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玉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 目 录 编制说明. . 2 前言. . 2 第一章 适用范围 . 4 第二章 出口玉米基本情况 . 4 2.1 玉米概述 . 4 2.2 我国玉米的区域划分 . 4 2.3 玉米的分类 . 5 2.4 玉米的用途 . 7 2.5 玉米的主要作用 . 9 2.6 近 5 年玉米出口目标市场及出口额统计 . 9 2.7 出口玉米主要目标市场情况简介 . 10 第三章 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相关规定 . 12 3.1 概述 . 12 3.2 国际标准: CODEX STAN 玉米标准 153-1985( Rev.1-1995) . 12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14 3.4 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的比较 . 16 第四章 玉米销往国或地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 . 19 4.1 出口玉米质量规格 . 19 4.2 玉米主要生产国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 . 20 4.3 对各玉米主产国质量标准的比较分析 . 27 4.4 各国对进口玉米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 . 28 第五章 出口玉米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29 5.1 专利问题 . 29 5.2 文化问题 . 29 5.3 民族(宗教)习惯 . 30 5.4 绿色消费 . 31 5.5 市场准入环境要求 . 33 5.6 其他问题 . 33 第六章 常见案例分析 . 35 6.1 韩国市场的出口玉米中混有稻草(壳)所产生的退船事件 . 35 6.2 韩国、马来、日本市场的出口玉米由于粮质问题所产生的索赔事件 . 35 6.3 业务环节案例分析 . 35 第七章 技术性贸易措施 . 37 7.1 技术性贸易措施基本情况 . 37 7.2 应对措施 . 38 2 使用说明: 1、本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将至少半年更新一次; 2、本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电子文本使用 PDF 格式,浏览须安装 Adobe 公司免费提供的Adobe Acrobat 软件。简体中文版可点击 Adobe Reader 6.0 下载。 3、用户可在线浏览,或将 PDF 文件下载到本地机器后阅读。 4、如有疑问或意见建议请与商务部世贸司联系,电子邮件: dstdiv3mofcom.gov 版权声明: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版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所有,供公众免费查阅。未经商务部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其用于任何商业盈利目的,不得转载、摘编、变更或出版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经商务部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违反上述声明者,商务部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制说明 本指南的编制,是针对国际玉米贸易中,技术标准、规范、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多的趋势,在详尽考察世界各国玉米标准及有关规范、程序的基础上,与我国现行的标准和生产、经营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玉米生产、加工、出口企业提供全面、系统、详尽的参考。 指南内容包括:出口玉米基本情况,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我国的相关规定,韩国、日本、台湾等主要玉米销往国或地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出口玉米应注意的其他问题,常见案例分析,以及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建议。 在本指南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力求全面调研、多方咨询、查证,以使本指南的资料全面、详实、准确,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前言 玉米是全球贸易市场中最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长期以来,我国玉米产量及出口量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 2003 年,我国玉米出口量达1167 万吨,总值 12 亿美元。我国与玉米生产和出口相关的人口达上亿人,玉米出口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出口创汇和广大企业和从业者的经济利益。 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日益增多,针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也日趋复杂和苛刻,一些玉米出口企业由于不了解出口对象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损失,这一方面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整体信誉和形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出口玉米的市场状况、国际国内标准情况以及其它相关问题进3 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并结合常见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使出口企业对世界各国的玉米生产、销售及相关标准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国际贸易中采取主动,获得先机,增强我国玉米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 第一章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玉米出口企业,并可为玉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方面提供参考。 第二章 出口玉米基本情况 2.1 玉米概述 玉米: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 Zea mays L.(又称玉蜀黍) ,株形高大,叶片宽长,为异花 (株) 授粉的一年生作物。有苞米、棒子、玉茭、苞谷、珍珠米等俗称,起源于南美洲。大约在 16 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 18 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玉米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尽管还有大麦、燕麦、高粱等饲料作物,但其产量与玉米相比,实在是冰山之一角。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 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 90%。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 80%,其余 20%为豆粕或鱼粉等高蛋白添加物。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玉米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 3 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 58 到南纬 42 ,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 3600 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世界上有三个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极适宜玉米生长,被成为 “ 黄金玉米带 ” ,它们分别位于美国、乌克兰和我国的东北地区。我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 2 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 85%。 普通玉米籽粒中含有 70%左右的淀粉, 10%左右的蛋白质, 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 500 种以上。 玉米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从种子萌动发芽到新种子成熟,全生育期需 90-150 天。一般晚熟品种,因播种期早,生长前期温度偏低,生育期偏长;反之则短。中国的早熟品种生育期 90-100 天,多春播。光照长短和光谱成分,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全生育期可分为苗期 (播种至拔节) 、穗期 (拔节至抽穗 )、花粒期( 抽穗至成熟 )3 个生育时期。 春播玉米抽穗期在 7 月中下旬,夏 播玉米在 8 月中下旬,依品种、地区、播种期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 2.2 我国玉米的区域划分 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2.2.1 北方春播玉米区 5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冬季严寒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湿润,多数地区年均降水量 500 毫米以上,分布不均匀, 60%集中在夏季,形成春旱、夏秋涝的特点,玉米栽培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 2.2.2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位于北方春播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 733.33 万公顷(约合 11000 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 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 170220 天,年均降水量 500800 毫米,多数集中在 6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 等自然灾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2.2.3 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 400 万公顷(合 6000 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 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 200 260 天,年平均温度 1416 ,年降水量 8001200 毫米,多集中在 4 月至 10 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旱地主要实行玉米和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 2.2.4 南方丘陵玉米区 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种植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 5%左右。 2.2.5 西北灌溉玉米区 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2%3%。 2.2.6 青藏高原玉米区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2.3 玉米的分类 由于目的及依据不同,可将玉米分成不同的类别,最常见的是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类,按生育期分类,以及按籽粒成分与用途分类。 2.3.1 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根据籽粒有无稃壳、籽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 9 个类型。 a)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籽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籽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6 b)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籽粒长大扁平,籽粒的两侧为角质淀 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籽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c)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籽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籽粒乳白色,无光泽,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 d)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或制罐头; e)甜粉型:籽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较为罕见; f)爆裂型: 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籽粒都小,籽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成蒸汽而爆裂; g)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籽粒中胚乳几乎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 h)有稃型:籽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名。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籽粒坚硬,脱粒困难; i)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籽粒顶端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产量较高; 2.3.2 按生育期分类 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 a)早熟品种:春播 80100 天,积温 2000 2200 ,夏播 7085 天,积温为 18002100 。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 14 17 片。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b)中熟品种:春播 100120 天,需积温 23002500 。夏播 8595 天,积温 21002200 。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c) 晚熟品种:春播 120150 天,积温 25002800 ;夏播 96 天以上,积温 2300 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 2125 片。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 2.3.3 按用途与籽粒组成成分分类 根据籽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 特用玉米是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或加工利用价值的玉米,这些玉米类型具有各自的内在遗传组成,表现出各具特色的籽粒构造、营养成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因而有着各自特殊的用途、加工要求。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 7 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世界上特用玉米培育与开发以美国最为先进,年创产值数十亿美元,已形成重要产业并迅速发展。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起步较晚,除糯玉米原产我国外其它种类资源缺乏,加之财力不足,与美国比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育种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特用玉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为玉米含糖量高,其籽粒含糖量还因不同时期而变化,在适宜采收期内,蔗糖含量是普通玉米的 210 倍。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 3 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 b)糯玉米:又称粘玉米 ,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后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 20以上。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我国还有用糯玉米代替粘米制做糕点的习惯。由于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于饲料可以提高饲养效率。在工业方面,糯玉米淀粉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可作为增稠剂使用,还广泛地用于胶带、粘合剂和造纸等工业。积极引导鼓励糯玉米的生产,将会带动食品行业、淀粉加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并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 c)高油玉米:是指籽粒含油量超过 8的玉米类型 ,由于玉米油主要存在于胚内,直观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较大的胚。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尤其是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玉米油富含维生素 F,维生素 A、E 和卵磷脂含量也较高,经常食用可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增强肌肉和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人体肌肉代谢,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人们称之为健康营养油。玉米油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重要的食用油源,美国玉米油占食用油 8。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 4 5,研究发现随着含油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因此,高油玉米同时也改善了蛋白品质; d)高赖氨 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在 0.4以上,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 0.2左右。赖氨酸是人体及其它动物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类型,在食品或饲料中欠缺这些氨基酸就会因营养缺乏而造成严重后果。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当于脱脂奶。用于饲料养猪,猪的日增重较普通玉米提高 50110,喂鸡也有类似的效果。随着高产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涌现,高赖氨酸玉米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e)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乳含量高,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 城市流行。 2.4 玉米的用途 由于玉米籽粒和植株在组成成分方面的许多特点,决定了玉米的广泛利用价值。世界玉米总产量中直接用作食粮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用于其他方面。 2.4.1 食用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特别是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以玉米籽粒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 50,多者达 90以上,非洲占 25,拉丁美洲占 40。玉米的营养成分优于稻米、薯类等,缺点是颗粒大、食味8 差、粘性小。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 a)特制玉米粉和胚粉; b)膨化食品; c)玉米片; d)甜玉米; e)玉米啤酒。 2.4.2 饲用 世界上大约 65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 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a)玉米籽粒:玉米籽粒,特别是黄粒玉米是良好的饲料,可直接作为猪、牛、马、鸡、鹅等畜禽饲料;特别适用于肥猪、肉牛、奶牛、肉鸡。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广泛应用,单纯用玉米作饲料的量已大为减少; b)玉米秸秆:也是良好饲料,特别是牛的高能饲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 。玉米秸秆的缺点是含蛋白质和钙少,因此需要加以补充。秸秆青贮不仅可以保持茎叶鲜嫩多汁,而且在青贮过程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乳酸等物质,增强了适口性; c)玉米加工副产品的饲料应用:玉米湿磨、干磨、淀粉、啤酒、糊精、糖等加工过程中生产的胚、麸皮、浆液等副产品,也是重要的饲料资源,在美国占饲料加工原料的 5以上。 2.4.3 工业加工 玉米籽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 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 a)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产的。美国等一些国家则完全以玉米为原料。为适应对玉米淀粉量与质的要求,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艺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玉米淀粉加工已形成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 b)玉米的发酵加工: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产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浆等都可 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酒精、啤酒等许多种产品; c)玉米制糖:随着科技发展,以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正在兴起,品种、产量和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制糖工业尤为引人注目。专家预计,未来玉米糖将占甜味市场的 50,玉米在下一世纪将成为主要的制糖原料; d)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可与胆固醇相结合,呈流动性和正常代谢,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富含维生素 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干眼病、夜盲症、皮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种功能,并具有9 一定的抗癌作用。由于玉米油的上述特点,且还因其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因而深受人们欢迎。 2.5 玉米的主要作用 玉米是重要的传统食品。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在边远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随着食品机械和加工工艺的发明,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碴、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由玉米还可生产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玉米是 “饲料之王 ”。据报道, 100 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 135 千克燕麦, 120 千克高粱或 150 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 2 3 千克即可换回 1 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一般认为,膳食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是肉蛋奶在食品构成比例的增加。由于我国草原面积十分有限,加之人为的畜量过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依靠牧区提供大量动物性食品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大量的肉蛋奶须依靠农区的 养殖业提供,显然,玉米对提高人们的膳食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达 70%以上,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各有重要的用途,国内外的玉米淀粉工业均发展很快。淀粉也是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新兴的玉米制糖工业,也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玉米秸秆和穗轴糠醛的含量在 18%左右,可以用于提取糠醛。糠醛是制造尼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用途已渗透到工农业的各个部分,玉米生产的好坏,对国民经济构成了巨大影响。 2.6 近 5 年玉米出口目标市场及出口额统计 1999-2003 年全国玉米出口数量及出口额分国别(地区)统计表 单位:千吨 .千美元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出口数量 金额 出口数量 金额 出口数量 金额 出口数量 金额 出口数量 金额 合计 4,304.99 449,974 10,465.57 1,051,664 5,996.63 624,837 11,673.23 1,166,842 16,389.05 1,766,700 韩国 1,252.27 134,733 6,023.58 603,640 3,083.30 314,904 6,137.59 611,968 8,036.89 868,420 马来西亚 1,444.47 149,683 2,098.74 210,620 1,350.97 140,569 2,485.87 249,064 2,464.15 261,520 印度尼西亚 576.56 58,274 831.08 83,019 400.3 42,917 1,341.91 133,671 1,605.32 174,170 伊朗 103.17 10,000 110.99 11,360 50.58 5,261 1,601.00 170,650 朝鲜 162.37 18,170 177.42 20,361 371.21 42,635 140.52 14,728 136.31 14,630 日本 106.35 11,438 110.61 10,960 410.83 44,630 316.41 32,111 1,309.76 145,270 菲律宾 68.71 6,901 294.01 29,428 46.95 4,759 79 7,665 38 4,180 斯里兰卡 64.55 6,633 74.07 7,407 142.89 14,802 83.91 8,459 118.64 13,140 越南 109.34 11,600 163.04 16,750 47.42 4,756 267.45 27,027 349.26 36,540 泰国 133.05 13,599 272.98 27,321 南非 213.16 20,823 268 28,5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