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汽车行业结构性投资分析报告,2018. 6,第一部分 板块表现,第二部分 行业概况,第三部分 热点解读,第四部分 投资建议,目 录,1,一、市场概况:整体表现欠佳,子行业分化严重,行业整体表现欠佳,子行业分化严重,优标,-13.39-13.20-13.00-11.76-10.86-8.47-7.94-5.613.83基于低估值+ 4.79 的逻辑,低估值龙头股在业绩支撑下,存在估值修复的可能性。10.40,-14.84-14.07,-16.45-16.33-15.27,-17.64,-18.71-18.71-18.12,-23.61-23.53-22.85-20.93-19.57,计算机房地产交通运输钢铁沪深300银行石油石化家电医药食品饮料餐饮旅游,煤炭纺织服装,建材轻工制造商贸零售,基础化工,电力及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汽车,传媒国防军工电子元器件建筑非银行金融,综合 -33.80通信 -29.51电力设备 -28.89有色金属 -25.40机械 -25.12,-12.02,-12.62,-14.18,-20.26,-22.58,-26.55,-28.33,乘用车,专用汽车,汽,车销售及服务,汽车零部件,客车,卡车,摩托车及其他,2018-05-19,2018-03-19,2018-01-19,2017-11-19,2017-09-19,2017-07-19,2017-05-19,2017-03-19,2017-01-19,2016-11-19,2016-05-19,2016-03-19,2016-01-19,2015-11-19,2015-09-19,2015-07-19,2015-05-19,2015-03-19,2015-01-19,2014-11-19,2016-09-19,2016-07-19,2014-09-19,2014-07-19,2014-05-19,25.0020.0015.0010.005.000.00,一、市场概况:估值分化严重估值处于五年中低位汽车行业近五年PE (TTM)变化情况40.0035.0030.00,汽车行业PE(TTM),五年平均PE(TTM),Y=21.15,一、市场概况:估值分化严重,估值分化严重,基于低估值+优标的逻辑,估值存在修复可能,PE(TTM)低于行业,且2017年和2018Q1营收增速高于10%的个股,不乏新泉股份、中鼎股份、潍柴动力等技术储备丰富、业绩稳步提升的细分行业龙头。,二、结论:业绩为上,白马龙头受追捧,资金主要集中在业绩良好的大市值白马上,各行业龙头表现不俗。大市值白马股基本表现出年涨跌幅高于行业水平,营业收入增量可观的特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一部分业绩规模基数小、高增长的优质企业。,乘用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龙头企业在高渗透率基础上仍然依靠技术优势、品牌认知和市场基础实现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显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板块表现,第二部分 行业概况,第三部分 热点解读,第四部分 投资建议,目 录,汽车数量(万辆),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产量 930.59 1,379.53 1,826.53 1,841.64 1,927.62 2,212.09 2,372.52 2,450.35 2,811.91 2,901.80销量 938.05 1,364.48 1,806.19 1,850.51 1,930.64 2,198.41 2,349.19 2,459.76 2,802.69 2,887.89,一、行业空间十年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为原来的3.12倍和3.08倍。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00,一、行业空间,汽车产销增速逐放缓,9,一、行业空间,一、行业空间, 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呈现出整体消费能力提升,中低端收入人群,增速领先,汽车主要购买力向中低端人群偏移;, 未来中西部地区将获得更多政策和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将再提速,汽车市场也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二、供给端, 供需总体平衡 低增长延续:2018年1-5月汽车的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176.86万辆和1179.24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3.84%和5.71%;, 竞争激烈 车企主动求变:一方面,主机厂纷纷开始构建汽车制造,的产业链,通过战略联盟、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完整的生态圈,加强自身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主机厂竞争加剧,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重视用户提升,市场导向性特征明显;, 新能源汽车增量可观:2018年1-5月产销同比增速分别为122.9%和,141.6%。,三、乘用车SUV市占率稳步提升,汽车复购需求提升,SUV复购需求较高,二胎增加,自主品牌主要路径,复购需求,SUV作为自主品牌突破市场的主要路径,投入加大、技术突破、性能提升、“爆款”迭出,二胎数量增加为拥有充足空间来安装儿童座椅的七座SUV带来新的增长点看好SUV后续发展,汽车复购率提升,复购用户在再次购车时对SUV的偏好为SUV迎来新的增量,三、乘用车,豪华车侵占中高端市场,内资车份额稳步提升,三、乘用车,消费升级+市场推动+关税下调增加进口豪华车竞争力,豪华车有望维持20%以上的高增长率,回顾2018年第一季豪华车三大品牌BBA的销量数据,三大品牌依然表现不俗,三、乘用车自主品牌汽车销售份额稳步增加,合资车市场一定程度被削减,自主品牌,日系,德系,美系,韩系,法系,其他,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1-5,41.7540.4438.3141.2143.2443.3644.03,16.1216.1315.8415.9415.6117.3317.27,18.4418.8120.0118.9418.5720.1420.92,11.9712.6312.8212.3012.1712.2610.88,8.838.918.967.957.384.394.42,2.843.073.693.462.651.811.71,0.050.020.370.200.390.720.76,自主品牌已经靠着“爆款”和“高性价比”积累了一定的购买人群,市场认可度明显提升,技术累积和消费升级有望推动自主品牌车型进一步提升性能和技术水平,进而向高端市场渗透。关税降低导致自主品牌承压具有技术优势、车型覆盖广,且已经获得市场认同的自主品牌有望突出重围,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主品牌在销售份额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德系车、韩系车销售份额微增,日系车销售份额微降,美系车和法系车份额持续压缩。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系车份额有望进一步被瓜分,短期利好日德系车型。,三、乘用车乘用车1.6L以下排量的汽车销售份额一直维持在70%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尚低,我国对汽车排量要求不断提升,不同排量乘用车销售份额分布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汽车轻量化作为降低汽车排量、提升汽车动力性能的有效途径,仍然是汽车的重要技术路径,2018年1-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为184.5万辆和189.2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8.9%和9.1%。其中,客车产销分别为18.7万辆和18.4万辆,同比增速分比为8.2%和7.5%;货车产销分别为165.8万辆和170.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9%和9.3%。,四、商用车,2017,2017年商用车整体低迷,仅重卡板块表现亮眼2016 增速(%) 2017,2016,增速(%),商用车总计,416.1,365.1,14.0,货车总计重卡中卡轻卡,363.3111.722.9171.9,310.873.322.9154.0,16.952.40.0217.9,客车总计大客中客轻客,52.79.48.534.8,54.39.09.935.4,-2.94.4-14.1-1.7,微卡,56.8,60.6,-3.8,2018年1-5月,除2月受到春节因素影响外,客车销量情况较2017年有明显改善,2018年1-5月大中型客车维持高增速,销量有明显回升,城市率提升叠加换车需求,城市公交车有望维持低速增长,铁路线路完善及经济性提升,替代部分长途客运车需求,可能导致长途客运车增速下滑,国内客车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大中型客车的高速增长难以长期维持,建议关注技术提升、布局海外的客车龙头。,四、商用车,货车超载治理扩大了物流运输层面对重卡的需求量,四、商用车商用车整体低迷,仅重卡板块表现亮眼下层基础稳健,换车需求提升,重卡有望维持高销量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再加上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助力,2018年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提升,重卡需求仍然存在扩大的,可能性,环保升级,国家在环保治理方面越来越,严格,而重卡尾气排放是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尤其是国三重卡,针对国三重卡,全国各地相继推出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重卡换车的需求。,周期置换给重卡市场带来换车需求,为重卡带来增量,五、政策解读股比开放发改委: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消费者福利提升,有利于行业进一步扩大,为具优质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机会,加速国产替代实现。 外资车竞争能力提升,倒逼国产车技术提升。 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例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有利于外资企业在国内业务展开。 燃油车项目批准受限,外资企业为了燃油车生产线展开很有可能选择收购国内已经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而加速国内汽车企业并购整合。 短期内,国内企业由于掌握过渡期限制和销售渠道优势等有利条件,受影响程度有限。 长期看,随着限制取消,外资企业逐渐熟悉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优势逐渐消失,不提升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的国内车企在限制完全取消之后职能面临被淘汰吞并的命运,建议消费者关注市占率持续提升、爆款频出的龙头公司。,行业有序开放加速并购整合加速行业更新,21,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路线从政策周期逐步向产品周期偏移,五、政策解读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公布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具体施行标准、新政策施行前的过渡期和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新政策主要针对提高技术门槛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调整运营里程要求三个方面来调整和完善补贴政策,并强调破除地方保护,设置了过渡期(2018年2月12日-2018年6月11日)纯电动乘用车汽车补贴标准变化技术提高,补贴退坡,政策细化的特点,表现出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不断提升的政策导向,新能,五、政策解读双积分政策开始实施2017年9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发布。2018年4月1日,双积分政策开始实施。根据政策,2018、2019、2020年的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2018年只是过渡,真正考核期将从2019年开始。,双积分政策导向下,整车企业降低传统能源汽车油耗、提高新能源汽车而产销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针对不同车型及参数,采取差异化积分计算办法。从政策上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提高。新能源汽车积分实际值大于达标值情况下可以出售积分,导致积分不达标的车企资金压力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扩大,整车厂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双积分计算办法,新能源积分不同车型积分标准,五、政策解读消费税下调,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降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降至 16%。,2018 年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 员会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3号),自 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 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139 个税号的汽车整车税率最惠国税率 调至 15%,79 个税号的汽车零部件调至6%。,消费税和关税下调后,汽车进口成本约降低8.79%,汽车进口关税下降短期有望带来消费者红利。, 随着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进口车成本下降,有望带来车价的新一轮下调,从而带动国内汽车市场车价传导式下跌,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车价下调有望促进高端车价格进一步下探,分流原有消费群体,扩大中高端市场的销售份额,从而加剧中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压缩中高端车,型的超额利润,加大消费者的可选择性,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合资企业掌握了销售渠道优势,外资企业很难短期完全侵占国内市场,这就为国内合资车企带来了缓冲机会,但是长远看国内合资企业如果不寻求市场突破依旧难逃市场被外资车企侵蚀的命运。,长远看,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下调,有望倒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五、政策解读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从项目的新建与扩产、落户省份、企业法人等多方面提出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构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体系,强化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强调“坚持内外资项目统一标准、市场公平竞争,坚持谁投资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一方面强调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完善了监管体系,汽车行业的投资乱想有望被改善。,对新增项目各项要求提高。就行业而言:有望出清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就企业而言:新能源汽车新增项目对企业法人、技术、产能、投资周期等多方面要求的提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低成本、低质量的格局将被打破,优质企业强者恒强。,第一部分 板块表现,第二部分 行业概况,第三部分 热点解读,第四部分 投资建议,目 录,2018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为32.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22.9%和141.6%。传统燃油车2018年1-5月累计销量1146.44万辆,同比增速3.80%,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销售增量的核心动力。,(一)行业现状,1、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均维持高产销,纯电动车仍然是主力,2018年1-4月销量均保持高增长,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增速维持在150%以上,2018年4月较2017年1月提升8.34个百分点至20.73%,一、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维持高增速,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然偏低,发展空间巨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2018年1-4月增速,步调一致,新能源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虽然有明显提升,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2.7%,而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低,仅为1%。在各国纷纷推出禁售燃油车计划,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1-4月分车型新能源汽车销量(辆,%),一、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维持高增速,一、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政策市场驱动,提质降本趋势延续,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纯电动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变化情况,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纯电动客车电池能量密度变化情况,一、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政策市场驱动,提质降本趋势延续,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续航里程变化情况,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纯电动客车电池续航里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乘联会,山西证券研究所,回顾2017、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纯电动乘用车装配电池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纯电动客车装配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 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有明显提升,根据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2018年第6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20Wh/kg占主流,续航里程300km以上占主流。,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最大的短板是里程焦虑、价格较高、基础设施不完备。,随着技术提升和成本控制,以及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与传统能源汽车的价格差距也不断缩小,但是这种差距仍然客观存在。,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动力电池成本占比高达30%以上,过去几年对着供求关系改善、规模效应扩大、工艺改善、技术提升、材料成本优化等因素,电池成本有效下降。随着补贴政策逐渐退出、双积分政策实行在即,叠加消费者购车需求,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力度提升和成本下降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趋势。,一、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政策市场驱动,提质降本趋势延续,二、智能化:智能汽车-经济价值可观,发展前景广阔,行业政策逐步完善,智能汽车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自动驾驶发展将为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市场层面:根据麦肯锡的相关研究报告,到2030年,自动驾驶乘用车将达到约800万辆,自动驾驶将占到乘客总里程(PKMT)的约13%;到2040年,自动驾驶乘用车将达到约1350万辆,PKMT将达到约66%。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约2300亿美元,到2040年将达到约3600亿美元。到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2600亿美元,到2040年将达到约9400亿美元。,智能汽车发展仍然存在问题,基础设施不建设滞后,国内包括包括道路信号、V2X通信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尚未布局。,技术储备不足,渗透率偏低,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15年智能驾驶渗透率为15%,对应353亿的市场规模,其中主要为低级自动驾驶技术。智能汽车行业技术储备不足、渗透率偏低,对应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的战略愿景,叠加市场驱动,智能汽车有望进入技术水平和渗透率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二、智能化:智能汽车-经济价值可观,发展前景广阔虽然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晚上,但是监管政策仍然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框架。,二、智能化:智能汽车-多传感器融合,车载摄像头有望率先放量,1、目前是ADAS系统融合率和渗透率快速的提升的黄金时期。,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汽车智能化分级标准,自动驾驶可分为L0-L5级6个级别,在全部时间、全部路况和环境条件下能够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全自动驾驶才是智能汽车的最终发展方向。目前的智能汽车主要出于L0-L3阶段,L0-L2阶段主要是主要是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和普及,当ADAS的渗透率和融合率达到一定高度后,汽车自动驾驶级别提高并转向L3级别。,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汽车智能化分级标准,二、智能化:智能汽车-多传感器融合,车载摄像头有望率先放量,2、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ADAS系统的发展趋势ADAS 系统主要分为感知层、判断层、执行层、互联层4层。感知层实现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摄像头、雷达及其他传感器。一方面,随着随着自动驾驶程度的提升,智能汽车对ADAS功能可实现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ADAS系统的发展趋势,3、ADAS系统有望放量根据2017年11月公布的数据,欧美日汽车发达国家ADAS渗透率8%-12%,我国ADAS渗透率在2-3%,低渗透率叠加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有望为ADAS带来增量。,水耐高温等各种性能要求,导致车载摄像头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车载摄像头拥有率先放量的可能。 技术壁垒较高,供货商长期被国外垄断,进入车载摄像头供应链的零部件供应商将大幅受益。,二、智能化:智能汽车-多传感器融合,车载摄像头有望率先放量车载摄像头分类及功能多传感器融合趋势叠加ADAS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传感器需求提升,车用传感器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车载摄像头是ADAS系统实现感知功能的基础。目前,一套完整的 ADAS 系统一般会配备至少6个摄像头(1个前置摄像头+4个侧视摄像头+1个后置摄像头)。车载摄像头但工况复杂,需要满足防磁抗震、防,全球车载摄像头出货量预测(万枚),第一部分 板块表现,第二部分 行业概况,第三部分 热点解读,第四部分 投资建议,目 录, 行业评级, 汽车行业产销增速放缓、业绩增速下调的趋势延续,我们认为汽车行业不具备趋势性投资机,会,维持汽车行业“中性”评级。, 乘用车, 二胎增加+消费升级+复购需求,看好SUV的后续发展。, 消费升级+关税下调,有望为豪华车,尤其是低价位豪华车带来增量。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系车份额有望进一步被瓜分。, 关税降低导致自主品牌进一步承压,具有技术优势、车型覆盖广,且已经获得市场认同的自,主品牌有望突出重围,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1.6L以下排量的乘用车仍是主流,汽车轻量化作为降低汽车排量、提升汽车动力性能的有效,途径,仍然是汽车的重要技术路径。, 商用车:, 国内客车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大中型客车的高速增长难以长期维持,建议关注技术提升、布,局海外的客车龙头。, 超载治理、基建需求叠加供给侧改革、环保升级有望带动重卡换车需求提升,重卡仍然有望,维持高产销,优质的重卡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值得关注。,一、投资策略,一、投资策略,选股应该遵循三条主线,寻找技术积累雄厚、业绩稳步增长的整车龙头。,一方面国内汽车行业已经趋于成熟化,行业需求空间有限,已经占有市场的整车龙头更具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带动豪华车市场不断扩大,七座SUV需求提升,开发经验充足、车型覆盖较广的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市占率持续提升、有望实现全球化的零部件行业龙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在购车时对汽车性能的要求逐渐提升,由此技术壁垒较高、具备全球视野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零部件龙头更易在激烈竞争中夺得市场。,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消费者认可度提升有望拉动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细分环节出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建议关注上游技术壁垒较高、有望实现海外替代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智能汽车:政策市场双重驱动,智能汽车有望进入技术水平和渗透率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进而带动ADAS系统融合率和渗透率,而多传感器融合趋势叠加ADAS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传感器需求提升,车用传感器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建议关注传感器及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结构持续优化,售价中枢上移;立足四化融化,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节点;持续深化公司金融业务,产融结合持续深化。积极把握汽车四化发展趋势,明确“3+2+1”(智能与互联、电动系统、轻量化3个专业板块,内外饰、底盘2个集成平台,国际和国内协同作用的1个投融资平台)的业务体系建设要求;持续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积极完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了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部分产品已获得德国大众、上汽乘用车等多家整车客户电动汽车平台配套定点);估值处于低位,业绩稳健有估值修复的可能。公司是国内车灯龙头,技术优势突出;公司业务推进成效颇深(2017年公司承接车灯新项目72个,批产车灯新项目104个);积极拓展客户,客户数量和质量均维持行业领先地位;加强产能布局,积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公司产业结构多元化,国内外业务均衡发展;布局大马力发动机高端市场和更为稳固的产品链,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和稳定盈利;环保升级叠加基建需求,重卡产销有望维持高增速,公司有望受益拉动利润进一步提升。,二、精选个股公司是乘用车行业龙头,开发经验丰富,技术优势明显;公司合资和自主共同发展,品牌形象稳步提升;产品,上汽集团华域汽车星宇股份潍柴动力,二、精选个股投资评级的说明:报告发布后的6个月内上市公司股票涨跌幅相对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涨跌幅为基准股票投资评级标准:,买入:增持:中性:减持:,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波动相对弱于市场表现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标准:,看好:中性:看淡:,行业超越市场整体表现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行业弱于整体市场表现,谢 谢!,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