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银行行业 存款机构 、 存款分类和监管考核 流动性系列报告之四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银行 经营过程也是满足监管指标的过程 ,需理清 存款分类 的监管 口径 存款是银行体系资产扩张的结果。 利益驱动下, 银行具有资产扩张的内在动力。银行体系若无限 扩张, 必然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 因此监管当局 设置监管指标对银行 经营加以约束。监管指标涉及不同的存款概念,故有必要先理清监管考核视角下存款的分类与统计口径。 存款机构 分类 、央行存款 与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存款 与货币 存款 在哪里: 吸收存款为持牌金融机构行为, 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 “货币当局 ”和 “其他存款性公司 ”。其他存款性公司中最主要 为 商业银行。 央行存款与基础货币: 央行存款和基础货币 有差异, 两者 交叉重叠。 。 商业银行存款 与 货币 : 商业银行存款是货币最重要 组成部分。 央行只能创造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商业银行体系才能创造存款货币。 央行与 银 保监口径下存款分类不尽相同, 监管 考核催生不同存款诉求 监管指标涉及的存款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其中,准备金是央行考核的,而存贷比和流动性指标是银保监考核的。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 关于各项存款,目前央行和银保监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 2、 央行各项存款主要服务于准备金考核, 部分存款的准备金率为 0; 3、 存贷比指标进入计算 时, 各项存款 口径 需要调整; 4、 流动性指标的各项存款进入计算时还涉及折算率,因此商业银行对部分类型的存款可能存在偏好。 监管催生套利,技术驱动脱媒,行业发展需直面基础创新和市场化 。 由于监管约束 ,商业银行体系对于存款的宏观生产效应逐渐转变为微观竞争效应。监管驱动存款需求,并催生出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套利。 金融监管趋严,监管协调性上升, 监管套利空间 被压缩 。微观银行的套利空间消失,将如何影响银行体系宏观信用创造能力值得思考。 银行经营经济的负债和资产,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直接融资占比提升、科技创新、 居民 观念转变等趋势下,需要思考如何保持其作为信用中介的天然合理性和合适性。 风险提示 1、流动性冲击超预期; 2、利率波动超预期; 3、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 4、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 5、财税周期发生超预期变化。 Table_Grade 行业 评级 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18-06-06 Tabl e_Chart 相对市场 表现 Table_Aut hor 分析师: 倪 军 S0260518020004 021-60750604 nijungf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银行行业 :流动 性微观周期观察 流动性系列报告之三 2018-06-01 银行行业 :流动性 分析框架 流动性系列报告之二 2018-05-30 银行行业 : 2018 年财政存款怎么看? 流动性系列报告之一 2018-03-28 银行行业 :刚兑、嵌套、非标、影子银行与无风险收益率 另眼看资管新规 2018-05-11 银行债市投资全景图之债市投资者结构数据库 2018-04-25 银行行业 :从存款创造、影子银行看当前政策权衡 影子银行系列报告之一 2018-04-18 央行降准点评报告:替换为表,降准是里 2018-04-17 Table_Contacter 联系人: 王先爽 021-60750604 wangxianshuanggf - 5 %5%15%25%2 0 1 7 - 0 5 2 0 1 7 - 0 9 2 0 1 8 - 0 1 2 0 1 8 - 0 5银行 沪深300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目录索引 一、 引言:关于存款和监管 . 4 二、货币当局与央行存款 . 5 2.1 哪些机构可以吸收存款? . 5 2.2 央行存款与基础货币 . 6 2.2.1 哪些存款存放在央行 . 6 2.2.2 央行存款与基础货币 . 6 2.2.3 央行存款 与 其他存款类机构 资产的关系 . 6 2.2.4 准备金存款与支付备付金存款 . 7 三、商业银行存款与货币 . 7 3.1 各项存款在哪里? . 7 3.2 商业银行存款与货币的关系 . 8 3.3 存款与 M0、 M1、 M2 关系 . 8 四、央行的各项存款与准备金考核 . 8 4.1 纳入准备金考核的各项存款 . 8 4.2 准备金率为零的存款 . 8 五、银保监各项存款与存贷比、流动性风险监 测 . 9 5.1 央行和银保监口径下各项存款差异 . 9 5.2 各项存款与存贷比监测 . 9 5.3 各项存款与流动性风险管理 . 10 六、结语:存款考核、套利 与脱媒 . 12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图表索引 图 1: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与存款派生示意图 . 4 图 2:央行数据统计体系下存款机构分类 . 5 表 1: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 . 6 表 2: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 10 表 3:流动性匹配率项目表(流动性匹配率 =加权资金来源 /加权资金运用) . 11 表 4:银行为满足流动性考核而偏好的存款类型 . 1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一、 引言: 关于 存款和监管 从普通居民理解,存款主要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存款、企业存款等。这种理解主要是从存款人视角下,将存款作为一种资产进行分类。 非银体系来说,存款属于资产和资金使用,但对于银行体系来说,存款属于负债和资金来源,所以银行视角下的存款分类关注点会有所不同。 我们前期报告说过,存款是由银行体系资产扩张而来。通常情况下,因为银行资产端收益率高于存款收益率,不考虑客户违约损失的情况下,银行每一次债权类信用扩张都能产生直接利润。所以利益驱动下,银行天然有资产负债扩张的冲动。 图 1: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与存款派生示意图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详细逻辑请参考前期报告从存款创造、影子银行看当前政策权衡 理论上,信用货币体系下,银行体系可以通过贷款无限派生存款,这会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所以监管会对微观银行 资产负债项目设置考核约束。一定意义上,商业银行 的经营过程也 是满足监管 指标的过程 。 所以,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 将会以分子(比如 流动性匹配率 )和分母(比如准备金率)的形式体现在各类监管指标中。 目前,商业 银行会同时接受央 行和银保监会的双头考核,考核要点甚至部分科目分类不尽相同,这就 给 商业银行留下了合理或灰色的科目套利空间。 要想了解 各个银行监管约束边界、约束变化 、以及监管政策 对银行经营 动态 影响 ,理清各个监管考核下,各类资产负债科目定义分类是第一步。本报告尝试从监管考核的视角下去理解当下主要存款分类的定义、差异与重叠。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二、 货币当局 与 央行存款 在正式讨论监管指标下存款意义之前,我们先大致介绍一下存款放在哪里。 2.1 哪些机构可以吸收存款 ? 吸收存款属于持牌金融机构行为,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 1、中国人民银行 2、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 ( 1)政策性 银行 ( 2)商业银行 ( 3) 城市信用合作社 (含联社 ) ( 4) 农村信用合作社 (含联社 ) ( 5) 农村资金互助社 ( 6) 财务公司 在央行数据统计体系下,这些机构统称为存款类公司,央行自身为 “货币当局 ”,其他机构被称为 “其他存款性公司 ”。 图 2:央行数据统计体系下 存款机构分类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2.2 央行 存款 与基础货币 央行作为货币当局,其既是一个存款类机构,运营资产负债表,同时作为最后贷款人,承担了货币体系的监管职能。 2.2.1 哪些存款存放在央行 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包括 1、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 非金融机构存款(主要是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存款) 3、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4、 政府存款。 2.2.2 央行存款与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即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包括 1、 储备货币 :货币发行(含银行库存现金) 2、 储备货币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3、 储备货币:非金融机构存款 也就是说,存放在央行的存款中,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和政府存款不包括在基础货币中,而基础货币中的货币发行并不属于存放央行的存款。 2.2.3 央行存款 与 其他存款类机构 资产的关系 1、 “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是 其他存款类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 存放于央行的 存款准备金,属于央行的负债,其他存款类机构的资产 。 2、 “储备货币:非金融机构存款 ”,主要为商业银行代缴的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属于 央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对央行的资产,同时也属于商业银表 1: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 2018年 4月底,亿元 金额 备注 储备货币 :货币发行 77626.23 非存放央行存款,基础货币 储备货币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224662.34 存放央行存款,基础货币 储备货币 :非金融机构存款 4995.04 存放央行存款,基础货币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4001.42 存放央行存款,非基础货币 政府存款 33433.49 存放央行存款,非基础货币 存放央行存款总额 267092.29 储备货币总额 307283.61 数 据来源: Wind,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行对支付机构的负债。 2.2.4 准备金存款与支付备付金存款 准备金存款和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都列入央行的储备货币,都是基础货币的构成部分,但两者有区别。 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商业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 登 )按央行规定比例向央行缴纳的一般存款的一部分。目前主要有两个准备金体系,一个是基于一般存款的准备金体系,一个是基于三类境外金融机构存款的准备金体系。 存放于央行的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指的是支付机构按央行规定比例交存的客户备付金存款一部分,由商业银行代缴,类似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商业银行为支付机构交存的客户备付金不计入一般存款, 也 不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 ,但会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量。 三 、商业银行存款与货币 3.1 各项存款在哪里? 在央行报表体系中,经常出现 “各项存款 ”这一科目, 下表展示了信贷收支表中 各项存款 都存放在哪里。 表 2: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 各项存款 2018年 4月底,亿元 金额 备注 一、各项存款 1704624.06 (一)境内存款 1694497.39 1住户存款 673584.68 存放商业银行 1 ( 1)活期存款 249894.50 ( 2)定期及其他存款 423690.18 2非金融企业存款 533618.45 主要 存放商业银行 ( 支付公司备付金存放在央行 ) ( 1)活期存款 221515.64 ( 2)定期及其他存款 312102.81 3政府存款 319896.62 ( 1)财政性存款 48038.06 存款央行 -政府存款 33433.49 存放央行 其他财政性存款 14604.57 存放商业银行 ( 2)机关团体存款 271858.56 存放商业银行 4.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167397.63 主要 存放商业银行 央行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4001.42 存放央行 (二)境外存款 10126.68 主要 存放商业银行 数据来源: 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 严格来说,此处应该是存放在 “其他存款类公司 ”,由于主要是商业银行,为方便理解,暂用商业银行代替,下同。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3.2 商业银行存款与货币的关系 货币主要由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构成。 商业银行 表内对非银体系的 信用创造能派生出货币。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购买外汇、购买企业债券等资产扩张的同时,增加客户存款从而实现了信用货币的创造。但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创造无法创造货币。 央行只能创造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商业 银行体系才能创造 存款 货币。 3.3 存款与 M0、 M1、 M2 关系 当前,央行对货币披露层次如下: 1、 M0:流通中 现金, 为居民和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现金,不包含银行库存现金。 2、 M1: M0+企业活期存款。 3、 M2: 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剔除货币基金存款和购买的存单) +非存款类机构持有的货基份额。 可以看出, M2(广义货币)中的大部分是 商业银行 存款,外加一小部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和非银行体系持有的货币基金。 四、 央行的各项存款与 准备金考核 4.1 纳入准备金考核的各项存款 准备金考核属于央行监管领域,央行统计口径的各项存款也主要服务于商业银行准备金考核。 目前看来,央行统计口径的各项存款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2014年 387号文将 “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存款、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 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 ”也纳入 “各项存款 ”统计口 径。在非央行存放的存款科目中,只有同业存款中的银行同业之间存放不纳入 “各项存款 ”范畴,其他存款全部都属于央行统计意义上的 “各项存款 ”。 央行统计口径的各项存款中,存放在商业银行的部分都属于纳入准备金考核的存款,包括: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存款、国库定期存款、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 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等。 4.2 准备金率为零的存款 需要注意的是,纳入了准备金考核不一定就要缴纳准备金。央行各项存款科目下有很大一块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零。 1、 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及交 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 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 。 2014年 387号文将 “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存款、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 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 ”也纳入存款准备 金缴存范围。但 除境外银行同业存款和保险公司协议存款需要交纳存准外,对于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目前法定存准比例仍然为 0。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2、 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具体指中国银行(香港)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存放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和珠海市中心支行清算账户人民币存款。 五、银保监各项存款与存贷比、 流动性风险 监测 除央行口径外,银保监会监管口径下也有一个 “各项存款 “科目,关于商业银行的“各项存款 ”,目前央行和银监会的口径不一。通常,银保监口径下的各项存款又通常称为 “一般存款 ”。 存贷比监测、流动性风险管理都属于银保监的监管内容,所以其需要的存款分类口径也主要以银保监的各项存款口径为基础。 5.1 央行和银保监口径下各项存款差异 2014年以前,央行口径和银监口径的各项存款相对一致。 2014年之后,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 2014387号),对各项存款口径进行了调整。此后,银监体系的各项存贷款口径与人民银行全科目口径就不再保持一致。 根据银监会的 1104报表,各项存款为 “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事业单位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金融控股公司存款、向个人或企业发行的大额存单、保险公司存放、2009年 1月 1日前签署的邮政储蓄协议存款、住房公积金机构存款、外汇储备贷款资金、保证金存款、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等。 ” 保险公司存款不论是协议存款还是一般活期或定期存款,都属于银监口径下 “各项存款 ”范畴 。 相较于央行口径的 “各项存款 ”,银保监口径下各项存款不包含非银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保险公司存款除外),以及财政性存款下面的国库定期存款。 5.2 各项存款与存贷比监测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中,删去了原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第三项中的 “存贷比例 ”,当年 10月 1日起施行。同时2015年 10月 1日起施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将 “存贷比 ”列为参考指标。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存贷比为商业银行调整后贷款余额与调整后存款余额的比例,计算公式 为: 存贷比 =调整后贷款余额 /调整后存款余额 100% 这里的调整后的存款余额包含以下两项: 1、上文所说的银保监口径的各项存款。 2、 2014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规定 “增加以下两项:一是银行对企业、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二是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13 行业深度 |银行 各项存款加上以上两项,为调整后的存款余额。 5.3 各项存款与 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8年 5月 25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流动性办法),修订后的流动性办法于 2018年 7月 1日起生效。 流动性办法 主要包含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率、流动性比率、流动性匹配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5个监测 /监管指标。 其中:净稳定资金比例已具有较长的监测历史,且央行已将其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MPA),对银行的边际影响较小。 表 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按月报送,银监会另行规定的除外) 适用范围 指标名称 监管要求 资产规模 2000 亿元人民币 流动性覆盖率( LCR) 2018 年底前达到 100%;过渡期内不低于 90% 净稳定资金比例( NSFR) 不设置 过渡期 , 2018年起应当不低于 100% 资产规模 2000亿元人民币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2019 年 6 月底前达到 100%; 2018 年底前达到 80% 全部商业银行 流动性匹配率 2020 年前暂作为监测指标 ; 2020 年起 不低于 100% 流动性比例 不得低于 25% 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特别是与日间流动性风险相关)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 参考指标: 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 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 参考指标: 核心负债比例、同业融入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无变现障碍资产 参考指标: 超额备付金率、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及向中央银行或市场融资时可以用作抵(质)押品的其他资产 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状况 参考指标: 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重要币种是指以该货币计价的负债占商业银行负债总额 5%以上的货币) 市场流动性 参考指标: 银行间市场相关利率及成交量、国库定期存款招标利率、票据转贴现利率及证券市场相关指数 存贷比的变动情况 参考指标: 存贷比 数据来源: 银保监会、银监会、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流动风险管理监测 /监管指标中, 多个指标的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各项存款的折算和比率。并且各项存款常常与同业存款同时出现。 银保监口径下同业存款,局限于同业存放,属于 127号文的概念,也和银监会的各项存款相对,主要内容如下: 所有金融机构,及各类 SPV在银行的存款,属于同业存款;一般银行同业之间线下的借款多数属于同业存款范畴,但也有少数线下的银行同业存放不提供存款证实书,只是在结算的时候经过银行同业结算账户进行结算,但不影响存款性质和监管统计口径。 整个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相对复杂,本报告暂不做详细阐述。简单 以流动性匹配率为代表,展示各项存款和同业存款在监管指标中作用。另外展示了各个监测 /监管指标下, 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考核可能偏好的存款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