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 告 ( 2021)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2021 年 5 月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网络强国建设作 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再次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 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系统构建“十四五”政务服务发展 格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 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十四五” 时期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上,新发展阶段如何谋篇布局数字政府建设新发展,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是摆在我 们各级政府管理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数字战“疫”,是对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 极开展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一次 战时 检阅,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 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力支撑人员排查、精准决策、动态监测、复工复产,发挥 了数字战 “疫”的冲锋力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推动政 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实现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 通办”。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继续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 政务研究中心,开展 2020 年度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 差评”)第三方调查评估工作。 从 2015 年开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 查评估( EGDI)框架下,在国办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连续开展一体化政务服务 能力调 查评估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各方面普遍认可,对政务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发挥 了重要作用。本次调查评估按照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务服务水平的要求,从推动提升全 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体服务、服务供给、创新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能力出发, 以“用户为中心”为原则,采用“用户感知”的方法,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 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 本报告是评估组组织编写的第 6 部反映我国一体化政务服务政务发展状况的研究报 告。报告以调查评估数据为基础,梳理分析了当前一体化政务服务发展的总体情况,总 结归纳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发展过程 的现状特征、痛点问题和创新经验,力求对发展态势 进行全面客观的研判,为了解一体化政务服务发展状况和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报告的编制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 支持。在此,衷心感谢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感谢国家电子政务 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委员对评估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对长期以来支持评估工作开展 的各地区电子政务和政务服务的业界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目 录 第一章 评估概况 . 1 一、调查评估背景 . 2 二、调查评估对象 . 2 三、调查评估原则 . 2 四、调查评估过程 . 3 (一)制定工作方案 . 3 (二)建立指标体系 . 4 (三)组织开展实施 . 6 五、调查评估重点 . 7 (一)整体服务能力 . 7 (二)服务供给能力 . 8 (三)创新服务能力 . 8 (四)精准服务能力 . 8 六、评估数据采集 . 9 (一)数据采集对象 . 9 (二)数据采集时间 . 11 第二章 评估结果 . 12 一、省级政府总体指数排名 . 13 二、重点城市总体指数排名 . 14 三、在线服务成效度优秀地区 . 16 四、在线办理成熟度优秀地区 . 17 五、服务方式完备度优秀地区 . 18 六、服务事项覆盖度优秀地区 . 18 七、办事指南准确度优秀地区 . 19 第三章 发展现状 . 21 一、总体情况 . 22 (一)省级政府能力水平分布 . 22 (二)重点城市能力水平分布 . 29 (三)总体指数分析 . 35 (四)进步提升较大地区 . 36 二、区域分析 . 42 (一)华北地区 . 45 (二)东北地区 . 47 (三)华东地区 . 48 (四)华中地区 . 51 (五)华南地区 . 52 (六)西南地区 . 54 (七)西北地区 . 56 三、主要做法和发展成效 . 59 (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已初步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推进路径 . 60 (二)聚焦问题,补足弱项,以服务能力提升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61 ( 三 )双轮驱动,精准施策,破解制约 “一网通办 ”难点痛点问题 . 64 (四)数据赋能,协同联动,全面支撑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 . 65 第四章 分项指数分析 . 68 一、在线服务成效度( “好差评 ”制度建设) . 69 二、在线办理成熟度 . 70 三、服务方式完备度 . 72 四、服务事项覆盖度 . 74 五、办事指南准确度 . 75 第五章 面临问题和发展重点 . 77 一、面临问题 . 78 二、发展重点 . 80 附录 . 83 附录 1: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指数 . 84 附录 2: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指数 . 91 附录 3: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指标体系 . 98 附录 4: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指标体系 . 106 附录 5:近五年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指数分析 . 112 图目录: 图 1-1 调查评估工作进度安排 . 4 图 1-2 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思路 . 5 图 1-3 调查评估导向和评估重点 . 7 图 3-1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一级指标指数分析 . 35 图 3-2 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一级指标指数分析 . 36 图 3-3 省 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年度对比图 . 37 图 3-4 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年度对比图 . 37 图 3-5 各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平均值分析 . 43 图 3-6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区域对比 . 44 图 3-7 华北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45 图 3-8 东北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47 图 3-9 华东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48 图 3-10 华中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51 图 3-11 华南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52 图 3-12 西南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54 图 3-13 西北地区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分析 . 56 图 4-1 省级政府在线服务成效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69 图 4-2 重点城市在线服务成效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0 图 4-3 省级政府在线办理成熟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1 图 4-4 重点城市在线办理成熟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2 图 4-5 省级政府服务方式完备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3 图 4-6 重点城市服务方式完备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3 图 4-7 省级政府服务事项覆盖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4 图 4-8 重 点城市服务事项覆盖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5 图 4-9 省级政府办事指南准确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6 图 4-10 重点城市办事指南准确度二级指标指数平均值分析 . 76 表目录 表 1-1 评估导向及评估要点 . 5 表 1-2 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数据采集源 . 10 表 1-3 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数据采集源 . 11 表 2-1 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总 体指数排名 . 13 表 2-2 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总体指数排名 . 15 表 2-3 在线服务成效度指数优秀地区 . 16 表 2-4 在线办理成熟度指数优秀地区 . 17 表 2-5 服务方式完备度指数优秀地区 . 18 表 2-6 服务事项覆盖度指数优秀地区 . 19 表 2-7 办事指南准确度指数优秀地区 . 20 表 3-1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分布 . 23 表 3-2 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分布 . 30 表 A-1 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总体指数 . 84 表 A-2 省级政府在线服务成效度 ( “好差评 ”制度建设)指数 . 86 表 A-3 省级政府在线办理成熟度指数 . 87 表 A-4 省级政府服务方式完备度指数 . 88 表 A-5 省级政府服务事项覆 盖度指数 . 89 表 A-6 省级政府办事指南准确度指数 . 90 表 A-7 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总体指数 . 91 表 A-8 重点城市在线服务成效度 ( “好差评 ”制度建设)指 数 . 93 表 A-9 重点城市在线办理成熟度指数 . 94 表 A-10 重点城市服务方式完备度指数 . 95 表 A-11 重点城市服务事项覆盖度指数 . 96 表 A-12 重点城市办事指南准确度指数 . 97 表 A-13 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指标体系 . 98 表 A-14 重点城市调查评估 指标体系 . 106 表 A-15 近五年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指数分析 . 112 专栏 目录 专栏 1:北京市:释放改革红利,以 “一网通办 ”打造发展新引擎 . 24 专栏 2:上海市:以 “一网通办 ”、 “一网统管 ”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变革 . 25 专栏 3:江苏省:固化 “不见面审批 ”改革成果 打造全国最好政务服务环境 . 25 专栏 4:浙江省:全方位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 . 26 专栏 5:安徽省:打造 “皖事通办 ” 做优政务服务 拓展社会服务 . 26 专栏 6:广东省:以 “粤系列 ”移动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政府建设的 “广东样本 ” . 27 专栏 7:四川省:持续发力 “天府通办 ”创品牌工程 . 28 专栏 8:贵州省:大力推动 “贵人服务 ”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 29 专栏 9:广州市:推动线上线下服务升级 构筑营商环境 “新高地 ” . 31 专栏 10:南京市:推广 “一照通、一证通 ”,打造 “宁满意 ”政务服务品牌 . 31 专栏 11:杭州市:着力打造 “亲清在线 ”新型政商关系平台 . 32 专栏 12:青 岛市:探索推进 “无感审批 ”,建成全省首个 “智能办 ”平台 . 33 专栏 13:深圳市: “秒批秒报一体化 ” 提升政务服务 “深圳速度 ” . 33 专栏 14:宁波市: “甬易办 ”助力惠企政策即时兑现 . 34 专栏 15:合肥市 : “一码办 ”积极推进 “安康码 ”应用 . 34 专栏 16:吉林省:打造 “吉事办 ”品牌,推动政务服务 “掌上办 ” . 38 专栏 17:山东省:全面推开 “一网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 ” . 39 专栏 18:云南省: “一部手机办事通 ”2.0 版本上线 . 39 专栏 19:长春市:开展政务数据共享 “百日攻坚 ”行动 . 40 专栏 20:海口市:探索推进高频事项场景式服务 . 40 专栏 21:郑州市:大力推进 “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政务服务改革 . 41 专栏 22:昆明市:创新 “七办 ”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 41 专栏 23:济南市:启动建设 “无证明城市 ” . 42 专栏 24:华北地区各省市典型做法 . 46 专栏 25:东北地区各省典型做法 . 48 专栏 26:华东地区各省市典型做法 . 49 专栏 27:华中地区各省典型做法 . 51 专栏 28:华南地区各省典型做法 . 53 专栏 29:西南地区各省市典型做法 . 55 专栏 30:西北地区各省区典型做法 . 57 报告数据摘要 1.2020 年度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平均值为 85.21, 15 个省级政府的指数超过平均值,占比为 46.88%。总体指数 平均值从 2016年的 76.48提升至 2020年的 85.21,增长了 11.41%。 2.2020年 度 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和 4项分项指数均有不 同程度提高。得益于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 平台建设成效的不断发挥, 在线服务成效度和在线办理成熟度 2项指标 得分 增幅较大。 3.省级政府调查评估 5 项一级指标中,服务方式完备度指数相对 较好,平均值为 89.42;办事指南准确度、服务事项覆盖度指数次之, 平均值分别为 88.77和 86.98;在线办理成熟度和在线服务成效度指数 相对较弱,指数平均值分别为 83.08和 80.76。 4.截至 2020 年 底 ,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中,有 30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了覆盖省 、 市 、 县 、 乡 、 村五 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村村通”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5.省级政府方面, 8 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 为非常高(超过 90),占比为 25.00%。 18个省级政府总体指数为高 ( 90-80之间),占比为 56.25%。 6个省级政府总体指数为中( 80-65 之间),占比为 18.75%。分析发现,四川省由“高”组别升至为“非 常高”,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山东省 3个地区由“ 中 ”组别升至为“高”。 6.截至 2020年底,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中,除西藏、甘肃和 宁夏 3个地区外,其它 28个地区共成立了 36个副厅级以上的政务服 务或数据管理机构 (部分地区相关机构分设 )。管理职能方面,有 16个 机构统一负责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 10个机构负责数据管理工作, 5 个机构负责政务服务管 理工作, 2 个机构负责实体大厅和一体化政 务服务平台管理工作, 2个机构负责实体大厅管理工作, 1个机构负责 数据管理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工作。 7.截至 2020 年底,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中, 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部按照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 平台统 一评价等级要求,通过整合对接原有政务服务评价渠道,建设了政务 服务“好差评”系统。 8.截至 2020 年底,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总量达 8.09 亿,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 1.9 亿,省级平台和 国务院部门平台实名注册用户 6.19亿,政务服务平台的认知度、 体验 度持续提升。 9.全国 32 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省本级部门 6 类依申请 政务服务事项 58240项,比 2019年增加了 5267项,增幅达 10%。省 级依申请 政务 服务事项从 2019 年的平均 1655 项提升至 1820 项,政 府部门 一体化 政务服务的有效供给与企业群众需求不充分不均衡的 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10.截至 2020 年底,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中, 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通跨省通办专区, 正逐步按照 跨省通办部署 要求,陆续接入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 服务事项。 19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开通跨地市通办专区,提供本地区 内的区域通办服务。 11.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梳理证照类型 900余种,供各地区各部门调 用,推动电子证照“一网通用”。国家平台累计向地方部门提供数据 共享交换服务 500亿余次,电子证照共享服务超过 4.4亿次,提供身 份认证核验服务超过 15.5亿次。 12.截至 2020年底,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中,有 30个地区依 托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了 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推动企业登记、 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 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 存登记 实现 线上“一表填报”申请办理。 13.在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中,平均承诺时限压缩 51.13%, 99.55% 的事项实现网上可办, 89.77%的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49.75%事项实现了网上审批和“零跑动”。 14.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推出“小微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就业服务等 15 个服务专题,累计浏览量达 50亿人次,为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提 供 了 平台和数据支撑。 15.截至 2020 年底, 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 平台“健康码”申领量 达 9亿,累计使用人数超 400亿人次 。 1 第一章 评估概况 2 一、调查评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 服务”的部署要求,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易 办”转变,实现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经国务院机关党组领导批准,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继续委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面向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计划单列 市、省会城市,开展 2020年度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 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调查评估工作。 二、调查评估对象 省级政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共 32个(以下简称各省级政府)。 重点城市: 各计划单列市和省会 城市共 32个(以下简称 各重点城市)。 三、调查评估原则 客观性。 本次评估从第三方的视角,从政务服务供给侧 和需求侧两个维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采 取实时信息监测、后台信息抓取等手段,对一体化政务服务 平台的内容供给、用户体验、服务效能等方面数据进行采集 3 与监测,科学和客观地反映各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发展水平。 导向性。 本次评估从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 ”,加快 建设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 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 ” 等方面,建立面向用户的指标体系,以 “好差评 ”推动政务服务 提质增效,全面评估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 约化建设效能,推动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 平台建设迈向新阶 段、实现新跃升。 实效性。 本次评估从充分发挥 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 平台 建设成效,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出发,按 照“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第一 评价标准,注重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评 估,以帮助各地区及时发现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 动形成以评估推执行、以反馈促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 四、调查评估过程 (一)制定工作方案 按照委托评估的工作要求,中央党 校(国家行政学院)电 子政务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工作组与 国办电子政务办、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国家政务服务 平台建设工作组及地方政府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沟通讨论, 充分听取了意见建议。形成指标体系初稿后,广泛征求各地 4 区书面意见建议,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座谈会、征求意见 会,根据反馈的意见建议,先后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最后经 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同志为组长的专家组评 审论证后, 正式发布 2020年度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 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调查评估工作方 案。 图 1-1 调查评估工作进度安排 (二)建立指标体系 本年度 评估工作 在参照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评估( EGDI) 指标体系基础上,重点围绕在线服务成效度(“好差评”制度 建设)、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 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 度、办事指南准确度 5 个方面,建立面向用户的评估指标体 系,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 5 图 1-2 调查 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思路 本次省级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共包含 5项一级指标, 22项 二级指标(比 2019年度减少 1项), 66项三级指标(比 2019 年度减少 15项);重点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共包含 5项一级指 标, 17项二级指标(比 2019年度减少 1项), 50项三级指 标(比 2019年度减少 8项)。 表 1-1 评估导向及评估要点 一级指标 评估要点 在线服务成效度 (“好差评”制度建设) 重点从“效能线上可评”的角度,衡量政务服务平台的用 户使用、网办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实施效果。 在线办理成熟度 重点从“服务一网通办”的角度,衡量政务服务在线一体化办理程度。 服务方式完备度 重点从“渠道一网通达”的角度,衡量公众和企业是否可以方便、快捷和准确地找到所需服务。 服务事项覆盖度 重点从“事项应上尽上”的角度,衡量行政权力事项和公 共服务事项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的情 况。 办事指南准确度 重点从“指南精准实用”的角度,衡量办事指南公布的相关要素信息的准确性、详实性和易用性。 6 (三)组织开展实施 在评估实施阶段, 评估组采用“用户感知”的方式 ,按照 由群众来评判政务服务水平的导向,对 32 个省级政府和 32 个重点城市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 相关服务进行了动态跟踪, 采集了 64 个评估对象涉及国家政 务服务平台和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相关数据共计超过 240 万项。 同时还整理分析了 64 个评估对象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 划、建设、运维等方面的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评估组依据 评估指标,通过统计分析、交叉分析、文本分析、空间分析等 分析方法,建立数据评估模型,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全方位分 析和研判,并形成了评估结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一体化 政务服务能力各项指数是基 于原始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标准化处理,表示相对关系和 综合情况 的,排名的上升和下降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在评估期 间表现优异或不佳。调查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各地区 一体化 政务服务 能力 的全面跟踪和梳理分析,力图通过数据,科学 和客观地反映各地区 一体化 政务服务发展水平,发现推进 一 体化 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推进工作的良性机制, 促进各地区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7 五、调查评估重点 近年来,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的思路方法和 指标体系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但每年评估指标导向会有所调 整,以反映年度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2020年度第三方调查 评估的导向是: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效 能, 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的整体服务、 服务供给、创新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等一体化 服务 能 力,强化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到“好办” 转变,支撑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结合 2020年度重点工作,本年度的评估重点为: 图 1-3 调查 评估导向和评估重点 (一)整体服务能力 按照加快建设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 8 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工作部署,推动各地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 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系统,促进跨 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统一对接和 一体化服务,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平, 推动更多事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 (二)服务供给能力 按照“应接尽接、应上尽上”的要求,推动各地区各级行 政审批类和公共服务类事项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 合, 向企业和群众提供统一便捷的服务 ,提升行政权力和公 共服务事项网上服务范围和服务深 度。 (三)创新服务能力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鼓励各地区 在建设管理、服务模式、流程优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展个性 化、有特色的服务创新,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政务服务深 度融合,持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深化“放管服”改革 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能力。 (四)精准服务能力 从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的角度出发,围绕办事 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精准配置服 9 务资源,改善用户体验,推动实现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的需求精准化、供给精准化和服务精准化。 (五)协同服务能力 围绕系统对接难,信息共享难的“卡脖子”问题,充分发 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 务 平台建设成效,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 台的公共入口、公共支撑、公共通道的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 进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 “用 户通、系统通、数据通、 证照 通、业务通 ”,推动实现各地区 业务信息系统与 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平台的 互联互通和数据 共享 ,打破信息孤岛, 更好地满足普遍性高频政务服务数据 的 共享需求。 六、评估数据采集 ( 一)数据采集对象 1.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 政务服务网相关数据。 2.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以及汇聚接入的各地区相关数 据。 省级政府 一体化 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数据采集对象: 32 个 省级政府 在其省级 一体化 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网、 网上审批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等,下同)或门户网站提供的政 10 务服务相关数据。具体如表 1-2所示。 表 1-2 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数据采集源 省级政府 采集对象 省级政府 采集对象 北京 北京市政务服务网 湖北 湖北政务服务网 天津 天津网上办事大厅 湖南 湖南政务服务网 河北 河北政务服务网 广东 广东政务服务网 山西 山西政务服务网 广西 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 内蒙古 内蒙古政务服务网 海南 海南政务服务网 辽宁 辽宁政务服务网 重庆 重庆市网上办事大厅 吉林 吉林省网上办事大厅 四川 四川政务服务网 黑龙江 黑龙江政务服务网 贵州 贵州政务服务网 上海 上海市一网通办总门户 云南 云南政务服务网 江苏 江苏政务服务网 西藏 西藏政务服务网 浙江 浙江政务服务网 陕西 陕西政务服务网 安徽 安徽政务服务网 甘肃 甘肃政务服务网 福建 福建政务服务网 青海 青海政务服务网 江西 江西政务服务网 宁夏 宁夏政务服务网 山东 山东政务服务网 新疆 新疆政务服务网 河南 河南政务服务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政务服务网 重点城市 一体化 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数据采集对象: 32个重点城市在其省级 一体化 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网站、 网上审批 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电子政务大厅等,下同)或门 户网站提供的政务服务相关数据。 具体 如表 1-3所示。 11 表 1-3 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数据采集源 重点城市 采集对象 重点城市 采集对象 广州 广东政务服务网广州站点 太原 山西政务服务网太原站点 武汉 湖北政务服务网武汉站点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网 哈尔滨 黑龙江政务服务网哈尔滨站点 合肥 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站点 沈阳 辽宁政务服务网沈阳站点 福州 福建政务服务网福州站点 成都 四川政务服务网成都站点 南昌 江西政务服务网南昌站点 南京 江苏政务服务网南京站点 郑州 河南政务服务网郑州站点 西安 陕西政务服务网西安站点 长沙 湖南政务服务网长沙站点 长春 吉林省网上办事大厅长春站点 南宁 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南宁站点 济南 山东政务服务网济南站点 海口 海南政务服务网海口站点 杭州 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站点 贵阳 贵州政务服务网贵阳站点 大连 辽宁政务服务网大连站点 昆明 云南政务服务网昆明站点 青岛 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站点 拉萨 西藏政务服务网拉萨站点 深圳 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站点 兰州 甘肃政务服务网兰州站点 厦门 福建政务服务网厦门站点 西宁 青海政务服务网西宁站点 宁波 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站点 银川 宁夏政务服务网银川站点 石家庄 河北政务服务网石家庄站点 乌鲁木齐 新疆政务服务网乌鲁木齐站点 (二)数据采集时间 采样周期为 2020年 10月 20日至 12月 31日。国家政务 服务平台对接及汇聚数据截止至 2020年 12 月 1 日。 12 第二章 评估结果 13 一、省级政府总体指数排名 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前 10 的地 区分别为: 上海 /浙江 /广东(并列,地区按照行政区划排序, 下同)、北京 /江苏(并列)、贵州、安徽、四川、福建、湖 北、河南、河北、江西 /重庆(并列)。 各地区 总体指数 排名 情况 详见表 2-1。 表 2-1 省级政府调查评估总体指数排名 序号 省级政府 总体 指数 在线服务 成效度指数 在线办理 成熟度指数 服务方式 完备度指数 服务事项 覆盖度指数 办事指南 准确度指数 排名 1 北京 93.06 90.93 93.00 92.94 96.38 93.52 2 2 天津 81.99 76.72 82.80 86.81 82.88 82.09 19 3 河北 86.89 79.97 84.73 94.69 85.63 92.86 9 4 山西 81.15 75.37 77.65 83.65 88.38 86.08 20 5 内蒙古 83.13 79.18 77.61 87.25 87.13 89.41 18 6 辽宁 83.59 80.43 81.58 87.24 81.00 89.95 17 7 吉林 83.90 76.55 84.54 85.79 86.63 89.82 16 8 黑龙江 80.92 78.29 79.13 79.75 84.00 86.73 21 9 上海 95.38 95.41 95.44 95.80 95.75 94.27 1 10 江苏 93.06 91.92 89.59 94.90 93.00 98.37 2 11 浙江 95.38 93.66 96.91 97.76 94.00 93.90 1 12 安徽 91.02 89.26 88.91 92.08 93.38 93.70 4 13 福建 89.09 83.99 88.06 92.11 90.88 93.47 6 14 江西 86.28 79.01 84.31 94.24 85.28 92.12 10 15 山东 83.59 82.29 77.41 89.89 86.50 84.78 17 16 河南 87.38 82.06 85.29 93.08 89.50 90.03 8 14 序号 省级政府 总体 指数 在线服务 成效度指数 在线办理 成熟度指数 服务方式 完备度指数 服务事项 覆盖度指数 办事指南 准确度指数 排名 17 湖北 88.04 83.46 85.32 91.91 89.88 93.18 7 18 湖南 84.84 78.43 81.80 91.67 84.75 91.58 13 19 广东 95.38 94.40 97.16 95.60 94.00 95.15 1 20 广西 84.41 79.44 81.12 86.15 91.25 89.03 14 21 海南 84.23 78.34 83.21 90.80 86.25 84.98 15 22 重庆 86.28 79.89 83.21 92.12 88.68 91.88 10 23 四川 90.18 87.44 86.88 94.35 91.38 93.51 5 24 贵州 92.02 89.57 89.55 93.31 92.75 97.77 3 25 云南 85.10 79.78 79.81 92.83 86.25 91.30 12 26 西藏 78.13 68.49 76.96 89.01 81.65 78.11 22 27 陕西 78.08 67.85 73.75 85.89 84.25 85.73 23 28 甘肃 76.15 70.57 75.10 84.61 74.50 77.59 25 29 青海 76.36 71.24 73.08 81.11 78.10 82.26 24 30 宁夏 85.33 78.53 81.23 92.86 89.63 89.17 11 31 新疆 73.15 71.99 71.81 72.64 78.85 72.32 26 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73.15 69.97 71.71 78.55 70.88 75.91 26 注:报告中的指数是基于原始采集数据统计,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按照行政区划排序。 二、重点城市总体指数排名 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前 10 的城 市分别为: 深圳、广州 /南京 /杭州 (并列,按照行政区划排序, )、 宁波、合肥、青岛、武汉 /哈尔滨 (并列 )、南昌、成都 /福州 (并 列 )、长沙、郑州, 各 重点城市总体指数 排名情况 详见表 2-2。 15 表 2-2 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总体指数排名 序号 重点城市 总体 指数 在线服务 成效度指数 在线办理 成熟度指数 服务方式 完备度指数 服务事项 覆盖度指数 办事指南 准确度指数 排名 1 广州 95.92 95.47 94.79 94.97 98.97 96.78 2 2 武汉 89.39 83.77 90.55 90.29 90.78 94.24 6 3 哈尔滨 89.39 84.06 92.20 87.91 89.68 95.31 6 4 沈阳 84.97 76.47 88.28 85.27 84.38 93.83 14 5 成都 87.74 82.73 88.19 87.58 87.91 95.38 8 6 南京 95.92 94.75 94.54 97.30 95.96 98.27 2 7 西安 76.40 70.32 75.99 78.80 76.83 83.56 22 8 长春 83.44 75.72 85.02 82.47 83.05 95.33 16 9 济南 84.09 76.11 89.15 85.86 79.73 90.93 15 10 杭州 95.92 95.64 95.12 98.06 94.88 95.94 2 11 大连 81.93 73.96 82.46 79.51 84.43 95.03 18 12 青岛 90.80 87.37 89.23 95.16 88.90 95.25 5 13 深圳 96.81 96.17 96.99 96.69 97.10 97.43 1 14 厦门 85.30 80.74 88.03 78.19 87.99 95.16 13 15 宁波 94.49 92.26 95.05 95.94 94.27 95.56 3 16 石家庄 75.91 69.95 71.28 78.96 73.47 91.92 23 17 太原 78.54 75.58 83.10 78.36 76.62 77.99 21 18 呼和浩特 79.38 78.21 83.12 69.85 80.99 86.19 19 19 合肥 91.08 87.23 94.50 85.65 94.34 95.78 4 20 福州 87.74 81.33 92.06 84.03 90.05 93.87 8 21 南昌 88.08 80.25 91.45 91.14 85.72 93.81 7 22 郑州 86.36 81.56 89.55 82.24 89.24 91.67 10 23 长沙 86.69 79.91 83.95 89.30 91.23 94.54 9 24 南宁 78.94 69.33 77.92 77.64 83.75 93.56 20 25 海口 82.69 73.35 90.25 78.96 84.14 89.21 17 16 序号 重点城市 总体 指数 在线服务 成效度指数 在线办理 成熟度指数 服务方式 完备度指数 服务事项 覆盖度指数 办事指南 准确度指数 排名 26 贵阳 85.78 83.30 86.20 79.54 87.80 95.49 12 27 昆明 85.98 79.79 87.07 86.09 86.29 94.02 11 28 拉萨 73.51 66.94 78.72 70.51 77.10 76.23 25 29 兰州 74.95 67.81 79.83 74.21 76.83 77.83 24 30 西宁 67.57 68.82 67.53 68.23 63.50 68.79 27 31 银川 84.97 78.77 84.77 87.54 83.27 93.90 14 32 乌鲁木齐 72.90 64.16 75.59 69.48 77.13 83.35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