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7年,安徽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投资、进出口较快增长,工业增长稳中趋快。金融运行总体稳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证券期货业较快发展,保险服务领域拓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切实加强,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结构优化。一是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回升。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工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86.0%,其中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占比超五成。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略降,网上零售保持高位增长,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地区第2位;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全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均同比提高。二是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为9.5:49:41.5,第三产业占比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实现“十四连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提前1年完成,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全面展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55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工业贡献率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近三年最高水平;新动能加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带动力显著增强;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多增;但企业回款周期长、成本费用相对较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受金融业、房地产业增速放缓影响,服务业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分别高于第一、第二产业5.7个、1.1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供给体系质量和效 2016年安徽省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即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社会兜底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即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三变”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率明显提高,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年度去产能任务,房地产去化周期缩短3.3个月,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增多,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较全国多降0.5元,全省补短板重点项目库建立,着力加强改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水体水质总体向好。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回升,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八大类仅食品烟酒价格下跌,由于市场供应充足,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1%,为2000年来新低。2012-2016年安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五年下跌后,2017年大幅上涨,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9.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7%,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年控制目标1.6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以保障民生为主。财政收入增速同比提高,税收占比升至七成。财政支出增速明显提高,民生支出占比提高至85.1%;民生工程投入持续加大,高于当年财政支出增长1.6个百分点。五是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全省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商品房库存有所下降,商品房销售回落较大,房地产价格总体稳定,重点调控城市合肥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明显回落。汽车行业整体趋势向好,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技术含量高、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一是银行业稳步发展,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银行业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利润水平稳步上升。随着经济回暖迹象逐步显现,企业投资意愿增强,政府类项目进展加快,企业存款同比少增明显;各项贷款适度增长,信贷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二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完善,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行。辖内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不断提高,75家法人金融机构成为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2017年辖内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降,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28个基点;发挥央行资金成本优势,切实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全省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同期同档次涉农贷款利率,再贴现票据的贴现利率均低于同期同档次票据直贴加权平均利率。三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总体稳健,但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下降。部分机构、领域和行业风险防控压力有所加大,不良贷款出现双升,部分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下降,风险抵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发展,覆盖面持续扩大。全省26家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1261家涉外企业,涉及境外国家和地区(含港澳台)79个。五是证券业健康发展,企业筹资渠道拓宽。证券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省内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家企业在主板、新三板和省股交中心上市(挂牌),或借助沪深交易所平台发行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六是保险业稳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社会贡献不断增强,2017年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6.4万个,上缴税收约35亿元。保险行业平稳快速发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农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等提供保险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七是融资规模继续扩大,货币市场平稳运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直接融资占比略有下降,主要是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占比下降;债券融资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增债券以中期票据3为主。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快,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71.4%,交易品种以短期为主。债券回购市场平稳运行,质押式回购占据整个回购市场的主导地位,回购市场维持短期化趋势,隔夜品种成交最为活跃。八是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中小微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凸显,九成以上农户信用信息已录入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已录入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占全部企业数的62.5%。支付结算系统服务效率持续提高,2017年安徽省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同比增长近40%。金融IC卡推广运用不断强化,受理环境日益完善,全年电子现金交易笔数居全国首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切实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逐步提高。2018年,安徽将积极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安徽经济将呈“增速略缓、质量提升”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全省金融业将继续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统筹兼顾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进一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落实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4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6(一)银行业经营稳健,货币信贷适度增长.6(二)证券业健康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拓宽.9(三)保险业稳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9(四)融资规模继续扩大,货币市场平稳运行.10(五)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10二、经济运行情况.11(一)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回升.11(二)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2(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回升.13(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以保障民生为主.14(五)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14三、预测与展望.16附录.18(一)2017年安徽省经济金融大事记.18(二)2017年安徽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19专栏专栏 1 多措并举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成效初显.8专栏 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表表 1 2017年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6表 2 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7表 3 2017年安徽省证券业基本情况.95表 4 2017年安徽省保险业基本情况.9表 5 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10表 6 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10图图 1 20162017年安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6图 2 2016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7图 3 2016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7图 4 2016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8图 5 2017年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10图 6 19782017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11图 7 19812017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11图 8 19782017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11图 9 19782017年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12图 10 19872017年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及其增长率.12图 11 19782017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13图 12 20062017年安徽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14图 13 19782017年安徽省财政收支状况.14图 14 20032017年安徽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14图 15 2017年合肥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156一、金融运行情况2017年,安徽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银行业稳健经营,证券业规模扩大,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金融环境。(一)银行业经营稳健,货币信贷适度增长1.银行业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利润水平稳步上升。2017年末,安徽省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分别为59853.6亿元、576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0.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636.8亿元,同比增长17.0%。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表 1 2017年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数据来源:安徽银监局。2.各项存款增速回落,企业存款同比少增较多。2017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146.9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全年存款增加4822.5亿元,同比少增1675.6亿元。分结构看,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明显,全年增加1337.6亿元,同比少增1398.9亿元,主要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企业投资意愿加大,政府类项目进展加快,用款量增加;住户存款基本稳定,比年初增加1670.0亿元,同比少增214.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较上年少增,全年增加1271.4亿元,同比少增498.2亿元,主要是社保基金账户存款下降较多。分币种看,人民币存款余额45608.8亿元,同比增长11.6%;外币存款余额8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图 1 20162017年安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3.各项贷款适度增长,信贷资源配置更趋优化。2017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162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年贷款增加4387.5亿元,同比少增242.6亿元,季度投放进度为32:25:22:21,均衡性较往年有所提高。全年信贷投放特点,一是外币贷款增速明显回升。2017年末外币贷款余额104.2亿美元,同比增速由上年-15.2%回升至21.7%;人民币贷款余额34481.2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中长期贷款新增较多。2017年末,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986.6亿元,同比多增690.3亿元,主要是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力度,全年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965.2亿元,同比多增727.7亿元。三是票据融资下降较多。受票据业务监管趋严叠加金融去杠杆影响,2017年票据融资下降568.8亿元,同比少增942.6亿元。四是7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2017年末,全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6个百分点,全年贷款同比多增511.7亿元;支农支小力度增强,小微企业、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1.2%和15.0%,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9个和0.7个百分点;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大幅增长,2017年末余额1752.6亿元,同比增长152.9%。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图 2 2016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图 3 2016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运用。2017年以来,安徽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先后为96家法人金融机构、31家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下调0.52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分别累计办理支农、扶贫再贷款63亿元、38.5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311.9亿元,再贴现余额中的涉农、小微企业票据占比分别达27.8%、84.4%。4.表外业务品种增势分化,信托贷款增长较多。2017年,全省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增加1804.7亿元,同比多增1071.2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增加1197.3亿元,同比多增1164.8亿元,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6.5个百分点至17%,主要由于委托贷款、券商资管等通道类业务受限后回流信托;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75.9亿元,同比多增648亿元,占比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至3.9%,主要是受监管趋严、票据融资成本抬升降低企业贴现意愿、电子商业票据推广降低企业贴现需求等因素叠加影响。5.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持续完善,贷款利率有所下行。2017年,安徽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完善,辖内利率定价平稳运行,75家法人金融机构成为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降,2017年安徽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02%,较上年下降6个基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7%,同比下降28个基点;金融机构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68.61%,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发挥央行资金成本优势,切实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2017年,安徽省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支表 2 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8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同期同档次涉农贷款利率2个百分点;涉农、小微企业再贴现票据加权平均贴现利率分别较其全部涉农、小微企业票据直贴利率低0.25个和0.2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图 4 2016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6.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盈利水平提升,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下滑。2017年,安徽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盈利能力进一步上升,全年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21.4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较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一些机构、领域和行业风险有所积累,风险防控压力有所加大。一是不良贷款出现“双升”。2017年末,全省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6.1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二是部分法人机构流动性比例有所下滑。2017年末,全省农商行、村镇银行流动性比例较年初分别下降4.14个和5.54个百分点。三是部分法人机构资本充足水平下降。2017年末,全省城商行和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年初分别下降0.82个和0.69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加强辖内风险防控,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不断创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手段,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金融风险总体可控。7.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发展,覆盖面持续扩大。2017年,安徽省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534.0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全国排名较上年上升4位。全省26家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1261家涉外企业,涉及境外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台)79个,业务覆盖面较上年进一步拓宽。专栏1 多措并举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成效初显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创新型生态强省”战略部署,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发挥金融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助力安徽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成效初显。一、绿色金融推进体系初步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将“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纳入党委重点督办事项,制订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实施方案,并建立金融机构半年考核、定期通报、按年评比机制。配合省政府金融办将全省2017年绿色发展行动重点项目库(543个)信息及时推介给辖内所有银行,实现银行与绿色企业项目信息及时、有效对接,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省内绿色发展项目的积极性,引导信贷支持去产能企业转型升级。各市人民银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与绿色信贷挂钩,构建具体监测指标和科学评估体系,逐步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二、绿色金融配套制度和专营机构逐步建立。一是积极出台绿色金融发展制度指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从总分行层面,对绿色金融发展出台了各类制度指引,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绿色经济领域。如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制定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建设工作的贯彻意见,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等领域新增融资。二是建立绿色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全省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建立绿色金融专营服务机构,成立绿色信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推动绿色信贷工作开展。如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成立环境金融中心,徽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成立绿色信贷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推动绿色信贷工作开展。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创新绿色信贷9产品、提供综合化服务和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如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打造“绿色金融”蓝海,光大银行合肥分行推出了“光合动力”低碳金融产品套餐等。二是提供绿色金融综合化服务。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积极运用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提升综合化服务能力。如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积极把握专项融资授权政策机遇,发挥产业链金融产品优势,对江淮汽车集团配套链属117家企业提供敞口授信支持。三是开辟绿色金融审批通道,对项目优先安排立项、审批和投放。四、绿色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是绿色信贷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1795.3亿元,较年初增加379.7亿元,重点支持了安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开发项目。二是绿色债券品种趋于多样化。徽商银行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已获批复,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2017年已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首期10亿元绿色金融债发行;铜陵发展投资集团获批发行绿色债券12亿元,该债券在全国率先结合了绿色与创投的概念,目前已发行4亿元全部用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三是绿色基金规模稳步增长。如黄山市推动建立国内首个跨省流域绿色基金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首笔3000万元已用于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区内生态保护、绿色产业转型相关项目建设。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将立足省情,学习借鉴浙江等省(区)试点创新做法,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发展运行环境,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激励与惩戒机制,并积极推动省政府择机申报合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二)证券业健康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拓宽1.证券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末,安徽共2家证券公司,34家证券分公司,299家证券营业部(含5家筹建中),2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基金分公司,3家期货公司,1家期货分公司,34家期货经营部,机构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表 3 2017年安徽省证券业基本情况注: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数据来源:安徽证监局。2.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2017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2家、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677家。省内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借助沪深交易所平台发行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金禾实业、国祯环保等企业相继推出可转债。至2017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102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35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三)保险业稳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1.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社会贡献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法人保险机构1家,各级保险分支机构2819家;外资保险公司8家,农险、信用险、责任险专业公司各1家,养老险专业公司4家、健康险专业公司2家;各类专业中介机构636家。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6.4万个,全省保险从业人员约35万人,上缴税收约35亿元。表 4 2017年安徽省保险业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安徽保监局。2.保险行业平稳快速发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全省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07.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6.4%,增速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全省保险业累计提10供风险保障约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累计赔付支出397.7亿元,同比增长11.3%。3.大力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17年,安徽打造农业保险2.0,建立农险转型升级的“黟县模式”;助推科技创新,科技保险全年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提供1300多亿元风险保障,是2016年全年的1.5倍;有效发挥融资增信作用,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全年为全省185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总额6.8亿元;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7年累计赔付50.6万人次,赔付金额12.8亿元,患者实际报销比例13.4%;特色农险、光伏保险为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58.8亿元,帮扶贫困村105个,累计实现脱贫1914户、5921人。(四)融资规模继续扩大,货币市场平稳运行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直接融资占比略有下降。2017年,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7038.3亿元,同比多增754.7亿元。直接融资占比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主要是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占比下降2.2个百分点,全年同比少增110.3亿元;债券融资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比多增25.8亿元,新增债券以中期票据为主。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图 5 2017年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2.货币市场较快发展,短期品种交易活跃。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快,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71.4%;交易品种以短期为主,其中隔夜拆借占比达74.6%;市场参与机构较上年增加14家,参与种类更加丰富。债券回购市场平稳运行,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在债券回购市场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22.7%;质押式回购占整个回购市场的主导地位,2017年质押式回购交易占比94.5%;回购市场维持短期化趋势,隔夜品种成交最为活跃,占质押式回购的84.4%。表 5 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表 6 2017年安徽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五)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1.中小微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凸显。2017年,安徽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部门合作”“人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为主”“依托政府大数据工程、第三方机构资源”等多种建设模式,并逐步形成各市县全面推进、积极创新、管理不断完善的工作格局。截至年末,全省共68个市、县(区)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已收集录入信用信息农户占全部农户数的90.7%,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查询量19.7万笔;共14个市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已录入信用信息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62.5%,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查询量2.0万笔。2.支付结算系统服务效率持续提高。2017年,安徽省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代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持续提高,支付系统处理业务量平稳增长。全省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48亿笔,同比增长39.9%。全省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6.8亿笔、金额82.9万亿元,其中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处理金额47.2万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