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肥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洞察报告,肥料相关政策汇编,2018年化肥行业将在机遇与挑战中发展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指出,“三农”是治本之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支农行业的化肥形成利好。但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增加化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将促使一批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总体来说,2018年化肥行业将在机遇与挑战中发展。,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继续推进减量提效3月5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我国粮食连续五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良种化、农机化和水利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化肥对粮食增产作用明显,但不能说粮食是化肥喂出来的。我国提前3年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农药化肥的减量提效。,产能过剩局面逐渐改善,l,近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化肥行业的氮肥和磷肥落后产能逐渐退出,行业提质增效明显。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测算,2018年氮肥有效产能预计在7000万吨左右;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也提出加速推进磷复肥行业供给侧改革,后期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下,淘汰落后产能是大势所趋。,需求量缓慢下降,l,耕地面积与粮食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化肥使用量的增减,2017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将调减5000万亩,农业部提出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以及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等政策都将抑制化肥需求。此外,由于粮价低,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农民种植性显著降低,购肥积极性将受影响。近年来的冬储带来的经济效益不理想,冬季化肥价格偏高,经销商备肥态度谨慎,库存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多随进随出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化肥下游需求萎缩。,市场维持良好走势,l,2018年春季,受春耕用肥需求刺激,各地拿货积极性将显著提升,预计这一波坚挺行情将持续至2018年34月份,期间虽然不乏小幅震荡,但总体形势看好。氮肥受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以及煤炭价格攀升影响,价格大幅下滑可能性不大。随着环保约束力的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环保治理的影响会更大,行业将维持较低开工率。此外,新的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对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政府也会陆续出台更为严格的标准,企业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环保投入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都将支撑化肥价格。,需求、成本、供应量支撑2018年肥料市场价格2018年市场价格,需求提升,原料成本增加,环保导致的供应量减少,未来五年发展趋势,l,据统计,世界化肥产量中复混(合)肥料产量约占35-40%,氮肥中的15%、磷肥和钾肥中的50-60%均被加工成复混(合)肥料使用,而在一些发达国家,50%的氮肥、80-90%的磷肥和钾肥均被加工成复混(合)肥料使用。目前国际上化肥的平均复合化率在50%左右,发达国家高达80%。,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需求驱动,需求驱动, 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种植增多 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 城镇化步伐加快、老龄化、人工成本增加,行业驱动,影响因素政策驱动, 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去产能化:氮肥企业发展不景气,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行业驱动政策驱动,未来五年行业继续发力,缓控肥产能产量齐升,l,据保守估计,未来十年缓控释肥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0-15%之间,到202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量为755-1126万吨,产值约211315亿元。,我国缓控释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五年继续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新材料新产品研究 开展缓控释膜材料筛选、复配、改性和养分释放评价研究 功能性复合膜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 对现有产业化技术工艺的优化提升 研发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及生产设备控制单元、设备密封技术,产品评价技术 产品质量检测研究 产品质量控制研究,应用技术研究 继续深入开展同步营养技术研究、高效精准施肥技术研究、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等应用技术的研究,化肥品种的发展主流趋势是复合化、专用化、功能化,l,化肥品种的发展趋势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复合化、专用化、功能化趋势日益加强;同时,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高效、低耗、节,水、缓控释及环境友好成为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专用化,功能化,复合化,肥料新品类的发展,发展趋势,从发展趋势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氮磷钾消费比例已经趋向一致,即10.35-0.40.3虽然我国目前的化肥施用的复合化率已经超过35%,但与世界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相比未来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液体肥料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水溶肥、缓控释肥等功能性肥料比例会进一步提升并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配比稳提升大功能化,美国肥料关键词u 液体肥料占美国肥料使用量的50%u 美国液体磷肥占磷肥使用量380万吨的30%u UAN和硝酸盐肥料占大部分北美和欧洲氮肥市场u 美国中微量元素肥料市场迅速增长u 水肥一体化技术极大地扩大水溶性肥料市场,复合肥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是大势所趋,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转型升级将重点放在去产能、调结构、加速产品升级、提升创新水平、实现节能环保、推行两化融合等几个重要方面,最终是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角度观察,未来企业转型升级,首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适应农村发展的新需求;第三是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换代;最后是流通和服务环节的再造。,行业角度企业角度,l,在日本,农资行业流通主要由农业协同组合占据,该组,织由政府扶持建立,日本农民基本都参与进来。农协组,合可以发挥其在规模上和在农资市场上占有率极高的优势,在与农资生产商价格协商中占据优势。同时,农协组合还为组合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农业信贷等农业综合服务。,日本农资供销模式厂家,日本农协,经济连地方农协,商贸系统批发总公司,批发商零售商,农户,农资流通市场分散,经销仍为主流模式,ll,我国现有农资流通主体主要包括供销系统、中农、中化代表的大型农资流通央企,民营农资流通企业以及生产企业,其中供销体系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经改革后,供销体系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各省供销公司并不存在协同性,经营差异大,总体经营情况不佳,2012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公司的毛利率仅为0.62。目前农资流通仍处于较为分散的格局,流通企业近万家,除了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和中化化肥控股两家公司外,目前尚无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前5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5。,中国农资流通主体多元,农业三站省级农业三站,县市级农业三站,农技中心,供销总社和农资央企各省级农资公司,县市级农资公司,农资生产企业企业直销库,区域性流通企业企业分公司,农资超市,种植大户,经销商、连锁店分散农户,目前农资流通仍处于较为分散的格局,流通企业近万家,除了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和中,化化肥控股两家公司外,目前尚无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前5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5。,经销模式仍为我国农资流通的主导方式,我国农资使用效率落后我国农资使用效率还比较落后,粮食产量占全球22,却消费了全球约30的化肥,其中氮肥当季利用率仅约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每年因化肥养分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0亿元农药的利用率也仅有30。,产品、服务和渠道是化肥企业的三大基础产品产品是化肥企业开展业务的基本,服务关乎化肥企业发展的长远,渠道决定化肥企业发展的快慢渠道,服务,化肥企业以品牌作为重点发力,ll,在变革的大背景下,行业内部震荡,机遇与挑战并存拥有完整产业链、先进技术、规模、产品结构、品牌、营销网络等优势的大企业,若能有效整合自身资源,以品牌作为重点发力,将有望在竞争中逆势增长。,2017年,中国化肥市场表现疲软,ll,2017年,中国化肥市场表现疲软,但价格较上年有所回升,主要品种涨跌互现。其中,氮肥(尿素)涨幅相对较大,磷复肥、钾肥继续下跌,复合肥小幅上涨。近年来中国化肥行业成本上升较快,成本成为当前支撑化肥市场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2016年化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突破88元,达到88.96元,超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跃居化工行业之首。2017年化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达87.97元,依然居首。其中,氮肥和磷肥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分别达到90.42元和89.85元。,供应量下降也是2017年化肥行业呈现的特点,l,2017 年,国内市场化肥消费继续下降,表观消费总量降幅约1%。 其中,氮肥下降逾10%,磷肥降幅约1%,磷酸二铵降幅2.5%,钾肥 增长 4.6%。化肥出口量、额均继续下挫,降幅分别达 9.6%和7.4%。出口持续不振,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压力。,2018年化肥价格趋势如何?,ll,2018年化肥价格总体水平将与上年大致持平,氮肥价格将有所下跌,磷肥和钾肥价格小幅上涨,复合肥价格基本稳定2018年中国化肥消费总量仍将维持在5600万吨上下(折纯),与上年大致持平。化肥出口可能重现增长势头,但幅度不会太大。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多年来价格波动的特点判断,2018年化肥价格总体水平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氮肥价格有所下跌,磷肥和钾肥小幅上涨,复合肥基本稳定。预计尿素年均价格在1660元(吨价,下同)左右,同比下降1.1%;磷酸二铵均价约为2580元,上涨4.0%;国产氯化钾均价2050元上下,涨幅4.5%;硫基复合肥(45%)均价约为2300元,上涨1.6%。,2018年化肥市场预测,ll,一是化肥生产受环保因素影响大。以前产能因素对化肥产量影响大,现在环保因素影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8年环保不会放松,对化肥市场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此外,2018年正式实施环保税,也对化肥市场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大气污染物征收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12元,水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414元。各省份之间有差异。山西的征收标准为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8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2.1元;湖南为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2.4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3元。征收标准不同,各地肥企生产成本存在差异。,2018年化肥市场预测,l,二是化肥需求下降。2018年化肥需求将有所下降,局部市场降幅可能超过5%。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随着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能提高化肥利用率3%5%,农民亩节本增效20元以上。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实物量),农民生产投入减少约26亿元。其次,有机肥替代继续推进。2017年农业部下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2018年推广范围将会大幅增加。替代方案重点涉及柑橘、苹果、茶叶、设施蔬菜,这些作物的化肥用量将下降。最后,农产品价格不高,有些地方撂荒现象会增多,农户投入积极性下降。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这是小麦保护收购价首次下调。早在2015年,早稻最低保护价就下调。而玉米价格走高,可减少小麦、稻谷最低保护价下调对化肥市场的冲击。,2018年化肥市场预测,ll,三是出口面临冲击。2018年尽管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出口量可能大幅增加,但从整体出口形势看,并不乐观。一是随着化肥生产优惠政策取消,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二是国际新增化肥产能建成投产,对传统出口市场形成冲击。随着页岩气的大力开发,美国尿素进入大发展阶段,仅20162017年,美国就新增尿素产能370万吨,2018年还将有36万吨尿素产能投产,美国将由尿素进口大国变为出口国。借助磷资源优势,摩洛哥磷酸盐集团的产能不断扩张,2018年又将释放80万吨磷酸产能,颗粒磷肥产能超过1200万吨。,2018年化肥市场预测,l,四是价格相对高位。2018年化肥价格将处在相对高位,预计将是2016年以来的最高价。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回升好于预期,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化肥价格也将顺势上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化肥生产成本上升;化肥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供需矛盾不如以前突出。,2018年化肥市场预测,l,五是各肥种走势存差异。综观近几年化肥市场,每年都会有几个走势较强的品种,但基本不重样。2017年尿素价格涨幅已大,2018年继续大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国内氯化钾价格涨幅偏小,性价比最高,如果国际钾肥价格走强、大合同价上涨,或许2018年氯化钾有较好的表现机会。,着力发展差异化、个性化、专用化新品,l,化肥大宗产品如尿素、 普钙、二铵等消费已近极限,化肥结构调整应顺应农林、环保等产业调整的趋势,在大力提高传统大宗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着力发展差异化、个性化、专用化新品,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变化。,肥料行业品类发展趋势,ll,1、复合肥化率高。世界化肥产量中复混肥料的产量约占 50,欧洲、北美地区等发达国家 50的氮肥,8090的磷、钾肥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氮磷钾的复合化率分别达到 21、87和 67。化肥生产从单一肥料过渡到以复合肥料为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2、新型肥料成为发展方向。新型肥料主要是指能够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养分利用条件的肥料,目前主要包括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吸肥量研制生产的专用肥,延长肥料作用时间的缓控释肥,以及水溶肥、有机肥等。从国外来看,新型肥料已经成为大型肥料企业研发和推广的重点,而且其产品的盈利能力较普通肥料也要高。,新型肥料是趋势,l,2017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显示,约61.2%的农户有使用新型肥料,其中,有约20%的农户使用新型肥料的比例超过50%。,行业发展方向有机肥,lll,有机肥市场整体规模偏小,有机肥行业刚刚迈入成长期,逐年保持增长,发展前景可观。2016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964.62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3.12%。我国有机肥资源量巨大。利用率低。2008年的数据表明,当年全国共产生作物秸秆8.1亿吨、绿肥0.9亿吨、人畜禽粪便40.2亿吨。秸秆还田的比例最多40%。另有人估算,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还不到60%。,有机肥潜力巨大,ll,目前全国有机肥设计产能达3482万吨,而实际年产量1630万吨,实际产量不足设计产能的一半;年产量5000吨以下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近一半,年产量2万吨以上的不足企业总数的20%,足见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能比较分散。国内共有有机肥企业2282家,其中有机肥企业986家(43%),生物有机肥296家(13%),有机无机复混肥809家(35%),其它企业192家(9%)。全国有机肥设计产能3482万吨,年产量1630万吨。,有机肥企业的类别及布局,ll,商品有机肥的类别主要分成三大粪 是精制有机肥料类,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肥料为主,是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主要肥料,生产企业占31%:二是有机无机复混肥类,既含有定的有机质,又含有较高的速效养分,生产企业占58%;三是生物有机肥料类,产品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可改善肥抖或士壤中养分释放能力的功能菌,生产企业占11%。有机肥企业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机肥料资源丰富地区,如河北、山东、广东、江苏等省份,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相对成熟技术支撑和较强的投资能力。据调查,河北、山东、广东、江苏、辽宁5个省的商品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占全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的50%以上。,有机肥料的应用,lll,目前我国有机肥使用率仅20%左右英国肥料推荐手册明确规定推荐实行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素供应的原则,丹麦规定至少有40%50%的畜禽粪便被重新利用,加拿大要求每亩果园施用有机肥3.8吨7.6吨。我国有机肥每年出口量20万吨,国际市场对高端有机肥需求仍在增长。,行业发展方向水溶肥,l,2016年广义的水溶性肥料的产量为350万吨,同比增长10%。,全球水肥一体化市场规模,水溶性肥料成为肥料产品登记主流发展方向,ll,截至2017年9月,已在农业部取得登记的水溶肥产品数量为10256个,三年来增长率为78.61%。2016年12月我国肥料产品登记总数为 10116个,其中水溶性产品数为7517个,占总数的74.3%,其中进口产品数为278个,占水溶性产品登记总数的3.7%,我国肥料产业主要上市企业水溶性肥料产品登记数,我国肥料上市企业水溶性肥料产品登记数统计表(个),水溶性肥料在我国登记产品数前十位海外公司情况,水溶肥行业产业链,水溶肥发展的机遇,ll,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PPP项目具有体量大、地域集中的特点。水溶肥企业和灌溉企业广泛参与到农业PPP项目当中,可以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减少用户分散、服务半径长的阻碍,完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制度,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复制的企业合作模式、技术推广模式、技术服务模式。,行业发展方向微生物肥料,lll,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总数有1200多家,年产量1200万吨,年产总值达200亿元,累积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新型肥料中年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透露,未来微生物肥料将占肥料总量的15%左右,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微生物肥料产品登记情况,ll,从2012年的108个,增长到2013年的471个,2016年为951个截止至2017年年底,农业部登记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包括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有4263个,其中正式登记1947个,临时登记2316个,微生物菌剂正式登记产品600多个,临时登记产品也有900多个。,微生物肥料未来的技术重点,lll,菌株的筛选和联合菌群的应用。在深入了解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釆用新的技术手段根据用途把几种所用菌种进行恰当、巧妙组合使其某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复合或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共生等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发酵条件、工艺流程、合适的载体、剂型、粘着剂的发展尤其是在产品保质期方面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研发的热点产品主要有:有机物料腐熟剂(或称发酵剂)、根瘤菌剂、生物修复剂(微生物区系、解毒、重茬等)、促生菌剂生物有机肥等。,微生物菌肥发展现状,lllllll,1、微生物肥料产业基本形成,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总数有1200多家,年产量1200万吨,年产总值达200亿元,累积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2、产品种类繁多。在农业部登记的产品种类有12个。3、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种类不断扩大,据统计,月前使用菌种已达到 100多种。4、使用效果逐渐被农民等使用者认可。应用效果表现在产量增加、产品品质改善、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病虫害发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应用面积不断扩大。5、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质检体系初步形成。6、硅酸盐菌剂、复合菌剂和生物有机肥产品进人国际市场,出口到澳、泰、印等国。7、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和支持,在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上的立项都是空前的。,微生物肥料行业竞争分析,llll,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釆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行业发展方向缓控释肥,llll,缓/控释肥属于登记产品,但截止到2017年1月,获得农业部肥料登记证的缓/控释肥产品仅有28种,分别来自22家不同的企业。缓/控释肥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和华东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整个缓/控释肥产业已初具规模,包膜肥料、脲醛肥料、稳定性肥料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积极开展向大田作物推广应用;一批优秀的品牌和企业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认识到缓/控释肥在平衡施肥、减肥增效方面的作用由于缓/控释肥料价格偏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使用积极性,因此企业开始采用将缓/控释肥母料掺混入复合肥的方式制备具备一定缓/控释功能的掺混复合肥进行成品销售。当前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缓/控释肥均是这种掺混复合肥。,缓控释肥的现状,l,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非农业领域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5%。农业领域中,经济作物方面消费量占到总消费的36%;粮食作物方面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49%,增长主要来自在玉米和水稻耕作中的应用。,l 缓/控释肥在农业方面的消费量逐年提高,已由2011年的73%提高至2015年的85%。今后在农业方面,尤其是大田作物的进一步推广是推动中国缓/控释肥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l 过去10年间,我国缓控释肥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据预测,受益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之需,国内缓控释肥仍将保持10%-15%的较高年均增长率,发展空间巨大。,缓控释肥的未来,lll,近十年来,中国缓/控释肥产能迅速增长,缓/控释肥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并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也相继成立,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2020年,预计非农业领域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6%;农业方面,经济作物中的消费量预计年均增长率为5.9%;粮食作物中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1.5%。根据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报告,到2025年,我国缓控释肥的产量将达到755万吨-11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在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