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危机与希望:人类能源利用新探索 : 三次能源浪潮,支撑起了现代文明。纵观人类利用能源手段和效率的每一次升级,都将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改变。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从能源类型上将回归太阳能本源 ,并追求核能的终极目标。从能源利用上将节能和效率提升并举。在世界能源格局呈现新变化之际,中国正扛起清洁能源革命的旗臶,预计风电和光伏将发展为我国绿色电力系统的中流砥柱,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和新电改的成功将成为风电光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风电起兮,扭转能源格局 : 我国风电已经成为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未来将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随着风电发展阻力的衰退,风电成本有望实现低于化石燃料的发电成本;一系列政策措施正推动弃风限电状况持续改善,预计三北地区投资将再度放量。分散式风电进入 17 省(市、区)“十三五”能源规划,尤其在中东部地区发展趋势向好,有望成为风电新的增长点;政策叠加技术进步助力海上风电稳步增进。我们预计这一系列内部结构的调整修复将带来 2018 年风电行业的反转。 桑榆未晚:光伏产业呈现新生态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利用成本优势从海外起步。长期 的海外发展奠定了光伏产业链的技术基础。中国的光电激励政策恰似晚来的东风,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兴起,光伏装机容量不断增长,全球产业布局也随之进一步扩张。随着全球竞争愈发激烈和补贴红利的下降趋势确认,光伏产业逐渐走向以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在消纳问题的解决和技术进步对成本下降的双重叠加下,平价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历史证明:追求平价的每一次突破都将会伴随着光伏市场的兴盛。我们预计:光伏行业将保持向好之势,且未来想象空间广阔。 能源互联网: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 : 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有望迎来全面推广期。包括储能系统、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以及智慧电网等相关领域公司均有望受益于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把握变革的机遇:风电光伏将迎平价上网,能源互联网进入推广期 : 建议关注能源革命背后的投资机会:风电(金风科技、天顺风能、中材科技),光伏(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正泰电器、林洋能源),储能(阳光电源、南都电源)等 风险提示: 1、弃风 弃光改善不及预期; 2、 新电改推进不及预期。 Tabl e_Title 2018 年 05 月 23 日 变局 前夜,中国 进入 能源革命 新时代 新经济研究系列之 八 Tabl e_BaseInfo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陈果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7010001 chenguoessence 021-35082010 彭玮骏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8040003 pengwjessence 夏凡捷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7070002 xiafjessence 相关报告 关于中国新经济的十大思考 2018-01-05 国内外共同作用,迎接第三次进口替代浪潮 2018-02-06 新三板 5 月投资策略 2018-05-21 全方位解码“独角兽” 2018-03-03 中国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与结构分化 2018-03-11 CDR 全解析及我们的思考 2018-03-28 长风破浪,信息革命助力新经济 2018-05-03 2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内容目录 1. 危机与希望:人类能源利用新探索 . 4 1.1. 三次能源浪潮,支撑起现代文明 . 4 1.2. 高能文明的未来: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 . 5 1.3. 青萍之末,微澜之间:世界能源格局新变化 . 6 2. 风电起兮,扭转能源格局 . 8 2.1. 静待风来,风电市场可期 . 8 2.2. 风电发展阻力退 却 . 9 2.3. 分散式风电重塑国内电力体系 . 11 2.4. 海上风电接力陆上风电或迎新发展 . 12 3. 桑榆未晚:光伏产业呈现新生态 . 13 3.1. 东方不亮西方亮,新兴市场接力传统市场 . 13 3.2. 补贴持续下降加速,平价驱动显成效 . 14 3.2.1. 弃光限电问题集中治理,平价入网进入攻关期 . 14 3.2.2. 分布式光伏有望支撑未来光伏产业增长 . 14 3.3. 规模效应难延续,技术叠加成为平价入网的可靠途径 . 15 4. 能源互联网: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 . 16 4.1. 分布式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 17 4.2. 储能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环节 . 18 4.3. 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广阔 . 20 5. 把握变革的机遇:风 电光伏将迎平价上网,能源互联网进入推广期 . 21 图表目录 图 1:人类能源利用史 . 4 图 2:美、德、日、英、中五国 2014 年人均能耗量和电力消费量 . 5 图 3:美国原油产量(万桶 /天)今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 6 图 4:美国原油净进口量(万桶 /天) 7 年来持续下降 . 6 图 5:预计 2050 年发电量达 15.2 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达到 82% . 7 图 6:风电和光伏将发展为我国绿色电力系统的中流砥柱 . 8 图 7: 2017 年全球风电累计容量前十大国家 . 8 图 8:我国风电发电量逐年增长 . 9 图 9: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超 1.8 亿千瓦 . 9 图 10:红六省解 禁超预期 . 10 图 11: 2017 年弃风现象明显好转 . 10 图 12: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逐年提高(单位 :h) . 10 图 13: 2010 和 2017 年各类能源成本比较(美元 /千瓦时) . 10 图 14:陆上风电安装成本(美元 /千瓦时) . 10 图 15:东部和南部新增风 电装机超过“三北”地区 . 11 图 16: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逐年上升 . 12 图 17:印度和非州等地光 伏潜力巨大 . 13 图 18:全球光伏市场保持快速势头(单位:吉瓦) . 13 图 19:印度预计装机容量(单位:吉瓦) . 13 3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20:中国占据印度光伏组件市场(单位:吉瓦) . 13 图 21:西北地区弃光问题有所改善 . 14 图 22:西北电力电力输出 情况好转 . 14 图 23:分布式增速上升,集中式增速回落(单位:吉瓦) . 15 图 24: 2016-2017 年光伏发电补贴退坡幅度(单位:元) . 15 图 25: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价格走势图(单位:元 /片) . 16 图 26: 2017 年世界光伏市场类别太阳能电池板出货占比 . 16 图 27: 以电力系统为主体的能源互联网示意图 . 17 图 28:分布式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及预测 . 18 图 29: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及预测(万千瓦) . 18 图 30:全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 2000-2017) . 20 图 31:能源革命背后的投资机遇 . 22 表 1:三次能源变革,能源的最终来源都是太阳能 . 4 表 2:新时代中国新能源战略前瞻 . 7 表 3:分散式风电政策助力风电 新发展 . 11 表 4:三省 2020 年海上风电建设规划 . 12 表 5:近期国内相关储能政策一览 . 19 表 6:能源革命相关标的 . 22 4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写在 前面的话 :本篇是安信策略新经济研究系列的第 八 篇,在对新经济的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明显的体会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作为新经济研究系列中的产业篇,本文 将聚焦新一代 能源 技术革命 在 新经济时 代蓬勃 发展 带来的产业机会。 1. 危机 与希望:人类能源利用新探索 “ 现代文明是能源浪潮的产物,但是人类对能源的胃口总是欲壑难填,这使得解决能源短缺的办法总是暂时的,人类面临的挑战却是永久的。 ” 阿尔弗雷德 克劳士比 : 人类 能源史 ( Children of the Sun) 1.1. 三次 能源浪潮 ,支撑 起现代文明 人类 何以超越众生,成为陆地的王者?何以 创造 文明,积累财富? 纵观 人类文明史,文明的诞生 和 现代文明的到来 , 都与能源革命息息相关。人类 利用 能源手段和 效率 的每一次升级,都将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改变。 图 1: 人类 能源利用史 资料来源: 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s,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中 给出了 未来能源 利用 的一种 可能路径) 火 : 堪比语言 的伟大发明 火是人类 文明在能源利用上的第一次突破, 开启了 人类 主动利用 能源 的 时代。 查尔斯达尔文曾 说 : 火是人类发明的一种便捷、可靠的新方法来获取在有机物中累积的太阳能,是一个巨大进步,在人类发展史中,它的重要性仅次于语言的形成。 火的 使用,使得 烹饪 食物和加工金属成为可能 , 薪柴、秸秆中的生物质能和 人力 、畜力 一起成为了古代最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随着 科技的发展,水 力 和风车 /风帆 的 应用也 越来 越普遍 ,在 第一次 工业革命之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 1:三次 能源变革,能源的最终来源都是太阳能 能源 变革 主导 能源 影响 能量 来源 本质 来源 第一次 能源变革 (第一次 工业革命之前) 薪柴、秸秆、人力、畜力 水 力 和风车 /风帆 进入 农耕文明,摆脱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茹毛饮血时代 生物质能 太阳能 第二次 能源变革之煤炭时代 ( 18201950) 煤炭 进入 工业文明,第一个发展黄金时代 。 个体生产 转向社会化生产 化石燃料 太阳能 第三次 能源变革之 石油 时代 ( 1950) 石油 、电力 工业 文明进入新高度,第二个发展黄金时代。贸易 全球化 化石燃料 太阳能 第四次 能源变革 风能 、太阳能 智能化、 低碳化 能源 新时代 风能、太阳能 太阳能 资料来源: CNKI,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5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煤 : 开启 工业文明黄金时代 几千 年来,人类社会经济水平一直未能获得真正的增长 , 能源 的 利用未获突破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 人力劳动的功率很难持续的超过 100W) 。煤炭 的 利用 和 蒸汽 机 的发明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大的 延伸 了人类获取和利用能源的手段。 从空间 上,人类 第一次 将能源的利用 从 地表延伸至地下;从时间上,远古时期的生物质能孕育 成为 化石能源,亿万年 前的 太阳能通过这种方式馈赠给人类。 工业 革命之后,人类 迎来 了第一 个 发展黄金时代。 电 : 电气化时代 创造无限 可能 人类 对能源的利用从热力 转 化为机械动力,开启了 工业化规模 生产的 新篇章 。 石油 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意味着蒸汽 这一转化 摆脱 了蒸汽这一媒介,能源利用的效率大大 提升 。 电力 技术的出现 使得 机械动能得以通过电磁感应转化为电能。 电气化 时代开启, 方便 灵活 、 即 停 即起 的 电力 能源 创造 出无限 可能 。 图 2: 美、德、 日、英、中 五国 2014 年 人均能耗量和电力消费量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2. 高能 文明 的 未来: 基本 规律与 发展 趋势 正如地理 学家斯密尔 所 说 :“ 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 我们拥有 依赖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的高能文明。 ” 目前人类的初级能源使用量,约是 1850 年的 20 倍、 1950 年的 5 倍。 如此庞大 的能源消耗引发了 人们 对其可持续 性 的深深担忧。 高能 文明的未来走向何方 ? 人类能源利用发展的三条基本规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能源 类型由高碳向低碳发展 :无论是传统 的薪柴还是现代的 煤炭 、石油等化石能源, 污染 和碳 排放 过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社会。从 长期 看,能源类型 由高碳向低碳发展 ,有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 煤炭 单位热值的碳含量为 26.37t/TJ, 原油为 20.1 t/TJ, 天然气为 15.3 t/TJ, 而水电 , 风电,太阳能、核能等 几乎 没有碳排放。 资源 生产 由 简单生产 向 技术生产发展 : 蒸汽机 的发明让从矿井中抽水非常高效,其普及推广使得英国煤炭矿井的平均深度提升了一倍 , 煤炭的开采得以从地表深入地下。 从那时 起, 资源 生产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电力 、 核能、风电、光伏的诞生无不是时代最高端的 科技 运用。 近年来水平 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 更是 掀起了一 场能源 领域的 “ 页岩油气 革命 ” , 美国在这次变革中独占鳌头。 能源 利用形式由直接一次 转换 向多次转化发展 :工业 革命 前 能源的利用多局限于热能,随着 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能源的利用更多是转换为机械动能。 而进入 电气化时代 后 ,能源 又经历 了动能向电能 的 转换 。能源 的 运输和 使用更为便捷,效率更高。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美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中国 人均能耗量(千克油当量) 电力消费量(千瓦时 /人;右轴) 6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人类 社会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从 能源 类型上将 回归 太阳能本源,并追求核能的 终极 目标。从 能源 利用上将节能和效率提升并举。 能源 类型:回归太阳能本源。 无论 是 生物 质能还是储存在地底的化石能源,亦或是水力,风 力 蕴含的能量,本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 地热能 和核能实际 的能量 来源也是 来自原子核 。 对于 人类来说,太阳能才是取之不尽的能量宝库,生物、化石能源等 只是通过 化学 能储存与 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人类 能源 利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回 归 太阳能本源, 中长期 将迎来以风电、光伏 为 代表的清洁能源革命,而突破核聚变获得 “ 人造太阳 ” 则是 人类探寻新能源的 终极 目标。 能源 利用: 节能和效率提升并举。 在 人类 获得 取之不尽的核聚变能源之前, 经济 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却 急剧 增加,能源的可持续与 高效 利用 的 重要性日益突显。新一轮 的 能源 变革 除了是清洁能源革命,也是节能技术和 电网 技术的革命。 智能 电网,能源互联网 的 技术突破与应用普及将成为这场变革中的一大亮点。 1.3. 青萍之末,微澜之间 : 世界能源 格局 新变化 美国 页岩油气 革命 ,搅动 世界能源格局 近 十年间蓬勃兴起的 页岩 油气革命 是 油气工业的第三次革命 ( 浅部集中易勘探易开发的构造油气藏 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聚集) 页岩油、页岩气 ) 。水平井多段水力压裂的出现与成功应用,催生了美国 的 页岩 油 气革命 , 重复压裂技术、新型压裂液技术、新型支撑剂 等 技术的成熟进一步 促进了美国页岩 油气 产量 的 快速增长。 一个 最明显的改变是,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从 2011 年 初的 约 540 万桶 /天 上升到 如今 超过 1000万桶 /天 。 有望 在今年突破 1100 万桶 /天 并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 大 产油国。 原油 净进口量已经从 2011 年 时的 900 万桶 /天 降至 600 万桶 /天。页岩气 的 泛滥 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天然气 如今 已经成为美 国 能源的 中流砥柱 , LNG 也已成功 出口中国,并 可能 在 2020 年 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 LNG 出口国 (美国能源署 预 计 )。 图 3: 美国 原油产量(万桶 /天) 今年 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图 4: 美国原油净 进口量 (万桶 /天) 7 年 来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 EIA, OPEC, 俄罗斯能源部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Wind,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美国 页岩油气 产量的 增长和 出口 的放开 抵消了 OPEC 减产 的努力, 损害 了沙特、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利益。 长期 看 可能 导致美国和中东原油 逐步 脱钩 , 削弱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对美国的战略地位, 动摇 石油 -美元 的基础。 美国 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 扛起清洁能源革命旗臶 美国 大力开发页岩油气,并退出巴黎协定之时,中国扛起了清洁能源革命的旗臶 ( 一个重要的 原因 是 : 煤炭污染太严重,石油天然气对外依赖程度过高,而我国也没有美国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 。 我们 曾在去年 11 月 的主题 周报 迈向新时代,中国的清洁能源革命 中分析 了当月 15 日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党支部书记、司长朱明在中国电力报上发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2011/012011/062011/112012/042012/092013/022013/072013/122014/052014/102015/032015/082016/012016/062016/112017/042017/092018/02美国 沙特 俄罗斯 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2011/012011/062011/112012/042012/092013/022013/072013/122014/052014/102015/032015/082016/012016/062016/112017/042017/092018/02美国原油净进口量(万桶 /天) 美国原油净进口量(万桶 /天) 7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表署名文章: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新能源再上新台阶。 文章中 指出, 力争到 2035 年,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量全部可由清洁能源提供,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阶段 。 2035本世纪中叶, 全面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进入全面存量替代的阶段 。 表 2:新时代中国新能源战略前瞻 要点 关键内容 具体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能源领域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资源配臵不平衡、 清洁低碳能源比重低、各品种能源发展不协调 、体制机制有待改善等主要矛盾。 2)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存在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尚未得到有效落实、 局部地区弃水弃风弃光“三弃”问题严重 、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等主要矛盾。 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 如期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光伏扶贫,以及贫困偏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新能源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推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更大规模开发、更广泛的利用 重点开展三个领域的工作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1) 坚定不移扩大规模 。确保实现 2020 年、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 15%、 20%的战略目标。 2)坚定不移优化布局。坚持 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本地利用与跨区外送相结合 ,做好“三北”、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加快中东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供气利用。 3)坚定不移促进绿色能源消费。 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健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机制,形成全社会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消费方式。 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动能 1)由市场配臵资源。实施竞争性资源配臵方式,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开发成本下降,加速降低补贴强度 。 2)建立现代电力市场机制,严格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3)持续推进系统优化。建立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建设管理机制和运行协调机制,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完善电力绿色证书及交易机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可再生能源共享发展 1)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2)扎实推进光伏扶贫。 3)建立健全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4)探索农村土地折价入股和地方政府投资补助相结合参与新能源电力开发的投资模式创新。 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 第一步, 20202035 年 1)确保 2020 年实现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的基础上, 在 2020 年左右,积极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市场化发展 。 2)到 2035 年,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量全部可由清洁能源提供,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阶段。 第二步, 2035本世纪中叶 1)全面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进入全面存量替代的阶段 。 2)到 2050 年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 60%, 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达到 80%,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电力报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新能源再上新台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为了 保证 2030 年 前 温室气体 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实现, 我国 需要发展高 比例 的可再生能源和高效率的能源系统。根据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 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 的 预测,到 2050 年我国能源 效率将比 2010 年 提升 90%,届时 可再生 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 62%, 年 发电量 达 15.2 万亿 千瓦时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达到 82%, 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 91%,煤电发电量占比下降到 7%以下。 图 5: 预计 2050 年发电量达 15.2 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达到 82% 资料来源: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中国 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11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发电量(10亿千瓦时)海洋能发电 地热能发电 木质生物能发电 秸秆发电发电 沼气发电 垃圾发电发电 太阳能发电 风电 水电 核能 燃油发电 天然气发电 煤电 8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风电 和光伏 将 发展为我国绿色电力系统的中流砥柱 , 预计在 2020 年 至 2040 年 得到迅猛发展 : 平均 每年新增装机容量接近 1 亿 千瓦 , 到 2050 年 实现 24 亿 千瓦风电和 27 亿 太阳能 发电, 年发电 9.66 万亿 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 64%。技术 突破 、成本降低和 新电改 的成功将成为 风电 光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图 6: 风电和光伏将发展为我国绿色电力系统的中流砥柱 资料来源: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中国 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 风电起兮,扭转能源格局 2.1. 静待风来,风电市场可期 我国风电装机累计容量世界第一,风电已成为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 9800 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 18%,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 2017 年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1.88 亿千瓦,占据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的 35%。 图 7: 2017 年全球风电累计容量前十大国家 资料来源:全球风能理事会,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风电将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发电方法,有着先天的竞争优势。在环境保护上,风电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清洁度,推动能源无污染;在规模经济上,全球风电成本在过去的七年间已经降低了 23%,在一些地区成本已经低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在成长潜力上,预计到 2050 年风电在总发电量上的占比将达到 35%。由于风电相关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预计风电将得到迅猛发展。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设定的总量目标是,到 2020 年底,风电累计并网中国 , 35% 美国 , 17% 德国 印度 西班牙 英国 法国 巴西 加拿大 意大利 全球其他 9 投资策略 主题报告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装机容量确保达到 2.1 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以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8000 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 400 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 4200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6%。 图 8:我国风电发电量逐年增长 图 9: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已超 1.8 亿 千瓦 资料来源: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扬风电之长,避风电之短。 风电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存在一些天然的不足之处,包括风速不稳定,风能利用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