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 近年来,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在给证券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行业引 入了新的产业元素、 服务业态 和商业模式,拓宽了证券行业的业 务边界。 在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 推动证券行业数字 化转型,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是我国证券行业 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 , 证券行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在提升金融服务供给 能力方面亟待加强,需要以数字化转型引领行业业态持续创新, 不断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 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为 客户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 业变革的深入推进,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 代表的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深刻改变着行 业业务开展、风险控制、合规监管等,并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 投研、金融云等新型服务或产品。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提 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整体的 运行效率。以摩根大通为例,在实施数字化战略 并 加大线上产品 投入力度之后,客户净推荐指数增加 19%,客户保留率增加 10%, 客户刷卡消费增加 118%,存款 和投资份额增加 40%。 2 此外, 自 2018 年以来, 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出台 证券基金经 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金融科技( FinTech)发展规划 ( 2019-2021 年)等文件 , 提出应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 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促进信息技术与 业务、风控及合规管理深度融合的要求,以及增强人民群众对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意度的发展目标。因此, 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证券行业 应当 着力于通过数 字化转型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合规风控能力,实现金融科技 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良性 循环。 二、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证券行业信息技术投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经历了以交易无纸化为重 点的电子化阶段、以业务线上化为重点的互联网证券阶段,目前 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阶段。证券行业利用数字技术对获客、投资、 交易、风控等全流程进行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投入的重点转变 为强化现代科技在投资、顾问、产品、合规、风控、信用等证券 领域的深度应用。自 2017 年以来,证券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 度呈稳步增长之势,累计投入达 550.42 亿元。其中, 2019 年我 国证券行业的信 息技术投入达 205.01 亿元,同比增长 10.49%, 占 2018 年度 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8.07%,较上年提高 2.03 个百分 点 (见图 1) 。 3 图 1:我国证券行业信息技术投入及占营业收入比重 然而,与银行、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投行同业相比, 我国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的力度依然稍显不足,部分证 券公司的信息技术投入仅能覆盖正常的运维成本,用于科技创新 的投入捉襟见肘。据统计, 2019 年度, 98 家证券公司中信息技术 投入额在 1 亿元以下的有 46 家,占比为 47%,其中有 17 家信息 技术投入额在 5000 万 元 以下。据有关数 据显示, 2019 年我国银 行业、保险业的信息技术投入分别为 1730 亿元、 330 亿元,是证 券行业信息技术投入的 8.44 倍、 1.61 倍 (见图 2) 。以招商银行 为例,在建设金融科技银行的定位下,招商银行持续加大信息科 技投入, 2019 年度信息科技投入达 93.61 亿元,同比增 加 43.97%。 据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年报显示, 2019 年度,摩根大通、花旗集 团信息技术投入分别折合人民币达 685.13 亿元、 493.71 亿元 1, 占上年度营业收入的 9.01%、 9.71%,是我国证券全行业信息技术 投入的 3.34 倍、 2.41 倍 (见图 3) 。 以上数据 表明我国证券行业 1 按照 2019 年 12月 31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 1 美元 =6.9762 元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计算 。 4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境内外金融同业间尚存 较 大差距。 图 2:我国证券行业与银行业、保险业信息技术投入对比情况 图 3: 2019 年度我国证券行业与国际投行同业信息技术投入对比情况 (二)证券行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随着以数字技术驱动证券行业发展成为广泛共识,数字技术 在经纪业务、 财富管理、 系统运维、风险管理等领域不断落地, 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近年来 ,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 逐渐 成为证券行业提高运营效 率、增强盈利能力的有力抓手。 尽管目前国 内多数证券公司能够 5 通过数字技术 提供并 优化 远程开户、在线交易、智能投顾、 智能 客服 等 服务,但与境外领先机构相比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仍存在 较大差距。 以 摩根士丹利 、摩根 大通 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投行 , 由于具 备雄厚的资本实力 和 强大的技术能力等优势, 积极探索 数字技术 在财富管理、支付与结算、数据分析、合规监管、数字货币等领 域的应用 并取得积极成效 。 2018 年 , 摩根士丹利 推出 Goals Planning System( GPS) ,旨在为客户提供 千人千面的 财富管理服 务, 涵盖上学、家庭、旅行、退休等 全生命周期和众多应用场景 。 2019 年 , 摩根大通 成为 全球范围内第一个 在 资产管理 行业 采用 股 票自动化交易 技术 的 公司 , 该平台能够 实现自动监控、读取、记 录和 响 应报价需求, 并 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执行一篮子股票的买卖 交易。 相比 之下 ,我国证券行业对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依然 处于初级阶段。 整体来看 , 我国证券行业的数字技术应用在深度 和广度方面均有待提升。 在深度方面,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共享 水平 较低 导致的数据治理能力薄弱, 数据价值 无法 得到充分挖掘 和发挥 的现象 较为普遍 ;同时 , 财富管理 智能化服务目前 多集中 于账户 分析 、资讯服务等方面,在智能交易、资产配置、理财规 划等方面发挥 作 用有限 。在广度方面,类似区块链等已在境外证 券发行、交易、结算清算、登记托管领域有所实践的前沿技术在 我国证券业得以应用的场景十分有限 (见表 1) 。 6 表 1:目前数字技术在国际一流投行的应用情况 金融机构 应用技术 主要应用领域 摩根大通 人工智能 2019年 7月 , 推出智能投顾产品 You Invest,可以根据投资者 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目标期限来推荐投资组合,并且 可以实时监控市场行情、产品价值等因素的变动,并自动调整 投资组合。 区块链 2019年 2月,推出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 JPM Coin),用于 即时 结算客户间的支付交易。 摩根士丹利 人工智能 2017年 12月,推出数字投资平台 Access Investing, 面向投资者提供千人千面的投资顾问服务。 大数据 自 2010年起开始使用 Hadoop 技术搭建基础架构,高效处理结 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实现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组合分析和风险动 态监控的功能。 高盛集团 人工智能 自动化交易程序取代人工交易,交易员由 600名缩减至 2名。 区块链 2018年 11月,成为首批使用区块链结算系统 CLSNet的公司 。 花旗集团 人工智能、 大数据 2018年 12月 , 投资英国数据隐私公司 Privitar,将借此通过 更智能地使用机器学习和云计算,帮助客户做出快速、数据化 的决策,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区块链 2019年 1月 , 投资区块链技术平台 Symbiont, Symbiont 将主要 利用这笔资金推动数据管理、抵押贷款、私募股权和联合贷款 等业务的发展。 (三)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不足 证券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的数量与专业能力是关键 要素。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应用水平提高,证券行业 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据统计,截至 2019 年末,证券行 业信息 技术人才有 13241 人,占行业注册人员数量的 3.75%。此 外, 38 家上市证券公司中目前已有 21 家聘任了首席信息官,金 融科技赋能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已被摆在公司重要战略位置。 目前 我国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依然存在着 7 数字化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一是由于证券行业“重业务而不重 技术”现象长期存在,加上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短期内数字化 人才有效供给不足。据高盛集团披露,目前工程师背景员工的数 量已经超过了 9000 人,占比超过 25%。二是数字化人才培育机制 不健全。与国际一流投行或科技公司相比,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 证 券行业存在数字化人才管理模式落后 、 激励不足的现象 , 信息 技术部门依然被定位为后台技术支持部门或成本中心。据统计, 2019 年度,我国证券行业信息技术人才人均薪酬约占高盛、腾讯 人均薪酬的 20%和 52%。我国证券行业需要进一步重视数字化人才 的储备和激励。 (四)证券行业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证券行业业务开展伴随海量数据的产生 ,而 数据化在提高效 率的同时也带来安全性的隐患。当前,我国证券行业普遍采用了 网络保护、移动应用加固、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以及健全完善规 章制度等管控手段,对技术安全漏洞和数据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进行针对 性防御,基本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数据价值凸显,往往容 易遭受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给公司和客户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此外,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信息安全将直接影响证券公司整 体业务运行,增加了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在数字化重塑证券金 融服务流程、创新证券服务模式的同时,客观上也导致证券数据 8 曝光范围的扩大,加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根据奇安信发布的数 据泄露典型判例分析报告,数据泄露角色有 80%来自内部人员。 因此,在行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 管理,确保系统安全、 业务合规、风险可控。 三、证券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证券行业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资本实力不断增厚,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 了 坚实基础。推进 行业 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 证券 公司持续降本增 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此外,疫情防控催生线上服务爆发式增长, 数字化转型既是提升证券服务质量的助推器 , 也是引领公司高质 量发展的新赛道。 (一)加大引导科技投入,支持行业自主创新 一是优化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信息技术投入指标。 通过进一步 明确信息技术投入专项审计要求中的支出类型,合理界定研究开 发费用 范畴,鼓励证券公司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 加大科技人才培 养与投入。完善加分标准,提高非运维投入在评价指标中的权重。 二是推广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最佳实践。 鼓励证券公司在人工智 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加大投入,促进信息技术与 证券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业务及管理模式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 评估数字技术在证券业务领域的应用成果,推广证券行业数字化 最佳实践引领行业转型。 三是鼓励行业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的外部 9 合作。 支持不同类型的证券公司通过独立研发、合作开发、与第 三方科研机构或科技公司协议开发等多种模式,提升行业数字化 适应水平和 自主可控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成立或收购 金融科技子公司,并将相关投入纳入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加分范畴。 (二)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促进业务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出台行业标准,促进金融科技应用融合。 逐步建立 完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证券行业 的应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在投资顾问业务领域 的应用条件及合规要求,引导金融科技在证券领域的稳步探索和 有机结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及居民财富管理能力。 二是鼓励行 业构建数字化战略,深入挖掘发挥数据价值。 鼓励证券公司加快 数字化运营转型,加强内部数据标 准化整合,构建数据中台,实 现各业务条线数据标准化采集、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促进行业 运用数字技术降本增效。 (三)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夯实数字化人才基础 一是明确相关法规要求,畅通数据人才引进。 建议根据行业 发展需要完善证券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有关规定,适当拓宽相 应工作经历及从业年限的认定范畴,将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或 其他满足特定条件的科技公司从业经历纳入考虑范围。 二是构建 长效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数据人才活力。 建议在评估证券公司实 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可行性的基础上出台具体制度规范 , 10 就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的有 关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安排。 允许和鼓励证券公司尤其是金融科技子公司采取更为灵活的激励 机制安排。 三是健全数据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议进一步充实数字化专家库,设计推出精品化、专业化、实践 化的数字专业课程,提供更多面向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支持证 券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联合开展数字人才培养。 (四)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坚守防范风险底线 一是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应用,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 鼓励 证券公司与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加强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认 证、数据标签、数据脱敏与安全审计等数据安全核心技术的研 发 和运用。推进建立数据安全标准,并强化在证券行业数字化过程 中的推广应用。 二是增强数据安全管控, 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能 力 。 鼓励行业建立数据安全保障动态监测系统 , 加强行业应对突 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提升维持业务连续性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 行业数据安全通报机制,及时发现、预警、通报、报告重大数据 安全事件和漏洞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