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六大新支柱产业十四五发展全景研究报告 目 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新支柱产业发展概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瞻 高端装备制造 产业 发展 前 瞻 新材料产业发展前瞻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瞻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瞻 01 新支柱产业发展概述1.1 新支柱产业的界定及现状1.2 不同时期 的规划 内容 对比 1.1 新 支柱产业的界定及 现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 十四五 ” 时期 , 我 国将聚焦战略性 新兴产业 , 构筑 产业体系新 支柱 。 根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 201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 括新一代 信息技术 、 高端装备制造 、 新材料 、 新能源等产业 。 2016-2020年上半年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总体增速 。 新支柱 新一代信 息技术 节能环保 数字创意 其他新能源 新材料 高端装备 制造 10.5% 11.0% 8.9% 8.4% 2.9%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H1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国总体 2016-2020年中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 增速 与全国 总体增速 对比(单位: %) 1.2 “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内容对比(一) 对比 “十三五” 规划纲要 , “十四五” 期间战略性 新兴产业依然 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同 的是, “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将 进一步深化,战略性 新兴产业将在“十四五”期间发展壮大 。 构筑产业体系新 支柱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 建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水平 推动制造业优化 升级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 行动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 能力 加快发展新型 制造业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升级 加强质量品牌 建设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 过剩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提升新兴产业支撑 作用 培育发展战略性 产业 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 格局 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发展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 制造强国战略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 规划 资料来源: “十三五”规划纲要 、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2 “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内容对比 (二) 同时 , 对比 “ 十三五 ” 规划纲要 的专项重点 , 在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 中 , 高端技术装备 、 高端新材料 、 新能源汽车等继续成为 “ 十四五 ” 期间的发展重点;而北斗产业 化 应用 、 智能 ( 网联 ) 汽车等则为新增的发展 重点 。 此外 ,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 还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 即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 17%。 “十三五”规划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高档数控 机床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高端新材料 重大技术装备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航空发动机及 燃气轮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 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超过 17% 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十四五” 规划 机器人 装备 现代农机装备 高性能医疗器械 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北斗产业化应用 新能源汽车和 智能(网联)汽车 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 农业机械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 生物产业倍增 空间信息智能 感知 储能 与分布式能源 高端材料 新能源汽车 资料来源: “十三五”规划纲要 、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0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瞻 2.1 “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2.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2.3 “十四五”时期 发展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 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其应用横跨国民经济中 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 2.1.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发展回顾: 规模居“战兴”产业之首 资料来源:工信部;国家统计局;中国信通院; Frost&Sullivan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云计算服务 大数据服务 人工智能 下一代信息网络 产业 网络设备 制造 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 制造 信息安全设备 制造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服务等 电子核心产业 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 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规模突破 23万亿元 2019年,新一代 信息技术 产 业增加值增速为 9.5%, 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 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 制造 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制造 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 制造 集成电路制造 新兴 软件开发 ( AR/VR等) 网络与信息安全 软件开发 互联网安全服务 新型信息技术 服务 (物联网等) 互联网 平台服务(互联网 +) 云 计算服务 ( 区块链相关 ) 工业互联网及支持服务 大 数据 服务 (区块链相关) 互联网 相关信息服务 人工智能 软件开发 智能消费 相关设备 制造 人工智能系统服务 1.2 1.36 2016 2020 1317.95 2614.70 4.85 8.16 1334 12240 中国 全球 1372.4 12461 中国 全球 中国电信业务收入(万亿元) 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亿块) 中国软件业务收入(万亿元) 云计算市场规模 (亿 元) 人工智能市场 规模 (亿 元) 注:全球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以“ 1美元兑换 6.5元人民币”换算 2019年 ,中国云 服务和大数 据服务收入达 3284亿元 , 提供 服务的企业达 2977家 2.1.2 新一代 信息技术 产业 发展 回顾:龙头 企业数量居首位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 、 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 “ 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100强榜单 ” , 有 28家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上榜 , 数量位列产业第一 , 其中华为以 8588.3亿元的收入居榜单之首 。 此外 , 根据 首批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 上海 、 北京 、 安徽 、 河南等 省市 将是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地 。 8588.3 5582.8 2643.5 2454.5 1574.5 2020年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军企业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 TOP5(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 : 2020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100强榜 单 ;国家发改委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大类 城市 项目名称 信息技术 服务 ( 7个) 杭州 杭州市信息技术服务 上海 杨浦区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济南 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大连 信息技术服务 郑州 信息服务产业 澄迈县 信息技术服务 贵阳 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下一代信 息网络 ( 3个) 鹰潭 鹰潭市下一代 信息网络产业集群 武汉 下一代信息网络 郑州 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大类 城市 项目名称 网络安全 天津 网络信息安全和产品服务 人工智能 ( 4个) 上海 徐汇区人工智能 深圳 人工智能 北京 北京海淀区人工智能 合肥 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 ( 5个) 上海 上海浦东集成电路 西安 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武汉 武汉市集成电路 北京 北京经开集成电路 合肥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2 “十四五” 时期发展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 根据 “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向“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 化 ”的方向发展。一方面,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 产业: 云计算 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 超大规模分布式 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 等技术 创新; 以 混合云 为重点 培育云 服务 产业 大数据 推动大 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 分析、可视化算法 等技术 创新 培育 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 理、应用等 全生命周期产业 体系 物联网 推动 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 等技术 创新 协同 发展 云服务与边缘计算 服务 培育 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 产业 工业互联网 打造 自主可控 的标识解析体系、标 准体系、安全管理 体系 推进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产业 生态建设 区块链 推动 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 分布式系统 等技术 创新 , 重点 发展 区块链 服务平台 和金融科技、 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 等领域应用 方案 人工智能 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 算法推 理训练 场景 推进 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 别系统 等智能产品设计与 制造 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VR、 AR 推动 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 捕捉、快速渲染处理 等技术 创新 发展 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 等设备、软件、行业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 :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2 “十四五”时期 发展重点:助力十大产业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资料来源 :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能交通 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 协同; 推广 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 交优先通行 控制; 建设 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 数字航道、智慧 停车场。 智慧能源 智能制造 智慧教育智慧农业及水利 推动煤矿、油气田、电厂等智能化 升级; 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 需求智能 调控。 推广大田作物精准播种、精准施肥施药、精 准 收获; 推动 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 应用; 构建 智慧水利 体系。 推动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纳 入公共教学 体系; 推进 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 边远地区薄弱 学校; 发展 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和智能化 教育管理 评价。 促进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 和供应链协同 响应; 推进 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 产品个性化、管理 智能化。 智能政务 智慧家居 智慧社区 智慧医疗智慧文旅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 库,加快医疗卫生机构 数据共享; 推广 远程医疗,推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 床辅助诊断等 应用。 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 产品; 建设 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 平台; 发展 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 旅 服务。 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和家庭 终端 联通; 发展 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和智慧养老 等社区惠民 服务; 建立 无人物流配送 体系。 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 手 段; 发展 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 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 等。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 办; 推广应用 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 签章、电子发票、电子 档案; 健全 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 体系。 2.2 “十四五”时期 发展 重点 : “两会声音”聚焦 2021年“两会”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们 纷纷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内容涉及 5G等“新基建” 建设、网络安全、智能汽车、乡村振兴 等 。 中国移动 -杨杰、赵大春 建议加快推进 新型平台用工模式 规范发展 加大 5G+北斗 高精度定位在自动驾驶、智慧港航、 智慧民航、无人机、测量测绘、防灾减灾、共享出 行及大众消费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中国联通 -张云勇 深入开展 5G等 新基础设施 建设 全面 推进 数智协同 ,规范数据、算法等数字经济 生产要素的科学使用与合理配置 纵深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 产业化 腾讯 -马化腾 积极利用数字科技促进 乡村振兴 、推动共享 发展 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 机,倒 逼 低 碳技术 转型 加强 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保护地网络 建设 数字经济治理: 用户资金安全 必须严格纳入 监管等 小米 -雷军 360-周鸿祎 百度 -李彦宏 加快 自动驾驶商用 和智能交通 普及 加快推动 智慧养老 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 共享 进一步加强 人工智能 多层次 教育 体系 建设 开设 网络安全教育 课程,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 加快构建 智慧城市 安全 基座“ 城市级网络安全 基础设施 ” 加强 智能汽车 网络 安全 制定 网络安全 行业特殊人才认定和激励政策 进一步推进 智能智造 发展 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 加快建设 县域医防数字化 建设等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 :龙头企业领衔发展(一)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 ICT( 信息与通信 ) 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 商 。 华为的主要业务包括: ICT基础设施 业务 、 终端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 , 并在 “ 数字产业化 、 产业数字化 ” 的趋势中领衔发展 。 资料来源:华为年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5G 全光网络 智能 IP网络 数据 中心无损 网络 联接 产业 一云:华为云 两翼 :智能计算业务 + 智能数据与存储 业务 双 引擎:鲲鹏 +昇腾 云与计算 产业 华为业务布局 终端业务 ICT基础设施业务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联接 产业 核心目标:围绕至强、极简和智能,做世界上 最好的联接 云与计算 产业 核心目标:通过“一云两翼双引擎”的产业布局 , 为 世界提供最强算力 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 智能电动以及相关的云服务 聚焦全场景智慧生活 “1+8+N” 战略: 1代表手机, 8代表平板电脑、 PC、 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 智能音箱、车机, N代表泛 IoT设备 华为的业务布局情况 2.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龙头企业领衔发展 (二) 同时,展望“十四五”,我国 三大电信运营 商也提前进行了业务布局。中国移动将全面深入实施“ 5G+”计 划;中国电信将加快云网融合、赋能内外部数字化转型;中国联通将重点发展 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多 领域, 并助力智慧城市,数字 政府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联通 重点在 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 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 等领域战 略布局 助力 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业互联 网、医疗、文旅、生态保护 等方面 中国电信 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 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 加快 云网融合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 极赋能内外部数字化 转型 中国移动 全面深入实施 “ 5G+” 计划 ,积极打造以 5G为中心的数字化、 智能化融合基础 设施 创新发展 5G消息、超高清视频、 VR/AR、视频彩铃等 5G个人特 色业务 聚焦 15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 5G智慧电网、医疗、交通、矿山 等百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和千个省级示范项目落地 “十四五”期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业务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3 “十四五” 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 中国制造 2025 ,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等领域是我国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 的发展重点;另根据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 委员会发布的 中国 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 路线图,其中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出了具体的量化发展目标: 大类 小类 2025年发展目标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 制造装备 20-14nm工艺发备, 国产设备占 30% 光刻机 浸没式光刻机 封装设备 封装设备及材料国产化 信息通信设备 无线移动通信 国产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芯片 的 国内市场占有率预计 分别达到 80%、 80%和 40%; 国际市场占有率预计 分别 达到 40%、 45%和 20%。 新一代网络 国产 光通信设备 国际市场份额预计达 60%,光通信设备关键元器件实现国产化突破; 国产 路由器与交换机 产业进入国际第一阵营, 国际市场占有率预计达 25%。 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 国产 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 国际市场占有率预计达 40%、国内市场占有率预计超 80%。其中,国产 高端服务器 国内市场占有率预 计超 50%;采用 国产 CPU的品牌服务器 国内市场占有率预计达 30%以上 。 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 / 自 主工业软件 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互联网 +”智慧工业云 在重点行业的应用 普及率超过 60%。 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 国产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60%。 资料来源: 中国制造 2025 、 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 路线图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5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细分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03 高端装备 制造 产业发展前瞻3.1 “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3.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3.3 “十四五”时期 发展目标 3.1 “十三五”时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的 市场规模已达 14万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 产业具体包括 智能 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 程装备 产业 。据 人民 数据( 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 )披露的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高端装备市场规模达到 14万 亿元,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 10%; 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量达到了 126.64万家。 资料来源 :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 ); 中国装备制造行业协会; 2020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百强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7家 2016-202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量 (单位:万家) 202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 十 强 79.86 90.99 101.90 112.69 126.64 排名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2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制造 3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5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黑色冶金 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兵器制造 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航空航天 8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9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 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排名 企业名称 1 富士康科技集团 1 海尔集团公司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4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 6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7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8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9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10 美的集团 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十强 3.2 “十四五” 时期发展重点:着力提升五大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资料来源 :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01 / 重大技术装备 推进 CR450高速度等级 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 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高端机床装备、先进 工程机械、核电机组关键部件、邮轮、大型 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 等研发 应用; 推动 C919大型客机 示范运营和 ARJ21支线客机 系列化发展。 02 / 智能 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 工业控制 装备; 突破 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 减速器等 智能机器人 关键 技术 ; 发展 增材制造 。 03 / 航空 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加快先进 航空发动机 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 验证; 推进 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CJ1000产品 研制; 突破 宽体客机发动机 关键技术,实现先进 民用涡 轴发动机 产业化; 建设 上海重型燃气轮机试验 电站 。 04 / 高端 医疗装备 突破 腔镜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 等核心 技术; 研制 高端影像、放射治疗 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关键 零部件; 发展 脑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 等植入介入 产品; 推动 康复辅助器具 提质 升级; 加强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 研发 。 05 / 农业机械 装备 开发智能型大马力拖拉机、精量(免耕)播种机、喷杆喷 雾机、开沟施肥机、高效联合收割机、果蔬采收机、甘蔗 收获机、采棉机等 先进适用 农业机械; 发展 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高效专用 农机; 推动 先进粮油加工装备 研发和 产业化; 研发 绿色智能养殖饲喂、环控、采集、粪污利用 等 装备; 研发 造林种草 等机械装备。 针对产业发展痛点,“十四五”期间, 我国高端装备 制造将着力提升五大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3.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 :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 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 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 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根据 “ 十四五”规划纲要 , “十四五”期 间,北斗产业化应用是实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任务。 2000年末 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年末 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年 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中国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网站;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01 0302 突破通信导航一体化融合等技术 , 建设 北斗应用产业创新平台 在 通信、金融、能源、民航 等行业开展典型示范 推动北斗在 车载导航、智 能手机、穿戴设备 等消费 领域市场化规模化应用 “十四五”时期北斗产业化应用内容 3.2 “十四五”时期 发展重点: “两会声音”聚焦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仍占面临着几大痛点。例如:在 航空领域,不但大型民机被国外垄断,飞行 训练必备的飞行模拟机也被国外 垄断;同时,我国 40%的大型石化装备、 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 农业装备仍然依靠进口 等。对此, 2021年“全国两会”有话要说: 资料来源:全国人大 代表马新强、 根据 公开资料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马新强代表陈丽芬代表 进一步加大智能制造 政策 支持 继续 扶持民营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 的 技术 成果 转化 鼓励企业聚焦 强基础补短板 ,解决“卡脖 子” 问题 设立高端装备制造 专项扶持基金 ,解决成本 制约 问题 建议 组建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 技术研究院 , 统筹协调相关主体加快核心技术 攻关 立体化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 财税 政策 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中心,促进新 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交叉 渗透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打通产业 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 推动 行业重组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 业大集团 3.3.1 “十四五” 时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发展 目标(一) 根据 中国制造 2025 ,高档 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装备是我国高端装备产业在“十三五”、 “十四五”时期 的发展重点;另根据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 委员会发布的 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 路线图 ,其中 针对高端 装备制造 产业提出 了量化发展 目标: 资料来源: 中国制造 2025 、 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 路线图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细分产品发展目标解读(一) 大类 小类 2025年发展目标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80%,其中用于汽车行业的机床装备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 2000小时 ,精度保持性达到 5年 机器人 / 自主品牌 工业机器人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70%以上 ,国产 关键零部件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70% 航空航天装备 飞机 干线飞机交付量 占国内市场份额 10%以上 , 涡桨支线飞机交付量 占全球市场份额 10-20%, 通用飞机和直升机 交付量占全 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40%和 15% 航空发动机 CJ-1000A商业服役; 1000kgf级涡扇、 1000kW级涡轴等重点产品完成适航取证; 5000kW级涡桨等完成型号研制 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国内 干、支线飞机机载产品 市场占有率 30%; 通用飞机机载 产品市场占有率 50% 航天装备 空间信息应用 自主保障率达到 80%,产业化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 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主要 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 的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40%和 50%; 关键系统和设备 自主配套 率分别达到 50%和 80%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 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 40%,服务业务占比超过 20% 3.3.2 “十四五”时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目标 (二) 大类 小类 2025年发展目标 电力装备 发电装备 形成 3家具有资金、规模、技术、质量、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 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装备及储能装置 市场 占有率超过 80% 输变电装备 国产关键部件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90%以上 ; 输变电成套装 置 出口比重超过 25% 农业装备 / 国产 农机产品 市场占有率 95%以上 , 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 和采棉机等 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60%;拖拉机和联合收割 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达到 350小时和 100小时 2025年 中国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细分产品发展目标解读(二) 资料来源: 中国制造 2025 、 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 路线图;国家发改委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徐州智能制造 常州智能制造 湘潭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集群 长沙智能制造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成都 轨道 交通 大连 智能 制造 深圳智能制造 广州智能制造 除了量化发展目标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 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七个智能制造集群、 一个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将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重点。 04 新材料产业发展前瞻4.1 “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4.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4.3 “十四五”时期 发展目标 0.65 0.80 1.01 1.25 1.65 2.00 2.65 3.18 3.64 4.08 23.1% 26.3% 23.8% 32.0% 21.2% 32.5% 20.0% 14.5% 12.1%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总产值(万亿元) 同比增长( %) GDP增速( %) 4.1.1 新材料产业发展回顾:总产值快速增长、位列全球第二梯队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 , 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 、 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 , 2019年产业总产值已达 4.08万亿元 , 2010-2019年的年均 增速保持在 15%以上 。 放眼全球 , 2019年全球 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达 2.82万亿美元 , 并形成了 三级竞争 梯队 , 而 中国正处于第二竞争梯队 。 资料来源:赛迪、工信部;中国工程科学 面向 2035的 新材料强国战略 研究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第一梯队:占绝对优势 第二梯队:正快速发展 第三梯队:奋力追赶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 4.1.2 新材料产业发展 回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涌现 “ 十三五 ” 期间 , 我国新材料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 2019年末 , 先进基础材料 、 关键战略材料产值占比分别 为 57.4%、 39.1%;同时 , 产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 各细分行业也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 。 排名 电子信息材料 新能源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新型化工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 1 生益科技 赣锋锂业 乐普医疗 恒逸石化 赣锋锂业 东方雨虹 2 中环股份 中炬高新 威高骨科 中材科技 北方稀土 中国巨石 3 三环集团 金风科技 微创医疗 康得新 方大炭素 伟星新材 4 风华高科 川投能源 鱼跃医疗 道恩股份 合盛硅业 中兵红箭 5 华工科技 天齐锂业 爱康医疗 普利特 国瓷材料 海南瑞泽 6 中材科技 中国宝安 吴海生科 国恩股份 铜陵有色 菲利华 7 横店东磁 新宙邦 蓝帆医疗 泰和新材 东阳光科 方大集团 8 南大光电 阳光电源 凯利泰 华峰集团 驰宏锌绪 北京利尔 9 航天彩虹 天赐材料 春立医疗 万马股份 厦门钨业 华建集团 10 有研新材 杉杉股份 迈普医学 新纶科技 有研新材 濮耐股份 资料来源:赛迪; 互联网周刊 &eNET研究院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先进基础材料 57.4% 关键战略材料 39.1% 前沿新材料 3.5% 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结构 2020年中国新材料行业 分类 排行 4.2 “十四五”时期 发展重点:急需、前沿、工艺、装备、特色 2017年 1月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正式发布,这是 落实 中国制造 2025 的重要文件,是“十三五”期间指 导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顶层 设计,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指南 提出了三大重 点方向,即 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 新材料,同时也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内容如下: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材料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材料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材料 电力装备材料 航空航天装备材料 农机装备材料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材料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 节能环保材料 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材料 石墨烯 增材制造材料 纳米材料 超导材料 极端环境材料 布局一批前沿材料 2 开发金属材料专用加工制备工艺装备 解决复合材料工艺装备制约 提升先进半导体材料装备配套能力 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 3 形成各区域错位发展、竞争有序的整体格局 推动区域特色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 形成一批重点新材料集聚区与创新辐射中心 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 4 5、强化 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6、加快 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 7、完善 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8、实施 “互联网 +” 新材料行动 9、培育 优势企业与人才团队 资料来源: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2 “十四五”时期 发展重点:“高端”亟待突破、特色集聚发展 资料来源: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 国家发改委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例 如 高端稀土 功能材料 、高温合金、 高性能 纤维 及其复合材料等;另根据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和 首批 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特色集聚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区域格局逐渐明朗。 先进 金属、 无机 非金属材料 高端稀土 功能材料 高品质特殊 钢材 高性能 合金 高温合金 高纯稀有金属 材料 高性能陶 光 电子 玻璃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生物医用 碳纤维 芳 纶 生物基 杜仲胶 生物基 增塑剂 高性能 树脂、 电子高纯材料 茂金属 聚乙烯 集成电路用 光刻胶 省份 城市 项目名称 福建 福州 新型功能材料 厦门 新型功能材料 莆田 新型功能材料 湖南 娄底 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岳阳 新型功能材料 山东 淄博 淄博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烟台 烟台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 河南 平顶山 新型功能材料 安徽 铜陵 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 浙江 宁波 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 贵州 铜仁 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陕西 宝鸡 宝鸡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 江西 赣州 赣州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新疆 乌鲁木齐 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 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高端新材料发展重点 4.2 “十四五”时期 发展重点:“两会声音”聚焦 此外 , 鉴于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 还 面临 三大 难题 , 即基础 材料品质不高 、 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战略材料保障不 力 、 高度依赖进口;前沿新材料创新不足 、 转化率 低 , 对此 , 2021年 “ 全国两会 ” 有话要说: 杨华 代表 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结合 产业布局、区域资源、科研创新能力,打 造一批 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 俞学文代表 如何快速推广 竹缠绕复合材料 的生产和应用, 打造一个万亿元级的新材料产业,为乡村振 兴、“两山”理论、双碳目标、“一带一路” 目标赋能 ,值得 政府高度 关注 曹慧泉代表 加大 关键短板材料 攻关 力度;支持 地方有关平台和重点企业承担 国家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与应用 任务;加 强 新材料知识产权保护 袁志敏代表 实行 “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 的材料先行战略, 支持承接“新基建”项 目的龙头企业加大对国内新材料的采购力 度 ,为新材料提供更多应用 场景 周清和代表 加大 石墨产业 研发投入与攻关。一是控 制石墨生产总量;二是建立出口专营制 度;三是加强石墨研发投入和攻关 郑月 明代表 加强新能源材料产业 整体规划和行 业引导 ;加强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 的基础研究;大力培育新能源材料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资料来源: 根据 公开 资料 整理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2 “十四五”时期 发展重点:龙头企业领衔发展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 前 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要点 生益科技 赣锋锂业 乐普医疗 恒逸石化 东方雨虹 公司战略定位 /发展规划 印制电路板产品定位于 中高端应用市场 锂化合物垂直整合供应商 以心血管患者疾病预防、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康复及慢病管理全生命周 期平台企业 “石化 +”多层次 立体产业布局 防水系统服务提供商 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 协同装备企业联合攻关 开展国际合作、海外业务扩展 利用“互联网 +” 区域集聚发展 从龙头企业的发展规划来看,目前我国新材料龙头企业的发展布局基本符合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中的发展 方向,各龙头企业在加强前瞻性研究创新、协同装备企业联合攻关、海外业务扩展等方面均有所行动、有所计 划。 中国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定位 /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契合度 4.3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2025年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要达 75% 目前,我国新材料 产业形成了“ 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 布局, 据 全国各省市公布的新材料发 展规划、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也陆续敲定。另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 石油和 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提出,至“十四五”末,我国化工新材料的自给率要达到 75%,占化工行业 整体比重超过 10%。 2025年 75% 2019年 70.6% 2019-2025年中国化工 新材料 自给率及预测 资料来源 :各省市政府 网站;中国 石油和化学工业 联合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江西 : 2023年 新材料产值 突破 5000亿元 浙江 : 2022年 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 1万亿元 四川 : 2022年 新材料 产业主 营业务收入突破 4118亿 元 山东 : 2022年 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5万亿 元 广东 : 十四五 期间,新材料产业制定 了 “五大重点任务”和“六大重点 工程 江苏 : 2021-2023年 新材料重点产业链建设:先进碳 材料、纳米新材料、特钢材料、高温合金 材料 西安 : 到 2021年 新材料 产业 产值力争超过 1500亿 元 安徽 : 2025年 新材料工业总产值将达到 8000亿 元 山西 : 到 2021年 新材料产业年销 售收入突破 1500亿 元 湖南 : 2025年 化工 新材料产业链实现总产值 1200亿元 05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瞻5.1 “十三五”时期发展 回顾5.2 “十四五”时期发展重点5.3 “十四五”时期 发展目标 6.8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