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No.C20200032 0 2 0 0 6 0 9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 1 林毅夫 2 沈艳 孙昂 内容提要:本文以 2020 年 3 月起中国地方政府陆续发放的消费券为切入点,根据消费 券的具体特征,以及微信支付数据、疫情数据和城市经济状况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三重 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来识别消费券的发放效果,并评估政府在助力经济复苏中的作用。本文 主要有如下发现:第一,发放消费券可以促进消费,发券地区受支持行业的支付笔数比未发 放地区同行业高约 25%;第二,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地区,消费券显著增加交易活跃程度; 定向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券可以增加消费。第三,城市不发放消费券的主要原因是财力受限而 不是消费券无效。本文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券发放,并利用大数据技 术,多策并举精准定位需扶持行业与人群,确保消费券发放透明、公正、高效。 关键词:消费券刺激政策经济增长地区不平等有为政府 1 本研究感谢聂卓、 李星宇、 蒋旭、 甘露的助研支持和腾讯公司的大力数据支持, 感谢黄益平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新 冠疫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会议参与同事的评论和建议。 2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邮政编码 100871,电子邮箱 ; 沈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邮政编码 100871,电子邮箱 ; 孙昂,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 级研究员,邮政编码 100872,电子邮箱 2 我国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研究 3 林毅夫 4 沈艳 孙昂 内容提要:本文以 2020 年 3 月起中国地方政府陆续发放的消费券为切入点,根据消费 券的具体特征,以及微信支付数据、疫情数据和城市经济状况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三重 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来识别消费券的发放效果,并评估政府在助力经济复苏中的作用。本文 主要有如下发现:第一,发放消费券可以促进消费,发券地区受支持行业的支付笔数比未发 放地区同行业高约 25%;第二,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地区,消费券显著增加交易活跃程度; 定向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券可以增加消费。第三,城市不发放消费券的主要原因是财力受限而 不是消费券无效。本文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券发放,并利用大数据技 术,多策并举精准定位需扶持行业与人群,确保消费券发放透明、公正、高效。 关键词:消费券刺激政策经济增长地区不平等有为政府 一、引言 二零一九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疫情防控导 致生产、消费和外贸同时萎缩。我国 2020 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下降 6.8%,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预测 2020 年全球经济将会下滑 3%。虽然我国多次应对危机采取的基建投资,尤其近期 提出的新基建仍为应对经济衰退的必要之举,但面对消费支出下滑冲击了中小微企业、就业 和低收入人群的新情况,需要迅速、果断在需求端采取措施,以同时实现保护家庭、保障消 费、帮企业渡过难关,从而保护我国经济根基的目标,重启消费已成为稳定我国经济的重中 之重。 不同于发达国家采取的发放现金、 实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措施, 从 2020 年 3月起, 我国地方政府开始陆续发放消费券。据商务部统计,截至 5 月 8 日,我国已有 28 个省市自 治区的 170 多个地级市发放了 190 多亿元消费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通过发放消 费券来应对经济冲击。但是否应当加大发放规模取决于消费券能否达到刺激消费的初衷,这 就需要先评估现有消费券的发放效果。 如果直接将一个城市或者一个行业发放消费券前后的消费变化当做消费券的刺激效果, 可能因三方面因素导致估计偏误。第一,并非消费反弹都由消费券带来。这是因为消费受季 节、城市特征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不发券消费可能也会反弹。第二,并非核销了消费券的支 出都是被消费券撬动。如果消费者只是用消费券买了原本就计划买的物品,那么将核销了券 的消费都算作由消费券刺激会对效果产生高估。第三,消费券发放并非随机。尽管可以控制 相对易于观测的差异,如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财政实力,还可能存在不易观测的随 时间变化的因素影响消费。例如对中央提出的“六稳” 、 “六保”政策,各地的解读和执行力 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不易简单量化,却可能直接影响消费券的发放效果。 本文旨在从我国发放消费券的具体特征出发,采用微信支付数据、疫情数据和城市经济 状况数据来估计消费券的发放效果。利用疫情中不同城市在不同时点发放、也有城市始终未 3 本研究感谢聂卓、 李星宇、 蒋旭、 甘露的助研支持和腾讯公司的大力数据支持, 感谢黄益平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新 冠疫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会议参与同事的评论和建议。 4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邮政编码 100871,电子邮箱 ; 沈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邮政编码 100871,电子邮箱 ; 孙昂,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 级研究员,邮政编码 100872,电子邮箱 3 发放这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我们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和三重 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DDD)模型识别消费券的刺激效果。双重差分 和三重差分模型可以允许我们去掉消费行为在时间、季节等方面的变化、剥离出纯粹由消费 券导致的消费变化,并且不要求消费券的发放完全随机。但双重(三重)差分法需要满足平 行趋势假定,即要求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在发放前的时间趋势相同。这相当于假定了控制可 观测因素后,一个城市发券还是不发券的决定可被视为基本随机,而这一假定在现实中可能 过于严格。为检验双重差分法的结论是否稳健,我们在安慰剂检验、平行趋势图之后,再采 用广义合成控制法(Xu, 2017)来容许存在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消费的不可观测因子,并进一 步采用合成控制法(Abadie et. al., 2010)来评估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决策受限制的程度,以 增加对双重差分因果推断可信度的理解。 本文主要有三点发现。第一,发放消费券对活跃交易、促进消费有积极效果。在发放消 费券一个月左右,发放消费券地区微信支付笔数比未发券地区高 4.202个百分点,由此推算 出发券地区受支持行业的支付笔数比未发放地区同行业高约 25%。 第二, 发放消费券显著增 加了三产占比高城市的交易活跃程度,定向在低收入人群也有正向刺激消费的证据。第三, 不发券地区如果发放消费券会有更高的微信支付笔数, 说明地方政府不发券的主因是财力受 限而不是消费券无效。另外,这些制约因素减弱了发放消费券决策的自主性,从而让发放过 程更接近自然实验,增加了消费券发放效果因果推断的可信性。 本文对文献有以下三方面贡献。第一,本文从消费券刺激消费的角度,丰富了新冠肺炎 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文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文献已经从疫情对资本市场、对家庭 和企业、对劳动市场、对宏观经济、对健康和流行病建模、对社交距离和其他政策反应等多 个角度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如截至 2020 年 5 月底已经有了 110 多篇 NBER 工作论文。其中 分析对消费影响的文献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交易数据评估了疫情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Coibion et al., 2020和 Baker et al., 2020a) ,也有文献评估了美国今年 3月以来的经济刺激 计划2020年关爱法案 (2020 CARES Act)下,发放现金对于刺激消费的效果(Baker et. al., 2020b) 。国内文献主要从疫情的经济冲击路径、企业经营状况和政策诉求、金融风险传 导机制等角度讨论了疫情后财政政策走向、财税体制改革任务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刘世锦 等,2020;朱武祥等,2020;杨子晖等,2020;李明等,2020;陈赟等,2020) ,但缺少从 全国范围内评估新冠肺炎疫情下消费券发放对刺激消费效果的研究, 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 在疫情背景下,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消费券对经济复苏的效果。 第二,本文丰富和补充了消费券相关的研究。对于消费券是否能刺激消费这一问题,经 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均无定论。根据凯恩斯乘数原理,政府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扩大公共支 出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对宏观经济产生扩张效应。 但根据弥尔顿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在消费者没有改变未来收入预期的情况下,消费券仅仅暂时提高某一期的收入水平,理性人 会用消费券替代现金用于原定消费计划,而把现金储蓄起来;或者把引致的消费平滑到未来 各个时期,产生“挤出效应” ,削弱当期消费券的发放效果。 实证研究结果也莫衷一是。例如,Hsieh et al.(2010)评估了日本 1999 年 3 月向儿童和 老人发放 60 亿美元消费券的效果,他们发现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未受影响;而 Moffitt(1989)和 Hoynes Wilde et al. 2009) ;Zandi (2008)与 Hanson(2010)进一步估计食品券拉动的 GDP 增长是其发放金额的 1.7-1.8倍, 是政府所有经济刺激计划中最有效的政策。但是,Moffitt(1989)利用美国食品券计划涵盖 了波多黎各、而波多黎各在 1982 年将食品券改为现金券这一外生事件,发现食品券的发放 减少了相关食品的现金支出,产生了几乎一一对应的替代关系,因而不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 用。 Hoynes Breunig Fox et al., 2004; Levedahl, 1995; Fraker, 1990; Moffitt, 1989; Senauer & Young, 1986) ,也远高于发现金带来的边际消费倾向 0.05。Hsieh et al.(2010)研究了日本 政府于 1999 年 3 月向占全国总人口 25%的老人和儿童发放总额约为 60 亿美元消费券的刺 激效果,他们发现消费券发放对服装等半耐用品作用明显(边际消费倾向约为 0.41) ,且这 一效果对低收入群体更强。Kan et al.(2017)研究了 2008 年中国台湾发放的总额约 25.7 亿 美元消费券的效果。通过对 2910 名电话采访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消费券关联消费是核销金 额的 1.24 倍。 最后,由于本次消费券发放由地方政府主导,这一研究也将加深对地方政府在经济复苏 中作用的理解。 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第三支文献是新结构经济学提出的 “有为政府” 理论。 该理论提出, 经济的良好运行既需要市场竞争来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引导资源的 配置, 也需要政府克服经济运行、 结构转型升级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各种市场失灵, 主张 “市 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 (林毅夫,2013) 。并且,作为理性 人,政府领导人行为动机有二:一是长期执政(从地方官员来说则是升迁) ;二是在长期执 政不受挑战的情况下希望青史留名。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好办法是给人民带来稳定、繁荣 (林毅夫,2008) 。发挥政府的作用,克服在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中的市场失灵,则是给 经济带来繁荣的途径。所以,在能认识到市场失灵之所在,政府领导人会有积极性采取措施 以克服之。 根据这一理论,由于新冠疫情给国内外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不确定性,大规模的隔离、 封锁和外销订单的减少导致有效需求骤然下降,靠市场的价格机制难于恢复供需的均衡,许 多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如果听之任之,必将出现大量企业倒闭,失业剧增,新冠肺炎疫情 过后,企业重建则会面临重重困难,增加社会稳定和运行的成本,此时政府就需要积极主动 采取措施,克服市场失灵,以保家庭、保企业、保经济根基。本文的研究提供评估新结构理 论这一判断的机会。 三、各地消费券发放情况 本文涉及的消费券是指政府用财政资金向民众发放、 可采取抵扣的方式到相关店面购物 消费的代金券。 根据收集整理的各地新闻报道, 本部分从三个角度介绍我国各地截至 4 月 186 日消费券的发放情况 5 。第一节总括地方政府发放行为;第二节刻画消费券设计特征;第三 节初步描述消费券的发放效果。 (一)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情况简介 首先,图 1按照时间轴梳理了各地的发放时间。该图显示,最早发放消费券的是山东省 济宁市,共 11 座城市在 3月发放了消费券,其余 25 座城市在 4月加入发放行列。其中疫情 最为严重的武汉大致在 4 月 20 日宣布开始发放。 图 1 地级市消费券计划发放总额(万元)及时间一览(截至 4 月 18 日) 截至 4 月 18 日,各市消费券发放总额达 57.4 亿元(图 2) 。总体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 部沿海城市计划发放金额较大,如温州、青岛和南京计划发放总额均达到或超过 3 亿元。杭 州共计划发放消费券价值人民币 16.8 亿元,在图中热力最高。 图 2 地级市消费券计划发放数量分布图(截至 4 月 18 日) 其次,从覆盖行业看,有行业定向的消费券发放城市占 69%,主要定向行业分别是餐饮 (93%) 、文化旅游(64%) 、超市(55%)和百货(61%) 。可见各地主要定向重度依赖线下 消费、现金周转速度快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行的行业。 第三,就覆盖人群而言,有 30 市的消费券都是针对本地居民,并不进一步明确人群定 向。在有定向计划的城市中,定向人群是低保、特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但目前定向金额 仍然较低,如武汉计划定向金额 1800 万元,占比为 3.6%;杭州计划定向 1500 万元;南京 计划定向 1000 万元,占比约 3.14%。绍兴最高,计划定向 2750 万元,占比约 15.3%。 5 截至 4 月 18日宣布将于 30日发放消费券的南昌也记为消费券发放城市。7 第四,就发放方式和发放渠道来看,有 33 市采取纯线上模式,还有 3 市采取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在通过线上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的同时,也发放现金券。线上发放渠 道又有单多之分,其中仅采用支付宝方式发放的有 10 个市;仅采用微信发放的有 7 个;仅 采用美团发放的有 3 个市;最后有 9 个市采取了多平台发放。 第五, 从发放批次角度看, 36 市中有 12 市选择一批次全部发放, 2 个市发放两个批次, 6 市发放 3 个批次,绍兴、嘉兴这两个城市发放 6 个批次。各市不同发放批次的安排,可以 增加公众获取消费券的机会。 第六,消费者可以通过抢券、摇号和抽奖的方式获取消费券。其中抢券为主要发放方式 (24 市) ;其次是摇号或抽奖(7 市) ,其余暂未明确表示领取方式。一些城市还规定首轮未 抽中消费券的消费者可报名第二次抽奖,以及前一轮未领取完的额度会转到下一轮继续抽 取。发放批次和消费者获取途径的多样化说明,地方政府尽可能关注了发放公平问题。 (二)消费券设计特征 从消费门槛角度看,现有 36 市中有 22 市的消费券设有最低消费限额,8个市的消费券 不设消费门槛,剩余 6 市不清楚是否存在最低限额。有消费门槛的消费券最低消费限额均在 5100 之间,以 30 元和 50 元为主。 从消费券面值看,单张消费券金额不超过 50 元的城市占 42%;100 元以内的占 69%。 消费券的优惠主要通过满多少元减多少元来兑现,据此可以近似推算出优惠力度。例如,如 果一地消费券的设计是满 50 元减 20 元,则最大优惠力度则为六折。36 个市中,三分之二 的城市优惠力度在七折以上。 消费券总体有效期短。36 市中仅有 4个市的消费券有效期超过一个月。其中,有 12个 市的消费券有效期为 7天,占比 33.3%;这类消费券主要集中在餐饮、零售行业。有效期大 一个月的主要是文旅类如门票等消费券。 (三)消费券的发放效果 在本小节,我们从核销率、消费券消费者用户画像和商家画像三个角度,初步描述消费 券的发放效果。核销率是指一段时期内消费者获取消费券之后的使用比例。表 1 报告了整理 出的各地发放日期、时间段、发放总金额、核销金额、关联消费等信息,和计算出的核销率 和关联消费倍数。总体看来,两周内核销率大多在六七成,而关联消费倍数在 3.5-17 倍之 间。这个倍数常被解读为消费券撬动消费的倍数,但由于核销消费券的消费未必都是消费券 引发,这种做法往往会高估消费券的刺激作用。本文的目标是分离出消费券引发的那部分消 费。 消费券用户和商家情况的信息各地介绍不多, 零星证据显示中青年可能是消费券使用的 主力军、中年人更可能因为消费券而增加消费,餐饮和食品零售行业的中小微商家更可能受 益方等。 6 综上可知,中国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有三个特点。第一,反应迅速。第二,主要目标是 快速启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大量、小额消费,这通过消费券总体上消费券面额小、最低限额 低、折扣适中、有效期短等特点体现。第三,发放过程中兼顾效率和公平。从效率角度看, 消费券覆盖行业和覆盖人群等方面侧重“保企业、保家庭” ,旨在扶持对本地民生和就业稳 定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同时从方法批次和发放方式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公平。 6 详见沈艳和孙昂(2020)。8 表 1 各地核销率情况统计* 城市 发放 日期 统计 时间段 发放总额 (万元) 核销金额 (万元) 核销率(%) 关联消费 (万元) 关联消费/ 核销金额 (1) (2) (3) (4) (5) (5)/(4) (7) (7)/(5) 晋城 03.22 03.22-04.19 1500 1442 96.1 17300 . 杭州 03.27 03.27-04.16 37500 32100 85.6 342200 10.7 嘉兴 03.31 03.31-04.16 10600 . 80.0 . . 佛山 04.01 04.01-04.11 5000 3870 77.4 13600 3.5 内江 04.10 04.10-04.24 . 243 . 821 3.4 沈阳 04.10 04.10-04.24 2000 944 47.2 6459 6.8 衢州 04.03 04.03-04.13 3390 1846 54.5 10147 5.5 郑州 04.03 04.03-04.16 5000 3925 78.5 55200 14.1 赤峰 04.05 04.05-04.20 500 364 72.9 3692 10.1 呼和浩特 04.05 04.05-04.14 1000 86 8.5 719 8.4 绍兴 04.05 04.05-04.12 7500 2333 31.1 10900 4.7 宁波 04.17 04.17-04.23 1070 515 48.1 5321 10.3 乌鲁木齐 04.18 04.18-04.24 4786 330 6.9 5498 16.7 温州 04.18 04.18-04.25 19720 13000 66.2 98200 7.6 武汉* 04.20 04.20-04.27 62 19 30.7 . . * 数据由研究团队收集整理自各地新闻,具体来源参见资料来源中的相关新闻。 *武汉消费券核销数据按照张数(万张)而不是金额(万元)进行统计和计算,数据来源为微信支付团队。 四、数据描述与研究策略 (一)数据 本文使用的支付数据来自腾讯微信支付。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是以 2019 年 12 月月度 均值为 100,2020年 13月间,百货超市、餐饮、文化旅游、交通通信和居住这五大类行业 的月度支付笔数和交易金额的变化百分比。我们以百货超市、餐饮和文化旅游作为消费券的 实验组,并以基本没有消费券定向的交通通信和居住行业为对照组。二是以该城市在 2019 年 12 月的月度均值为基准,发放消费券所在省的 197 个城市在 2020 年 4 月 1 日到 23 日间 各城市支付笔数和金额的相对变化百分比值。 图 3 描述了 2019 年 12 月到 2020 年 4 月间不同行业交易笔数的变化趋势,其中 4 月数 据为 4 月 1 日到 23 日的均值。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交易笔数从 2020 年 1 月起出现下跌, 其中跌幅度最大的是餐饮(2019 年 12 月的 75%) ;2 月延续 1 月跌幅,其中跌幅最大为餐 饮(2019年 12 月的 15%) ,最小为百货超市(2019 年 12 月的 58%) 。经过 3 月的消费券发 放等救助措施,到 2020 年 4 月,升幅最大的是百货超市,交易笔数已经回到 2019 年 12 月 水平;紧随其后的是交通通信(76%) 、餐饮(71%) 、居住(69%)和文化旅游(55%) 。9 图 3 2019 年 12月- 2020 年 4月分行业微信支付交易笔数 图 4 刻画了交易金额的变化趋势。临近春节时,交易金额仍是上月的 138%;但 2 月起 各行业交易金额均出现下跌, 其中百货超市跌到 71%, 文化旅游和餐饮的交易金额均仅有上 月的 20%左右。经过 3 月的消费券等扶持政策,百货超市的交易金额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 2019 年 12 月水平,餐饮业交易金额也恢复到 77%,但是文化旅游的消费下降仍然幅度很 大,为 12 月的 46%。 图 4 2019 年 12月- 2020 年 4月分行业微信支付交易金额 图 3 和 4 反映以下三点。第一,疫情对涉及“衣食住行游”的这五大行业的消费均带来 极大的负面冲击,这一冲击以 2 月效果最深,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在受创最重的行业仅为疫 情前的 20%左右。第二,各地政府的消费券发放有的放矢。消费券主要针对百货超市、餐饮 和文化旅游等遭受疫情重创的行业。第三,和没有得到消费券补贴的行业相比,被补贴行业 的消费恢复速度更快。例如,餐饮 4 月的交易金额从 51%增加到了 77%,增幅为(77- 51)/51=51%;文化旅游的增幅从 36%到 46%,增加 30%,而通信和居住的增加幅度为 10% 左右。 本文采用的消费券数据由研究小组从各地的新闻和地方政府网站收集, 具体数据来源参 见沈艳和孙昂(2020)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数据从丁香医生网站获取 7 。刻画城市经济基本 7 数据来源 58% 100% 15% 76% 75% 100% 55%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19年12月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百货超市 餐饮 交通通信 居住 文化旅游 138% 71% 103% 77% 34% 72% 21% 46%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2019年12月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百货超市 餐饮 交通通信 居住 文化旅游10 面的控制变量来自 CEIC数据库,主要控制了地方经济发达程度(人均 GDP 的对数值) ,经 济结构(第三产业的 GDP 占比) ,城市财政状况(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对数值和一般预算收 入占 GDP 比重)和财政自给率(一般预算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和转移支付之和的比重) 。 8 表 2 描述了发券城市和为发券城市的疫情与经济财政状况。可以看到,有发放计划的城市经 济水平更高、财政实力也更强,转移支付占 GDP 的比重更低。 9 表 2 非发券城市和发券城市疫情和经济财政情况统计描述 暂无发券计划城市 有发券计划城市 变量名 观测值 均值 标准差 观测值 均值 标准差 Log当日累计确诊数 24,710 2.859 1.601 3,060 3.853 1.677 Log GDP总量 299 4.834 1.065 36 5.865 0.971 Log人均GDP 290 1.470 0.620 36 2.123 0.695 Log人均一般预算收入 290 -1.161 0.763 36 -0.293 0.908 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299 7.585 2.454 36 9.376 3.067 转移支付占GDP比重(%) 299 21.972 26.222 36 7.346 7.019 财力自给率(%) 299 36.370 19.833 36 62.889 24.500 第三产业占比(%) 296 44.343 8.332 34 50.124 10.305 注:Log当日累计确诊数为城市-日度观测值,故观测值数量较多。 (二)研究策略 由于消费券的发放过程近似于一个自然实验, 我们采用双重差分法来估计发放消费券的 发放效果。具体来说,通过比对同一城市消费券发放后与发放前的消费差异,就可以去掉同 一城市短期内不随时间变化的城市特征对消费券的发放决策以及对消费本身的影响。 在此基 础上控制时间趋势,就可以去除不发放消费券、消费也会在春节后出现的恢复与攀升。再以 未发放消费券城市为基准组, 用这些没有发放消费券城市的消费情况来近似发放消费券城市 在没有发放消费券时的消费状态,这就可以去掉并非由消费券引发的消费。本文的基准估计 方程为 (1) 其中脚标 p表示省份,j表示城市,t表示日期。虚拟变量 刻画 p 省的城市 j 在第 t 天发放消费券的情况,如果当天有发放消费券则取值为 1,其他情况为 0。 为 p 省的城 市 j 在第 t 天的累计病例数。c 是城市固定效应, 是日期固定效应, 是分省的时间趋 势。 是残差项,在城市层面上聚类。回归分析中 1-3 月的权重为 1-3 月月度数据的标准 差,4 月的权重为 4 月日度数据的标准差。 在双重差分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做差异性分析。记 是省份p城市j时间t是否在发放消费券方式和定位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估计如下回归方 程 (2) (2)式中其他设定均与式(1)相同。 由于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要求满足平行趋势假定, 也就是要求了条件于其他控制变 8 由于 2019年城市层面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且数据库中 2018年变量缺失较为严重,我们使用 2017年的数据来度量城市的经济 和财政特征。 9 沈艳和孙昂(2020)的评估中还考虑控制了官员个人特征相关变量。部分现有文献认为,官员个人特征会显著影响中国地方 政府决策,这种影响体现在基建投资、税收征管、公共支出结构等多个方面(纪志宏等,2014;徐磊和王伟龙,2016;Persson Zhang et al., 2019)。由于回归发现官员个人特征不是统计上显著的变量,本文略去这类变量。11 量, 和 应当独立。为了评估上述分析的稳健性,我们采用假设相对较弱的广义 合成控制法(Generalized synthetic control)进一步评估发放消费券的效果。如果平行趋势假 定过于严格是由于缺省了对随时间变化的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导致, 那么进一步控制这些因 素就可以实现模型的识别。具体来说,我们的估计模型是 (3) 其中, 因子矩阵 代表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不可观测的共同因子, 而因子负荷 (factor loadings) 向量 刻画了对于不同城市,上述因子的影响可以不同。 最后,选择性偏误问题的严重性取决于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决策的自主程度。对于经济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够优化的地区,不发券的原因可能还包括地方政府财 力受限而无力发放消费券。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Abadie et al., 2010)来模 拟不发放城市如果发放的情形。如果不发券是最优选择,那么基于合成控制法得到的反事实 消费和真实消费之间就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差异;但如果反事实消费明显高于真实消费,那么 他们不发券的原因就更可能是财力受限。 合成控制法的估计步骤如下。首先我们采用已发券城市经济基本面和疫情数据,通过这 些数据特征选择出最优权重,为每一个未发券城市生成一个合成城市。即对于未发券城市 s 的每一个控制变量 sm x , s=1,S, m=1,k, 通过最小化 K m N S j jm j sm m w x v 1 2 1 x 和 0 1 t 2 1 t ) v ( T N S j jt j s Y w Y 得到最优权重 * * 1 ) v ( . ) ( N s w v w ,其中v 是对角线为 k m v v v ,. ,. 1 ,其余位置为 0 的矩阵,是反映解释变量权重的矩阵。 然后我们计算合成支付笔数 T t Y w Y N S j jt j st ,., 1 , ) v ( 1 * 。这里,疫情前合成城 市的交易状况 0 ,., 1 , Y T t st 和真实交易之间的差可以反映合成方法的效果:如果疫情 前合成交易状况非常接近真实状况,就表明这些权重的选择恰当。此时疫情后的合成支付笔 数 T T t st ,., 1 , Y 0 就可以作为反事实状态下交易笔数的估计值。最后,计算 S s T T t st ,. 1 , ,., 1 , Y - Y 0 st ,就得到未发券城市如果发券的净效应。 五、消费券发放效果评估 我们以发行消费券的36市为实验组,它们所在省的其余161个市作为控制组,并将腾讯 提供的这197个城市的4月日度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和1-3月的月度数据整合成一个面板数据 10 。 采用这一面板数据, 本文在第 (一) 节展示对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 在第(二)节以三重差分法展开差异性分析,并在第(三)节报告稳健性检验结果。 10 数据显示,交易从 2 月以来逐步恢复,交易变化主要体现在月度之间。4 月虽然有日度数据,但仅仅用 4 月日度数据所显示 的变化不足以描述交易的整体情况。为了保留 4 月日度数据的精度,我们将 1-3月的月度数据得到的日均值与 4 月月度数据一 起构成城市-日度的面板。在回归估计中,我们按照标准差进行加权。12 (一)消费券对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影响:回归结果 表3和表4报告了消费券对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的刺激效果的估计。表3的第1列显示,发 券地区腾讯平台所能追踪的交易笔数比未发券地区高4.20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系数在1%水 平显著。采用消费券发行额度的自然对数代替是否发放虚拟变量的回归显示(第2列),当 消费券额度加倍时有消费券地区比未发消费券地区的交易笔数多0.48个百分点这一效果也 在1%水准显著。 表 3 DID 估计量:消费券对交易笔数(按 2019 年 12 月平减)的影响 (1) (2) 消费券(已发行=1,未发行=0) 4.202* (1.157) Ln(消费券发行额度) 0.480* (0.145) 观测值 22,109 22,081 R平方 0.800 0.800 注:回归数据为197个城市(其中36个发券)1月、2月、3月的月度数据和4月的日度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交易笔数为以 2019年12月为基准(100%)平减的百分数。回归方程还包括一个常数项,城市固定效应、日期固定效应以及随省份不同的时间 趋势。残差在城市层面聚类。 * p0.01, * p0.05, * p0.1 表4汇报了运用DID方法估计消费券对微信支付交易金额的影响,其中交易金额是以 2019年12月为100%来平减得到的百分数。该表显示,无论是是否发放消费券的虚拟变量还 是发放金额,消费券对实验组城市微信支付金额的影响均不显著。 表 4 DID 估计量:消费券对交易金额(按 2019 年 12 月平减)的影响 (1) (2) 消费券(已发行=1,未发行=0) 0.771 (3.759) Ln(消费券发行额度) 0.062 (0.481) 观测值 22,109 22,081 R平方 0.235 0.235 注:回归数据为197个城市(其中36个发券)1月、2月、3月的月度数据和4月的日度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交易金额为以 2019年12月为基准(100%)平减的百分数。回归方程还包括一个常数项,城市固定效应、日期固定效应以及随省份不同的时间 趋势。残差在城市层面聚类。 * p0.01, * p0.05, * p0.1。 为理解上述发现的经济显著性,我们从微信支付团队获得了2020年微信支付中“衣食住 行游”这五大行业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如图5所示,交易笔数占比总和 为25%,其中消费券支持的超市百货、餐饮、和文化旅游三行业占比为16%;而交易金额这 两个占比要小得多,分别为10.2%和7.3%。由于交易笔数占比16%的三个行业带来了全行业 交易笔数增加了4.202个百分点,可以推算在发券一个月内,发券地区消费券支持行业的交 易笔数比未发券地区相应行业的交易笔数增加了25%。考虑到大部分地区发放消费券都是4 月以后才开始,以及我们的分析中已经控制了城市特征、时间特征、随省份不同的时间趋势 等因素,这体现出消费券对活跃经济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13 图 5 五行业抽样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占比 当然,表4显示以发放金额为因变量时,消费券发放对金额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这一结果可能主要源于我们获得的数据是城市微信支付全行业的数据,而消费券扶持的三 行业的交易金额占比仅7.3%。这使得消费券带来的在月度数据中看到的分行业显著作用暂 时无法在全行业变化中呈现。 (二)消费券对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影响:差异性分析 本小节从发券城市中发放方式、定向人群、多单平台、城市特征的不同等角度上述发现 作差异性分析。表5报告了是否摇号发放的效果。第1、3列回归结果显示,摇号发放同时增 加了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这一增加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以青岛为例解释摇号领取的过 程,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爱城阳” App,于 3月21日到3月28日零点报名申领。申领时, 可以单独申请餐饮、体育、图书、零售四个类型消费券,也可同时申请多种类型。每人仅可 报名一次, 最多可参与三次摇号, 摇中即止。 通过一定的时间成本 (下载app、 实名申请等) , 这种摇号方法可以遴选出对消费补贴最迫切需要的人群; 并且由于消费者可以申请不同小类 的消费券,个体的消费偏好也更能满足,这就使得这种消费券的刺激效果可能更为显著。 表5的2、 4列结果显示向特定人群发放本身并没有使得消费券的效果更大。 以青岛为例, 定向人群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区级及区级以上劳模、 特困人员和低保家庭, 数额在每人100-200元不等。 11 这些人群在消费倾向上可能不同,因此这一概括指标可能不 足以反应消费券的刺激作用。 在众多定向人群中,“保家庭”的政策目标让是否定向低收入家庭成为关注重点。在表 6中,我们以三重差分的方法比较以“定向低收入人群”为特征的消费券是否有比一般消费 券更大的刺激效果。表6显示,以定向低收入人群为特征的消费券并未比其他模式显著地增 加交易笔数或交易金额。然而,在分析交易金额的第3、4列中,系数在10%显著水平的边际 上,且符号稳定为正。这表明定向低收入家庭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11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城阳区分别为每人定向发放 200 元消费券;针对区级及区级以上劳模,城阳区分别为 每人定向发放 100元消费券;针对特困人员和低保家庭,城阳区分别为每人定向发放 100元消费券。 8.72% 3.92% 7.26% 2.23% 4.58% 1.56% 3.33% 1.35% 0.70% 1.16%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抽样交易笔数占比 抽样交易金额占比 百货超市 餐饮 交通通信 居住 文化旅游14 表 5 差异性分析:DDD 估计量 消费券的发放方式是否对交易笔数及金额有额外影响(按 2019 年 12 月平减) (1) (2) (3) (4) 结果变量 交易笔数 交易金额 消费券摇号发放(已发行且摇号=1, 其他=0) 10.309* 16.358* (3.436) (5.298) 向特定人群发放(已发行且向特定人 群=1,其他=0) 2.675 7.048 (3.420) (5.545) 消费券(已发行=1,未发行=0) 3.622* 3.705* -0.565 -0.745 (1.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