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2019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8月前言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于2018年1率先进行先进制造业城市及集群研究,结合当前各产业与各类新技术交错迭代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认为当下的先进制造业是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工艺等先进技术,并在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服务、维护的管理过程中运用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绿色制造等先进化管理方法或模式,达到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或产品全生命周期先进化管理(特别是制造过程先进化)的产业。通过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历程的梳理和主要现状的剖析,明确了其定义,总结出了经济带动性、创新驱动性、多领域融合、质量品牌和绿色集约五个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指数旨在成熟、准确的衡量各城市及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明晰地区与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为地方政府及企业总结发展模式,寻找前进路径提供重要参考。1 详见赛迪顾问公开发布2018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2018.11出版前言1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特点4一、高端技术装备领域有所突破,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5二、新技术催生产业结构变革,呈现出“智能+”融合发展态势 5三、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果初显 5四、品牌建设提效增速,自主品牌数量略显不足 6五、环境治理投入逐渐加大,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6第二章 评价维度与体系7一、评价维度 8二、评价体系 8第三章 评价结果与分析9一、总体结果 10二、总体分析 11三、分维度指数分析 14(一)创新驱动维度 14(二)多领域融合维度 16目录(三)经济带动维度 18(四)质量品牌维度 20(五)绿色集约维度 23第四章 发展趋势与展望25一、“后数字化”技术引领智能经济发展,不断升级消费体验 26二、5G应用重构制造新模式新场景,加速产业融合进程 26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助力产业集群建设,“1+N”型协作机制将重塑经济共同体 26四、品牌建设的重心发生转移,培养品牌核心价值观将成为发展趋势 26五、环保理念贯穿生产制造全环节,绿色生态链构建将进一步加强 27附件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趋势28一、集群组织变革将是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内外协同革新的点火器 28二、构建根植性和开放性的融合体系将是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力方向 30三、构建基于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的高效创新网络将成为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 31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衍生和优化产业链,最终实现控制价值链的产业培育模式将成为集群提高经济带动能力的主要抓手 32五、创新活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核心产业链完整的领域将成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首选 324发展现状与特点一、高端技术装备领域有所突破,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新技术催生产业结构变革,呈现出“智能+”融合发展态势三、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果初显 四、品牌建设提效增速,自主品牌数量略显不足 五、环境治理投入逐渐加大,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第一章2019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5一、高端技术装备领域有所突破,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研发投入(R&D)经费逐年增多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先进制造业在高端技术装备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例如,在卫星导航领域,北斗三号系统完成部署,预示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开启全球化服务进程。在轨道交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C3+ATO)完成现场测试,高铁核心技术实现100%国产。在量子领域,中国科学家率先实现了12个超导比特量子纠缠态,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些重点领域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先的飞跃,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创新能力上,我国先进制造业仍需全面发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国目前尚需加大研发力度以增强自我供给能力,在高性能电子功能材料、航空发动机、纳米级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仍需持续发力,努力达到 世界领先水平。二、新技术催生产业结构变革,呈现出“智能+”融合发展态势当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制造业领域,催生了制造业的智能化变革。为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多领域融合发展态势逐渐呈现。通过与产业融合,人工智能在应用层(机器人、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慧物流等)、技术层(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 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和基础层(传感器、AI芯片、云计算)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培养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这不仅改变了先进制造业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模式,也加快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医疗、汽车、物流等产业深入融合的发展格局。三、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果初显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使具有联动效应的相关产业实现了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已基本建成G60科创走廊、珠江西岸城市群以及成都城市圈等数十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据国家统计局2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在2018年分别达到13.90%和32.90%,如图1所示。同时,依托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正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并陆续影响到周边城市和相关产业,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2014-2018年中国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图12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228)stats.gov/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赛迪顾问整理 2019,86四、品牌建设提效增速,自主品牌数量略显不足品牌建设关乎国家的整体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自主品牌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制造企业品牌世界排名稳步提升,但品牌数量依然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201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中国占据38席,其中制造业品牌有9席;另据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9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排行榜,有21个中国品牌进入前100名,其中制造业品牌有3个分别为:华为(12位)、中国石油(33位)和中国石化(49位)。此外,参照2018年中国各行业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9席制造企业分别为:海尔(41位)华为(58位)、联想(102位)、中国石油(135位)、中国石化(141位)、长虹(286位)、中化(328)、中国航天科工(398位)和台积电(499位)。五、环境治理投入逐渐加大,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随着环境保护理念不断深化,污染防治意识逐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在节能减排,林业生态建设,水污染防治,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及促进工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获得稳步推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保持在3.1%以上,如图2所示。这表明了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持续性推进。同时,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率呈现增长态势,在2018年达到43.0%,同比增长约80%,这说明各地区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十大品牌数据库展示的中国先进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十大知名品牌发现,我国现有先进制造业中的许多知名品牌均不是自主品牌,因此在推进品牌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自主创新品牌的发展,我国品牌强国的道路依然漫长。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及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率图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赛迪顾问整理 2019,8说 明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特点评价维度与体系一、评价维度 二、评价体系第二章8一、评价维度赛迪顾问采用的指数是根据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五大重点特征,从创新能力、多领域融合能力、经济带动性、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五个维度分别对各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独立评价,并利用统计方法得出的代表城市先进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数。创新能力维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主要体现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情况与现有水平。重点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和创新载体三个方面,选取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人才培养与招引专项政策、高校及专业技术学校数量和创新载体数量等作为衡量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多领域融合维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主要体现各城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两个方面的水平。选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数量、信息化基础环境水平、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效益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等指标进行衡量。经济带动性维度:先进制造业当下追寻的主要目标主要体现各城市对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先进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以及对于该城市经济拉动的能力。选取重点领域规上工业增加值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重点领域产业集群竞争力、重点领域顶层规划及扶持政策、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基金和重点领域产业载体数量等指标进行衡量。品牌质量维度: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技术成果推广的润滑剂主要体现各城市对于当地龙头企业培养及知名品牌建设方面的水平。选取行业龙头企业数量、中国品牌500强企业数量、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等指标进行衡量。绿色集约维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共性要求主要体现各城市在绿色生产、绿色发展以及绿色改造等方面的水平。选取万元GDP能耗减少率、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数量、有害物单位排放下降速度和循环化改造试 点园区数量等指标进行衡量。二、评价体系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参考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书(1.0版)、德国Acatech发布的Industrie4.0 Maturity Index、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发布的GEM指数等研究,并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在内的众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表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创新能力 多领域融合 经济带动性 品牌质量 绿色集约第二章 评价维度与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