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工业化食用菌生产 未来:多元化! 食用菌全球产量逐年递增,主要来自于中国产量的增长。 根据 FAO统计数据,全球食用菌(包括洋蘑菇、牛肝菌、羊肚菌、块菌及松露)产量统计, 2000-2016 年底全球食用菌产量由 2000 年 421 万吨到 2016年 1079 万吨, CAGR 约 6%;截止 16 年底,前五大生产国分别为中国、意大利、美国、荷兰及波兰,产量占比依次为 72%、 6%、 4%、 3%及2%;欧美国家近年来产量基本稳定,全球食用菌产量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产量的快速增长。 欧美食用菌专业分工 集约化生产 , 日韩食用菌多元化 : 欧美国家食用菌以双孢菇为主,占其消费量的 90%以上。目前欧美食用菌实现了菌种、培养料、出菇、栽培的高度专业化分工。 同时由于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优势,欧美食用菌企业向着规模增大、数量减少的方向发展。相较于欧美食用菌较为单一化,日韩为代表的食用菌工业化的种类更加广泛:日本的金针菇、灰树花、蟹味菇和香菇,韩国的平菇及杏鲍菇。 我国食用菌品种较多,工厂化率低 :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四大菌种: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菇及真姬菇(包括蟹味菇、白玉菇和海鲜菇),其工厂化产量占工厂化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占 43.2%、 34.9%、 9.6%、 12.4%,在此基础上根据协会公布的 2015 年各自产量,测算金针菇、杏鲍菇及双孢蘑菇的工厂化率分别为 41.3%、50.3%及 7.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相较于日本、欧美国家 90%左右的工厂化水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价格研判 : 我们认为 1) 金针菇 随着产能陆续投产,供给量有望大幅增长,预计价格承压 ; 2) 杏鲍菇 由于 13 年产能迅速扩张,虽然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但 供需失衡,价格 预计承压; 3) 香菇: 由于受到经济扶贫影响,大规模推广,预计供给量显著增长, 2018 年价格稳中有降;4) 双孢菇 受到我国居民消费饮食习惯的影响,双孢菇在我国消费上升的幅度不大,且近期没有新产能释放,预计 18 年价格稳定。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食用菌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食用菌 工厂化不及预期 ,产能大量投放造成食用菌价格大幅下滑 。 Tabl e_Title 2018 年 05 月 10 日 农林牧渔 Tabl e_BaseInfo 行业深度分析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 评级 领先大市 -A 维持 评级 Tabl e_FirstStock 首选股票 目标价 评级 Tabl e_Chart 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 % 1M 3M 12M 相对收益 5.15 6.17 -4.56 绝对收益 3.74 6.98 11.43 李佳丰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6040001 lijf3essence 021-35082017 沙弋惠 报告联系人 shayhessence 相关报告 第 17 周周报:继续推荐禽板块,逢低布局! 2018-05-06 第 16 周周报:继续推荐养鸡板块,把握布局窗口! 2018-05-01 第 15 周周报:精选高成长标的,静待猪价反弹! 2018-04-22 第 14 周周报:重点推荐二季度猪价反弹机会! 2018-04-15 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影响几何? 2018-04-08 -8%-2%4%10%16%22%28%2017-05 2017-09 2018-01农林牧渔 沪深 300 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2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内容目录 1. 食用菌营养价值高,需求逐年递增 . 4 2. 他山之石:高度工业化的欧美及日韩食用菌市场 . 6 2.1. 欧美模式:消费品种单一,高度专业分工 . 6 2.2. 日韩模式:工厂化生产,品种多元化 . 8 3. 我国食用菌种类繁多,整体工厂化率低 . 9 4. 不同菌种的供需及价格研判 . 13 4.1. 金针菇:工业化程度高,新产能将陆续投放 . 13 4.2. 杏鲍菇:小企业为主,市场空间大 . 14 4.3. 香菇:消费量最高,工业化路漫漫 . 15 4.4. 双孢菇:消费量较大,有成熟的国外工业化模式 . 16 5. 投资建议 . 16 6. 风险提示 . 16 图表目录 图 1:食用菌人工培育流程 . 4 图 2: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5 图 3:全球食用菌产量 . 5 图 4:全球食用菌主产国分布 . 5 图 5:欧美食用菌产量(单位:万吨) . 6 图 6:鲜菇消费比例持续上升 . 7 图 7:美国食用菌企业数量 . 7 图 8: 2015/2016 年食用菌企业产量(单位:万磅)分布 . 7 图 9: 2016 年日本主要食用菌产量分布 . 8 图 10:日本金针菇产量(单位:吨) . 8 图 11:日本香菇产量(单位:吨) . 8 图 12: 日本食用菌总产量(单位:吨) . 8 图 13: 2001-2016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高速增长 . 9 图 14:我国主要食用菌产区 . 10 图 15:我国食用菌品种繁多 . 10 图 16: 2016 年工厂化食用菌分布(产量百分比) . 12 图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 . 13 图 18:餐饮业收入高速增长 . 13 图 19: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 13 图 20:金针菇产量 . 14 图 21:金针菇价格 . 14 图 22:杏鲍菇产能分布 . 15 图 23:杏鲍菇价格指数 . 15 图 24:鲜菇平均价格(元 /千克) . 15 图 25:香菇产量 . 16 图 26:香菇消费量 . 16 表 1:人工培育食用菌分类 . 4 表 2: 2016 年食用菌出口情况 . 10 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3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表 3:不同生产方式对比 . 11 表 4:食用菌行业整体工厂化率仍然较低 . 11 表 5: 2016 年实现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工厂化率 . 12 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4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1. 食用菌 营养价值高,需求逐年递增 食用菌 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 人工培育以木腐菌和草腐菌为主。 目前所知 的食用菌种类超过 1000 种, 约 100 种左右可实现人工培育, 实现商业化约有 60 种左右,规模化的约10 种。根据报告的人工培育 记录, 规模化 培育的 绝大多数食用菌为木腐菌和草腐菌 : 木腐菌 : 以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作为主要营养来源,包括香 菇、金针菇、杏鲍菇、木耳、平菇、滑子菇、灰树花、灵芝和猴头菇等; 草腐菌 :以 禾草秸秆(如稻草、麦草等)腐草中的有机质作为主要营 养来源,主要包括双孢菇、棕菇、松茸、草菇、大球盖菇和鸡腿菇等 。 表 1:人工培育食用菌分类 类别 草腐菌 木腐菌 营养来源 禾草秸秆(如稻草、麦草等)腐草 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 主要品种 双孢菇、棕菇、松茸、草菇、大球盖菇和鸡腿菇等 香菇、金针菇、杏鲍菇、木耳、平菇、滑子菇、灰树花、灵芝和猴头菇等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食用菌的 菌种 品质 决定 其后续的出菇质量 。 食用菌菌种 按照形态可以分为固态菌种和业态菌种 : 固体菌种 : 需要频繁的 扩接转代 ,过程中可能污染菌种并 造成 菌种活力 降低 液体菌种 : 经过筛选与提纯后在封闭的发酵罐内培养 ,避免了污染并保证了菌种的 纯度 由于 液体菌种具有发菌快 、培养时间短、接种方便 等优势 , 适合大规模与工厂化生产 , 目前主要高规模的 食用菌生产商多使用 液体菌种 进行 生产 。 欧美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 , 衍生出专门的菌种生产商 , 日韩 则由 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专业的菌种研发 ,我国目前菌种研发的实力较为薄弱。 图 1: 食用菌人工培育流程 资料来源: 如意情招股书,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5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部分食用菌工厂化优势明显。 相较于传统的农户种植,工厂化生产 减少了菌种在培育过程中的污染,保证了后续产品的质量 ,同时不受外界环境气候的影响,产量稳定,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 、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化提高转化率, 部分可以通过人工创造培育条件的食用菌进行工厂化具有明显的成本、产量优势,工厂化生产 主要 食用菌 是食用菌公司努力研发的方向。 食用菌营养价值高, 且具有药用价值 。 食用菌 口感上佳,富含 维生素 B、 C、 D 及钾、磷、钙、镁、 铁、铜等 矿物质 , 是高质量蛋白的优质来源(据 FAO 数据蛋白质含量在 19%-35%之间) , 根据 FAO 食用菌报告,食用菌的营养 指数 区间 在 6-31 之间,仅低于鸡肉、牛肉及猪肉 , 部分食用菌多糖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等 药用 价值 ,目前约有 6%的食用菌已知具有药用价值,如香菇 。 图 2: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资料来源: FAO. 2004. Wild edible fungi, a global overview of their use and importance to people, by E. Boa,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No.17, Rome.、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食用菌 全球产量逐年递增 ,主要来自于中国产量的增长。 根据 FAO 统计数据,全球 食用菌(包括 洋蘑菇 、牛肝菌、羊肚菌、块菌 及松露 )产量统计 , 2000-2016 年底全球食用菌产量由 2000 年 419 万吨到 2016 年 1079 万吨, CAGR 约 6%; 截止 16 年底, 前五大生产国分别为中国、 意大利、美国、荷兰及波兰,产量占比依次为 72%、 6%、 4%、 3%及 2%; 欧美国家 近年 来产量基本稳定 ,全球食用菌产量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产量的快速增长。 图 3: 全球食用菌产量 图 4: 全球食用菌 主产国 分布 注 :此处统计食用菌包括洋蘑菇(主要指双孢蘑菇),牛肝菌,羊肚菌,块菌及松露 注 :此处统计食用菌包括洋蘑菇(主要指双孢蘑菇),牛肝菌,羊肚菌,块菌及松露 资料来源: FAO,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FAO,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 2 %0%2%4%6%8%10%12%14%16%18%02004006008001 ,0 0 01 ,2 0 0世界食用菌产量(左轴,万吨) Y o Y (右轴, % )0%10%20%30%40%50%60%70%80%90%100%其他加拿大伊朗法国西班牙波兰荷兰美国意大利中国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6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2. 他山之石: 高度工业化的 欧美及 日韩 食用菌市场 纵观全球食用菌产业工厂化进程, 上世纪 30 年代末双孢菇工厂化已在欧美出现雏形,二战后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双孢菇产量迅速增长 ,并实现了菌种和栽培专业分工的欧美食用菌市场格局。相较于欧美食用菌较为单一化,日韩为代表的食用菌工业化的种类更加广泛 :日本的金针菇、灰树花 、 蟹味菇 和香菇 ,韩国的平菇及杏鲍菇 。 2.1. 欧美 模式 : 消费品种单一,高度专业分工 近年欧美 食用菌 产量上升,主要产国产量稳定。 与亚洲国家以香菇、金针菇 、平菇等 为主要食用菌种类不同,欧美 消费食用菌种类比较单一,以 双孢菇 为主。 根据 NASS 统计, 2017年 美国年产蘑菇 42.1 万吨 ( 9.29 亿磅) ,双孢菇约 41 万吨 ( 9.03 亿磅) , 占 比 97.4%。 自二战后双孢菇工业化进一步发展,欧美 双孢菇产量迅速增长, 08 年后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欧洲,意大利 食用菌产能显著扩张,其他欧美主产国整体产量稳定。 图 5: 欧美 食用菌 产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 FAO,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鲜菇消费比例持续上升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 鲜菇的消费比例在美国市场持续上升。 根据NASS 的统计, 2016/2017 年 美国 鲜菇 消费比例 接近 90%。 050100150200250300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016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7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6: 鲜菇消费比例持续上升 资料来源: NASS,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欧美食用菌市场实现高度专业化、工业化 。 欧美国家 早期 所有流程 全部由栽培者完成 , 60 年代发展到菌种和栽培由菌种公司和蘑菇公司两家分别完成 , 90 年代则是 菌种、堆肥、栽培三家分别完成 , 当前 双孢菇 生产 实现高度的专业化的分工,上游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 培养料供应 企业 等 , 菌 种企业保证菌种的出菇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一次赔偿就可能导致菌种企业破产, 培养料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减少病虫害威胁。 下游有蘑菇批发销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 。 食用菌公司主要负责种植 ,在菇房内 通过计算机监控生 长情况并精准调节 温度、湿度等参数,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最佳环境。欧美食用菌产业链的高度专业化 实现了各个环节分工明确 、 互相配合 , 最大化 发挥 生产优势 。 欧美食用菌企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 专业规模化生产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欧美食用菌企业整体朝着 大规模方向发展:企业产量增加,数量 减少 。 根据 NASS 数据, 06-17 年美国 美国食用菌种植企业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产量 超过 1100 吨的企业约占 60%。 图 7: 美国食用菌企业数量 图 8: 2015/2016 年 食用菌企业产量(单位:万磅)分布 资料来源: NASS,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NASS,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8 1 %8 2 %8 3 %8 4 %8 5 %8 6 %8 7 %8 8 %8 9 %9 0 %9 1 %01 0 0 , 0 0 02 0 0 , 0 0 03 0 0 , 0 0 04 0 0 , 0 0 05 0 0 , 0 0 06 0 0 , 0 0 07 0 0 , 0 0 08 0 0 , 0 0 09 0 0 , 0 0 01 ,0 0 0 , 0 0 0鲜菇 ( 左轴,千磅) 加工菇 ( 左轴,千磅)9095100105110115120种植户数量12%16%22%15%9%9%17% 2000 (约 9072 吨)1000 - 2000 (约 4536 - 9072 吨)500 - 1000 (约 2268 - 4536 吨)250 - 500 (约 1134 - 2268 吨)100 - 250 (约 454 - 1134 吨)50 - 100 (约 227 - 454 吨)50 (约 227 吨)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8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2.2. 日韩模式: 工厂化生产,品种多元化 日本食用菌栽培主要有三种模式:原木栽培、菌床栽培及堆肥栽培。 原木栽培: 利用橡树、栎树、 栗树等阔叶树栽培食用菌 , 主要 自然环境栽培食用菌 ,设施投入少 ,产品接近天然产品 ,品质优良 ; 但是栽培过程容易污染杂菌 ,食用菌采收时间、产量、质量都不确定 ,栽培效率低下 ; 主要用于香菇 和滑子菇 栽培,根据日本农林 省统计,06 年 干香菇几乎全是原木栽培、 27%的鲜香菇和约 1%的滑子菇由原木栽培, 截止 2016年底约 下降至 有 93%的干香菇、 11%的鲜香菇 、 0.4%的滑子菇 通过原木栽培 ,随着干香菇今年产量逐渐下降,原木栽培比重进一步下降 。 菌床栽培 : 利用基质、营养剂、生长促进剂等混合栽培食用菌 , 是当前主流的栽培方式 堆肥栽培: 利用家畜粪便、泥土、草料堆积发酵栽培 日本是工厂化普及率高 , 总产量稳定 。 与欧美较为单一的食用菌饮食不同, 亚洲国家食用菌 更多元 。日本自上世纪 60 年代末瓶装金针菇技术的问世, 70 年代初 实现了瓶装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后金针菇产量逐年上升,截止 2016 年底,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数据,金针菇产量占所用食用菌总产量约 32%。 自金针菇实现工厂化生产后, 工厂化栽培逐渐扩展到灰树花、杏鲍菇、平菇、香菇等菇种。日本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成熟,目前金针菇、斑玉蕈、灰树花、杏鲍菇 、滑子菇 几乎全是工厂化栽培, 2016 年底这五种占 了总产量约 82%。 日本食用菌产量自 上世纪 70 年工厂化普及后逐年上升,但从 07 年 开始产量稳定在 42-43 万吨之间 ,总产量稳定。 图 9: 2016 年日本主要食用菌产量分布 图 10: 日本金针菇产量(单位:吨) 资料来源: 日本农林水产省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日本农林水产省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11: 日本香菇产量(单位:吨) 图 12: 日本食用菌总产量 (单位:吨) 资料来源: 日本农林水产省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日本农林水产省 ,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9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日本农 户和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联合实现 工厂化 生产。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 2016 年底 种植滑子菇生产者数量为 1660 户、金针菇 571 户、 灰树花 957 户、斑玉蕈 404 户、平菇765 户。与欧美大规模 集约化发展方向不同,日本食用菌的栽培主体有一部分是农户和中小规模的企业, 通过联合数家生产企业或规模数量种植户成立培养中心 , 共享资源 。 日本 除了采收、分级、包装需要少量人工 , 其他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 而 在食用菌工厂化过程中,装瓶、灭菌、接种等设备主要在前期使用, 出菇后则会被闲臵,通过培养中心共享资源,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并 降低 了 成本。 韩国引入 先进 技术 , 工业化快速发展 。 韩国通过 从日本引入香菇人工栽培方法 、 从国外引进双孢菇 栽培方法 、 从日本引入金针菇瓶装栽培方法和设备 , 到上世纪 90 年代 ,其 食用菌生产进入瓶栽自动化阶段 ,食用菌工业化 进程快速 发展,产量 迅速提升 。 虽然韩国从日本引进技术,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技术水平已经差不多, 除了香菇外, 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3. 我国食用菌 种类繁多,整体工厂化率低 我国食用菌产量增速高,产区、品种较集中。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截至 2016 年 我国食用菌 产量已达 3597 万吨, 同比增长 3%, 2001-2016 年 CAGR 为 10.7%,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总产值在中国种植业中的排名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六位。 我国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黑龙江、河北、福建等地,前五大生产省份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的 50%以上。 受到饮食和地域的影响,我国食用菌 消费以香菇、黑木耳、平菇为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59%。 图 13: 2001-2016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 高速 增长 资料来源: 中国食用菌协会,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注明:统计数据不含西藏、宁夏、青海、台湾及海南 0%2%4%6%8%10%12%14%16%18%20%05001, 0 001, 5 002, 0 002, 5 003, 0 003, 5 004, 0 00总产量(左轴,万吨) Y o Y (右轴, % )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10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图 14: 我国主要食用菌产区 图 15: 我国食用菌品种繁多 资料来源: 中国食用菌协会,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中国食用菌协会,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我国食用菌 以内销为主, 出口 多为 初级 产品。 根据 中国 食用菌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共出口食(药)用菌类产品 54.79 万吨万吨(干鲜混合 计算),贸易额达 31.7 亿美元 。 2016 年 食用菌总 产量约 3597 万吨,出口 仅占 1.5%, 进口食用菌 不足 1000 吨,国产 食用菌产品仍以内销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出口食用菌主要以新鲜、冷冻、干货为主, 只通过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表 2: 2016 年食用菌出口情况 商品名称 出口数量(千克) 出口金额(美元) 蘑菇菌丝 菇菌丝、平菇菌丝、食用菌菌棒等 76410597 44900217 鲜或冷藏类食用菌 鲜或冷藏的食用菌 58572017 155828601 盐水腌制暂时保藏类食用菌 盐水暂时保藏的食用菌 22809801 54282377 暂时保藏的伞菌属蘑菇 盐水小白蘑菇(洋蘑菇) 2799002 5143323 盐水的其他伞菌属蘑菇 9368525 20221430 其他暂时保藏的伞菌属蘑菇 13610 21697 其他暂时保藏的蘑菇及块菌 盐水松茸 31345 720879 盐水其他蘑菇及块菌其他 5892453 18414049 暂时保藏的蘑菇及块菌 4704866 9760999 干货类食用菌 干货类食用菌 135745561 2250554844 干伞菌属蘑菇 干伞菌属蘑菇 128704 2516872 干木耳 37593341 628733387 干银耳 4308162 71154105 其他干蘑菇及块菌 干香菇、干金针菇、干草菇、干口蘑、干牛肝菌、干松茸、干羊肚菌等未列名干蘑菇及块菌 93715354 1548150630 罐头类食用菌 蘑菇及块菌,用醋或醋酸以外的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的食用菌 250606841 619495202 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 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 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 其他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 215767301 316011747 其他制作或保藏的蘑菇及块菌 其他蘑菇罐头 其他制作或保藏的蘑菇及块菌 34839540 303483455 其他菌类 天麻、茯苓、冬虫夏草等 6367945 50902363 合计 550512762 3175963604 55.05 万吨 31.76 亿元 资料来源: 中国食用菌协会、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河南15%山东12%黑龙江9%河北8%福建7%江苏7%吉林7%四川6%广西4%湖北4%江西3%陕西3%其他15% 香菇26%黑木耳20%平菇15%金针菇8%双孢蘑菇10%毛木耳5%滑菇5%其他11%行业深度分析 /农林牧渔 1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我国 食用菌生产模式主要有 传统农户种植 , 经 企业 +传统农户 , 工厂化栽培 三种 : 传统农户种植 : 以个体 农户的形式,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种植,收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企业 +农户: 企业提供技术、知识支持 ,农户提供产品 工厂化栽培: 自动化 生产,人工投入低 表 3: 不同生产方式对比 项目 传统农户 企业 +农户 工厂化 用地规模 占地大 占地大 可立体化生产,节约用地 技术水平 比较落后,无配臵技术人员和设备 技术人员有一定专业基础 专业的研发设备、科研团队和可持续性更新工艺和品种能力 生产条件 受限于自然环境,条件差 受限于自然环境,条件差 室内生产,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电脑化设备控制满足生长环境 产品 供应量少,良品率低 供应量少,良品率较低 常年生产、供应稳定、良品率高 生产成本 成本不高、波动大 成本不高、波动大 成本高、波动小 市场 受制于产地 覆盖临近地区 覆盖周边省市、冷链运输 资料来源: 如意情招股,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传统化农户种植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工厂化率较低。 根据食用菌 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规模企业食用菌日产能达 7369 吨 /日,按照一年 365 天测算,年产量为 257.11万吨,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工厂化率约仅为 7.15%,工厂化率较低。 表 4: 食用菌行业整体 工厂化率 仍然较低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工厂化产量(万吨) 16 25 40 65 99 152 205 195 183.94 257.11 较上年增长率( %) 100 56.25 60.00 62.50 52.31 53.54 34.87 -4.88 -5.67 39.78 全国产量 (万吨) 1682.22 1827.22 2020.6 2201.25 2571.74 2827.99 3169.68 3270 3476.15 3596.66 工厂化产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 %) 0.95 1.37 1.98 2.95 3.85 5.37 6.47 5.96 5.29 7.15 资料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如意情招股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金针菇及杏鲍菇工厂化率相对较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 食用菌协会统计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四大菌种: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菇及真姬菇(包括蟹味菇、白玉菇和海鲜菇),其工厂化产量占工厂化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占 43.2%、 34.9%、 9.6%、 12.4%,在此基础上根据协会公布的 2016 年各自产量,测算金针菇、杏鲍菇及双孢蘑菇的工厂化率分别为 41.3%、50.3%及 7.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相较于日本、欧美国家 90%左右的工厂化水平,我国食用菌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