国进口的影响:进口降幅较小,介于 1-2%之间 . 14 3.3.3 对中国 GDP 的影响:要尽量避免严峻贸易战 . 15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图表目录 图 1:世界主要经济体 GDP 在全球中的比重 . 4 图 2:美国占世界产出比重(基于购买力平价, %) . 4 图 3:中国在全球 GDP 中的比重提高 . 5 图 4: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 贸易逆差 . 5 图 5: 1992 年以来美国高科技出口比重下降 . 6 图 6: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远低于其从中国的进口 . 6 图 7:美国高科技产品逆差基本等于对华逆差 . 6 图 8:比重变迁:中国从美进口前六大类商品 . 6 图 9:比重变迁: 中国对美出口比重前六大类商品 . 7 图 10:美对华贸易逆差的扩大: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附件 . 7 图 11: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 . 8 图 12: 2002 年小布什政府开启的全球钢铁贸易战 . 8 图 13:特朗普政府推出的贸易保护政策 . 9 图 14:中美贸易战所 涉及的领域 . 10 图 15:全面贸易战将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 11 图 16: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 12 表 1: 中美贸易战后中美经济的表现 . 8 表 2: 301 条款具体内容 . 9 表 3:全面贸易战的情况下美国的消 费、投资、政府支出都将受到重创 . 11 表 4:全面贸易战的情况下行业损失情况 . 11 表 5:非对称贸易战情况下,中国一些反制措施及可能对美国的影响 . 12 表 6:短暂贸易战的情况下,美国的投资、消费、政府支出情况 . 12 表 7:贸易战对中国被提高关税产业出口的直接影响 . 13 表 8:贸易战对中国所有产业出口的总影响 . 14 表 9:贸易战对中国中止减税产业进口的直接影响 . 15 表 10:贸易战对中国所有产业进口的总影响 . 15 表 11:不同情景下中美贸易战对中国 GDP 增速的影响 . 15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1 长历史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不过是 跨过 修昔底德陷阱过程中的插曲而已,很难避免 1.1 世界经济地位变迁与贸易战: 1500 年以来的经验 对于近期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的“贸易战”,如果 放在几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看 , 对其 发生的 历史 背景和未来可能 走向, 可能 会看得 更清楚。 十六世纪 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1500 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在全球中的比重达到 25%,在爆发鸦片战争之前 20 年即 1820 年的比重更是达到 33%(见图 1)。但随着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 在 英国的 启动 ,劳动生产率 得到 大幅提高,英国 GDP 在全球比重也随之提升。当时 闭关锁国 后的 清朝 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 中英 外贸中, 却 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 贸易逆差 ,英国 于 1840 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 图 1: 世界主要经济体 GDP 在全球中的比重 图 2: 美国占世界产出比重(基于购买力平价, %) 资料来源: Ray Dalio( 2017) , 财富证券 资料来源: Ray Dalio( 2017) , 财富证券 经历过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英帝国,经济实力变成二级强国,迅速崛起的美国取而代之成为全球经济体量第一大国, 1950 年英国和美国 GDP 占全球比重分别为8%和 30%(见图 2) 。随着经济地位的变化,美国 与 英国全力展开贸易竞争,美国从英国手上接过“世界工厂”的 地位 ,挤占英国 在全球 的产品市场, 英国 也 从一个高喊 “贸易自由 ”的国家,转向了构筑关税保垒的国家,而美国则 变成推动和呼唤 “贸易自由 ”的国家,并于 1947 年日内瓦会议上抛出 “贸易和关税总协定 ”, 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 ,为其国内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做好制度安排 。经过 1947 年至 1994 年共 8 轮 多边贸易谈判 , 1996 年起由世界贸易组织 ( WTO) 取代 了 关贸总协定。 期间美国也 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并在美苏争霸中获胜。 二战后美苏争霸期间,日本作为制衡苏联的重要“桥头堡”之一,在美国的帮扶下,其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 1955 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后 , 日本 开始逐步实施 “走出去 ”战略,得益于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日本制造业迅速崛起 。 60 年代实际 GDP 增速均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值达到 10.4%, GDP 在全球中的比重由 1950 年的 3%提高到 1973 年的 9%(见图 1)。随着 经济 的较快增长和经济 规模 的快速膨胀,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产品竞争力,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因此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 日美 频繁发生贸易 摩擦 ,随后的 70 年代到 90 年代 ,日本与美国在 纺织、钢铁、汽车 、 电脑、半导体、彩电等主要领域 展开 贸易战 , 并于 1985 年签订 广场协议 ,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 在国内政策失误 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人口老龄化 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随后日本“失去 30 年”。 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资本、劳动、土地以及制度要素得到重新组合配置,生产要素的能量和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978-2008 年年均 GDP 增速达到 10%, 1978-2017 年年均增速 在 9.6%的高位 。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 中国 GDP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 1980 年的 2.2%快速提高到 2016 年 17.7%,同期美国 GDP 在全球中的比重持续下滑,从 1980 年的 25%降至 2016 年的 15.5%,中国成功实现反超(见图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预测数据,这种反超趋势在 2022 之前 仍 会持续。与 中美经济体量反向变化的 同时,中美贸易逆差也 在持续 扩大(见图 4)。此时的美国,从此前“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逐渐 变成贸易保护主义者, 并于 2017 年 1 月正式退出跨 太平洋 伙伴关系协定( TPP)。 当前中美贸易关系,与上世纪 60-90 年代日美贸易关系非常类似。但有一点不同的是, 如果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当时美国和日本 GDP 在全球经济 中的比重相差悬殊, 1973年 两国相差 17 个百分点 ,并且日本在军事上是美国的“依附国”,要寻求美国的军事保护 ;而当今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基本相当 ,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 。所以当前 中美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贸易纷争,而是全球两大强国全方位的竞争。根据 500年以来 的 历史经验,中美两国当前的贸易战,应该是在跨过修昔底德陷阱( 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 )过程中的插曲而已,贸易战变得很难避免。 图 3:中国在全球 GDP 中的比重提高 图 4: 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1.2 1995 年以来中美贸易结构的变迁:从互补向趋同转变 1.2.1 对华出口限制 是 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1992 年以来,高科技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比重 呈整体 提高 趋势 , 但 在 其 出口中的比重却在下降。所谓高科技产品,主要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信息及通讯、电子、柔性制造、航天、武器和核技术等产品。其在美国进口金额中的比重 , 由 1992 年的11%提高到 2017 年的 16%,基本 上 呈 整体提高 态势;而在 美国 出口金额中的比重,却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即从 1992 年的 17%提高到 2000 年的 21%,然后持续降至 2011 年的 13%,虽然 此后数年 有所提升, 但到 2017 年也只有 15%,较 1992 年下降了 2 个百分点(见图 5)。 图 5: 1992 年以来美国高科技出口比重下降 图 6: 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 出口远低于其从中国的进口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对于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华出口的降低。两个具体数据可以证明这一判断:一是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 的 出口远低于 其 来自中国的进口(见图 6);二是美国高科技产品 的贸易 逆差,基本 上等于 对华高科技产品逆差(见图 7)。至于为何科技发达的美国,竟然对华高科技产品存在逆差,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即对华出口限制所致。 图 7:美国高科技产品逆差基本等于对华逆差 图 8:比重变迁:中国从美进口前六大类商品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1.2.2 中美贸易结构由互补逐渐向趋同转变 从 1995 年以来中美两国产品 的 贸易结构看,应该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如 在 对华出口比重居前的六大类产品 中,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占比最高,其次是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等 (见图 8) ,这些产品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或美国富有成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本优势 (如 农产品 ) ;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占中国出口比重最高的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其次是包括家具、寝具、灯具、玩具等在内的杂项制品,以及纺织和鞋帽等制品等(见图 9) 。 除机电产品外,其他产品大多是中国 富 有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 ,从整体看, 中美两国产品的互补性较强 ,这也是过去中美贸易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图 9:比重变迁:中国对美出口比重前六大类商品 图 10: 美对华贸易逆差的扩大:机电音像设备及零 附件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资料来源: WIND, 财富证券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中美贸易结构也在发生些许变化,即 互补性在减弱, 趋同性 或竞争性 在增强。如 2002 年以来美国对华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的出口比重趋于下降,从最高时的 41%降至 22%(见图 8),而中国对美国同类产品的出口比重却不断提高,从 1995 年的 22%攀升至 2017 年 46%(见图 9);美国 在该大类产品上对华贸易 逆差也随之 不断扩大(见图 10)。 除了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上中国竞争力在增强外,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 却在 逐渐下降 。 如包括家具、寝具、灯具、玩具等在内的 杂项制品 的 出口比重,从 2002 年的 15%降至 2017 年 11.9%,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比重从 1995 年的 12.8%降至 2017 年的 9.9%,鞋帽等制品比重更是从 1995 年的 15.2%降至2017 年的 3.7%(见图 9)。由此可见,我国 对美 出口结构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品向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与美国对华出口结构的趋同性 正在增强。 2 历史上两次 中美贸易战回顾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中美贸易摩擦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广阔的市场及廉价的劳动力;美国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及合理的产业结构。尽管中美的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但是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世界经济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这种互补性正在消退,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触即发。 为了分析本次贸易战 对中美两国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历史上中美之间发生的贸易战。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虽然较多,但是大规模的贸易战却不常见,这里主要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 的 中美 知识产权争端案和 2002 年小布什政府开启的全球钢铁贸易战。两次贸易战的具体情况见图 11 和 12。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图 11: 20 世纪 90 年代 的 中美 知识产权争端案 资料来源:财富证券 图 12: 2002 年小布什政府开启的全球钢铁贸易战 资料来源:财富证券 我们主要从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两个层面,来分析两次贸易战对中美两国的影响(见表 1)。对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通过对比 1992 年和 1993 年两国经济的情况,发现中美两国的经济在贸易战后都有所下降,出口增速也相应降低,但进口却都有所增加,说明两国的贸易战使双方的贸易和经济都受到一定的损害。对于小布什政府开启的全球钢铁贸易战,我们比较了 2004 年和 2005 年的情况,发现美国经济和贸易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中国的经济却有所增长,这主要和中国经济正处于黄金十年有关,此外还有在本次贸易战中,中国虽然有所参与,但并不是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国,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小。 表 1: 中美贸易战后中美经济的表现 贸易战 中国 美国 GDP 工业增加值 出口 进口 GDP 出口 进口 知识产权争端 下降 0.3% 下降 1.0% 下降 10.1% 增加 2.7% 下降 0.9% 下降 2.5% 提高 1.1% 钢铁贸易战 增加 1.3% 不变 下降 7.0% 下降 18.4% 下降 0.5% 下降 3.1% 下降 4.1% 资料来源: WIND,财富证券 3 本次贸易战影响评估:全面贸易战将超过中美两国承受能力,发2002 年 美对中法韩日等 28 个国家提出钢铁产品反倾销起诉 2002 年 3月 20 日 美正式启动“ 201 条款”,对大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30%的进口关税,期限为三年;并对 14 种钢铁产品实行进口限额。 欧盟向 WTO 提出起诉,WTO 裁定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行为非法 欧日等对美国的钢铁、苹果等商品施加总值逾 2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2003 年 12 月 欧盟威胁将对美国出口的汽车等商品实施报复 性关税 2004 年 小布什迫于国内外压力提前终止了进口钢材关税 1989 年 美国将中国列入“特殊 301条款”规定的重点观察国家名单 1991 年 美对中发起针对知识产权的“特殊 301”调查 1991 年 美提出“要求中国限期修改著作权法”等诉求,并被中国逐条反驳 1991 年 12 月 美对中 106 种产品列出总共 15 亿美元的征税清单,中国立即列出反清单 1992 年 1月 中美签署了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贸易战结束 1994 年 美国再次将中国列入重点调查国家名单,双方谈判达成协议解决 1996 年 美国仍将中国列入重点调查国家名单,双方谈判达成协议解决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生概率很小 3.1 美国 本次贸易战 的主要意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美国总统特朗普 3 月 23 日凌晨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 301 调查”结果,将对来自中国的 600 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称中国必须尽快把对美贸易顺差削减 1000 亿美元(见图 13)。 2018 年以来,特朗普已推出多项贸易保护政策。比如, 1 月 23 日,特朗普批准对进口洗衣机和太阳能电池的“保护性关税”。其中,对进口洗衣机的前 120 万台征收 20%关税,之后的征收 50%。进口太阳能产品征收的关税为每年 30%,起征第四年将下降至 15%,且前 2.5 千兆瓦免征关税。 2 月 14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 109.95%的反倾销关税; 3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文件,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 25%和 10%的关税。 图 13: 特朗普政府推出 的贸易保护政策 资料来源:财富证券 特朗普开启本次贸易战主要是依据“ 301 条款”。“ 301 条款”是美国 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的俗称,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包括撤销贸易优惠、征收报复性关税等,包括一般 301 条款、超级 301 条款、特殊 301 条款(见表 2)。本轮“ 301调查”于 2017 年 8 月启动,调查重点在中国企业是否“涉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和强制美国企业作技术转让,以及美国企业是否被迫与中方合作伙伴分享先进技术”等议题,属于特殊 301 条款。 表 2: 301 条款具体内容 具体条款 具体内容 一般 301 条款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USTR)确认贸易国某项政策违反贸易 协定,或被美国单方认定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有权采取单边性、强制性的报复措施:中止贸易协定 +关税等进口限制 +取消免税待遇 +强迫外国签协议 超级 301 条款 USTR 在提交年度报告后的 30 天内,向国会确认贸易自由化黑名单, 针对黑名单国家、地区发起调査,要求对方在发起调査后的 3 年内消除相应做法对钢铁、铝发起 “ 232”调查 2017/04 2017/05 对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 201”调查 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征收关税 2018/01 2017/08 对中国发起“ 301”调查 2018/02 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反倾销关税 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 25%和 10%的关税 2018/03/08 2018/03/23 对来自中国的 60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或作出赔偿,否则将采取报复行动 特殊 301 条款 USTR 在提交年度报告后的 30 天内,应认定对知识产权拒绝充分有效的保护的国家并确定重点国家名单,立即发起为期 6 个月的“特殊 301”调查。调査结束后,贸易代表决定是否采取报复性措施,决定一经做出, 30 天内必须执行,无须征得总统的同意 资料来源:财富证券 从 征税对象来看,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领域涉及高铁装备、航空产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机械等高科技领域,而不是中国具备明显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产业;而中国拟对美国终止减税的领域主要是水果等农产品(见图 14)。 图 14: 中美贸易战所涉及的领域 资料来源: 财看见, 财富证券 3.2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 经济 影响 :全面、短暂、非对称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分别是衰退、暂时性小幅下降后回升、介于前两者之间 2016 年 9 月份,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IIE)对特朗普竞选宣言中可能采取的贸易政策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贸易国的可能应对措施做了三种情景假设,然后评估了各种情景假设下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基于这份报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我们引用其结果并具体介绍如下: 情景一:全面贸易战。 美国分别对中国和墨西哥的非石油进口商品征收 45%和 35%的关税;中国和墨西哥也相应予以全面回击,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 彼得森研究所就全面贸易战给美国经济和各行业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测算。若发生全面贸易战, 20172019 年美国 GDP 将完全停滞,彼得森研究所将其称之为“衰退”。 2019年之后美国经济将重新恢复增长,但仍会长时间远低于基准情形(未发生贸易战)(见图15)。从表 3 可以看出,在全面贸易战的情况下,相对于基准情景,美国的消费水平、投资和政府支出,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投资水平的下降会使行业的产出和就业出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现下降。具体看, 高速驱动和齿轮制造业 的失业率最高,将达到 10.2%,紧随其后的是建筑设备制造( 10%)和采掘业( 失业率 10%);从失业人数看,由于消费量大幅减少,零售业将失去 31.1 万个岗位,批发业和医疗产业将分别失去 25.7 万、 19.2 万个岗位(见表 4)。 图 15: 全面贸易战将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资料来源: PIIE, 财富证券 表 3:全面贸易战的情况下美国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都将受到重创 年份 较基准情形差值( %) 预测值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GDP( %) 失业率( %) 2017 -0.2 -0.5 -0.2 2.7 4.9 2018 -1.7 -5.2 -1.6 0.3 6.4 2019 -2.9 -9.5 -2.7 -0.1 8.4 2020 -3.0 -8.7 -2.9 1.9 8.6 2021 -2.4 -5.1 -2.7 3.2 7.8 2022 -1.6 -0.8 -2.1 3.7 6.6 2023 -1.1 2.1 -1.3 3.2 5.6 2024 -1.0 2.3 -0.9 2.1 5.3 2025 -1.2 0.8 -0.8 1.4 5.5 2026 -1.5 -1.0 -1.0 1.3 5.9 资料来源: PIIE,财富证券 表 4:全面贸易战的情况下行业损失情况 排序 行业 失业 率 ( %) 排序 行业 失业人数 1 高速驱动和齿轮制造业 10.2 1 零售贸易业 311,000 2 建筑设备制造业 10 2 批发贸易业 257,000 2 铁 矿石 和其他金属开采 业 9.7 3 医疗行业 192,000 4 半导体设备制造业 9.6 4 全面服务餐饮业 182,000 5 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业 9.6 5 有限服务餐饮业 158,000 资料来源: PIIE,财富证券 情景二:非对称性贸易战。 所谓非对称性的贸易战就是中国和墨西哥不进行全面反击,但是有选择地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见图 16)。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报告 图 16: 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 资料来源: PIIE, 财富证券 彼得森研究所对中国可能采取的三种反制措施进行了测算: 1)停止进口美国飞机;2)停止国有企业对美国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