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业 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银行 证券 研究报告 2018 年 08 月 19 日 投资 评级 行业 评级 强于大市 (维持 评级 )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廖志明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70001 liaozhimingtfzq 林瑾璐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90002 linjinlutfzq 资料 来源: 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银行 -行业点评 :2Q18 监管数据点评:股份行净息差回升显著,静待 3Q 盈利回升 2018-08-14 2 银行 -行业点评 :7 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与表外融资冰火两重天 2018-08-14 3 银行 -行业点评 :加大信贷投放成监管工作重心 2018-08-12 行业走势图 银行 资产质量研究手册 : 以 平安银行为例 商业 银行资产质量 研究框架 决定资产质量 的 三因素: 长期看 历史遗留(过往信贷投放风格) 。不良高发的行业高度重叠,且表现出顺周期性,抓住不良易发生行业 就抓住 了 不良 生成 ;只有投放策略才能改变真实资产质量 。 中期看宏观经济 。贷款的质量本质上是客户的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而导致该能力和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下滑、融资收紧。 短期看策略选择 , “三率平衡”约束下 ,银行以 不良认定、拨备计提、不良处置等策略来灵活调整不良额和拨备额。 不良贷款 的研究视角 : 贷款结构、新增投放、不良生成与处置、拨备策略、宏观经济、非信贷占比。 案例 分析 : 平安 银行 资产 质量分析 -同业比较 为主, 注重 相对优势 不良包袱 大幅 减轻 , 但后续仍有处置压力 。 1Q18 逾期 90+比率 与不良率的轧差从 185BP 的 高点 大幅回落至 40BP, 不良 认定 趋 严 ; 潜在不良 大部分 消化 , 关注率、逾期 90+比 率 较 高点显著下降 。 拨备 计提 、 不良处理 的 力度 较大,而 ROE 并未落后 太多 。 近几年 信贷成本率 大幅 高于 同业 , 同期 ROE 落后 同业均值 约 2 个百分点 , 拨备少提的业绩反弹效应强 。 新增 贷款结构转好 ,不良生成率 中枢下移。 压降 不良易发 行业比例 至 2017年的 40.43%, 对公 不良易发行业显著负增长 , 腾出空间转向零售贷款。 后续不良 生成 逻辑更偏零售, 整体 不良率更加可控、中枢下移。 企业盈利回暖 : 工业利润及增加值均 有所回升 。 2012-2016 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为低迷, 2017 年 开始 回升 ;工业 增加值 增速 自 2017 年开始 回升 。 人民币 贬值 抵减 外向型企业关税压力 , 从 3 月底 6.27 的高点 贬值至 8 月 16 日的 6.90, 外向型 相关企业 受 贸易战 的 负面影响 减弱 。 社融 有望 回暖: 货币政策宽松, 信贷 料将 放量。 预计全年新增贷款 17 万亿,表外融资亦将回暖; 资金市场利率大降,存准仍有下行空间,融资成本下行 。 投资建议: 结构调整降不良生成 ,拨备少提 促 业绩反弹 我们认为,平安银行不良 虽 仍处于出清过程,但过往几年信贷结构逐步转向零售以及压缩不良易发行业贷款规模,未来不良生成有望大幅下降,带来ROE 的较大反弹。 此外,平安银行也将大幅受益于市场利率大降,我们预测其 18/19 年盈利增速 9.5%/21.8%,业绩弹性有望明显提升。 平安银行金融科技实力强大,且依托平安集团流量入口,零售转型前景广阔。我们维持其目标价 16.65 元 /股(对应 1.3 倍 18PB),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 提示 : 外部环境 不确定性 增加 ; 经济超预期 下行 导致 资产质量恶化 。 重点标的推荐 股票 股票 收盘价 投资 EPS(元 ) P/E 代码 名称 2018-08-17 评级 2017A 2018E 2019E 2020E 2017A 2018E 2019E 2020E 601288.SH 农业银行 3.50 买入 0.59 0.60 0.68 0.76 5.93 5.83 5.15 4.61 000001.SZ 平安银行 8.81 买入 1.35 1.48 1.80 2.09 6.53 5.95 4.89 4.22 002142.SZ 宁波银行 15.85 买入 1.84 2.24 2.73 3.34 8.61 7.08 5.81 4.75 601009.SH 南京银行 7.11 增持 1.14 1.36 1.67 2.07 6.24 5.23 4.26 3.43 601166.SH 兴业银行 14.68 增持 2.75 2.94 3.38 4.23 5.34 4.99 4.34 3.47 资料来源: 天风证券研究所,注: PE=收盘价 /EPS -14%-9%-4%1%6%11%16%2017-08 2017-12 2018-04银行 沪深 300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为什么要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 4 1.1. 资产质量是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 4 1.2. 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极简史 . 5 2.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研究框架 . 6 2.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研究框架概览 . 6 2.1.1. 决定资 产质量三因素:历史遗留、策略选择、宏观经济 . 6 2.1.2. 不良贷款相关的指标体系:贷款结构、不良认定、拨备策略 . 7 2.1.3. 研究方法以同业比较为主,以平安银行为例 . 8 2.2. 资产质量研究框架之历史遗留(信贷投放风格) . 9 2.2.1. 按行业 /业务把贷款细分为不良易发生和不易发生两大类 . 9 2.2.2. 平安银行:贷款投放从对公转向零售,信用卡、消费贷质量渐成关键 . 9 2.3. 资产质量研究框架之策略选择 . 10 2.3.1. 银行面临的约束条件:不良三率平衡 . 10 2.3.2. 不良认定策略:看关注率和逾期贷款比例同业偏离程度 . 11 2.3.3. 拨备策略:看拨备计提力度和不良处置力度 . 12 2.3.4. 贷款投放策略:看新增贷款结构 . 12 2.4. 资产质量研究框架之宏观环境 . 14 2.4.1. 不良发生的根源在企业盈利下滑和融资收紧 . 14 2.4.2. 盈利情况:工业企业利润 . 14 2.4.3. 融资环境:宽货币宽信用政策之下,融资环境有望好转 . 15 3. 非信贷资产质量怎么看? . 17 3.1. 非信贷资产主要是同 业往来、债券及同业投资 . 17 3.2. 各类非信贷资产质量的大致估计方法 . 18 4. 投资建议:结构调整降不良生成,拨备少提促业绩反弹 . 19 5. 风险提示 . 20 图表目录 图 1: 16、 17 年平安银行不良处置的拨备消耗均超过净利润(亿元) . 4 图 2: 14 年来平安银行大力计提拨备并未使 ROE 落后同业太多 . 4 图 3:贷款增速与商业银行不良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反向关联 . 5 图 4: 17 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主因在农商行 . 6 图 5:银行资产质量研究框架 . 7 图 6:商业银行不良余额较高行业:制造、批零、农林牧渔(亿元) . 9 图 7:商业银行不良率较高的行业:批零、农林牧渔、制造 . 9 图 8:不良易发行业 /业务贷款占比 14 年后显著下降 (平安银行 ) . 10 图 9:制造、批零、消费经营贷、信用卡不良占比较高 (平安银行 ) . 10 图 10:平安银行三个不良相关比率的平衡 . 11 图 11:从 14 年开始,平安银行逾期 90+比率向不良率收敛 . 11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 12:平安银行各比率偏离股份行均值的程度:自 14 年以来隐匿不良逐步消化 . 11 图 13: 13 年以来拨备计提和不良处置力度持续较强:平安银行 . 12 图 14:平安银行大力计提拨备,但 ROE 仍没有落后同业均值太多 . 12 图 15:平安银行近三年持续压缩不良高发行业的新增投放,未来三年不良压力减轻(亿元). 13 图 16: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逐年提升,自 17 年底起超过对公 . 13 图 17:信用卡占比升高、消费经营贷占比下降:平安银行 . 13 图 18:企业发生不良的原因解析 . 14 图 19: 12-16 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较为低迷, 17 年开始回升(亿元) . 15 图 20: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 2017 年开始回升 . 15 图 21: 2006-2018 年 7 月社融增量: 2018 年前 7 个月贷款占 2017 全年 72.63%(万亿元). 15 图 22: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大幅降至 2H15 水平( %) . 16 图 23: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 16 图 24: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 . 16 图 25: 2017 年底平安银行债券及同业投资占比 24.84%,较其余 7 家上市股份行低 . 18 图 26: 1H18 平安银行各类型负债成本率同比大幅上升 . 20 表 1:不良贷款相关指标体系 . 8 表 2:据商业银行历史数据判断不良易发行业和不良不易发生行业 . 9 表 3: 2017 年末,平安银行资产分布情况(亿元) . 17 表 4: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分析框架 . 19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为什么要 研究 商业 银行 资产质量 ? 1.1. 资产质量是银行盈利 能力 的关键 影响因素 资产质量是银行 业绩关键影响因素 银行的 收入 来源主要是 利息收入 和 非息 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二者都有相应的 量 和价,“量 ”就是 银行的资产规模, “价 ”就是 息差和服务费率。除此之外 ,银行 持有各类 资产,就必然 面临可能 发生的损失,资产 质量的好坏 ,决定了该损失侵蚀利润的程度 大小。 银行 的 业绩 的 影响因素可以拆分为 资产规模、息差、 非息收入 、资产质量 (拨备计提)等 四个 方面 。 资产质量贷款质量 ,不良资产不良贷款 。 从字面上理解 , “ 资产质量 ”涵盖 银行所持有的存在 风险敞口的全部资产 , 除了贷款之外,还包括 债券 投资、同业投资 、 同业往来资产 以及一些 表外风险暴露 等 。 贷款 一般来说会 占据银行资产 端 的大部分 , 贷款的风险 发生有着共同的特征 , 且与其他 资产 存在较大 差异,在此基础上 , 现行 的 资产质量 指标体系 也大多是为不良贷款设计的。 因此, 本报告中所提到的 “资产质量 ”, 如 不加特殊说明,一般指的是贷款 的 质量 。 同理 , 因 涵盖范围不同, “ 不良资产 ”也不同于 “不良贷款 ”。 不良贷款 对 盈利侵蚀 体现在 拨备计提 拨备 计提是对 或然 损失的提前确认。 银行业务的本质是负债和资产的 搭配 产生利润, 而 资产 存在 发生损失 的 可能性,因此 持有 资产 就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末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这部分损失是直接从利润里扣的。 对那些 损失已成定局的资产(即不良资产),需要定期 消耗 拨备账户 里的 金额来充抵, 资产 账户上和拨备账户上同时 减少 相同的金额,实现不良 资产 核销 出表 。 投资者关心银行的盈利能力,就不得不关注 拨备 这一盈利侵蚀点。 资产质量问题 反应在业绩上有 滞后 效应。 从资产质量开始 出问题到 进一步恶化 ,到 不良 认定 并 增提拨备 , 最终 体现 在当期 利润 上 ,会有一个反应过程, 因此银行 当前的资产质量问题,可能 影响 滞后几期的业绩。 银行股 当前的价格,反映了 股票市场 对 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 的 预期 , 未来 的盈利能力又受到历史投放质量和 当前 策略 选择的 影响。 因此 , 要把握银行股价 的变化 , 就需要 把握资产质量 的 变化 趋势,是恶化还是好转,程度如何,最先把握到该变化的投资者能够享受该预期差 带来的投资机会 。 当期拨备计提 =用于 不良处置的部分 +净计提部分 。 不良处置 是为了消化以往 积累 的 资产质量包袱 ,除此之外的净计提部分,可 近似 看作是 “储 藏 ”利润 。 丰年多储藏 、歉收以反哺, 指的是 在 盈利不 佳 的年份,可以少计提 拨备 ,用往年积累的拨备来 保持 不良处置 功能 。 从 2013年开始 , 平安银行 拨备 计提力度 逐年 加大。 2015-2017 这三年间 ,平安银行 每年都要 拿出超过一半的税前利润用于拨备计提,其中大部分 用于 处置不良贷款 。 留 出 的 净 计提 部分 ,目前 还只够用来修补 低于 监管红线 以下 的拨备覆盖率 ,还谈不上 具备储藏利润的 功能。 图 1: 16、 17 年平安 银行不良 处置 的 拨备消耗 均 超过净利润 (亿元) 图 2: 14 年来 平安 银行 大力 计提拨备 并未 使 ROE 落后同业太多 -1000100200300400500600净利润 不良处置影响 拨备净计提影响-20%-10%0%10%20%30%40%50%60%ROE(平安银行 ) 不良处置影响拨备净计提影响 ROE(8家行平均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1.2. 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极简史 我们将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历史简单分为几个阶段: 首轮不良 爆发潮( 20 世纪 80-90 年代)、 四大 AMC 政策性接受四大行的不良贷款( 1999-2008) 、信贷 放量促 商业银行不良率 下降 进入合理区间( 2008-2011) 、 “ 四万亿 ”的 后遗症 显现, 不良率有所 升高( 2011-至今 ) 等四个阶段。 从过往规律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贷款增速呈现一定的反向关联性。 图 3: 贷款 增速与商业银行不良率呈现一定程度的 反向关联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一阶段 :首轮不良 爆发潮( 20 世纪 80-90 年代 )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改为贷款 ,我国 银行业开始有不良贷款的概念 。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 信贷大幅扩张 、 经济过热 , 突出表现 为海南 房地产 繁荣 。 1993年 5 月央行加息, 6 月 政策 限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资产泡沫 就此 破裂 , 大量 不良贷款 开始 积累 。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不良风险逐渐暴露,银行不良率 一路攀升 到 1998 年的 约 33%。 第二阶段 : 四大 AMC 政策性接受四大行的不良贷款( 1999-2008) 1999 年,财政部注资、央行再贷款、成立了 四大 AMC。 到 2000 年 8 月底,四大 AMC 先后完成 1.4 万亿不良贷款的剥离与收购工作 , 使得四大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超过 10 个百分点 。为配合四大行的 改制上市,四大 AMC 于 2004-2005 年、以及 2008 年对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再次进行大规模剥离。四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从 2003 年的 2.54 万亿下降至 2008 年的 0.56 万亿,不良贷款率从 19.6%下降到 2.42%,资本充足率从 3%上升至 11.3%。 至此 , 四大行均成功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 第三阶段: 信贷 放量促 商业银行不良率 下降 进入合理区间 ( 2008-2011) 2006 年是 财政部 规定的政策性接 收 不良的最后期限,此后 不良处置 转向商业化运作 。 2008年底, 农行 8000 亿 的不良 被政策性 接收后,商业银行不良率 进入 合理区间, 自 2009 年 6月之后一直在 2%以下 。“ 四万亿 ”经济刺激计划使得 人民币 贷款 在 2008-2010 三年保持较高的增速 , 叠加宽信用 对 实体经济还本 付息能力的支撑, 贷款增速高于 不良生成速度, 不良率 自然下降 , 到 2009 年三季度 低至 0.90%。 第四阶段 : “ 四万亿 ”的 后遗症 显现, 不良率有所 升高( 2011-至今 ) 0%2%4%6%8%10%12%14%16%18%20%0%5%10%15%20%25%30%35%社融存量 :人民币贷款 :同比 商业银行不良率 (右轴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后 “四万亿 ”时代,贷款增速 显著 下滑, 部分企业面临融资紧张 。 叠加 整体 经济 “软着陆 ”,此前短期内通过 大量投资 扩充 的产能,在经济 下行期 , 开始 显出过剩迹象 , 企业盈利 增速因此受到 一定的削弱 ,这也波及到了 实体 企业 还本付息的能力 。在信贷 收紧和盈利 增速 下滑的双重打击下, 不良贷款 生成开始加速。 这一阶段 ,不良 贷款增速 高于 贷款增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进入 上行通道, 于 2016 年三季 末 达到 1.76%的高点, 此后 直到 2017 年底,一直维持在 1.74%的水平 。受去杠杆政策 下的严监管和社融缩量 的 影响, 2018 年上半年 不良率又 有所抬头, 一季度 上升 1BP,二季度上升 11BP, 主要是农商行不良率上升过快 。 图 4: 17 年 以来 商业银行不良 贷款 率上升主因在农商行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2. 商业 银行 资产质量研究框架 2.1. 商业 银行 资产质量研究框架 概览 2.1.1. 决定 资产质量 三因素 : 历史遗留、 策略 选择 、宏观经济 我们认为, 资产质量 的未来走势 是 银行股 估值 的 决定 因素之一 。为了 准确把握其 边际 变化,可以 将 众多 复杂的影响因素归化为三个方面 : 长期看 历史遗留 (过往信贷投放风格) 、 中期看 宏观经济 、 短期看 策略选择 。 长期 来看 , 一家 银行 的 资产质量 取决于 其 3-5 年前的那一 波 贷款投放 ,行业 、区域、产品的选择 ,投放过程 中 风险控制 标准的把握 , 决定了 当前 的 真实 资产质量水平, 同样的 ,现在的投放特点和质量 将影响 到未来的真实 资产质量水平 ; 中期 来看, 1-2 年内的宏观 经济环境的变化, 通 常伴随着货币 、 信贷或财政政策的 调整,和 部分行业周期性的兴衰更替,将 在较大范围内波及到 实体 的融资环境 或 盈利能力,最终 在 银行的资产质量上有所体现;短期 来看, 一家银行出于战略安排 、 业绩管理 和监管达标 等 多重目标 的 考量, 会制定 年度、季度乃至月度的 经营 管理 策略 , 并在 1 年之内可能 数次 调整 , 就资产质量管理而言, 不良认定严格程度 、 不良 核销处置 和 拨备计提 的 力度对 不良相关指标 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 0.0%0.5%1.0%1.5%2.0%2.5%3.0%3.5%4.0%4.5%5.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不良贷款比例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比例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城市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比例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图 5: 银行 资产质量研究框架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2.1.2. 不良贷款相关的指标体系 : 贷款结构、不良认定、拨备策略 围绕 贷款结构、不良认定、拨备策略等 三个方面 , 结合 上市银行 年报 的数据 ,我们 归纳 汇总了与资产质量相关的指标,列在一张表里 , 主要是 银行经营管理 和 宏观经济环境 两大类 。 贷款 风险的监测体系 包括 逾期欠息天数和五级分类体系 。 贷款 的 质量本质上 是 客户 的 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 意愿 ,尽调 报告、 授信 审查报告、定期平行作业里 的 财务数据等经营相关的信息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该能力, 一线 客户经理与 客户 经常的联络中也能部分 把握 其还款意愿,这些都是贷后管理的内容,但 在总 量 视角 下,这些信息难以系统化、标准化以便观测 。 为便于 总行 管理 和 监管监督,银行开发了 两套 体系 用于动态监测 贷款 质量 :一是 逾期欠息天数 ,客户不会无缘无故地 选择贷款 逾期或 欠息 ,因此 发生 逾期欠息是资产质量出现问题的信号 ,其天数 反映问题的严重性 ,通常认为逾期欠息达 3 个月以上 应该 确认为 贷款 质量 存在 实质性问题 , 有充分理由将其 划分为 不良贷款。 二是 五级分类体系 , 按照 问题的 严重性,将贷款划分为 正常 、关注、次级、可疑 、 损失 五个 类别 , 后三类属于不良贷款 。另外, 对于 部分 出现问题的贷款, 银行 可以 对其 进行 贷款展期、借新还旧、授信重组、授信变更 等操作 ,使其分类重新回到正常或关注,其逾期欠息的天数也会清零 。但因为重组操作 可能并未实质 改变 客户 还本付息的能力和 意愿 , 存在再次 出现 问题 的可能性 , 重组贷款 口径也有一定的 观测 意义。 以贷款 的 行业 /业务 分布和 风险 缓释分布 来 把握 风险暴露 结构。 不同的 行业 /业务 条线 的贷款,其风险暴露特征不同, 例如传统上 批发零售 业、 制造业 、农林牧渔 、 信用卡 是不良 的重灾区,而 金融业、 个人按揭贷款 等 相对不易 发生不良 。尽管银行 个体在投放上有差异,但特定行业 /条线的不良发生还是 有 较大的行业 因素, 透过行业 /条线的贷款分布,能大致把握不良发生的结构性特征。 风险 缓释手段 反映了贷款面临损失 时的敞口大小, 可 用于判断 资产质量 恶化 时 损失发生的 程度 ,一般而言, 信用类、保证类、抵押类、质押类 的风险缓释效果 依次 增强,如果某家银行的信用类和保证类 贷款 占比较高,那么其所受到的资产质量恶化对利润的冲击更大。 同理 , 新增 贷款投放 反映了 银行 贷款结构的边际变化 ,这 将在未来 逐渐改变其风险暴露结构 , 从而 改变 其受 资产质量 恶化 事件影响 的程度。 不良生成 取决于 投放 质量、不良认定标准、重组力度。 历史的 贷款投放质量决定了 问题贷款 的自然 发生 ,不良认定标准 决定了 问题 贷款 转化为不良 贷款的 节奏快慢, 重组 力度一定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程度 上反映 了银行 阻止 不良发生的 努力 ,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不良 净 生成 额 , 体现为正常类 和关注类 的贷款迁徙率 。 拨备 策略 反映在 拨备计提和 不良 处置力度上 ,受 三率达标平衡的约束 。 当期 计提的拨备会在期末确认为 资产 减值损失 ,计提 净额的 正负 决定了当期利润是减少还是增加,因此拨备账户天然具有平滑利润的功效。 拨备 计提和 不良核销 处置 对 拨备 余额 的影响是相反 的 , 二者相抵 之后的净值反映了银行 是在 增厚拨备还是在反哺利润 。 在 三率平衡的约束下,银行通过拨备计提来达到处置不良和平滑利润的双重目标。 表 1: 不良贷款 相关指标体系 类别 小类 指标 名称 贷款结构 五级分类 体系 正常 、关注、 不良 (次级、可疑 、 损失)贷款比率 逾期欠息 体系 逾期 贷款、逾期 90 天以内、 逾期 90 天以上 贷款 比率 行业( 条线 )结构 对公 :贷款 、 不良贷款行业分布 ,按行业 的不良贷款率 对私 :贷款、不良贷款的条线分布,按条线的不良贷款率 风险 缓释 信用 、保证、抵押、质押 贷款 占比 新增 投放 行业( 条线 )结构 贷款 增速;新增贷款中对公和对私的占比; 新增 对公贷款 中的行业分布 ; 新增对私贷款中的条线分布 不良 生成 分类 准确性 逾期 90 天以上 /不良,逾期 90 天以上纳入不良 ; 正常 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还原 不良生成 不良净生成 率 贷款重组 重组贷款 额, 重组 贷款比率 不良处置 处置力度 处置比率 拨备 策略 三率 平衡 拨备覆盖率 、拨贷比、不良贷款率三者之间的平衡 拨备计提力度 信贷成本率 、 信贷成本收入比 ( 以及 对标该 类银行 均值 的偏离度 ) 资产 分类拨备 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期末持有到期贷款减值准备、期 末应收账款减值准备 宏观经济 企业盈利 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利润,工业增加值 融资环境 社融规模 、贷款规模、 贷款 利率 资料来源: 央行 贷款分类指导原则 , 天风证券研究所 2.1.3. 研究方法以同业 比较为主 ,以 平安银行为例 分类的视角: 大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农商行。 银行业 相对 于 其他行业, 其业务 呈现出 同质化的特点 。 A 股 26 家上市银行 可分为 5 家国有大行、 8 家股份行、 8 家城商行、 5 家农商行 , 每个 类别 之内的银行 在 规模和定位上 较为 接近,其 业务 同质化特征更为显著。 同时 ,在 银行的 经营管理 和战略制定过程中, 组内 同业对标也 通常作为 一个重要的视角 , 会 影响到 其 策略选择 。在此基础上 ,银行股 的 估值 的 板块效应比较明显, 板块内部也 体现出 分组分化的特征。 相对来看 , 组间 比较更看重绝对优势, 组内 比较更看重相对优势 。 样本区间 选择 商业 银行业态日趋 成熟 的阶段( 2006-2018 年)。 从 80 年代到 2006 年的不良贷款发生和处置 过程, 带有较强的政策指令 性 的特点, 商业化 程度 不高 。 到 2007 年,四大行已经基本完成股份制 改造并 上市( 除了农行的 8000 亿 的 不良 直到 2008 年底才被政策性接收,其上市要在 2010 年完成 )。 至此 , 我国商业银行 业的 整个业态开始日趋成熟 ,此后 积累的 资产质量数据相对 更加可靠,也更有研究价值。 因此 , 本文 选择 2006-2018 年的数据 作为 样本。 本报告 选择上市 股份行 之一 的平安银行作为案例。 因股份行的 上市 年份大部分 比较早 ( 除光大银行在 2010 年外,其余均在 2007 年 及以前 上市), 年报 数据比较全, 上市股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