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准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民营银行准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营银行准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论坛 民营银行准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海南大学 肖翠萍 摘要:近年来,民营银行准入问题已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实现 民营银行准入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 角度,分析了实现民营银行准入的必要性。通过对民营银行准入的博 弈分析,提出民营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并建议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制 度供给,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民营银行制度变迁发展路径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尽管“制度”的概念在经济学中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学者们普遍 承认制度是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 制度变迁被认为是新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由制度需求和制度供 给相互作用形成。制度变迁的需求是人们对收益更高的新制度的需 求,当人们认识到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便产生改 变现有制度的需求。制度变迁供给是制度的“生产者”在制度变迁收益 大于成本的情况下,推动制度变迁的行动。制度均衡是制度变迁的供 给适应制度变迁的需求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制度供给不能满足 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或相对于社会对制度的需求而言,存在一些多余 或低效率的制度时,制度非均衡便出现。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一旦制 度变迁走上了某一路径,制度变迁中的自我增强机制会在以后的发展 中强化既定的路径,使其难以逆转,制度变迁也就成为对现有制度进行 修修补补的工作。 二、民营银行准入的必要性 (一)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 关于如何界定民营银行,学术界一直没有形成共识。但归纳而言,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 民营银行;第二类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民营银行主要应当为民营 企业服务,向民营企业贷款;第三类强调公司治理结构,认为民营银行 应该具有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机制经营。 笔者认为,无论哪种观点都不能完全代表民营银行。民营银行不 仅应该强调其资产结构,还应该强调其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本 文把民营银行界定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具备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 构的,并按市场规律独立经营的本国银行。 (二)民营银行准入的必要性 1、民营银行准人顺应了民营经济对民营金融机构的需求 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 不协调,会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 已快速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国有垄断性金融体制,国有银 行贷款偏好国有及大型企业,致使中小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 缺。国有银行融资制度安排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及市场经济的 发展需求。因而,民营经济产生了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强烈性内生需 求。随着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其与政府博弈的谈判能力已逐渐形 成。博弈的最终结果便是政府顺应民营经济对民营银行强烈的需求, 实行民营银行准人,以解决民营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实现民营银行准人顺应了国家实现社会产出最大化的需求 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国家及其统治者也是追求效用 最大化的经济人,其之所以愿意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以弥补制度供给 不足,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为了降低交易费,实现社会产出最大化, 以增加国家税收,实现更高的效用水平。目前我国实行的单一性国家 垄断的金融产权制度,银行体系缺乏竞争,致使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 济服务的效率低下。实现民营银行准人,可以打破单一垄断性金融产 22射经界趟 。y 拼 权制度,实现多种产权形式共同竞争。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服 务水平,促使经济更好发展,以实现社会产出最大化,提高国家的效用 水平。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一)民营银行发展路径选择 1、民营银行准入博弈分析 关于民营银行的准入方式,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 是通过新组建民营银行的方式实现准入,即增量改革的方式。另一种 是通过对现有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民营化改革的方式实现民营银行准 人,即存量改革的方式。笔者认为,无论实行哪种准入方案,关键在于 相关博弈主体的力量对比。笔者认为国家、民间资本及地方政府都是 民营银行准人的关键博弈主体。以下将对各博弈主体的偏好进行分 析。 博弈 偏好的 原因 主体 方案 存量改 可以降低增量改革带来的制度成本,又可以降低对金融体制 国家 茧 控制力减弱所带来的损失。 民间 增量改 既可以避免处理农信社和商业银行亏损所带来的损失,又可 以避免原有银行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更利于现代化企业制 资本 堇 度的建立。 在如何实现民营银行准入的博弈中,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方政府 的偏好有所不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及农信社 亏损较小,通过存量改革转移亏损的愿望相对于加入WTO后提高银行 业竞争的动机而言比较小,因此,进行增量改革的意愿更加强烈。对于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存量改革转移农村信用社亏 损的愿望比较激烈,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继续维持金融控制,减少监督成 本并实现更大的租金,因此偏向于存量改革。 2、民营银行准人路径选择 作为市场经济理性的参与人,地方政府具有自身的收益函数。最 为中央政府或国家的代理人,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与国家的效用函数 有时不尽一致。虽然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民间资本的谈判能力急剧 提升,但是光靠一己之力,仍无法与国家抗衡。所以博弈的结果最终取 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笔者认为,在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偏好与国家 偏好不一致,而与民间资本的偏好相同,因而地方政府与民间力量合作 与政府博弈中,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实行增量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 求;在民营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地区,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与国家的偏 好一致,因此,以存量改革为主是其实现民营银行准人的最优方式。 (二)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环境 目前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仍受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为了实现民 营银行更好的发展,政府必须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l、健全民营银行发展的法律制度 民营银行规模较小,信誉相对较低、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然而, 目前银行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作 出具体的规定。没有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民营银行风险得不到有效 控制,最终会影响到民营银行的发展。因而,必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 完善,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作出具体的规范,以确保民营银行的创建和发 展工作能顺利和规范的进行。 2、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下转第28页) 经济论坛 校毕业记录的经理人管理基金的绩效更佳。 再次是学历的高低(degree)。本研究将经理人的学历分为本科、硕 士、博士j类并对其分别赋值为l、2、3,并假设:学历越高所管理基金的 绩效也就越好。 第四是从业年限(experience)。本研究以2012为截止,往前倒退, 年份越小从业年限越长,并假设如下:经理人从业年限越长,其管理基 金的绩效越好。 第五是经理人管理基金的数量(amount)。本研究中笔者以2012年 管理基金数量为标准,数值越大,管理的基金数量也就越多。并作假设 如下,经理人管理基金的数量越大,其管理基金的绩效也就越好。 第六是核心管理层(core)。本研究中对那些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 的私募基金经理人赋值为1非核心管理层的私募基金经理人赋值为0 并假设如下:进人公司核心管理层的私募基金经理人管理基金的绩效 更佳。 第七是从业背景(background)。本研究将私募基金经理人的从业 背景分为公募、券商、以及其他三类,用D1代表券商背景、D2代表公募 出身。并假设: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人管理基金的绩效更为出色。 (二)控制变量 首先是基金公司规模size)。采取公司基金经理人数纶司私募基 金数量来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标准。 其次是基金成立的年限(year)。本文将研究对象阳光私募基金 2007年、2008年、以及2009年三个发行年份用D3、D4、D5分别代替。 于是本实证研究的各种变量选取如下表 变量 变量 属性 符号 变量定义及表示方法 夏普比率,第i只基金的夏普比率为截止到2012年 因变量 sharpe 12月近一年的数值 特雷若比率,第i只基金的夏普比率为截止到2012 treynor 年l2月近一年的数值 prof 专业性,经营类专业=l,非经营类专业=O 名校毕业记录状况,毕业院校披露=1,毕业院校未 gradu 披露=O degree 学历,本科及以下=l,术士=2,博士=3 自变量 expert 从业年限,2012一经理人开始从业年份,单位:年 enCe 所管理私募基金数,以2012年度内,所管理基金数 amount 量衡量,单位:只 C0re 核心人物,是=1,否=O back 从业背景,DI=I,募商从业背景,否则-0;D2:1,公 募从业背景,否则=O;D1,D2均为oN,表示其他派 ground 别的从业背景 (三)多元回归法结果 无论是对夏普比率还是特雷诺比率而言,私募基金经理人的专业 性与基金的绩效都呈现出正比例关系。这比较易于理解,因为毕业与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金经理人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能 力,所以在面对风险时更加具有承受和应对能力。而在经理人的名校 毕业记录上这一特征上,得 的结果是名校毕业的经理人管理基金的 绩效不一定就更为优越,这与假设向不一致;而基金经理人的从业年限 对基金的绩效影响方面,分析结果是从业年限越长,管理基金的绩效反 而越差,这与假设相反,而基金经理人管理基金的数量对基金绩效的影 响方面,管理的数量越多基金绩效越好,这与假设相吻合,基金经理人 从业背景的影响方面,券商出身的基金经理人管理基金的绩效更为优 秀,与假设相符合,而学历以及核心人物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则没有明显 的体现。故相应假设不成立。 (四)分位数回归法结果 从相关结果来看,分位数回归法与多元回归法所得出的结果系数 符号总体上呈现一致性,只是在基金绩效不同位置上结果系数有所不 同。例如,在以夏普比率为因变量的回归中,经理人的专业性(proi)对基 金绩效的影响在各分位点处,大多在5水平上显著相关。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的经理人个人 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异质性。 四、结束语 本文以高阶管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就私募基金经理人个 人特征对基金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基金数量多、 具有券商从业背景、经管类专业背景三个因素对基金绩效存在正相关 的影响。 据此,笔者进一步得出结论,首先,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人时要 关注经理人的毕业专业,其它条件对等下,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的经理 人专业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更好的管理基金,提高基金绩效,使得投资者 获益;而学历方面则无须过多重视,因为学历在行业竞争中并不完全等 同于实际工作能力;而在从业背景方面,券商从业经历与基金绩效有密 切的关系,是投资者应该予以关注的因素;而经理人是否为公司核心管 理人则与基金绩效没有必然联系。其次,在基金管理公司的人才选拔 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是否为经管类专业以及是否具有券商从业背景两 个方面,而不是纠结于学历的高低。最后,在私募基金的监管方面,完 善私募基金经理人考核机制,从专业性、以及从业背景方面制定相应的 考核监管机制,推进私募基金经理人专业素养的提高,从门槛上确保经 理人的专业性;此外要强化对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制度的构建,通过信 息公开,使得广大投资者能够掌握投资对象的相关信息,作出科学的投 资决策,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私募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圆圆基金经理人口背景特征与基金业绩的关系【D】南京大 学2012 2胡晓燕基金经理的个人特性对私募基金业绩的影响【D浙江大 (上接第22页1 存款保险制度是为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 构将其存款到存款保险机构进行投保,一旦投保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 闭时,由保险机构支付储户赔偿金的制度。相对于国有银行而言,民营 银行没有国家信用作为保障,给民营银行造成了一定的信用危机,并影 响其参与公平竞争。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增强公众对民营银行的 信心,有利于民营银行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28财经界蛐牡n z 豫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I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熊继洲展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 【3李文明唐芳玲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制度支持J1市 场论坛2007 【4罗玉昭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 2O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