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 / 21 证 券 研 究报告 |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粤开宏观】人口普查的八大看点 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1 年 05 月 11 日 分 析 师 :罗 志恒 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 邮箱: 近期报告 【粤开宏观】以七大改革培育中国经济 新的增长点2021-04-19 【粤开宏观】拜登的基建与加税:兼论 全球加税周期开启2021-04-26 【粤开宏观】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五大信 号2021-04-30 【粤开宏观】从历史上的三轮通胀看演 化规律2021-05-06 【粤开宏观】海外需求恢复恰逢供应链 受阻带动出口高增 4 月进出口数据点 评2021-05-08 导读: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目的,事关供给、需求和创新活力。近年 来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人口与房地产、人口生育政策问 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研究分析和政策调整的前提是准确的数据。我国人口普 查一般在逢 0 的年份进行,逢 5 的年份进行 1% 抽样调查,其他年份为抽样调 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成功进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在 1953 年、 1964 年、1982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 2020 年,人口普查的内容 不断 丰富 、 常住 人口 标准 不断 细化 。 第七 次人 口普 查对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 标准时点的人口数据 进行全面摸底;2021 年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人口数 据。本文主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分析我国人口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特 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摘要: 总 体 上 看, 第七 次人 口普 查反 映出 我国 人口 有以 下八 大特 征: 一是我国中国人口总量好于此前预期,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不排除在十年内 达 峰 并 下降 。2020 年我国人口达到 14.11 亿人,与 2010 年增加 7206 万人, 增长 5.38% ,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 ,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0.57% 下降 0.04 个百 分点 。 未来 我国 人口 将继 续保 持低 速增 长态 势。 一方 面人 口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伴随人口出生率快速下行,不排除未来十年内人口 达峰并下降。 二 是 人 口出 生率 持续 快速 下滑 ,放 开二 胎的 边际 效应 持续 递减 ,出 生人 口创 1962 年以 来新 低, 为建 国以 来次 低点 , 仅高 于 1961 年; 有必 要将 生育 权利 返 给家 庭, 降低 生育 养育 教育 成本 。2020 年出 生人 口 仅 1200 万, 为建 国以 来次 低, 仅高 于 1961 年的 1187 万。 长期 低生 育率 趋势 因放 开全 面二 胎而 暂时 延缓 , 但并未逆转。出生率持续下降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上升、生育观念改变及长期 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 少子 化” 将导 致劳 动力 供给 持续 下降 。我 国劳 动年 龄人 口(15-64 岁)占比自 2010 年开始持续下滑,劳动力供给下降导致劳动成本 上升,利空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房地产业,利好医疗、养老等行业。 三 是 人 口老 龄化 率快 速上 升, 我国 人口 平均 年龄 达到 38.8 岁;1962-1972 年 婴儿潮即将退出劳动力市场,未来十年的人口老龄化和社保压力巨大;从地区 看 , 广东 人口 年龄 偏年 轻, 东北 人口 老龄 化严 重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 为 2.64 亿人 , 占比 18.70%,较 2010 年上升 5.44 个百分点。 由于少儿比重和 老人比重双双上升, 总抚养比 从 2019 年41.56% 大幅上升到2020 年的45.87% , 抚养压力加大。 老龄化影响经济和创新活力,社会储蓄率下降,从需求端影响 经济增长。 老龄人口总量多、增速快、地域差异大、未富先老、养老金缺口大 及养老产业推动进程不及预期六大特征加重我国养老压力。 分 地区 看, 65 岁以 上人口占比方面, 西藏最低为 5.67% , 广东 省也 较低 为 8.58% , 低于 全国 4.92 个百分点,而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为 16.28% 、16.2% 和 13.27% , 东北情况 更为严重,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为 17.42% 、15.61% 和 15.61% ,此外重 庆、 四川 老龄 化率 排全 国第 二和 第三 , 分别 为 17.08% 和 16.93% , 仅次 于辽 宁。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 / 21 四是 人口持续向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流入,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现象 突出。广东常住人口规模及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十年人口净增加远高于江浙 等 地 区 ,常 住人 口占 全国 比重 较 2010 年高 1.14 个百分点。2020 年东部地区 人口占比为 39.93%,较 2010 年增加 2.15 个百 分点 , 中部 地区 降 低 0.79 个百 分点。2020 年广东及山东是全国常住人口超 1 亿人的两个省份,其中广东省 常住人口达 1.26 亿人 , 连续 14 年居全国第一。2010-2020 年黑吉辽蒙甘晋三 省常住人口负增长, 若进一步剔除人口自然增长影响, 人口流出问题更为突出。 其中,黑、吉、辽常住人口分别减少 646、338 和 115 万人。 五是 城 镇化 率达 到 63.89% , 户 籍人 口城 镇化 有待 进一 步加 速, 流动 人口 的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有必要提高流动人 口和常住人口在中央转移支付中的分配权重;流动人口规模继续上升但省内流 动明显高于跨省流动。 城镇人口为 90199 万人 , 城镇 化率 为 63.89%,比 2010 年提升 14.21 个百分点。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约 45.4% )落后于常住 人口城 镇化率 18.5 个百分点(2.61 亿人口),大多来自流动人口(主要是外出农民 工)。2020 年流 动人 口 为 37582 万人 ,占 总人 口 的 26% ,外出农民工占总人 口的 11.8% ,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中省内流动人口为 2.51 亿人 , 高于 跨省 流动 人口 的 1.25 亿人 , 省内 流动 人口 占全 部流 动人 口的 比重 由 2010 年的 61.15% ,提高到 66.78% ,上 升 了 5.63 个百 分点 ,大 约 2/3 的流动 人口选择在省内近距离流动。 六是 2020 年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从人 口红 利转 向人 才红 利, 但要 注意城乡分化 。 与 2010 年人 口普 查相 比 ,2020 年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 度的由8930 人上升为15467 人; 拥有 高中 文化 程度 的 由14032 人上升为15088 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 38788 人下降为 34507 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 由 26779 人下 降 为 24767 人。 2020 年文 盲率 (15 岁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为 2.67% ,比 2010 年下降 1.41 个百分点。2020 年平均受教育年 限由 9.08 提高至 9.91 年。 七是 家庭 户人 口下 降 , 养老 和空 巢老 人问 题凸 显。 全国共有家庭户 49416 万户, 家庭户人口为 129281 万人;集体户 2853 万户,集体户人口为 11897 万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2 人, 比 2010 年的 3.10 人减少 0.48 人。 家庭 户 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 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八 是 性 别比 波动 下降 至历 史低 位水 平, 但男 性仍 高于 女性 3490 万人,农村男 性以及城市女性的婚姻结构性问题明显;少数民族人口的全国占比十年内上升 0.4 个 百 分点 。 从全国总人口的性别比(男性/ 女性)看,1959-1969 年期 间 政 治局面动荡叠加天 灾影响,性别比剧降至 104.84 ,随后性别比逐步回升至 106.91 ,1986 年至今,我国性别比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 年性别比已降至 105.07 ,处于历史最低位水平 。 全国仅辽宁、吉林女性分别高于男性。出生人 口性别比为 111.3 ,较 2010 年下降 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 善 。 从民 族 人 口 方面 ,汉族人口占 91.11% ,比 2010 年人口普查的 91.51% 下降 0.4 个 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 8.89% ,比 2010 年人口普查的 8.49% 上升 0.4 个百 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复合增长率 0.98% ,高于汉族 0.5 个百分点 ,少 数 民 族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育政策优待。 风 险 提 示: 部分抽样调研数据与实际数据具有偏差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3 / 21 目 录 一、 我国中国人口总量好于此前预期,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不排除在十年内达峰并下降 . 4 二、 人口出生率持续快速下滑,放开二胎的边际效应持续递减,出生人口创 1962 年以来新低,为建国以来次 低点 . 4 三、 人口老龄化率快速上升,平均年龄达到 38.8 岁,未来十年的人口老龄化和社保压力巨大 . 7 四、 人口持续向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流入, 广东十年间常住人口净增加远超江浙, 东北三省人口流 出现象突出 . 12 五、 城镇化率达到 63.89% ,户籍人口城镇化有待进一步加速,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约新型城镇 化战略发展 . 16 六、 受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20 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 达 15.47% , 但需 要警 惕城 乡和区域分化 . 17 七、 性别比波动下降至历史低位水平,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十年前上升 0.4 个百分点 . 18 图表目录 图表 1 : 2005-2018 年我国孕龄妇女人数(亿人) . 5 图表 2 :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三驾马车结构转变 . 6 图表 3 : 1949-2019 年全国出生率情况(% ). 7 图表 4 : 我国历 年出生人口与生育政策(万人) . 7 图表 5 : 七普显示老龄化加速(环比增速) . 7 图表 6 : “ 一老一小 ” 加剧抚养压力 . 7 图表 7 : 2019 年中日美英德法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 . 8 图表 8 : 各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速度 . 8 图表 9 : 2020 年我国各省市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含港澳台) . 9 图表 10 : 2020 年我 国各 省市 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含港澳台) . 10 图表 11 : 2019 年收入五等份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1 图表 12 : 1960-2019 年中 日 韩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 ) .11 图表 13 : 1960-2019 年中 日韩 人 均 GDP (美元) .11 图表 14 : 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下降 . 12 图表 15 : 人口向东部聚集正在减速 . 13 图表 16 : 工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改 . 13 图表 17 : 2020 年各省常住人口规模 . 14 图表 18 : 2010-2020 年各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百分点). 15 图表 19 : 2010-2020 年各省常住人口变化 . 15 图表 20 : 2010 年及 2020 年受教育程度情况(人/ 十万人) . 17 图表 21 : 2019 年 20-24 岁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占比情况(% ) . 18 图表 22 : 1949-2020 年男女性别比(以女性 为 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 19 图表 23 : 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 . 19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4 / 21 一、我国 中国人口 总量好于此 前预期,但 进入低速 增长阶段, 不 排 除 在十年内达峰并下降 2020 年我国人口达到 14.12 亿人 , 好于 数据 公布 前的 预期 , 但不 及五 年前 的国 家预 期。 七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总计 141178 万人,比 2010 年的 133972 万人增加了 7206 万人,增长 5.38% ,年 均增 速 为 0.53%,比 2000 到 2010 年的年均增速 0.57 下降 0.04 个百分点。复合增长率来看,2000-2010 年为 0.57% ,2010-2020 年为 0.53% ,下降了 0.04 个百 分点 , 人口 增速 并未 大幅 下降 。 2016 年的 国 家人 口发 展规 划 (2016-2030) 预测 2020 年总人口在 14.2 亿左右,就七普数据来看,显然不及五年前预期。 未来 我国 人 口将 继续 保持 低速 增长 态 势。 一方 面人 口预 期寿 命 延长 ,另 一方 面伴 随 人 口 出 生率 快速 下行 ,不 排除 未来 十年 内人 口达 峰并 下降 。 二、人口出生率持续快速下滑, 放开二胎的边际效应持续递减, 出 生 人 口创 1962 年 以来新低,为建国以来次低点 少儿比重回升,反映 2010 年以来的放松生育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七普数据显示, 出生 人口 中, “ 二孩 ” 占比 从 2013 年的 30% 左右上升到 2017 年的 50% 左右 , 此后 虽有 所 下降但仍高于 40% 。0-14 岁人口为 2.53 亿, 占比 17.95%,与 2010 年相 比, 回升 1.35 个百分点,这表明 2010 年之后的放松生育政策取得了突出成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生 育率下降趋势。 但是 , 出生 人口 持续 下降 , 反而 二胎 的边 际效 应持 续递 减。 2016 年放开二胎后, 2016 、 2017 年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 1800 万、1700 万,达到 2000-2010 年水平。 但 2020 年仅为 1200 万, 为建 国以 来的 次低 水平 , 仅高 于 1961 年的 1187 万人 , 说明 放松 生 育 政 策边 际效 应递 减, 且难 以再 起到 刺激 作用 。 回顾我国的生育政策,2010 年以来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 生育政策开始放 松,并转向鼓励生育。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放开单独二胎,2015 年修订的人 口与计划生育法 放开全面二胎, 2020 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 。 2021 年 2 月,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 “ 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 的建 议, 国家 卫健 委答 复称 “ 东北 地区 可以 立足 本地 实际 进行 探索 , 提出 实施 全面 生育 政 策的 试点 方案 ” 。 建 国 以 来, 我国 的生 育政 策经 历了 四个 阶段 : 第一阶段是 70 年代之前,生育政策尚未出台,但已开始有节育理念。1955 年中央 印发关于节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明确指出“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 、家庭和新 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 第二阶段是 1970-1982 年 , 生育 政策 形成 阶段 。 经过了 1963-1973 年建国以来最大 一波婴儿潮后, 节制生育政策开始形成。 1973 年人口指标首次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指标当中,1980 年 中 共中 央关 于控 制我 国人 口增 长问 题致 全体 共产 党员 、 共青 团员 的 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第三阶段为 1982-2010 年,计划生育政策确立并实施阶段。1982 年,计划生育被 确立为国策并写入宪法;2001 年,出台中华人 民共和国人口与计 划生育法;2007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5 / 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 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 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 出“ 稳定 低生 育水 平是 新时 期人 口和 计划 生育 工作 的首 要任 务” 。 第 四 阶 段为 2010 年至今,生育 政策开始放松,并转向鼓励生育 。 长期 的生 育 率下 降往 往难 以逆 转, 只 能延 缓, 但目 前来 看, 前 期的 放松 生育 政策 延 缓效 果有 限。 长期 低 生育 率与 经济 社会 原因 息息 相关 , 并且 会对 经济 社会 产生 重大 影响 。 少子 化( 出 生率 快速 下降 )与 生育 教 育成 本上 升、 生育 观念 改 变及 长期 的计 划生 育 政策有关。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 功利 性 生育 被情 感性 生育 所替 代。在腾讯及企鹅童话联合发布的中国女性生育观现状(样本容量 1.1 万份)数据 显示, 67.4% 的当代女性认为“ 生育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以传宗接代及养儿防老为 生育目的的占比都只 在 10% 左右 ,生 育 观的 改变 让生 孩子 的选 择 权由 家族 交接 给个 人, 这些改变最终均体现为出生率下降。第 二,房价、教育成本持续 上升抑制生育意愿,生 育问题是女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问 题,但是成本却主要由家 庭甚至女性承担,成本 收益不匹配。在中国女性生育现状中指出 60-80% 的人认为生育后“ 照顾、教育孩 子” 和“ 经济 压力 ” 是阻 碍生 育的 最大 难题 。第 三, 我国 长期 实施 计 划生 育政 策导 致人 口结 构变化, OECD 数据 显示 , 我国 孕龄 妇女 人数 自 2009 年开始逐年减少, 截至 2018 年我 国孕龄妇女人口只有 3.5 亿人,孕龄妇女逐年减少导致出生 率快速下降。 图表1 :2005-2018 年 我国 孕龄 妇女 人数 (亿 人) 资料来源:OECD 、粤开证券研究院 注:孕龄妇女为 15-49 岁的女性人口 七 普 数据 显示 劳 动年 龄人 口占 比 进一 步下 降。15-59 岁 人 口为 8.94 亿人 ,占 比 63.35% ,比 2010 年下降 6.79 个百分点。 劳动 年龄 人 口占 比下 降会 影响 宏观 经 济的 总供 给和 总需 求。 低 生育 率、 少子 化导 致 劳动 年龄 人 口占 比减 少, 老年 人口 抚养 比上 升, 对宏 观经 济的 总 供给 和总 需求 都会 产生 影响。 第一,低生育率、少子化减少了总供给中的劳动生产要素 ,从而降低经济潜在增 速。长期经济增长来自资本深化、人口 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 长,低生育率下人口增 长乏力,经济长期增长动力不足,必须 通过改革从资本深化和全 要素生产率中寻求增长 动力。 第二 ,低 生 育率 改变 了总 需求 三驾 马车 的结 构。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劳动年龄人口 (15-65 岁)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和储蓄者,非劳动年龄人口(儿童和老人)是经济中的 消费者。而开放经济中,储蓄等于投资 与净出口之和,因此人口 年龄结构会直接影响消 3.30 3.35 3.40 3.45 3.50 3.55 3.60 3.65 3.70 3.75 3.80 3.8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6 / 21 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结构。在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上升 阶 段, 相对 来说 ,储 蓄增 加,消费减少,而储蓄= 投资+ 净出口,因此,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会增加, 消费占比会减少。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拐点出现在 2010 年。 1982-2010 年, 劳动 年龄 人口 占比 从 61.5% 上升到 74.5% ,对应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从 34% 上升到 51% ,消费占比从 66% 下降到 49% 。而 2010 年之后,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从 51% 下降到 45% ,消费占比从 49% 上升到 55% 。 图表2 :劳 动 年 龄人 口占 比与 三驾 马车 结构 转变 资料来源: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劳动 年龄 人 口占 比下 降对 不同 产业 也 会造 成结 构性 影响 。第 一 ,低 生育 率下 ,劳 动 力成 本上 升, 劳动 密集 型行 业将 受到 冲 击, 部分 转移 到东 南亚 等地 。 迈过刘易斯拐点后, 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行业可能加 速外迁。 第 二, 房地 产长 期需 求不 足。 人口是房 地产行业的终端需求,2000 年以来的房地产繁荣背后原因之一就是 80 年代初的小婴儿 潮人口成家立业的支撑。随着人口减速 ,房地产总需求增速也将 随之减弱。据乐居网测 算,若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 1.2 左右,预计未来 10 年主力购房人口将减少超过 6000 万人。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将 快速降温。 鉴于 人口 出 生率 和出生人口 下滑 , 有必 要采 取以 下措 施 。 一是建议将人口生育权利 返回家庭和个人,逐步放开生育政策。 二是解决生育成本问题, 从财政税收、社保、医 疗、教育、住房、就业制度等方面降低 生育成本。人口问题是国 家和社会问题,人口红 利影响国家和全社会,成本不应仅由家 庭尤其是女性成本,要建 立起国家、社会和家庭 共同承担生育成本的制度。具体而言, 第一,实行差异化的个税 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 覆盖从怀孕保健到 18 岁或学历教育结束。 第二, 加大托育服务供给, 大力提升 0-3 岁入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7 / 21 托率从目前的 4% 提升至 40% ,并对隔代照料实 行经济鼓励。第三,进一步完善女性就 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 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 国家、企业、家庭之间 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第四,加强保障 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第 五,加大教育、医疗投 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图表3 :1949-2019 年 全国 出生 率情 况(% ) 图表4 :我 国 历 年出 生人 口与 生育 政策 (万 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七普数据、粤开证券研究院 三、人口老龄化率快速上升,平均年龄达到 38.8 岁,未来十 年 的 人 口老龄化和社保压力巨大 老龄化加速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总抚养比上升。 七普数据显示 2020 年我 国 60 岁 以上人口为 2.64 亿人 , 占比 18.70% ,65 岁以上人口为 1.91 亿人 , 占比 13.50% , 相比 2010 年, 60 岁以上占比上升5.44 个百 分点 , 而 2010 相比 2000 年仅上升 1.9 个百分点。 由于少儿比重和老人比重双双上升,总抚养比从 2019 年 41.56% 大幅上升到 2020 年的 45.87% 。 图表5 : 七 普 显 示老 龄化 加速 (环 比增 速) 图表6 :“ 一 老 一小 ” 加剧 抚养 压力 资料来源:Wind 、七普数据、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Wind 、七普数据、粤开证券研究院 我国 老龄 化 呈现 出数 量大 、速 度快 、 地域 差异 大、 未富 先老 、 养老 金缺 口大 、养 老 -10 0 10 20 30 40 50 1954 1959 1964 1969 1974 1979 1984 1989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1949 1954 1959 1964 1969 1974 1979 1984 1989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生育政策尚未出台, 节育理念开始形成 节育政策 开始形成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放松生育 0.0 0.2 0.4 0.6 0.8 1.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老龄化率环比增加(百分点)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少年儿童抚养比 总抚养比( 右) 老年人口抚养比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8 / 21 产 业 尚 未起 步等 六大 特征 ,加 剧了 我国 养老 挑战 。 一是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庞大,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2020 年末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 口为 1.91 亿,高于日美德法英五大主要经济体之和(日本 3535.7 万,美国 5320.8 万, 德国 1792.6 万, 英 国 1237 万 , 法国 1367.4 万, 老龄 化率 分别 为 28% 、 16.2% 、 21.6% 、 18.5% 及 20.4% ) , 应对 庞大 规模 老龄 人口 的养 老问 题, 是人 类历 史上 前所 未有 的挑 战。 图表7 :2019 年 中 日美 英德 法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二是老龄化速度加快, “ 婴儿潮” 一代即将步入老年, 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时间窗口紧迫。 一方面,我国老龄化速度(用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速衡量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 2015 年超 过韩 国 , 在全 球主 要经 济体 中位 居第 一。 另一 方面 ,1963-1972 年出生的婴儿 潮人口(每年出生超过 2500 万,1962 出生 2491 万人)将陆续在 2023-2033 年间退休, 未来十年的老龄化速度将继续加快。 图表8 :各 主 要 经济 体人 口老 龄化 速度 16,037.9 5,320.8 3,535.7 1,792.6 1,367.4 1,237.0 0 5 10 15 20 25 3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老年人口数(万人)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右轴) -3% -2% -1% 0% 1% 2% 3% 4% 5% 6%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韩国 日本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9 / 21 资料来源: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注: 人口老龄化速度定义为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速, 这一比例增长越快, 老龄化速 度越快 三是 城乡 和 不同 地区 老龄 化差 异大 , 广东 偏年 轻, 东北 人、 川渝 老龄 化严 重。 一方 面, 随着 青壮 年劳 动力 从农 村向 城镇 转移 , 城乡 老龄 化差 异增 大。 从全 国看 , 乡村 60 岁、 65 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 23.81% 、17.72% ,比城镇分别高出 7.99 、6.61 个百分 点。 另一 方面 , 各省 之间 老龄 化程 度也 差异 极大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方面, 西藏最低为 5.67% , 广东 省也 较低 为 8.58% , 低于 全国 4.92 个百 分点 , 而上 海、 江苏 和浙 江分 别为 16.28% 、16.2% 和 13.27% ,东北情况更为严重,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为 17.42% 、 15.61% 和 15.61% , 此外 重庆 、四 川老 龄化 率排 全国 第 二和 第三 ,分 别为 17.08% 和 16.93% ,仅次于辽宁。 图表9 :2020 年 我 国各 省市 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含 港澳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0 / 21 图表10 :2020 年 我 国各 省市 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含 港澳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 四是 未富 先 老加 剧养 老挑 战。 大量中低收入者难以负担养老压力,李克强总理提到 我国有“6 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左 右。 ” 根据 中 国统 计年 鉴 (2020 ) 的五 等分 住户 收支 调查 数据 , 低收 入组 和中 等偏 下收 入组 共 40% 的家 庭户 ,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约 为 11400 元 , 平均 月收 入不 及 1000 元 。 从国 际比 较来 看, 我国人均 GDP 远低于老龄化程度相当的国家。 选择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近的东亚国家做比 较,2019 年我 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2.6% )与 1989 年的日本(11.45% )、2012 年的韩国(11.53% )相近,但 2019 年我 国人均 GDP 为 10217 美元,远低于 1989 年 日本的 24813 美元、2012 年韩国的 25466 美元。 5.67 7.76 8.58 8.68 9.62 10.43 10.75 11.1 11.56 11.89 12.2 12.58 12.9 13.05 13.27 13.3 13.32 13.49 13.5 13.92 14.59 14.75 14.81 15.01 15.13 15.61 15.61 16.2 16.28 16.93 17.08 17.42 0 5 10 15 20 西 藏 新 疆 广 东 青 海 宁 夏 海 南 云 南 福 建 贵 州 江 西 广 西 甘 肃 山 西 内蒙古 浙 江 北 京 陕 西 河 南 全 国 河 北 湖 北 天 津 湖 南 安 徽 山 东 吉 林 黑龙江 江 苏 上 海 四 川 重 庆 辽 宁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1 / 21 图表11 :2019 年 收 入五 等份 分组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 万元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12 :1960-2019 年中 日 韩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 (% ) 图表13 :1960-2019 年 中日 韩人 均 GDP (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粤开证券研究院 注: 图中标记点为日韩与中国 2019 年老龄化水平相当时的人 均 GDP 五是养老金缺口大,第三支柱进展缓慢。 据中国保险业协会 2020 年测 算, 未 来 5 到 10 年,全国预计将有 8-10 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这个缺口还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 扩大。分地区来看,2019 年东三省等 10 个省份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养 老金支付需要动用往年结余。黑龙江往 年结余已为负值,辽宁、 内蒙古、吉林、青海等 省或自治区的结余也将在短期耗尽。 三个因素将使得养老金缺口进一步加大: 一是 2019 年以来的减税降费, 养老金缴费率从 20% 下调至 16% , 将减 少养 老金 收入 。 二是 人口 老 龄化提速,将增加养老金支出。三是疫 情影响,市场主体经营压 力大、社保减免政策将 加 速缺 口扩 大。 根据 国际 经验 , 通常 以第 二、 第三 支柱 作为 第一 支柱 基本 养老 金的 补充 , 但我国第二支柱占比较小,第三支柱发展缓慢。截至 2019 年底,第一支柱养老金累计 结存 6.29 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结存 1.80 万亿元。第三支柱方面,2018 年 4 月 2 日,开始在上海、福建(含厦门)和苏 州工业园区三地开展个人 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 险试点,试点时间为一年。截至 2019 年末,累计参保人数 4.7 万人,实现保费收入约 2.45 亿元。目前已经超过原定试点时间两年,第三支柱仍未推进落地。 六是 养老 产 业发 展缓 慢, 居家 养老 仍 占据 主流 ,但 家庭 小型 化 趋势 加大 养老 压力 。 7380.4 15777 25034.7 39230.5 76400.7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低 收 入 组 中 间 偏 下 收 入 组 中 间 收 入 组 中 间 偏 上 收 入 组 高 收 入 组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2 / 21 现阶段家庭养老仍占据绝对主流,我国养老有“9073 ” 的说 法, 指家 庭养 老 占 90% 、社区 居家养老 7% 、 机构 养老 3% 。 但家 庭小 型化 使得 居家 养老 难以 为继 。 长期 的独 生子 女政 策导致我国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从 1982 年的 4.41 人/ 户下降到 2020 年的 2.62 人/ 户。家庭小型化导致传统的代际养老、居家照料难以为继,空巢老人越来 越多,加大了养老压力。 图表14 : 长 期 的 计划 生育 政策 导致 我国 平均 家庭 户规 模下 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82 和 1990 年人口普查数据、粤开证券研究院 面对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上升为国 家战略,但目前仍有以下重点任务需加快推进: 第一 ,尽 快 放开 全面 生育 ,并 采取 措施 减轻 生育 负担 。 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一 个硬币的两面,时间是慢变量,生育率反弹在长期会改善老龄化状况。 第二 ,加 快 推进 养老 金第 三支 柱落 地。 养老金缺口问题迫在眉睫,急需新的资金补 充,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是必由之路。 但在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 老金试点推进过程中, 仍然存在试点推进进程慢,税收递延手 续繁琐、优惠力度不大等 问题,难以激发参保积 极性。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制度设计和 政策落地已刻不容缓。 第三 , 支持 养老 产业 加快 发展 。 我国养老产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规模小、 盈利模式不成熟,并且没有得到应有的 重视,其发展水平远远落 后于我国庞大的老龄人 口数量。随着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一 代成为社会中坚,家庭养 老将逐渐让位于机构养 老。对此,需尽快出台养老产业发展的 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相关产业快速发 展。 四、 人口持续 向东部 地区尤其 是长三 角和珠 三角流 入, 广东十 年间 常 住 人口净 增加远 超江浙, 东北三 省人口 流出现 象突出 人口 向东 部 沿海 、发 达地 区聚 集, 但聚 集速 度下 降。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人口为 5.64 亿人,占 39.93% ;中部地区人口为 3.65 亿人,占 25.83% ;西部地区人口为 3.83 2.0 2.5 3.0 3.5 4.0 4.5 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3 / 21 亿人,占 27.12% ;东北地区人口为 9.85 亿人 , 占 6.98% 。从近三次普查四大地区的人 口占比变动来看, 尽 管东 部地 区占 比增 加、 中部 地区 占比 下降 , 但二 者速 度均 在减 缓 , 前者从增加 2.79 到增加 2.15 个百分点,后者从下降 1.48 个百分点到下降 0.79 个百分 点,说明 但从中部到东部的人口聚集速度在减缓。 这是因为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未改。2010-2019 年,中部地区 的 工 业 产值 占比 继续 上升 ,从 20.7% 上升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