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_中泰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赛道_69页.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40726_中泰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赛道_69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40726_中泰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赛道_69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240726_中泰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赛道_69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240726_中泰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赛道_69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240726_中泰证券_机械行业202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赛道_69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2024.07.26 2024中泰机械首席:王可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80001邮箱:目 录CONTENTS 1 235 43 上半年回顾:机械行业整体弱于大盘,设备板块整体业绩承压。内需方面,地产投资持续下行,基建放缓,内需动力不足。外需方面,海外库存同比增速企稳,逐步进入补库阶段。下半年展望:基于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认为下半年制造业内需仍将继续磨底,由被动补库逐渐向主动去库过渡。总量需求不足情况下: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产业创新、产业升级、自主可控。关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先进封装、3C设备等方向。低空经济:政策继续细化,密集落地。已从炒题材过渡板块性机会,看好基建、整机、运营机会;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扩产在即,从非核心设备到核心设备逐步开启国产替代。重点关注磨床、车床等加工设备;先进封装:先进封装产业趋势确定,国内先进封装渗透率大幅低于国外,发展空间大,关注先进封装设备进展顺利的标的;3C设备:AI创新浪潮下的果链设备机会。出口:在全球资本开支周期与补库周期共振情况下,出口有望维持高景气。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国内出口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关注消费设备、工程机械和叉车方向。消费设备:2023年消费设备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估值和业绩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工程机械:出海提升业绩弹性,市场空间广阔;叉车:叉车锂电化趋势下,国产龙头相较国外厂商具备交期、价格优势,且渗透率提升空间大。设备更新:扩大内需是促进国内高水平大循环的关键,上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密集出台,有望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轨交装备、石化装备、工程机械等方向存在大量老旧设备更新替换需求,有望持续收益。轨交装备:动车组高级修放量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行业景气持续;石化装备:设备更新有望带动“三桶油”炼化资本开支上行,石化装备中“整机装置”和“核心零部件”环节标的受益。工程机械:预计下半年挖机内销反弹持续,更新需求逐步释放。维持机械设备行业“增持”评级:上半年市场上小市值机械公司估值普遍下降,市场投资风格向中大盘转变。建议关注全球竞争力强,估值合理,有设备更新催化、出海、新质生产力逻辑的龙头。看好方向包括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先进封装、3C设备、消费设备、工程机械、叉车、轨交装备、石化装备等。风险提示:国家产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出口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相关推荐标的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4图表1:年初至6月30日A股市场涨跌 图表2:机械设备子版块市场表现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注:航海装备为申万军工三级子行业 整体表现:上半年机械设备指数整体表现弱于大盘。自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证综指下跌0.25%,沪深300上涨0.89%;机械设备行业整体下跌13.03%,跑输沪深300指数13.92个百分点,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6位。分板块看:机械行业细分赛道行情出现较大分化。自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其中工程机械整机(受益出口)、轨交设备(景气上行),分别上涨20.21%、9.93%。仪器仪表、机器人、机床工具、自动化设备等受顺周期需求弱势影响,回调幅度较大。1.1、上半年回顾:顺周期弱势震荡,出口、高股息、高景气板块表现强劲5图表5:PPI同比增速(%)图表6:2024年只有3、4月高于荣枯线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3:工业企业存货同比(%)图表4:工业企业营收、净利润累计同比(%)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顺周期:制造业需求不足,景气低迷。从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的增速看,24年1-5月份,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有所回升,5月增速为3.6%,行业处于被动补库阶段。工业品PPI指数已连续21个月为负值,今年6月PPI同比减0.8%,表明制造业景气低迷。2024年制造业PMI和新订单PMI仅有3、4月在荣枯线以上,表明制造业景气度疲软,需求端低迷。1.1、顺周期:景气度疲软,需求端低迷6 从业绩端看,顺周期相关设备业绩下滑: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子版块受顺周期需求低迷影响,2024一季度业绩下滑明显,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58.7%、55.5%、27.2%、21.3%。出口、高股息、高景气赛道业绩表现强劲:出口:航海设备、工程机械整机、纺织服装设备海外收入占比高(2023年分别为38.1%、42.8%、44.3%),海外市场持续表现良好,设备出口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4Q1工程机械净利润增速9%、纺织服装设备净利润增速103.9%。高股息:工程机械整机、轨交装备股息率相对机械行业其他子版块更高(2023年股息率分别为2.14、2.75)。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基本面改善,经营相对稳定、能提供持续的分红,作为高股息标的受市场青睐。高景气赛道:船舶(处于全球造船业十年上行期)、轨交(设备更新叠加高级修周期驱动)、纺服设备(全球纺织服装消费需求稳健复苏)等行业景气度上行。图表7:机械设备行业细分板块业绩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注:航海装备为申万军工三级子行业1.1、出口、高股息、高景气板块:表现强劲7图表8: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图表9:新质生产力关注方向来源:中国政府网,求是网,人民网,国家信息中心,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内需动力不足,看好结构性机会。基于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认为未来制造业内需仍将继续磨底,由被动补库逐渐向主动去库过渡。总量需求不足情况下,看好结构性机会: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新质生产力:强调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产业创新、产业升级、自主可控。建议关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先进封装、3C设备等方向。低空经济:可以类比21年的人形机器人阶段,目前政策继续细化,密集落地。已从炒题材过渡为板块性机会,关注订单兑现和业绩弹性。看好低空经济中基建、整机、运营机会。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扩产在即,从非核心设备到核心设备逐步开启国产替代。重点关注磨床、车床、热处理设备等加工设备。先进封装:先进封装产业趋势确定,AI和大客户驱动,国内先进封装加速发展。国内先进封装渗透率大幅低于国外,发展空间大,关注先进封装设备进展顺利的标的。3C设备:重点关注AI创新浪潮下的果链设备机会,行业的成长性来自于自动化率提升、设备升级等。1.2、下半年展望:顺周期或仍将磨底,看好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方向8图表10:机械设备(申万)行业海外收入及占比 图表11:全球制造业PMI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1.2、下半年展望:顺周期或仍将磨底,看好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方向 出口:海外拓展持续加速,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选取机械设备(申万)578家公司,整体海外收入占比从2013年15.0%提升至2023年21.8%。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强在海外市场的布局,预计未来机械设备行业的海外收入将持续增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下半年出口有望维持高景气:2024年以来全球制造业PMI持续恢复,目前已连续6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上。在全球资本开支周期与补库周期共振情况下,出口有望维持高景气。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出口企业有望充分受益。此外,需注意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出口带来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加征高额关税等),需关注非美需求和间接出口。工程机械: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空间近万亿元,我国出口金额占全球约1/4,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出口占比提升,主机厂业绩弹性将释放。叉车:叉车锂电化趋势下,国产龙头相较国外厂商具备交期、价格优势,且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消费设备:2023年消费设备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估值和业绩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消费设备的衣、食、住、行领域。纺服设备:智能化转型和出口市场的稳健表现提供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9图表12: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 图表13:大规模设备更新关注方向来源:中国政府网,证券时报,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设备更新:扩大内需是促进国内高水平大循环的关键,上半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密集出台,有望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重点关注政策明确,需求强劲的品种。工程机械、石化装备、轨交装备等方向存在大量老旧设备更新替换需求,有望持续收益。轨交装备:设备更新主要驱动因素是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动车组高级修放量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行业景气持续。石化装备:设备更新主要驱动因素是提升能效。能效指标是衡量石化设备更新的主要标准。设备更新有望带动“三桶油”炼化资本开支上行,石化装备中“整机装置”和“核心零部件”环节标的受益。工程机械:设备更新主要驱动因素是排放标准的升级,设备更新+出海提升业绩弹性,预计下半年挖机内销反弹持续,更新需求逐步释放。1.2、下半年展望:顺周期或仍将磨底,看好新质生产力、出口、设备更新方向10目 录CONTENTS 1 235 411图表14:新质生产力投资框架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2.1、新质生产力框架:关注确定性强,边际变化大的方向 122.2、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持续发酵,政策端及产业端双轮驱动 核心观点: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政策持续发布及完善,eVTOL技术进步及城市空中交通需求逐步提升,eVTOL航空器行业持续发展。当前低空经济板块已从炒题材过渡为板块性机会。短期热度褪去,更应该回归理性,从产业端角度看低空持续性发展机会,重点关注订单兑现和业绩弹性。综合政策落地情况和产业链逻辑,我们结合订单及落地进度对板块得出推荐排序:整机、基建、运营核心零部件其他板块。图表15:低空经济板块推荐思路来源:公司图标来自各公司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整机、基建及运营核心零部件其他板块+13图表16: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来源:政府公开文件,中泰证券研究所2.2.1、低空经济:政策端 继续细化,密集落地关于支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要素保障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 2026年)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24年5月22日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我国首部针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的技术规范国家层面地方层面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2024年2月1日 深圳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2024年4月18日 苏州2024年5月8日 浙江2024年5月15日 北京2024年5月15日 南京2024年5月15日 广州2024年5月22日 武汉2024年6月4日 四川2024年5月30日 珠海+142.2.2、低空经济:整机端 资质认证进展 依据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对于航空器(包括各种飞机、旋翼机、滑翔机、载人气球等)制造商,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共需要三类证件: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及标准适航证(AC)。eVTOL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还需运营许可证(OC):2024年3月15日,民航局发布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92部运营许可的申请和颁发征求意见的通知,运营管理制度有望逐步完备,加速商业应用规模性落地。在资质审核进展方面,亿航智能领先于国内外同行,处于先发地位:EH216-S型号已经顺利取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三证,具备了大批量生产交付飞行器的资质条件,先发优势明显。未来整机业务渗透率提升及国产化趋势,有望带动国内整体板块迎来大规模发展机会。图表17:eVTOL资质审核过程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18:亿航智能EH216-S已取得三证来源:亿航智能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类别 含义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申请人提交的这一航空器的型号设计,满足了相应的适航标准要求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申请人已建立了一整套的用于航空器生产的质量系统,能够确保其生产的每一架航空器及其零部件均能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标准适航证(Standard AirworthinessCertificate)该单机符合经批准的设计,且处于安全可用状态+152.2.3、低空经济:基建端 地面基站(起降点)按照小、中、大三级基站进行分类,麦肯锡预计基站的建造成本为140-5000万元,运营维护成本为430-12000万元/年。同时,对于大型和中小型城市,预计其发布需要不同数量的各型基站85-100个和38-65个,建造成本分别为2.50-3.20亿元和1.10-1.45亿元,运营维护成本分别为8.00-9.50亿元和2.50-3.60亿元。图表19:eVTOL基站建造/运营成本来源:麦肯锡,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20:建设成本来源:麦肯锡,中泰证券研究所+162.2.3、低空经济:基建端 地面/机载雷达 eVTOL智能驾驶需能借助视觉、红外、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新型传感器,采取极简操控方式(SVO),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增强飞机的环境感知能力,综合运用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已感知的环境进行智能决策分析,并利用电传操纵系统建立的良好控制基础,最终让整套飞行操控系统具备无人驾驶的自主飞行能力,是一个从辅助驾驶、半自动飞行再到最终的全自主飞行的递进过程。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具有精细化、高维度和智能化的处理能力,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优异,可同时满足对各类目标精细化测量、高数据更新率、多目标跟踪及远探测距离等众多需求,解决“中小尺度目标”和“远、慢”目标的探测痛点问题,因此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图表21:不同类型雷达的应用场景来源:纳睿雷达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22:有源相控阵雷达航空领域解决方案来源:纳睿雷达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纳睿雷达AXPT0464型多功能双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固定式、可同时探测气象目标纳睿雷达mmwr001型双极化毫米波雷达:获取目标距离、速度、角度,通过偏振信息对目标进行识别,确认目标类型,环境适应性高+172.2.4、低空经济:零部件端 推进系统技术路线 纯电动电推进系统由供电系统和电力推进系统组成,不需要发动机;油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是指由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作用的推进系统,架构类似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架构,根据发动机是否直接提供推进动力,可分为并联式架构和串联式架构。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发布“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建设将“绿色航空”作为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一方面,企业和机构正在持续优化飞机设计和采用新型复合材料,降低飞机油耗,从而提高飞行效率;另一方面,逐步推进电推进技术发展,但目前锂电池能量密度限制了飞机的有效载荷和航程;此外,还可以选择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波音、空客、德事隆等航空企业已经开展了SAF的探索应用,但现阶段SAF的生产成本远高于传统航空煤油,而且产能受限严重。在短航程和垂直起降方面,纯电动方案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城市空中交通市场正在逐步探索和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旨在提升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和性能可靠性。图表23:纯电和混动推进系统基本架构来源:分布式电推进飞机电力系统研究综述,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24:全球新能源航空器在研项目类型来源:氢燃料电池支线飞机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中泰证券研究所混合推进系统基本架构纯电推进系统基本架构并联式混合动力架构串联式混合动力架构+182.2.4、低空经济:零部件端 推进系统价值量 根据Lilium公布数据,推进系统价值量约占整机的30-40%。以亿航智能EH-216S零售价239万元为例,单机配置3台电机驱动,则单台电机驱动价值量约为20-30万元/台。根据Roland Berger预测,到2050年,全球载人运营eVTOL将达到16万架,其中城际交通(规划航线专线飞行)约29%,机场班车(机场和周边起降点间专线飞行)约35%,城市出租(任意可用起降点间按需飞行)约36%。我们认为,以目前平均单机成本和单机价值量占比估算,电机驱动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880亿元。图表25:LiliumJet制造成本拆分来源:Lilium Analyst Presentation 2021,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26:2050年电机驱动市场规模预测(亿元)来源:亿航智能,中泰证券研究所估算+192.2.4、低空经济:零部件端 高性能电池 相较于电动汽车,eVTOL对电池高比能、高功率、安全性、快充及长寿命等的要求更高,并且不同类型的eVTOL悬停与巡航时所需的电池比功率也有所差距,电池的比能量(能量密度)水平决定eVTOL的航程。首先从能量密度看,eVTOL对能量密度的需求远远超过汽车。目前eVTOL电池为285Wh/kg,对比乘用车三元电池(200Wh/kg)高出四成,更是乘用车铁锂电池(140Wh/kg)的两倍。同时,285Wh/kg的性能指标尚不能充分满足要求。工信部等四部委在去年10月发布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中提出,要满足电动航空器使用需求和适航要求的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500Wh/kg级产品小规模验证。从充电倍率方面,由于起降的特殊场景要求,eVTOL电池的瞬间充放电倍率须在5C以上,而乘用车动力电池在倍率性方面仍处在从1.3C1.7C向1.7C2.5C的迈进阶段。安全性方面,高空巡航让eVTOL对电池的要求前所未有地严苛,美国FAA第23部分认证要求是使发生事故的概率在千万分之一,而欧盟EASA要求的是十亿分之一的事故率。极高的安全性对航空电池是一大挑战。图表27:eVTOL电池参数要求来源:GGII,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28:eVTOL和电动汽车电池性能对比来源:Challenges and key requirements of batteries for eVTOL aircraft,中泰证券研究所+202.2.5、低空经济:受益标的关注低空产业政策持续推进,及产业链技术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亿航智能:全球eVTOL龙头企业,三项认证齐备有望率先发力。万丰奥威:国内固定翼飞机龙头,先发优势明显。纳睿雷达:相控阵雷达龙头,有望受益基建发展迎来业绩增长。华设集团:交通设计龙头,前瞻布局低空板块。深城交:城市交通规划设计龙头,有望率先受益大湾区低空基建步伐。中信海直:低空直升机运营龙头,地处深圳有望率先受益低空运营布局。卧龙电驱:国内电机驱动系统龙头制造商。宗申动力:国内摩托车发动机龙头,前瞻布局航空发动机。祥鑫科技: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厂商电池箱体及液冷板供应商。+21图表29:人形机器人发展3个阶段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整理 2.3.1、人形机器人正处于“研发到小批量生产”的关键阶段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研发阶段,完成软硬件方案的固化。阶段2:小批量试生产,即产业链导入期。当软件算法达到一定高度且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一些企业会启动小规模试生产。阶段3:量产阶段,随着软硬件成熟度提升,人形机器人进入业务落地阶段,硬件降本推动销售价格逐步下降,渗透率逐步提升。我们当下正处于从阶段1向阶段2过渡的关键阶段。研发阶段小批量试生产量产阶段重点:送样、反馈、技术定型重点:扩产规划、设备招标重点:降本情况、生产稳定性22 小批量生产预期:特斯拉官方并未给出明确的官方指引。在2024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开启限制性生产,明年将看到1000或几千台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内工作”。市场将“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作为小批量生产启动的时间节点,将“1000或几千台”这一数据作为明年产量的预期。跟踪零部件厂商设备采购,是验证小批量试生产阶段何时到来,判断下一轮人形机器人行情的核心指标。该阶段是行业基本面真实经历质变的关键阶段,也是机构投资者可以积极参与机器人行情的阶段。与设备采购可以交叉验证的指标包括:本体公司的定点;零部件公司披露的资本开支计划。小批量生产预期的量级水平,我们将从供给端,即硬件生产的降本情况及需求端,即特斯拉本体的进度情况逐步分析。2.3.2、当前阶段产业链最关注小批量何时到来、小批量生产预期的量级水平图表30:零部件设备采购是判断人形机器人行情的核心指标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整理本体公司定点资本开支计划零部件设备采购 232.3.3、供给端:零部件国产制造为量产提供前置条件以丝杠为例 在人形机器人爆发前,行星滚柱丝杠是个极为小众的产品,主要用在军工、汽车制造设备、医疗、机床等行业。2023年总体市场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市场主要供应商为舍弗勒、力士乐等外资品牌。以某海外品牌行星滚柱丝杠为例,售价约2万人民币/根。其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小。行星滚柱丝杠原材料为特钢,计算方式为特钢吨单价*重量,一般来说长度在400mm以内的丝杠质量不超过3kg,按照特钢单价来估算,原材料成本不超过30元,占比极小。行星滚柱丝杠属于精密加工产品,生产门槛较高,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包括磨床、车床、热加工设备等。考虑到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之高,磨削加工等生产节拍较慢,因此预计设备折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图表31:行星滚柱丝杠(螺母)工艺流程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242.3.3、供给端:零部件国产制造为量产提供前置条件以丝杠为例 随着产品逐步完善与产业推进,各家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开始试用/采购国产设备,从非核心设备向核心设备逐步开启国产替代。国产设备具备以下优势:配合定制化开发;大幅降本。在CNC加工设备中,国内高精度市场此前为外资磨床垄断,国内企业份额较少,目前看到国内磨床设备企业的积极技术迭代创新,下游企业对国产设备接受度逐步提升。以汉江机床为例,率先开发SK7120数控螺纹塞规丝杠磨床,可加工各种齿形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外螺纹,参照滚珠丝杠精度国标,磨削精度可稳定达到P1级。当以丝杠为例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生产后,为明年生产5000-10000台机器人奠定基础;伴随国产设备精度性能的提升,当丝杠产生产业链实现全国产设备后,设备的供给约束放开且零部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则为10万台人形机器人生产提供前置条件。图表32:机床主要技术参数来源:秦川机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泰证券研究所整理主要规格最大磨削直径 200mm最大安装直径 200mm顶尖距 350mm最小磨削直径 2mm可磨螺纹最大长度 250mm可磨螺纹最大螺距 0.25-6mm可磨螺纹最大导程角 30可磨螺纹头数 199(任意)252.3.4、从本体规划角度,人形机器人25年将进入限制性生产,产业链扩产在即 图表33: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度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人形机器人的软件算法可以拆分为感知、规划决策与运动控制三部分。感知算法与规划决策在智能驾驶多年积累的技术迭代基础上,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运动控制则是相比智能驾驶全新的算法部分。按照目前推出的人形机器人demo来看,硬件方案基本定型,后续研发重点为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完成端到端大模型的迭代。由于机器人训练涉及运动控制,无法在纯数字孪生系统中进行训练,必须使用实体机器人。算力及数据进展进展:特斯拉计划2024年年底前,对DOJO超算中心投资超10亿美元,目标是总算力提升至10万pflops,即100eflops。根据车端自动驾驶的经验,考虑到机器人的行为控制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场景输入。今年下半年,算力已经暂时不缺,急缺数据的喂养。因此一定数量用于端到端大模型训练的机器人是急需的。研发、设计阶段结束硬件方案大致确定、明确供应商2024年底前,完成软硬件方案的适配2025年进入限制性生产2026年或将在市场进行销售262.3.5、人形机器人:建议关注标的 行星滚柱丝杠生产商,存量CNC加工设备,产能富裕贝斯特 CNC加工设备商,预计推出高精度螺纹磨床产品。华辰装备 老牌螺纹磨床领军企业,市占率第一。内外螺纹磨床已实现对下游丝杠企业的销售,工况优秀情况下实现P1。秦川机床 内外螺纹磨床出样机,且装配自动上下料机械臂,协助企业实现大批量稳定生产。日发精机 车床生产企业,非运动部位可以以车代磨,运动部位减少余量提升磨床效率。浙海德曼 成立机器人子公司,专注该产业链。拥有生产行星滚柱丝杠生产能力北特科技 人形机器人扩产设备类最为受益的为磨床,由于其生产节拍较慢,因此设备折旧较高,推算出的设备空间较大。高精度车床是工艺流程中与磨床有部分替代关系,也是工艺流程中关键设备,同样下游企业对国产设备接受度逐步提升过程中,因此推荐标的中,除核心零部件标的外,在设备端我们选择磨床即车床标的。图表34:标的梳理来源:北特科技,贝斯特,华晨装备,秦川机床,日发精机,浙海德曼,中泰证券研究所27图表35:全球和中国先进封装占比变化情况 图表36:不同工艺节点下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成本来源:Yole、JW Insights、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IBS、Chiplet异构集成技术现状与挑战、中泰证券研究所 2.4.1、先进封装产业趋势确定,国内发展空间大 产业进展:国内先进封装产业处于1-N阶段,但先进封装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多个环节的国产设备仍处于0-1阶段。行业重点催化为:国产设备技术节点进展、设备订单落地、下游扩产等。国内先进封装有望快速发展:国内提升空间大:根据YOLE,2014-2022年全球先进封装渗透率由38%提升至47.2%,随着AI、智能驾驶等发展,先进封装增速更高,其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根据JW Insghts,2022年中国先进封装占比为38%,渗透率低于全球水平。AI和大客户驱动,国内先进封装加速发展。(1)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趋势确定;(2)英伟达高端AI芯片出口受限,国内企业需要靠先进封装提高芯片算力性能,国内先进封装有望快速发展;(3)华为等重要客户需要靠先进封装一定程度上突破封锁限制。AI和大客户布局共同驱动,国内先进封装产业快速发展。38.0%39.4%41.2%41.4%42.1%45.6%45.0%44.6%47.2%25.0%28.0%32.0%33.0%35.0%35.0%36.0%37.0%38.0%0%5%10%15%20%25%30%35%40%45%5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全球先进封装占比(%)国内先进封装占比(%)282.4.2、国内快速发展,设备供需两端受益 预期差在哪里?先进封装本质为封装结构和工艺创新,直接对应的是封装段设备。先进封装趋势早已成为产业和资本市场共识,为何先进封装很多投资者会直接投资下游,而封装段设备认可度较低?后端设备市场空间相对较小。根据SEMI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中,晶圆制造端、后端封装、后端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956.1、40.3、62.7亿美元,占比分别为90.3%、3.8%、5.9%。国产化率低,但国产化进度较慢。经过多年发展,封装设备国产化率仍然较低,2021年贴片机、划片机、引线键合机国产化率均不足5%。图表37: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变化及预测(十亿美元)图表38:半导体封测设备国产化率较低来源:SEMI、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CEIA、中泰证券研究所 2017 2021 2025E 1%3%10%ASM K&S Besi Shinkawa 1%3%12%ASM Besi Canon Shinkawa 1%3%10%Disco Accretech 5%15%25%Teradyne Advantest Cohu 10%21%35%Advantest Cohu 4%9%20%TEL Accretech Formfactor 4%10%18%0204060801001201402022A 2023A 2024E 2025E晶圆制造端设备 后端封装 后端测试设备29图表39:先进封装带来BUMP、TSV、RDL等新工艺和新设备需求来源:CEIA、中泰证券研究所2.4.2、国内快速发展,设备供需两端受益 需求端:先进封装推动封装设备市场空间增大。先进封装推动传统封装设备“量价齐升”,同时也会增加一系列新设备需求:(1)先进封装工艺复杂度提升,且封装对象更小、更多、更轻薄,对半导体封测设备的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且推动其需求量的增加,封测设备需求量价齐升:先进封装中,芯片层数增加,芯片厚度需要更加轻薄以减小体积,因此减薄设备需求增加;ChipLET中,芯片变小且数量变多,划片时需要将晶圆切割为更多小芯片,先进封装中划片机需求的数量和精度都会提升;芯片变小且数量提高之后,对固晶机的需求量和精度要求都会提升;在SIP或ChipLET中,一个塑封体中封装了多个小芯片,若其中部分芯片不良,则会导致整个大芯片整体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先进封装中,需要对小芯片进行全检,测试设备需求增加。(2)先进封装包含Bump(凸块)、TSV(硅通孔)、RDL(再布线)等新工艺,带来光刻、回流焊、电镀等一系列新设备需求。302.4.2、国内先进封装加速发展,设备供需两端受益设备国产化加速。国产化需求加速。封测厂因为部分产能给国外代工,设备国产化意愿偏弱。目前华为等大客户出于突破封锁限制的目的布局先进封装,加强了对于国产设备的需求;企业逐步实现突破。部分3C设备企业重点拓展封装段设备,并逐步取得突破,部分企业有送样验证甚至订单进展。产业标的增多,并已形成板块效应。图表40:先进封装设备梳理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整理 312.4.3、关注板级封装设备 板级封装是扇出型封装重要方向。扇出型封装分为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OWLP)与扇出型板级封装(FOPLP)。二者区别在于载板,板级封装重组载板由8寸/12寸wafer carrier转换为大尺寸方形面板。目前板级封装适用于中低端应用,与WLP应用领域互补;随着技术发展,PLP逐步向10um线宽以下市场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板级封装快速发展。面积利用率高,减少物料损耗;封装效率提高,规模效应强;更大的有效曝光面积。当前,应用于HPC、IDC、AI等领域的GPU、FPGA等大尺寸超高密度芯片产品发展较快,大尺寸产品需要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图形曝光,产能受限、良率降低,而板级封装能够轻松应对大尺寸产品,具备更高产能、提升良率。板级封装扩产,产业化进程有望加快。根据半导体国产化,2023年4月,成都奕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奕成科技”)高端板级系统封测集成电路项目点亮投产仪式在成都高新西区举行。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大陆首座板级高密系统封测工厂正式进入客户认证及批量试产阶段。根据成都高新2024年2月新闻,奕成科技正为二期产线的扩产进行着设备移机与调试。资料来源:LiChase,势银芯链,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41:板级封装部分产能统计企业 投资规模 地点 产品类型 目标年产能弈成科技 55.3亿元 成都 PLP封装(对应封装产品为2D FO/FC/CSP/FCBGA)21.6万片(PLP基本尺寸510*515)矽磐微电子 重庆 PLP封装(功率半导体为主)6万片(PLP基板尺寸580*600)深圳中科四合 深圳 PLP(用于功率器件)29.3万片(PLP基本尺寸406*508)广东佛智芯微电子佛山 PLP封装(对应芯片产品为电源开关、功率器件)1.3万片(PLP基板尺寸600*600)32图表42:先进封装设备受益标的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注:股价取自7月26日2.4.4、受益标的 先进封装于供需两端对设备产生重大影响,先进封装产业趋势下,国内设备商将充分受益,重点关注先进封装设备进展顺利的标的。芯碁微装:直写光刻设备处于先进封装关键工艺环节,公司产品进展迅速;新益昌:国产固晶机龙头,受益于先进封装发展趋势;光力科技:布局研磨机和划片机,验证进展顺利;凯格精机:晶圆植球设备;劲拓股份:先进封装热工设备。332.5.1、AI推动果链景气向上,关注果链设备AI有望推动3C行业新一轮创新周期。消费电子终端有望成AI落地良好场景,AI终端有望推动新一轮换机需求,看好AI推动下的创新浪潮。AIPC:2023年,英特尔、AMD、高通等处理器大厂纷纷推出支持本地AI大模型运行的AI PC处理器,下游的众多PC厂商也纷纷响应,计划开始销售AIPC。根据Canalys,AI对于PC产业将有深远影响,包括代工厂、处理器厂商和操作系统供应商都将在2024年推出支持AI的新型PC,将提升换机需求,尤其是商务领域。AI PC有望快速增长,2024年PC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8%至2.67亿台,其中AI PC占比将达19%。AI手机:2024WWDC,苹果宣布正式与OpenAI合作,将ChatGPT集成到系统生态中,由最新的GPT-4o驱动,免费使用。接入大模型后,Siri变得更加聪明;内置图片AI消除功能,可以Siri一键修图;支持系统录音APP、通话录音撰写文字并概括等。AI有望带来新一轮换机周期,同时终端产品有望在算力、散热、光学等方面创新并带来新一轮3C自动化需求。图表44: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来源:网易科技、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43:联想发布的AIPC来源:联想、中泰证券研究所3C AI 342.5.1、AI推动果链景气向上,关注果链设备图表45:苹果历年手机型号及销量变化(万部)来源:IDC、中泰证券研究所3C AI 年份 苹果手机产品 苹果手机出货量(万部)2007年 iPhone 1392008年 iPhone 3G 11632009年 iPhone 3GS 20732010年 iPhone 4 39992011年 iPhone 4S 72292012年 iPhone 5 125052013年 iPhone 5S和iPhone 5C 150262014年 iPhone 6和iPhone 6 Plus 169222015年 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 231222016年 iPhone 7、iPhone 7 Plus和iPhone SE 211882017年 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 216762018年 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 208802019年 iPhone 11、iPhone11 Pro、iPhone11 Pro Max 191002020年iPhone SE 2、iPhone 12、iPhone 12 Max、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2 mini 206102021年 iPhone 13、iPhone 13 mini、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 235802022年 iPhone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 226302023年iPhone 15 标准版、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23460352.5.1、AI推动果链景气向上,关注果链设备3C AI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46:中国5G手机渗透率变化情况 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高,带来新一轮换机需求。手机是AI落地非常好的场景,具备算力、与日常生活结合度高、保有量大特点。在行业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手机品牌厂商有望积极拥抱AI终端,参照5G换机潮,2019年8月-2020年6月,5G手机渗透率由0.71%提高至61.17%,在各大厂商推动下,AI终端渗透率亦有望快速提高。苹果份额有望提升。苹果具备芯片等硬件优势、生态优势(例如不同APP优化兼容)、高端客户群体优势,AI终端早期阶段,苹果有望拉开和安卓的差距。0%10%20%30%4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