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创新药盘点多发性骨髓瘤专题研究报告,目 录,投资摘要:小病种、中国蓝海大市场多发性骨髓瘤(MM)疾病概况及用药现状全球市场:规模超百亿美金,稳健增长CAR-T疗法:在MM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他山之石:国际MM龙头公司发展之路中国市场:渗透率低、具高增长潜力重点关注:金斯瑞(1548.HK)、双鹭药业(002038.SZ)、中国生物(1177.HK)、索伦托(SRNE.O),创新药是中国未来医药工业的发展主线。中国医药工业正从医保扩容的“提量”快速转变为以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上市为主线的“提质”过程。结合医保支付体系改革,未来的医药市场将逐渐转变为以卫生经济学为依托的“产品”“销售”的科学体系。创新药具备的优效或更高性价比的优点将迅速凸显,结合鼓励政策迅速取代原有的“辅助用药”市场空间。我国创新药研究需要对具体产品的竞争格局特别关注。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国创新药短期在靶点创新上仍然有限,更多的是对海外创新药的快速仿制。仿制药与创新药最大的商业模式区别在于后发者研发风险较低,但是竞争格局变化的风险较大。国信创新药系列报告中,我们主要按照产业和市场关注度都很高的潜在重磅产品为主线,对国内外的产业方向、未来竞争格局深入探讨,并对所涉及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对具体疾病治疗领域深入探讨。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大治疗领域。对一些明显存在远未满足的治疗需求、蕴藏大市场和未来蓝海竞争格局、前沿科技技术率先应用的细分治疗“小病种”领域,我们也将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从多个角度挖掘出潜力股的投资价值。国信证券创新药盘点系列专题报告一览:国信医药-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5):SGLT-2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的后起之秀-180517国信医药-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4): HPV疫苗:重磅放量,存量消化黄金5年-180503国信证券-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3):抗VEGF眼科药物:康柏西普医保纳入亟待放量-180416国信证券-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2):GLP-1受体激动剂:独领风骚的降糖药-180402国信证券-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特立帕肽:骨质酥松药物升级在即-180313国信证券细胞治疗相关行业报告一览:,生物科技热点技术专题研究系列之二细胞免疫疗法:CAR-T开启中国创新药大幕-180413中国CAR-T元年确立,政策紧跟创新机遇-171227CAR-T首个产品上市有望,国内监管出台或可期-170716行业重大事件快评:细胞治疗:政策甘霖终于落地-161219行业重大事件快评:精准医疗标的技术盘点-160425过继细胞疗法行业专题研究:活的靶向药转基因免疫细胞疗法前沿探索-160217, 国信证券金斯瑞生物科技推荐深度报告:,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基因合成与工业酶双轮驱动,发展可期-160808,前言:盘点创新药、挖掘潜力牛股,投资摘要:小病种、大市场,中国蓝海,国际市场:来那度胺一枝独秀,单克隆抗体迅速增长,CAR-T细胞免疫疗法异军突起,Celgene公司的瑞复美(来那度胺)是全球多发性骨髓瘤(Muiltiple Myeloma,MM)的重磅药物,2006年上市,2017年销售额达82亿美元(增速17%),市占率50%以上。强生公司的达雷木单抗是首个上市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自2015年上市以来适应症不断拓展,迅速成长为2017年销售额达12.42亿美元的大品种(增速117%)。2017年,全球迎来CAR-T细胞疗法爆发元年:基于对血液肿瘤的革命性卓越疗效,相关产品获得了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2017年FDA先后批准了两款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也先后出现了两例百亿美元估值的CAR-T公司海外并购。CAR-T细胞疗法迅速成为全球生物科技研发和并购热点。,中国市场:一线用药新纳入医保、进口药品大幅降价、国内首仿获批助力市场迎来高速增长,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首次将多发性骨髓瘤一线用药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纳入国家医保乙类。医保谈判促使进口品种瑞复美(来那度胺)、万珂(硼替佐米)大幅降价(降幅 50%-60% )。2017-2018年,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的国内仿制药先后获批(双鹭药业、江苏豪森、齐鲁制药),预计国产药价格约为进口品种价格的70%-80%(年均治疗费用15-20万元 vs 25-30万元)。上述因素使患者负担大大减轻,有助于治疗渗透率和年用药时长快速提升,中国市场远期与国际接轨后有望形成百亿元的市场规模。,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MM领域临床疗效喜人,中国企业有望弯道超车,2017年,随着美国FDA批准两款血液肿瘤领域的CAR-T产品上市,中国迅速落地相关评审政策,国内的CAR-T临床申报得以快速推进。金斯瑞生物科技的CAR-T疗法在2017年国际肿瘤会议ASCO上一鸣惊人,美国强生公司与金斯瑞迅速达成首付款高达3.5亿美元的国际合作,其CAR-T疗法产品LCAR-B38M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临床的CAR-T产品,也将在美国开展临床。预计中国首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产品有望于2019年上市。以金斯瑞子公司南京传奇为代表的中国CAR-T技术和产品非常值得期待,细胞免疫疗法成为中国最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生物技术领域,也必将给MM患者带来新希望。,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临床推进不达预期,销售不达预期。投资建议:维持金斯瑞生物科技“买入”评级,双鹭药业、中国生物制药“增持”评级,关注索伦托生物制药等相关公司。,重点关注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服务商、国内CAR-T领跑者,以BCMA为靶点治疗MM的CAR-T产品LCAR-B38M技术独特疗效优异,于2018年3月国内首款获批临床,合作伙伴Janssen Biotech于2018年5月30日获得FDA授权开展1b/2期临床,预期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2020年在美国上市;双鹭药业(002038.SZ):来那度胺国内首仿获批,有望快速增长;中国生物制药(1177.HK):综合实力领先的医药白马,布局多个多发性骨髓瘤一线用药,2018年硼替佐米仿制药有望获批,2019年来那度胺有可能获批;索伦托生物制药(SRNE.O):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科技研发型公司,已公告拟于香港上市,全球首款以CD38为靶点治疗MM的CAR-T产品已于2018年4月获批美国临床。,多发性骨髓瘤疾病概况,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血液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浆细胞恶性增生、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综合症及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 其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伤,即CRAB症状:包括血钙增高(C)、肾功能损害(R)、贫血(A)、骨病(B),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 三大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其中MM的5年存活率最低,也是治疗市场最大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标准血清2-MG微管蛋白3.5mg/L,白蛋白35mg/L不符合ISS 和期的所有患者血清2-MG微管蛋白5.5mg/L,中位生存期(月)624429,诊断分类无症状骨髓瘤有症状骨髓瘤,诊断标准血清单克隆M蛋白30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60%,无相关器官及组织损害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血清或尿液中出现单克隆M蛋白,有明显靶器官损害(CRAB)或多项指标异常(SLiM),多发性骨髓瘤的分类、分期和分型 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指南(IMWG),多发性骨髓瘤可分为无症状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 根据国际分期体系,多发性骨髓瘤可分为三期。, 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多发性骨髓瘤可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型和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特点:老年病,欧美发病率高于亚洲,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2012年), MM属于老年病:多数确诊的病人发病时间在65-70周岁,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的病人不到1%。, 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种族和性别差异。在美国:非裔美国人发病率最高,大约是白人的2-3倍,亚裔,发病率最低。性别方面: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影响MM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肥胖、化学暴露和辐射等。, MM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1%,血液科肿瘤的10%。目前全球约有75万例患者,每年新诊断病例约11.4万,例;美国约有12万患者,每年新诊断病例约3.028万例。,全球,美国,日本,中国,儿童血液肿瘤,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95%50%-90%,94.30%89.50%,89.60%87.60%,61.10%57.50%,成人血液肿瘤,淋巴瘤骨髓瘤,40-70%30-50%,68.10%46.70%,57.30%33.30%,38.30%24.80%,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特点:无法彻底治愈,五年生存率低 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五年生存率低。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无法彻底治愈,总中位生存期一般为3-5年。现有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存,提升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新药物和新疗法的应用,病人生存时间显著延长。2004年-2013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以平均每年0.8%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多发性骨髓瘤的五年生存率在血液肿瘤中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显著低于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五年生存率(2000-2014年),全球市场:规模超百亿美金,稳健增,长, 观察性等待,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传统化疗 免疫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靶向用药治疗 细胞治疗,传统用药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醋酸泼尼松等细胞毒性药物: 烷化剂药物 环磷酰胺 美法仑 蒽环类药物, 阿霉素,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泊马度胺蛋白酶抑制剂 硼替佐米 卡非佐米 伊沙佐米 帕比司他,全球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与用药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 达雷木单抗, 埃罗妥珠单抗 派姆单抗细胞疗法 BCMA CD38 CD19 等等,上市产品,免疫抑制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沙利度胺,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伊沙佐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单克隆抗体,达妥木单抗,埃罗妥珠单抗,重磅pipeline(接近上市品种),单克隆抗体,派姆单抗,核输出蛋白抑制剂,Selinexor,多肽,Aplidin,CAR-T细胞治疗,CD19、CD38、BCMA等,新基,强生+武田,安进,默克,Karyopharm,PharmaMar,蓝鸟、金斯瑞,其他在研:诺华KiteSRNE等,仿制药:美国:Fresenius Kabi欧洲:辉瑞等3家中国:江苏豪森&齐鲁制药,仿制药:双鹭药业,多发性骨髓瘤全球主要用药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用药,强生,BMS,武田,诺华,全适应症+维持治疗,接受过2种疗法的病人,新诊断病人,全适应症,接受过1-3线治疗的复发难治病人,接受过一种以上治疗的病人,接受过2种疗法的病人,全适应症靶向用药,接受过1-3线治疗的人,多发性骨髓瘤全球主要用药,多发性骨髓瘤全球竞争格局:来那度胺占半壁江山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药品有免疫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三大类。 来那度胺占据约55%市场份额,硼替佐米约占15%-20%的市场份额,其余份额由泊马度胺、达雷木单抗、卡非佐米、伊沙佐米、埃罗妥珠单抗、沙利度胺和帕比司他占据。 新的大分子类药物成长迅速:达雷木单抗和埃罗妥珠单抗上市后(2015年)迅速成长为年销售额过亿美元的大品种。其中,强生公司的达雷木单抗(anti-CD38)受益于适应症不断拓展(四线用药一线用药)以及强大的市场推广和销售能力,增长十分强劲,2017年销售收入12.42亿美元,增速高达117%。,2016年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全球市场份额*,2017年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全球市场份额*,*来那度胺、硼替佐米、沙利度胺销售额包含其他适应症;武田制药销售的硼替佐米和伊沙佐米原始数据为日元,按照2016、2017年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沙利度胺,达雷木单抗,埃罗妥珠单抗,卡非佐米,帕比司他,派姆单抗Selinexor,Aplidin伊沙佐米,多发性骨髓瘤主要药品生命周期预测硼替佐米来那度胺,CAR-T细胞疗法,相关药品美国销售情况/百万美元*药品销售情况为全适应症统计口径,派姆单抗目前没有获批MM适应症,多发性骨髓瘤主要药品美国历史销售情况 美国市场来那度胺市占率50%以上:来那度胺的高市占率主要得益于其上市早(2006年)、疗效好(NCT00689936,来那度胺给药组 vs 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联合给药组,中位PFS对比25.5 vs 21.2个月,总生存期对比58.9 vs 48.5个月)、副作用小(相比于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病较少、致畸作用小)。 硼替佐米市占率约五分之一,销售增速较缓 副作用较大:硼替佐米注射剂由于副作用大于来那度胺,所以2009-2015年的份额一直维持在五分之一左右。 新药的竞争:新的蛋白酶抑制剂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单克隆抗体达雷木单抗和埃罗妥珠单抗陆续上市。 专利问题一波三折: 2017年硼替佐米在美国的化合物专利到期,但其两项制剂专利将原研剂型的专利保护期延长至了2022年。2015年8月美国地方法院驳回了原研一项重要专利(446,壁垒到2022年),该专利失效将直接导致注射剂型仿制药2017年上市。但2017年7月武田获得上诉成功,该专利继续有效。目前美国上市了Fresenius公司的仿制药(新的合成工艺);另外四家(获得暂时批准),受限于446专利,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上市。,硼替佐米美国相关专利基本情况梳理,多发性骨髓瘤全球主要国家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主流国家MM领域药物规模约120亿美元 疾病演进趋势: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患病率升高。新药物、新疗法降低了死亡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根据Datamonitor Healthcare预,测*,全球主要国家(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七个国家)多发性骨髓瘤单病种主流药物规模合计约120亿美元,未来3-5年保持5-8%的平稳增长。(此后规模下降与受仿制药冲击药价大幅降低,有关)。,我们判断,中国属于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借助药物降价+进入新版全国医保目录+国产仿制药上,市,未来3-5年有望迎来持续稳定的高增长。,60.1,62.7,68.6,74.4,79.6,77.6,78.7,78.8,6.2,7.05.5,7.35.9,3.72.66.19.3,3.82.76.49.7,3.92.76.69.97.3,4.22.97.110.37.56.7,4.43.07.610.87.77.2,4.52.97.710.57.47.6,4.52.97.710.27.27.8,4.42.97.49.86.77.9,0.0,20.0,40.0,60.0,120.0100.080.0,140.0,2017E,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该机构对销售规模的预测仅包含MM一项适应症。以来那度胺为例:来那度胺当前获批MDS、MM和MCL三个适应症。该统,计仅预测MM适应症的规模,CAR-T疗法:MM领域疗效大放异彩,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CAR-T(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通过将病人T细胞进行筛选、基因编辑导入嵌合抗原受体基因,进行扩增,再输回患者体内,基因修饰后的T细胞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从而实现靶向治疗。,CAR-T细胞结构设计,CAR-T细胞发展过程,CAR-T免疫疗法:治疗效果卓著 CAR-T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血液肿瘤治疗的新希望。CAR-T细胞疗法对血液肿瘤有超高的响应率。以已上市的Kymriah为例,治疗复发/难治的急性B细胞型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病人,客观缓解率高达83%,为晚期血液肿瘤病人带来了新的治愈希望。就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来说,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几款在研的CAR-T细胞疗法也都有着卓越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是产品成败的重点。一线CAR-T品种和在研临床品种均有着传统疗法无可比拟的治疗效果,在比较分析不同产品的性能优劣过程中,产品安全性是关键因素。,CAR-T诱发的细胞因子突释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脑水肿等)。CAR-T细胞脱靶,攻击正常细胞。T细胞过度激活,诱发T细胞淋巴瘤。,Kymriah审批过程梳理,政策支持:CAR-T疗法研发、上市加速, 美国:FDA批准CAR-T上市成为免疫细胞疗法的历史起点。2017年8月,FDA批准了诺华的CAR-T产品Kymriah用于25岁以下青少年难治或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ALL);同年10月,FDA批准了Kite公司的CAR-T产品Yescarta,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r/r DLBCL);2018年5月1日,FDA批准了Kymriah用于r/r DLBCL。,美国CAR-T产品:主要有6款治疗MM处于临床阶段,已经获批的CAR-T产品:诺华和凯特的两款产品,适应症分别为r/r ALL和DLBCL。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相关的CAR-T产品:主要有6个处于临床阶段。备注:2018年5月30日FDA授权传奇生物的合作伙伴Janssen Biotech就其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AR-T细胞疗法LCAR-B38M (JNJ-68284528)开展1b/2期临床试验。,美国CAR-T领域的巨额并购案例:显示全球巨头制药公司布局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迫切之心! 大公司巨额溢价收购Kite和Juno:2017年8月,Gilead以110 亿美元收购Kite,每股股价高达180美元,相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29%;2018年1月,Celgene以90 亿美元收购Juno 90%股份,每股股价高达87美元,相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28%。,Kite 并购融资历史,Juno 并购融资历史,每股价格/美元,每股价格/美元,相关投资收益倍数,国际巨头溢价巨额收购:看好CAR-T疗法革命性治愈效果,战略布局Q:为什么国际医药巨头争相布局CAR-T治疗领域?并且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巨额溢价收购CAR-T公司的案例? 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卓越,是癌症治愈的希望,生物科技研发投资的热点。现有的临床数据显示CAR-T细胞疗法对多种血液肿瘤的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指标均全面大幅优于传统疗法,并且对其它肿瘤的也非常具有前景。 吉列德收购Kite、新基收购Juno的高溢价,主要出于对细胞治疗领域的长期战略布局。CAR-T细胞治疗满足巨头业务新增长点的需求。吉列德丙肝药物增长承压。新基公司主力品种后续增长乏力,二线品种潜力有限,迫切寻求新的增长点。 CAR-T市场未来快速扩张的主要看点:,细胞疗法进入医保:2018年4月,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宣布同意为CAR-T疗法买单,患者仅需负担20%左右费用。血液肿瘤中适应症的扩展(病种+应用范围)创新产品设计方案,减少CRS等副作用的产生(新靶点、新CAR结构设计、CAR-T细胞自杀基因)实体瘤领域的理论和学术突破未来是否升级为肿瘤一线治疗方案的期望,多发性骨髓瘤领域CAR-T产品的热门靶点, 决定CAR-T疗法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选择合适的抗原靶点。好的靶点选择和结构设计会减少脱靶。, BCMA(B细胞成熟抗原,B-cell maturation antigen):表达于MM细胞,而浆细胞和成熟B细胞低表达或者不表达。BCMA属于TNF受体超家族(又名TNFRSF17),结合B细胞活化因子(B-cellactivating factor, BAFF)以及增殖诱导配体(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进而促进MM细胞生长和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BCMA抗体对MM细胞系和原代MM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 CD19:广泛表达在B细胞源的细胞表面。, CD38:CD138、CD38和CD56通常共同表达在MM细胞表面,CD138作为MM的基本诊断指标,与肿瘤生长和MM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细胞表面的CD38活化后促进细胞底物的磷酸化激活NF-B信号通路,而NF-B信号通路与MM细胞的耐药性密切相关。,他山之石:国际MM领域龙头公司,阿扎胞苷,3.1,3.9,4.3,4.5,2.1,0.0,3.9,4.4,3.9,3.9,3.4,4.3,3.0,新基公司历史营收拆分(亿美元),新基公司营收占比,新基Celgene(CELG.O):血液病领域的龙头公司 血液病领域的龙头公司:新基公司靠反应停(沙利度胺)老药新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起家。自该产品上市后,公司深耕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市场,以沙利度胺为起点,构筑了以沙利度胺衍生物(3个上市产品,3个在研产品)为主的产品线/管线。2017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实现收入99.33亿美元,收入占比76.57%。其中MM一线重磅单品瑞复美(来那度胺)实现收入81.87亿美元,收入占比63.1%。,93.3%,87.7%,92.8% 93.9%,85.6% 83.5%,81.5%,75.5% 75.5% 75.9% 77.8% 76.1% 75.4% 76.6%,6.7%,12.3%,7.2%,6.1%,14.4% 16.5%,18.5%,24.5% 24.5% 24.1% 22.2% 23.9% 24.6% 23.4%,40%20%0%,60%,100%80%,12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MM领域占比,其他领域占比,69.7,1.3,0.00.0,0.03.2,0.07.7,13.11.5,0.05.013.2,0.7,9.75.9,0.78.5,12.89.96.316.1,34.8%0.00.0,60.2%,64.4%,20.1%0.00.017.1,36.7%0.05.30.024.7,34.0%0.07.10.032.1,0.08.20.014.6%37.7,0.06.58.03.12.418.1%42.8,6.16.82.218.9%49.8,9.81.921.1%58.0,22.1%,81.916.0%,40%30%20%10%0%,50%,80%70%60%,90%,6040200,80,120100,14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泊马度胺,82.1%罗米地辛,白蛋白紫杉醇其他,阿普斯特片营收增速(%)10.29.74.7 6.1,0.0,0.7,0.7,0.8,0.0,0.0 0.0,0.0,0.0,0.7,新基Celgene:血液病领域的龙头公司新基公司产品发展历史图,81.9,1.3,3.12.4,6.82.2,8.2,8.0,12.89.96.316.1,0.2,0.33.9,0.5,0.5,0.24.3,0.36.5,0.94.79.75.99.81.9,0.710.29.76.113.11.5,0.7,120.0100.080.060.0,140.0,40.020.00.23.12004,0.64.33.22006,0.84.57.72007,1.02.15.013.22008,0.43.90.04.417.12009,0.35.30.03.924.72010,7.10.03.432.12011,0.03.037.72012,42.82013,49.82014,58.02015,69.72016,2017,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泊马度胺,阿扎胞苷,白蛋白紫杉醇,阿普斯特片,罗米地辛,其他,沙利度胺(Thalidomide)1998年获批治疗红斑狼疮;06年获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MM0.53.90.02005,07年11月新基以29亿美元收购美国Pharmion制药,获得阿扎胞苷(Vidaza,azacitidine):04年5月FDA获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0年新基以29亿美元首付款收购Abraxis,获得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05年FDA获批上市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 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后获批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17年为新基销售额第四大品种,09年12月新基以6.4亿美元收购GloucesterPharmaceutica,获得罗米地辛(Istodax,romidepsin):09年FDA获批二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11年获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来那度胺(Revlimid,lenalidomide)05年获批上市,治疗输血依赖性贫血;06年获批MM;07年取代沙,利度胺成为新基销售第一大,品种,13年1月泊马度胺(Pomalyst ,pomalidomide)获FDA批准治疗其它药物无效的多发性骨髓瘤,17年为新基销售额第二大品种,14年3月阿普斯特片(Otezla、apremilast)获FDA批准治疗银屑病关节炎,17年为新基销售第三大品种0.90.78.56.1,新基Celgene的重磅产品来那度胺,来那度胺是新基开发的沙利度胺衍生物,属于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具有更强的治疗效果和更小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胎儿畸形发生率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来那度胺先后被FDA批准用于MDSMMMCL等疾病的治疗,除此之外还有off-labeluse(CLL/ DLBCL等),上市之后快速增长,迅速成为了新基公司的支柱产品,占据了公司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2017年营收占比63.1%)。新基公司来那度胺销售增长图(亿美元)新增适应症MM维持治疗新增适应症MM首诊病人新增适应症MCL新增适应症MM复发/难治病人获批上市MDS适应症备注: 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M:多发性骨髓瘤;MCL:套细胞淋巴瘤,目前公司主要药物关键专利的到期时间,新基公司近五年销售集中度,新基面临的挑战:产品结构单一,销售集中度高,产品组合相对单一,销售集中度过高:来那度胺从2007年起便成为新基销售额最大的单药,销售收入占比维持在60%以上。尽管新基通过外延并购不断拓展产品线,现有产品销售集中度仍较高。近年销售额前3产品(来那度胺、泊马度胺、阿普斯特片)收入占比80%以上,前5产品(来那度胺、泊马度胺、阿普斯特片、阿扎胞苷、白蛋白紫杉醇) 97%以上。重磅产品专利到期及专利权纠纷影响盈利增长预期:未来5年,重磅产品来那度胺的专利权在多个国际市场陆续到期,且专利诉讼纷争不断,很有可能面临仿制药提前上市的竞争。新产品、新疗法的挑战:MM领域新药物陆续上市(如强生公司的单抗药物),对新基现有产品销售造成压力。,度胺。,#2018年1月公司与Actavis达成和解,允许Actavis在2022年3月之后在美国生产销售紫杉醇,白蛋白(实际进度依FDA审批ANDA进展)。,94.9%72.1%67.3%,95.1%75.7%65.8%,96.2%79.2%63.3%,97.3%83.2%62.4%,97.9%85.4%63.1%,0%,60%40%20%*2015年12月,公司与Natco达成和解,允许Natco在2022年3月之后生产并在美国销售来那,100%80%,120%,2013,2014,2015,2016,2017,来那度胺销售占比,top3销售占比,top5销售占比,49.80,37.67,32.08,44.7%,29.9%,17.4%13.6%16.3%16.5%20.2%17.4%,新基面临的挑战:尚未出现类似来那度胺的重磅,一线产品不足以支撑未来重磅产品迭代的急切需求:目前尚未出现来那度胺似的重磅产品可以填补未来重磅拳头产品的空白。一线产品增长率普遍放缓:泊马度胺、阿普斯特片单季度同比增长率均出现放缓至10%-20%的情况,白蛋白紫杉醇,单季度同比出现负增长。,0.03,3.21,7.74,42.80,58.01,69.74,81.87,0%,120%100%80%60%20%,141.4% 140%71.2%24.6917.06 40%13.2528.8%,160%,0,8070605040302010,9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来那度胺(亿美元),来那度胺增速(%),3.05,6.80,9.83,16.14,122.6%,44.7%,13.1133.3%,0%,120%100%80%60%40%23.1% 20%,140%,0,161412108642,18,2013,2014,2015,2016,2017,泊马度胺(亿美元),泊马渡胺增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