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 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致力于打造国家在电动汽车及相关领域的高 水平第三方智库,课题研究是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百人会主要是搭 建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研活动,最终形成可 供决策参考的研究报告。 本研究报告属阶段性研究成果,仅供内部参考。因不公开发表, 数据引用、观点收集、研究论据等暂未逐一注明出处,由于部分信息 来自外部,且未与企业一一核对,对一些企业的分析如不准确,以实 际情况为准。 前 言 从世界银行发布的 2019 年世界各国千人保有量数据横向对比来看,我国 的汽车市场还存在着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伴随着 14 亿中国人民对于出行自 由的美好向往,我国汽车增量市场将由东部向中西部、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 城市向乡村拓展与转移。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小城市与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具备 了直接与大城市同步进入电动化时代的基本条件,发展电动化可以避免先燃油 车再逐步向电动车普及转换的个人和社会成本,对缓解我国能源风险、助力实 现碳中和,以及通过稳固新能源汽车基盘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正向效益,如何 加快这些区域电动化发展成为关键课题。本报告通过对政府管理者、企业推广 人员、专家及消费者各主体的走访及问卷调研等方式,对中小城市与农村地区 电动化市场情况及趋势、基本配套条件与产品需求、阻碍因素等进行梳理与分 析,并提出适合这些区域电动化发展的路径及建议。 从总体趋势来看,中小城市与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前期发展较缓慢,中小城 市的电动乘用车销量、渗透率为大城市城市的 50% 和 40%,整体发展滞后约 3-4 年,农村地区电动乘用车年度销量维持 13 万辆左右,仅占全国整体销量比 例约 10%,相对于占比近一半的农村人口比例,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预计 到 2025 年,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将超过 120 万辆,销量渗透率由当前的 2.4% 提升至 12% 左右,农村地区电动化车辆保有规模将超过 300 万辆,中小 城市与农村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市场特征来看,中小城市与农村地区当前市场存在“以私人消费为主导, 以小型经济型为主导,以自主品牌为主导”三大显著特点,而未来市场的主流 产品,应当重点聚焦消费者对于“经济性、便利性、功能性”三个重点层面的 精细化与差异化需求: 1. 产品经济性方面,中小城市电动产品价位普遍需求在 8 万元左右,农村 在 5 万元左右,小型经济型电动汽车在初期将得到消费者青睐,中后期消费将 摘 要 逐渐丰富; 2. 使用便利性方面,中小城市更需要快慢充结合产品以提升充电便利度, 而农村普遍需求慢充产品,此外为满足日常使用便利,中小城市电动化产品续 驶里程普遍在 300 公里左右,农村为 200 公里; 3. 产品功能性方面,中小城市居民更侧重出行,农村居民客货两用需求较高。 整体而言,现阶段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电动化的基本条件, 相关内容已在我们的年中报告中进行深入阐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其既存在与大城市发展初期相同制约因素以及产业共性问题,也存在一些特性 问题,值得政策制定者与产业参与方注意: 1. 产品供给与主流需求存在错位,经济型电动化产品依然较少,且部分产 品与居民需求还存在 1-2 万的错位; 2. 部分区域电动化发展驱动力不强,电动汽车消费及配套建设较为滞后, 充电企业、整车企业与消费者等多主体处于观望的僵持局面; 3. 残值低、回收难等产业共性问题使消费者购买信心进一步下降,且这部 分消费者极易受到安全事故频发等负面新闻影响; 4. 农村后市场体系相对城市依然较差,服务网点少、维保不健全等问题既 影响电动汽车消费,也增加了使用及报废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本报告根据电动汽车推广水平、消费者接受程度、当地产 业发展及政府驱动力将中小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分区域、分阶段、分 领域”的原则设计了发展路径供政府与产业参考,为了加快这些区域电动化发展, 报告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国家层面,需重点在产业政策及 行业共性问题方面加强建设,如顶层政策给行业明确预期、汽车消费政策向电 动化倾斜、电动化示范试点支持、法规体系完善等。地方政府需重点在专业化 组织建设、应用环境完善、商业模式引入及舆论环境构建等层面进行统筹推动。 目 录 一、我国汽车市场的拓展与转移趋势 1 (一)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明显偏低,还有很大的持续增长空间 1 (二)汽车增量将从东部向中西部、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城市、城市向 乡村扩展和转移 2 (三)在中小城市与农村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能源环保与产业升级双 重意义 4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5 (一)中小城市电动化市场分析 5 (二)农村地区电动化市场前景 15 三、中小城市与农村基本条件分析 18 (一)具备经济型电动汽车消费能力 18 (二)电动汽车里程可满足出行需求 19 (三)电动化多样性提供了选择空间 21 (四)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基本具备 23 (五)政府给予电动汽车多样化支持 24 四、中小城市与农村产品需求分析 28 (一)购车意愿分析 28 (二)购车预算分析 30 (三)里程需求分析 31 (四)充电需求分析 33 (五)主要用途分析 33 目 录 五、中小城市与农村面临问题分析 34 (一)产品供给与主流需求存在一定错位 34 (二)发展初期面临充电基础设施的缺位 35 (三)部分中小城市电动化驱动力不足 37 (四)产业共性问题增加了推广难度 38 (五)农村地区后市场体系还未完善 40 六、中小城市与农村推广路径与建议 41 (一)推广路径 41 (二)推广建议 43 附件 1 关于在三四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小型经济型电动汽车的建议 47 附件 2 城市推广经验分析柳州模式 52 (一)城市基本情况 52 (二)新能源车发展 53 (三)主要推广经验 55 (四)中小城市借鉴 62 目 录 图目录 图1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GDP与汽车千人保有量对比 1 图2 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发展趋势 2 图3 2019年底我国各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热力图(单位:辆) 3 图4 全国电动乘用车销量走势 8 图5 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对比(单位:辆) 8 图6 各线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份额对比 9 图7 各线城市乘用车销量份额对比 9 图8 各线城市乘用车车型结构 11 图9 各线城市电动乘用车车型结构 11 图10 城市电动轿车级别对比 12 图11 城市电动MPV级别对比 12 图12 大中城市电动乘用车品牌销量排行(单位:辆) 13 图13 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品牌销量排行(单位:辆) 13 图14 乘用车与电动乘用车营业属性对比 14 图15 全国电动乘用车渗透率预测 15 图16 2020-2030年农村地区电动车辆保有量预测 17 图17 部分城市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8 图18 近五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及同比增速情况 19 图19 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区面积数量分布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20 图20 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城区面积数量分布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20 图21 中小城市家庭日均出行里程(左)与每年远途出行(单程超过150km) 次数(右) 21 图22 30万以内在售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价格分布 22 图23 电动汽车的关注度调研(左:中小城市,右:农村) 28 图24 中小城市不愿意购买的原因 29 图25 中小城市家庭拥车数量与电动汽车购买意愿 29 图26 中小城市消费对电动汽车价位需求 30 图27 农村居民对电动汽车价位需求 31 图28 中小城市居民价位与里程需求匹配 32 图29 农村居民价位与里程需求匹配 32 图30 中小城市与农村居民对充电时间需求 33 图31 居民购买电动汽车后的用途(左:中小城市,右:农村) 33 图32 市场中在售313款纯电动乘用车售价分布(不完全统计) 34 图33 不同线级城市类别中平均城市公共充电桩保有水平(不完全统计) 36 图34 2016-2020年9月中小城市纯电动乘用车累计上险量按省份分布 37 图35 2016-2020年9月广西、河北、安徽省中小城市纯电动乘用车累计 推广量按城市分布情况 38 图36 2020年上半年我国市场中3年保值率排名前5的纯电动车型和对应 车型传统燃油车3年保值率平均值 39 图37 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故障报警类型排名 40 图38 各区域电动化发展路径 43 图39 2015-2019年柳州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52 图40 2015-2019年柳州市汽车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情况 53 图41 2015-2019年柳州市汽车产量(单位:万辆)情况 53 图42 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推广成效 54 图43 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乘用车电动化率 54 图44 柳州主要推广经验 55 目 录 表目录 表1 城市规模划分新旧标准对比 5 表2 城市等级划分结果 6 表3 全国城市基本状况对比 7 表 4 各区域电动乘用车渗透情况 10 表5 农村地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6 表6 国内部分微型电动汽车的参数与价格 22 表7 农村居民用电负荷情况 23 表8 中小城市相关政策(不完全统计) 24 表9 农村地区相关政策(不完全统计) 26 表10 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的考量 35 表11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汽车发展四类区域 41 表12 柳州市新能源汽车有关政策(不完全统计) 56 一、我国汽车市场的拓展与转移趋势 1 一、我国汽车市场的拓展与转移趋势 (一) 我国 汽车 千人保有量明显偏低,还有很大的持续增长 空间 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与 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2019 年我国汽车千人 保有量约 173 辆,与发达国家对比来看,约 美国的 1/5,是澳大利亚、意大 利的 1/4 左右,不足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 1/3。即使与马来西亚、俄 罗斯、巴西、墨西哥等与我国人均收入相当的国家相比,也仅为其千人保有 量的 1/2 左右。 图 1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 GDP与汽车千人保有量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车百智库整理 随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汽车 千人保有量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主要国家 发展的历史看,随人均 GDP 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有很高的相似性。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2 目前我国与人均 GDP 相当的国家相比,千人保有量明显偏低,有不小的“ 补 增”空间。向前看,随着我国人均 GDP 的增长还有很大的“新增 ”空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 2025 年我国人均 GDP 将大幅增长至超过 16 万元,届时汽车消费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千人保有量有望突破 300 辆。 图 2 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车百智库整理 (二) 汽车增量 将从东部向中西部、一二级城市向 三四级 城 市、城市向乡村扩展和转移 部分大型城市主要以存量市场为主,增量空间有限。 2018 年底,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6 个东部沿海省份汽车保有量约 9700 万辆, 占全国 40%。 2019 年底,浙江和北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分别达到 284 和 274 辆,位列国内前两名,江苏、山东、宁夏、内蒙古、河北、广东六省也超过 200 辆,前八名基本属于东部沿海地区及京津冀一带。 东部省份和一二级城 市的汽车增量仍有一定的潜力和需求,但再增长,不少城市已经受到了各种 条件较强的制约。如北京 2019 年销量约 80 万辆,但汽车保有量增长仅 18 万辆( 10 万小客车牌照 +8 万其他车辆),60 多万为替换车辆。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 2014 2016 2018 2020E 2025E 人均GDP (左,元) 汽车千人保有量(右,辆) 一、我国汽车市场的拓展与转移趋势 3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4 (三)在 中小城市与农村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能源环保与 产业升级双重意义 从 能源和环保角度看, 14 亿中国人个人出行机动化的必由之路是电动 化。如农村地区出行 逐步实现电动化,据估算至 2030年节油累计可超过 3000 万吨,碳减排累计可超过 2000 万吨。在我国汽车消费向中西部、中小城市 和农村扩展之时,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使其直接与 大城市同步进入电动化时 代的基本条件, 在这些区域发展电动化,可以 避免走先燃油车再逐步向电动 车普及转换的个人和社会成本。另外,我国电动汽车还处于成长期,动力电 池、驱动电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有待形成经济规模。 面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这些区域的电动化发展,可扩大我 国电动汽车产业的 “ 底盘” ,有效推进我国相关零部件和材料形成规模优 势,实现产量增长、成本下降、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我国电动汽车产 业竞争力。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5 (三)在 中小城市与农村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能源环保与 产业升级双重意义 从 能源和环保角度看, 14 亿中国人个人出行机动化的必由之路是电动 化。如农村地区出行 逐步实现电动化,据估算至 2030年节油累计可超过 3000 万吨,碳减排累计可超过 2000 万吨。在我国汽车消费向中西部、中小城市 和农村扩展之时,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使其直接与 大城市同步进入电动化时 代的基本条件, 在这些区域发展电动化,可以 避免走先燃油车再逐步向电动 车普及转换的个人和社会成本。另外,我国电动汽车还处于成长期,动力电 池、驱动电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有待形成经济规模。 面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这些区域的电动化发展,可扩大我 国电动汽车产业的 “ 底盘” ,有效推进我国相关零部件和材料形成规模优 势,实现产量增长、成本下降、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我国电动汽车产 业竞争力。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一)中小城市电动化市场分析 1、电动汽车消费视角下的城市划分 截至 2020 年初,中国大陆共计 686 座城市, 其中直辖市 4 座,特别行 政区 2 座,地级市(含副省级市) 293 座,县级市 387 座。关于城市等级划 分,较为权威的标准是 1989 年的城市规划法(旧标准)和 2014 年的关 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标准),二者均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划 分依据。其中,旧标准统计全部城市行政范围内的非农户籍人口数量,而新 标准统计城市行政范围内实际建成区的常住人口,城市等级阶梯也由旧标准 的四级变为新标准的五类七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表 1 城市规模划分新旧标准对比 划分标准 共同点 不同点 空间口径 人口口径 分级标准 新标准 (2014 年) 城市界定包括 市区和不设区 城市(县级 市)。设区域 市由所有市辖 区行政范围构 成、县级市即 自身行政范 围。 城区,即城市 行政范围内实 际建成区所涉 及的村级行政 单元 城区常住人口,即 居住在城区内半 年以上的常驻人 口。 五类七档: 1000 万(超大城市) 500-1000 万(特大城市) 300-500 万( I 型大城市) 100-300 万( II 型大城市) 50-100 万(中等城市) 20-50 万(I 型小城市) 100 万(特大城市) 50-100 万(大城市) 20-50 万(中等城市) 20 万(小城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6 除此之外,城市等级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行政级别、科教文卫、居民 消费、工商业水平等多元化的指标进行划分,以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 在电动汽车消费视角下,关于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我们更多地看重电动 汽车当前的消费能力及未来的消费潜力。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收入水平、 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环境、消费观念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城市,其电动 汽车当前消费能力更强。而具有足够可观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城市,其 电动汽 车未来消费潜力也较好。 通过综合比较多种城市划分标准,我们认为第一财经发布的20 20 城 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较为符合电动乘用车消费视角下的城市划分要求。该标 准打破了传统上依赖行政级别、 GDP、人口规模的城市评价方式,综合考虑 城市商业发展水平,以线上线下数据为基础,从人口活力的角度重新评估城 市等级。其中,商业资源聚集度、 城市枢纽性、城市活跃数、生活方式多样 性等指标很好地契合了 电动汽车当前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而未来可塑性 指标则较好地代表了电动汽车 未来的消费潜力。因此,本文采用该城市等级 划分标准,具体城市分级结果如下。其中,将一至二线城划为大中型城市( 49 个),三线及以下城市划为中小型城市( 288 个),通过对比大中城市与中小 城市的电动汽车 推广进展,对比其整体发展水平。 表 2 城市等级划分结果 城市等级 城市名单 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新一线城市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 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二线城市 无锡、佛山、合肥、大连、福州、厦门、哈尔滨、济南、温州、南宁、 长春、泉州、石家庄、贵阳、南昌、金华、常州、南通、嘉兴、太原、 徐州、惠州、珠海、中山、台州、烟台、兰州、绍兴、海口、扬州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 经统计发现,中小城市无论是城市人口规模 、还是区域经济实力都与大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7 除此之外,城市等级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行政级别、科教文卫、居民 消费、工商业水平等多元化的指标进行划分,以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 在电动汽车消费视角下,关于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我们更多地看重电动 汽车当前的消费能力及未来的消费潜力。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收入水平、 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环境、消费观念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城市,其电动 汽车当前消费能力更强。而具有足够可观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城市,其 电动汽 车未来消费潜力也较好。 通过综合比较多种城市划分标准,我们认为第一财经发布的20 20 城 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较为符合电动乘用车消费视角下的城市划分要求。该标 准打破了传统上依赖行政级别、 GDP、人口规模的城市评价方式,综合考虑 城市商业发展水平,以线上线下数据为基础,从人口活力的角度重新评估城 市等级。其中,商业资源聚集度、 城市枢纽性、城市活跃数、生活方式多样 性等指标很好地契合了 电动汽车当前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而未来可塑性 指标则较好地代表了电动汽车 未来的消费潜力。因此,本文采用该城市等级 划分标准,具体城市分级结果如下。其中,将一至二线城划为大中型城市( 49 个),三线及以下城市划为中小型城市( 288 个),通过对比大中城市与中小 城市的电动汽车 推广进展,对比其整体发展水平。 表 2 城市等级划分结果 城市等级 城市名单 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新一线城市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 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二线城市 无锡、佛山、合肥、大连、福州、厦门、哈尔滨、济南、温州、南宁、 长春、泉州、石家庄、贵阳、南昌、金华、常州、南通、嘉兴、太原、 徐州、惠州、珠海、中山、台州、烟台、兰州、绍兴、海口、扬州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 经统计发现,中小城市无论是城市人口规模 、还是区域经济实力都与大 中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小城市具有 全国 69%的人口,却仅仅占有全国 43%的 GDP,人均 GDP 近 4 万元人民币,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2/3,大中城 市平均水平的 1/3。因此,对于电动汽车消费来讲,中小城市具有庞大的汽 车市场消费需求,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将消费需求转化为消费行动 的潜在能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中小城市 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主要 因素。 表 3 全国城市基本状况对比 GDP( 亿元 ) 人口 ( 万人 ) GDP 占比 人口占比 人均 GDP( 元 ) 全国 900309 140000 100% 100% 64520.7 大中城市 511347.39 43670.97 57% 31% 117090.9 中小城市 388961.61 96329.03 43% 69% 40378.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推广概况 (1 )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总体推广情况 2016-2020年期间,全国电动乘用车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其中, 2016-2019 年期间增长了近 3 倍。 2020 年 1-9 月电动乘用车 销量达到 47 万辆,考虑到 新冠疫情、经济低迷、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市场实际表现尚可。而 11 月份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 2020 年 1-11 月的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已经由 负转正 (相对 2019 年同时间累计) , 我国电动乘用车 市场在突发疫情和经济 低迷的双重影响下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8 图 4 全国电动乘用车销量走势 (单位:辆) 数据来源:车百智库 从市场规模增速看,大中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由 2016 年的 16 万辆增长 到 2019 年的近 63 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 57%;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 则由 2016 年的近 7 万辆增长到 2019 年 22.8 万辆,年均增长率达 49%。中 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的增速与大中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 图 5 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对比(单位:辆)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900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Q1-Q3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Q1-Q3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9 图 4 全国电动乘用车销量走势 (单位:辆) 数据来源:车百智库 从市场规模增速看,大中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由 2016 年的 16 万辆增长 到 2019 年的近 63 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 57%;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 则由 2016 年的近 7 万辆增长到 2019 年 22.8 万辆,年均增长率达 49%。中 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的增速与大中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 图 5 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对比(单位:辆)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900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Q1-Q3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Q1-Q3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从城市市场份额的角度看,中小城市 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由 2016 年 1 月的不到 20%缓慢上升到 2020 年 9 月的近 34%,虽然中途出现一定程度的 波动,但是整体 呈上升趋势 ,表明中小城市的电动乘用车市场在逐步扩张。 同时,与中小城市乘用车销量 50%的份额相比,二者差距还非常大,表明如 果未来中小城市与大中城市 电动乘用车普及率基本相当,那么中小城市电动 乘用车市场还有至少 16%的成长空间。 图 6 各线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份额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图 7 各线城市乘用车销量份额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6 年1 月 2016 年3 月 2016 年5 月 2016 年7 月 2016 年9 月 2016 年11 月 2017 年1 月 2017 年3 月 2017 年5 月 2017 年7 月 2017 年9 月 2017 年11 月 2018 年1 月 2018 年3 月 2018 年5 月 2018 年7 月 2018 年9 月 2018 年11 月 2019 年1 月 2019 年3 月 2019 年5 月 2019 年7 月 2019 年9 月 2019 年11 月 2020 年1 月 2020 年3 月 2020 年5 月 2020 年7 月 2020 年9 月 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中小城市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6 年1 月 2016 年3 月 2016 年5 月 2016 年7 月 2016 年9 月 2016 年11 月 2017 年1 月 2017 年3 月 2017 年5 月 2017 年7 月 2017 年9 月 2017 年11 月 2018 年1 月 2018 年3 月 2018 年5 月 2018 年7 月 2018 年9 月 2018 年11 月 2019 年1 月 2019 年3 月 2019 年5 月 2019 年7 月 2019 年9 月 2019 年11 月 2020 年1 月 2020 年3 月 2020 年5 月 2020 年7 月 2020 年9 月 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10 从市场渗透率的角度看,中小城市的 电动乘用车销量渗透率快速提升, 但仍然显著落后于大中城市。2016 年,大中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渗透率达 1.4%,同期中小城市仅为 0.6%。 2019 年,大中城市 电动乘用车渗透率达 5.7%,而中小城市为 2.4%。近四年来中小城市渗透率基本处于大中城市 40%-50%的水平,且二者基本相差 3-4 年的时间。疫情期间,大中城市 电动 乘用车销量渗透率受到影响较大,由 2019 年的 5.7%降至 2020 年前九个月 的 4.8%,而中小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小,基本上仍然保持在 2.4%的水平。 表 4 各区域电动乘用车渗透情况 年份 乘用车 电动乘用车 渗透率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2016 11613294 11863631 162158 69331 1.4% 0.6% 2017 11726654 11707248 352712 117040 3.0% 1.0% 2018 11499584 10665322 479270 189418 4.2% 1.8% 2019 11084367 9593844 628916 228071 5.7% 2.4% 2020Q1-Q3 6833014 5847106 327979 137879 4.8% 2.4%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2 )中小城市 电动乘用车 市场结构情况 从车辆类型的角度看,中小城市消费者更加偏好电动轿车 车型。在传统 车型偏好方面, 2016 年- 2020 年 9 月(本节均为累计 量)中小城市与一线、 新一线、二线城市并无太大的区别,轿车、 SUV、 MPV 的销量比例基本上维 持在 5:4:1 的水平,且中小城市更加偏爱 SUV 车型。但在电动化车型 方面, 中小城市的轿车销量份额大增, SUV、 MPV 销量份额大大缩减。一至二线城 市 SUV 销量份额可达 20%左右,但中小城市 SUV 销量份额不到 10%。 受供 给端车型结构及 成本等综合因素影响,当前中小城市电动化消费 主要集中在 轿车,SUV 及 MPV 相对较弱。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11 从市场渗透率的角度看,中小城市的 电动乘用车销量渗透率快速提升, 但仍然显著落后于大中城市。2016 年,大中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渗透率达 1.4%,同期中小城市仅为 0.6%。 2019 年,大中城市 电动乘用车渗透率达 5.7%,而中小城市为 2.4%。近四年来中小城市渗透率基本处于大中城市 40%-50%的水平,且二者基本相差 3-4 年的时间。疫情期间,大中城市 电动 乘用车销量渗透率受到影响较大,由 2019 年的 5.7%降至 2020 年前九个月 的 4.8%,而中小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小,基本上仍然保持在 2.4%的水平。 表 4 各区域电动乘用车渗透情况 年份 乘用车 电动乘用车 渗透率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2016 11613294 11863631 162158 69331 1.4% 0.6% 2017 11726654 11707248 352712 117040 3.0% 1.0% 2018 11499584 10665322 479270 189418 4.2% 1.8% 2019 11084367 9593844 628916 228071 5.7% 2.4% 2020Q1-Q3 6833014 5847106 327979 137879 4.8% 2.4%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2 )中小城市 电动乘用车 市场结构情况 从车辆类型的角度看,中小城市消费者更加偏好电动轿车 车型。在传统 车型偏好方面, 2016 年- 2020 年 9 月(本节均为累计 量)中小城市与一线、 新一线、二线城市并无太大的区别,轿车、 SUV、 MPV 的销量比例基本上维 持在 5:4:1 的水平,且中小城市更加偏爱 SUV 车型。但在电动化车型 方面, 中小城市的轿车销量份额大增, SUV、 MPV 销量份额大大缩减。一至二线城 市 SUV 销量份额可达 20%左右,但中小城市 SUV 销量份额不到 10%。 受供 给端车型结构及 成本等综合因素影响,当前中小城市电动化消费 主要集中在 轿车,SUV 及 MPV 相对较弱。 图 8 各线城市乘用车车型结构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图 9 各线城市电动乘用车车型结构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从车辆级别的角度看,中小城市与大中城市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偏向 于更小型的轿车和 SUV,以及更大型的 MPV。轿车方面,大中城市以 A 级和 A00 级轿车为主, A 级轿车销量占比达到 50%, A00 级轿车销量占比为 30%; 而中小城市以 A00 级轿车为绝对主流, A00 级轿车销量占比接近 70%。 SUV 方面,大中城市 A0 级、 A 级、 B 级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40%、 40%、 20%;而中小城市 A0 级 SUV 的销量占比接近 60%。 MPV 方面,中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线 新一线 二线 中小城市 CAR MPV SUV 0% 20% 40% 60% 80% 100% 一线 新一线 二线 中小城市 CAR MPV SUV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12 城市 B级 MPV销量占比达到 75%以上,而大中城市 B级 MPV占比仅为 70%。 图 10 城市电动轿车级别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图 11 城市电动 MPV 级别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国产品牌成为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的绝对主 力。2016 年- 2020 年 8 月期间,中小城市 电动乘用车 销量 TOP10 均为国产 品牌,CR10 达到 73.3%。其中宝骏、北京、奇瑞、比亚迪、江淮位居前五 位,且各品牌销量相差不大,市场竞争激烈。而同期大中城市 TOP10 品牌 中则有特斯拉,且位居第六位。同时大中城市北京、比亚迪品牌遥遥领先于 其他品牌,CR2 达到 31.7%。 0% 20% 40% 60% 80% 100%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A00 A0 A B C 0% 20% 40% 60% 80% 100%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SUVA00 SUVA0 SUVA SUVB SUVC 0% 20% 40% 60% 80% 100%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MPVA MPVB MPVC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13 城市 B级 MPV销量占比达到 75%以上,而大中城市 B级 MPV占比仅为 70%。 图 10 城市电动轿车级别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图 11 城市电动 MPV 级别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国产品牌成为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的绝对主 力。2016 年- 2020 年 8 月期间,中小城市 电动乘用车 销量 TOP10 均为国产 品牌,CR10 达到 73.3%。其中宝骏、北京、奇瑞、比亚迪、江淮位居前五 位,且各品牌销量相差不大,市场竞争激烈。而同期大中城市 TOP10 品牌 中则有特斯拉,且位居第六位。同时大中城市北京、比亚迪品牌遥遥领先于 其他品牌,CR2 达到 31.7%。 0% 20% 40% 60% 80% 100%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A00 A0 A B C 0% 20% 40% 60% 80% 100%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SUVA00 SUVA0 SUVA SUVB SUVC 0% 20% 40% 60% 80% 100% 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 MPVA MPVB MPVC 图 12 大中城市电动乘用车品牌销量排行(单位:辆)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图 13 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品牌销量排行(单位:辆)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从车辆使用性质来看,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量更多流向了非营业目 的。全国范围内电动乘用车 用于营业目的的份额超过 20%,大大高于传统乘 用车 2%的比例,表明营运端需求对新能源车销量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其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北京 比亚迪 吉利 奇瑞 长安 特斯拉 江淮 荣威 众泰 传祺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宝骏 北京 奇瑞 比亚迪 江淮 欧拉 众泰 江铃 吉利 五菱 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汽车发展研究 14 中,大中城市 电动乘用车用于营业目的的份额达到 25%以上,拉动作用更为 明显。中小城市营业目的的比例仅为 10%,表明中小城市电动乘用车销售更 加依赖普通消费群体。 图 14 乘用车与电动乘用车营业属性对比 数据来源:上险数,车百智库整理 3、中小城市的电动 乘用车市场前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电动乘用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 年 ) 提出,2025 年, 新能源汽车新 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以该目标为基础, 我们预测了未来五年我国 电动乘用车 的销量及其渗透率。该渗透率趋势主要 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随着 电动乘用车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 电动乘用车销量 渗透率水平加快提升,渗透率曲线显著上扬。二是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在渗 透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城市渗透率达到同一水平要滞后 3-4 年。三是随 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城市的 电动乘用车销量渗透率逐步向大中城市靠拢。 按照当前发展规律来看, 到 2025 年全国 电动乘用车 销量将达到 445 万 辆。其中,大中城市 电动乘用车销量为 319 万辆, 2020-2025 年间年均增长 率达到 42.8%,渗透率将达到 27.2%。而中小城市 电动乘用车销量为 126 万 辆,2020 -2025 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 40.3%,渗透率将达到 12.4%。 0% 20% 40% 60% 80% 100% 全国 全国纯电动 大中城市 大中城市纯电动 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纯电动 营业 非营业 二、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市场趋势 15 中,大中城市 电动乘用车用于营业目的的份额达到 25%以上,拉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