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S B 2 广 Techn2021-0 02 0.20 2 0 西 壮 ical c od0 2-05 发 布 壮族白 及 e of pra布 广西 壮 族 自 及 组 培 ctice f o 壮 族自治 区 自 治 培 苗 生 o r Bleti l cultu区 市场监 督 区 生 产技la stri a re 督 管理局 地 D B 术规 程 a ta prod u 发 布 4方 标 B 45/T 22 6 程 u ction w2021-布 45 标准6 9 2021 ith tis s-03-05 实 准 s ue实 施DB 45/T 2 26 9 20 21 I 目次 前言.II 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瓶苗培育.1 5 驯化苗培 育.2 附录A(资料 性)组培 苗培育各阶段培养基配方.4 附录B(资料 性)白及 组培苗主要病虫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5 DB 45/T 2 26 9 20 21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 0 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 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农业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西美泉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云平、许娟、苏祖祥、李小泉、韦绍龙、吴志红、林茜、桂杰、徐文柳、韦惠章、青钟准。DB 45/T 2 26 9 20 21 1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及组培苗生产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白及组培苗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8 32 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 DB 45/T 2 26 2 白及种苗 质量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白及 B le til la s tr ia ta(T hunb.)Re ic hb.f.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基部具膨大的假鳞茎,呈扁球形,富粘性,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3.2 丛生芽 c lus te r bu d 继代增殖培养获得的具有3个芽以上 的无菌芽丛。4 瓶苗培育 4.1 外植体 4.1.1 外植体选择 选用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熟高、饱满且未开裂的蒴果。4.1.2 外植体灭菌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直接用7 5乙醇灭菌3 0 s,再用 0.1 0.2 Hg Cl 灭 菌1 0 min,无菌 水 冲洗5次。4.2 培养基配方 组培苗培育各阶段培养基配方见附录A。4.3 培养条件 DB 45/T 2 26 9 20 21 2 温度(25 1),湿度 30 60,光 照 强度 2 000 lx,光 照 时间 12 h/d。4.4 培养过程 4.4.1 初代培养 在超净 工作 台 上,将蒴果 用无菌 纸吸干表面水 分,切掉果蒂,露 出种 子,用 镊子夹住另一端,抖动 蒴果,使种 子均匀 分布 在初 代培养基的 表面。培养60 d后 获 得无菌小芽。4.4.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初 代培养出的无菌小芽分成2 3个芽 为 小丛,接 种 在 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6 0 d,增殖 系数 为4.3 7,增殖 代 数控制在 1 2代以内。4.4.3 壮芽培养 在 继代增殖 系数 大、芽 较弱 小 时,将 继代增殖丛生芽 切 分成2 3个芽小丛,接入 壮芽培养基中培养 50 d。4.4.4 生根培养 经 过壮芽 后 的丛生芽 切 分成单芽,接入 生 根 培养基中培养,成 为完整 小植株。5 驯化苗培育 5.1 设施要求 宜采 用 钢架 结构,单 栋 育苗 棚长 30 m、宽 6 m,棚 顶至地面 高 度 2.5 m。棚周 围 距地面 上60 cm至肩 高 2.5 m处 应配 备 40 目 防虫 网,距地面 2.5 m处 的 棚周 和 棚顶宜 选 择厚度 0.08 mm 0.10 mm 的 薄膜。棚外设 1 层遮光率 60 7 5 活 动式遮阳网,并配 备喷灌设施。5.2 苗床准备 应选 择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地势 平 坦 的 地块。苗 床 高 为 20 cm,宽 1 m,长度 14 m。脱脂松树皮 使 用1 石 灰水 浸泡 24 h,滤干水后备 用。苗 床底层铺设 10 cm 黄 心 土,中 层铺设 6 c m沙子,上 层铺设 4 cm 脱脂松树皮。5.3 假植炼苗 将 组培瓶苗 放入炼 苗大 棚,自 然光 条件下 炼 苗 7 d 15 d。移栽 前3 d将 瓶 盖打开,移栽 前1 d向 瓶苗内 淋入 适量的 洁净水。强光 照和 温度 高 时,应 采 用 遮阳网遮阳。5.4 移栽管理 苗 床温度宜保持在 20 28;空气 相 对 湿度维持在7 0 以上;苗 床脱脂松树皮湿度保持在 80 以上,移栽7 d 内,每天早晚 用 喷灌设施喷施水雾 2 次。小 苗 抽 生新芽 后每 10 d 可用 2 磷 酸二氢钾溶液进 行 叶面喷施。5.5 病虫害防治 DB 45/T 2 26 9 20 21 3 白及组培苗育苗期常见的病虫害为假鳞茎腐烂病、叶斑灰霉病、蚜虫和小菜蛾等。使用药剂应符合 GB/T 8 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危害 特征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5.6 驯化苗质量 驯化苗质量要求应符合D B4 5/T 2 262的规定。DB 45/T 2 26 9 20 21 4 附录A(资料性)组培苗培育各阶段培养基配方 组培苗各阶段培养基配方 见表 A.1。表A.1 组培苗各阶段培养基配方 培育时期 基本培养基 配方 6-BA(mg/L)NAA(mg/L)KT(mg/L)IBA(mg/L)IAA(mg/L)初代培养 MS+30 g/L 白糖+4 g/L 琼脂 1.0 0.1-继代增殖培养 2.0 0.2 0.2-壮芽培养-0.2 1.0-生根培养 0.2-0.5 0.5 白 及 病害/虫 假鳞茎 腐 叶斑 灰 蚜 小 菜 及 组培苗主 要 虫 害名称 腐烂病 黑 基 时 灰 霉病 色 覆 虫 枯 菜 蛾 后 白 要 病虫危害 症 表B.假鳞茎呈 水 黑 并有菌丝,腐 基 部变黑,其 余 时 叶片全部褐 变 叶片出现 褐 色 不规则大型 病 覆 盖全部叶片,在叶片上 刺 枯 萎。将叶片咬 成 后 极易受到病 原 白 及组培苗 主 症 状及防治 方 1 白及组 培 危害症状 水 渍状腐烂,切 腐 烂可蔓延至 根 余 叶面部分出 现 变 枯死。褐 色点状或条 状 病 斑,且多个 病 导致叶片枯 死 刺 吸汁液,使 叶 成 孔洞、缺刻 或 原 菌侵害,导 致 附录 B(资料性)主 要病虫危 害 方 法见表B.1。培 苗主要病 虫 切 开假鳞茎,中 根 部变黑死亡;现 褐变长枯斑,状 病斑,严重 时 病 斑相互合并,死。叶 片黄化卷缩,或网状,叶片 致 叶片枯萎死 亡 B)害 症状及防 治 虫 危害症状 及 中 部变 新叶 严重 多 理;可 液或 8 倍液 灌 时 呈褐 直至 可 800倍 液 直至 可 11 g/6 受伤 亡。可 7.5 g/油 5.0 可湿 性 30 kg,治 方法 及 防治方法 防 多 施有机肥和 磷 用 50 多菌 灵 8 0代森锰锌 可 灌 根。可 用3 5异菌液 喷雾。可 用 60吡蚜 酮 6 67 m 2 兑水 30 k 可 用 200 g/L 667 m 2 10.0 g g/667 m 2 7.0 性 粉 剂 3.0 g/6 在低龄幼虫 盛 DB 45/T 防 治方法 磷 钾肥,加强 排 灵 可湿性粉剂 5 可 湿性粉剂 1 0 腐霉利悬浮 剂 酮 可湿性粉剂 8 k g 在盛发 期及 L 氯虫苯甲g/667 m 2 或1 5 0 0 g/667 m 2 或2 0 6 67 m 2 5.0 g/盛 发期喷药。22 69 20 215 排 水和田间 管 5 00 倍8 00 倍 0 00 倍1 50 0 剂 稀 释 600 倍 8 g/667 m 2 时用药。酰胺悬浮 剂 0 g/L 茚虫威 乳 0 氟虫双酰 胺/667 m 2,兑 水 管 倍 0 剂 乳 胺 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白及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DB 45/T 2269 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