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2018 年 07 月 24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计算机应用行业 超融合架构市场前景简析 Table_AuthorHorizont al 分析师: 刘雪峰 S0260514030002 分析师: 张 璋 S0260517120006 02160750605 021-60759787 gfliuxuefenggf zhangzhanggf Table_Summary 超融合架构(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是近年增长较快的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技术 超融合 架构 技术 上 在硬件方面将计算 /存储 /网络融合在一个一体机内,扩展时候通过增加一体机节点等比例扩展;在软件方面将所有的系统资源通过一个统一共享的软件管理接口来管理并给上层应用分享。 超融合相比于传统的企业 IT 架构, 其升级方式由 Scale-Up 更改为 Scale-out, 具有升级时间短并对业务影响小,软件升级成本较低,兼容旧硬件进一步降低成本。由于升级方便无需超配,无需购买传统的存储专用硬件,以及运维难度的降低,使得超融合相对于基于传统存储阵列构建的 IT 系统成本大为降低, VMware 的宣传材料中计算出其客户的成本可以下降超过 60%。 超融合本身并不适合用来构建特大集群承载超大应用,公有云将在小型企业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大型企业倾向于使用混合云,超融合技术本身承载混合云的私有云部分有一定竞争力,但 混合云市场中 超融合厂商的地位受公有云厂商威胁; 中型企业是超融合最匹配的客户,但这 一部分市场空间相对有限。 我们认为从存储的角度切入计算可替换空间相比从 x86 服务器的角度切入要更有合理性。我们认为随着超融合架构逼近可替代的市场空间增速将逐渐下降。 2021 年全球总体的市场空间在 46 亿(悲观假设) 73 亿(乐观假设 )美元之间,之后增速将逐步下降到接近存储市场整体行业增速的水平 。 在超融合技术成熟的促进下, 桌面 云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VDI(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即虚拟桌面基础架构桌面云,指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资源池按需供应和交付桌面应用的模式。 VDI 可分为终端层和服务器层两部分。 VDI 具有便于管理,安全性高,低成本等优势。 VDI 和超融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 VDI 是超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而超融和架构技术对 VDI的推广和普及有很大的帮助: 超融合架构在天然上适合承载 VDI 的服务器端,超融合技术降低了了 VDI 系统中服务器端的价格并提升了性能,使得 VDI 整体更具备竞争力,促进了其市场渗透的提升。 中国 超融合市场增速较快,华为,新华三(紫光股份 ) ,深信服 三强鼎立 根据 IDC 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7 年中国超融合架构市场增长率为 115.3%,整体市场规模约为 3.8 亿美元,华为、新华三和深信服位列三家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 63%,华为、新华三和深信服份额差距并不太大。 其中华为和新华三作为 IT 基础设施硬件设备供应商出身,更倾向于售卖自产的整体软硬件,而深信服缺乏自产硬件,更倾向于售卖基于超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兼容性更好。 风险提示 :超融合技术在中国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VDI 技术在中国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公有云快速增长影响私有云的客户需求。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 深信服:信息安全龙头,云计算行业快速成长 2018-05-1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目录索引 投资要点 . 4 一 超融合架构 -快速增长的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 . 5 1.1 超融合架构及主要技术介绍 . 5 1.2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 IT 解决方案相比的主要优势 . 6 1.3 超融和扩展性能和适用场景的限制 . 8 1.4 超融合架构全球市场现状和主要参与者 . 9 1.5 超融合架构未来市场空间估算 . 10 1.6 公有云:超融合市场的潜在威胁者 . 12 二 超融合技术成熟下 VDI 行业获得新的机会 . 16 2.1 VDI 简介和其优势 . 16 2.2 超融合技术的成熟对 VDI 行业的促进作用 . 18 2.3 未来 VDI 在中国市场空间的测算 . 19 三 中国超融合市场分析 . 21 3.1 中国超融合市场现状和空间分析 . 21 3.2 中国市场主要厂商和竞争格局分析 . 22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图表索引 图 1:传统企业私有云架构和超融合私有云架构的差异 . 5 图 2: Scale-up 与 Scale-out 的区别 . 6 图 3:超融合架构于传统存储阵列系统成本比较 . 7 图 4:全球存储市场 2014 年和 2018 年(预测)结构比较(单位: 10 亿 $) . 11 图 5:阿里云“云托付”混合云构建示意图 . 15 图 6:一个典型的 VDI 系统硬件架构 . 16 图 7:一个典型的 VDI 系统为 IT 管理员节约的工作量 . 17 图 8:传统 PC 终端和 VDI 方案单用户每年成本比较(单位: $/人 *年) . 18 图 9: 2011-2015 年全球桌面云产业规模及增速走势图(亿美元) . 18 图 10: 2017 上半年中国瘦客户机分行业市场 . 20 图 11: 2017-2021 年中国 VDI 市场预测(单位:台数) . 20 图 12: 2017Q4 中国超融合市场份额 . 21 图 13:中国超融合系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 22 表 1:超融合全球市场按软件供应商的收入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 9 表 2:超融合架构在不同假设下的全球市场空间(单位:亿美元) . 12 表 3:超融合架构和公有云的主要区别 . 13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投资要点 超融合架构(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是近年增长较快的 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技术。 超融合技术在 硬件 方面 将 计算 /存储 /网络 融合在一个一体机内 , 扩展时候通过增加一体机节点等比例扩展;在 软件 方面 将所有的系统资源通过一个统一共享的软件管理接口来管理并给上层应用分享。 超融合相比于传统的企业 IT架构,其升级方式由 Scale-Up更改为 Scale-out,具有升级时间短并对业务影响小,软件升级成本较低,兼容旧硬件进一步降低成本。由于 升级方便 无需超配,无需购买传统的存储专用硬件,以及运维难度的降低,使得 超融合相对于基于传统存储阵列构建的 IT系统成本大为降低,VMware的宣传材料中计算出其客户的 成本可以下降超过 60%。 我们认为从 存储的角度 切入计算可替换空间相比从 x86服务器的角度切入要更有合理性 。 我们 认为随着超融合架构 逼近可替代的市场空间增速将逐渐下降。2021年全球总体的市场空间在 46亿(悲观假设 ) 73亿(乐观假设)美元之间,之后增速将逐步下降到接近存储市场整体行业增速的水平。 超融合本身并不适合用来构建特大集群承载超大应用,公有云将在小型企业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大型企业倾向于使用混合云,超融合技术本身承载混合云的私有云部分有一定竞争力,但超融合厂商的地位受公有云厂商威胁; 中型企业是超融合最匹配的客户,但这一部分市场空间相对有限。 根据 IDC的统计, 17年 Q4全球的超融合架构市场共 12.49亿美元,同比 16年 Q4增长 69.4%。在这样一个数量级下还保持这样一个较高增速是令人瞩目的。按照超融合架构采 用的软件供应商,前四的品牌为: Vmware、 Nutanix、 DELL( 包含并购的 EMC)、 HPE。 VDI(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即 虚拟桌面基础架构 桌面云 ,指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资源池按需供应和交付桌面 应用 的模式。 VDI可分为终端层和服务器层两部分。 VDI具有便于管理,安全性高,低成本等优势。 VDI和超融合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 VDI是超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而超融和架构技术 对 VDI的推广和普及有很大的帮助 :超融合架构在天然上适合承载 VDI的服务器端,超融合技术降低了了 VDI系统中服务器端的价格并提升了性能,使得 VDI整体更具备竞争力,促进了其市场渗透的提升。 根据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超融合架构市场增长率为 115.3%,整体市场规模约为 3.8亿美元,华为、新华三和深信服位列三家的市场份额总和达到63%,华为、新华三和深信服份额差距并不太大。 其中华为和新华三作为 IT基础设施硬件设备供应商出身,更倾向于售卖 自产的整体软硬件 ,而深信服缺乏自产硬件,更倾向于售卖基于超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 ,硬件兼容性更好 。 风险提示: 超融合技术在中国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VDI技术在中国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公有云快速增长影响私有云的客户需求。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一 超融合架构 -快速增长的 企业私有云 解决方案 1.1 超融合架构及主要技术介绍 超融合架构是近年增长较快的 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 技术。根据 IDC数据, 17年Q4全球超融合架构市场单季达到 12.49亿美元,同比 16Q4增长 69.4%。 按照 VMware公司的观点,超融合技术是实现 SDDC( 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佳方案。 SDDC通过软件来调动数据中心的资源,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摆脱 定制管理硬件和解决方案,并提升了升级的灵活和速度。 超融合架构则使用虚拟化的技术实现了 SDDC。用户基于 SDDC可以构建出属于自己控制的私有云资源池并部署私有云应用。 目前 不同厂商对超融合 架构 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别,我们引用 ActualTech Media发布的 The Fundamentals of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中的定义: 硬件上:超融合架构中原本大型企业 IT系统分立的计算,存储及网络硬件融合在一起,放在了一个 个服务器节点内; 软件上:超融合架构中所有的系统资源通过一个统一共享的软件管理接口来管理并给上层应用分享; 除了 以上定义, 大众一般对超融合架构的主要认识为:“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将 DAS( Directed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 变为资源池 并消灭了存储阵列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一定义的主要缺陷在于,超融合 架构的主要目标是简化数据中心的管理 ,消除数据中心的分立管理问题,而消除存储阵列只是超融合架构一个较明显的特点。超融合架构和传统企业私有云架构在硬件上差异可见下图: 图 1: 传统企业私有云架构和超融合私有云架构的差异 数据来源: 深信服 招股说明书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超融合架构使用的主要技术有: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可以说是超融合架构的灵魂 , 虚拟化技术指用一个软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件层( Hypervisor)介于应用和硬件及 OS之间 。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一套服务器系统跑多个虚拟机并运行多个应用,而应用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数据和存储隔离保证安全。虚拟化技术的主要优点有 : 1、 提高服务器利用率,降低硬件闲置浪费; 2、应用软件简化硬件管理难度; 3、实现应用隔离提高安全性并进一步降低管理难度。 SDS(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软件定义存储)技术: SDS技术使用软件 抽象底层硬件资源,并以管理政策驱动( policy-driven)作为核心。 SDC实现传统存储管理硬件实现的一般功能,包括:数据备份和 RAID; 快速数据迁移;数据Snapshot( 快照 ); 热扩容 ; 重复数据删除 等 存储管理的主要 功能。 统一管理等 云计算相关技术:统一管理面向上层的应用和用户,保证 IT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软件 简单便捷控制整个超融合集群。统一管理提供身份认证、网络和地址管理,负载均衡等一系列私有云必 需 的管理工具和模块。 1.2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 IT 解决方案相比的主要优势 超融合架构一个较主要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扩展模式:一个单独的组件,或者称为 “节点”被加入进系统集群中,管理节点对系统的计算 /存储 /网络相应进行资源的扩展。而在传统的 IT架构的数据中心中,存储 /计算 /内存 /网络等资源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单独升级 。业内将超融合的升级模式称为“ Scale-out”,而将传统 IT的升级模式称为“ Scale-up”, 两者直观差别见下图: 图 2: Scale-up与 Scale-out的区别 传 统 I T 架 构 :计 算 与 存 储 分 离升 级 管 理 方 式 :S c a l e - u p , 升 级硬 件 或 增 加 器 件超 融 合 架 构 :计 算 与 存 储 构 成 节 点升 级 管 理 方 式 :S c a l e - o u t , 增 加 节 点计 算存 储计 算存 储计 算存 储计 算存 储存 储计 算存 储节 点 节 点节 点节 点节 点节 点节 点节 点节 点节 点数据来源: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相比于传统 IT架构的 Scale-up升级模式,超融合 架构的 Scale-out升级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升级时间短并对业务影响小:传统 IT架构下由于升级可能涉及手工修改配置等因素,导致升级花费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以上,而且很可能会需要系统停机导致相应业务暂停; Scale-out模式下,原有的硬件和业务保持不变,因此升级快速,并且可提供应用业务不暂停的热升级功能;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软件 升级成本较低:在 Scale-out方面升级主要是管理软件的更新,而在 Scale-up方面则可能管理硬件也需要升级,如果事先配置的管理硬件冗余不够则可能需要更换全新的硬件,相比之下的升级成本差距较大; 兼容旧硬件进一步降低成本:在超融合架构中由于虚拟化抽象了硬件资源,因此不同厂商提供的硬件之间的兼容性有了显著的改善,在升级时理论上新供应商的节点和公司已有的旧集群在兼容性没有根本上的障碍(具体取决于超融合软件供应商的商业 和技术策略) 。相比传统 IT架构在升级时可能因更换供应商导致旧系统因兼容性问题发生的大的替换,超融合的升级成本进一步降低 ; 相比传统 IT架构,超融合架构最重要的优势 是便宜,造成 超融合架构便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传统企业 IT和私有云架构中由于升级成本和对业务的影响,常常会考虑一定的超配冗余预留,而超融合由于升级便捷因此不用太考虑冗余,因此硬件资源的浪费闲置率要显著低于传统企业 IT架构,这就节省了一部分成本; 超融合架构的 SDS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使得管理存储主要依靠节点自身的硬件资源和软件,正如大众一般对超融合架构的主要认识 : “将 DAS变为资源池并消灭了存储阵列”,超融合使得 IT系统不需要 购买昂贵的存储阵列管理硬件; 超融合架构依靠软件统一管理使得管理和运维难度降低,企业的运维人员需求和工时进一步降低,也节约了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对于超融合系统相比传统的阵列存储解决方案能节约多少成本, Vmware公司给出了一个比较 (见下图,两者系统 参数大致相同具备可比性 ) : 图 3: 超融合架构于传统存储阵列系统成本比较 数据来源: Vmware官网宣传材料、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在传统存储阵列方案中,软件是整合在硬件报价中,但合在一起的总价 接近 10万美元,而在超融合方案中,软件和硬件合在一起不过 3.8万 美元,整体解决方案的报价下降 超过 60%;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造成超融合方案省钱的主要原因 是 超融合省掉了存储管理硬件,并使用廉价的X86服务器替代了专用硬件,这样超融合方案中的硬件成本仅 1.5万 美元,为传统方案 1/6不到,节约了大量成本; 传统硬件完成的管理工作全部由超融合软件来完成,但即便是 Vmware给出 2.4万美元的报价, 还是远低于传统方案和超融合方案硬件的差价,可以说超融合方案便宜的主要原因还是用廉价的管理软件去替代管理硬件; 需要注意的是,表面上看传统方案的 support报价和超融合方案的 support报价差异不大,但是这个数字是厂商的支持服务报价,提供的是 3年的 24X7的专人响应服务,人员是主要的刚性成本,而并非是企业自己的运维管理成本; 以上的数据虽然是 VMware公司的一份宣传材料,但我们可以从中管中窥豹,超融合架构方案用管理 软件替代管理硬件确实相对于传统方案节约了显著的成本,对传统混合阵列解决方案有着极强的替代作用。 1.3 超融和扩展性能和适用场景的限制 目前,市面上 部分超融合厂商 如业内先驱 Nutanix在宣传时宣称其产品的节点数具备无限扩产性,能够 构建 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大集群 。在 Nutanix/VMware的客户宣传案例中,也不乏大型企业购买数千节点构建集群的案例,但我们认为这不代表超融合架构 在非常大规模的场景下也具备足够的优势并适用。 在大型企业的大规模应用场景下,超融合架构首要面对的问题是计算 /存储 /网络等硬件资源 不能灵活调节增长比例 。 大企业实际应用需要的计算 /存储 /网络资源 的比例可能和节点内部的比例很不一样 ,按节点扩展的比例并不匹配 需求 。 如果按照实际需求最大的某一项比如存储去配置节点,可能会造成 其他资源比如 计算 /网络的浪费。在 大型企业的 大规模 IT场景下,比较极端应用 场景 (只要求某一类资源高) 问题 就会显著降低超融合的性价比。 第二个问题是在超大规模集群内,管理导致的数据通讯量显著增加,导致传统的超融合架构往往面对网络资源被管理通讯不堪重负成为系统瓶颈。对于节点通信的需求,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对于 N个节点 的集群, 其可能需 要建立的通讯链路复杂度是 ,显然随着 N的增长,集群内的实际通讯量会以超过线性的速度增加。在现实的大规模超融合集群中,主要的存在的通讯问题有: 纠错编码:采用 类似 RAID纠错编码技术意味着每一次读写操作都需要所有有关节点参与数据 IO,越大规模的节点 意味着每次读写节点间的通讯量越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节点间分成小组构建纠错编码,但这会降低可靠性; 大规模应用:对于超大规模的应用,往往需要调用很多个节点参与,这也会增加节点之间的通讯量; 虚拟化增加的通讯量:虚拟化技术以软件去替代专用的管理硬件,一定会付出一些代价:分拨一部分通讯资源给节点之间通信; 传统 IT解决方案 在构建大规模 系统 时也会面对以上问题,但传统 IT解决方案中用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增加大规模集群通信资源,根据需求来定制节点之间通讯硬件资源量和通讯方式,而这是与超融合“按需扩展节点”理念相违背的。 因此, 像 VMware等厂商的宣传材料中,虽然也 声称 支持节点数并没有 上限 ,但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却积极鼓励客户在大集群中分划不同的 小集群 给特定的应用和数据 ,再进一步隔离以减少通讯复杂度,这些隔离实际上阻止了超融合应用在 超大规模应用上。 我们认为, 从技术和厂商的宣传材料来看, 超融合未必是 超大规模应用的 优选方案。 1.4 超融合架构全球市场现状和主要 参与者 根据 IDC的统计, 17年 Q4全球的超融合架构市场共 12.49亿美元,同比 16年 Q4增长 69.4%。在这样一个数量级下还保持这样一个较高增速是令人瞩目的。按照超融合架构采用的软件供应商 ,前四的品牌为: Vmware、 Nutanix、 DELL( 包含并购的 EMC) 、 HPE,而各家的数据如下: 表 1: 超融合全球市场按软件供应商的收入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公司名称 17年 Q4收入 17 年 Q4 市场份额 16 年 Q4收入 16 年 Q4 市场份额 17Q4 同比增速 VMware $405 32% $191 26% 111% Nutanix $368 30% $231 31% 59% Dell Inc. $97 8% $82 11% 18% HPE $62 5% $14 2% 340% 其他 $317 25% $218 30% 45% 总计 $1249 100% $737 100% 69% 数据来源: IDC、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在以上四家中,我们注意到 VMware体量最大,同时增速也最快; Nutanix体量仅次于 VMware, 但同比 增速 不如 VMware。 Dell体量约为前两名的 1/4,且增速一般,而排名第四的 HPE虽然增速较高但体量较小。其他供应商虽然加起来也有 25%的份额,但体量均小于 HPE。全球市场总体上值得关注的是 VMware和 Nutanix。 VMware VMware是世界上第一家推出成功商用的基于 x86架构虚拟化软件的公司。VMware的虚拟化产品推出于 2000年早期,因此在虚拟化领域已经积累了接近 20余年。在虚拟化技术上的长期积累使得其在超融合领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VMware的产品在稳 定性,可用性等关键指标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价格稍高是其主要缺点,其次其超融合产品缺点在于生态围绕 VMware产品构建,生态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有一定的欠缺。 VMware2017财年营业收入 79亿美元,净利润 5.7亿美元。需要注意的是上表中超融合收入是硬件 +软件的收入,而归入 Vmware是因为系统使用了 VMware软件授权,而非 Vmware的实 际软件收入。因此超融合业务实际收入仅占其整体业务很小一部分,并非主业。 Nutanix Nutanix是一家成立于 2009年的硅谷创业公司,早期创始人融合了一部分Google和 Facebook设计数据中心的思想,于 2011年发布了首款超融合产品。公司在超融和领域作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同样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相比于 VMware,Nutanix的特点之一是对 不同的软件组件供应商有着更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比如虚拟化上即支持开源的 KVM,同时也支持 VMware相关产品。更好的生态兼容性一方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24 专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 面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和更低 的成本,另一方面更多的供应商的参与也增加了Nutanix自身平台的生态和生命力。 Nutanix在 201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 7.67亿美元,亏损 4.58亿美元,虽然公司目前依然亏损,但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亏损可以说是为了拓展市场和研发保持技术优势所必要的 投入 。 从 VMware/Nutanix的财报以及 IDC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认为超融合依然是一个不算太大但增速很快的新兴市场。 1.5 超融合架构未来 市场空间估算 超融合架构主要替换的是传统的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注意到超融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 DAS( Directed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变为资源池并消灭了存储阵列存在的必要性,因此 在 测算市场空间的时候, 我们认为从存储的角度切入计算可替换空间相比从 x86服务器的角度切入要更有合理性: x86服务器市场有大量的公有云采购,而这部分市场数据相对更不透明,难以借此反推私有云数量,而存储市场中公有云存储和私有云存储是不同的品类,因此市场统计泾渭分明; 即便在私有云市场中, x86服务器也有不同的应用,超融合主要应用在企业的一般业务系统上,而在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性能 企业 私有云计算的领域 并没有优势,而单独拆出这一块数据更是困难; 超融合在存储市场上替换目标明确,因此测算空间也较为方便:原有传统的阵列解决方案的空间被替换完毕后,超融合架构的扩张将遇到瓶颈; Vmware公司在 Rethinking enterprise storage rise of 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主题演讲中给出了 2014年存储市场统计和他们对 2018年存储市场结构的预测,全球存储市场的主要构成有: Scale-out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 是使传统的 NAS存储具备 Scale-out的扩展能力 。由于其具备强扩展性,这一类型产品主要用户客户有大量存储数据需求或快速增长数据存储需求的场景下。 备份 磁带库:主要用于冷数据的备份存储,一般使用磁带和磁带机设备; 全闪存阵列:指存储系统使用全闪存设备,利用闪存的高性能读写应用在 有相应性能需求的场景,如金融交易等; 超融合架构:在 VMware提供的统计和预测中,超融合架构并未拆分计算和存储的市场价值,而是整体的市场价值,而其他 市场部分的 统计和预测中 并没有包含对应计算设备的价值; 融合架构:指 将计算和网络以及存储放在一个机箱中,但因为没有配置虚拟化和统一管理软 件不具备快速扩展能力的 IT设备; 传统阵列: 指传统的 IT解决方案中的阵列存储,超融合的主要替代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