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伦敦经济月刊( 2013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 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 展望 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 : 范若滢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 : 010 - 6659 2780 签发人:陈卫东 审稿人: 周景彤 联系人 : 叶银丹 电 话: 010 6659 6874 对外 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 材料 2021 年 5 月 27 日 2021 年 第 28 期 (总 第 351 期 )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 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大幅、快速上涨态势,给 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较大影响。梳理历史上 大宗商品价格的三轮上涨周期发现,影响商品价格的 因素众多,核心是供求关系,流动性、美元指数、风 险偏好等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轮大宗商品价格 上涨则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 段性特征。展望未来,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逻 辑依然成立,但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 涨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将大概率呈现结构性分化 走势。建议:通过一揽子支持政策改善企业的经营生 态环境,筑牢经济复苏基础;加强宏观政策前瞻性准 备,做好市 场预期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健全大宗商品 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价格分析与研判;前瞻性布局大 宗商品战略储备,保障资源安全;加强跨境宏观审慎 管理,密切关注国际收支新变化。 研究院 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大幅、快速上涨态势,给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较 大影响。梳理历史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三轮上涨周期发现,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众多, 核心是供求关系,流动性、美元指数、风险偏好等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轮大宗 商品价格上涨则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展望未来, 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逻辑依然成立,但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将大概率呈现结构性分化走势。建议:通过一揽子支持政策 改善企业的经营生态环境,筑牢经济复苏基础;加强宏观政策前瞻性准备,做好市 场 预期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健全大宗商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价格分析与研判;前瞻性 布局大宗商品战略储备,保障资源安全;加强跨境宏观审慎管理,密切关注国际收支 新变化。 一、以史为鉴:从大宗商品价格的三轮上涨周期得到的启示 历史上, 大宗商品 价格 共经历 过 三 轮 大幅上涨 周期 ,分别是 1972年 3月至 1980年 11 月、 2001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 2008 年 12 月 至 2011 年 4 月 , CRB 综合指数涨幅 分别为 159%、 122%和 74%)。从大宗商品价格运行轨迹中可以发现,大宗商品兼具商 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众多,核心是供求关系,流动性、美元指数、 风险偏好等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供求关系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核心。 一方面,大宗商品的需求一般来源于经济 增长、工业生产的需要,对应全球或者是部分重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情况。 2001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 2008 年 12 月至 2011 年 4 月 这两轮大宗商品涨价均对应世界经济增 速处于较高水平。 2002-2008 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4.31%。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逐渐 走出互联网泡沫带来的衰退,经济开始强劲复苏;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融入全球化 以及 工业化进程加速, 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 2010-2011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高达 4.86%,全球经济逐渐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供给受地理分布 的影响较大,往往被少量国家所垄断,容易受地缘政治、突发事件等的影响。例如, 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一半分布 在中东地区, 铜主要集中在智利、秘鲁等地,其中智 利铜生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20 世纪 70、 80 年代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就是由 两次 石油危机 直接 引起 的。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出现, OPEC 成 员国以石油作为武器,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并将原油价格从 3.011 美元 /桶提高到 10.651 美元 /桶。 1979 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及随后两伊战争引起第二次石 油危机,原油价格从 1978 年的 12 美元 /桶上涨到 40 美元 /桶。 全球流动性强弱会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产生显著影响。 流动性越充裕,作为一般 等价物的货币的价值相应就会降低,在同等资产的规模或数量一定时,该资产价格就 有上行动力。因此,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 货币供应量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则 水涨船 高。 20 世纪 70 年代初和 80 年代 初,美国 M2 增速上涨至 10%以上,明显高于 60 年代 7%左右的均值。 2008 年 全球 金融危机后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 纷纷 实施宽松 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总资产规模 快速扩张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从 2007 年末的 4.25%不 断下调至 2008 年末的 0.25%。 美元指数通常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翘翘板关系”。 大宗商品通常由美元来 计价,美元贬值时,以美元标价的商品价格自然会上涨。三轮大宗商品上涨期间,基 本伴随着美元进入贬值阶段。 1972 年 3 月至 1980 年 11 月,美元指数下行了 17.58%; 2001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 ,美元指数下行了 37.84%; 2008 年 12 月 至 2011 年 4 月 , 美元指数下行了 10%。 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也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 大宗商品属于风险资产。当风险偏 好上升时,风险资产往往受到追捧,市场投机行为将推动其价格上行。 图 1: 大宗商品三轮上涨周期及影响因素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情况以及影响分析 (一)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大幅、多品种上涨特点 50 150 250 350 450 550 1971-02 19 72 -11 1974-08 1976-05 1978-02 1979-11 1981-08 1983-05 1985-02 1986-11 1988-08 1990-05 1992-02 1993-11 1995-08 1997-05 1999-02 2000-11 2002-08 2004-05 20 06 -02 2007-11 2009-08 2011-05 2013-02 2014-11 20 16 -08 2018-05 2020-02 CRB现货指数 :综合 第一轮周期 ( 1972年 3月至 1980年 11月 ) -40 -20 0 20 40 60 1971-02 1972-11 1974-08 1976-05 1978-02 19 79 -11 1981-08 1983-05 1985-02 1986-11 1988-08 1990-05 1992-02 1993-11 1995-08 1997-05 1999-02 2000-11 2002-08 2004-05 2006-02 2007-11 2009-08 2011-05 20 13 -02 2014-11 2016-08 2018-05 2020-02 美国 :工业生产指数 :全部工业 :同比 :非季调 中国工业增加值 :当月同比 0 5 10 15 20 25 30 19 71 -02 19 72 -11 19 74 -08 19 76 -05 19 78 -02 19 79 -11 19 81 -08 19 83 -05 19 85 -02 19 86 -11 19 88 -08 19 90 -05 19 92 -02 19 93 -11 19 95 -08 19 97 -05 19 99 -02 20 00 -11 2002-08 2004-05 2006-02 2007-11 2009-08 2011-05 2013-02 2014-11 2016-08 2018-05 2020-02 美国 :M2:同比 60 80 100 120 140 160 1971-02 1972-11 19 74 -08 1976-05 1978-02 1979-11 1981-08 1983-05 1985-02 1986-11 1988-08 1990-05 1992-02 19 93 -11 1995-08 1997-05 1999-02 2000-11 2002-08 2004-05 2006-02 2007-11 2009-08 2011-05 2013-02 2014-11 2016-08 20 18 -05 2020-02 美元指数 第二轮周期( 2001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 第三轮周期( 2008年 12 月至 2011 年 4 月 ) 2020 年 4 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截至 2021 年 4 月底, CRB 现货 综合指数报 532.09,较上年同期上行 50.64%。原油、铁矿石、动力煤、铜、焦炭等涨 幅均超过 60%。大豆、玉米等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出现猛涨,创近年来新高。本轮大 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全球经济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美元贬值以及金 融市场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促使需求升温 ,供需错配矛盾凸显 。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始 于 2020 年 4 月份,正是中国疫情形势得到控制、经济企稳恢复之时,随后主要经济体 新冠 疫情形势好转 ,全球经济复苏,增加 了 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但疫情对大宗商品供 给带来负面影响,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国开工困难、产能下降,大宗商品产业链也受到 冲击。此外,“碳中和”相关的限产政策也对大宗商品供给形成约束。大宗商品出现 明显的供需失衡。 二是 全球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 为对冲疫情影响, 2020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 总资产由 4.2 万亿美元 扩表 至 7.4 万亿美元。 截至 2021 年 3 月份,美国和欧元区 M2 同比增速分别为 24.6%和 10.1%,比上年同期上升了 14.44 和 2.8 个百分点(图 2)。 三是美元持续贬值。 2020 年,受美国经济疫情下陷入衰退,以及美联储极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震荡下行。截至 2020 年底,美元指数报 89.96,比 3 月份高点下行了 12.4%。 2021 年以来,美元指数仍低位徘徊(图 3)。 四 是 金融 市场 炒作 投机加剧。 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预期向好等因素推升了 全球期货交易的活跃度。 2020 年末以来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国际投行高调唱多大 宗商 品市场,金融 市场 炒作 投机加剧 ,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图 2:美欧处于流动性宽裕状态 图 3:美元贬值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全球通胀升温 当前,美国通胀数据不断走高。 2021 年 4 月份,美国 CPI 同比涨幅为 4.2%,创 2008 年 9 月份以来新高;核心 CPI 同比涨幅为 3%,创 1996 年 1 月份以来新高。中美 CPI 权重构成差别较大,在美国 CPI 构成中住宅、交通运输的占比较大。进一步细分二、 三级子类发现,“住宅 燃料和公用事业 家用能源”以及“交通运输 私人 交通 发动机燃料”这两个细分子类直接受能源的影响,占 CIP 权重分别约为 3.3% 和 2.9%。 2021 年 4 月份,美国能源 CPI 同比涨幅高达 25%,可估算出能源价格上涨对 美国 CPI 涨幅的直接贡献约为 1.55 个百分点,若考虑到间接影响,则贡献度还要更大。 除能源外,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以及钢铁、铜等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会助推美 国 CPI 进一步上涨。随着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强化,国际游资流动加剧,市场对 美联储 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也明显增强,容易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0 5 10 15 20 25 30 2019-01 2019-09 2020-05 2021-01 亿美元% 美联储总资产 -右 美国 :M2:同比 欧元区 :M2:同比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100 102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2018-01 2018-05 2018-09 2019-01 2019-05 2019-09 2020-01 2020-05 2020-09 2021-01 CRB现货指数 :综合 美元指数 -右 图 4: 中国(左)与美国(右) CPI 权重构成对比 资料来源: Wind,美国劳工局, 中国银行研究院 表 1:美国 CPI 细分子类及权重 一级子类 二级子类及权重 三级子类及权重 住宅 住房租金( 33.3%) 燃料和公用事业( 4.4%) 家用能源( 3.3%) 水、下水道和垃圾回收服务( 1.1%) 家用家具和功能( 4.7%) 交通运输 私人交通( 14.1%) 新车和二手车( 7.5%) 发动机燃料( 2.9%) 机动车部件和设备( 0.4%) 机动车维修保养( 1.1%) 机动车保险( 1.6%) 机动车费用( 0.6%) 公共交通( 1.1%) 食品和 饮料 食品( 14.1%) 酒精饮料( 1%) 医疗 医疗护理商品( 1.6%) 医疗护理服务( 7.3%) 服装 服装鞋类( 2.7%) 娱乐 休闲商品( 3.8%) 休闲服务( 2%) 教育和 通信 教育( 3%) 通信( 3.8%) 其他 个人护理( 2.5%) 烟草和烟草制品( 0.6%) 资料来源: 美国劳工局, 中国银行研究院 (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多方面影响 推动中国 PPI 中枢整体上移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我国进口价格, 带动国内石 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走高,进而推动 PPI增速中枢上移。 食品烟酒 30% 衣着 7%居住 22% 生活用品 及服务 5% 交通和通信 11% 教育文化 和娱乐 14% 医疗保健 11% 住宅 42% 食品和 饮料 15% 交通运 输 15% 医疗保健 9% 服装 3% 娱乐 6% 教育和 通信 7% 其他 3% 对 PPI涨幅进行分行业权重分析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 PPI影响显著。我国 PPI共 包括 39个工业行业 1,经测算发现,计算机通信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占比较高, 但这些行业产品价格波动较小,影响 PPI 涨幅的主要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煤 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 6 个行业对 2021 年前 3 个月 PPI 同比涨幅的 贡献度达 133.6%(表 1)。进一步地,可以归纳为对应 5 类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即石 油、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粮食。不过,由于我国 CPI构成中以食品占比为主, 猪肉产能不断恢复导致猪肉价格持续下行,明显拖累了 CPI 整体涨幅。叠加我国下游 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价格刚性强, PPI 传导至 CPI 的效果并不明显。 当前我国物价整体 呈温和态势。 表 2:中国 PPI 各行业表现 行业 行业占比 PPI 涨幅 对整体 PPI 涨幅的贡献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21% 8.90% 9.3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77% -3.80% -1.39%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47% 28.80% 6.4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24% 10.90% 1.23% 非金属矿采选业 0.30% 0.90% 0.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4.72% 5.00% 11.23% 食品制造业 1.93% 0.60% 0.5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58% 1.80% 1.35% 烟草制品业 2.12% 0.50% 0.50% 纺织业 1.90% -1.40% -1.27% 纺织服装、服饰业 1.11% -1.00% -0.5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77% 0.00% 0.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31% 1.00% 0.6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58% -0.90% -0.25%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4.66% 1.00% 2.2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45% 5.50% 16.90% 医药制造业 2.58% 0.00% 0.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0.79% 2.10% 0.7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37% -0.10% -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91% -2.20% -5.15% 1 各行业权重是工业统计中的行业销售产值比重。由于销售产值数据难以获取,我们用主营业务收入 代替。 主营业务 收入与 PPI 的行业口径都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标准,区别仅在于前者多两个采矿业行业“开采辅助活动”和 “其他采矿业”,需要进行剔除。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65% 15.10% 55.0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9% 14.00% 34.58% 金属制品业 3.50% 2.20% 3.67% 通用设备制造业 3.60% 0.00% 0.0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88% -0.50% -0.69% 汽车制造业 7.99% -0.80% -3.0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制造业 0.91% 0.10% 0.0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09% 0.00% 0.0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46% -1.90% -10.3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42% -1.30% -4.59%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22% 0.90% 0.52%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33% 0.50% 0.08%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提高经济运行成本,加大企业经营压力。 我国是石油、铁矿石、铜矿等主要工业 大宗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逐年攀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将影响进口价格,提高经济运行成本。在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退背景下,原材料成本 上涨进一步削弱企业抗风险能力。中国银行问卷调查显示, 64.76%的企业表示今年以 来原材料成本上涨明显, 58.21%的小微企业表示仅能承受 5%及以下的成本上涨幅度。 企业经营成本增大压制企业投资意愿,拖累制造业投资的恢复速度,影响经济增长内 生动力。 影响利润在不同行业间的分配。 大宗商品价格对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较大, 但进一步传导至 下游消费品价格的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物价呈现上下游产品价格不同 步特征。 4 月份, PPI-CPI 剪刀差已扩大至 5.9 个百分点。这影响利润在不同行业间的 分配,上游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将受益,而下游制造业则将受损,容易造成“上游热、 下游冷”的局面,在产业循环中形成“堰塞湖”效应,影响经济大循环。 2021 年前 3 个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 造业等原材料行业利润改善明显,分别同比增长 780.4%、 95.2%和 342.5%,但食品制 造、纺织服装等下游消费品行业利润修复较慢,分别同比 增长 52.1%和 43.3%,低于整 体水平。 三、研判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未来趋势 (一)短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逻辑依然成立 大宗商品全球供需缺口收敛步伐迟缓。 一方面, 全球经济复苏 持续推进,大宗商 品需求动力正逐渐从中国转向美欧。 随着 美欧等主要经济体 疫苗顺利推广,经济复苏 势头较强,外需仍有修复空间。 4月份美国、欧元区制造业 PMI分别为 60.7%和 62.9%, 均处于高景气区间。 尤其是在拜登基建 计划 刺激下 , 美国基建投资将增强,进一步扩 大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 具体来看,拜登基建计划重点在交通运输、房屋学校、制造业、 公 共事业、创造就业和研究等方面,既包括传统基建也包括新型基建,对应钢铁、铜、 铝等大宗商品需求将明显受益。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大宗商品的供给恢复较慢。巴 西、智利等主要原材料生产国疫情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叠加大宗商品本身存在供给弹 性不足的特点,导致大宗商品供给恢复速度慢于需求恢复速度。 美联储维持鸽派立场,不会快速 退出宽松 货币 政策 。 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目标框架 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通胀容忍度,并更加重视经济和就业情况。虽然近期美国通胀快 速上升,但就业数据表现惨淡。 4 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 26.6 万人,远低于 市场预期。针对当前形势,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明显,认为通胀上升是暂时的,就业 市场还远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 2021 年货币政策快速转向可能性不大,流动性充裕 与美元弱势局面还将维持 。 表 3:拜登基建计划 领域 具体方向 规模 (亿美 元) 交通运输 电动汽车 1740 桥梁、高速公路及道路 1150 公共交通 850 客运及货运列车 800 防灾 500 其他(机场、道路安全、弱势社区建设及发展、水路及沿海 港口等) 1160 制造业 本土制造业 520 半导体 500 国内工业产能监控 500 清洁能源 460 其他(小企业、流动病防范、区域创新中心、美国国际标准 与技术研究院相关投资、农村社区伙伴关系等) 1000 房屋及学校 经济适用房 2130 升级及建造新公立学校 1000 其他(升级退伍军人医院、现代化及改善联邦建筑等) 280 公共事业 高速宽带 1000 改善电网基础设施 1000 改善水系统 660 铅管拆除 450 创造就业和 研究 国家科学基金会 500 劳动力发展 480 其他(研究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工人康复计划、气候技术、 创新及创造就业、传统黑人大学研究投入、服务不足社区建 设及发展等) 1820 社区关怀 扩大医疗补助,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获得家庭或社区护理提供 机会,并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强薪酬和福利 4000 总计 22500 资料来源: 美国白宫官网, 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动力不足 全球经济脆弱性依然较大。 一是疫情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印度等国新冠疫情的 再度蔓延,以及变异病毒的传播,给未来形势增加了较大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在疫 苗研发、接种等方面滞后于发达经济体,可能导致复苏进程延后。二是全球债务风险 上升。为对疫情影响,各国财政赤字激增,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尤其是新兴经济体 债务规模扩大,加大了主权债务风险 。 三是产业链受冲击可能是长期性的。疫情提高 了各国对产业链安全性的重视,也加速了逆全球化浪潮,全球产业链向区域内整合与 关键领域本土化方向重构,产业链因此变得更短,全球贸易占经济总产出的份额呈萎 缩态势。 中国难再启动大规模基建和房地产刺激。 随着中国疫情影响的逐渐 消退以及经济 的逐渐复苏,政策重心正由稳增长向调结构转变。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 GDP 增长目标为 6%以上 ,表明中国政府不过分追求经济增速,将充分利用“窗口期” 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 2021 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有所放缓,前 4 个月基建投资增速为 18.4%(两年平均增速为 2.4%),基建并未明显发力,整体表现 平稳。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 过去。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平均为 6.88%,远低于 2001 年至 2011 年期间的 25.35%。 2022 年美联储或将调整货币政策方向。 受益于疫情形势改善,美国大部分州开始 加快推动经济回归常态化,逐步放松、取消对各类线下经济活动的限制措施,有助于 更多就业岗位的恢复。同时,美国疫情恢复政策逐步从向居民发钱转向基建、税收等, 已有部分州决定提前结束政府救济金的发放。原来受失业救济金抑制的部分就业意愿 将重新释放。预计 2021 年下半年就业有望进入加速修复通道。叠加当前美国通胀快速 抬升导致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增大。预计 2022 年美联储将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三)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将大概率呈现结构性分 化走势 经济绿色转型衍生出对铜等有色金属的新型需求,铜价有望继续走强。 越来越多 的国家和地区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做出承诺,并致力于向绿色能源过渡。 电动车的铜需求量非常大,约是燃油车的 4 倍。英、德等国已经宣布在 2030 年之前禁 售燃油车, 未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将是大趋势 。 当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不足 1%, 根据测算,若电动车占有率提升至 10%将带动每年 35 万吨左右铜需求量,若电动车全 部普及则将带动每年 350 万吨左右铜需求量。作为性价比最高的导电材料,铜是传输 新能源不可或缺的一环,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都会消耗大量的铜。在“碳中 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将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铜需求。 原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面临全球能源转型的巨大考验。 各国加速推进“碳中和” 目标的实现,会对原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生挤出效应,未来原油、煤炭的需求增长 将逐渐放缓。煤炭所受影响将更早显现,预计 2030 年煤 炭需求总量将达到峰值。煤炭 供给端已开始收紧,短期来看,供给收缩将快于需求,供需紧平衡局面下煤炭价格将 上涨,但长期来看,需求持续收缩会对煤炭价格形成打压。 预计煤炭价格将呈先升后 降走势。 经济复苏、拜登基建计划仍将提振未来几年原油需求增长,预计 2035 年世界 石油需求总量达到峰值 。 OPEC+未来有望 适度增产 ,全球原油供应能力依然充足,但仍 需关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预计油价将保持高位震荡。 图 11:不同能源需求预测 资料来源: EIA, 中国银行研究院 农产品价格在高位震荡后将步入缓慢下行区间。 本轮农产品价格暴涨主要 来源于 美国、巴西等地区恶劣环境加剧带来粮食减产,疫情和逆全球化影响下多国采取出口 限制和贸易保护措施,经济复苏带来农产品需求扩张。这属于供需关系的短期调整。 未来短期扰动因素影响将消退,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措施已经取消, 随着经济复苏边际放慢,农产品需求扩张态势也将趋缓。整体上看,全球粮食市场的 供需关系并未出现根本性、趋势性的变化。 四、相关建议 第一,通过一揽子支持政策改善企业的经营生态环境,筑牢经济复苏基础。 考 虑 到当前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并不牢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下游制造业企业带来较大经 营压力。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给予小微企业更长的恢复期。货 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性,创新更多直达实体经济工具,引导融资成本下行。财政政策 更加注重减税举措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增强企业获得感。产业政策更 加注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对企业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企业通过合理 使用金融工具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第二,加强宏观政策前瞻性准备,做好市场预期管理和流动性管理。 虽然当前我 国物价整体稳定,但 PPI 快速上涨引起 了 市场对 通胀升温 的担忧。建议建立常态化市 场沟通机制,加大宣传政府稳增长、控通胀的手段和决心,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通 过发布经济预测数据,更加清晰地向市场解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解释市场异象, 及时传递政策意图,稳定市场预期。 同时,加强对流动性状况的监测和调控,通过监 测物价、利率等价格水平的变化,判断流动性状况。强化用途监管,严控资金流向, 确保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 保持货币政策与 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灵活调节、相机抉择, 保持流动性稳定。 第三,健全大宗商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价格分析与研判。 密切跟踪国际大宗商 品生产、市场、贸易、消费、价格等信息变化,健全数据库,建立科学的数据处理、 分析、预测和预警模型,制定合理的风险响应机制。强化大宗商品形势分析与研判, 完善大宗商品价格形势分析预测框架,做出更具前瞻性、准确性更高的预判。加强期 货现货市场联动监管,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健全期货市场发展,增强我国 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发言权。 第四,前瞻性布局大宗商品战略储备,保障资源安全。 借鉴美国经验,美国建立 了涵盖 64类商品的国家储备制度,其中包括 48种稀有 金属。建议建立广泛的大宗商品 战略储备系统,将更多的大宗商品列入其中。积极扩大国内紧缺 、对外依存度 高的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 等 大宗商品的进口。针对未来能源结构转型,前瞻性 布局铜、铝、 锂等资源储备。加大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国际大宗商品资源合作,扩大与 资源能源国家的资源和资金循环合作,建立海外大宗商品稳定供给基地。 第五,加强跨境宏观审慎管理,密切关注国际收支新变化。 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大 幅上涨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跨境 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防控短期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 打击 违法违规资金的 流动 ,市场剧烈波动时酌情限制资本流出渠道。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其他涉外部门之 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提升管控合力。 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进口支付增 加,要密切关注其可能给国际收支带来的影响,保持国际收支在合理区间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