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表 (公示版 ) 项目名称: 220kV 歌标 送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 钦州 供电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 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 项目基本情况 . 1 工程内容及规模 . 2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2 环境质量状况 . 1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18 评价适用标准 . 19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2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 26 环境影响分析 . 2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50 公众参与 调查 . 51 环保投资 . 53 合理性与政策相符性分析 . 54 结论与建议 . 55 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220kV 歌标 送变电 工程 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 钦州供电局 通讯地址 广西钦州市三沿路 1 号 建设地点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 、钦南区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行业( D4420) 占地面积 ( m2) 56106 (其中变电站占地 49000 均为永久占地;线路永久占地4550,临时占地 2556) 绿化面积 ( m2) 18876 (其中变电站 14500;线路 4376) 总投资(万元) 17706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98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55%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情况及 建设的必要性 2011 年 8 月,广西赛富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 年 10 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编制完成了 220kV 百浪送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表; 并得到 了 钦州市环境保护局 的 批复 ( 钦市环 审字【 2011】 190 号 )。 但 由于 原 环评 站址 存在 较大的 征地 问题 , 使 站址位置 在初步设计阶段 向原 环评 站址东北方向移动约 600m。现阶段 变电站尚未开工建设。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有关规定,该项目站址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动,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重新报审。因此, 2014 年 5月,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 ,在现场踏勘、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的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及其它有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 审查、审批 。 本环评报告是以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为基础 进行 调查和编制的 。 220kV 歌标 送变电工程位于广西 钦州市钦北区 、钦南区 ,变电站 供电范围为钦州市区北部(大垌、大寺、贵台、久隆、那蒙、平吉、小董、长滩、板城、青塘和新棠镇),重点供电皇马工业园出口资源加工区。根据钦州市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拟建工业项目情况,采用增长率加大用户法对钦州市区电网进行负荷预测 , 至 2015 年 钦州市区 的原有的供电网络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为满足 钦州市 经济加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解决供电网络薄弱、供电能力不足和供电可靠性不高问题,建设 220kV 歌标 送变电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2、编制依据 2.1 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39 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 ( 5)国家环保总局 1997 年 18 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6)国家环境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6 月 1 日); 3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1998);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9);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1997); ( 1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1997); ( 1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1989); ( 14)国家林业局印发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发【 2003】139 号); ( 15)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2006); ( 16)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植被资源恢复费用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桂财综【 2003】 8 号); ( 17)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997 年修正); ( 18)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2004 年修正)。 2.2 环境评价技术规程规范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2.3-93);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 ( 7)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 HJ/T24-1998); ( 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9)高压架空送电线、变 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7349-2002); ( 10)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 6812013); (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函 2007881 号 “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 2.3 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 2 号),确定本工程 4 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 2.4 其他依据 ( 1) 220kV 歌标送变电工程初步设计 说明书及 初步设计批复 ; ( 2) 220kV 歌标 送变电工 程委托书; ( 3)业主提供的 其他 相关资料。 3、 评价范围 1)施工期 施工噪声:变电站围墙外 200m 的敏感区内。 施工扬尘:变电站及线路塔基周围环境。 生态环境:变电站及线路周围 300m 范围内。 水体环境: 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去向 。 2)运行期 运行噪声:声环境为 变电站 围墙外 200m 范围内,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带状区域。 工频电磁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带状区域、以变电站址为中心的半径 500m 范围内区域,重点评价 100m 范围内。 无线电干扰: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50m 带 状区域 , 变电站围墙外 2000m 或距离最近带电构架投影 2000m 内区域,重点评价 100m 范围内。 水体环境:变电站值守人员生活污水排放去向。 固体废物:变电站值守人员生活垃圾的处置。 景观环境:送电线路走廊两侧可视范围内受工程影响区域。 4、 项目基本组成 220kV 歌标 送变电工程主要包括: ( 1) 新建 220kV 歌标 变电站 ;( 2) 新建 220kV 歌标站 接久隆高沙 I、 II 回线路 ;( 3) 新建 220kV 歌标站 接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 4) 维修 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322 杆至龙湾站段线路 ;( 5) 对 侧间隔保护改造工程 。工程组成详见表 1。 表 1 本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 ( 1)新建 220kV 歌标变电站 项目名称 本期工程 终期工程 主变压器 1180MVA 3180MVA 220kV 出线间隔 6 回 12 回 5 110kV 出线间隔 4 回 14 回 35kV 出线间隔 7 回 18 回 无功补偿装置 1( 28+210) Mvar 3( 28+210) Mvar ( 2) 新建 220kV 歌标站 接久隆高沙 I、 II 回线路 线路情况 线路长度为 219.85km,其中 接线久隆侧线路长度为 210.05km,按双回同塔架设,本期两侧架线 ,导线采用 2JL/GIA-630/45钢芯铝绞线 ,共使用 36基杆塔 ; 接线高沙侧线路长度为 29.8km,按双回同塔架设,本期两侧架线 ,导线采用 2JL/GIA-300/40钢芯铝绞线 , 共 新建 36基杆塔 。 ( 3)新建 220kV 歌标站 接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线路情况 接线南宁侧线路长度为 2.01km,按单回路架设 ,导线采用2JL/GIA-300/40钢芯铝绞线 , 共 新建 9基杆塔 。 接线龙湾侧线路长度为 22.6km,按双回同塔架设,本期单侧架线 ,导线采用 2JL/GIA-400/35钢芯铝绞线 , 共 新建 10基杆塔 。 ( 4) 维修 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322 杆至龙湾站段线路 线路情况 对 原南宁龙湾 220kV线路由 #322杆起至龙湾站 线路进行维修 , 维修线路长 14.6km, 单回路架设, 导线 型号为 2JL/GIA-400/35钢芯铝绞线 , 共45基杆塔。 ( 5)对侧间隔保护改造工程 本期将高沙变、久隆变、龙湾变的 220kV歌标间隔保护更换,均新配置两套光纤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对南宁变 220kV歌标间隔(原龙湾间隔)保护装置进行双通道升级改造。 5、 工程概况 5.1 220kV 歌标 变电站工程 概况 ( 1) 站址地理位置 220kV 歌标变电站 新 站址位于钦州市钦北区进出口资源加工区北部,大桐镇西面约1.4km 的缓坡上。站区位于大桐八路和大桐二路交汇处的东北角。 距 G325 国道和大垌镇约 1.5km,站址南侧紧靠皇马工业园区在建的规划道路(大垌八路) 。 站址用地类型为林地和旱地, 站址 用地 不占用基本农田。 变电站 站址现状见图 1。 6 图 1 站址现状图 ( 2) 变电站 建设 规模 主变压器 220kV 歌标 变电 站 规模终期拟装设 3180MVA 变压器,本期装设 1180MVA 变压器。主变压器选用采用三相三卷、油浸式、风冷、普通阻抗、低损耗、有载调压变压器, 电压等级 为 220kV、 110kV、 35kV 三 级。 主变压器主要参数如下: 主变型号: SFSZ11-180000/220 ; 容量比: 180/180/90MVA; 接线组别: YNyn0yn0+d11; 阻抗电压百分比: Ud1-2=14%, Ud1-3=24%, Ud2-3=8% 各级电压出线 220kV 出线规模:终期出线 12 回;本期出线 6 回,其中至 500kV 久隆变 2 回,至 220kV龙湾变 1 回,至 220kV 高沙变 2 回,至 500kV 南宁变 1 回。 110kV 出线规模:终期出线 14 回;本期出线 4 回,其中那前、小董、 T 接高沙皇马、110kV 久隆各一回。 35kV 出线规模:终期出线 18 回;本期出线 7 回。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终期容量 3( 28+210) Mvar,本期装设容量 1( 28+210) Mvar。 ( 3) 变电站总 平 面布置 电气总平面布置根据 设计 的电气主接线进行。 22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部, 110kV 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东部;主变压器及 35kV 7 配电室位于站区中部,其北侧布置电容器组;水泵房及消防水池位于 220kV 配电装置区的东南角; 主控通信楼位于站区南中部,靠近变电站大门;站区大门布置在站区南中部,大门西侧设警传室。站内场地采用植草绿化。 站内道路呈环形布置,主干道宽度为 4.5m,道路转弯半径为 12m;次干道宽度为 3m m,道路转弯半径为 7m 9m,进站道路从南面在建的大桐八路引接,长度 23.12m,采用公路型混凝土道路,路面宽 4.5m,两侧路肩各宽 0.5m。 ( 4)变电站占地面积 220kV歌标 变电站总征地面积 49000 m2,其中围墙内占地面积为 31488m2,进站道路面积 200m2,边坡等其他用地面积 4764m2,其他用地面积 12548m2。 变电站绿化面积 14500 m2,变电站站址用地类型为旱地和 林 地, 站址 不占用基本农田。 ( 4)土石方工程量 变电站总挖方量 60372m3,填方量 43962m3, 需临时 弃土 16410m3,变电站的 临时表土弃土堆放在后期绿化的场地内,用于施工后期绿化覆土 及 边坡围挡,不产生永久弃土 。 ( 5) 给排水 给水:生活、消防及施工用水 从站址东南面的祥云飞龙公司附近的供水管网引接,引接长度约 2.3km。 排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用于 站内绿化,不外排 ;站内外雨水经沉沙井收集后统一排至站 区南侧的大垌八路的排水系统。 排油:变压器事故排油时,首先排至主变油坑,通过排油管道排至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然后将油水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大部分可回收利用,分离出来的少量废油渣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收集部门回收。 ( 6)项目进度 本工程预计 2016 年 建成 投产。 ( 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变电站按 1人值守无人值班设计。 工作制度:每天工作 24小时,年工作日为 365天。 5.2 对侧间隔保护改造工程 本期将高沙变、久隆变、龙湾变的 220kV歌标间隔保护更换,均新配置两套光纤分相电流差动 保护;对南宁变 220kV歌标间隔(原龙湾间隔)保护装置进行双通道升级改造。 8 本期对侧间隔保护改造工程均在站内进行, 不涉及 土建工程, 不新增征地。 5.3 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 1) 220kV 歌标站 接久隆高沙 I、 II 回线路工程 1) 线路路径 接线久隆侧线路自 220kV歌标站向西出线,经歌远 、 百浪岭 、 长俑村,接入在久隆高沙 220kV线路 #35塔附近新建的 接塔,线路长度约 210.03km,按双回同塔建设 , 导线采用采用 2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 , 共 新建 36基杆塔。 接线高沙侧线路自 220kV 歌标站向西出线,平行 接线久隆侧走线, 经 长俑村 , 接入在原久隆高沙 220kV 线路 #37 塔附近新建的 接塔,线路长度约 29.8km,按双回同塔建设 , 导线采用 2JL/GIA-300/40 钢芯铝绞线 , 共 新建 36 基杆塔。 2) 导线、地线、杆塔基塔基 导线型号: 接线久隆侧线路 , 导线采用采用 2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 ; 接线高沙侧线路 , 导线采用 2JL/GIA-300/40钢芯铝绞线 。 杆塔 型号 :全线共 新建 杆塔 72 基,选用自立式 角钢 铁塔。 地线型号: 接线久隆侧击高沙侧线路各架设 1 根地线和 1 根 24 芯 OPGW 光缆,其中地线在歌标站出线段 1.6km 采用 JLB40-80 铝包钢绞线,其余段采用 XLXGJ-80 锌 -5 -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 。 塔基 型式 : 采用淘挖基础、板式基础、台阶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 ( 2) 220kV 歌标站 接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1)线路路径 接线南宁侧线路自 220kV歌标站向西,经凤凰岭南面,接入在原 220kV南龙线 #315附近新建的 接塔,线路长度约 2.01km,按单回路建设,导线采用 2JL/G1A-300/40钢芯铝绞线 , 共 新建 9基杆塔。 接线龙湾侧线路与一回备用线路同塔向西 出线,平行 220kV歌标站 接久隆高沙 、 220kV线路久隆侧线路走线,经歌远,接上在原 220kV南龙线 #322杆附近新建的 接塔,线路长度约 2.6km,按双回路建设,导线采用 2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 ,共新建10基杆塔。 2)导线、地线、杆塔基塔基 9 导线型号: 接线南宁侧线路 , 导线采用采用 2JL/G1A-300/40钢芯铝绞线 ; 接线龙湾侧线路 , 导线采用 2JL/G1A-400/35钢芯铝绞线。 杆塔型号:全线共 新建 杆塔 19 基,选用自立式 角钢 铁塔。 地线型号: 220kV歌标站 接南宁 龙湾 220kV线路,南宁侧一根地线采用 JLB40-80铝包钢绞线,一根地线采用 16芯 OPGW光缆;龙湾侧一根地线在龙湾站出线 1km与歌标站出线 1.6km内均采用 JLB40-80铝包钢绞线,其余地段采用镀锌钢绞线,另一根地线采用 24芯OPGW光缆。 塔基型式:采用淘挖基础、板式基础、台阶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 ( 3) 维修 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322 杆至龙湾站段线路 1)线路路径 本工程 维修 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322 杆至龙湾站段线路,由于 建设时间久远,线路老化,本次对该段线路进行维修保护 。 对 原 220kV 南宁龙湾 #322 杆至龙湾站段 线路进行维修 , 维修 线路长度 14.6km, 单回路架设, 导线 型号为 2JL/GIA-400/35 钢芯铝绞线 , 共 45 基杆塔。 2)原有 线路环评手续履行情况 原有 220kV南宁龙湾 线路于 1993年建设 运行, 建设 年代久远,由于当时的环保要求不够完善,本线路未开展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未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 复函 同意文件 。本线路 自运行 至今 ,未 发生 任何环境污染事故,当地环保局也未接到相关的环保投诉问题。 ( 4) 线路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 线路工程占地 本工程线路占地包括杆塔施工区、堆料场 及牵张场施工区及施工道路占地等。线路永久占地约 4550m2,临时占地约 2556m2。线路沿线地形主要为丘陵、山地、旱地为主,不占用基本农田。 线路工程土石方量 本线路工程土石方工程量主要包括铁塔坑、竖土坑及施工基面掏挖等,线路工程总挖方量约 9100m3,填方量约 5460m3,临时弃土量约 3640m3。临时弃土堆放于塔基附近,施工结束后及时绿化覆土,不能利用或者多余的弃土平铺至塔基连梁内 , 不产生永久弃土 。 10 ( 5) 交叉跨越情况 本工程线路无跨越房屋的情况,具体交叉跨越情况见下表。 表 2 主要交叉跨越情 况 序号 交叉跨越 (次数) 交叉方式 1 500kV 线路 3 穿越 2 110kV 线路 3 跨越 3 35kV 线路 8 跨越 4 10kV 线路 32 跨越 5 高速公路 2 跨越 6 铁路 1 跨越 7 河流 1 跨越 根据 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092-1999)规定,导线对地面基建筑物的距离,在最大弧垂和最大风偏时,不小于下列 所列数值: 表 3 导线对地面基建筑物的距离 跨越类别 居民区 非居民区 果树、经济作物基街道树 建筑物 垂直距离( m) 7.5 6.5 3.5 6.0 表 4 线路与其他设施的距离 跨越类别 公路 电力线路 弱电线路 垂直距离( m) 8.0 4.0 4.0 本工程在施工中严格按照以上标准执行并优化设计。 6、 原有线路 拆除情况 ( 1) 220kV 歌标站 接久隆高沙 I、 II 回线路 ,需拆除原 220kV 久隆高沙 I、 II回线路 2 基杆塔,拆除线路长约 0.7km; ( 2) 220kV 歌标站 接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需拆除原南宁龙湾 220kV 线路 7 基杆塔,拆除线路长约 2.2km。 拆 除 原线路 杆塔 产生约36t 杆塔材料,全部 由建设单位回收处 理 。 1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站址 位于 钦州市钦北区进出口资源加工区北部,大桐镇西面约 1.4km 的缓坡上。站区位于大桐八路和大桐二路交汇处的东北角。距 G325 国道和大垌镇约 1.5km,站址南侧紧靠皇马工业园区在建的规划道路(大垌八路)。 站址用地类型为林地和旱地, 站址 不占用基本农田。 本工程站址所在区域及线路沿线未发现大型工业污染源,总体上空气环境质量良好。根据 2014 年 4 月钦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 2014 年 4 月,钦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天数为 30 天,其中达优天数为 11 天,达 良天数为 19 天, API 指数优良率达 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为 “良 ”, 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上项目区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根据 220kV 歌标送变电工程环境质量 现状 检测 报告 , 变电站站址区域中心点位置的噪声昼间 45.5dB(A),夜间 42.9dB(A) , 现状 噪声环境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1 类标准; 线路沿线环境检测点 噪声昼间 46.5dB( A)、夜间 42.2dB( A), 现状 噪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 准要求。 根据 220kV 歌标送变电工程环境质量 现状 检测 报告 , 拟建 220kV 歌标变电站站址区域中心点位置距地面 1.5m 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 0.01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0.02010-3mT;变电站站址区域中心点位置频率为 0.5MHz 无线电干扰场强值为 27.2dB( V/m)。线路沿线 环境 检测点 工频电场强度值为 0.11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0.22110-3mT;频率为 0.5MHz 无线电干扰场强值为 30.4dB( V/m)。拟建 220kV 歌标送变电工程各检测点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分别低 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 1998)规定的 4kV/m 和 0.1mT 的推荐标准要求;无线电干扰值场强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规定的 53dB( V/m)标准限值要求。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形以丘陵、山地、旱地为主,沿线植被主要为松树、桉树、杂树、竹子等。 据现场调查, 线路沿线 未发现 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及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分布 ,亦没有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 综上所述,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突出环境问题。 12 项目所 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形、地貌、地质 钦州市境内东、西、北三面崇山环拱,丘陵起伏连绵,地形复杂。西北部属山区,以十万大山为主体,山高翠拔直参天,壑深飞瀑若无地;北部和西部属中丘陵区,除少数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 250m 左右;中部属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区,以低丘和河谷平原为主,土地稍平坦;东部属低丘陵区;南部属低丘滨海岗地、平原区,有市内最大的冲积平原 -钦江三角洲。 站址区为构造 -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总体较平缓, 自然边坡坡度在 2 5之间,局部达 10 20,地面高程为 48.93 68.04m,整个场地北西侧较高,南东侧地势相对较低,相对高差 19.11m。站址现状主要为旱地、林地,主要种植桉树、甘蔗,少量为杂草。站址区内自然山坡总体稳定,未发现崩塌、滑坡、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分布。 线路 沿 线地形以 山地 、丘陵 、旱地 为主, 沿线 植被主要为 松树、桉树、 杂树、竹子等 树。线路沿线未发现坍塌、下陷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附录 A),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场地类别为 类,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35s。 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现状见图 2。 图 2 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现状图 2、 水文 钦州市境内河流众多,计有大小独流入海河流 32 条,河流总长 2794km,流域面积在 1800km2以上的主要河流有茅岭江、钦江、大风江,均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地表 13 水资源分区属桂南粤西沿海诸流域区。三江皆自东北流向西南,大体平行分布于境内的西部、中部及东部,南注入钦州湾。三江在市境内的干流总长 307.4km,市内流域面积4164km2,水源充足,年径流总量为 64.8 亿 m3。 拟建变电站工程区的地表水系属钦江流域及其支流西江。变电站东距钦江最近距离约 9.2km,钦江丰水期水位高程为 23m,枯水期水位为 13m,百年一遇洪水位为 32.46m。最大平均流量 59.23 m3/s,最小平均流量 9.42 m3/s,年平均流量为 32.04 m3/s,年径流量10.11 亿 m3,年径流模数为 9.68L/skm2。 拟建变电站西距钦江支流西江最近距离约 8.4km,西江常年缓慢流水,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与钦江一致,为 32.46m。拟建变电站场地整平标高为 56.00m,钦江和西江百年一遇洪水对拟建变电站无影响。 3、 气象 钦州市具有 亚热带 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22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 37.5( 1968 年 7 月 28 日),历年极端最低温度 -1.8 ( 1955 年 1 月 12 日),年平均降雨量在2170.9mm,历年平均降雨日数 168.3天,日最大降雨量 359.9mm; 24h平均降雨量为 200mm,10年一遇 1h降雨量为 85.8mm, 10 年一遇 24h降雨量 306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800h左右,无霜期大于 350d。太阳年辐射量 104.6 108.8 千卡 /m3,年日照时数为 1633.6 1801.4h,年平均气温 21.4 22 ,年总积温 7800 8200 。历年平均无霜期 329 354d。多年平均蒸发量 1694.9mm,年平均湿度 80%,多年平均风速 2.6m/s。 4、 植被、生物多样性 钦州市植被分类上属于桂南植被区,生长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季雨林。但气候中的水热条件受地形影响的分布不均匀,植被生长有异。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季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树矮草等 5 大类植被类型。植被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在西部、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原生植被大部分已受破坏,现有森林是以松、杉为主的次生杂木林,杂木有椎、樟、楠、荷、格、紫荆等。低草群落以桃金娘芒箕群落为主,此外,还杂生有山芝麻、油甘木、黄牛木、鬼画符,草类以绒草为主,覆盖度 8090;中南部地区属灌木低草群落,灌木以岗松为主,低草群落以鸭咀草为主,其次也有桃金娘、芒箕、鹧鸪草等,一般高度 40-50cm,覆盖度在 50-60,乔木以松为主,在山麓及村庄周围,阔叶树有椎、楠、 榄、桉、相思等;沿海地区以矮生鹧鸪草群落为多,覆盖率一般在 3040。植被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低山山地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灌木林群落,马尾松、灌木、鸭咀草群落和黄茅、鸭咀草群落;丘陵地为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 14 灌木群落,马尾松、桃金娘、芒箕群落,马尾松、芒箕群落,芒箕、桃金娘、岗松群落,岗松、鹧鸪草群落和桃金娘、鹧鸪草、毛颖草群落;沿海滩涂为桐花、白骨壤群落,桐花、秋茄群落,白骨壤、秋茄群落和桐花、白骨壤、秋茄群落。 线路沿线所经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沿线植被主要有松树、桉树、杂树、竹子等 。 据调查,线路沿 线不穿越任何自然保护区,线路附近野生动物资源量较少,未发现珍稀保护动植物。 5、 自然景观、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 钦州蕴藏有锰、钛铁、铜、铁、铅、锌、煤炭、石膏、石英砂、金砂、陶土等多种矿藏。其中以 钦北区 的锰矿较多;钛铁分布于各县区;煤炭主要集中在稔子坪至大垌一带;石膏分布在钦北区的平吉 、青塘两镇及灵山县的陆屋镇;铅、锌主要分布在 浦北县 的六硍镇等地,储量颇丰且质量较优;陶土分布广泛,以钦州城钦江两岸的紫泥及花白坭较优,是钦州坭兴陶的原料地。 钦州旅游景点有 30 多处, 4A 级景区多处,主要 有 : 三娘湾 旅游区、 八寨沟 旅游区 、王岗山 、 冯子材故居 、 刘永福故居 、 大芦村 民族风情、 六峰山 、 五皇山 、 椎林叠翠 、 麻蓝岛 、 龙门群岛 (七十二泾)、 三海岩 、 灵东水库 、 五皇山 、 越州天湖 等。古迹与人文景观有 马鞍山遗址 、 独料遗址 、古立山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 天涯亭 、广州会馆、 大朗书院 、绥丰书院、大芦古宅群、竹山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 等。 据调查,线路路径沿线评价范围内目前未发现分布可利用矿产资源,亦无文物古迹,不存在压埋矿产、文物古迹。 1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 、教育、文化、医疗等): 本工程所处区域属钦州市。 钦州市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部,东连灵山县,西接上思县,北邻 南宁市 良庆区。是广西沿海 “金三角 ”钦州市的北大门,扼大西南出海通道之要冲,南北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是 钦州市 的辖区,享有 “中国 黑叶荔之乡 ”和 “中国果园鸡之乡 ”的美誉。辖 11个镇,总面积 2685 平方公里 ,居住有汉、壮、瑶、苗、侗等 10 多个民族, 2010 年总人口约 74.9 万,常住人口 58.14 万。 2013 年,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750 亿元,同比增长 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115 亿元, 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 560 亿元,增长 3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2 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60 元,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 8140 元,增长 14%。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学校、医院等 特殊敏感目标 。 16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声环境 质量 现状 站址位于 钦州市钦北区进出口资源加工区北部,大桐镇西面约 1.4km 的缓坡上。站区位于大桐八路和大桐二路交汇处的东北角。距 G325 国道和大垌镇约 1.5km,站址南侧紧靠皇马工业园区在建的规划道路(大垌八路)。 为了解 220kV 歌标 送变电工程声环境质量现状, 特委托南宁市新桂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 220kV 歌标送变电工程环境 质量 现状 检测。 本工程新建线路段未发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 本次检测选择在 新建线路 走廊附近进行 环境噪声检测。 由检测结果 表明 , 拟建 变电站站址区域中心点位置的噪声昼间 45.5dB(A),夜间42.9dB(A) , 声环境 现状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标准; 线路沿线 环境 检测点 噪声昼间 46.5dB( A)、夜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