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系列(一):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系列(一):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绿色建筑系列(一):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绿色建筑系列(一):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绿色建筑系列(一):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绿色建筑系列(一):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系列(一) 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行业升级孕育新机 行 业 深 度 报 告 行 业 报 告 建筑建材 2021 年 06 月 21 日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建材: 强于大市 ( 维持 ) 建筑 :强于大市 ( 维持 ) 行情走势图 证券分析师 杨侃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4080002 0755-22621493 y 研究助理 郑南宏 一般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010016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大势所趋。 2018 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 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达 5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建筑作 为节能减排重要方式 , 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国内绿色建筑自 2006 年起 步, 2019 年新增绿色建筑占总新增建筑比重升至 65%,住建部提出 2022 年 该比重 将达 70%。 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 绿色施工(装配式建 筑)与绿色建材(防水材料、石膏板) 发展有望加速。 装配式建筑: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装配式建筑 为 由工厂 生产构件、在施工现场组装而成的建筑。根据材料形态可分为三种,国 内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C)为主。相比传统工程建造模式,装配式建 筑能有效缩短工期,且更 节能 环保 。 2016-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 筑面积 CAGR 达 53%, 2020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 20.5%。“碳中 和” 目标 下,考虑 政策持续支持、 国内人口老龄化 加重 、装配式技术日 益成熟 , 未来 装配式 行业前景依旧广阔。从 PC 构件市场份额看,龙头远 大住工市占率仅 16.5%,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 依旧较 大。 防水材料:提标渐成趋势,需求 及 集中度有望双升。 由于 防水属隐蔽性 工程且对质保期较宽容,大量中小企业生产非标、伪劣产品,带来污 染、浪费等问题, 不符合 绿色环保理念。 目前行业仍 呈现“大行业、小 企业” 格局 ,龙 头东方雨虹 2019 年市占率仅 12%。 近期 多 地提高防水 标准,住建部“防水新规”亦蓄势待发,行业提标渐成趋势 , 有望增加 单位施工面积防水材料用量, 提升 行业需求;叠加下游地产集中度提升 等,有望加速 防水材料行业 低端产能去化 与整合并购,推动集中度进一 步提升 。 石膏板:住宅领域潜在空间大,北新建材龙头稳固。 相比传统的黏土砖 等 ,石膏板生产能耗低、隔热防火性能好 ,更加 绿色环保 ; 目前主要应 用于商业与公共建筑(占比 70%),未来有望在住宅尤其墙体领域逐步推 广,叠加存量建筑改造翻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潜在需求,未来行业 发 展 仍具空间。从行业格局看,北新建材 2019 年市占率达 60%, 随着 国 家 加大 落后 石膏板 产能 淘汰 ,北新建材等行业龙头有望扩大优势 。 投资建议: “碳中和”、“碳达峰” 目标 下, 发展 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乃大 势所趋。从建筑方式看:装配式建筑在政策大力扶持、老龄化严重等推 动下行业发展方兴未艾,建议关注具有规模化优势的龙头企业 , 如远大 住工。从建筑材料看: 1)防水材料方面,近期多地提高防水标准,行业 提标渐成趋势,有望带来行业需求与集中度双升,建议关注具备品牌力 与产品优势的行业龙头东方雨虹。 2)石膏板方面,作为绿色环保产品未 来有望在住宅尤其墙体领域推广,叠加改造翻新、新农村建设等,行业 中长期 发展 仍具空间,建议关注行业绝对龙头、且积极布局防水材料的 北新建材。 -20% 0% 20% 40% 60% Jun-20 Sep-20 Dec-20 Mar-21 沪深 300 建材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 / 22 风险提示: 1)装配式建筑优惠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导致发展受阻的风险; 2)预制构件价格居高不下 导致装配式建筑成本劣势难以改善的风险; 3)若工程施工管理不当使得装配式建筑出现渗漏等质 量问题,居民认可度不高将导致装配式建筑推广受阻的风险; 4)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石膏板、 防水材料行业盈利能力降低风险; 5)环保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导致石膏板价格下跌的风险。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3 / 22 正文目录 一、 “碳中和 ”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大势所趋 .5 1.1 “碳中和 ”目标来临,建筑业发展低碳环保重要性提升 . 5 1.2 绿色建筑契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发展模式 . 5 1.3 国内绿色建筑自 2006 年起步,近年发展快速 . 6 二、 装配式建筑: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8 2.1 装配式建筑有效缩短工期,且更绿色环保 . 8 2.2 政策扶持叠加老龄化,装配式建筑方兴未艾 . 10 2.3 PC 构件市场集中度低,远大住工产能居首 . 12 三、 防水材料:提标渐成趋势,需求、集中度有望双升 .14 3.1 行业生态良莠不齐,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 14 3.2 防水提标渐 成趋势,需求、集中度有望双升 . 15 四、 石膏板:住宅领域潜在空间大,北新建材龙头稳固 .17 4.1 石膏板为绿色环保材料,商业与公共建筑应用居多 . 17 4.2 住宅墙体、翻新等需求推动下,未来仍具发展空间 . 18 4.3 北 新建材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有望扩大领先优势 . 19 五、 投资建议 .20 六、 风险提示 .21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4 / 22 图表 目录 图表 1 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总量变化 . 5 图表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6 图表 3 一星级、二星级与三星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 6 图表 4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概览 . 7 图表 5 2022 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 建筑面积占比将达到 70%. 7 图表 6 2018 年建筑各阶段碳排放比例分布 . 7 图表 7 装配式建筑 “五化一体 ”建造特点 . 8 图表 8 装配式建筑分类 . 8 图表 9 中国 PC 装配式建筑方法和现场浇筑建筑 方法的比较 . 9 图表 10 2017 年中国建筑垃圾产量已高达 23.8 亿吨 . 10 图表 11 2016 年以后中央层面密集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文件 . 10 图表 12 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 6.3 亿平米 . 11 图表 13 各省市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目标比重 . 12 图表 14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与农民工收入变动情况 . 12 图表 15 国内部分预制 PC 企业情况 . 13 图表 16 2019 年中国 PC 构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 13 图表 17 防水材 料产业链 . 14 图表 18 防水材料下游应用占比分布 . 14 图表 19 防水行业销售模式 . 14 图表 20 2013 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 住宅渗漏率高 . 15 图表 21 2020 年全国建筑防水材料产量达 25.2 亿平米 . 15 图表 22 2020 年规模以上防水材料企业收入同比增长 4.6%. 16 图表 23 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文件提高防水行业标准 . 16 图表 24 中国房地产 开发企业 500 强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榜单(防水建材类) . 17 图表 25 防水材料行业主要企业 2019 年市占率情况 . 17 图表 26 石膏板性能特点 . 18 图表 27 纸面石膏板产业链情况 . 18 图表 28 全国石膏板需求趋于稳定 . 19 图表 29 2019 年中国石膏板行业厂商市占率 . 20 图表 30 北新建材石膏板产量稳步提升 . 20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5 / 22 一、 “碳中和” 目标下 , 绿色建筑 发展 大势所趋 1.1 “碳中和” 目标 来临 , 建筑业发展低碳环保重要性提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建筑行业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模式重要性显著提升。 全球 气候 问题日益严峻 背景下 ,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上 提出,中国将采取更 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建筑业看,根据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 2018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 49.3 亿吨,占全 国碳排放比重的 51.3%。 “碳达峰”、 “碳中和” 战略 目标下 , 建筑 行业 发展 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模 式 重要性 显著提升 。 图表 1 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总量变化 资料来源 :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 2020) , 平安证券研究所 1.2 绿色建筑契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发展模式 绿色建筑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 节能减排、 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相契合。 绿色建筑 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由于 绿色建筑约有 30 项指标与碳达峰、碳中和 相关 ,包括 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电气设备能效水平,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 , 在“碳中和”等政策的催化下,绿色建筑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 从绿色建筑要求看,主要关注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绿色建筑应 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 和 地理环境相适 应,并应 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应由安全耐 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 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与评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0 10 20 30 40 50 60 0 5 10 15 20 2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 (亿吨标准煤 )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 (亿吨,右轴 )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6 / 22 图表 2 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控制项基 础分值 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 提高与创 新加分项 满分值 安全耐久 健康舒适 生活便利 资源节约 环境宜居 预评价 分值 400 100 100 70 200 100 100 评价分值 400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资料来源: 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总得分为各项指标之和 10 从等级划分看,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与三星级四种 。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为 基本 级;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分、 70分、 85分且满足下表要求时,绿 色建筑分别为一星级、二星 级与三星级。 图表 3 一星级、二星级与三星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类型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高比例,或 建筑供暖空调负荷降低比例 围护结构提高 5%, 或负荷降低 5% 围护结构提高 10%, 或负荷降低 10% 围护结构提高 20%, 或负荷降低 15% 严寒与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外窗传热 系数降低比例 5% 10% 20% 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 3 级 2 级 住宅建筑隔声性能 室外与卧室之间、分 户墙(楼板)两侧卧 室之间的空气声隔声 性能与卧室楼板的撞 击声隔声性能达到低 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 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室外与卧室之间、 分户墙(楼板)两 侧卧室之间的空气 声隔声性能与卧室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 性能达到高要求标 准限值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比例 10% 20% 外窗气密性能 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且外窗洞口与外窗主体的 结合部位应严密 资料来源: 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平安证券研究所 1.3 国内 绿 色建筑自 2006 年起步,近年发展快速 国内绿色建筑行业自 2006年起步, 目前新增绿色建筑占比过半 。 2006年第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发布,标志我国绿色建筑 正式起航 。 2016-2019 年,我国城镇累计绿色建筑面积从 12.5 亿平 米增长至超过 50亿平米, CAGR超过 58.7%, 当年新增绿色建筑占总新增 建筑比重由 29%提升至 65%。目前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 2 万个,建筑面积超过 22 亿平方米。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7 / 22 图表 4 国内绿色建筑 发展概览 资料来源 : 住建部 , 平安证券研究所 “碳达峰”、 “碳中和” 目标 下 , 绿色建筑发展 大势所趋 。 根据 2020 年 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创建 行动方案, 到 2022 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 70%, 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 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 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 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2021 年 6 月住建部等 15 部门发布关于 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 , 亦 明确 县城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包括 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 方式、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等。 图表 5 2022 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 将 达到 70% 资料来源 :住建部, 平安证券研究所 考虑建筑 行业 主要涉及施工 、 建材两个方面,本篇报告 将 主要从 绿色施工(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 材(防水材料、石膏板) 两个维度 , 探讨“碳中和”目标下 绿色建筑 行业 未来 发展前景 。 图表 6 2018 年建筑各 阶段 碳排放比例分布 资料来源 :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 2020) , 平安证券研究所 29% 65% 7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16 2019 2022E 新增绿色建筑占比 建材生产阶段 , 55.21% 建筑施工阶段 , 1.93% 建筑运行阶段 , 42.87%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8 / 22 二、 装配式建筑: 政策 大力 扶持 ,行业发展 方兴未艾 2.1 装配式建筑 有效 缩短工期, 且 更 绿色环保 装配式建筑 为 一种由工厂生产构件 、 在 施工 现场组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 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 运输至 施工现场 , 并借助 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而成的建筑物。 装配式建筑 建造过程 具有“五化一体”的特点,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 装修和信息化管理。 图表 7 装配式建筑 “五化一体”建造特点 资料来源 : 装配式项目的工期与质量控制 , 平安证券研究所 装配式建筑 根据材料形态可分为 三种 ,国内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PC) 为主。 根据材料形态的不 同,装配式建筑可分为三大类: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简称 PC):以预制 PC 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现场装配组装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 装配式钢结构:将型钢和钢板等制 成的构件采用焊接、螺栓或铆钉等连接方式组装而成的钢结构。 3) 装配式木结构:将木材作为主 要受力构件,经现场装配而成的木结构。 其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具有成本相对低、适用范围 广等优势, 是国内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 2020 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4.3 亿 平米 , 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比例为 68.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1.9亿 平米 ,占比 30.2%。 图表 8 装配式建筑 分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PC)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定义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 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主要 部分采用混凝土预制构(部) 件部品集成装配建造的建筑。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 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主要部分 采用钢预制构(部)件部品集成 装配建造的建筑。 采用工厂预制的各类标准 或非标准木制结构组件, 以现场装配为主要手段建 造而成的建筑。 优势 建造和维护成本低 ; 抗震性较好 ; 构件自重较轻,体 构件自重较轻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9 / 22 居民接受度高,适用范围广 ; 耐火性能好 积较小便于运输建设周期较 PC 装配式建筑短,因此通常回款周 期更快 劣势 构件自重和体积较大,对仓储 和运输的要求较高 防火性能较弱 构件稳定性较差 ; 防火性能差 应用 对跨度要求较低的建筑 ; 典型建筑类型:集合住宅、办 公楼、学校教学楼、医院大楼 较大跨度或高层、超高层建筑 ; 典型建筑类型:大跨度厂房、体 育馆、超高层办公楼建筑 典型建筑类型:独户住 宅、仿古建筑等特殊建筑 类型 数据来源: 远大住工招股书, 平安证券研究所 相比传统工程建造模式, 装配式建筑 能 有效缩短 建筑 工期, 且 更加 绿色环保 。 一方面, 装配式建筑能有效缩短建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相比传统工程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通 过前期深化设计与标准化设计,将建筑物拆分为标准化部品部件 后 在工厂提前批量生产,再运输至 工程现场进行组装,从而缩短现场建造周期(装配式建造方法较传统建造方式缩短 1/3 以上工期)。 此外,通过前 期设计深化 来 提高建筑物设计 精度,减少由于图纸错误以及施工误差导致的返工与误 工,减少材料浪费 并 提高施工效率。 以 预制率为 35%左右的 30层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项目 为例, PC 装配式建筑工期 约 160-210 天,较传统的现场浇筑建筑 250-300 天工期大幅缩短。 另一方面, 装配式建筑 更加 节能 环保 、低碳排 放 。 国内 建筑生产过程与方式较为粗放,大部分施工 现场管理无序,一方面造成钢材、水泥以及水资源严重浪费;另一 方面工地脏乱差,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扬尘也往往成为城市里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 装配式建筑 能 减少返工、误工带来的材料 浪费,其 规模化 、 集约式生产 方式亦 能够 有效 节约耗材、降低能耗并减少建筑废弃物 , 此外 建筑施 工过程中机械化 的 安装方式 亦 能减少噪声、废物 、 废水 排放 , 实现整个 建筑周期 节能环保、低 碳排 放。 图表 9 中国 PC装配式建筑方法和现场浇筑建筑方法的比较 类型 PC 装配式建筑 现场浇筑建筑 节约与改善 工期 160210 天 250300 天 2045% 所需现场施工人数 4050 人 150160 人 6075% 水资源消耗 0.0510.067 m3/m2 0.0850.09 m3/m2 3540% 能源消耗 7.07.1 kwh/m2 8.99.0 kwh/m2 2025% 建筑废物处置量 7.347.35 kg/m2 23.7523.80 kg/m2 6570% 粉尘水平( PM 10) 6075 g/ m3 85100 g/ m3 2030% 数据来源: 弗若斯特沙利文 , 远大住工招股书, 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以预制率为 35%左右的 30 层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项目和同等规模的传统建筑项目比较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0 / 22 图表 10 2017 年中国建筑垃圾产量 已高达 23.8亿吨 资料来源 : 前瞻产业研究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2.2 政策 扶持 叠加 老龄化 , 装配式建筑 方兴未艾 绿色环保理念下国家 持续 出台 政策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 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提出 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 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 2016 年以后 ,中央层 面关于 装配式建筑 的 政策 文件 密集出台, 对 装配式建筑 发展规划、标准体系、工程质量、产业链管 理等方面 要求 予以 明确 , 2017 年 3 月 住建部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 , 到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 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 15%以上 。 图表 11 2016 年以后 中央层面 密集 出台装配式建筑 相关 文件 时间 部门 文件 主要内容 2016-2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的若干意见 力争 10 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 建筑比例达 30% 2016-3 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 装配式建筑 2016-9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明确长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区 2016-12 住建部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2017-1 住建部 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以及木结构三大 建筑技术标准 2017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2017-3 住建部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 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 等 到 2020 年 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比 15%以上 2017-5 住建部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到 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达 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达 40%,装 配式建筑占比 达 15% 2018-11 住建部 贯彻落实城市安全发展意见实施方案 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在建 设工程中应用 2019-3 住建部 建筑市场监管司 2019 年工作要点 强调要选择部分地区开展钢结构装 配式住宅建设试点 2020-7 住建部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 展的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 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 化、信息生产体系 2021-6 住建部 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 发 18 19.56 20.76 22.41 23.79 0 5 10 15 20 2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建筑垃圾产量情况(亿吨)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1 / 22 等 15 部门 展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 资料来源: 国务院,住建部 , 平安证券研究所 政策持续推动下,近年国内装配式建筑迎来 高速 发展。 2016-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由 1.14 亿平米升至 6.3 亿 平米 , CAGR 达 53%; 2020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 达 20.5%, 较 2019 年 的 13.4%大幅提升, 完成“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确定的 占比 15% 以上工作目标。 图表 12 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 6.3亿平米 资料来源 : 住建部 , 平安证券研究所 “碳中和” 背景下,考虑 人口老龄化 、 技术 日益成熟 、房企高周转需求 ,未来行业前景 依旧 广阔 。 1) 政策层面 , 在国家“碳中和” 、 “碳达峰”发展战略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的优势进一步 凸显 ,政策层面有望持续推进, 目前已有 25 个 省市提出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比目标, 其中 9 个省市要求 到 2025 年 装配式建筑 占比超过 35%, 14 个省市 要求 占比达 30%。 2) 人力层面 ,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传统建筑方式 难以 再 适应时代需要。 2014-2020 年我国 建筑业农民工人数 从 6109 万人降至 5226 万人, 工资 收入则从 3292 元 /月 升至 4699 元 /月 。 相比之下, 装配式建筑 工业化程度高, 人力成本优势明显 。 以预制率为 35% 左右的 30 层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项目为例, PC 装配式建筑所需现场施工人数 约 4050 人 , 大 幅低于 现场浇筑建筑 所需的 150160人 。 3) 技术层面 ,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行业规范体系日趋健全, 2019 年北京市发 布的 65 项装配式适用技术,为全国大面积推广装配式建筑提供指导。 目前 万科等龙头地产商 已在 房地产 项目中运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如 碧桂园自主研发 的 “ SSGF”新建造体系,通过采 用全穿插施工、装配式装修等技术,将建造工期缩短 6-8个月,成为建筑工业化实践标杆。 4) 房企层面 , 近年土地红利消退,囤地模式适用性降低, 叠加 融资 环境 持续收紧, 房企更多选择 高 周转来扩大规模、保障净资产收益率 ,而装配式建筑能有效缩短工期,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部分城市为鼓励 推广装配式建筑,对应装配式建筑预售条件更低,未来装配式建筑有望受 到更多房企青睐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亿平米) 同比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2 / 22 图表 13 各省市 2025年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目标比重 资料来源 : 各地政府官网 , 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 广东要求到 2025 年年底前,珠三角城市群、粤东西北地区地 级市中心城区、其他地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分别达到 35%、 30%、 20%以上 图表 14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与农民工收入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 : Wind, 平安证券研究所 2.3 PC 构件 市场 集中度低, 远大住工产能居首 从 装配式建筑 施工企业看,由于装配式建筑 没有 特殊资质要求,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数 量庞大)的建工企业均可承接相关建设工程。 从 PC 构件生产企业看, 建筑央企、地方国企、 民企均有 布局, 其中 远大住工产能 居首 。 2019 年 我国拥有预制混凝土构配件生产线 2483条,设计产能 1.62亿 立方米 ,其中 , 远大住工自营 与 联合 工厂合计产能 680 万立方米 ,规模居行业第一 ; 中国建筑旗下 拥有 2 大平台 ,合计产能 445 万立 方米 , 上海建工拥有产能约 60 万立方米 ,另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上海城建等企业亦有布局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海 南 江 苏 河 南 山 东 江 西 四 川 辽 宁 浙 江 福 建 重 庆 黑 龙 江 吉 林 河 北 山 西 湖 北 湖 南 内 蒙 古 安 徽 广 西 陕 西 甘 肃 贵 州 云 南 宁 夏 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比目标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万人) 农民工月平均收入 :建筑业(元) 人数同比 收入同比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3 / 22 图表 15 国内 部分预制 PC企业 情况 集团 涉及公司 公司性质 产能 /产量 产能 /产量 介绍 远大住工 远大住工 民企 680 2019 年末拥有 15 个直营预制 PC 工厂, 年产能 214.5 万立方米 , 另 签约 86 家联合工厂,合计产能 680 万立方米 中国建筑 中建科技 央企 310 布局 全国 15 个省市,成立 22 个预制 PC 基地。 2018 年新 签合同额 149 亿元, 营收 39 亿元, 分别 同比增 72%、 362%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国际 央企 135 旗下海龙科技拥有 6 家大型预制 PC 工厂, 分布 在合肥、山东、重庆、珠海、深圳等地 中国中铁 部分工程 局 央企 集团暂无装配式整合平台,部分工程局拥有自己预制 PC厂 , 如中铁六局、中铁四局、中铁二局等。 中国铁建 部分工程 局 央企 集团暂无装配式整合平台,部分工程局拥有自己预制 PC厂 , 如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公司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 建材科技 集团 地方 国企 60 建工材料预拌混凝土年产量超过 3000 万立方米 、 全国第 三,预制 PC 构件年 产能近 60 万立方米 , 为 上海领军企业 上海城建 集团 城建物资 地方 国企 18 城建物资公司 2019 年生产商品混凝土 356.7 万立方米 , 生产 PC 构件约 18 万立方米 安徽建工 安徽建工 建筑工业 有限公司 地方 国企 16 拥有四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建筑构件生产流水线 及相关设备,可达到年产 PC 构件 16 万立方米 筑友集团 筑友制造科技集团 民企 18.5 2019 年正式投产 PC 工厂 10 家,全年实现产量 18.5 万立方米 ,发货 18.2 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 44%。 数据来源: 华经产业研究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产能单位为万立方米 从 PC 构件 市场份额看, 行业集中度 仍 低 ,龙头远大住工 市占率 仅 16.5%。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估计, 远大住工(含联营工厂) 作为 全国 PC 构件生产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2019 年市场份额 为 16.5%, 另外 中国建筑、上海建工、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中民筑友市场份额分别 为 9.9%、 4.6%、 2.9%、 2.9%, 五家 主流 公司 合计 市场份额仅 36.8%。 图表 16 2019 年中国 PC构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平安证券研究所 远大住工(含联营工厂) , 16.5% 中国建筑 , 9.9% 上海建工 , 4.6% 北京住宅产业化 集团 , 2.9%中民筑友 , 2.9% 其他 , 63.2%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4 / 22 三、 防水材料:提标渐成趋势,需求、集中度有望双升 3.1 行业生态良莠不齐,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建筑防水材料用于防止雨水等对内部建筑的侵蚀 ,包括 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两大类 。 建筑防水材料 作为 建筑物的维护结构,用于防止雨水、雪水、地下水渗透及空气中的湿气、蒸汽和其他有害气体 与液体侵蚀建筑物的材料 。 国内 建筑防水材料主要分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两大类 ,其中, 防水卷 材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两个主要类别;防水涂料依照主要成分的不同,可分 为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两大类别。 从产业链看, 下游 应用领域 主要 为住宅与民用建筑 ,上游与石油化工相关 。 防水材料下游应用以住 宅和民用建筑为主,其次是基础设施 。 防水材料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于屋面、地下、厨卫、外墙等 部位,其中屋面及地下室占比最高;在基础设施中主要用于 铁路、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地下管 廊、机场、水库水利等领域。防水材料 上游原材料主要是沥青、膜类、聚酯胎基、 SBS 改性剂、聚 醚等石化产品,与石油化工产业息息相关。 图表 17 防水材料产业链 沥青 膜类聚酯胎基 SBS 改性剂 聚醚 乳液 基础油 石蜡等 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 城市轨道 房屋建筑 水利设备 机场等 上游行业 中游生产 下游应用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18 防水材料下游应用占比分布 图表 19 防水行业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 直营销售 渠道销售 地产直销 基建直销 工程渠道 零售渠道 资料来源: 东方雨虹债券评级报告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东方雨虹财报 、平安证券研究所 住宅 , 50% 民用建筑 , 20% 基建相关 的公共交 通、水利 , 20% 与工业相 关的建筑 , 10%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5 / 22 防水材料产品参差不齐,与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不相符 。 防水工程属于典型的隐蔽性工程, 并且 对工 程质保期限较为宽容, 导致行业生态良莠不齐, 大量中小企业 生产非标 、伪劣的防水材料 进行低价 竞争 。目前 国内 共有 2000 多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 仅 1500 家 左右。非标、伪劣的防水材料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亦 存在期限短、体验差等弊端,目前防水工程保修期普遍仅 5 年左右,与建筑物使用周期严重不匹配, 居民 建筑渗漏率 亦 居高不下。 图表 20 2013 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住宅渗漏率高 资料来源: 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 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调查样本为 28个大中型城市 2849 栋楼房、对应地下室 1777 个 3.2 防水提标渐成趋势,需求、集中度有望双升 受房地产、基建等领域发展推动,国内 建筑 防水 材料产量 持续 增长 。 2012-2020 年 ,我国 建筑防水 材料产量 从 13.6亿平米升至 25.2亿平米, CAGR约 8.0%。 2020年 723家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 入 2000 万元以上)防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合计 1087 亿元, 同比 增长 4.6%。 图表 21 2020 年全国建筑防水材料产量达 25.2亿平米 资料来源 :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 平安证券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02年以前建成住宅 2003-2008年建成住宅 2008-2013年建成住宅 屋面渗漏 地下室渗漏 13.6 15.4 16.7 17.7 18.9 20.1 22.1 24.2 25.2 0% 2% 4% 6% 8% 10% 12% 14% 16% 0 5 10 15 20 25 3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全国建筑防水材料产量(亿平米) 同比 建筑建材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6 / 22 图表 22 2020 年 规模以上防水材料企业收入 同比 增长 4.6% 资料来源 : 建筑防水协会、 平安证券研究所 多地 提高防水标准,住建部“防水新规” 亦 蓄势待发 ,行业提标渐成趋势 。 在 建筑 防水材料 良莠不 齐、国家推行 绿色环保 发展理念背景下, 2019 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与市政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