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2018 年 3 月 29 日 2 内容摘要 2017 年,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国际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更加明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 2017 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逐步趋稳,呈现基本平衡。首先,经常账户差额继续处于合理区间, 全 年顺差 1649 亿美元,与 GDP 之比为 1.3%。其次,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重现顺差,全年顺差 1486 亿美元, 2016 年为逆差 4161 亿美元。从主要项目看,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均表现为顺差,分别为 663 亿、 74 亿和 744 亿美元。从投资方向看, 2017 年境内主体对外投资总体趋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资产合计净增加 2867 亿美元,较上年少增 58%;境外主体来华各类投资进一步回升, 2017年净流入 4353 亿美元,较上年 增加 68%。最后,外汇储备持续稳步回升,2017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 31399 亿美元,较 2016 年末上升 1294 亿美元。 2018 年,预计我国国际收支将延续基本平衡态势,经常账户顺差维持在合理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保持总体稳定。在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等环境下,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总体平衡的格局有望进一步巩固。外汇管理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跨境资本流动均衡管理,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完善外汇市场 微观监管框架,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 3 目 录 一、国际收支概况 . 6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 6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 9 (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 16 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 22 (一)货物贸易 . 22 (二)服务贸易 . 27 (三)直 接投资 . 30 (四)证券投资 . 33 (五)其他投资 . 35 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 . 39 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 48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 . 48 (二)外汇市场交易 . 5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 57 4 专栏 1.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演变 2. 全球贸易复苏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3. 2017 年我国全口径外债分析 4. 经常账户顺差与对外净资产变动的关系 5. 2017 年我国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6.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图 1-1 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 1-2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货币波动率水平 1-3 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 1-4 我国季度 GDP 和月度 CPI 增长率 1-5 经常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 1-6 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 1-7 外汇储备资产变动额 1-8 国际收支差额与外汇储备资产变动 1-9 2017 年 我 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分析 1-10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本流动情况 2-1 进出口差额与外贸依存度 2-2 货物贸易跨境 收付 2-3 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 2-4 我国出口商品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变动 2-5 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销往我国的比重 2-6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 2-7 服务贸易收支情况 2-8 旅行项目逆差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 2-9 2017 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贸易收支情况 2-10 直接投资基本情况 2-11 直接投资资产状况 2-12 2017 年我国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资产的分布情况 2-13 直接投资负债状况 5 2-14 跨境证券投资净额 2-15 其他投资净额 3-1 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 产状况 3-2 对外资产结构变化 3-3 对外负债结构变化 3-4 对外资产负债收益率 4-1 2017 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 4-2 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价差 4-3 人民币有效汇率 4-4 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 年期波动率 4-5 境内外市场 1 年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4-6 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利差( 6 个月期限) 4-7 我 国外汇市场交易量 4-8 我 国与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构成比较 4-9 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交易量 4-10 我 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 C1-1 1982 年和 2016 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前 20 名 C2-1 1960 年以来全球贸易趋势 C2-2 全球投资及工业产出是驱动全球贸易的关键变量 C3-1 2017 年外债余额增长和期限结构情况 C5-1 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结构 C5-2 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 表 1-1 我 国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构成 1-2 2017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3-1 2017 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4-1 2017 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 C4-1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投资头寸表之间 的 关联 C5-1 2017 年我国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表 6 一、国际收支概况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2017 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总体趋稳。世界经济呈现同步复苏态势,国际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世界经济同步复苏。 美国经济形势表现强劲,复苏态势良好,已接近充分就业状态;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逐渐加快,各经济体形势普遍改善,内需和投资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日本通胀水平依然疲软,但经济复苏势头转好,失业率走低;英国经济短期内受 “脱欧 ”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表现略逊于其他主要欧洲经济体,但经济形势基本稳定。虽然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跨境资本波动等潜在风险,存在经济调整与转型压力,但 2017 年新兴经济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见图 1-1)。 图 1-1 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注:美国数据为季度环比折年率,其他经济体数据为季度同比。 数据来源:环亚经济数据库。 7 全球货币政策温和调整。 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正常化。 2017年,美联储继续渐进式加息,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累计 75 个基点至 1.25%-1.5%,并于 2017 年 10 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欧央行维持主要指标利率不变, 2016 年底以来两次延长资产购买计划但缩减购买规模,释放出一定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日本央行继续实施量化和质化宽松政策( QQE),以期实现 2%的通胀目标。 2017 年 11 月,英格兰银行上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0.5%,为 2007 年 7 月以来首次加息。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相对分化。为促进经济增长,俄罗斯、巴西、智利、印度和印尼等国均连续调低指标利率,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另一方面,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国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汇率贬值、资本外流和通胀压力等问题。 国际金 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2017 年,美元走弱,欧元、英镑和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美元指数下跌 9.9%;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汇率总体回升,JP Morgan 新兴市场货币指数( EMCI)上涨 5.6%,虽然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等货币对美元贬值,但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和墨西哥比索等更多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升值。 2017 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全球股市普遍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走强,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欧元区斯托克 50 指数和 MSCI 新兴市场股指分别上涨 25.1%、 6.5%和 34.3%, S&P GSCI商品价格指数上涨 11.1%(见图 1-2、 1-3)。未来,美国 “宽财政 +紧货币 ”政策组合的溢出效应、 贸易 保护主义、 部分国家 高杠杆和债务负担等相关风险,仍可能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8 图 1-2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货币波动率水平 注: 1、 VIX 恐慌指数由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SPX(美国标准普尔 500 股指)期权隐含波动率加权平均所得。 2、 JP Morgan 新兴市场和 JP Morgan G7 货币波动率指数分别由三个月期限的新兴市场货币和 G7 货币平价期权波动率加权所得。 3、 3 个月美元LIBOR-OIS 为三个月期限美元 Libor 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 OIS 之间的利差,主要反映全球银行体系的信贷压力,利差扩大被视为银行间拆借的意愿下降。 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图 1-3 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 注: BSSUTRUU 和 LGTRTRUU 分别为彭博巴克莱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券指数, MXEF 为 MSCI 新兴市场股指, SPX 为美国标准普尔 500 股指, SX5E 为欧元区斯托克 50 股指, SPGSCI 为标准普尔 GSCI 商品价格指数,均以 2012 年初值为 100。 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国内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 2017 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达到 82.7 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 6.9%,居民消费价格( CPI)较上年9 上涨 1.6%(见图 1-4),就业基本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 GDP)中的比重为51.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8.8%。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图 1-4 我国季度 GDP 和月度 CPI 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 局。 (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经常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均呈现顺差。 2017 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1649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18;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 1486亿美元, 2016 年为逆差 4161 亿美元(见表 1-1)。 表 1-1 我 国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构成 单位:亿美元 项 目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经常账户差额 1361 2154 1482 2360 3042 2022 1649 与 GDP 之比 1.8% 2.5% 1.5% 2.3% 2.7% 1.8% 1.3%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 2600 -360 3430 -514 -4345 -4161 1486 与 GDP 之比 3.4% -0.4% 3.6% -0.5% -3.9% -3.7% 1.2%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 国家统计局。 10 货物贸易顺差有所回落。 2017 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 22165 亿美元 1,进口 17403 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 11和 16;顺差 4761 亿美元,下降 3%(见图 1-5)。 服务贸易逆差增加。 2017 年,服务贸易收入 2065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支出 4719 亿美元,增长 7%;逆差 2654 亿美元,增长 14%(见图 1-5)。其中,运输项目逆差 561 亿美元,增长 20%;旅行项目逆差 2251 亿美元,增长 9%。 图 1-5 经常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初次收入 2逆差收窄。 2017 年,初次收入项下收入 2573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4%;支出 2918 亿美元,增长 8%;逆差 344 亿美元,下降 22。其中,雇员报酬顺差 150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27%;投资收益逆差 499 亿美元,下降 23%(见图 1-5)。从投资收益看,我国对外投资的收益 为 23491 国际收支统计 口径 的货物贸易 与海关 统计 口径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 六版)将经常项下的 “收益 ”名称改为 “初次收入 ”,将 “经常转移 ”名称改为 “二次收入 ”。 11 亿美元,增长 18%;外国来华投资的利润利息、股息红利等支出 2848 亿美元,增长 8%。 二次收入逆差扩大。 2017 年,二次收入项下收入 286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7%;支出 400 亿美元,下降 1%;逆差 114 亿美元,增长 20(见图1-5)。 直接投资重现顺差。 2017 年,直接投资顺差 663 亿美元 3, 2016 年为逆差 417 亿美元(见图 1-6)。其中,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 1019 亿美元,较上年少增 53%;直接投资负债净增加 1682 亿美元,少增 4%。 证券投资差额由逆转顺。 2017 年,证券投资顺差 74 亿美元, 2016 年为逆差 523 亿美元(见图 1-6)。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 1094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6%;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 1168 亿美元,增长 1.3 倍。 图 1-6 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3 国际收支统计 口径 的直接投资 与商务部 统计 口径 的 主要差异在于, 国际收支统计采用资产负债原则编制和列示,商务部直接投资数据采用方向原则编制和列示,两者对反向(逆向)投资和联属企业间投资的记录原则不同。除上述原则外,国际收支统计中的直接投资负债与商务部来华直接投资的差异还在于,直接投资负债包括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盈余公积、股东贷款、金融机构吸收外资等内容。 12 其他投资呈现顺差。 2017 年,贷款、贸易信贷以及资金存放等其他投资为顺差 744 亿美元, 2016 年为逆差 3167 亿美元(见图 1-6)。其中,我国对外的其他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 769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78%;境外对我国的其他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 1513 亿美元,增长 3.6 倍。 储备资产平稳增长。 2017 年,我国交易形成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增加 915 亿美元。其中,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 930 亿美元(见图 1-7),一季度下降 25 亿美元,二至四季度分别增加 319 亿、 304 亿和 331 亿美元。截至 2017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31399亿美元,较上年末余额上升 1294 亿美元。 图 1-7 外汇储备资产变动额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13 表 1-2 2017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 :亿美元 项 目 行次 2017 年 1. 经常账户 1 1649 贷方 2 27089 借方 3 -25440 1.A 货物和服务 4 2107 贷方 5 24229 借方 6 -22122 1.A.a 货物 7 4761 贷方 8 22165 借方 9 -17403 1.A.b 服务 10 -2654 贷方 11 2065 借方 12 -4719 1.A.b.1 加工服务 13 179 贷方 14 181 借方 15 -2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16 37 贷方 17 60 借方 18 -23 1.A.b.3 运输 19 -561 贷方 20 372 借方 21 -933 1.A.b.4 旅行 22 -2251 贷方 23 326 借方 24 -2577 1.A.b.5 建设 25 36 贷方 26 122 借方 27 -86 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 28 -74 贷方 29 41 借方 30 -115 1.A.b.7 金融服务 31 18 贷方 32 34 借方 33 -16 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34 -239 贷方 35 48 借方 36 -287 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37 77 贷方 38 270 14 借方 39 -193 1.A.b.10 其他商业服务 40 161 贷方 41 586 借方 42 -426 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3 -20 贷方 44 8 借方 45 -27 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46 -18 贷方 47 17 借方 48 -35 1.B 初次收入 49 -344 贷方 50 2573 借方 51 -2918 1.B.1 雇员报酬 52 150 贷方 53 217 借方 54 -67 1.B.2 投资收益 55 -499 贷方 56 2349 借方 57 -2848 1.B.3 其他初次收入 58 5 贷方 59 7 借方 60 -3 1.C 二次收入 61 -114 贷方 62 286 借方 63 -400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64 570 2.1 资本账户 65 -1 贷方 66 2 借方 67 -3 2.2 金融账户 68 571 资产 69 -3782 负债 70 4353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71 1486 资产 72 -2867 负债 73 4353 2.2.1.1 直接投资 74 663 2.2.1.1.1 直接投资资产 75 -1019 2.2.1.1.1.1 股权 76 -997 2.2.1.1.1.2 关联企业债务 77 -22 2.2.1.1.2 直接投资负债 78 1682 2.2.1.1.2.1 股权 79 1422 15 2.2.1.1.2.2 关联企业债务 80 260 2.2.1.2 证券投资 81 74 2.2.1.2.1 资产 82 -1094 2.2.1.2.1.1 股权 83 -377 2.2.1.2.1.2 债券 84 -717 2.2.1.2.2 负债 85 1168 2.2.1.2.2.1 股权 86 340 2.2.1.2.2.2 债券 87 829 2.2.1.3 金融衍生工具 88 5 2.2.1.3.1 资产 89 15 2.2.1.3.2 负债 90 -10 2.2.1.4 其他投资 91 744 2.2.1.4.1 资产 92 -769 2.2.1.4.1.1 其他股权 93 0 2.2.1.4.1.2 货币和存款 94 -370 2.2.1.4.1.3 贷款 95 -397 2.2.1.4.1.4 保险和养老金 96 0 2.2.1.4.1.5 贸易信贷 97 -194 2.2.1.4.1.6 其他 98 192 2.2.1.4.2 负债 99 1513 2.2.1.4.2.1 其他股权 100 0 2.2.1.4.2.2 货币和存款 101 1055 2.2.1.4.2.3 贷款 102 496 2.2.1.4.2.4 保险和养老金 103 7 2.2.1.4.2.5 贸易信贷 104 -12 2.2.1.4.2.6 其他 105 -32 2.2.1.4.2.7 特别提款权 106 0 2.2.2 储备资产 107 -915 2.2.2.1 货币黄金 108 0 2.2.2.2 特别提款权 109 -7 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10 22 2.2.2.4 外汇储备 111 -930 2.2.2.5 其他储备资产 112 0 3.净误差与遗漏 113 -2219 注: 1.本表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 2.“贷方 ”按正值列示, “借方 ”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 “贷方 ”加上 “借方 ”。本表除标注 “贷方 ”和 “借方 ”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 3.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16 ( 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经常账户顺差继续处于合理区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 2017 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 GDP 之比为 1.3%,依然处于合理区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实现顺差 1486 亿美元, 2015、 2016 年分别为逆差 4345 亿和 4161 亿美元, 2017 年一至四季度均呈现稳定规模的顺差,依次为 368 亿、 311 亿、 441 亿和 365 亿美元,此前为连续 11 个季度逆差,表明我国跨境资本已经由持续净流出转向总体平稳态势。在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的有力支撑下,我国储备资产持续回升(见图 1-8),国际收支状况更加稳健。 图 1-8 国际收支差额与外汇储备资产变动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境内主体对外投资总体趋稳。 2017 年,境内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资产合计净增加 2867 亿美元,较上年少增 58%。其中,一至四季度对外投资资产分别净增加 547 亿、 795 亿、 788 亿和 737 亿美元。首先,对外直接投资回归理性后逐步企稳。 2017 年,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17 1019 亿美元,较上年少增 53%,其中前三季度平均每季度增加 217 亿美元,少增 64%;四季度回升至 369 亿美元,多增 1%。其次,对外证券投资平稳增长。 2017 年境外股权、债券等相关资产合计净增加 1094 亿美元,增长6%。再次,对外存款、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净增加 769 亿 美元,少增 78%(见图 1-9 和图 1-10)。 图 1-9 2017 年 我 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图 1-10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本流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境外主体来华各类投资进一步回升。 2017 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18 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外来投资净流入(即对外负债净增加) 4353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68%,与 2010-2014 年持续净流入时的年均水平基本相当。其中,一至四季度分别净流入 915 亿、 1106 亿、 1230 亿和 1102 亿美元。分渠道看, 2017 年,直接投资项下境外资本净流入 1682 亿美元,仍保持较高规模;来华证券投资项下境外资本净流入规模创新高,为 1168 亿美元,增长 1.3 倍,体现了境内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效果;货币和存款项下资金净流入 1055 亿美元, 2016 年净流入 91 亿美元, 2015 年为净流出 1226 亿美元,主要是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有所提升;境内主体吸收境外贷款、贸易 信贷 资金净流入 484 亿美元,而此前三年依次为净流出 364 亿、2290 亿和 12 亿美元,说明境内主体融资意愿稳步恢复,融资规模由降转升(见图 1-9 和 1-10)。 我国国际收 支基本实现自主平衡。 从更长的历史进程看,我国国际收支在经历长达十余年持续净流入和一段时期净流出后,初步呈现自主平衡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一是外汇储备平稳增加, 2017 年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 930 亿美元;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在 2014年之前面临流入压力时,外汇储备资产快速增长, 2007-2013 年每年(除 2012年外)增幅均在 4000 亿美元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总体表现为较长期的升值;在 2015-2016 年面临流出压力时,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年均下降 3955 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总的 来看,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改善,人民币汇率预期合理分化,夯实了我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基础。 19 专栏 1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外经济更是得到蓬勃发展,从国际收支数据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一、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实现了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巨大飞跃 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 4显示, 1982 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 404 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第 20 位。之后到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近 20 年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 14%; 2001 年至 2008 年,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速达 26%; 2009 年至 2017 年,对外贸易在波动中逐步趋稳,年均增长 9%。 2016 年 5,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 4.14 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第 2 位(见图 C1-1)。 图 C1-1 1982 年和 2016 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前 20 名 注: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来自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最早为 1982 年。 5 部分国家 2017 年 国际收支平衡表 尚未公布, 2016 年世界各国数据较全面。 20 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跨境直接投资先行先试,债券投资和贷款逐渐被政府允许,证券投资随着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近年来 “沪港通 ”、 “深港通 ”、 “债券通 ”等渠道不断丰富,各类跨境投融资活动日益频繁。以直接投资为例,上世纪 80 年代国际收支统计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年均净流入二三十亿美元, 90 年代升至每年几百亿美元, 2005 年开始进入千亿美元,中国逐步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重要市场。对外直接投资在 2005 年之前每年均不足百亿美元,2014 年突破千亿美元,体现了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全球化布局的需要。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 2017 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合计 12.04 万亿美元,自 2004 年有数据统计以来年均增长 17%。从 2016 年末的各国数据比较看,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在全球排第 8 位,并且是全球第二大净债权国。 二、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和对外经济格局的优化,我国国际收支经历长期 “双顺差 ”后逐步趋向基本平衡 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 1982 年至 1993 年,我国经常账户差额有所波动,个别年份出现逆差。但 1994 年以来,经常账户开始了持续至今的顺差局面。其中, 1994 年至 2007 年,经常账户顺差与 GDP 之比由 1%左右提升至 9.9%,外向型经济特征凸显,在此期间也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但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表明,我国经济应降低对外需的依赖,更多转向内需拉动。 2008 年起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 GDP 之比逐步回落至合理区间, 2017 年降至 1.3%,说明近年来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是内部经济结构优化与外部经济平衡的互为印证。 跨境资本由持续净流入转向双向流动。 在 1994 年经常账户开启长期顺差局面后,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也出现了长达二十年左右的顺差, “双 顺差 ”一度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标志性特征。在此情况下,外汇储备余额持续攀升,最高接近 4 万亿美元。 2014年以来,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续了近三年的逆差,外汇储备由升转降,直至 2017 年外汇储备再度回升。上述调整也引起了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2017 年末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占比为 47%,较 2013 年末下降 18 个百分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上升 10 个、 3 个和 5 个百分点,体现了对外资产的分散化持有与运用。同时, 2017 年末对外负债中的证券投资占比较 2013 年末上升 11个百分点, 其他投资占比下降 9 个百分点,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成果有所显现。 21 三、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国际收支经受住了三次较显著的外部冲击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保持总体稳健。 历史上,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对我国国际收支形成的冲击主要有三次。一是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当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出现 63 亿美元小幅逆差,但由于经常账户顺差较高,外汇储备稳中略升。二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美债务危机,我国国际收支 “双顺差 ”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三是 2014 年至 2016 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问题,我国外汇储备下降较多,但国际收支支付和外债偿还能力依然较强、风险可控。 日益稳固的经济基本面和不断提升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产业结构比较完整,为应对外部冲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在 1982-2013 年的储备上升时期,贡献了 63%的外汇储备增幅, 2014 年以来也起到了对冲资本外流的作用;外汇储备持续充 裕,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已是全球第二位, 2006 年起超过日本位居首位,使得我国储备支付进口、外债等相关警戒指标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第三,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经验逐步积累,防范和缓解风险的效果明显。 22 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 ( 一)货物贸易 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进出口更趋平衡。 据海关统计, 2017 年,我国出口较上年增加 8%,进口上升 16%;进出口顺差 4225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17%。 2017 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 /GDP)为 34%,较上年变化不大,仍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见图 2-1)。 图 2-1 进出口差额与外贸依存度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进口数量和价格增幅均快于出口,分别体现了内需提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根据海关统计(人民币计价), 2017 年,出口数量指数月均上升 7.4%,比上年加快了 4.7 个百分点;进口数量指数月均上升 9.5%,比上年加快了 5.8 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内需提升对进口数量增长的拉动作用更明显。 2017 年,出口价格指数月均上升 4.0%,上年为月均下跌 2.2%;进口价格指数月 均上升 9.6%,上年为月均下跌 3%,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导致价格回升的重要原因。 23 货物贸易跨境收付顺差收窄,外汇收支顺差有所下降。 2017 年,我国货物贸易跨境收入较上年增加 9%,跨境支付增加 15%,顺差 1867 亿美元,下降 29%。其中,跨境外汇收付顺差 2336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9%;跨境人民币收付逆差 468 亿美元, 2016 年为顺差 57 亿美元。 图 2-2 货物贸易跨境 收付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有企业进出口逆差增长,外资企业进出口顺差下降。 2017 年,我国国有企业货物进出口逆差 2062 亿 美元,较上年增加 42%;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顺差 116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21%;私营企业贸易进出口顺差 5030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见图 2-3)。 图 2-3 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4 我国出口商品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份额保持相对稳定,我国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市场中的比重均有所上升。 2017 年,美国进口商品中来自中国的比重较上年增加 0.4 个百分点,欧盟进口商品中来自中国的比重与 2016年基本持平,日本进口商品中来自中国的比重较上年下降 1.3 个百分点 (见图 2-4)。 2017 年,美国出口商品中销往中国的比重较上年增加 0.5 个百分点,欧盟出口商品中销往中国的比重较上年增加 0.8 个百分点,日本出口商品中销往中国的比重较上年增加 1.4 个百分点 (见图 2-5) 。 图 2-4 我国出口商品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变动 数据来源: 环亚经济数据库 。 图 2-5 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销往我国的比重 数据来源: 环亚经济数据库 。 25 专栏 2 全球贸易复苏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2017 年全球贸易从金融危机后的萎靡形势中全面反弹,是对后危机时期贸易下滑的周期性修复,关键驱动因素是全球范围内投资及工业生产需求。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全球将进入增长 -投资 -增长的良性循环中,贸易增长有望持续一段时间,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演变是较大不确定因素,全球贸易复苏趋势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