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券分析师 徐 勇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 S1060519090004 邮箱: 付 强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70001 吴文成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9100002 证券研究报告 聚 焦国产替代与技术 升 级 电 子行业 2021年中期策略报 告 2021年 6月 18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 投资要点 2 展望 2021年下半年 , 一方面 , 随着旗舰机型下半年密集发布 , 关注 5G手机起量带来的细分领域成长机会;另一方面 , 随着新 iPad Pro 搭载 mini LED背光 , 预计苹果 Mac等产品也将搭配 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 , Mini LED在平板与笔电市场将成为塑造高阶产品的标竿 , 国内厂商有望 快速跟进迎来布局良机 。 另外 , 在国家政策扶持引导下 , 半导体企业发展提速 , 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 因此 , 维持电子行业 “ 强于大市 ” 的评级 。 芯片领域关注扩产背景下设备及材料业绩弹性: 1) 政策扶植力度加码: 经过此次贸易战后供应链安全逐步被重视 , 同时在国家政策和资金 扶持引导下 , 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2) 国产设备 、 材料 、 制造等验证及导入全面提速: 长期来看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需求凸显 , 国内产业链企业有也意调整供应链以分散风险 , 给国内半导体企业更多机会 , 同时中芯国际 、 长江储存和合肥长鑫的扩产也加速 了国产化设备及材料的导入进程 , 建议关注 。 显示领域关注技术升级带来增量机会: 1) 日韩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大陆厂商以华星光电和京东方 A为代表 , 贴近下游客户 , 逐步在市场上占 据主导地位 , 三星和 LG逐步退出 LCD领域; 2) 市场集中度提升 , 周期弱化: 2021年完成交割后京东方 +华星预计份额达 44%, LG和三星将退出 LCD面板市场 。 长期来看 , 整合完成后 , 面板价格将回归稳定 , 面板的周期属性将会弱化 , 液晶面板产业将进入良率至上 、 管理优先的时代; 3) mini LED导入市场: 包括 TCL在内的数家面板及品牌厂商已于 2019年开始陆续推出 Mini LED背光的产品 。 预计苹果 Mac等产品也将搭配 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 , 国内厂商有望快速跟进迎来布局良机 , 建议关注 。 消费电子关注 细分领域成长机会: 1) 射频器件的数量和集成度提升 : 射频前端作为手机通信功能的核心组件 , 直接影响着手机的信号收发 。 多天线收发 ( MIMO) 和载波聚合 ( CA) 技术在 5G时代继续延续 , 使得射频前端的复杂度大大上升; 2) 5G射频的 ASP大幅提升 : 从 2G时代的约 3 美元 , 增加到 3G时代的 8美元 、 4G时代的 28美元 , 在 5G时代 , 射频模组的成本会超过 40美元 , 产业链公司深度受益 。 风险提示: 1) 疫情蔓延超出预期; 2) 5G进度不及预期; 3)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4) 产品技术更新风险; 5) 美国制裁升级风险 。 电子行业中期策略投资框架 3 天线 /射频 短期:手机天线从 2 24 48 8; 长期:走向集成及模块化 PA/天线开关增加; SAW/BAW滤波器用量提升 网络制式增加、频段数增加; 手机射频前端设计难度增加 5G换机潮 摄像 摄像头数量增加, CIS像素提升 3D摄像头成为标配 芯片国产化 华为等高科技企业被美国制裁; 国产设备、材料等验证及导入全面提速 龙头扩大资本开支,设备及材料受益 税收、资金、人才全方位支持; 国家大基金一、二期扶持 背景 政策 催化剂 显示 LCD日韩退出, 供给端收缩; LCD需求恢复,大尺寸化明显 MINI LED背光导入大尺寸市场 行业集中度提升,周期弱化 面板供需 竞争格局 技术升级 政策基调: “十四五”规 划等强调科技自立自强 竞争格局: 面板行业竞争 格局改善,技术升级 行业前景 : 芯片国产化及 5G驱动细分行业高景气 目录 CO N T E NT S 显示 :面板竞争格局改善,关注技术升级带来增量机会 4 市场回顾:电子行业年初至今跑赢沪深 300指数 0.06个百分点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关注扩产背景下设备及材料业绩弹性 消费电子: 5G手机起量,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投资建议:聚焦 5G与芯片自主可控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钢 铁 采 掘 化 工 有 色 金 属 综 合 电 气 设 备 银 行 休 闲 服 务 医 药 生 物 建 筑 材 料 轻 工 制 造 公 用 事 业 汽 车 纺 织 服 装 食 品 饮 料 建 筑 装 饰 交 通 运 输 电 子 机 械 设 备 计 算 机 商 业 贸 易 传 媒 房 地 产 通 信 农 林 牧 渔 非 银 金 融 家 用 电 器 国 防 军 工 申万二级板块本周排名 2021年上半年 A股电子指数整体呈现震荡格局 , 截至 6月 11日申万电子指数上涨 0.52%, 同期沪深 300指数上涨 0.26%, 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6个百分点 , 在申万板块一级中排名第 18。 资料来源: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备注:更新至 2021年 6月 11日) SW电子年初至今涨幅排名第 18 5 回顾 |电子行业年初至今跑赢沪深 300指数 0.26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跑赢沪深 300指数 0.26个百分点 年初 至 6月 11日 , 申万电子板块 PE( TTM) 为 38倍 , 处于过去 5年中 30%左右的分位 ( 最高值为 76, 最低值为 23) , 低于 过去一年 均值 的 50倍 , 主要是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 创业板及电子板块整体估值整体下降 。 子板块分化明显: 在芯片国产化浪潮下 , 半导体子版块涨幅居前 。 截至 6月 11日 , 半导体 、 光学光电子 、 电子制造 、 元件二级 、 涨幅分别为 13.22%、 1.14%、 -4.75%、 -10.34%。 6 回顾 |申万电子板块 PE( TTM)为 38倍 申万电子过去一年均值 PE为 50倍(过去三年均值 40倍) SW电子各子板块涨跌幅 备注: 沪深 300在 右 轴,其余在左轴 资料来源: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板块业绩自 2020Q1开始触底反弹: 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 , 电子行业营收单季度同比下降 4.07%, 之后随着国内疫情控制 , 电 子企业生产步入正轨 , 板块业绩自 2020Q1开始触底反弹 , 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均回到正增长 。 2021年一季度电子行业营收达到 5925亿 元 ( 剔除部分业务转型的公司 ) , 同比 20Q1增速达到 51%( 同比 19Q1增速达到 45%) 。 毛利率和净利率同向波动 , 费用端整体比较稳定: 电子行业的费用率整体比较稳定 ,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3%和 8%左右 , 毛 利率和净利率呈现比较明显的同向波动 ( 2018Q4和 2019Q4异动分别是部分公司减值损失和显示行业的拖累 ) , 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 别为 19%和 6.5%左右 。 7 回顾 |板块业绩自 2020Q1开始触底反弹 申万电子季度营收及增速 电子行业季度归母净利及增速 资料来源: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备注:电子行业中扣除部分 ST、主业转型的公司 、计算同比增速时保持样本公司的一致性 )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归母净利(亿元) YoY( %) 电子行业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 0% 1% 2% 3% 4% 5% 6% 7% 8% 9% 5% 10% 15% 20% 25% 20 14 Q1 20 14 Q3 20 15 Q1 20 15 Q3 20 16 Q1 20 16 Q3 20 17 Q1 20 17 Q3 20 18 Q1 20 18 Q3 20 19 Q1 20 19 Q3 20 20 Q1 20 20 Q3 20 21 Q1 毛利率 净利率 -10% 0% 10% 20% 30% 40% 50% 6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营收(亿元) YoY( %) 备注:净利率 右 轴, 毛利率 在左轴 显示器件、设备及被动器件营收高增: 从子板块来看, 2021年一季度显示器件( 114%)、设备( 125%)及被动器件( 77%)营收增速 均高于板块整体增速( 51%),是驱动板块营收高增的主要因素,主要是面板行业产能出清,价格上涨同时叠加经济复苏对被动元器 件和设备的需求增加。 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在显示和芯片高景气的背景下,板块整体的营收和利润同比高增趋势有望持续。 8 回顾 |显示器件是驱动板块盈利提升重要因素 申万电子各子领域营收占比 申万电子各子领域营收增速 资料来源: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备注:电子行业中扣除部分 ST、主业转型的公司)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0 15 -0 3-0 1 20 15 -0 6-0 1 20 15 -0 9-0 1 20 15 -1 2-0 1 20 16 -0 3-0 1 20 16 -0 6-0 1 20 16 -0 9-0 1 20 16 -1 2-0 1 20 17 -0 3-0 1 20 17 -0 6-0 1 20 17 -0 9-0 1 20 17 -1 2-0 1 20 18 -0 3-0 1 20 18 -0 6-0 1 20 18 -0 9-0 1 20 18 -1 2-0 1 20 19 -0 3-0 1 20 19 -0 6-0 1 20 19 -0 9-0 1 20 19 -1 2-0 1 20 20 -0 3-0 1 20 20 -0 6-0 1 20 20 -0 9-0 1 20 20 -1 2-0 1 20 21 -0 3-0 1 行业增速 消费电子 显示器件 设备 集成电路 被动器件 安防 PCB LED 目录 CO N T E NT S 显示:面板竞争格局改善,关注技术升级带来增量机会 9 市场回顾:电子行业年初至今跑赢沪深 300指数 0.06个百分点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关注扩产背景下设备及材料业绩弹性 消费电子: 5G手机起量,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投资建议:聚焦 5G与芯片自主可控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领域是中美角力关键焦点: 2018年 4月 , 中兴通讯遭遇美国 “ 禁售令 ” ; 2019年 5月 15日 , 美国商务部表示 , 将把华 为及 70家关联企业列入 “ 实体清单 ” ; 2020年 10月 4日晚 , 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公告 , 其部分供应商收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 。 目前国内半导体需求旺盛 , 国内供给能力不足: 国内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但需求供给严重不平衡 , 高度依赖进口 , 国产核心芯片自 给率不足 10%。 在集成电路领域 , 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 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 1016亿美元 , 进口金额为 3500亿美元 。 2015年起集成电 路的进口金额连续 4年超过原油 , 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 从供应链安全和信息安全考虑 , 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 资料来源: wind、集邦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 10 背景 |外部环境不确定下,国产化迫在眉睫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程度 我国集成电路逆差逐年扩大(亿美元) 0% 5% 10% 15% 20% 软件工具和 IP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传统材料 封装 设备 制造 传感器 功率器件 光电子 人工智能 显示芯片 图像和多媒体 手机芯片 车用芯片 GPU 高端模拟 FPGA 存储器 处理器 国发 8号文向先进制程倾斜: 国发 8号文提出 , 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 28纳米 ( 含 ) , 且经营期在 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 , 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 而在国发 4号文中 , 是对线宽小于 0.25微米或投资额超过 80亿元且经营 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 采取 从盈利之日起 “ 五免五减半 ” 的政策 , 对于国内高端制程企业来说 , 优惠的力度明显加大 。 国发 8号文还指出 , 对 65nm以下 ( 含 ) 经营 15年以 上的生产企业采取企业所得税 “ 五免五减半 ” 的政策 , 对 130nm以下 ( 含 ) 经营 10年以上的企业采取 “ 两免三减半 ” 的政策 。 对比 2018年减税 政策 , 明显鼓励先进制程并向先进制程倾斜 。 一方面先进制程及芯片国产化在国家战略地位意义非凡;另一方面 , 集成电路也是国家高新技 术的集中体现 。 资料来源:财政部等,平安证券研究所 11 政策 |减税是主旋律,向先进制程倾斜 政策减税对比( 2020年 VS2018年) 条件 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 2018.3)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 2020.8) 设立时间 2018年 1月 1日后 2017年 12月 31日前 - - - 线宽要求 小于 65纳米 小于 130纳米 小于 0.25微米 小于 0.8微米(含) 小于 28纳米(含) 小于 65纳米(含) 线宽小于 130纳米(含) 投资额 超过 150亿元 - 超过 80亿元 - - 经营期 15年以上 10年以上 15年以上 - 15年以上 15年以上 10年以上 优惠政策 1-5年免征企 业所得税, 6- 10年按照 25% 的法定税率减 半征收企业所 得税 1-2年免征企 业所得税, 3-5年按照 25%的法定税 率减半征收 企业所得税 获利年度起 1-5 年免征企业所 得税, 6-10年 按照 25%的法定 税率减半征收 企业所得税 获利年度起 1-2年免征企 业所得税, 3-5年按照 25%的法定税 率减半征收 企业所得税 第一年至第 十年免征企 业所得税 第一年至第五 年免征企业所 得税,第六年 至第十年按照 25%的法定税率 减半征收企业 所得税 第一年至第二 年免征企业所 得税,第三年 至第五年按照 25%的法定税率 减半征收企业 所得税 时间 部门 政策 2012.02 工信部 集成电路产业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 2012.07 国务院 “ 十二五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4.06 国务院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2015.05 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 2016.11 国务院 “ 十三五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8.3 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税务总局 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 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2020.8 国务院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 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2年以来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 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4404亿美元 , 同比增长 6.8%。 其中 , 集成电路产品市场销售额为 3612亿美元 , 同比增长 8.4%。 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 82%的份额 。 存储器件产品市场销售额为 1175亿美元 , 同比增长 10%, 占到全球半导体市 场总值的 27%;逻辑和模拟产品市场销售额为分别为 1339亿美元和 641亿美元 , 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 30%和 15%。 2021年全球晶圆代工产值有望达到 945亿美金: 根据 Trendforce的预测 , 在芯片市场景气周期的背景下 , 2021年全球芯片代工产业市场规模有 望达到 945亿美金 , 同比增长 11%。 12 市场 |2021年全球晶圆代工产值有望达到 945亿美金 晶元代工产值及增速(百万美元)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 wind、集邦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 库存周期的形成: 在分工模式下 , 晶圆代工厂 商接到订单才会进行生产 , 严格控制自己的库 存 , 而很好地将库存留在了 IC设计公司以及渠 道 。 晶圆代工厂商从接到订单到产品出货 , 合 计需要 1个季度的生产时间 , 所以 IC设计厂商一 般要提前 1个季度下单 。 IC设计厂商下单时的 “ 预期订单 ” 与 1个季度之后的 “ 实际订单 ” 之 间的失衡就会造成库存周期 。 库存周期对投资的指导意义: 在半导体非存储 行业的投资中 , 最理想的投资良机便是寻找 “ IC设计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低于健康水平 、 晶 圆代工营收上行 ” 的这一阶段 , 我们用 “ 建库 存 ” 来概括这一阶段 , 以与常说的 “ 补库存 ” 形成区别 。 13 市场 |分工模式下库存周期的形成 非存储库存周期的形成与订单和需求之间的“时滞”有关 供给 需求初期: IC 设计公司 被 动补库存 产能不变,但 产能利用率下 降 减少对晶圆代 工的采购量 供给 需求一段时 间之后: IC 设计公司 主 动去库存 产能利用率进 一步下降甚至 减产 减少对晶圆代 工的采购 供给 需求初期: IC 设计公司 被 动去库存 产能不变,但 产能利用率上 升 增加对晶圆代 工的采购量 IC 设计行业健康的库存周转天数 预期订单 实际订单 (供给 实际订单 (供给 需求) 预期订单 实际订单 (供给 实际订单 (供给 需求) 晶圆代工营收变动(一般用同比数据) 同前一个周期 倒 U 型 倒 U 型 领先于“ IC 设计行业库存周转天数”的倒 U 型周期 建库存 IC 设计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低于健 康 水平、晶圆代工营收同比上行 的阶段,便是“建库存”行情 建库存 建库存的 拐点 建库存的 拐点 资料来源:彭博,平安证券研究所 晶圆代工营收同比领先 IC设计库存 1个季度同向变动: IC设计行业和晶圆代工营收同比均存在倒 U型周期波动 , 且在 IC设计行业库存周转天数 上升或下降的前 1个季度 , 晶圆代工营收同比就会呈现同向变动 。 IC设计行业进入 “ 建库存 ” 行情: 我们对全球前 15大 IC设计公司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观察 2020Q3 IC设计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下降到接 近健康水平的位置 , 自 2020Q4开始 , IC设计行业进入 “ 建库存 ” 行情 。 14 市场 |IC设计行业进入“建库存”行情 IC设计行业库存周期与晶圆制造营收规律分析 半导体三大周期对比 产品周期 产能周期 库存周期 驱动因素 下游产品生命周期 竞争性投资 、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overbooking 周期长度 长周期 中周期 短周期 观察指标 下游产品的更迭和生命周期 资本开支和需求 库存周转天数 适用范围 半导体全行业 资本开支重 、 标准 化程度高的存储行 业存在明显的资本 开支 /产能周期 定制化程度高的 非存储行业存在 明显的库存周期 资料来源: wind、彭博,平安证券研究所 台积电 2020年 5nm量产 , 预计在 2022年 3nm进行规模化量产: 此前代工厂商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均已宣布暂缓 10nm以下制程的研发 。 目前芯片制 造的先进制程竞争主要剩下台积电和三星两家 。 领先厂商通过提前量产获取订单 , 分摊工厂折旧 , 进而继续研发下一代工艺 , 使得后进厂商在 先进制程工艺上的投资低于预期回报而放弃竞争 , 以此扩大市场份额 、 形成壁垒 。 未来芯片代工领域马太效应会愈加明显 , 大陆厂商有望在政 策和资金的加持下进一步 增强竞争实力 。 大陆先进制程稳步前行: 2021第一季度中芯国际第一代 FinFET进入成熟量产阶段 , 产品良率达到业界标准 , 稳步导入 NTO, 正在实现产品的多 样化目标 。 第二代 FinFET项目相比第一代单位面积晶管密度大幅提高 , 低电压工艺开发进入风险量产 。 15 不同晶圆厂的制程演进时间表 *:英特尔 10nm技术在晶体管密度方面与台积电、三星 7nm工艺相当,同属一代技术 *:格罗方德 2018年 8月宣布搁置 7nm FinFET制程的研发,专注 14nm/21nm产品 *:联华电子 2017年宣布暂缓跟进 10nm和 7nm制程的研发 竞争格局 |台积电领先,大陆先进制程稳步前行 制程演进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 台积电 28nm 20nm 16nm 10nm 7nm 5nm 5nm+ 英特尔 22nm 14nm 10nm* 三星 28nm 20nm 10nm 7nm 5nm 格罗方德 28nm 20nm 14nm 10nm * 联华电子 28nm 14nm * 中芯国际 28nm 14nm 12nm N+1 下游产品的制程演进时间表 资料来源: wind、集邦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 根据 IBS 的统计 , 先进制程资本性支出会显著提升 。 以 5nm节点为例 , 其投资成本高达 150+亿美金 , 是 14nm的 3倍 , 是 28nm的 5倍 。 为了建设 5nm产线 , 2020年台积电计划全年资本性支出高达 184亿美元 。 先进制程不仅需要巨额的建设成本 , 而且也提高了设计企业的门槛 , 根据 IBS 的 预测 , 3nm 设计成本将会高达 5-15 亿美元 。 台积电持续上调资本开支: 台积电上调 2021年资本开至 300亿美金 ( 2020年 Q4指引是 250280亿美金 ) , 80%投在 3nm/5nm/7nm等先进制程 , 10%投 在先进封装 , 10%投在成熟制程 , 未来三年资本开支 1000亿美金 。 16 资本开支 |先进制程资本性支出会显著提升 不同制程下晶圆厂的设备投资额(百万美元) 台积电资本开支(百万美元) 2134 2504 3082 3950 4746 6272 8449 11420 15557 21495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晶圆产能的设备投资( 5万片 /月 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 wind、集邦咨询,平安证券研究所 芯片品类和需求量持续增加的浪潮下 , 全球晶圆厂数量也不 断扩张 。 SEMI的数据显示 , 2017-2020年间全球投产的半导 体晶圆厂为 62座 , 其中有 26座设于中国大陆 , 占全球总数的 42%。 并预计从 2020年到 2024年至少新增 38个 12英寸晶圆厂 。 大陆代工厂积极扩产: 根据中芯国际的深圳扩产计划 , 中芯 深圳将负责项目的发展和营运 , 重点生产 28纳米及以上的集 成电路和提供技术服务 , 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 4万片 12寸晶 圆的产能 , 预期将于 2022年开始生产 。 待最终协议签订后 , 项目的新投资额估计为 23.5亿美元 , 约合 153亿元 。 北京地 区扩产方面 , 中芯控股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 订立合资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资企业 , 总投资额为 76亿美元 ( 约合人民币 500亿元 ) 。 一期项目计划于 2024年完工 , 建 成后将达成每月约 10万片 12英寸晶圆产能;华虹半导体则计 划扩产无锡 12英寸晶圆厂 , 同时考虑在无锡建设二期项目 。 17 扩产 |全球晶圆厂持续扩产,设备受益 全球晶圆厂持续扩产 资料来源:芯思想,平安证券研究所 公司 扩产地点 投资金额 扩产情况(月增产能) 预估产能释放时间 士兰微 厦门 50亿元 扩增至 3万片 12英寸 90-65纳米 2021-2022杭州 21亿元 扩增至 8万片 8英寸 2021-2022 华润微 重庆 新建 3万片 12英寸 2022 闻泰科技 上海 120亿元 新建 3-4万片 12英寸 2022-2023 博世 德国 10亿欧元 新建 2万 12英寸 2021 德州仪器 美国 扩建 12英寸 2023-2025 华虹集团 无锡 52亿元 扩増至 6.5万片 12英寸 90-65/55纳米 2021-2022 中芯国际 天津 未知 扩增至 4.5万片 8英寸 2021-2022 北京 未知 扩增 1万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1-2022 深圳 23.5亿元 新建 4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2-2023 北京 76亿美元 新建 10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4-2025 晶合集成 合肥 未知 新増 N2厂 4万片 12英寸 55-40纳米 2022-2023合肥 未知 新建 N3厂 16万片 12英寸 未知 粤芯半导体 广州 65亿元 二期扩増 2万片 12英寸 2021-2022 绍兴中芯 绍兴 扩增至 9万片上英寸 2021-2022 宁波中芯 宁波 新増 3万片 8英寸 2022-2023 海辰半导体 无锡 14亿美元 释放约 5万片 8英寸 2021无锡 軽放约 6.5万片 8英寸 2022 台积电 南京 28.87亿美元 新建 2万片 12英寸 28纳米及以上 2023 美国 120亿美元 新建 2万片 12英寸 5纳米 2024-2029 中国台 湾 270亿美元 扩増 3纳米、 5纳米和 7纳米等先进工艺 2023 联电 台南 15亿美元 12英寸 1万片 28纳米及以上 2021-2022 台南 30亿美元 12英寸 3万片 28纳米 2023-3024 厦门 4亿美元 12英寸 5000片 28纳米 2021-2022 力积电 铜锣 2780亿新台币 12英寸 10万片 1x-50nm 2023 世界先进 新竹 未知 新建 4万片 8英寸 2023-2024 格芯 美国 未知 扩建 FAB8 2023-2024新加坡、德国、美国 14亿美元 扩増 12纳米至 90纳米 2021-2022 三星 美国 170亿美元 扩增 3万片 12英寸 7-5纳米 2023-2024 英特尔 美国 200亿美元 扩建 12英寸产能,部分代工 半导体设备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和封测环节 , 分为晶圆加工设 备 、 封装设备和检测设备 。 晶圆制造设备中 , 光刻机 、 刻蚀机 和薄膜沉积设备为核心设备 , 分别占晶圆制造环节的比例约 30%、 15%和 25%。 设备厂商有望受益扩产浪潮 。 随着台积电等晶圆厂龙头开启新 一轮扩产周期 、 技术升级 、 晶圆产能向大陆转移以及国内政策 的大力支持 , 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 2020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达到 712亿美元 , 其中大陆市场为 187亿 美元 , 占比达 26%, 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 2020年大陆半导体设 备增速为 39%, 远高于全球的 19%, 是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 国产设备导入有望加速 。 半导体设备高门槛导致竞争格局高度 集中 。 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 、 日本 、 荷兰企业 所垄断 , 2020年行业 CR5占比 66%, CR10占比 77%。 长期来看半导 体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需求凸显 , 同时中芯等积极扩产也加速 了国产化设备的导入进程 。 18 扩产 |全球晶圆厂数量持续扩张,设备受益 晶圆制造环节主要设备及材料使用统计 资料来源:芯思想,平安证券研究所 环节 工艺 设备 所需材料 扩散 氧化 氧化炉 硅片、特种气体 RTP RTP设备 特种气体 激光退火 激光退火设备 特种气体 光刻 涂胶 涂胶 /显影设备 光刻胶 测量 CD SEM等 光刻 光刻机 掩模版、特种气体 显影 涂胶 /显影设备 显影液 刻蚀 干刻 等离子体刻蚀机 特种气体 湿刻 湿法刻蚀设备 刻蚀液 去胶 等离子去胶机 特种气体 清洗 清洗设备 清洗液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机 特种气体 去胶 等离子去胶机 特种气体 清洗 清洗设备 清洗液 薄膜生长 CVD CVD设备 特种气体 PVD PVD设备 靶材 RTP RTP设备 特种气体 ALD ALD设备 特种气体 清洗 清洗设备 清洗液、特种气体 抛光 CMP CMP设备 抛光液、特种气体 刷片 刷片机 清洗 清洗设备 清洗液、 特种气体 测量 测量设备 金属化 PVD PVD设备 靶材 CVD CVD设备 特种气体 电镀 电镀设备 电镀液 清洗 清洗设备 清洗液 目录 CO N T E NT S 显示:面板竞争格局改善,关注技术升级带来增量机会 19 市场回顾:电子行业年初至今跑赢沪深 300指数 0.06个百分点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关注扩产背景下设备及材料业绩弹性 消费电子: 5G手机起量,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投资建议:聚焦 5G与芯片自主可控 供给端产能退出方面: 韩国三星的 L8-1-1在 19Q3关闭 80K/月( 8.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的产能,三星的 L8-2-1( 8.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 在 19Q3关闭 35K/月的产能, 预计三星 L8和 L7产线在 2021Q1后关闭。 LGD的 P7( 7.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 1950*2250mm)公司 19Q4关闭 50K/月的产 能, 2020年继续关闭 75K/月的产能。 LGD的 P8( 8.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 2200*2500mm)公司 19Q4关闭 140K的产能,剩余 100K产能, 预计 LGD的 P7和 P8产线各保留 100K/月的产能至 2021年底。 供给端产能增加方面:除 京东方武汉的 10.5代线和惠科绵阳的 8.6代线有新的产能贡献外,其余产线产能增加有限。 资料来源: Witsview、 Omdia,平安证券研究所 20 显示 |供给端日韩厂商退出,国内尚无规模建厂计划 LCD面板产能退出一览 LCD面板产能增加一览 Supplier Gen Capacity 3Q19 4Q19 1Q20 2Q20 3Q20 4Q20 1Q21 2Q21 3Q21 4Q21 CPT Gen 6 105K -105K - 0K Aug19 SDC Gen 8.5 80K -80 K - 0 K Jul19 SDC Gen 8.5 70K -35K - 35K Sep19 35K -35K - 0K LGD Gen 7.5 225K -50K - 175K Oct19 - 75K - 100K -100K - 0K LGD Gen 8.5 240K -60K - 180K (Sep19) - 100K (Dec19) -100K - 0K Gen Makers Location 1Q20 2Q20 3Q20 4Q20 1Q21 2Q21 3Q21 4Q21 Gen 8.5 BOE Fuzhou CEC-CHOT Xianyang 140K (+10K) 150K(+10K) 180K(+30K) Gen 8.6 HKC Chongqing HKC Chuzhou 95K (+20K) 105K (+10K) 130K(+25K) 160K (+30K) HKC MianYang 10K 30K(+20K) 60K(+30K) 90K (+30K) 120K(+30K) 150K (+30K) Gen 8.6 Plus CEC- huadongtech Chengdu 140K (+10K) 150K (+10K) Gen10.5 BOE Hefei 127K (+7K) 140K(+13K) CSOT ShenZhen CSOT ShenZhen 10K 30K(+20K) 45K (+15K) 60K(+15K) 95K(+35K) Sharp Guangzhou 12K(+6K) 36K(+24K) 63K (+27K) 90K(+27K) BOE WuHan 30K 40K (+10K) 70K (+30K) 90K (+20K) 120K (+30K) 疫情影响上半年电视面板的出货 : 2020年 Q1和 Q2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分别为 6425万台和 6479万台 , 同比 2019年 Q1和 Q2分别下降 8.2%和 8.46%, 主要是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 , 物流和线下销售渠道受阻 。 三季度开始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被消化叠加北美地区消费券的发放 , 电视下游需求恢复带动电 视面板出货增长 , 三季度环比二季度增长 9.6%, 2020年全年电视面板出货为 26850万台 , 同比下降 6.5%。 电视大尺寸化明显 :十年前电视主流电视尺寸是 32英寸 , 如今 55英寸成为主流 , 估计 2020年全年电视面板的出货面积有望达到 1.7亿平方米 , 相比 2019年的 1.68亿平方米提升 0.7%, 随着 55寸 、 65寸占比的提升 , 电视领域 “ 尺寸迭代 ” 效应带动的大尺寸化也将驱动电视面板需求面积的增长 。 2021年电视面板紧平衡 , 价格高位震荡 , 厂商获利改善: 根据面板上 TV面板的产能规划 , 预计 2021年电视面板依然处于紧平衡 , 电视面板价格处 于高位震荡 , 厂商的获利得到改善 。 21资料来源: Witsview、 Omdia,平安证券研究所 显示 |需求端电视大尺寸化明显 TV面板季度出货量(千台) 电视面板出货面积 58,000 60,000 62,000 64,000 66,000 68,000 70,000 72,000 74,000 2019 2020 -2% -1% 0% 1% 2% 3% 4% 5% 6% 7% 8% 36,000 37,000 38,000 39,000 40,000 41,000 42,000 43,000 44,000 45,000 46,000 47,000 TV面积 (K - m2) 同比( %) 国内整合进入尾声 : 2020年 11月 京东方 通过股权转让获得 南京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80.83%的股权, 12月通过增资获得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 技有限公司 35.03%的股权; 2021年 4月 TCL科技购入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60%的股权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 。 集中度提升, 21年京东方 +华星预计份额到达 44%: 预计京东方和华星光电( TCL科技)完成并购整合后,国内的并购整合进入尾声,国内的面板厂 商只剩下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为主, 2021年完成交割后京东方 +华星份额将到达 44%, LG和三星将退出 LCD面板市场。长期来看,整合完成后, 面板价格将回归稳定, 面板的周期属性将会弱化, 液晶面板产业将进入良率至上、管理优先的时代,建议关注 TCL科技等面板厂商。 22 LCD国内面板整合接近尾声 资料来源: Witsview、 Omdia,平安证券研究所 显示 |竞争格局上集中度提升,厂商获利提升 LCD面板市场份额(左图为 2020年、右图为 2021年) 21.10% 10.60% 11.70% 7.10%2.80% 10.80% 12.70% 5.40% 3.40% 1.30% 0.80% 5.30% 3.50% 3.50% BOE CSOT LGD SDC-KR SDC-Suzhou AUO INX Sharp CEC-Chengdu CEC-Nanjing Gen 8.5 CEC-Nanjing Gen 6 HKC CHOT Others 28.60% 15.00% 10.70% 10.40% 12.20% 7.20% 9.40% 3.90% 2.60% BOE CSOT LGD AUO INX Sharp HKC CHOT Others 并购方 并购标的 完成时间 华星光电 约 10.80亿美元购入苏州三星电子液晶 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60%的股权以及苏州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 2021年 京东方 A 通过股权转让获得南京中电熊猫显示 科技有限公司 80.83%的股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