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38 DB 53 05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542021 大棚辣椒/水稻周年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2021 07 15 发布 2021 08 01 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5/T 54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洪灿、李玉华、李志杨、李国生、杨和团、钏兴宽、蔺应达、王锦艳、杨 丽娟、周兴王、尹正钦、何荣满、邢贵荣。本文件附录 A、B、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DB5305/T 54 2021 1 大棚辣椒/水稻周年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大棚辣椒/水稻周年轮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模式茬口安排、大棚 建造、辣椒栽培管理技术、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大棚辣椒/水稻周年轮作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和谷类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8231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 茄果类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施用准则 通则 NY/T 944 辣椒等级规格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塑料大棚 用竹木、钢材等材料搭建拱架,用拉杆固定拱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形成一定空间的棚架,在棚架 上面覆盖塑料薄膜的大棚。3.2 大棚辣椒 利用塑料大棚进行保温、防寒、避雨等功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候环境因素,为辣 椒生产提供良好环境条件的栽培方式。3.3 水旱轮作 是 指 在 同 一 块田 上有 顺序 的轮 换 种植水生作物和 旱 地作物的种植方式。3.4 周年轮作 在一个生产年 度内,同 一个地 块 上,按照作物生 长季节 种植不 同 的农作物。3.5 包衣种子 DB5305/T 54 2021 2 在种子 外 面 裹 有“包 衣 物 质”层 的作物种子。即 在种子 表 面通 过 人工方 法加 一 层胶囊 包 裹 起 来 的种 子,在 这层胶囊 中 加入 了农药、肥料、除 草 剂以及 植物生 长调节 物 质及弱毒病毒 等,以 保 护 和 催 进 发芽 及发育,提 高 种子的 萌发率。3.6 门椒 门 椒 就 是辣椒第一 朵花长 成的果 实,也就 是辣椒 树 上所结的第一个辣椒,着 生在辣椒分 杈 结位上。3.7 水肥一体化技术 指灌溉与 施肥 融 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 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 自然落差),将 可 溶 性固 体或 液 体肥料,按 土壤养 分 含量 和作物种类的 需 肥规 律 和 特点,配兑 成的肥 液与灌溉 水一起,均匀、定 时、定 量 供给作物的技术。3.8 大棚深沟养水技术 在大棚中部,延着 大棚的 纵向开挖 一条 深沟,蓄 水 后 用于 调节 大棚 内 的 湿度。4 生产环境 4.1 种植区划 根据 辣椒、水稻 各 生 育时 期对 光、热、水、气、土 等环境条件的要 求以及 辣椒产品的最 佳 上市 时 间,结合 当 地 实际,将 保山市大棚辣椒/水稻周年轮作的 区域划 分为适宜 区域 和 次 适宜 区域。4.1.1 适宜区域 海拔 800 m1350 m,年 均 温17.0 22,年 降 雨 量 700 1000,无 霜 期 330 d,土壤 类 型 为水稻 土,质 地 砂壤土 或 壤土,pH 5.5 7.0。4.1.2 次适宜区域 海拔 1350 m1650 m,年 均 温15.5 17.0,年 降 雨 量 800 1200,无 霜 期 270 d,土 壤 类 型 为水稻 土,质 地 壤土 或 粘壤土,pH 6.5 7.5。4.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符 合NY 5010的规定。5 茬口安排 5.1 轮作周期 周年轮作。5.2 辣椒 8月 上、中 旬育苗,9月 中、下旬移 栽,苗龄 40 d50 d。11月 上、中 旬 上市,翌 年4月 中、下旬收 获 结 束。5.3 水稻 DB5305/T 54 2021 3 4月 上、中 旬育苗,5 月 上、中 旬移 栽,7 月 中、下旬至 8月 上 旬齐穗,8 月下旬至 9月 上 旬收获。6 大棚建造 6.1 大棚类型 大棚类 型 按 支 架结构分为钢架结构、水 泥预制桩 和竹 支 架大棚。6.2 大棚材料 大棚 支 架主要材料由拱杆、横 杆、立 杆、细铁丝、大棚膜 组 成。建造竹 支 架大棚1 hm2 需 要 长 4.2 m竹杆22500 24000 根,20铁丝 120 kg150 kg,0.03 mm0.04 mm丝大棚膜450 kg600 kg。6.3 大棚规格 大棚的 长度视田块长度确 定,一 般 在40 m60 m较适宜,宽 度依据 地 块 大 小决 定,一 般 在4.0 m 4.5 m,棚 高 在2.0 m2.2 m,可建单个棚或 连 棚。6.4 大棚建造方法 竹杆 顺 棚 沟依次两边 对应 插立,插入土 0.3 m0.4 m,间 距 为0.5 m0.7 m,然后将两边 对应 插 立 的竹杆 依次向内 合 拢,调 整好 高度后 用 铁丝 固定,再将横 杆由 高到低顺次 固定在拱杆上,横 杆 总 的分 为:顶 杆1排、侧 杆 每边 2排。调 整好拱 度 和 平 整 度,再将门 的 立 杆固定好,大棚 两头各留 一 门,高 1.8 m、宽1.2 m。大棚建好 后,棚的 外 围 四 周 设 一条排水 沟。6.5 扣膜 先量 好棚的 横 拱 边缘长度,以此长度将 大棚膜 裁剪,扣 膜 时 由 北向南依次扣压 于 骨 架,大棚膜 与骨 架保 持紧贴,棚膜 与 地面 接触四 周用 泥土将 膜 压实。6.6 钢架结构、水泥预制桩 两 种类 型 大棚 参 照竹 支 架大棚 调 整 执 行。7 辣椒栽培管理技术 7.1 育苗及管理 7.1.1 品种选择 选 用 抗病 性 强、抗逆 性好、高 产、优质、适应性 广、商 品性好、耐储 运的良种,种子 质量 应 符 合GB/T 16715.3的规定。品种类 型 有 牛角 椒和 线 椒 系列 品种。牛角 椒 系列 可 选 用大果998、大果818、岫 椒6号、镇 研 巨 无 霸 3号 等;线 椒 系列 可 选 用 航 椒2号、春 研 巨龙、镇 辣119、湘 辣18号 等。7.1.2 育苗地选择 育苗 地应 符 合NY 5010的规定。7.1.3 营养土 7.1.3.1 商品营养基质 DB5305/T 54 2021 4 使用国 家 注 册登记 的合格产品。7.1.3.2 自制营养土 常 用材料是 蛭石、珍珠岩、草 炭、土壤、腐熟 有 机 肥,按 基质:土壤:腐熟 有 机 肥=1:5:4的比例 配制,经过翻晒、过筛、搅拌均匀后置入营养盘。7.1.4 种子处理 包 衣 种子 直接播 种。未 包 衣 种子 播 种 前浸 种 消毒,用25 30 清 水 浸 种3 h4 h,取 出种子 过 滤 0.5 h0.8 h,用50%多菌灵 按种子 重 量 的0.2%0.5%拌 种。7.1.5 播种 采 用 穴 盘育苗,一 般选 用50孔(105)、72 孔(126)的 轻 型 穴 盘。每 穴 播 种1 2粒,播 种 后 覆盖0.5 cm1 c m营养土,浇足 水 后加 盖草 苫并浇 湿,最 后加 盖地膜 增 温保 湿。7.1.6 苗床管理 播 种 后 白天 棚 内 温 度 控 制 在 25 30,夜 间温 度 控 制 在 16 18,待 50%种子出 芽后,及时 撤去 地膜和草 苫,根据苗 床干 湿 情况 及时 适 量 补充 水分。等 幼 苗 出 齐后,可适 当 通 风 降 温,白天 温 度 控 制 在 22 26,夜 间 16 18。苗 期 及时拔 去 营养盘内 杂 草,移 栽 前 5 d 7 d 充 分 炼 苗。7.2 整地作墒 7.2.1 土地耕整 水稻 收获后,及时 排 除田 间 积 水,清 除田 间 秸秆、杂 草等,耕 作 平 整。7.2.2 作墒覆膜 顺 大棚 纵向开 墒,墒 面宽0.6 m,沟 宽0.4 m0.5 m,沟深 0.2 m0.3 m,边 墒 棚膜 侧留 0.2 m0.3 m,定植 前 覆盖地膜。地膜 参 照GB 13735的规定执 行。7.3 移栽及管理 7.3.1 移栽苗龄 辣椒 苗长到 5 6 叶 期,苗龄 40 d 50 d适 时 定植。7.3.2 种植密度 采 用双行单 株错株 定植,大行 距 1.0 m1.1 m,小 行 距 0.3 m,株 距 0.4 m,密 度每hm2 4.50 万 4.95万株。7.3.3 浇定植水 定植 后 用 3%硫磺悬浮 剂与 70%甲 基 硫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混 合 800 倍 液 浇足 定植水。7.4 施肥 7.4.1 施肥原则 DB5305/T 54 2021 5 辣椒施肥应 符 合NY/T 496的规定和附录 A的要 求。施肥 原 则 以 有 机 肥为主,辅 以 其 它 肥料;以 多元 复 合肥为主,单 元 素肥料为 辅;以 施 基 肥为主,追 肥为 辅;实 施 测 土配 方施肥。7.4.2 基肥施用 施 商 品有 机 肥不少于12000 kg/hm2,化肥施用 量每hm2 用 纯 N、P 2O 5、K 2O 各 108 kg135 kg。7.4.3 追肥 第一 次 追 肥 时 间在50%的 门 椒 座稳之 后根据长 势 确 定。以后据 采 收次 数 决 定,一 般每 采 收 1 次 追 施 1次,每hm2 施 纯 N、P 2O 5、K 2O 各 27 kg40.5 kg,追 肥方 法 采 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7.5 水分管理 幼 苗 期、初 花 期、果 实 膨 大期,结合施肥进行 浇 水,保 证 土壤湿 润,要 求土壤 相 对 湿度 在55%左 右,调节 空气 相 对 湿度 在60%80%之 间。宜 采 用 滴 灌设 施结合施肥进行。7.6 修枝整形 辣椒结果 初 期 及时 采 收门 椒,辣椒生 长后 期,从 第5、6级分 枝 开 始 进行整 枝,对第5级 以后 对 称 式生 长 的 每 对分 枝 应 留 一 枝 生 长,另 一 枝 留 1果,留 2 3叶打尖,控 制“多 花 现象”,提 高 座 果 率。7.7 调节棚内温湿度 辣椒生 长 的温 度 在15 35,其中 初 花 期温 度 在16 25(白天 温 度 在20 25,夜 间温 度 在16 20),结果期的最适温 度 在25 28;最适 土壤湿度 为50%55%,最 适空气 相 对 湿度 为75%80%。在有条件的地方,推 广“大棚 深沟养 水技术”,调节 大棚 内土壤及 空 气 湿度。7.8 病虫草害防治 化学农药 执 行GB/T 8231、NY/T 393规定,防 治 方 法 按附录B 执 行。7.9 采收、分级、包装、运输 7.9.1 适时采收 在 花 凋 落 20 d25 d后可 采 收 青 果,一 般 果 实 充 分 长 大,绿色 变 深,质 脆而 有 光 泽 时 可 采 收。采 收 宜在 晴天早 上进行,中 午 不宜 采 收。7.9.2 分级 辣椒分级标准 符 合NY/T 944标准规定。7.9.3 包装 鲜 食辣椒包装一 般 采 用瓦楞纸箱,常 用规格为600 mm 35 mm 40 mm,重 量 一 般 在20 kg/箱,纸箱 质 量 应 符 合GB/T 6543的要 求。重复 使用的包装 容器,首 先 要 将表 面的 污垢彻底清洗,并 在使用 前 进行 消 毒 处 理,以 防 止 发 生 病 害。7.9.4 预冷保鲜 DB5305/T 54 2021 6 辣椒在运输 前 要 事 先 进行 预 冷,将田 间 携带 的 热量除 去,从而 降低 果 实内 部的温 度,降低 果 实 的 代 谢速 度,防 止 腐 烂,保 持 果 实 的良好 质量。预 冷 应在 预 冷库里 面,预 冷库 温 度 在3 5,空气 相 对 湿度 为85%90%,时 间24 h,将 封 好的菜箱 放 置 在 差压预 冷 通 风 设 备 前,使菜箱有 孔 的 两 面 垂 直 于进 风风道。7.9.5 辣椒的运输 辣椒运输用 专 用的 车辆 进行运输,必 须 对运输 车辆 和 储 存仓库 进行 认真 的 清扫、冲洗、消毒,确 保 车辆、仓库 的 清洁、卫 生。运输 过 程严 格保 持 辣椒运输 时需 要的环境条件,要防 止 果 实 产生 机 械损伤,避 免侵染 病 菌,同时 还 需 要注 意 防 冻、防雨 淋、防 晒及 通 风 等 事项。8 水稻栽培技术 8.1 品种选择 选 用 早 熟(生 育 期 150 d)、抗病(稻 瘟 病、白叶枯 病)、抗 倒伏(株 高 105 cm)、高 产、优 质 的水稻品种。适宜 区域 主要 选 用宜 香 优 2115、乐 优 891、华丰泰C 优 6203、川 种 优 3877,次 适宜 区域选 用 岫 粳 18 号、隆 科16号、岫 粳 22 号。种子 质量 标准 符 合GB 4404.1-2008的规定。8.2 育秧及管理 8.2.1 育秧方式 采 用 旱育 秧 或薄膜 湿 润 育 秧。8.2.2 秧田选择 选 择背风 向 阳、水 源 条件好、土壤 肥 力高、熟 化 程 度高及育苗 地 与 大 田距 离近 田块 作 秧 田,并 在 育 秧 前 进行 土壤 培肥。8.2.3 种子处理 包 衣 种子 直接播 种。未 包 衣 种子 播 种 前先晒 种1 d2 d,25%咪鲜胺乳油 2000 3000 倍 液浸 种48 h,催芽 24 h至种子 露白 播 种。8.2.4 播种量 大田 用种 量每hm2 15 kg,秧 田播 种 量每hm2 在225 kg300 kg。8.2.5 秧田施肥 基 肥 每 hm 2 施 纯 N 90.0 kg/hm2,P 2O 5 90.0 kg/hm2,K 2O 90.0 kg。出 苗 揭 膜 后视 秧 田 肥 力高低每 hm 2 施 纯 N 37.5 kg75.0 kg,移 栽 前 7 d10 d 每 hm 2 施 纯 N 60.0 kg75.0 kg。8.2.6 秧田病虫草防治 病 虫 草 鼠 防 治 按附录 C执 行,禁止 使用农药 见 附录 D。8.3 整地 辣椒 收获后,及时 拆 除 大棚,清 除 辣椒 秸秆 和 残 膜,灌 水 耕 整、平田。8.4 移栽 DB5305/T 54 2021 7 8.4.1 适龄移栽 秧 龄 在35 d40 d、叶 龄 4.0 5.0 叶。苗高 25 c m30 cm、基 茎 宽0.5 cm0.8 cm、带蘖株 率 80%。8.4.2 栽插方式及规格 栽 插 方式 采 用等行条栽,规格30 16.7 19.2 c m,栽 插 密 度 15 万 22.5 万穴/hm2,每 穴 栽1 粒 种子 苗。8.5 施肥 大棚辣椒/水稻周年轮作模式中,水稻生产期间施肥 量 少于 普 通水稻生产,施肥 量实 施 测 土配 方施 肥。每hm2 施 纯 N100 kg165 kg、P 2O 580 kg108 kg、K 2O6 kg75 kg,施肥方 法 氮 肥的70%、磷 肥100%、钾 肥的50%作 基 肥,氮 肥的30%和 钾 肥的50%作分 蘖 肥。8.6 水分管理 浅 水栽 秧,移 栽 后 5 d7 d保 持田 间不 干 水;分 蘖 期 浅 水 勤 灌,当 分 蘖 苗 达 到 有 效 穗 的80%时 撤 水 晒田 控 制 无 效 分 蘖;孕 穗 期应 实 施 深 水 灌溉;抽 穗 扬 花 期达 到田 间 湿 润 不 干 水。灌 浆 结 实 期 实 施水分 干 湿 交替 管理;乳 熟 期 及时 抽 水 晒田。8.7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8.7.1 防治原则 病 虫 害防 治 应 遵循“预 防为主、综 合防 治”的 原 则,防 治措 施 采 用农业防 治、生物防 治、物理防 治 和 推 广高 效、低毒、低 残 留 绿色农药防 治 技术,对 病 虫 害进行 综 合 治 理。8.7.2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水稻 病 虫 草害按附录 C的规定 执 行。8.8 收获 从 稻 穗外 部形 态看,谷 粒 和 穗 梗呈现 本品种固有 颜 色,谷 粒 全部 变硬,谷 粒 成 熟度 达85%以 上,70%80%的 枝梗干黄,为适宜的 收获 期。收 割 时 间应 选 择晴天 上 午 稻 株 无 露 水 时 进行 收 割,提 高收 割 质量,减 少 收获 损失。DB5305/T 54 2021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 肥料种类 允许使用 安全使用 禁止使用 有 机 肥类 堆 肥、沤 肥、厩 肥、沼 气肥、绿肥、秸秆 肥、饼 肥、腐 殖酸 类、蚯蚓粪、商 品有 机 肥。有 机 肥一 般 作 基 肥施 用。城 市生 活垃圾 经 无 害化 处 理。工业 垃圾、排 放污 水的 泥 肥和 污 泥,未 通 过 处 理的 城 市生 活垃圾 化肥类 铵态 及 酰胺态氮 肥、磷 肥、钾 肥、复 合肥料、微 肥类。限 量 使用。采摘 前 8 d禁止 施用。叶 面肥类 国 家 正式 登记 的 叶 面肥产品可 以 使 用。限 量 使用。在 采摘 前 20 d禁止 使用 含 激 素或 激 素类 叶 面 肥,含 激 素的植物生 长 调节剂。微 生物类 根 瘤菌 肥、固 氮菌 肥、磷 细 菌 肥、硅酸盐 肥、复 合 微 生物肥。拌 种使用。DB5305/T 54 2021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辣椒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备注 猝倒 病 发病 初 期 喷洒 72.7%普力 克 水 剂 400 倍 液、5%甲霜 灵锰锌、50%甲霜 铜 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 防 治。每 7 d喷 1次,连 喷 2 3次。以 上药 剂 交替 使用 效 果 更 佳。链 格 孢黑斑 病 发病 初 期 喷洒 50%异菌脲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或 80%代森锰锌 可 湿 性 粉 剂 600 700 倍 液、75%百菌清 可 湿 性 粉 剂 6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连 续 防 治 2 3 次。使用 代森锰锌 的 每 个生 长季节 只 准使用1 次,防 止锰离 子 超 标。采 收前 10 d禁止 使用。枯 萎 病 发病 初 期 喷洒 或 浇 灌 50%氯溴 异 氰尿 酸 可 溶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或35%立 枯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3%广 枯灵 水 剂 800 倍 液 浇 灌 防 治,视病 情 连 续浇 灌 2 3次。及时 铲 除病 株并 对 原穴 进行 杀 菌处 理。灌 药 时 要 将 整个作物 扎 根 分为 充 分 灌 透。用药 后 7 d内 不 浇 水,如遇 雨或必 须浇 水,应 于雨 后 或 浇 水 后及时再次 使用 药物 治 疗。菌 核 病 发病 初 期 后 喷雾 20%甲 基立 枯磷乳油 1000 倍 液 或50%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50%异菌脲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隔 10 d左右喷洒 1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深翻土 地,覆盖地膜,防 止菌 核 萌发 出 土。对 己 出 土 的子 囊盘 要 及时 铲 除,严 防 蔓 延。控 制 塑料 大棚温、湿度,及时 放风 排 湿。灰霉 病 发病 初 期 喷雾 50%异菌脲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50%腐 霉 利可 湿 性 粉 剂 1500 倍 液、40%嘧霉 胺 悬浮 剂 1200 倍 液、50%灭霉威 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每 隔 7 d10 d 防治 1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加强 通 风 管理,合理 密 植。炭 疽 病 发病 初 期 开 始喷雾 25%咪鲜胺乳油 1000 倍 液、25%溴 菌 腈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70%丙 森锌 可 湿 性 粉 剂 600 倍 液、80%波尔 多 液 可 湿 性 粉 剂 400 倍 液、80%炭 疽福美 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每 隔 7 d10 d防 治 1 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选 用 抗病 品种,加强 轮作,培 育 适 龄 壮 苗。黑 霉 病 结合防 治 炭 疽 病 喷雾 50%咪鲜胺 可 湿 性 粉 剂 800倍 液,或27%碱 式 硫酸铜悬浮 剂 500 倍 液 进行 兼 治。加强 通 风 管理,合理 调 控 大棚温 度。褐 斑 病 发病 初 期 喷洒 80%代森锰锌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600 倍 液 或 1:1:200 倍 式 波尔 多 液、75%百菌清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600 倍 液,每 隔 7 d10 d防 治 1 次,连 续 防 治 2 3 次。采 收后 彻底清 除病 残株 及落 叶,集 中 烧毁。根腐病 发病前 喷淋 或 灌 35%立 枯 净 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50%氯溴 异 氰尿 酸 可 溶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3%广 枯灵 水 剂 800 倍 液,隔 7 10 d左右 防 治 1次,连 续 灌 2 3次。采 用 高 垄 栽培。如 在 田 间 发 现 中 心 病 株,应 及时拔除,带离 种植 区域,然后 用生 石 灰 拌土 处 理 病 穴。DB5305/T 54 2021 10 病毒病 发病 初 期 开 始喷雾 20%氮 基 客糖 素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75%克 毒 灵 水 剂 500 倍 液、10%混合 脂 肪 酸铜 水 剂 100 倍 液、2%宁 南 霉 素水 剂 500 倍 液、5%菌毒 清 水 剂 400 倍 液,7 d10 d防 治 1次,防 虫治 病,青 椒定植 开花后 要注 意 防 治 媒介昆 虫,特 别 是 蓟马。青枯 病 疮痂 病(细 菌 性 斑 点病)发病 初 期 开 始喷洒 科 博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新 植 霉 素4000 倍 液、30%噻 菌 酮 悬浮 剂、47%春 雷 霉 素 亚 铜 可 湿 性 粉 剂 700 倍 液、10%口 恶醚唑 水分 散 粒 剂 2000 倍 液。隔 7 d10 d防 治 1 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选 用 抗病 品种,加强 轮作,培 育 适 龄 壮 苗。白粉 病 发病 初 期 喷洒 80%代森锰锌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600倍 液、75%百菌清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600 倍 液、15%三唑酮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1500 倍 液 防 治,隔 7 d10 d防 治 1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选 用 抗病 品种,加强 轮作,合理 密 植。疫 病 50%氟啶 胺悬浮 剂 200 倍 液 或 普 力 克 600 800 倍 液 或 金磊 多 米尔 600 8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隔 5 d 10 d防 治 1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选 用 抗病 品种,加强 通 风 管理,合理 调 控 大棚温 度。菜 青虫、烟 青虫 发 生 时 喷洒 1.8%阿维 菌 素 乳油 1000 倍 液、2%阿 维 菌 素 乳油+1%甲维 盐乳油 1000 倍 液 防 治。隔 8 d10 d防 治 1次,连 续 防 治 1 2次。做 好 田 园 清 除 工作,尽 量 减 少 虫 蛹 过 冬 的 天 然 屏障,减 少成 虫 基 础。利用 黑 光 灯诱杀 成 虫 防 治虫 害。蚜 虫 发 生 初 期 喷洒 25%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液 3000 4000 倍 液、20%啶 虫 脒 可 溶 性 液剂 3000 倍 液 防 治。隔 8 d10 d防 治 1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蔬 菜 收获后,及时 处 理 残 败 叶,清 除田 间、地 边 杂 草。粉 虱 蓟马 用25%噻 虫 嗪 水分 散 粒 剂 3000 5000 倍 灌根,减 少 病毒病 的 放 生,同时 减 少地 下 害 虫 危 害。用6%乙 基 多 杀 菌 素 悬浮 剂 1000 倍 液、60%乙 基 多 杀 菌 素 悬浮 剂 1000 15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8 d10 d防 治 1次,连 续 防 治 2 3次。清 除田 间 杂 草和 枯枝残叶,集 中 烧毁 或 深 埋,消 灭越冬 成 虫 和 若 虫。在 田 间 设置 蓝 色 粘 板,诱杀 成 虫。田 间 杂 草 营养 穴 盘 和 田 间 塘 穴采 用人工 除 草,沟 道 除 草 既 可用人工 铲 除也 可 喷洒 10%精恶唑禾 草 灵 除 草。对 喷雾器 嘴 进行 套 盖 处 理,减 小 喷雾 范围,不能 喷洒 到 辣椒的 叶 面上。DB5305/T 54 2021 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稻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 时期和 防治 方法 备注 稻 瘟 病 40%稻 瘟灵 1500 ml/hm2 2250 ml/hm2、45%硫磺 三环 唑 悬浮 剂 200 300 倍 液 喷雾 或75%三 环 唑 可 湿 性 粉 剂 375 g/hm2 450 g/hm2、2%春 雷霉 素22.5 g/hm2 30 g/hm2。重 病区连 续喷 药2次,间 隔 7 d10 d;齐穗后 禁 止喷 药;移 栽 前 6 d8 d喷 施1次。水稻 白叶枯 病、水稻 细 菌 性 褐 条 病 采 用 浸 种 灵 或 强 氯精 浸 种,强 氯精 洗 净 后常 规 催芽播 种;发病 初 期,选 用30%噻 菌铜悬浮 剂 500 700 倍 液 喷 雾、20%叶枯 唑 可 湿 性 粉 剂 400 500 倍 液 喷雾、50%氯 溴 异 氰尿 酸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1500 倍 液 喷雾 等进行防 治。整个生 育 期 均 可 受 害。发病 初 期 连 续 防 治 2 3次,间 隔 5 d7 d。水稻 纹 枯 病 整 田后移 栽 前 打 捞 菌 核,减 少 菌源;分 蘖 后 期 病 穴 率 达15%即 施药防 治,可 选 用30%苯 甲 丙环 唑 乳油 3000 5000 倍 液 喷雾、12.5%氟 环 唑 悬浮 450 600 m l/hm2 或 32%苯 甲 醚菌 酯 分 散 粉 剂;孕 穗 期 丛 发病率 达10%时,用30%苯 甲 丙环 唑 乳油 2400 3000 倍 液 喷 药。发病 初 期 连 续 防 治 2 3次,间 隔 7 d10 d。稻 曲 病 始 穗 期 选 用 戊唑醇 悬浮 剂 3000 3500 倍 液 喷雾、75%肟 菌 戊唑醇 悬浮 剂 2500 3000 倍 液 喷雾 或24%腈苯唑 悬 浮 剂 225 g/hm2 300 g/hm2 防 治。喷 药2次,间 隔 7 d 10 d。水稻 细 菌 性 基腐病 发病 初 期,可 选 用30%噻 菌铜悬浮 剂 500 700 倍 液 喷 雾、噻 森铜 1500 ml/hm2 2000 m l/hm2 防 治。5 d7 d 喷 药1次,连 喷 3 4次。南 方水稻 黑 条 矮缩 病 治虫 防 病,用40%氯 虫 噻 虫 嗪 水分 散 粒 剂 90 g/hm2 120 g/hm2 对水 喷雾、50%吡蚜酮 悬浮 剂 300 g/hm2 450 g/hm2 或 噻嗪酮 25%可 湿 性 粉 剂 300 g/hm2 450 g/hm2 对 水750 kg1125 kg 喷雾,防 白背 飞虱;发病 初 期,用 30%毒 氟 磷 可 湿 性 粉 剂 200 g/hm2 340 g/hm2、2%宁 南 霉 素水 剂 3000 g/hm2 5000 g/hm2 等 抗病毒制剂 进行防 治。该 病 主要 靠灰飞虱传 播,白背 飞虱、白带 飞 虱 次 之。防 治 方 法以 防 虫 为主。水稻条 纹 叶枯 病 防 虫治 病,可 采 用40%氯 虫 噻虫 嗪 水分 散 粒 剂 36 g/hm2 48 g/hm2、50%吡蚜酮 120 g/hm2 150 g/hm2 或 噻嗪酮 25%可 湿 性 粉 剂 2000 25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 灰飞 虱;发病 初 期用30%毒 氟 磷 可 湿 性 粉 剂 675 g/hm2 1125 g/hm2、2 香 菇 多 糖 水 剂、2%宁 南 霉 素水 剂 3000 g/hm2 5000 g/hm2 或 氯溴 异 氰尿 酸 可 湿 性 粉 剂 300 g/hm2 600 g/hm2 防 治。苗 期 至 始 穗前均 可能 发 病,该 病 主要 靠灰飞虱 传 播,防 治 方 法 为 治虫 防 病。水稻 胡麻 叶斑 病 深 耕 灭 茬,降低 菌源;种子 消毒 用25%咪鲜胺乳油 2000 3000 倍 液,或50%福美 双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浸 种48 h,捞 出 洗 净、催芽、播 种;水稻 破 口 前 5 d7 d和 齐穗 期,用30%苯醚 甲 环 唑丙 环 唑 水分 散 粉 剂 300 ml/hm2 375 m l/hm2 或 苯 甲 嘧 菌 酯 悬浮 剂 1500 2500倍 液各 喷 1 次预 防。从秧 苗 期 至收获 期 均 可 发病,稻 株 地上部 均 可 受 害,主要为害 叶 片。水稻 恶 苗病 25%咪鲜胺乳油 2000 3000 倍 液浸 种,浸 种 时 间24 h 72 h,或50%福美 双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拌 种。发 现 病 株,应 及时拔 出,防 治 浸 染。水稻 叶 鞘 腐 败 病 用40%多菌灵 胶 悬 剂 500 倍 液浸 种48 h或用40%禾 枯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250 倍 液浸 种24 h,捞 出 洗 净,催芽、秧 苗 期 至 抽 穗 期 均 可 发 病,孕 穗至 抽 穗 期 发病 重。药 剂 防 治 连 续 防 治 2DB5305/T 54 2021 12 播 种。大 田 用40%多菌灵 胶 悬 剂 1125 m 1/hm2 对水750 kg1125 kg,或30%苯 甲 丙 环 唑 悬浮 剂 1500 3000倍 液,或43%戊唑醇 悬浮 剂 2000 3000 倍 液,或10%已唑醇 水 乳 剂 1500 倍 液均匀 喷雾。次,间 隔 5 d7 d。水稻 干尖 线 虫 病 先将 稻种 预浸 于 冷 水中24 h,然后 放 在45 47 温水中5 min提温,再 放 入 52 54 温水中 浸 10 min,取 出 立即 冷 却,催芽播 种;用16%咪鲜 杀螟丹 可 湿 性 粉 剂 400 700 倍 液浸 种,洗 净 后催芽播 种。防 治 方 法 为 治虫 防 病。水稻 立 枯 病 用 敌 克 松 拌 种;播 种 前 用15%恶霉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1500 倍 液 喷雾、95%敌 克 松 可 湿 性 粉 剂 5 kg/hm2 拌土 225 kg/hm2 375 kg/hm2 或75%敌 克 松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1500 倍 液 喷雾 进行 土壤 处 理;发病 初 期用75%敌 克 松 可 湿 性 粉 剂 3 6 kg/hm2 对水1125 kg/hm2 1500 kg/hm2 浇 施或 喷雾 旱育 秧 田块发病 严重。秧 田 期 发病,连 续 用药2次,间 隔 5 d7 d。稻 粒黑粉 病 用50%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00 倍 液,或 强 氯精 300 500倍 液浸 种12 h,也 可用70%甲 基 硫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00倍 液,或1%石 灰 水 浸 种24 h。用5 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2250 g/hm2 或 三唑酮 可 湿 性 粉 剂 3000 g/hm2 对水 喷雾。始 花 期、盛 花 期和 灌 浆 期 各 用药 剂 防 治 1次。稻 飞虱 稻 飞虱 百 丛 虫 量 达1000 头 防 治 指 标,可 选 用22%氟啶 虫 胺 腈 悬浮 剂 4000 5000 倍 液 喷雾、1.5%氯 虫 苯 甲酰胺 噻 虫 嗪颗 粒 剂 90 g/hm2 1125 g/hm2、50%吡蚜酮 悬浮 剂 300 g/hm2 或 噻嗪酮 10%乳油 10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水稻全生 育 期 均 可 发 生,按 发 生 情况 防 治。收 割 前 25 d 禁止 用药。稻 叶 蝉 及时 铲 除田边、沟边 杂 草,减 少 越冬 虫数,保 护 和利 用 天 敌;百 丛 虫 口达300 500 头,在 病毒 流 行 时 百 丛 虫 口达50 100 头时,选 择 2%氯氟氰菊酯 乳油 5000 倍 液 喷雾、25%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 180 g/hm2 240 g/hm2 喷 雾 防 治。水稻全生 育 期 均 可 发 生,按 发 生 情况 防 治。收 割 前 25 d 禁止 用药。稻 螟 虫(二 化 螟、三 化 螟、大 螟、稻 纵 卷 叶 螟)理化 诱 控:诱杀 成 虫,性 诱灯 45 75 套/hm2;生物防 治:投 放 赤眼蜂 每次 投 放 30 万 头/hm2,在 螟 虫 产 卵盛 期 投 放;化学防 治:选 用40%氯 虫 噻 虫 嗪 600 g/hm2 750 g/hm2、20%氯 虫 苯 甲酰胺悬浮 剂 150 m l/hm2 或25%唑 磷 毒 死蜱 乳油 1000 倍 液 分 别 于分 蘖 期、孕 穗 期和 始 穗 期 喷雾 防 治枯 心 苗 和 白 穗。释 放 赤眼蜂 连 续 3 次,间 隔 3 d。福寿螺 人工 捡拾福寿螺 及 其 卵 块;在 秧 扎 根后 利用稻 田养 鸭、鱼、鳖 等 天 敌 除 螺;田 间进出水口 设 网拦截,阻 止 蔓 延;稻 田 有 螺 2 3头/m2 以 上进行化学防 治:10%四 聚 乙 醛颗 粒 剂 6000 g/hm2 7500 g/hm2,田 间 均匀 撒 施或 者 拌细土 75 kg150 kg 撒 施、6%四 聚乙 醛颗 粒 剂 6000 g8250 g,田 间 均匀 撒 施或 者 拌细土 75 kg150 kg撒 施或70%杀螺 胺 乙 醇 胺盐 可 湿 性 粉 剂 900 g对水300 kg 喷雾。药 剂 防 治 于水稻 移 植 后 24 h内的雨 后 或 傍晚 施 用,施药 后 保 持 水 层 3 4 cm,时 间3 d5 d。中华稻 蝗、粘 虫 及时翻 耕 灌 水,铲 除田边、沟边 杂 草,消 灭蝗卵,保 护 青 蛙、蟾 除,可有 效 抑 制 该 虫 发 生;化学防 治:平 均 蝗蛹 1头/丛,选 用20%甲氯菊酯 乳油 4000 倍 液、或 20%氰戊菊酯 乳油 4000 倍 液、2.5%溴氰菊酯 乳油 4000倍 液、2.5%三氟氯氟菊酯 乳油 4000 倍 液、90%敌 百虫 700 倍 液,或25%杀 虫 双水 剂 600 倍 液 喷雾 防 治。若 虫 3 龄前 防 治,收 割 前 30 d停 止 用药。DB5305/T 54 2021 13 稻 蓟马 及时 清 除田边 杂 草,减 少 虫源 基 数;叶尖初 卷 率 15 25%时,选 用2.5%吡 虫 啉 乳油 100 g/hm2 对水750 kg 喷雾。在药 液 中 加入 2250 g/hm2 尿 素一起 喷雾,收 割 前 30 d停 止 用药。稻 象甲 及时翻 耕 灌 水,铲 除田边、沟边 杂 草,减 少 越冬 虫数;黑 光 灯 等 诱杀 成 虫;平均 虫 量 0.2 0.25 头/丛,22%氟 啶 虫胺 腈 悬浮 剂 4000 5000 倍 液 喷雾、1.5%氯 虫 苯 甲 酰胺 噻 虫 嗪颗 粒 剂 900 g/hm2 1125 g/hm2、50%吡蚜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