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 史 为 鉴 :回 顾 战 后 重 建 ,展 望 疫 后 复 苏 2020年 7月 27日 作 者 :施 南 德( Kevin Sneader)和 Shubham Singhal 新冠疫情远未结束,甚至可能还处在全球大流行病的早期阶段。疫情 肆虐的 2020年不是战后余生的 1950年 ,但 历 史 经 验 依 然 值 得 借 鉴 。 1945年, 德 国 投 降 两 个 月 后 ,英 国 举 行 了 大 选 。 工 党 以 “ 现 在 ,赢 在 和 平 !”( And now win in the peace)为口号,承诺推行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改 革。寥寥几个字引发了社会共鸣。最终,工党大获 全 胜 ,温 斯 顿 丘 吉 尔( Winston Churchill)黯 然 下台。 西 欧 、日 本 和 美 国 战 后 享 受 了 持 续 20多年的繁荣, 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品质,也 带 动 了全 球 的 经 济 增 长( 见 图 1和图 2)。 图 1 西 欧 、北 美 和 日 本 在 1945至 1970年间实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 GDP, 万亿美元(1990年定值美元) 西西欧欧北北美美 1 日日本本 2 CAGR, %CAGR, %CAGR, % 图图1 西西欧欧、北北美美和和日日本本在在1945至至1970年年间间实实现现了了强强劲劲的的经经济济 增增长长 1 加拿大和美国 2 无法获取1941至1949年的数据,所以那段时期的GDP是使用1940至195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GAGR)估算的 资料来源: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2010), 格罗宁根大学 2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图 2 1950至 1970年间人均 GDP同样实现强劲增长 人人均均GDP, 千美元(1990年定值美元) CAGR 1 ,% 美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图图2 1950至至1970年年间间人人均均GDP同同样样实实现现强强劲劲增增长长 2 4 2 5 5 8 1 年复合增长率 资料来源: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2010), 格罗宁根大学 当前,全球都在思考应当如何适应新冠疫情后的 世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将不同以往。 以史为鉴,可以让商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探索出 应 对 危 机 之 道 。本 文 将 主 要 聚 焦 日 本 、美 国 和 西 欧 ,这 些 国 家 在 二 战 后 取 得 了 极 大 成 功 :军 用 技 术被转为民用,贫困率、政府债务和社会不平等 程度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欣欣向荣。 我们尝试回答两个问题: 第 一 ,战 后 持 续 20多年 的包容性增长背后究竟有哪些动因?第二,虽说 当 今 世 界 不 同 以 往 ,但 身 陷 危 机 的 今 人 能 否 从 过 往那段历史有所借鉴? 3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别 人 眼 中 的 尾 声 ,却 是 我 们 的 序 曲 。 康拉德 阿登纳 ( Konrad Adenauer), 1949 1963年西德总理 法 语有个词“ les trente glorieuses”( 意 为 “黄金 三 十 年 ” ),指 的 是 1945 1975这 三 十 年 。当 时 ,法 国经济快速腾飞、生产力不断提升,工人薪酬和 社会福利也水涨船高。德语也有指“经济奇迹” 的 词“ wirtschaftswunder”, 意 大 利 则 用 “ il miracolo economico” 表 示 同 样 的 含 义 。战 后 重 建 的 日 本 于 1964年 成 功 举 办了东京奥 运 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约 6000万人丧生,许多城市 被战火夷为平地。相较而言,新冠病毒的破坏力虽 不 及 二 战 ,但 迄 今 为 止 死 亡 病 例 已 超 过 80万 ,并 重 创世界经济。无论按何种标准看,它都算得上是 一场全球性灾难。如果说西欧、日本和美国二战后 有 哪 些 成 功 的 重 建 经 验 ,我 们 认 为 ,以 下 四 条 值 得借鉴。 经 验 一 ,改 变 在 即 ,为 重 建 赋 予 使 命 感 1941年 6月 的 英 国 处 于 二 战 低 谷 。经 济 学 家 William Beveridge爵士受命提交了一份英国社会保障 计 划 , 即 著 名 的 贝 弗 里 奇 报 告 ( Beveridge Report)。报 告 提 出 了 实 质 性 方 案 ,并 指 出 要 根 除 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散这“五大恶”。报告 强调了重建的迫 在眉睫和势在必得:“战争正在摧 毁各种地标,而这恰恰是运用经验重建的好时 机。革命时期就应大胆革命,不能畏手畏脚地修 修补补。”该报告主张在不扼杀“激情、机会和责 任 感 ” 的 前 提 下 ,让 “ 国 家 与 个 人 展 开 合 作 ” 。这 些 原 则在 很大 程 度上为二战 后欧 洲福利国家 描绘了蓝 图 ,只 不 过 各 个 国 家 /地区有所调整。 美国在二战的损失微乎其微,也没有像战后的日 本 和 欧 洲 那 样 历 经 苦 难 要 知 道 ,即 便 二 战 结 束 多 年 之 后 ,欧 洲 仍 有 上 千 万 人 饥 寒 交 迫 。出 于 人 道主义和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国向欧洲伸出了援 手 ,这 就 是 “ 马 歇 尔 计 划 ”( The Marshall Plan)。 1948 1952年 ,美 国 向 16个欧洲国家 /地区提 供了 共计 130亿 美 元 的 援 助( 相 当 于 现 在 的 1260亿美 元),以帮助欧洲经济重回正轨。从资助法国航空 业(帮助其购买螺旋桨)到抗击结核病,从邀请欧 洲专家赴美国学习工业和农 业技术,到为葡萄牙 的鳕鱼捕捞船队提供融资,美国的援助方式可谓 包 罗 万 象 。当 援 助 计 划 于 1952年 结 束 时 ,所 有 受 援 国家 /地 区 的 经 济 都 超 过 了 二 战 前 水 平 。日 本 也 获 得了规模可观的援助和其他扶持,通过结构性调 整成功从战时经济转为和平时期的经济。到 1954 年 ,美 国 对 外 援 助 总 额 已 达 440亿美元 相当 于今天的 4200亿美元。 这世上不存在某种普世之法,可以一劳永逸解决 所有国家的问题。不过,人们似乎在二战之后形成 了 共 识 :民 众 正 在 经 受 苦 难 ,领 袖 们 却 总 是 令 人 失 望 ,是 时 候 做 出 改 变 了。 经验二,成立国际组织,搭 建增长框架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组织:东亚经济共同 体( EAEC)、欧 洲 煤 钢 共 同 体( ECSC)、关 税 及 贸 易 总 协 定( GATT)、国 际 货 币 组 织( IMF)、北 大 西 洋 公 约 组 织( NATO)、联 合 国( UN) 1等 。这 些 机 构 都 于 二 战 后 的 几 年 里 成 立 ,其 目 标 是 打 造 更有建设性的经济和国际秩序。比如, GATT就 为国际贸易自由化 搭 建了框 架 。贸易壁垒降 低 后, 不同行业和国家 /地区间的技术转移开始逐渐增 多。 19501970年 间 ,全 球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增 长 了 8倍 。与 此 同 时 , 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NATO)维 护 了 地 缘 政 治 安 全 ,为 西 欧 各 国 政 府 提 供了有利于重 建的大 环 境 。 这些国际机构让各个经济体和企业得以大力部署 资金和技术支持重建,其影响也一直绵延至今。 比如,欧洲煤钢共同体就是欧盟的前身。 以史 为鉴: 战后重建四条经验 4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经验三,立足长远,持续投入基建和 教育 战后,各国政 府立足长远,设立了行之有效的规划 团队,在教育、能源、基建、研发、电信和交通等各 个领域实施了贯穿多年的举措。这些举措往得 到历届政府的贯彻执行,并且吸纳了科学家和经 济学家的专业知识。 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 /地区需要尽快修缮公路和 重建桥梁,通常建设速度惊人。法国在 1945年 年末 恢 复了 80%以上的煤炭产能,钢铁产能于 19471950年 间 翻 了 一 番 。美 国 州 际 公 路 于 1956年 开始动工,提高了生产力,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 振 兴 离 不 开 修 路 ( 高 速 公 路 ) ,” 参 与 设 计 的 一 位 建 筑师称,“它不只是一项公共工程,还带动了经济 的 长 期 增 长 。” 基建不仅限于钢筋水泥。日本通过改革,清除了 教育的军事化色彩;美国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 ( GI Bill)使 得 19401950年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 翻倍;英国提供免费义务中学教育,法国延长了儿 童受教育的年限。这些措施提高了民众的教育水 平,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劳动力。 经验四,踩准时代节点,企业积极调整 一 旦 具 备 了 基 础 条 件 ,如 稳 定 的 货 币 、相 对 开 放 的 贸易环境、成熟的反垄断法、系统化的劳动力培 训 、有 效 的 土 地 和 劳 动 力 改 革 等 ,商 业 秩 序 就 能 回 到正轨。二战结束后,公共和私人资金的投资机 会 数 不 胜 数 ,且 私 营 领 域 乘 势 而 上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生 产 力 。西 德 于 1948年 取 消 价 格 管 制 ,发 行 德 国 马 克 后 ,工 业 生 产 力 应 声 增 长 50%。 战时经济政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部分企业被要 求扩大规模、开发新品,使得创新提速。以辉瑞 ( Pfizer)为例,在受美国政府委托生产青霉素之 前,它还只是一家柠檬酸生产商。二战后,辉瑞对 战时积累的经验进行了调整,开发出改良版的深 槽发酵生产工艺,制成了新的抗生素,成为大型药 企。这些在战时对核能、火箭、合成橡胶和汽车工 程等领域的投资,在和平时期产生了显著的溢出 效应。 各 国 政 府 在 战 后 不 断 放 宽 管 制 ,企 业 则 开 始 通 过 整合扩大规模,获得大举投资创新技术的能力。 其中以化工、制药和高科技行业最为典型。与此 同时,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以及灵活的工作 条件也促进了新业务的出现。投资力度的加大,以 及自由贸易规则的通行加快了技术转移和技术扩 张,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带来了广 泛 的 社 会 效 益 。劳 动 力 纷 纷 脱 离 农 业 等 低 收 入 领 域,转而从事生产力和收入更高的工作。 5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鲜有国家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而在此基础上还 能 总 结出正 确 结 论 的国家更 是 少之 又少。 亨利 基 辛 格( Henry Kissinger), 重 建 的 世 界( A World Restored) 二战 后的复苏奇迹并非天 赐,而是事在人为:好政 策 、政 府 履 行 承 诺 、民 众 努 力 工 作 缺 一 不 可 。新 冠 危机后的复苏同样如此。当然,以往的做法不能 生搬硬套。现如今,贸易规模蔚为可观,跨国旅行 成为常态,信息流动顺畅无缝,数字化工具应用愈 发 频 繁 。虽 然 二 战 和 新 冠 不 可 同 日 而 语 ,但 我 们 认 为 ,过 往 的 经 验 仍 有 价 值 。 二 战 后 ,多 边 协 定( GATT、布 雷 顿 森 林 体 系 、马 歇 尔计划 ) 、国 内 政 策 ( 教 育 、培 训 、基 础 设 施 、货 币改革),以及私营企业的商业活动(创新、技术 合作、结构调整)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广泛增长 (见图 3图 4图 5)。 Will Enger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余子健 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沈思文 ( Steve Saxon)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 陈洸 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索佩敏 是麦肯锡专家,常驻美国沃尔瑟姆分公司; 陈子 是麦肯锡专家,常驻上海分公司。 作者感谢 Desiree Tang、 Christopher Bailey、 Ninghang Hu、林琳、李晓韵和姜晓华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关于作者 同与不同: 战后经验的价值所在 图 3 美国 1945至 1970年间的就业市场富有活力,国家债务减少,财富不均程度降低 图图3 美美国国1945至至1970年年间间的的就就业业市市场场富富有有活活力力,国国家家债债务务减减少少, 财财富富不不均均程程度度降降低低 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 失失业业率率, %国国家家债债务务, 占GDP的百分比不不平平等等程程度度, 最富裕的1%人口占据 的财富比例 6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图 4 德国失业率在 1950至 1970间持续下降,债务指标和财富不均状况有所好转 图图4 德德国国失失业业率率在在1950至至1970间间持持续续下下降降,债债务务指指标标和和财财富富 不不均均状状况况有有所所好好转转 资料来源:德意志联邦银行;德国财政部 失失业业率率, %国国家家债债务务, 占GDP的百分比不不平平等等程程度度, 最富裕的1%人口占据 的财富比例 图 5 法国的债务水平和财富不均程度在 1950至 1970年间显著好转 图图4 德德国国失失业业率率在在1950至至1970间间持持续续下下降降,债债务务指指标标和和财财富富 不不均均状状况况有有所所好好转转 资料来源:德意志联邦银行;德国财政部 失失业业率率, %国国家家债债务务, 占GDP的百分比不不平平等等程程度度, 最富裕的1%人口占据 的财富比例 我们发现,二战后的复苏因素在近年来崛起的一些国家和地 区身上也有所体现,如爱沙尼亚、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等。 它们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 定。在后疫情时代,世界也需要这样的凝聚力。 7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因时而变: 十条建议赢在和平 乐 观 就 是 面 朝 太 阳 ,大 步 向 前 。我 一 生 有 很 多 至 暗 时刻,每每考验着我对人性的信念,但我不会,也 不能把自己交给绝望。那条路注定通往失败和 死亡。 纳尔逊 曼 德 拉( Nelson Mandela) , 漫 漫 自 由 路 :曼 德 拉 自 传 ( Long Walk to Freedom: The Autobiography of Nelson Mandela) 若想在后疫情时代 “赢在和平 ”,当 今 的 政 策 制 定 者和商业领袖就要学习战后的乐观和想象力,同 时有所变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那个时代造就 了现在的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应取 得更大进步。以下我们将基于三个主题提出十条 建议。 主 题 一 :改 革 和 重 塑 全 球 化 未 来 ,当 历 史 学 家 回 顾 21世纪前 20年 时 ,全 球 化 将是一大主题,即全世界的文化与经济联系愈加 紧密。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现象:出口商品占全球 GDP的比重已从 1945年的 4%增至 1970年的 9%, 并在 20世纪 80年 代 又 翻了一 番 。 2017年 ,跨 境 商 品和服务贸易已经占到全 球 GDP的 28%。 此 外 ,中 国、印度和其他经济体的持续崛起,以及通信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以 手 机 和 互 联 网 为 首 ),都 在 进 一 步加快全球化进程,并加深其影响。总的来说,全 球 化 是 一 件 好 事 ,它 帮 助 地 球 上 数 十 亿 人 脱 贫 。但 从 环 境 和 社 会角度 来 看也 一定 有人 承受了损失 。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层面的关注,这是政策制定 者 在 二 战 后 设 计 新 秩 序 时 所 达 成 的 共 识 ,而 这 一 点 同 样 适 用 于 当 今 世 界 。我 们 必 须 对 全 球 化 和 各 个国际组织进行重塑,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好消 息是,做到这一点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世界 经济论坛在 2019年对 29个国家 /地区的受访者展 开 了 调 研 ,结 果 显 示 , 72%以上的人认为“所有国 家 /地区可以共同进步”;而各地区的大多数人 (整 体占比为 76%)认 同 国 家 /地区间的合 作非常 重要。下列方法可以解决一些与全球化相关的 问题。 1,根 据 全 球 化 的 演 变 趋 势 制 定 贸 易 政 策 当前一大变化是服务贸易增速经超过了商品贸 易 总体要快 60%,在 IT等领域则要快上两三 倍。某些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显示,服务贸易总额 可能已经 超 过了商品贸易总 额。与商品贸易相比, 数字流更能左右 GDP的 增 长 ,并 且 商 品 贸 易 本 身 也 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第二个变化是劳动力套利重 要性的减弱,如今只占穷国与富国商品贸易的 18% 。第 三 个 变 化 是 区 域 贸 易 的 占 比 越 来 越 高 ,这 一 点 在欧洲和亚洲尤为明显;很多公司想把关键零部 件的生产带回国内,这一进程有望因新冠疫情而 加 速 推 进 。贸易纠纷 一直 是 国际贸易中的常态。不 过,此前的纠纷通常都与商品有关。未来,企业将 面 临 更 加 复 杂 的 知 识 产 权 和 税 收 纠 纷 。企 业 要 做 的 就 是 未 雨 绸 缪 ,先 人 一 步 在 服 务 和 数 字 技 术 领 域采取行动。 国 际 组 织 应 进 行 现 代 化 改 革 ,使 之( 与 其 他 技 术 和趋势一起)为包容性增长奠定基础。此外,我们 还应制定一些双边或多边协议,用以确保数据流 和服务流的平衡与安全,并为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 的 税 收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数 据 隐 私 和 安 全 领 域 制 定标准。 2,推 动 技 术 扩 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MGI)甄 选 了 12项技术 ,它 们 有望在 2025年前创造年均 33万亿美元的价值。为 企业提供一个全球性的框架能够有效促进科技的 进步与繁荣,否则,碎片化监管政策只会徒增成本 和 怒 气 ,有 百 害 而 无 一 利 。新 冠 疫 情 使 得 社 会 各 界通力合作,合作开发疫苗,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落 实上述举措的可能性。 主 题二,改 变公 共 部门的角色 和 作用 在许多国家 /地 区 ,由 于 年 轻 群 体 、少 数 族 裔 和 中 低收入者的利益遭受侵蚀,民众对现行政府的不 信任日益 加剧 。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人们 愈发认为下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更加危险,财务也 越发没有保障,甚至动荡也可能越来越多。新冠疫 情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担忧。为了增强民众的信 8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任 ,各 国 政 府 必 须 将 口 号 落 到 实 处 ,采 取 行 之 有 效的措施来切实推动的包容性增长,并让科技服 务 大 众 。对 16个 经 合 组 织 成 员 国( OECD)的 调 查 显示, 2019年 ,只 有 10%的受访者认为政 府尽职 守责,而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政府行事不公、腐败丛 生 。政 界 如 商 界 ,执 行 力 远 比 口 号 重 要 。 3,社 会 政 策 的 现 代 化 当 前 ,许 多 国 家 /地 区 面 临 着 工 作 缺 乏 保 障 、住 房 成本不断上涨,以及经济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等问 题,但并没有灵活调整与工作、失业和收入相关的 社会支持政策。不过,也有一些做法值得研究。比 如,有些政 府正 在起草新的劳动法,以适应社会 对临时工、零工及其他非传统工作模式的需求。 澳 大 利 亚 、法 国 ,以 及 美 国 的 佐 治 亚 州 和 马 萨 诸 塞 州都在考虑制定或已经通过了相关立法,将独立 承包人也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还有一些地 区 则 允 许 参 保 人 在 从 事 兼 职 工 作 或 创 业 期 间 ,继 续领取失业福利。从德国到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 和 明 尼 阿 波 利 斯 州 ,都 在 考 虑 修 改 分 区 法 ,鼓 励 修建密度更大和价格更低的住房。还有一些地区 则努力控制房租上涨。当然,将社保福利的绑定对 象 从 工 作 单 位 变 成 劳 动 者 本 人 ,也 不 失 为 一 种 选 择 。比 如 ,纽 约 州 的 黑 车 基 金( Black Car Fund) 通 过 收 取 车 费 附 加 费 的 方 式 ,为 巡 游 车 和 网 约 车 司机提供薪资。由企业、政府和个人出资设立终 身培训账户,能让劳动者在投资自身的同时, 提 升 劳 动 生 产 力 。以 上 只 是 目 前 正 在 尝 试 的 一 些 做法,实际可供选择的方法还有很多。政府的职 责便是找到最好的想法,经过验证后加以推行 ( 或 放 弃 )。 4,着 力 提 高 生 产 力 没有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就无从谈起。因此,着 力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力的提升为二战后的 经 济 复 苏 提 供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见 图 6)。随 着 商 业 投资的增加和技术的广泛普及,德国、日本和其他 饱受战火摧残的经济体纷纷建立起了领先世界的 汽车、奢侈品、钢铁和能源产业。提高生产力是提 升 工 资 和 生 活 水 平 的 必 由 之 路 ,这 一 点 在 人 口 增 长率较低,甚至零增长的地区尤为适用。 图 6 日本的人口增速 在 1960年之后放缓,凭借着极高的生产力确保了增长 图图6 日日本本的的人人口口增增速速在在1960年年之之后后放放缓缓,凭凭借借着着极极高高的的生生产产力力 确确保保了了增增长长 1 年复合增长率 资料来源: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2010), 格罗宁根大学 实实际际GDP, 万亿美元 (1990年定值美元) 年年度度同同比比人人口口变变化化, % 实实际际人人均均GDP, 千千美元(1990 年定值美元) GAGR , %GAGR, %GAGR 1 , % 9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许多发 达 经 济 体 见 证了生产力增速 的 放 缓 20102014年间仅为 0.5%,低 于 10年前的 2.4%。经济学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这 种 测 算 是 否 全 面 ?第 二 ,数 字 技 术 为 何 没 有 带 来 预 期 的 生 产 力 增 长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赶 超( catch- up)”策略确实有效,比如消除服务业的竞争壁垒、 消除企业创设(和解散)过程中的繁文缛节、有效 配置人力和金融资源,以充分发挥新技术涌现和 生产力提升的优势等。在医疗等受政府监管的行 业,生产力的提升速度一度非常缓慢。 另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办法是在创新和技术方面“推 陈 出 新( Push the frontier) ”, 这 是 经 济 可 持 续 增 长 的源泉。 20世纪的工业已然无法为上述增长注入 动 力 ,因 此 ,我 们 应 该 将 目 光 投 向 工 业 4.0,这 就 意 味着要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生物医药和 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它既能尽早发现生产缺陷,又能通过监测土壤湿 度来提高粮食产量,甚至还可以跟踪病人的健康 状 况 。不 过 ,要 想 充 分 发 挥 这 些 技 术 的 潜 力 ,还 需 要辅以支持性的监管措施,并让劳动者做好充分 准备。否则,被技术变革所取代的劳动力很可能会 被迫从事薪酬更低的工作,或者只能打零工 这 无疑与包容 性增长的理念背道而驰。 5,建 设 数 字 化 基 础 设 施 二战后,加大基建投入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比如 日 本 的 高 速 铁 路 以 及 欧 洲 和 美 国 的 深 水 港 等 。构 建数字 化能力可能是 21世纪最重要的基建投资方 向。仅在出行、医疗、制造和零售四个领域,麦肯 锡 就 发 现 了许 多 行 之 有 效 的 用 例 。在 2030年前, 这些用例有望将全球 GDP提高 2万亿美元。 互 联 互 通 不 仅 为 各 大 产 业 带 来 了 深 远 影 响 ,其 对 促进公平分配和社会发展也同样意义非凡,这一 点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有力证明 在线教育和远 程 医 疗 呈 现 了 爆 发 式 增 长 。不 过 ,即 便 是 在 发 达 经济体,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用上高速网络,而那 些缺乏 上网渠 道的人 所获取的经济机 会自然也就 更少。在扩大互联网的覆盖方面,政府可以将全 民上网视作重要目标,出台多项举措助其发 展。比 如,政 府率先 在智慧城市的发 展过程中应用物联 网 技 术 ,确 立 起 监 管 框 架 ,用 以 确 保 物 联 网 的 隐 私性、安全性、所有权和互用性。 6,投 资 劳 动 者 再 培 训 工业 4.0和知识经济有望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显著 效益。麦肯锡估计,到 2030年 ,仅 人 工 智 能 便 可 将全球 GDP提升 13万亿美元 前提是人才供给 必须跟上。变革过程可能充满艰辛。麦肯锡全球 研 究 院 的 报 告 显 示 ,由 于 数 字 化 、自 动 化 和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到 2030年 ,将 有 多 达 3.75亿的劳动者 (约占全球劳动力的 14%)可 能 会 被 迫 改 行 。到 2030年 ,每 11种工作中就有 1种是 2015年之后才出 现的新工作。职场对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要求会越 来越严苛,可供高中或以下学历的人选择的工作将 会 减 少。 这些都是变革的理由。然而,过去一百年教育模式 却 没 有 发 生 显 著 变 化 。反 观 经 合 组 织( OECD)成 员 国 ,政 府 甚 至 减 少 了 对 培 训 的 投 入 。要 想 有 效 提 升 能 力 建 设 ,公 共 部 门 需 要 设 计 新 的 失 业 收 入 和 劳动者转型支持项目,并与私营企业和工会组织 紧密配合。战后,面对日趋复杂的工业环境,退 伍军人权利法案和其他教育改革措施培养出了 一 批 出 类 拔 萃 的 劳 动 者 。现 在 ,政 府 不 妨 借 鉴 之 前的做法,与企业共同出资培养 工业 4.0人 才。这 其中,数据的整合值得重点考虑,毕竟,从数据中 得出的明晰洞见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欧盟正在 开发一种能够帮助所有成员国整合信息的工具,方 便了解各自所需的技能。丹麦也在汇总与数百个 职业技能要求相关的信息。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 方 向 是 通 过 终 身 学 习 项 目 ,将 成 年 人 纳 入 教 育 支 持 的范围,法国和新加坡的个人培训账户采用了这 种方式。 7,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壮大劳动力队伍 人口增长是二战后经济和生产力大幅提升的重要 因素。然而,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 越严重 (日本 等 许多国家 /地区的绝 对人口数量甚至 在减 少),短期内似乎无法再现婴儿潮,而吸引女性大 量进入职场也只是权宜之策。那么,政府和企业 该如何壮大劳动力队伍? 一个办法是提升劳动者的健康水平。麦肯锡全球 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显示,健康问题频发会让全球 GDP减少 15%。促进劳动者健康水平提升是一项 明智的经济决策:每投资一美元改善劳动者的健 康 状 况 ,全 球 GDP就能收获 24美元的回报。 在 新 兴 经 济 体 ,劳 动 者 健 康 不 佳 已 经 对 生 产 力 形 成了拖累。在发达经济体,改善健康状况带来的 更多是微妙的社会效益,比如, “中年 ”的时间跨度 可以拉长,中年人的健康水平也能得到提升。用麦 肯 锡 全 球 研 究 院 的 话 来 说 ,未 来 的 65岁相当于现 在的 55岁 。当 然 ,健 康 水 平 的 提 高 对 幸 福 指 数 有 10 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从经济学层面来看,提升中老 年人的健康水平能够延长工作年限,提高工作效 率。在人口增长日渐放缓的美国,延迟退休每周可 增加 6.75亿个额外工时。诚然,这还需要国家调整 退 休 法 和 养 老 金 制 度 ,并 且 可 能 会 引 发 争 议( 甚 至 更 严 重 的 后 果 )。但 从 经 济 学 的 角 度 来 看 ,以 这 种 方式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可以带来可观的红利。 主 题 三 :让 企 业 更 好 地 为 社 会 服 务 随 着 个 人 对 自 身 职 业 、福 利 和 退 休 担 负 起 更 多 责 任( 逐 渐 从 国 家 向 个 人 转 移 ),企 业 能 否 承 担 起 社 会责任就显得愈发重要。 2020年 1月,爱德曼信任 度 调 查 报 告( Edelman Trust Barometer)显 示 ,参 与调研的 28个 市 场 中 ,共 有 超 过 一 半( 56%的受访 者同意 “当今的资本主义对世界弊大于利 ”这一说 法 ,且 这 一 比 例 在 22个 市 场 中 都 超 过 一 半 。接 近 3/4的受访者表示,首席执行官应率先引领变革, 而不是一味指望政府。现如今,政府为应对新冠 疫情,已为私营部门提供了大量援助 其规模已 达 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倍。二战后,企业纷纷挺 身而出,现在也应如此,只是方式应有所不同。 8,制定惠及各方的决策 企 业 在 制 定 决 策 时 ,必 须 将 员 工 、客 户 、供 应 商 、 社区及股东的利益纳入考量范围。通常情况下,很 少 会 有 首 席 执 行 官 对 此 提 出 质 疑( 公 开 反 对 的 则 更 是 少 之 又 少 )。但 是 ,良 好 的 意 愿 也 要 有 配 套 的 行动才能成为现实。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沃 尔 玛( Walmart)的 教 育 和 培 训 项 目 ,以 及 跨 国 软件公司 SAP的大规 模再培训项目等。联合利华 ( Unilever)和 美 国 银 行( Bank of America)等 其 他企业主动上调了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工资。在成 本 高 昂 的 硅 谷 ,部 分 公 司 正 为 员 工 提 供 住 房 ,并 投 资在社区建设经济适用房。当然,企业能做的事情 还 有很多。 尽管相关研究数量有限,但有证据表明,在 “三重 底线 ”(即经济、社会、公司治理项目)上执行到位 的 企 业 ,将 能 凭 借 更 高 的 效 率 、更 强 的 创 新 、更 好 的 风 险 管 理 ,以 及 更 宽 的 市 场 渠 道 来 创 造 积 极 的 财务价值。未来,无论最终的经济效益如何,积 极参与三重底线的执行都有望成为企业获取社会 认可的必要 条 件。 9,投 资 员 工 企业的社会 责任之一,便 是 肩负起员工再培训(即 为 现 有 员 工 赋 能 以 便 其 胜 任 更 高 级 的 工 作 )的 重 任。不过,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似乎并不尽如人 意。 2017年的一份高管调查显示,只有 16%的受 访 者 认 为 自 己 能 够 从 容 填 补 潜 在 的 技 能 缺 口 。约 有两倍于这个数字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的准备 “有些”或“十分” 不 充 分 。虽 说 很 多 企 业 在 过 去 几 年 加大了培训预算,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的再培训技 能 得 到 了 提 升 ,毕 竟 很 多 预 算 流 向 了 领 导 层 会 议 , 以及新员工的上岗培训。 企业和员工若想从工业 4.0中 获 益 ,就 必 须 将 再 培 训 提 上 议 程 之 首 。亚 马 逊( Amazon)为 提 升 其 三 分 之 一 ,相 当 于 10万名员工的技能投入了 7亿美元。 其中一项培训的使命是把非技术类员工升级为软 件工程师,还有一个培训可以帮助仓储工人获得 A+认 证 ,使 之 具 备 从 事 IT支持岗位的资格。 企业对员工的关爱自然是推行这类举措的一大出 发点,但催生的经济利益也不可小觑:提升现有 员工的技能要远比招募新员工划算 得多。劳动力 增速正在日益放缓,适龄工作人群的规模甚至 开 始 萎 缩 ,未 来 ,企 业 现 有 员 工 库 将 成 为 新 的 人 才池。正如某高管对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所 称 : “有的高管认为,要是哪天我的员 工 被 市 场 淘 汰 了,那 我 再 招 些 新 人 就 可 以 了 。 但 现 实 是 人 才 难 觅 。” 再培训成本 不菲,对小公司而言更甚,并且员工 在 掌握新技能有可能后另谋高就。可以效仿美国华 盛顿州某红酒公司,与其他机构(如社区大学、政 府部门,甚至业内同行)合作分摊成本。值得注意 的是,再培训成本虽然高昂,但如果员工业务生 疏,士气涣散,同样也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0,部署提高生产力的技术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企业纷纷创新了技术的 应用,结果也往往远 超预期。以零售商为例,实体 店收银员虽有减少,但处理在线订单配送业务的人 手却大大增加。总的来说,现实和理想之间依然 存在很大差距。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2017年一篇文 章指出,平均来看,各 行各业的数字 化水平甚至不 到 40%; 2019年 另 一 项 研 究 显 示 ,中 国 、欧 洲 和 美 国只 发 掘了自身 20%的数字化潜力。了解这一现状 很重要,因为正如技术扩散推动了战后增长一样, 数字化能力很 有可能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增 长引擎。 11以史为鉴:回顾战后重建,展望疫后复苏 一项研究数字化与生产力关系的分析得出了令人 信服的证据 有 70%的 “数字巨星” 实现了高于平 均水平的生产力,并且那些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 业,其生产力水平也最高。即便如此, 2019年只有 25%的 全 球 销 售 和 供 应 链 业 务 实 现 了 数 字 化 ,自 动化的业务量也只有不到 1/3; 2018年 ,只 有 12% 的企业在商业前景广阔的领域投资了人工智能技 术。鉴于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才刚起步,这方面的 潜力值得关注。在企业战略中嵌入数字战略后,一 些企业成功打造了健康的组织文化。不过,当前技 术的普及率仍旧太低,还未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 广泛的经济效益。 回不去的岁月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放眼 全 球 ,当 代 人 过 着 更 富 足 和 更 健 康 的 生 活 ,能 够 获 取 更 多 信 息 、体 验 文 化 和 接 受 教 育 的 机 会 也 空 前 丰富。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也从 1950年的 46岁延长 至 2016年的 72岁。 20002016年 ,非 洲 人 口 预 期 寿命几乎延长了 10年 ,达 到 62.1岁。 从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 50年代和 60年代确实 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地方,因为许多经济 体实现了持 续的包容性增长。疫情肆虐的 2020不是战后余生 的 1950,但历史经验依然值得借鉴:国际组织和 公私部门应当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企业和政 府 应 充 分 意 识 到 健 康 、教 育 和 培 训 的 重 要 性 。 历 史 告 诉 我 们 ,要 “有所为,有所不为” 。那 些 与 全 球 科技、贸易和信息流脱轨的国家 /地区普 遍 表 现不佳,对资本、工资、价格大加管制只会打压增 长 。除 少 数 国 家 外 ,工 业 国 有 化 往 往 造 成 生 产 力 低 下。以二战后的英国为例,即便目标和意图很好, 错 误 的 选 择 也 会 破 坏 生 产 力 ,导 致 结 果 与 预 期 背 道而驰。 面向 21世 纪 ,政 策 制 定 者 必 须 有 想 象 力 、领 导 力 和 创造力,才能制定出正确决策。新冠疫情期间,公 共 部 门 、私 营 企 业 和 社 会 组 织 的 出 色 表 现 印 证 了 这 一 点 。我 们 现 在 需 要 的 是 下 定 决 心 谋 求 变 革 、果 断 投 资 ,共 创 一 个 繁 荣 美 好 的 明 天 。 施南德 是麦肯锡全球总裁,常驻香港分公司; Shubham Singhal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底特律分公司。 两位作者感谢 Scott Moore对本文做出的贡献。麦肯锡高级编辑 Cait Murphy承担了英文版的编撰工作。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彭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