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显示技术革新分析报告,2018年7月2日,目录,1234, 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 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 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 推荐和产业链相关标的,目录,1234, 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 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 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 推荐和产业链相关标的,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指晶粒尺寸约在50-200 m的LED。Mini LED晶粒尺寸和点间距介于传统小间距LED和Micro LED之间。因Micro LED (芯片尺寸50 m) 目前仍存在巨量转移等技术障碍及高成本问题,因而发展仍可使用LED传统制程技术的Mini LED作为Micro LED的前哨。与传统LED相比,Mini LED具有节约衬底材料、改善画面像素颗粒化、能够在更小范围内实现区域调光、改善低亮度下灰度显示效果等众多优点。可应用于背光及显示市场。,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什么是Mini LED?,Mini LED技术原理,Mini LED背光技术原理在现行LCD显示器架构的基础上将LED背光源芯片尺寸微缩至50200微米,并矩阵式密集排布在背光模块中,实现对液晶显示屏背光。,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LED显示技术:微缩化迎合多元化应用LED显示技术分类对比及其应用场景分布,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小间距LED、 Mini LED、Micro LED,LCD、Mini LED、OLED对比, Micro LED应用领域: 厂商积极布局Micro LED:, Micro LED次世代显示技术:Micro LED即微发光二极管,将LED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形成高密度集成微型LED阵列,其尺寸一般仅在1-10微米级别。 Micro LED存在诸多优势:1.自发光实现超高分辨率,像素密度可达1500PPI;2.高亮度、高对比度:亮态下可实现100,000cd/sqm的超高亮度,暗态下对应灯珠不发光,可实现1,000,000:1超高对比度;3.高发光效率、低能耗:LCD采用背光带来大量能量损耗,发光效率较低。OLED有机材料发光效率低于传统III-V 族半导体材料。Micro LED采用III-V 族半导体材料自发光,实现高发光效率,能耗仅为LCD的30-40%、AMOLED的50%左右;4.广色域:可达到140%NTSC的色域;5.纳秒级反应速度:阵列化下每个Micro LED独立驱动点亮,反应速度远高于OLED和LCD。,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Mini LED: Micro LED成熟前的过渡, Micro LED关键技术瓶颈:微缩制程:目前主流的小间距LED芯片尺寸在200微米以上,Micro LED要求芯片尺寸在1-10微米。2016年MikroMesa表示实验室已可做出3umx3um发光面积的显示器用发光像素。目前行业已基本实现芯片尺寸微缩技术突破,但在量产、良率、成本控制方面仍需提高。巨量转移: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即将大量MicroLED裸芯片批量转移至基板,将灯珠电极直接连接基板。目前主要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吸附、相变化转移和雷射激光烧蚀四大技术。1. Micro LED芯片需要进行大量、多次转移,且要求转移良率必须达到99.9999%,精准度控制在0.5 m以内;2. RGB全彩显示需要对红、蓝、绿芯片分别转移,要求精准定位灯珠。 Mini LED作为从小间距LED向Micro LED的过渡:Micro LED未来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需要突破微缩制程和巨量转移等瓶颈,以及良率和生产成本等产业化问题。Mini LED可避开巨量转移等技术瓶颈,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同时也为未来Micro LED提供铺垫。, Micro LED发展进程: Micro LED预计商用进程:,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Mini LED: Micro LED成熟前的过渡,Mini LED应用:背光市场 背光源应用:一般为直下式背光,采用大量Mini LED密布在基板,实现精细化区域调光,缩短混光距离,进而实现超薄、省电及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显示等优点。同时,Mini LED可搭配柔性基板,能够实现曲面高画质显示。目前OLED 是有机材料自发光,在可靠性方面Mini LED 更具优势;成熟产业链下Mini LED背光的成本也仅仅是同尺寸OLED 的60%-70%左右。因此,Mini LED BLU在实现优秀显示性能外,在省电、可靠性、无“烧屏”、寿命长等方面较OLED仍存优势,未来Mini LED作背光源的LCD或与OLED展开竞争。 结合产业链相关厂商进度情况,预计2018年下半年Mini LED作为背光源可实现量产,未来渗透率或逐步提高。 具体应用场景:1.手机背光;2.电视背光;3.电竞笔记本电脑;4.车载显示等,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LCD背光:CCFL、LED、Mini LED CCFL:CCFL(冷阴极荧光灯)即在玻璃管内涂布荧光体,并放入惰性气体Ne+Ar混合气体,其中含汞,在电极间加高压高频电场,激发水银蒸汽释能发光,放出紫外线光,萤光体原子因紫外线激发而能阶提升,当原子反回原低能阶时放射出可见光。 LED: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由III-V族半导体材料等通过半导体工艺制备的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体发光器件。内含半导体晶片由三部分组成,P型半导体空穴占主导,N型半导体电子占主体,中间通常为1-5个周期量子阱。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晶片时,电子和空穴被推向量子阱,电子跟空穴复合并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 Mini LED: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最早是由晶元光电所提出,即为晶粒尺寸约在50-200微米LED。,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2013-2019年液晶电视不同背光源占比,液晶电视背光市场,从CCFL背光到LED背光 LED背光相对CCFL背光存在诸多优势,在海兹定律驱动下,随着LED发光效率提升及成本价格下降,CCFL背光逐步被LED背光LCD替代。 LED背光相对CCFL背光,多方面领先:1. 绿色环保:LED光源无射线产生,不含汞等有害物质2. 色域更广:CCFL背光的LCD色域仅为NTSC的65%-75%左右,LED背光可达到105%甚至更高的NTSC3. 亮度:CCFL存在严重的亮度瓶颈,LED可实现超高亮度,亮度调整范围更大。4. 区域调光实现更高对比度:CCFL属于直线光源发光方式,由于区块过少及点灭灯速度慢,只能实现1D Dimming,难以做到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而点光源的直下式LED背光为区域调光提供可能,对比度高于CCFL5. 更轻薄抗震:平面状结构让LED背光模组相对更轻薄稳固6. 寿命更长:CCFL寿命5-6万小时,LED可达10万小时7. 面阵光源:LED背光是封装后组合平面状光源,亮度均匀性更高8. 半导体属性:LED发光效率持续提高,成本价格持续降低,CCFL背光与LED背光色域对比CCFL背光与LED背光显示效果对比,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从LED背光到Mini LED背光 Mini LED BLU的相对优势:1. 分辨率、亮度均匀性更高:Mini LED芯片尺寸及灯珠间距微缩化,像素密度成倍增长,分辨率提高。同时,密集微小晶粒光分布更为均匀。2. 亮度、对比度更高:传统LED背光液晶层无法完全关合,暗态下白光背光无法被完全遮挡,呈现灰色(白色+黑色),对比度较低,一般为5000:1。Mini LED采用更为精细化的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精准调控电流,亮态画面可实现1000nits超高亮度,比平常亮度提高数倍,暗态画面下亮度接近于0,对比度更高。3. HDR(动态显影):Mini LED采取直下式背光,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设计精准调控电流,实现更精细化高动态范围成像HDR分区。4. 反应速度:普通LED背光的LCD反应为毫秒级,因此存在不同程度拖影/余晖显示(画面残留)现象;而MiniLED反应速度为纳秒级。5. 更加轻薄:背光模组的芯片越密集,则所需混光距离越短。Mini LED背光灯珠密集排布,缩短混光距离,可实现进一步轻薄化。6. 功耗更低:区域调光,暗态下不发光,功耗接近于0;亮态下由于发光效率的提高能耗更低。,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从传统LED电视背光到Mini LED电视背光区域调光解析Local Dimming 概念:将LCD图像信号分成若干区块,根据各区块亮度分析计算,实现各区块背光亮度暗度自动控制 发展:0D Dimming(整个画面亮度统一调节)1DDimming(按线调节)2D/Local Dimming(矩阵分块调光) 优点:1.改善低灰阶漏光;2.增强对比度;3.节能 拓展:峰值增强算法(Peaking),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Mini LED背光 对比 OLED Mini LED BLU与OLED的核心差异:光源:Mini LED BLU为RGB Mini LED或White MiniLED作为背光源搭配液晶层和CF膜等实现显示;OLED为自发光。材料:Mini LED半导体化合物为无机材料;OLED应用有机塑料分子实现自发光。 OLED的相对优势:柔性显示、可挠可卷:OLED为有机材料自发光,可挠(Flexible)可折叠;而Mini LED BLU虽搭载软性基板可实现曲面背光,但由于液晶层的存在不能随意弯折,柔性显示能力低于OLED。透明显示:OLED自发光可透明显示;Mini LED背光不可实现。,Mini LED背光 对比 OLED Mini LED BLU的相对优势:亮度更高:Mini LED可以实现大于1000nits的超高亮度,运用精准调控电流,亮态画面可提高数倍,高于OLED亮度。反应速度更快:Mini LED反应速度纳秒级,OLED微秒级。调光控制:Mini LED BLU通过DC调光控制亮度;OLED通过PWM调光,在低亮度下频闪观感较差。不存在烧屏现象:OLED部分工作时间更长的像素点加速老化导致屏幕出现 “烧屏”;Mini LED无机材料不存在此现象。功耗更低:Mini LED BLU功耗低于OLED 20%-30%。OLED暗态下不发光,功耗接近于0,但亮态下发光效率低于Mini LED。寿命更长:量产OLED蓝色磷光材料由于寿命较短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目前以荧光材料为主,发光效率偏低。同时由于蓝光寿命短于红、绿光导致屏幕发生偏色。成本更低:从成本角度来看,现阶段OLED的优势较为明显。但OLED由于使用有机材料,对有机成膜技术、器件封装技术精密度要求高,因此Mini LED BLU在成熟产业链下成本约为OLED的60%-70%。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更高:有机材料在有水汽和氧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光氧化反应,Mini LED使用无机材料,可靠性更高。OLED可使用温度-30-85,Mini LED可使用温度-100-120。,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依据发光方式不同,量子点材料的发光特性可以分为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分别应用于QD-LCD与QLED。QD-LCD:光致发光量子点技术,仍然采用LCD的主体架构,只是在背光源上增加量子点薄膜,蓝光LED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量子点膜转化,实现全彩显示。QD-LCD较传统TFTLCD在色域覆盖率、色彩纯度、低压启动下高亮度等方面更具优势。QLED:电致发光量子点技术,利用量子点在电驱动下的自发光作为显示基础。发光中心由量子点构成,两侧电子和空穴在量子点层中汇聚后形成光子,通过光子重组发光。QLED量子点无法实现蒸镀方式,溶液制程研发困难,且存在可靠性低、蓝光发光效率低、镉基量子点器件具有毒性,等问题,因此业内认为距离真正版本的QLED 商用化需要10 年以上。,QD-LCD和QLED 量子点显示技术原理:,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量子点显示技术 量子点QD简介:,量子点(Quantum Dot):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有限数目原子组成,三维尺寸均为纳米级,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稳定直径在2-20nm的纳米粒子。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通过改变量子点形态得到包括红光到蓝光的高峰值纯色光。量子点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射光谱窄、发射光谱可调等诸多优点。,量子点的尺寸效应,QD-LCD结构,QLED结构,显示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量子点材料及其发光光谱,QD-LCD,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Mini LED BLU对比QD-LCD Mini LED BLU的相对优势:区域调光实现更高对比度:QD-LCD依赖于背光源,多为全局调光,暗态下白光背光无法被完全遮挡,呈现灰色,对比度较低;Mini LED采用更为精细化的区域调光精准调控电流,暗态画面下亮度接近于0,对比度更高。HDR:Mini LED透过区域调光实现更精细化HDR分区。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量子点材料具有高活性,易与周围空,薄膜材料进行封装。反应速度更快:目前QD-LCD采用传统LED背光,因此存在不同程度拖影(画面残留)现象;而Mini LED反应速度纳秒级。更加轻薄:背光模组的芯片越密集,则所需混光距离越短。Mini LED背光灯珠密集排布,缩短混光距离,实现轻薄化。无镉:镉及其化合物有毒性,RoHS规定含镉Cd量子点材料会被禁用,无镉Cd的量子点材料技术难度和成本更高。电视, QD-LCD的相对优势广色域:QD-LCD通过改变量子点形态得到包括红光到蓝光的高峰值纯色光,实现更广色域,目前量子点液晶电视的色域可达到110%NTSC,Mini LED背光色域在80%-90%NTSC左右。色彩纯度:QLED发光光谱半峰宽极窄,约为30nm左右,因此发光色彩纯度高,具有良好显色性。 量子点技术市场,气中水和氧气发生反应导致性能衰退。因此必须使用高阻隔 TV市场进展受阻:凭借广色域、高色彩纯度等优点,量子点,显示技术聚焦中高端电视市场,包括三星、海信以及TCL等厂商积极推动。但由于含镉、对比度偏低、成本较高、受到OLED挤压以及参与厂商较少等问题,QD-LCD TV市场渗透缓慢。IHS数据显示,2017Q2量子点TV销量环比下降48%。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Mini LED应用:显示市场,LED显示市场情况,1997-2016年中国LED显示应用市场规模,奥拓电子美国InfoComm展“Mini LED商用显示系统”,5040302010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301,363,市场规模:LED显示应用(亿元) 市场规模:LED显示应用:同比(%)2015-2017年中国商用显示市场规模(亿元)475,1000,400300200,500,2015,2016,2017,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 显示屏应用:RGB Mini LED采用倒装技术能够克服正装芯片的打线及可靠性的缺陷,同时应用COB封装,为间距微缩化提供条件。进而使得显示产品分辨率等显示性能大幅提升;视距大幅减小,推动Mini LED户内显示屏逐步对传统LCD屏产生替代。另一方面,RGB Mini LED由于为自发光,搭配柔性基板可实现高曲面显示。 结合产业链相关厂商进度情况,预计2019年MiniLED显示屏有望实现量产,未来渗透率或逐步提高。, 具体应用场景:大尺寸显示屏(高端会展、电影院、博物馆、家庭影音等市场)等,Mini LED技术难点:芯片环节 小型化:芯片尺寸变小使得正负电极及电极导线占用面积相对大幅扩大,发光区域面积受到限制。 可靠性:Mini LED要求适应更复杂使用环境,同时由于维修难度较高,需要Mini LED具备高可靠性。但芯片中Ag金属具有较高活性,频繁开启易使得离子发生迁移进而导致芯片漏电问题。 生产及检测效率:Mini LED芯片尺寸为微米级别,对光色一致性、墨色一致性及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Mini LED均采用作业效率偏低的全测全分模式,对于处理高密度、高精度的大量芯片,无论是生产还是检测均存在效率低下问题。 良率:芯片端及6寸PSS纳米压印制程良率偏低问题形成发展Mini LED的制程瓶颈,也导致Mini LED成本的上升。 混光区影响厚度:背光应用Mini LED 需要满足终端更加轻薄的要求,同时兼顾工艺难度和成本,因此需要芯片能在宽LED芯片间距的情况下实现更小的混光距离,进而达到使整个模组更薄的效果,因此技术重点将放在如何实现芯片的出光调控以及一致性方面。,Mini LED技术难点:封装环节 倒装结构及红光芯片衬底转移:目前Mini LED多采用倒装芯片结构。红光芯片倒装难度高于蓝、绿光芯片,红光芯片需要进行衬底转移,在提高转移技术的同时需要保证生产良率、提高芯片可靠性。 高精度固晶:由于Mini LED为微米级芯片密集排布,需要对Mini LED芯片进行高精度、高速排列。因此对焊接面平整度、线路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焊接参数的适应性和封装宽容度要求也更为严格。传统锡膏固晶容易导致芯片焊接漂移,孔洞率增大,无法满足Mini LED的高精度固精要求。更高精度固晶基板及固晶设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墨色一致性:高温封装成型温度变化大导致变形,胶体厚度差容易产生色差问题。 可靠性:水汽渗入裸露电极容易产生水解迁移和短路等现象。Mini LED要求适应更复杂使用环境,同时由于维修难度较高,需要Mini LED具备高可靠性。 良率:微米级尺寸芯片大量密集排布构成Mini LED背光或显示应用,随着使用芯片数量成倍增长,COB或IMD封装技术逐步渗透,显示要求及维修难度更高,也对良率提出更高要求。,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目录,1234, 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 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 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 推荐和产业链相关标的,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 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增长放缓:近年智能手机渗透率迅速提高,当前智能手机市场趋于平缓。随着智能手机基本性能和设计成熟、发达市场换机周期延长、中国市场销量疲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2亿台,同比下降0.5%。 5G网络及显示技术革新带来行业利好:未来智能手机主要来源于换机需求,5G网络,AMOLED、 Mini &Micro LED,全面屏、异形设计等或驱动智能手机市场维稳。IDC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恢复增长,2017-2022年出货量年增长率2.8%。 5G商用有望推动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IDC预测首支5G商用智能手机2019下半年问世,2020年出货量攀升。预计2020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2.12亿部,占智能手机比重7%,至2022年5G智能手机份额提高至18%。,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2017-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5G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5.2,2.8,2.3,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全面屏、OLED渗透率提升,5004003002001000,6543210,2007-2017年手机平均尺寸及平均像素密度5.3 5.454.64.13.63.12.5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平均尺寸平均像素密度, 手机屏幕平均尺寸、平均像素密度增长利好面板行业:2007年以来手机平均尺寸逐年扩大。据旭日大数据,在全面屏手机热潮下,大尺寸手机成为焦点,2018年5月5.7寸以上手机成为市场主流。 全面屏、异形屏快速渗透拉动手机面板需求:全面屏手机成为近两年手机市场最大热点,据旭日大数据,2018年5月华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全面屏手机占比高达70%。 AMOLED渗透率逐步提升:随着OLED技术发展、产能,释放及全面屏、异形设计渗透,AMOLED渗透率逐步提升,智能手机中传统LCD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挤压。,15.4%,23.8%,28.0%,35.3%,41.9%,49.4%,30.0%20.0%10.0%0.0%,50.0%40.0%,60.0%,2015,2016,2017E,2018E,2019E,2020E,2007-2017年智能手机AMOLED渗透率,全面屏、异形设计渗透率快速提高,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2018E,2019E,2020E,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全球电视面板市场,显示性能提高带来增量需求,主流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美元/片), 显示性能、轻薄化要求提高促进行业维稳,LCD主流巨大地位产生巨大替代空间:消费者对于电视显示性能、视觉效果要求不断提高,促进行业技术替代性需求。CRT TV逐步淘汰,LCD液晶电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着OLED技术进步和产能释放,OLED在电视面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Mini LED背光凭借高分辨率、对比度等特点有望抢占市场。 TV面板大尺寸化趋势增加电视面板需求:TV面板大尺寸化趋势有望持续,大尺寸TV占比迅速提升。IHS,预计TV面板平均尺寸将从2016年的42.3英寸增长到2018年的43.8英寸。平均尺寸增加带来增量面板需,求,未来TV面板有望实现增长。,2016-2022年全球TV平均尺寸预测(英寸),2004-2020年TV显示器出货量(百万台)及同比增速30%20%10%0%-10%-20%,300250200150100500,CRT TVPlasma TV,LCD TVRear Projection TV,OLEDTV整体出货量YOY,43,44,46,47,49,49,50,424038,50484644,2016,2017E,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500,250200150100,32寸:OpenCell:HD40寸:60HzOpenCell:FHD43寸:60Hz,OpenCell:FHD49寸:60HzOpenCell:UHD,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全球车载显示市场,智能化推动行业高速成长, 汽车智能化拉动车用面板市场迅速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化及功能多样化程度逐步提高,汽车电子在汽车成本所占比重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汽车智能化、数字化要求大幅提升,推动车载显示市场迅速发展。, LCD占据主流,从TFT-LCD、OLED、AMOLED到MiniLED趋势明显,替代空间巨大:当前TFT LCD显示仍然全球车载显示屏占据主要地位。传统车载显示屏已无法满足需求,大尺寸显示和触控屏在车载显示,中渗透率逐渐提高。未来随着OLED、Mini LED技术,发展、产能释放,在车载显示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全球车载显示市场规模,0.91%,3.18% 3.64%,10.00%,15.23%,19.09%,汽车电子占汽车成本比重29.55%,34.32%,49.55%,0%,30%20%10%,60%50%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E 2030E,2012-2016年不同显示技术车载屏市场份额,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18.0,18.0, LED背光源应用是LED下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曾是LED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LED背光应用具体主要包括手机背光、液晶电视背光、笔电背光、显示器背光等。 2010-2013年,在海兹定律驱动下,随着LED亮度提升、价格下降,LED背光渗透率迅速提升,市场规模扩大。2013年LED背光市场规模达到顶峰。, 2013年后LED背光出现饱和,且由于产能周期导致低价化严重,市场规模大幅下滑。加之OLED以及小间距LED出现对LED背光产生替代效应,LED背光市场逐步萎,缩。 2018年下半年,随着Mini LED预计进入量产阶段,LED背光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回暖。,全球LED背光市场规模(百万美元)Mini LED launched,10.0,2009-2017年中国LED应用市场规模及背光占比19.0 18.916.014.8,12.1,50,20159.6 10,200010000,6000500040003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市场规模:LED应用(亿元),LED应用规模占比:背光应用(%),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LED背光市场规模,LED手机背光市场规模,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LED中大尺寸显示背光市场规模,手持移动用市场LED背光产值(百万美元), Sony 2004年率先推出大尺寸LED背光液晶电视。2009年LED背光切入小笔电市场取代CCFL做为LCD背光源。2009年侧入式及2012年直下式LED背光推出使得LED与CCFL背光价格差距大幅缩小,LED背光市场迅速成长。 2015年电视、电脑等LED滲透率已近100%,未来中大尺寸LED背光产值上升空间有限。 但平均尺寸上升、UHD、HCG、HDR等需求,对中高端LED元件背光产生促进作用。显示性能、轻薄化要求提高促进行业维稳, Mini LED背光凭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等特点有望抢占市场。, 2010年AppleiPhone热销以来,智能手机市场高速成长。 随着智能手机基本性能和设计成熟、发达市场换机周期延长,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2亿台,同比下降0.5%。 但屏幕尺寸增大、像素密度提高趋势显著,单片LCD需要更多LED芯片。显示性能要求提高使OLED渗透率提升。 Mini LED背光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低能耗且无“烧屏”、寿命长等优点,未来或与OLED展开竞争。,25002000150010005000,2016,2021,2017TV,2018Monitor,2019Notebook,2020Tablet,中大尺寸显示LED背光产值(百万美元)CGAR=-6%,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50%0%,250%200%,2000,800150%600100%400,12001000,2017,2023,2018显示屏,2019车用显示器,2020手机,2021大尺寸显示器,2022总增长率,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Mini LED市场规模预测2017-2025年Mini LED市场规模预测(百万美元),目录,1234, Mini LED:即将到来的显示技术革新 角逐显示与背光百亿市场 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 推荐和产业链相关标的,近期Mini LED的重要进展信息,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产业链上中下游厂商布局一览上游芯片,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乾照光电兆驰股份晶元光电隆达日亚化学亿光电子鸿利智汇木林森国星光电瑞丰光电宏齐利亚德洲明科技雷曼股份奥拓电子长春希达群创友达京东方A深天马A三星索尼,与三星签订预付款协议,提供LED芯片,并将持续讨论Micro LED战略合作DBR+ITO结构的倒装Mini RGB芯片;优化Mini红光LED芯片衬底转移技术,提升整体良率与可靠性;同国内外下游以及终端厂家配合开发容易实现均匀混光的Mini BLU芯片Mini LED和Micro LED已有持续技术储备Mini LED手机、电视背光芯片技术相对成熟Mini LED与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合作,已经可以量产已研发出以Mini LED背光,可达到与OLED同等厚度,且演色性更优2018Q3Mini LED小批量出货,客户应用主要包括电竞笔电、车用面板、医疗显示器、高阶专业绘图显示器等高阶产品Mini LED进入量产准备,以背光应用为主;Micro LED仍在研发中游封装手机及车用Mini LED背光;CSP封装产品Mini/Micro LED技术研发/储备布局Mini LED集成封装技术,结合SMD和COB优点,解决墨色一致性、光色一致性等问题,失效率控制在0%Mini LED转移、良率技术突破,应用于手机、电视背光Mini 4-in-1 LED(0606以下规格、COB技术)可应用于电影院LED屏幕,目前已开始交货;手机背光Mini LED仍在认证中下游应用使用100微米左右的MINI LED晶粒作为显示像素,采用倒装COB封装可以批量生产P0.9产品,已开发出P0.7产品;关注与上游PCB厂联合开发高密度精度线路板,结合正装/倒装mini LED芯片,实现CSP单元板制造技术;发布了FTP和COS技术,具备防水、大可视角、防静电等特点LED小间距COB高清显示面板小点间距显示屏Mini LED商用显示系统,结合了最新的Mini LED与集成化封装技术Mini COB小间距量产产品(点间距P1.1、P1.2、P1.5、P1.9、P2.5AM MiniLED 车用背光显示技术,精准调控电流提升对比度,未来发展搭配软性基板Mini LED 背光主攻电竞显示器市场展出27”UHD Mini LED背光显示屏,5.9英寸厚度仅1.4mm 搭配Mini LED背光的手机显示推出全球首款LTPS小尺寸HDR LCD显示屏6.5英寸WQHD,采用Mini LED技术推出全球首款“模块化”MicroLED 电视;与三安光电签订预付款协议购买LED芯片CLEDIS显示技术,或推动Micro LED未来发展,产业链上游外延芯片厂商动态,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产业链中游封装厂商动态,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产业链下游LED显示屏、面板、手机厂商动态,2018年:Mini LED技术发展元年,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 Research)2017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白皮书:Micro-LED未来如能够突破巨量转移和全彩化技术瓶颈,同时解决良率、成本及制备耗时等产业化问题,可能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Mini LED+LCD因其无需面对巨量转移和全彩化问题,或可率先实现产业化,与OLED技术在显示领域一争高下。 CINNO Research:相关数据显示,Mini LED应用需求将在2018年下半年飙升,LED外延片和芯片厂商晶元光电也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开始销售用于智能手机背光照明和超细像素间距显示器的Mini LED。 中关村在线:Mini LED不需克服巨量转移的技术门槛,量产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大尺寸显示屏、电视和手机背光等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可望优先导入。Mini LED技术已经于2017年下半进入产品设计及认证阶段,具体产品有望在2018年问世。 Digitimes:尺寸为100-200微米的miniLED芯片将在2018年被用于液晶电视、显示器和智能手机面板背光以及小间距led显示屏。 晶电:2017年11月晶电董事长称台湾地区已放弃OLED技术与市场,预期2018年Mini LED有望重新夺回高阶背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