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 系列专题2 科睿唯安白皮书2019年9月 自 2018 年年底带量采购政策推出以来,医 药市场受到大幅影响,国家对医药企业的持续 严格监管更有加速传统医药行业洗牌之势。在 全球创新趋势影响,技术引进、投资合作,以 及行业升级变革大环境之下,中国医药市场的 合作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9 年 7 月,国 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则从宏观层面再次提升医疗健康大行业的关注 度。从投资并购角度,其中医药部分的生物类 似物产品由于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将有望获 得更多青睐;受益于生物原研药专利到期和临 床研发注册路径的进一步明确,生物类似物在 中国更是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此背景下,科睿唯安与医疗行业投资人 肖恩大侠合作,由廖永合珊、朱璧、肖恩大侠等 共同撰写了生物类似物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本篇 报告将从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出发, 并从交易金额、交易方式等角度展开讨论,文中 还结合几个新近发生的跨地区投资并购交易进行 深度点评,希望继续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此前,已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是全球生物 类似物研发报告,该系列文章自今年 6 月份开 始陆续发布,主题涉及:全球生物类似物的研发 现状、交易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法规、 临床推广、医保支付、医生 / 患者接受程度等行 业普遍关心的话题。 本文作者:廖永合珊,朱壁,肖恩大侠,科睿唯安 目录 仿制药行业发展的下一站,生物类似物成为市场新宠儿? .2 投资趋势金矿靶点惹人注目,研发技术成为卖点. 2 交易金额和交易方式.投资体量巨大,战略合作成为新宠儿. 4 交易额 . 4 交易方式 . 7 案例讨论.深度案例剖析,看懂交易. 9 战略合作 “三星接连达成两项合作,瞄准中国生物类似物市场” . 9 股权/ 资产投资:富士制药吸纳新兴制药公司,强化生物类似物领域布局 10 并购:萌蒂制药大手笔并购,认定生物类似物为增长战略 . 10 合资企业:香港地产财团南丰携手韩国制药企业开辟生物类似物市场 . 11 小结 . 12 退出方式.IPO 生物类似物; 蛋白质重组; 未指明的肠 外制剂; 蛋白质融合;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抗体片 段 ;免疫球蛋白G;免疫肿瘤; 多价抗体 Intas Pharmaceuticals Ltd 印度 干扰素-2b; erythropoietin; 利 妥昔单抗;雷珠单抗;贝伐 珠单抗单抗等 生物治疗; 蛋白质重组; 生物类似物; 小分子治疗 复宏汉霖 中国大陆 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 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 生物治疗; 免疫肿瘤; 蛋白质重组; 生物类似物; 单 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免疫球蛋白G 信达生物 中国大陆 阿达木单抗;科妥昔单抗; 贝伐珠单抗等 生物治疗; 免疫肿瘤; 单克隆抗体人; 免疫球蛋白G; 生物类似物; 多价抗体; 蛋白质融合; 蛋白质重组 JHL Biotech Inc 中国台湾 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 阿法链道酶等 生物治疗; 生物类似物; 蛋白质重组; 免疫球蛋白 G;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单克隆抗体 苏州东曜 中国大陆 贝伐珠单抗 生物治疗; 小分子治疗; 单克隆抗体; 免疫球蛋白 G;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蛋白质重组; 抗体药物偶 联物; 生物类似物; 脂质体制剂; 单克隆抗体偶联; 制药载体; 病毒重组 PaxVax Inc 美国 Epaxal 生物治疗; 病毒重组; 生物类似物; 蛋白质重组 嘉和生物 中国大陆 英夫利昔单抗; 曲妥珠单抗; 贝 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生物治疗; 生物类似物; 单克隆抗体; 蛋白质重组;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嵌合单克隆抗体 北京天广实 中国大陆 西妥昔单抗 ;贝伐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等 生物治疗;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biosimilar; 蛋白质 重组; 单克隆抗体; 多价抗体 Coherus BioSciences Inc 美国 培非格司亭;依那西普;阿 达木单抗等 蛋白质重组; 生物治疗; 生物类似物; 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 Outlook Therapeutics Inc 美国 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生物治疗; 抗体结合; 生物类似物; 抗体片段; 蛋白 质重组;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免疫球蛋白G 数据来源:科睿唯安Cortelli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竞争情报数据库 表2、20132018年管线含生物类似物并获得融资的企业 交易额 回顾 2015-2018 间,有 11 家获得融资的公司涉及生物 类似物业务(表 3),VC 早期投资占 5/11、PE 中后期投资 占 2/11,IPO 公开募集占 3/11。其中,单笔总投资金额最低 交易金额和交易方式 投资体量巨大,战略合作成为新宠儿 为 4000万美元(约合 2.8亿人民币),最高达 8.33亿美元(约 合 58.6 亿人民币);对比与其他化学药等领域,生物类似 物的整体投资体量(金额)较大也是该领域投资的一个特点。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4 公司名称 国家 / 地区 融资阶段 共同开发(责任和成本共同摊销) 1 1% 仅研究 1 1% 总计 45 58% 2 股权/ 资产投资 分销 16 21% 资产购买 2 3% 股权/ 股权期权 1 1% 政府拨款 1 1% 总计 20 26% 3 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 2 3% 4 并购 并购 - 收购 - 全额(100) 4 5% 并购 - 收购 - 多数股权(50-99) 2 3% 总计 6 8% 其他 交易结算 5 6% 总计 78 100% 表5、生物类似物涉及交易类型分析 数据来源:科睿唯安Cortellis Deals Intelligence交易情报数据库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8 根据上文已有分析,生物类似物领域投资具有多样性 的交易方式,在并购( M&A)、股权 / 资产投资,战略合作 及合资企业这几个方面都有涉及。那么不同的交易方式到底 有什么优势呢?投资方为什么会选择相应的交易方式? 就 战略合作 “三星接连达成两项合作,瞄准中 国生物类似物市场” 案例: 2019 年 1 月 7 日,三生制药 (01530.HK) 宣布与三星 Bioepis(“Samsung Bioepis” , 为韩国三星集团在医药领域的 子公司 ) 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 澳门和台湾地区)进行三星 Bioepis 多个生物类似物在研产 品的临床研发和商业化,其中包括在研品种贝伐单抗的生物 类似物 SB8。紧接着在 2019年 2月 11日,三星 Bioepis宣布, 通过与康桥资本达成的许可协议在中国大陆进行扩张,协议 涵盖三星 Bioepis 多个生物类似物候选物。接连两项举措涵 盖了前端的研发到后端的商业化,均表明三星 Bioepis 剑指 中国市场,试图在生物类似物市场占据先机。 而此前,三星 Bioepis 已有多起类似的成功经验,其中 最受关注的三星 Bioepis 公司在欧洲的主要市场合作推出全 球最畅销药物 HUMIRA(修美乐)的生物类似物 IMRALDI (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这被称为是三星 Bioepis 试 图”洗劫”欧洲生物类似物市场的里程碑。 另外从三星 Bioepis 的研发管线中也可以发现公司还有 多个产品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其持续发展丰富的生物类 案例讨论 深度案例剖析,看懂交易 此,笔者选取了 4 个采用不同交易方式(表 6),瞄准中国 市场(除编号 3 萌蒂制药并购)的最新跨国交易案例进行回 顾,并就不同的交易方式进行讨论,希望能与各位同行进行 交流。 似物在研管线,涵盖免疫、肿瘤、眼科和血液等一系列治疗 领域。三星 Bioepis在生物类似物领域的迅猛发展,究其根本, 走的就是一条联合发展路线。 2013 年三星 Bioepis 与默沙东 达成合作意向,开发和商业化多个生物类似物,其中三星 Bioepis负责临床前研究、工艺开发和制造、临床试验和注册, 而默沙东负责商业化,目前二者合作开发的 SB2 ( 英夫利昔 单抗 )、SB3(曲妥珠单抗)、 SB4(依那西普)、 SB5(阿 达木单抗)已在全球多地区上市销售。 根据三星 Bioepis 的合作规划,利用其全球领先的生物 制品研发和生产实力,并结合三生制药在中国的整合平台 优势,双方将为中国患者提供安全且可负担的生物治疗方 案;而三生制药也期待通过此次与三星 Bioepis 的合作来加 快 SB8(贝伐珠单抗)在中国的临床研发,强化自身在肿瘤 领域的产品组合。 讨论 作为在生物类似物市场中占比最高的交易方式,战略 合作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企业间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以许 可证 / 资质载体,可以对其进行全转让、销售转让、合作生 产等方式促进产品的上市和对市场的入侵。合作双方主要是 具有扩张产品线或具有进行业务转型需求的大型制药公司 编号 案例 交易方式 1 三星集团子公司三星Bioepis与三生制药及康桥资本合作 战略合作 2 富士制药吸纳新兴制药公司Alvotech 股权/ 资产投资 3 萌蒂制药收购Cinfa Bio 并购/ 收购 4 香港地产财团南丰与韩国的Celltrion Inc.成立合资公司Vcell Healthcare Ltd. 合资企业 表6、不同交易方式的代表交易列表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 9 和一些具有生物类似物研发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在生物类似 物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具有最主要的两个优势: 1. 更快增长 进行战略合作可以允许每个企业以比单独行动时更快 的速度实现有机增长。这种伙伴关系可以让不具有某个领域 资源的公司借助另一家公司拥有的资源和知识 / 产品实现增 长。合作双方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共享优势资源(如研发、注 册、销售及生产等),达到协同效应最大化的效果。 2. 更多灵活性 战略合作的灵活性可以避免合资企业所包含的一些障 碍。两家公司不需要合并,可以保持彼此独立,同时战略合 作不会取代其本身的任何一项业务的目标。 当然战略合作也有一些风险: 1. 业务摩擦 虽然两家公司的协议通常都很明确,但每家公司的业 务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可能会产生冲突。此外, 如果战略合作联盟要求一方向合作伙伴提供专有信息,则两 个盟友之间必须有信任。 2. 过度依赖 在长期的战略合作中,双方也可能相互依赖,而如果 没有丰富另一方具有的资源和能力则不能独立完成双方合 作的项目,导致无法独立完成闭环的商业模式。 股权 / 资产投资:富士制药吸纳新兴制药公 司,强化生物类似物领域布局 案例: 2018 年 12 月 17 日,生物制药公司 Alvotech 宣布,总 部位于日本的富士制药以约 50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 司 4.2的股份。此前,两家公司曾经宣布了一项在日本开 发和商业化生物类似物的独家协议。富士制药对 Alvotech 的投资进一步加强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反映了两 家公司的长期承诺。 Alvotech 是一家私营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市 场开发和制造高质量的生物类似物。目前的管线包括六种生 物类似物单克隆抗体,旨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及其他疾病, 首批产品预计将于 2020 年推向市场。自 2013 年成立以来, Alvotech 已投资建立了一个有价值的产品线并在冰岛建立了 一个最先进的生物制药设施,其研发中心则位于德国和瑞 士。此次股权投资,富士制药将共享其在亚太地区的临床开 发和注册的资源和实力,能够更快地加速 Alvotech 在亚太 地区的商业化和销售实力。 对于富士制药,具有的优势便是处方药制品的生产和 销售,它在生物类似物的研发方面也很有经验,该公司研发 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生物类似物早在 2012 年 就获得日本上市许可。此次股权投资对富士制药来说也是一 个在生物类似物领域的精准布局。 讨论: 股权投资在生物类似物投资领域占比第二(20-30%), 其标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具有新兴生物类似物开发技术的中 小型公司,投资人试图通过股权投资获取其相应的核心技 术,并运用自己既往的渠道和能力快速创造收益。因此更适 合稀缺资源互补的公司之间进行,它将成为强有力的纽带帮 助各方快速形成资源置换并带来回报。在生物类似物领域, 进行股权 / 资产投资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1. 高收益财务回报 股权投资是在被投资企业 IPO 之前对原始股进行的投 资,此时的估值较低、潜在估值空间较高,一旦被投企业在 未来成功 IPO 或被三方公司收购,投资方都会获得颇为可观 的收益。 2. 参与企业运营管理 一般情况下,投资人在进行股权投资后都会作为大股 东加入被投资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 理,以便更好地监督被投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3. 实现产业 / 管线布局 由于可以参与到实际业务的运营中来,股权投资更容易 实现优势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和管线布局。 但其也有一些风险: 相对战略合作来讲,其财务投入资金高,占用周期长, 一旦出现产品或市场问题,股权价值可能会收到影响甚至下 跌,这些都是不可控的风险。 并购:萌蒂制药大手笔并购,认定生物类似 物为增长战略 案例: 萌蒂制药( Mundipharma)于 2018 年 10 月 10 日将 收购 Cinfa Bio,具体收购价未披露。此次收购能够立即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10 获得 Pelmeg(B12019),是安进重磅生物制剂 Neulasta (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的生物类似物。 Neulasta 是 一种“升白”药物,用于提升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其 活性药物为 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相较于非格司 亭,这是一种长效的重组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Neulasta 是一款超级重磅产品,根据科睿唯安 Cortellis CI 数据库显示,在 2017 的全球销售 46.62 亿美元, 其中 84%(39.3 亿)来自美国市场。 Neulasta 专利在美国已 于 2015 年 6 月到期,在欧洲已于 2017 年 8 月到期。 萌蒂制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Alberto Martinez 表示,收 购 Cinfa Bio 是其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收购是在 生物类似物领域保持敏捷和创新的下一步。此次收购将为其 生物类似物平台提供更多的开发能力。宣布收购后 1 个月, 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人用药品委员会( CHMP)即建议 批准 Pelmeg,给萌蒂制药踏进生物类似物领域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同时,今年年初,萌蒂制药进一步扩大了与 Celltrion Healthcare Hungary 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七个欧盟市场提供 了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物 Herzuma 的独家经销权。 讨论: 在生物类似物投资领域中,并购的比例并不高,其原 因有两个:第一,并购耗费的成本和资金数目巨大,可能会 间接影响到其他业务的发展;第二,并购后需要长线持有被 并购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失败风险。因此,只有在当企业 将生物类似物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时才会出现。 当然,并购也有其他投资不可比拟的优势:并购后两 家公司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实体向前发展,而不是单独拥 有和经营,发起并购方将完全获得被并购方的知识产权及资 源,这使得并购方立刻实现管线和产业布局,达到有机增长 的目标。同时,并购后的双方可能还可以享受到由于并购带 来的股价溢价的红利。 合资企业:香港地产财团南丰携手韩国制药 企业开辟生物类似物市场 案例: 据科睿唯安 Bioworld 新闻报道, 2019 年 7 月 24 日, 韩国的 Celltrion Inc. 和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南丰集团 (Nan Fung Group)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家名为 Vcell Healthcare Ltd. 的合资企业,面向中国市场。根据许可协议, Vcell 将获得中国大陆的独家经营权,以开发、供应和商业 化 Celltrion 的三种生物类似物产品 Remsima(英夫利西单 抗),Truxima (利妥昔单抗), Herzuma(曲妥珠单抗)。 Remsima 是 Remicade(英夫利昔单抗)的生物类似物, 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 克罗恩病。作为美国和欧盟批准的第一种抗体生物类似物, Remsima 已在 80 多个国家销售。 Truxima 参考 Rituxan(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治疗复 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的药物。赫赛汀(曲妥珠 单抗,罗氏控股公司)生物类似物 Herzuma 适用于乳腺 癌。所有三种生物类似物都获得了 FDA 和 EMA 的批准,而 Herzuma 也已在日本获得批准。 Celltrion(KRX :068270)成立于 2002 年,专注于开发 抗体生物类似物和新型生物制剂,并经营合同制造组织服 务。除了三种生物类似物外,目前还有 11 种生物药正在开 发中。 讨论: 合资企业的优势与战略合作类似,其也是作为企业合 并或收购的替代方案,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集中资源,使项 目有利于所有相关方。当合资企业成功时,参与公司按照初 始合同中的约定分享利润。同样,合资企业的失败导致所有 参与公司实现其部分损失。在生物类似物领域,组建合资企 业的主要优势包括: 1. 共享资源 通常情况下,公司进入合资企业是因为它缺乏必要的知 识,人力资本,技术或对特定市场的访问权,而这些市场本 身就是成功实施项目所必需的。与另一个企业一起提供各方 访问其他参与公司的资源,而无需花费过多的资金来获得它。 在生物类似物市场资源的价值显得更加稀缺,创建合资企业 可以帮助其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由于生物类似物占用的投 资巨大,如果最终研发或商业化失败,双方也能共同分享风险, 降低单个项目的失败对整体公司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更多灵活性 与合并或收购不同,合资企业是参与公司之间的临时 合同,在特定的未来日期或项目完成时解散,这给合作双方 均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由于生物类似物的研发具有很 高的不确定性,新靶点的出现、先进入市场的竞争者的数量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 11 及先发优势的强度都可能会影响最终是否继续或放弃某种 生物类似物的研发进程,因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生物类似 物的投资中是关键的。 但其也有一些风险: 1. 有限的外部机会 合资合同通常在项目进行期间限制参与公司的外部活 动。参与合资企业的每家公司可能需要签署独家协议或影响 与供应商或其他业务联系人的当前关系的非竞争协议。这些 安排旨在减少参与公司与外部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可 能性,并将重点放在新合资企业的成功上。虽然合同限制在 合资企业完成后到期,但在项目期间实施合同限制有可能阻 碍合作伙伴的核心业务运营。 2. 更多合作责任 进入合资企业的大多数公司是作为合伙企业或有限责 任公司成立的,并且在了解与其选择的业务类型相关的责任 风险的情况下运营。创建合营企业的合同使每个参与公司承 担合伙企业固有的责任,除非为追求合营企业而设立单独的 商业实体。这意味着尽管公司参与了促使索赔的活动,但每 家公司都有责任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合资企业提出索赔。 3. 不均衡的资源分工 合资企业中的参与公司对项目拥有控制权,但与合资 企业完工相关的工作活动和资源使用并不总是平等分配。在 合资企业期间,期望或要求一个参与企业贡献技术,访问分 销渠道或生产设施是常见的,而另一个合作伙伴公司的任务 是提供人员来完成项目。对一家企业施加更大的权重会导致 合资企业的时间,精力和资本的差异,但这可能并不意味着 负担过重的合作伙伴的利润份额增加。相反,工作和资源的 不平等分配可能导致参与公司之间的冲突,并导致合资企业 的成功率降低。 小结 从以上几个交易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哪种交易 方式,生物类似物的管线布局都作为战略目标被列入了企 业的发展计划,然而他们的阶段目标却有所差别。在战略 合作和合资公司来看,三星与三生和康桥资本的战略合作, 香港地产财团南丰与韩国的 Celltrion Inc. 成立合资公司 Vcell Healthcare Ltd. 都旨在利用中国方面企业的产品商业化资源 (如注册、品牌、营销和生产等),以实现成熟产品尽早进 入新兴的中国市场,实现快速变现。对比采用并购和股权投 资的案例,富士制药吸纳新兴制药公司 Alvotech,萌蒂制药 收购 Cinfa Bio,则都是为了获取被收购方 / 被投资方在生物 类似物方面的研发实力(已有的研发管线或研发能力),以 拓展和夯实生物类似物领域的实力。 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四个案例中,有三个案例均是瞄 准了中国市场,这也受益于近几年来中国生物原研药专利到 期和临床研发注册路径的明确,使得生物类似物在中国进入 高速发展期。 同时,也可以发现不同交易方式均有其优势及劣势(表 7),因此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易方式的选择至关 重要。 交易方式 优势 劣势 战略合作 更快地实现双方的有机增长具有灵活性 业务模式不同导致的摩擦 过度依赖彼此导致核心闭环能力缺失 股权/ 资产投资 投资原始股,潜在高获利空间 能够参与投资企业运营管理 较易实现产业/ 管线布局 高风险 资金占用多 投资周期长 并购/ 收购 可以共同经营 获得实际控制权 收获溢价红利 高风险 资金占用巨大 投资周期长 合资企业 共享资源和责任 参与公司的灵活性 有限的外部机会 增加责任 不均衡的工作和资源分工 表7、不同交易方式的优劣势分析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12 投资生物类似物中小型公司的退出方式主要以 IPO 和 被并购为主。 IPO目前主要集中在纳斯达克和香港进行上市, 其要求和体量要求较为苛刻,或许不利于资本的短期退出, 退出时间可能长达 5 年或更久。而在今年新发起的科创板将 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帮助以生物类似物为主的生物科技公 司上市,并有望在未来成为 IPO 退出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次,被大型制药收购或部分转让也是一个常规的退 由于生物类似物的孵化过程涉及到从研发、上市到商 业化的全产业链条的活动,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投资也 被推高成为被辐射的投资热点。根据科睿唯安研究数据显 示,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由二十世纪 70 年代的约 1.8 亿美 元增长到现在的 32 亿美元。而新药临床 I 期上市的成功率 也由 80 年代的 23% 降低至目前的 12%,这个趋势同样也影 响了生物类似物的发展。为了证明生物类似物在临床上的安 全有效性,以及与参比药物的相似性,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 在引言中已经就政策进行过简单的列举,无疑政策的 利好(包括监管、审批、法规、医保支付等)将极大地推动 生物类似物的商业化进程,对有研发和药品临床实验的企业 是很有帮助的。关于政策对生物类似物行业影响的具体讨论 和分析将会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做进一步的解读,感兴趣的 退出方式 IPO& 待收购撑起巨额研发投入 周边辐射投资上下游百花齐放 发展趋势 出方式,其包括了在上文中提到的并购、许可证转让等均可 以作为资金回收或资本退出的有效方式,当然其被收割后或 部分转让的前提是企业具有足够吸引大型制药进行战略布 局的亮点,如前沿的研发技术、商业化实力等,因此为了能 顺利退出在投资初期充分考察标的的盈利和技术实力显得 格外重要。 临床开发方案。专业的 CRO 机构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扩展自 身能力,节约内部资源,通过精简的临床试验实现企业目标。 而 CMO 机构,尤其是具备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生物药开发 和生产能力的 CDMO,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在加速推进项目、 符合国际标准方面赋能。因此, CRO 和 CMO 机构成为了其 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企业类型,他们将助力专注生物类似物研 发的机构加快临床研究、获批上市和加速商业化的过程。 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总体而言,在目前的形势下,全球生物 类似物的研发、商业化都进入 蓬勃发展的时期,热门的研 究靶点也逐步固定及集中,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企业仍然是 资本追逐的热点。 科睿唯安白皮书:全球生物类似物的投资并购趋势 13 版权声明 科睿唯安与肖恩大侠公众号对本报告的全部内容以及可能附带的全部 资料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 并受法律保护。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 , 任何 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或全部进行使 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 如果需要 , 请联系市场部:刘璐 电话:86-10-5760 1255 Email: 了解更多科睿唯安信息 , 请访问科睿唯安官方网站: 北京海淀区科学院南路 2 号融科资讯中心 C 座北楼 610 单元 邮编:100190 电话:+86-10 57601200 传真:+86-10 82862088 邮箱: 网站: 科睿唯安 中国办公室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行业洞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