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要 美东时间 2021 年 1 月 20 日,乔拜登将 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 46 任总统。 在 2017 年 1 月 19 日,特朗普就职前一天, CCG 发布了 特朗普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中国应对。作为 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外交往的国际化智库, 全球化智库( CCG)对美国时局始终保持关注, 积极开展调访研究。美国大选以来, CCG 举办 多场专题讨论,聚焦拜登时代研判未来双边关系 及全球化发展走向。基于 CCG 会议成果和 CCG 专家学者近期就美国时政和中美关系趋势发表的 观点和评论文章,本报告从拜登内政外交的国内 考量 内阁组成、政治现状、制约因素入手, 分析未来美国外部在全球治理、地区安全、贸易 领域回归多边主义的趋势,以及中美 关系的竞争 - 合作动态平衡。报告认为,拜登政府执政将利好 重启全球化迈向更高步伐,同时为中国全球化提 供新机会。拜登执政将面临多方面挑战,特朗普 崛起的民粹主义基础还将在美国政坛持续发酵, 虽然新政府仍将继续以大国竞争的视角处理中美 关系,但其重心向内,以提高自身实力和重视外 交、软实力的理性方式与中国展开竞争的趋势, 与特朗普执政时期将有明显分野。在此背景下, 中美在贸易、人文交流、全球治理领域的共同利 益将成为拜登时代中美关系得到缓解的有利因素。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 美国:趋势与应对 01.20.2021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Biden Era: Trends and Policy Responses 在拜登就职之际, CCG 提出十二条政策建议: (一)中美适时恢复及创建双边高层次多渠道对话交流机制 (二)中美欧可建立三方对话协调机制,并尽早召开全球疫苗峰会,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及经济复苏 (三)可在 G7 基础上增加中国、俄罗斯、印度,召开 G10 国家气候变化峰会 (四)中美积极考虑加入 CPTPP,促进全球高水平贸易投资开放和 WTO 改革,同时可邀请美国加入 RCEP (五) 中美可相互放宽企业准入及市场竞争限制,美方取消对华为、 TIKTOK、腾讯、阿里巴巴、小米 等中国企业打压,中方放宽谷歌、推特、脸书等美国高科技企业来华投资经营 (六)中美应取消单边贸易关税,完 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并开启第二阶段经贸协议谈判 (七)中美可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中美企业双向投资提供便利 (八)中美可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可发挥优势在美投资设厂助其基础设施建设,美能源产品也可 更好出口到中国 (九)中美可就“一带一路”开展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增进多边开发银行基础设施 项目相关合作 (十)中美可在友好城市框架下加强省州市地方政府间合作 (十一)中美恢复并放宽留学、媒体等人文交流,并使其更具民间化、市场化特点 (十二)举办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增进伊核问题多边协调,加强中美在亚 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安全合 作 Executive Summary On January 19th, 2017, CCG released report “ Trump s Coming Era: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Policy Responses.” Since then, CCG has continued to concentrate on the developments of US politics and China-US relations via multiple track-II trips to Washington DC, numerous events featuring US-China think tank dialogue, and webinars promoting cross-Pacific conversations in times of pandemic and deteriorating bilateral relationship. On January 20th, 2021, Joe Biden will swear in as the 46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leased on the same day, this report examines the domestic drivers of the incoming Biden administration s policy orientation; outlines the changes in the new administration s foreign policy approach most prominently featured in areas of multilateralism, global governance, and free trade; and taps into the dynamics of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next four years. Drawing on past research, more recent CCG featured discussions among prominent experts and opinion leaders, and CCG experts publications, this report considers Biden s presidency a positive signal for globalization s revival and an opportunity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resuscitate cooperation. Given that populism will remain a pronounced element in US domestic politics,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approach US-China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lens of strategic rivalry. However, facing urgent tasks ranging from containing the coronavirus spread, restoring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repairing badly damaged international prestige, the new administration will deal with a rising China in a much more rational, consistent, predictable way than its predecessor. The Biden white house s drive toward multilateralism also opens up broader horizons for potent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event of a possible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improved bilateral relationship, CCG formulates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1. Resume the bilateral high-level, multi-channel dialogue and exchange mechanis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a timely manner. 2. Establish a trilateral dialogue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China, the U.S. and Europe, and convene a vaccine summit to promote global cooperation in pandemic control and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3. Propose a Global Climate Summit that calls for an expansion of the G7 to G10 to include China, Russia and India. 4. Explore avenues for the U.S. and China to join the CPTPP, support WTO modernization agenda, and expand RCEP stakeholders to include the US. 5. Ease restrictions on market access by both US and Chinese governments with Washington s relaxing sanctions against Chinese firms such as Huawei, TIKTOK, Tecent, Alibaba and Xiaomi and Beijing opening its market to American high-tech companies including Google, Twitter and Facebook. 6. Redress the unilateral tariffs levied on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S, implement Phase One Trade Deal in full,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towards the negotiation of Phase Two Deal. 7. Revive talks for US-China 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to facilitate two-way flows of FDI. 8. Promote China-US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on via direct financing, greenfield investment, capacity building, and other measures that align with Biden s infrastructure drive and US energy exports. 9. Engage Washington on the “ Belt and Road ” Initiative within a framework of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financing 10. Strengthen 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to tap into local forces supporting increased engagement in both countries. 11. Unblock non-government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scholars, journalists and students between U.S. and China, and restore the momentum of education. 12. Revisit the merits of multi-party talks on regional security issues such as Iran nuclear deal and nuclear proliferation in the Korean peninsular, and promot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5 当地 时间 1 月 7 日,美国国会参 议院议长、 副 总统 迈克 彭斯( Mike Pence)主持国会 联席 会议,正式宣布约瑟夫拜登( Joe Biden) 当选第 46 任总统 。 坚称计票存在舞弊的现任总统唐 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也承认大选结果,并将在 1 月 20 日拜登宣誓就职日有序过渡。 至此,伴随着民主党的胜利,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 特朗普执政四年间, 美国外交政策 经历大转向。特朗普掀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起关税 战、退出 多边合作机制 , 加剧对华战略竞争 ,一时间,“中美脱钩”“新冷战”等言论甚嚣尘上, 使得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都发生震荡 。 过去的 2020 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阻止了跨境人 员、货物的流动,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各国政府对相互 依赖的焦虑推高民粹主义潮流,全 球化按下暂停键。截至报告发布日期,美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达到 24,230,850,死亡 401,361 人,疫情仍在蔓延。经历了 1 月 6 日的国会山之乱,华盛顿屯兵重守,迎接 1 月 20 日的拜登就 任典礼。重重危机之下,拜登能否带领美国重振旗鼓,回到全球领导中心?中美关系能否在拜登 治下获得合作空间?全球化能否重启?世界对拜登时代有很多猜想和期许。 2017 年 1 月 19 日,特朗普就职前一天, CCG 发布了特朗普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中国应 对。作为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外交往的国际化智库,全球化智库 ( CCG) 对美国时局始 终保持关注,积极开展调访研究。 2017 年至 2019 年, CCG 四次组织专家代表团访美进行二轨 外交,与特朗普政府重视的保守智库如哈德逊研究所、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对外关系 委员会及布鲁金斯学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卡托研究所等华盛顿主流智库 专家对话,并与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对外贸易委员会、美国商会领 袖在内的工商界精英深入交流,发布调研报告。疫情期间,国际往来受限, CCG 在 2020 年发起 “中国与全球化 Webinar 系列”,已成功组织 60 余场线上会 议,其中,有 10 余场聚焦中美关 系相关议题,邀请到知名中美问题专家、全球意见领袖如“ 修昔底德陷阱 ” 提出者、哈佛大学肯 尼迪政府 学院的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 ( Graham Allison),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名誉主席 约翰桑顿 ( John Thornton),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 里德曼( Thomas Friedman)等几十名美国智库精英与中国顶级学者激荡思想,在中美关系遭遇 冰冻时期搭建沟通桥梁,为两国政府建言献策 1。 美国大选以来, CCG 举办多场专题讨论,聚焦拜登时代研判未来双边关系及全球化发展走向。 基于 CCG 会议成果和 CCG 专家学者近期就美国时政和中美关系趋势发表的观点和评论文章,本 1 详见附录 6 报告从拜登内政外交的国内考量 内阁组成、政治现状、制约因素入手,分析未来美国外部在全 球治理、地区安全、贸易领域回归多边主义的趋势,以及中美关系的竞争 -合作动态平衡。报告认 为,拜登政府执政将利好重启全球化迈向更高步伐,同时为中国全球化提供新机会。拜登执政将 面临多方面挑战,特朗普崛起的民粹主义基础还将在美国政坛持续发酵,虽然新政府仍将继续以 大国竞争的视角处理中 美关系,但其重心向内,以提高自身实力和重视外交、软实力的理性方式 与中国展开竞争的趋势,与特朗普执政时期将有明显分野。在此背景下,中美在贸易、人文交流、 全球治理领域的共同利益将成为拜登时代中美关系得到缓解的有利因素。 今年是 21 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 退。 在全球化时代,在价值链不断加深的时代,在抗击疫情和气候变化时代,中美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必须携起手来,淡化意识形态差异,宽容彼此的价值体系,提升和完善全球国际治理体 系,用经济合作与繁荣替换热战冲突与对抗,中美作 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世界负责 ,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在拜登上台这个机遇窗口期, CCG 提出十二条政策建议: (一)中美适时恢复及创建双边高层次多渠道对话交流机制 (二)中美欧可建立三方对话协调机制,并尽早召开全球疫苗峰会,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及经 济复苏 (三)可在 G7 基础上增加中国、俄罗斯、印度,召开 G10 国家气候变化峰会 (四)中美积极考虑加入 CPTPP,促进全球高水平贸易投资开放和 WTO 改革,同时可邀请 美国加入 RCEP (五) 中美可相互放宽企业准入及市场竞争限制,美方取消对华为、 TIKTOK、腾讯、阿里巴 巴、小米等中国企业打压,中方放宽谷歌、推特、脸书等美国高科技企业来华投资经营 (六)中美应取消单边贸易关税,完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并开启第二阶段经贸协议谈 判 (七)中美可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中美企业双向投资提供便利 (八)中美可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可发挥优势在美投资设厂助其基础设施建设,美能源 产品也可更好出口到中国 (九)中美可就“一带一路”开展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增进多边开发银行 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合作 (十)中美可在友好城市框架下加强省州市地方政府间合作 7 (十一)中 美恢复并放宽留学、媒体等人文交流,并使其更具民间化、市场化特点 (十二)举办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增进伊核问题多边协调,加强中美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 济安全合作 一、 拜登时代民主党执政底色 1. 拜登内阁的组成 1.1 “多元化”内阁成员,民主党传统“平权”理念回归 “多元化 ” 是拜登组阁的第一个关键词。 2016 年特朗普政府成员中有 71%为白人男性,是 里根 ( Ronald Reagan) 政府以来比例最高。拜登竞选团队成员有近半数为有色人种,近六成为 女性。拜登曾多次承诺将保证其政府人员构成多样化,其内阁将以身作则。在 11 月 15 日宣布的 过渡团队名单里, 46%的成员和 41%的高级职员是有色人种,同时女性的比例分别是 52%和 53%,与特朗普的政府成员组成形成鲜明对比 2。拜登历史性地选择了卡玛拉 哈里斯( Kamala Harris,中文名贺锦丽) -一位非裔和印度混血的女性 -作为其副总统,足以显示他对政府构成多样 化的决心。在拜登内阁成员中,不乏美国史上首位华裔女性美国贸易代表、女性财政部长、女性 情报总 监、拉美裔国土安全部长和卫生部长、美洲原住民内政部长,还有一位同性恋者担任运输 部长。拜登内阁组成打破了白人男性在华盛顿“一统天下”的格局,少数族裔和女性在政坛的崛 起也反映了民主党传统上“平权”理念的回归。 1.2 专业团队,奥巴马政府精英重返决策中心 拜登内阁构成的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专业性、政府经验丰富。和特朗普时期“反建制” 主导的团队构成 不同 ,拜登的核心智囊多来自前民主党政府,特别是奥巴马时期的华府政策制定 中心、拜登副总统的得力干将。比如,新提名的气候特使约翰 .克里( John Kerry),曾接任希拉 里 任奥巴马时期第二任国务卿;国务卿人选安东尼 .布林肯 ( Antony Blinken) 曾担任奥巴马第二 任期的副国务卿和时任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提名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 .苏利文 ( Jake Sullivan) 曾经是拜登任副总统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巴马政府的国土安全部副部长亚历 康德罗 .马约卡斯 ( Alejandro Mayorkas) 将在拜登新政府担任国土安全部长;奥马巴时期就任 中情局副局长一职的艾薇尔 .海恩斯 ( Avril Haines) 即将履新拜登政府中情报总监一职;奥巴马 2 商周君,“ 拜登兑现承诺! ”,商业周刊 /中文版, 2020-11-17 8 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丹尼斯 .麦克唐纳 ( Denis Donough) 将执掌退休军人事务部;新一任国家经 济委员会主任布莱恩 .迪斯 ( Brain Deese) 和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塞西莉亚 .劳斯 ( Cecilia Rouse) 都曾服务于奥巴马政府经济团队。这一届政府将以高度的专业性、深厚的政府资本与华 盛顿经验和特朗普时期形成一个“分水岭”。 1.3 经验丰富的中国智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拜登政府要员都与中国有着深远的渊源。特朗普时期的高官中, 除了博明 (Matt Pottinger)曾在麻省大学学习中国研究,并担任过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驻华记 者,鲜有“ 知华”人士,甚至连著有死亡中国的白宫鹰派纳瓦罗( Peter Navarro)在中美贸 易谈判之前从未到访过中国。蓬佩奥( Mike Pompeo)做国务卿之前,只做过一年多的中情局局 长,再之前只有六年国会众议员的经验,作为蓬佩奥反华战略的幕后推手,余茂春也仅仅是一名 美国海军学院的历史教授,甚至连一流学者也谈不上。相反,从拜登新政府构成中不难看到如安 东尼 .布林肯、杰克 .苏利文等人甚至早在克林顿时期就开始与中国打交道。即将上任的美国贸易代 表凯瑟琳戴 (Katherine Tai,中文名戴琦 ),不仅是华裔,曾在华 学习工作,在美国贸易代表办 公室工作期间,主要负责针对中国的法律工作。新获任命的白宫中国事务资深主任劳拉 罗森伯 格 (Laura Rosenberger)曾在奥巴马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担任 中国和朝鲜半岛事务主任。为拜登 竞选工作过的埃利 拉特纳曾在奥巴马时期的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拜登任副总统时的副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杰弗里 普雷斯科特( Jeffrey Prescott)曾是复旦大学的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 者,是耶鲁中国中心的创始人 3。 2. 美国政治现状 2.1 选民对立,两党分歧,政治社会极化,民粹主义困局短期难以扭转 从 11 月 2 日大选到 1 月 7 日美国国会才最终确认拜登当选第 46 任美国总统,这一届总统的 选举产生刷新了历史记录。拜登名义上以 306 张选举人票,历史最高的普选票数( 8100 万)成 3 杰克 .苏利文曾 于 2017 年在耶鲁中国中心出席 由全球化智库( CCG) 和 中国 美国商会、耶鲁中心联合举办 的 活动,与金融时报 记者韩碧如进行对话,详见 9 为白宫新主人,民主党又因佐治亚州参议员复选“翻蓝”而获得参议院多数席位 4,拜登政府将迎 来民主党一统白宫 -参众两院的格局。然而, 1 月 6 日发生的国会山暴力事件显示,拜登和民主党 的胜利是一场“惨胜”,胜选并不意味着特朗普势力的终结,两党对立态势的缓和。皮尤研究中 心 2020 年 6 月民调显示,将投票给拜登的选民群众中有 67%是因为反对特朗普;相反,将投票 给特朗普的选民中真正支持特朗普的占到 76%,反对拜登为由者仅占 24%5。从 11 月的数据来看, 只有 2%的拜登选民认为特朗普选民能够理解自己的看法, 同样地,另一方的 数据也很接近。 21% 的拜登选民和 23%的特朗普选民在调查中恶语攻击了对方 6。尽管败走麦城,特朗普依旧获得了比 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寻求连任的总统都多的选票(普选票超 7400 万)。盖洛普公司( Gallup) 近期的一项民调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以 18%的支持率击败奥巴马(支持率 15%),当选 2020 年美国最受尊敬的男性 7。据 YouGov 对随机抽取的 1397 位选民的调查, 45%的共和党选民对 “暴徒”冲击国会的行为表示认可 8。 冲击国会的“抗议者”队伍中不乏州一级议会的共和党州议员参与,骚乱之后,仍有近 140 名共和党众议员和 8 名共和党参议员继续支持特朗普挑战总统选举结果 9。 4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参议院各持五十个席位,参议院法定议长、副总统贺锦丽拥有平票决定权 5 pewresearch/politics/2020/06/30/publics-mood-turns-grim-trump-trails-biden-on-most-personal-traits-major- issues/ 6 pewresearch/politics/2020/12/17/voters-say-those-on-the-other-side-dont-get-them-heres-what-they-want- them-to-know/ 7 8 9 10 自上世纪 90 年 代以来,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分歧和对立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政治极化已经 愈发明显,“先否决、后治理”成为两党执政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超过三分之二的共和党 和民主党人都认为,两党选民不仅在政策上存在分歧,而且在基本事实上也无法达成一致。可以 说,受身份认同和民粹主义叙事结构的影响,政治极化在社会层面更多开始向部落主义发展 10。 2016 年大选中特朗普的 崛起 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党争、族裔、阶层等各层次矛盾叠加爆发的结果, 在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加速的趋势下,族裔冲突与身份政治所导致的政治困境是历史空前的。拜登 的胜选只能说是一次缓 冲,甚至说,带有明显“白人至上 ” 特征的国会暴乱支持者,很有可能不 会善罢甘休,在未来民主党执政四年中不断寻衅滋事。骚乱背后,真正加剧美国国家和社会间结 构性张力的因素并非特朗普和拜登在政策层面的具体差异,而是差异所折射的价值层面的巨大鸿 沟。 国会山之乱将近年来美国民粹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过去四年的社会撕裂在这一天登峰造 极。 1 月 20 日宣誓就职的拜登可谓是临危受命,他的政府承载了美国今后能否重整旗鼓,恢复社 会稳定,在全球政治和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和使命。由于党派的极化,越来越多的 温和派人士选择彻底退出国 会,不参加竞选,两党都是如此 11。拜登要面对的,首先是民主党内部 的分裂,表现在以桑德斯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拜登为代表的中间派之间。在玛西亚富奇 ( Marcia Fudge)等三名众议员进入内阁后,民主党在众议院控制的席位将暂时降至 219 席, 仅比规定的多数 218 席多一席。考虑到激进派和温和派在一些问题上的意见大概率会不统一,更 不乏象西弗吉尼亚州的参议员乔曼钦( Joe Manchin)这样的“摇摆派”,民主党要有立法上 的大动作就注定要获得一些共和党的配合,在参议院里也是一样。 而对于共和党,特朗普在任的四年让温和 派共和党近乎销声匿迹。特朗普极其厌恶党内有反 对之声,共和党内近年的新秀大多更保守,更好斗,更福音,更特朗普主义 12。就在认证大选结果 的国会联席会议召开前,特朗普的儿子埃里克特朗普( Eric Trump)就公开威胁共和党议员, 声称如果他们不和特朗普站在一起,就必须面临初选中失败的命运 13。特朗普的基本盘票仓对任何 一位有政治野心的共和党议员来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吸收这部分庞大的选民,接过特朗普主义 的大旗, 2024 年参选总统,或许是不少右翼政客的计划。虽然特朗普在国会骚乱后被社交媒体平 10 陈定定, “透视国会骚乱:美国政治转向的分水岭? ”,读特专稿, 2021-1-9 11 Thomsen, Danielle M. Opting out of Congress: Party Polar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Moderate Candida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12 13 11 台封号禁言,个人能否逃脱法律的 制裁还是未知数,但也还不能排除他 在 2024 年 卷土重来,尤 其在拜登治下疫情控制的预期落空,经济恢复缓慢的可能情景下。 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所谓的“特朗普魔力”并不是绝对的,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尤其是共 和党领导人,可能把抗议大选结果的游戏玩过火了。民主党同时控制参众两院,将使他能够毫无 阻力地确认内阁及法官提名人,并且提高推进立法议程的机会。而鉴于民主党在参议院并不具有 多数,在众议院的多数只有小的优势,加上温和派民主党参议员如西弗吉尼州的乔 .曼钦和蒙大拿 州的乔恩 .德斯特( Jonathan Tester),外界所担心 的过于激进的左派议程(如针对富人、企业 大幅度的加税)将无法得到推进 14。此外,拜登与特朗普不同,后者从政长达三十年,拥有深厚的 华盛顿政治资源和资本,善于团结。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 Nancy Pelosi)与拜登有长达三 十年的工作关系。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两人在一起立法的历史之久让同事认可了他们之间的 相互信任” 15。拜登所任命的政府高层有大批他时任副总统时的亲信和奥巴马政府元老,这一批人 将很快在工作中展现出默契。拜登与民主党激进派伯尼桑德斯( Bernie Sanders)的私人关系 貌似也不错,桑德斯在 2020 年 4 月把民主党党内提名让给了拜登。拜登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曾 慎重地考虑了要不要让桑德斯作为劳工部长加入内阁,但在两人讨论此事后决定维持桑德斯作为 佛蒙特州参议员的现状,以确保民主党是参议院的多数党。拜登承诺他与桑德斯将“在两人有共 识的方面保持紧密合作 ” 16。有理由相信,拜登有能力说服象阿拉斯加州的丽莎默科夫斯基这样 的共和党温和派参议员在一些议题上的摇摆。 可以理解,拜登的当选似乎给厌倦特朗普执政的人们带来某种对 “ 新时代 ” 的期翼,而未来 在拜登的领导下,美国与世界能否回到正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拜登能否有能力去认真解决族 群冲突、社会分裂、民粹主义所掩盖的绕不过去的系统性问题 收入差距,或者说,在过去几十 年间由于全球化经贸结构而导致的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但这个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 到关键领域的利益分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缓解,对拜登及其政府的能力和意愿都是巨大的 考验。 2.2 疫情下拜 登 的 “ 治愈 ” 之路短 期内难以矫正贫富差距 14 刘裘蒂, “民主党小 蓝潮对美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 FT 中文网, 2021-1-8 15 11609506000 16 12 美国这些年因为民粹主义盛行而面临日益严峻的治理危机,国内问题不断发酵,是全球治理 落后于全球实践的结果。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并不是一时兴起,其根源是几十年来中产阶级的缩 水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今天,美国收入不平等问题处于五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时期,这是特朗普民 粹主义的社会基础。在美国, 1980 年代初, 1%的巨富人群财富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 23.6%,已 经远高于收入底端 50%人群的财富总占比 3.7%。在 2011 年年初,收入底端 50%人群的财富总 占比一度只有 0.4%,而 1%的巨富人群财富占比攀升至约 30%17。 美国跨国公司在经 济全球化的 过程中实现了最低成本与最高效益的最佳组合,成为最大赢家,但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海外寻找避 税天堂,其母国并未收获相应税收、就业等社会经济效益。 2016 年的美国 GDP 是 1979 年的三 倍,而实际工资的中位数几无增长 18;美国大公司 CEO 的薪酬与普通工人工资的比率,从 1965 年的 21:1 上升到 2019 年的 320:1; 1978 年至 2019 年,美国 CEO 的薪酬增加 1167%,普通 工人的工资仅增加 13.7%19。美国前 400 名富豪 家族 1950 年的平均税收接近 70%,这一税率半 个世纪来不断下降,直至今天的 20%左右,而处 在收入底端 50%的人群平均税率则一直维持在 20%,甚至稍有增加 20。而过去四年,在特朗普民粹主义主导下的美国,因为 2017 年通过的税法, 最富有的 400 个美国富豪的总税率低于其他所有收入阶层。 截止 2021 年 1 月 7 日在美国确诊的 2140 万累计病例让美国经济举步维艰。哈佛大学的专 家卡特勒和萨 默 斯( David Cutler series:Net%20worth;demographic:netwo rth;population:all;units:shares 18 fred.stlouisfed/series/LES1252881600Q 19 epi/publication/ceo-compensation-surged-14-in-2019-to-21-3-million-ceos-now-earn-320-times-as-much-as- a-typical-worker/ 20 21 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0/11/what-might-covid-cost-the-u-s-experts-eye-16-trillion/ 22 23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z1/dataviz/dfa/distribute/table/#quarter:124;series:Net%20worth;demographic:netwo rth;population:all;units:shares 24 拜登主张把个税最高边际税率从 37%增至 39.6%,同时对中产阶级、工人、下岗员工、老人和残疾人税收减免;并将最高企 业税率从 21%提高到 28%。为此,拜登也计划撤销特朗普对富人阶层和公司设置的减税政策,详见 13 恢复 和改善 经济,他的竞选承诺是在四年内投入 2 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十年内支出 1.7 万亿美元联邦资金,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在交通、电力和建筑领域的使用。拜登于 1 月 14 日宣 布将推出一项 1.9 万亿美国的纾解疫情和提振经济的计划。从现实来看,拜登的经济治愈之路不 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平坦。首先, 2021 年能否遏止新冠疫情还是一个未知数,据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 1 月 19 日发布的最新统计,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 2 千 4 百 万例,死亡 人数超过 40 万, 位居全球之首。 拜登政府上台后在疫情防控上的强化必然不利于重启美国经济,而某些共和党州 坚持重 启经济的话又会导致疫情加剧,拖累经济的恶性循环。其次,在拜登经济学的刺激政策下, 美联储短期不会改变当前的政策方向,保持量化宽松,那将意味着更多的债券发行和更长期限债 券的更高收益率,有利于美国银行和金融界的收益。有文章指出,疫情经济将“进一步加剧愉快 大赚的华尔街与苦苦挣扎的主街( main street,意指普通民众) 之间的巨大脱节。并且,新 冠病毒新变种不可避免的会给经济和社会互动带来更大的压力,如果各国央行再次感到有必要向 市场注入流动性,那么富人很可能再次受益,有渠道进入 资 本市场融资的大公司同样将再次受益 ” 25。 3. 拜登政府面临特朗普对华旧政影响 3.1 特朗普卸任前进一步塑造“中国挑战”,为对华关系进行框限 2020 年 11 月,在国务卿蓬佩奥的主导下,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发布中国挑战的方 方面面报告,力图进一步塑造所谓的“中国挑战”,为下一届政府处理美中关系进行框限。该 报告延续了蓬佩奥对华刻板的印象描述,称中国为“建立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模式上的独裁者”, 而美国的任务是“守卫自由”。发布于美国大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