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 (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国金啤酒指数 3154.30 沪深 300 指数 3833.26 上证指数 3135.08 深证成指 10465.54 中小板综指 10688.63 相关报告 1.提价未获正规渠道证实,成本压力逼出提价窗口 -啤酒行业行业点评, 2018.1.5 于杰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6070001 yujie gjzq 申晟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7080003 (8621)60230204 shensheng gjzq 行业竞争趋缓,啤酒行业进入盈利提速期 行业观点 龙头领先于行业恢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的提升 。 截至 2017 年年底,全国国内啤酒产量同比 -2.3%,但华润 /青岛的销量分别同比 +0.9%/+0.6%,龙头企业相较行业的率先复苏,而同期整体行业产量同比下滑, 可见地方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份额向龙头进一步聚拢 。 龙头企业在熬过行业冰冻期后, CR5 的整体优势更为明显,在“大鱼吃小鱼”时代已过去,而小鱼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怎样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为各大巨头发展的主题。 提价:直接提价及产品结构升级路径依然畅通 。 此次巨头集体提价主要源于成本推动。 啤酒成本中 包装物成本 占 50%左右 , 受环保政策影响主要包装物涨幅较大;同时交通部超载新规也对费用端形成一定压力。成本和费用端压力对各大厂商低端非盈利产品的挤压较重。 除了成本端压力外,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是提价基础,在 整体区域、价格格局相对稳定情况下,龙头企业开始在优势区域试水提价, 提价呈现从优势区域扩散至全国范围、从低端扩 张至高端的趋势。 关厂:供应端的自我收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利用率 。前些年 啤酒行业产能无序扩张是近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0-16 年供给扩产超 2000 万千升,但 同期 销量仅增加 23 万千升, 供需严重不匹配。在需求端未出现有效 回暖之前, 企业扩建产能 意愿降低 ,资本开支降至冰点, 供给侧自我收缩开启。近年来百威、华润等大商关小厂开大厂的趋势非常明显,均意在提升产能效率、扩大辐射范围,有助于降本增效。长期看来,如果啤酒厂商开始集体缩减产能,供给端自我收缩,产能利用率逐步上升,将降低恶性价格战的风险,有利于 啤酒品牌利润率的提升。 投资建议 华润啤酒:产品结构高端化持续进行 。高端化是公司首要战略, 从自身品牌升级和寻求国际合作两方面进行。( 1)推出新品勇闯天涯 SuperX,主打 8-9 元细分市场;( 2) 继续加速推动 原有高档产品 如雪花纯生及脸谱系列快速增长以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 3)与海外公司合作,引入高端产品。 燕京啤酒 : 三大主销区全部提价, 18 年有望开启利润弹性 。 燕京啤酒三大主销区 全部开启 提价动作,我们判断 18 年燕京有望开启利润弹性。同时,我们认为燕京业绩弹性的 另一大推手 关厂动作,上半年或较难落地,下半年将是可观察的 事件窗口。 青岛啤酒 :基本盘稳固,费用下行确定带来业绩弹性 。 公司年初以来实施费用精细化投放战略,将显著提高业绩弹性。 2017 年及 2018Q1,销量分别同比 +0.6%/1.3%,一方面是行业竞争趋缓表现,一方面也体现公司基本盘稳固。 公司近日 完成新任董事长及总裁的选举工作,预计 “黄樊配”的顶层设计将顺利延续至下一届董事会,将有利于公司中长期经营策略的稳定执行。 重庆啤酒:产品升级持续,嘉士伯资产注入预期。 完成关厂及 减 低端 SKU等重点工作后,重啤借助产 量低基数及嘉士伯品牌加持开启量价齐升通道,同时减产减值影响逐步减弱及结构升级持续将持续推动公司盈利情况改善。此前嘉士伯承诺将在 2020 年前国内啤酒资产注入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超预期 :啤酒行业竞争整体性趋缓,但部分区域市场仍存在较强竞争,若局部竞争扩大化或影响费用端。 天气因素不利 :低温对啤酒销售显著不利 。 2248240025512702285430053157170531170831171130180228国金行业 沪深 300 2018年 05月 28 日 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 啤酒 行业研究 买入 ( 上调评级 ) ) 行业深度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一、龙头领先于行业恢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的提升 .4 二、 ASP 提升:直接提价及产品结构升级路径依然畅通 .6 2.1 此轮提价始于成本,被动提价以缓解经营压力 .6 2.2 淡季优势区域提价试水市场,由低端到中高端啤酒的提价趋势演绎 .8 2.3 产品结构性升级是长期均价上升根本 .10 三、 关厂:供应端的自我收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利用率 .13 3.1 现有产能过剩,利用率低 .13 3.2 新建产能放缓 +关闭低效工厂,龙头主动开启产能减负 .13 3.3 关厂短期影响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长期稳定价格提升利润率 .14 四、费用:竞争整体加剧的可能性极低,费用下滑趋势维持 .16 五、重点公司解析 .17 5.1 华润啤酒:产品结构高端化持续进行 .17 5.2 燕京啤酒 :三大主销区全部提价, 18 年有望开启利润弹性 .19 5.3 青岛啤酒:基本盘稳固,费用下行确定带来业绩弹性 .19 5.4 重庆啤酒:产品升级持续,嘉士伯资产注入预期强 .20 风险提示 .20 图表目录 图表 1:龙头企业领先于行业率先复苏 .4 图表 2: 2010-2016 年期间公司市占率变化 .5 图表 3: 2005年 CR5=47.3%(按销量) .5 图表 4: 2016年 CR5=73.3%(按销量) .5 图表 5: 17 年年底开始提价的品牌、品类及区域 .6 图表 6:我国啤酒生产成本要素构成 .7 图表 7:青岛啤酒成本构成 .7 图表 8:燕京啤酒成本构成 .7 图表 9:重庆啤酒成本构成 .7 图表 10:国内玻璃成本 2016 年开始上扬(元 /吨) .7 图表 11:大麦价格 2017 年年底开始上涨超 15% .7 图表 12: 我国各省市市占率最高的啤酒品牌 .8 图表 13:华润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8 图表 14:青啤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9 图表 15:百威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9 图表 16:燕 京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9 图表 17:嘉士伯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9 图表 18:啤酒历史上的提价多集中在淡季 .9 图表 19:国内主要品牌均价(元 /千升) .10 行业深度研究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20:国内终 端均价提升 . 11 图表 21:中高档酒占比提升(百万升) . 11 图表 22:进口啤酒量及同比增速 . 11 图表 23:国内啤酒吨价逐年提升(元 /千升) . 11 图表 24:华润啤酒中高档新品 SuperX .12 图表 25:燕 京啤酒中高档新品 帝道 .12 图表 26:国内啤酒主要产品价格带 .12 图表 27: 2010-2016 年啤酒行业新增产能 2108 万吨 .13 图表 28:啤酒产能利用率以及增速 YoY .13 图表 29:国内主要啤酒公司资本性支出穿新低(亿元) .14 图表 30: 2016 年以来啤酒行业主要关厂事件 .14 图表 31:国内主品牌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元 /千升) .15 图表 32:国内主品牌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增速 .15 图表 33:国内主 品牌年折旧额(百万元) .15 图表 34:国内主品牌年折旧占收入比重 (%) .15 图表 35:国内主要品牌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 .15 图表 36:国内主要品牌销售费用率 .16 图表 37:青岛啤酒 2017 年销售费用细项占比 .16 图表 38:燕京啤酒 2016 年销售费用细项占比 .16 图表 39:重庆啤酒 2017 年销售费用细项占比 .16 图表 40:主要啤酒公司销售费用率 .17 图表 41:主要啤酒公司期 间费用率 .17 图表 42:国内主要啤酒厂家广告、促销费用率 .17 图表 43:华润啤酒全国布局图( 产能(百万千升) /啤酒厂数目 ) .18 图表 44: 08 年以来的国内啤酒行业的并购计划 .18 行业深度研究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我们认为啤酒行业在经历了 2014 年整体需求下滑,收入规模停滞,费用投入的边际效益下降明显,传统野蛮式扩张模式受到考验,到 2015 年啤酒行业对利润诉求强烈,行业竞争随之开始放缓 。目前啤酒行业的 CR5 已经接近 75%,行业集中度较高,在面对行业困境时共同寻找利润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这一状况在 2016 年开始逐渐 明朗, 2017 年得到进一步确认, 2018 年我们预计将加速向好。 今年在收入端大概率不下滑的前提下,上市公司 EBITDA 大概率将加速好转。年初以来华润、燕京、青岛对旗下主要产品在多个区域均已提价,同时费用端各企业均执行压缩战略,加之今年大概率关厂动作将持续,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啤酒行业业绩弹性有望大增。 18 年行业看点在盈利端,盈利端改善速度取决于( 1) 提价(包含结构升级和直接提价)、 ( 2)费用压缩、( 3) 关厂三个方面。 一、龙头领先于行业恢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的提升 截至 2017 年年底,全国国内啤酒产量同比 -2.3%,但华润 /青岛的销量分别同比 +0.9%/+0.6%,龙头企业相较行业的率先复苏,而同期整体行业产量同比下滑,可见地方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市场份额向龙头进一步聚拢。 图表 1:龙头企业领先于行业率先复苏 来源:公司公告,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啤酒有两个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受制于销售半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销售特点,一是消费者对啤酒的新鲜度要求较高,二是啤酒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所以早年国内有很多区域性啤酒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后来出现了一些强大的区域性品牌,走出自身的优势区域去建厂,辐射周围销售半径内的市场。随后伴随包装、运输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资本介入,并购成为主流厂商扩张的又一形式,地方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2010-2016 年期间,华润、青岛、百威英博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而其他小品牌则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0 年有三家地方啤酒品牌市长率超过 2%,分别是河南金星、重庆啤酒和广东金威。而 2013年、 2014 年重庆和金威分别被嘉士伯和华润收购,而金星份额持续下滑,地方啤酒企业在内外资巨头的联合夹击下,被逐渐边缘化。 -15%-10%-5%0%5%10%15%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华润销量 YoY 青岛销量 YoY 燕京销量 YoY 国内啤酒产量 YoY 行业深度研究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2: 2010-2016 年期间公司市占率变化 来源:欧睿国际,国金证券研究所 国内啤酒行业在度过了 2013 年前期疯狂的产能扩张后,行业需求的下滑再次加剧了行业的洗牌。小企业市场份再被压缩,而龙头企业在熬过行业冰冻期后,CR5 的整体优势更为明显, 在“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 基本 过去,而小鱼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怎样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为各大巨头发展的主题。 图表 3: 2005 年 CR5=47.3%(按销量) 图表 4: 2016 年 CR5=73.3%(按销量) 来源:欧睿国际,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欧睿国际,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几大龙头在行业低迷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业务重组、管理层更迭以及经营思路的改变,利润指标也纳入了对于管理层业绩的考核中,未来利润将为成为龙头的优先执行战略。 华润专注于啤酒业务: 2015 年 9 月,华润创业宣布剥离非啤酒业务,从零售股转型至啤酒股,专营啤酒业务。 2016 年 3 月,华润宣布和 SAB 达成协议,购入其 49%的华润雪花啤酒的股份,这也就意味着华润啤酒完全控制了雪花啤酒公司。 2018 年 1 月华润雪花总经理侯孝还提出将用 3-5 年时间,实现利润翻番、市值翻番的“双翻番”目标。短期看,提价将会成为利润翻番的直接武器, 而中期产品结构的提升将有助于进一步持续提高利润水平,而近期媒体报道的华润欲收购喜力中国业务,将有助于华润在高端啤酒市场的发展,对其品牌、份额等护城河构筑都会带来更长期的动力。 燕京新 管理层 上任, 坚定提价: 2017 年 6 月,公司董事会换届顺利完成,赵晓东任新任董事长 ,自从换帅后,公司战略发展思路做了调整,提价 +关厂成为主题。 在关厂上, 2017 年公司提出“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一边继续支持优势企业,一边投入更多精力在关闭劣势企业上。在提价上,5.2% 3.4% 5.2% -1.7% 3.1% -1.5% -0.1% -0.4% 0.0% 0.4% -13.5% -15% -10% -5% 0% 5% 10%华润 青岛 百威英博 燕京 嘉士伯 金星 珠江 三得利 蓝带 喜力 其他 华润 青岛 百威英博 燕京 嘉士伯 金星 珠江 三得利 蓝带 喜力 其他 青岛 , 13.4% 雪花 , 13.0% 燕京 , 10.2% 安海斯布希 , 5.6% 英博 , 5% 其他 , 53% 华润 , 25.6% 青岛 , 17.2% 百威英博 , 16.2% 燕京 , 9.3% 嘉士伯 , 5.0% 其他 , 26.7% 行业深度研究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公司 17 年 12 月份在其三大主销区 北京、广西、内蒙全部开启了提价动作 , 此外大多数 非核心区域也有提价动作。继年初北京市场清爽提价30%、浙江仙都本生提价 5%之后, 2 月份广西漓泉及内蒙雪鹿也执行了提价(预计 5%左右) 。 结构上, 公司 将 重点推行听装啤酒 和 鲜啤的发展战略,提高中高档酒占比,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高盈利能力。 青啤第二大股东变更,坚定提价 &积极压缩无效费用: 2017 年 12 月青啤第二大股东朝日集团转让其所持 17.99%股份于复星集团 。由于青啤集团仍是控股公司,所以青啤整体在战略上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未来不排除利用复星资源,战略协同的可能。今年以来,青啤也在多个地区实现对主要产品的提价,同时在强势地区积极压缩无效费用,销售费用端下行趋势已十分明显。 重啤被嘉士伯收购,积极营造高端市场: 2015 年嘉士伯 完成对重庆啤酒的要约收购之后,重啤的经营策略发生转变,大刀阔斧进行产能改革,关闭低效工厂。产品方面,重啤借助嘉士伯品牌能力积极推广高端产品,营造产品品牌文化。 二、 ASP 提升 :直接提价及产品结构升级路径依然畅通 提价是企业改善利润的最直接途径。今年年初始,部分媒体报道华润、青岛、燕京等啤酒龙头企业将对产品进行提价,随后青啤公告为了应对成本上涨压力,部分区域部分产品提价不超过 5%,华润也确认部分地区提价事宜。 图表 5: 17 年年底开始 提价的品牌、品类及区域 品牌 地区 产品 提价幅度 燕京 北京 清爽 出厂价提 30% 广西 多款产品 平均不超过 5% 内蒙 多款产品 平均不超过 5% 浙江 本生 460ml 终端进货结算价提 3 元 /箱,整体提价幅度 15-20% 华润 浙江 雪花纯生、勇闯天涯、品尊等 9 款产品 提价 10-15% 青 岛 山东 崂山、汉斯、易拉罐、经典等产品 平均 不超过 5% 全国 崂山啤酒 600 毫升装、绿兰莎啤酒 500 毫升装 零售价从 2 元涨至 2.5 元 全国 瓶装 500ml 批发价由 36 元 /箱涨为 38 元 /箱 百威 全国 百威啤酒系列 平均不超过 5% 全国 哈尔滨啤酒系列 平均不超过 5% 来源:公司公告,公开新闻,草根 /公司调研,国金证券研究所 2.1 此轮提价始于成本,被动提价以缓解经营压力 啤酒成本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麦芽、大米、酒花、水、包装物等;(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4)燃料及能源费用;( 5)其他。以青岛啤酒为例,啤酒制造成本主要由包装物及麦芽、酒花等原材料构成;而直接材料占青岛啤酒啤酒成本的比例约 65%左右,人工成本约为 5%-6%,制造费用近年来升至20%左右; 17 年青岛啤酒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比相较于燕京啤酒高 10ppt 左右,燕京啤酒各成本要素占比相对稳定。 此次巨头集体提价的直接原因来源于成本推动。由于啤酒成本中包装物成本一般占 50%左右 ,其中玻璃瓶在包装成本中最大,超 70%,其次为易拉罐大约占比 20%,纸箱占比 5%左右 , 其余 制造成本 +原材料成本占 40%,可见包装物成本对啤酒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受 国内 环保政策影响, 近一年多以来 主要包装物涨幅较大;同时交通部超载新规也对费用端形成一定压力。综合来看,成本和费用端压力对各大厂商低端非盈利产品的挤压较重,客观上存在提价需求。 行业深度研究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6:我国啤酒生产成本要素构成 图表 7: 青岛啤酒成本构成 来源: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8:燕京 啤酒成本构成 图表 9:重庆 啤酒成本构成 来源: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10:国内玻璃成本 2016 年开始上扬(元 /吨) 图表 11:大麦价格 2017 年年底开始上涨超 15% 来源: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Wind, 国金证券研究所 由于玻璃瓶有回收的部分对冲,所以此次成本上涨最主要是纸箱和包材,分摊后成本影响较小,同时龙头企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实际分摊至每瓶啤酒的成本涨幅小于涨价的幅度。此次涨价背后的动因更倾向于是在行业整体稳定,竞争非白热化的情况下,龙头开始趋于理性,将战略从先前不计成本抢占市场到提升自身的利润水平转变,而强势区域淡季提价成为他们全面提价的试水池。 14.5% 8.3% 17.1% 4.9% 48.9% 4.8% 麦芽 大米 酒花 能源 包装物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辅助材料 水 77.4% 65.3% 60.4% 59.5% 64.6% 66.8% 0%20%40%60%80%1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外购成本 59.0% 58.5% 57.7% 56.9% 56.9% 56.1% 0%20%40%60%80%1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原辅材料 燃料及动力 人工工资 制造费用及其他 0%20%40%60%80%1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原料成本 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其他 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2015-01 2015-03 2015-05 2015-07 2015-09 2015-11 2016-01 2016-03 2016-05 2016-07 2016-09 2016-11 2017-01 2017-03 2017-05 2017-07 2017-09 2017-11 2018-01 2018-03期货结算价 (活跃合约 ):玻璃 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1501701902102302502702903102016-01 2016-03 2016-05 2016-07 2016-09 2016-11 2017-01 2017-03 2017-05 2017-07 2017-09 2017-11 2018-01进口均价(美元 /吨,左) 国内市场价(元 /吨,右) 行业深度研究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2 淡季优势区域提价试水市场, 由低端到中高端啤酒的提价趋势 演绎 各主要市场被划分完毕,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过去十年中,主要啤酒企业在国内市场不断收购、并购, 追求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以华润、青啤为主 的大型啤酒企业纷纷收购区域 性啤酒厂商,同时外资酒企亦 大举 进军国内市场,不惜以巨资收购国内酒企 。 按照 欧睿国际公布的 2016 年国内啤酒市场份额数据显示 ,华润、青岛、 百威、燕京、嘉士伯等五大啤酒厂商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合计达 73%,相较于 2005 年的 47%大幅提升 。 图表 12: 我国 各省市市占率最高的啤酒品牌 来源:酒业家官方 ,国金证券研究所 国内啤酒巨头目前已经将国内主要区域市场划分完毕,各主要区域都有一个或两个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格局基本稳定。 华润啤酒单品牌运营,在 华北区域的辽宁、天津、山西以及西南的贵州、四川拥有超过 50%的市场份额,在华东的安徽、浙江、江苏的优势也极为明显。同时还与百威英博争夺黑龙江和吉林地区,可以说全国范围内优势区域最广的龙头企业。 图表 13:华润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来源: 渠道调研, 国金证券研究所 60% 70% 55% 70% 75% 60% 48% 40% 35% 30% 10% 20% 15% 20% 7% 10% 26% 30% 45% 20% 0%10%20%30%40%50%60%70%80%辽宁 天津 山西 贵州 四川 安徽 浙江 江苏 吉林 广东 华润 主要竞争对手 行业深度研究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而目前市占率第二的青岛啤酒,在山东和陕西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优势,在上海的竞争优势也十分明显;而百威通过收购哈尔滨和雪津,占领了东北及福建市场,其主品牌在广东市场市占率也在逐渐赶超青岛啤酒;燕京在北京、内蒙以及广西占有绝对优势,旗下惠泉在江西以及福建有啤酒厂;而另一外资嘉士伯依托于重庆啤酒这一平台主攻中西部区域市场并取得良好效果。 图表 14:青啤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图表 15:百威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来源: 渠道调研, 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渠道调研, 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16:燕京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图表 17:嘉士伯的优势区域及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来源: 渠道调研, 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渠道调研, 国金证券研究所 除区域 份额优势外,各价格带也基本被瓜分完毕,每个品牌在相应的价格带亦有坚实的基础。金字塔最上端是百威英博,青岛啤酒其次,再往下是燕京及雪花。若不依靠并购,中低端品牌很难在短期超越相应的价格区间。整体区域格局相对稳定情况下,龙头企业开始在优势区域试水提价,以提高利润率。 优势区域、 淡季提价试水市场,低端提价向高端提价蔓延 啤酒提价多集中在 淡 季。 啤酒消费有明显淡旺季之分,冬季是淡季。淡季可给予渠道及终端提供数月的缓冲时间,以期旺季来临时享受提价带来的利润贡献。 图表 18:啤酒历史上的提价多集中在淡季 提价时间 企业 提价区域 产品 提价幅度 2010 年底 华润雪花 吉林 500ml 瓶装、 330ml 罐 装 14%-20% 四川、辽宁、安徽等 部分产品 10% 2011 年初 燕啤 北京 10 度清爽型啤酒 7% 2011 年底 百威英博 上海 580ml 罐装、 330ml 瓶装 10% 2014 年初 燕京 北京 瓶装鲜啤、瓶装 10 度纯生 10%-20% 来源: 公司公告 ,国金证券研究所 80% 70% 55% 30% 25% 20% 20% 15% 55% 30% 0%10%20%30%40%50%60%70%80%90%陕西 山东 上海 河北 福建 广东 青啤 主要竞争对手 49% 45% 55% 45% 30% 30% 26% 13% 35% 25% 25% 40% 20% 48% 0%10%20%30%40%50%60%黑龙江 吉林 福建 湖北 江苏 江西 浙江 百威 主要竞争对手 85% 75% 85% 30% 25% 20% 9% 20% 60% 23% 30% 0%10%20%30%40%50%60%70%80%90%北京 内蒙古 广西 新疆 湖南 江西 燕京 主要竞争对手 53% 60% 70% 80% 70% 85% 27% 25% 30% 30% 23% 0%10%20%30%40%50%60%70%80%90%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重庆 云南 嘉士伯 主要竞争对手 行业深度研究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其次提价行为多发在格局较稳定、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 区域 进行 。 浙江市场 华润雪花份额约为 50%,燕京啤酒份额为 5-10%。而燕京浙江仙都厂年底率先对旗下“本生”产品提价,尽管燕京 浙江市长额较低 ,但提价代表低端产品成本受迫严重。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内市场份额约 50%的第一大品牌华润雪花实际上确实具备提价的能力和基础。 而燕啤从去年年底开始, 在其三大主销区 北京、广西、内蒙全部开启了提价动作 。 继年初北京市场清爽提价 30%、浙江仙都本生提价 5%之后, 2 月份广西漓泉及内蒙雪鹿也执行了提价(预计 5%左右)。 此外,除前期媒体报道的燕京的 非核心区域 浙江 有提价动作 之外,近期调研显示 燕京在多个非强势市场燕京均有相关 提价 动作 。 华润雪花和燕京啤酒吨价相比其他啤酒品牌吨价较低,成本压力最大,提价动力最足。 图表 19:国内主要品牌均价(元 /千升) 来源:公司公告,国金证券研究所 再次,低端产品价格带整体上移,势必将会催促高端产品提价。 青岛啤酒定位中高端,产品价格线较长,各价格带都有对应产品,为防止提价带来的价格体系的紊乱,青啤公告显示只是在部分区域对部分产品采取提价,且幅度低于华润和燕京。近期有报道称 对主品牌 进行提价, 年后批价由 57 元 /件提升至 85 元/件, 提价幅度接近 50%,其余子品牌后续有可能跟进提价;嘉士伯旗下重啤的部分产品亦存提价趋势 , 由低端到中高端啤酒的提价趋势正在演绎 。此外,燕京清爽提价后,北京市场清爽终端价和鲜啤差距缩小至 1-2 元,这一情况也不可能长期维持,因此鲜啤及以上产品价格带小幅上移也应是情理之中。 2.3 产品结构性升级是长期均价上升根本 长期消费量提升空间有限 : 2016 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 33.2 升,位列世界60 位,虽然与啤酒传统消费国德国、巴西等国在较大差距,也小幅落后于与中国消费结构相 近的韩国、日本(人均 41.4 升和 46.6 升),但是已高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中 国 2013 年人均消费量为 37.4 升,已接近同年韩国40.5 升的水平,与日本的 48.2 升 仅 有 10 升的 差距。日韩啤酒市场目前已经处于饱和阶段,人均销量已出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目前国内 行业增量空间 已经较为 有限。 中高档 啤 酒占比逐年提升 : 从欧睿数据看,低档酒( 7 元 /升)的销量占比从 2011 年的 84%降至 75%,而中高端酒的比例连年上升,说明啤酒行业整体的产品结构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升级也直接反映在啤酒公司出厂价上, 2010-2016 年华润 的吨酒价格年均复合增速为 3%,而重庆啤酒则高达 6%。 2384 2510 2516 2992 3260 3474 4896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惠泉 燕京 华润 珠江 青岛 重啤 百威亚洲 吨价(元 /千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