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客运总站建设项目 可 行性研究 报告书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3 年 10 月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1.1.2 项目 业主 安徽省新站 交通发展公司 1.1.3 项目性质 新建 1.1.4 项目建设 地点 拟建的 新站 客运枢纽站位于 合肥市新站 区 新站 镇 绕城路东侧(泗义村、万和村) ,项目地处 新站 中心城区东南部,东靠成绵乐高速、成绵高速公路;西临绕城路;南临南二路;北接电子路。 本项目用地为不规则梯形,项目总用地面积 68 亩,净用地面 积44048.05 平方米。 合肥市新站 区国土资源局为本项目出具了情况说明,项目拟建地块在 合肥市新站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图上一般农田 52.4 亩,集体建设用地 15.1 亩,果园 0.5 亩。 1.1.5 站场建设标准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1、 设计的生产能力 表 1-1 新站 客枢纽站设计年度站内作业量指标表 年发送能力 (万人 /年) 日发送能力 (人次 /日) 日发班次 (班次 /日) 发车位 最高聚集人数(人) 汽车发车位(个) 公交车发车位(个) 公交车 班线 公交 车 班线 测算 值 实际 值 测算 值 实际 值 公交 车 班车 737.7 656.27 20200 17980 1148 24 15 27 18 1616 1438 2、站级标准 根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JT/T200-2004) 和本项目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预测结果, 新站 客运枢纽站按一级车站标准设计。 1.1.5 项目建设内容 及规模 新站 客运枢纽站按一级汽车客运站设计,设计日发车班次 1148班,日均发送旅客量 6.214 万人次 。设 公交车发车位 18 个、汽车发车位 15 个,驻站公交车 80 辆,客车 78 辆。公交车发往 新站 城 区、各乡镇及 合肥市 区,长途车发往成都其他区市县及成都周边地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 68 亩,净用地面积 44048.05 m2,总建筑面积45729.10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32762.87 m2 ,地下建筑面积12966.33m2。建设内容包括 1 栋 2F 客运站、 1 栋 2F 停车楼及 站前广场等,并 配套建设 污水预处理池、隔油沉淀池、道路绿化、给排水系统等设施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3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表 1-2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 标 备 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45333.22 合 68.0 亩 2 项目净用地面积 m2 44048.05 3 总建筑面积 m2 45729.1 4 地上建筑面积 m2 32762.87 其中 客运楼建筑面积 m2 13061.93 停车楼建筑面积 m2 19700.94 5 地下建筑面积 m2 12966.23 6 建筑基底面积 m2 14754.75 7 建筑密度 33.50% 8 容积率 0.74 9 绿 地 率 23% 10 停车位 辆 466 其中 客运楼停车位 辆 342 地下 停车楼停车 位 辆 124 地上 11 总图工程 11.1 站前广场 m2 6012 11.2 道路工程 m2 13150.25 11.3 绿地面积 m2 10131.05 11.4 地下人行通道 m2 703 11.5 电力通道 m 200 11.6 弱电管线 m 350 11.7 给排水系统 m 250 含雨污系统,给水系统与消防共用 11.8 天然气系统 m 80 含用户调压箱,饭店配套项目 1.1.6 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现有施工技术水平,考虑该项目的具体情 况, 项目建设周期从前期可研、报建等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历时 24 个月,即 2011 年12 月 -2013 年 11 月。 1.1.7 项目 经济指标 表 1-3 项目经济指标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4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序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指标数据 备 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1858.60 1.1 工程费用 万元 13060.30 1.2 工程建设其他费 万元 6585.80 1.3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190.89 1.4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1021.62 2 建设期 月 24 3 营业收入 3.1 经营期第 1 年 万元 4143.62 3.2 经营期第 2 年及以后 万元 5179.53 正常年份 4 税金及附加 4.1 经营期第 1 年 万元 227.90 4.2 经营期第 2 年及以后 万元 284.87 正常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665.41 年平均 6 净利润 万元 1598.51 年平均 7 总投资收益率( ROI) % 12.35% 8 资本金净利润率( ROE) % 18.04% 9 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 所得税前 12.58% 14.69% 所得税后 10.18% 11.11% Ic=8% 10 财务净现值 ( FNPV) 所得税前 5364.08 3182.28 所得税后 2455.38 708.09 11 投资回收期 所得税前 7.70 6.77 含建设期 所得税后 8.46 7.53 含建设期 表 1-4 国民经济指标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 经济净现值 ( ENPV) 经济效益费用比 ( EBCR) 13.74% 5307 万元 1.32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5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1.1.8 资金筹措 项目 总投资 21858.60 万元,资金来源包括自筹资金、上级补助和社会融资。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金额如下: 1、业主方自筹资金、上级补助: 8858.60 万元,占总投资的 40.53%(资金性质: 新站 区政府决定项目业主 安徽省新站 交通发展公司自筹部分资金, 该资金 全部由区政府财政注资,作为国有资本金,客运站将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国有独资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故本报告仅对本项目单独估算及评价,不涉及业主方其它经营项目); 2、社会融资: 13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59.47%。 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有关规划 ( 1) 新 站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2) 新站 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纲要; ( 3) 合肥市 总体规划( 2003 2020); ( 4) 合肥市新站 区区域总体规划( 2007-2020); ( 5) 合肥市新站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2、工程技术标准 (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3) 汽车站站级划分和建设要求( JT/T200 2004) ; ( 4) 新站 区客运枢纽站规划方案设计 ;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6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 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 JGJ 60-99) ; ( 6) 其他国家相应法规,规范 ; ( 7)现场勘察调研情况; ( 8)建设业主提供的其它基础数据和资料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 项目编制的内容 可研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市场 分析及需求预测 、 站场选址及建设条件、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建设方案、节能方案、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运营管理及劳动定员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社会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 风险分析等。 1.3.2 项目 建设 背景及必要性 根据对目前 新站 区客运量的分析,目前 新站 区汽 车站已不适应需求,基本都是超负荷运营。按照 新站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 新站 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纲要提出 新站 客运枢纽站的建设。 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客观现实、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的要求; 同时也是 实现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7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1.3.3 社会效益分析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3、提升 新站 区城市形象,完善区域规划; 4、提高 新站 区交通基础服务设施的质量; 5、规范客运市场管理、为形成开放、统一、竟争、有序的公路客 运站场创造条件; 6、增加所在地居民就业和收入; 7、提升区域土地价值;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 合肥市 以及 新站 区城市总体规划,符合 新站 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项目的建设能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 根据对建设条件、工程方案和项目投资的分析研究,本工程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方案可行,投资合理,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且可行。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8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新站 区城市概况 1、地理区位 新站 区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 处于“绵德成 眉乐”城市带核心位置, 合肥市 北部,是成都的北部副中心 ,区位优势突出。 。其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新站 城区距 合肥市 区 16 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 24 公里,北与德阳市广汉、 合肥市 青白江区毗邻,西与 合肥市 彭州、 新站 接壤,东、南与 合肥市 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相连,是城市北向发展的必经之处。 , 图 2-1 新站 区位图 2、行政区域划分 新站 区三分之二为平原,三分之一为浅丘,属都江堰水系自流灌溉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自古被誉为:“天府膏腴,川西碧玉”。全区幅员面积 496km2, 2009 年全县总 人口 67.6万。现辖 13 个镇(街办)、 2 个街道, 255 个村(社区)。 图 2-2 新站 区行政区域划分图 3、 社会经济条件 新站 区是 合肥市 新设立的城市建设区,是 2004 年 合肥市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形成 “机械、电子、食品、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9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医药、家具 ”五大支柱产业。 新站 区自 1994 年以来,连年被评为 “ 安徽省 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 ” 之一。 2010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318.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0%。全 年 财政收入 107.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73 元,比上年增 长 12.70%;农民人均纯收入 8985 元,比上年增长 16.7%。 新站 区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区县二十强的第二名。拥有 新站 工业开发区、 新站 物流中心和成都家具产业园 3 个招商载体。 图 2-3 新站 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情况 结论: 新站 区地理区位优势突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的突破,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本项目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外环境背景。 2.1.2 新站 区在 合肥市 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 合肥市 对 新站 区的空间战略规划中的定位 新站 区处于 合肥市 空间发展战略中北进战略 成德绵经济带上,是其发展的纽带。在 以 合肥市 中心城为主,以北部新城、南部新城、东部新城和西部新城为辅的“一主、四辅”的城市空间结构中, 新站区为四辅之一。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0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2、 合肥市 对 新站 区在都市区功能中的定位 新站 区在都市区重大空间要素整合中被定位为城市近郊休闲度假区,内容 以郊野田园风光,健身休闲娱乐为主题,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重要去处。 3、 合肥市 对 新站 区交通体系中的要求 在对外大交通体系中 新站 区位于 合肥市 对外的北通道上,在 合肥市 都市区交通体系中,远期建设 新站 青白江 金堂高速公路,与成南高速公路相接。 在重大交通设施整合规划中, 合肥市 空间战略规划 要求将北编组站及青白江、 新站 铁路货运站及青龙场公路主枢纽货运站有机结合,形成 合肥市 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区。 4、 合肥市 空间战略规划实施时序中对 新站 区的要求 合肥市 都市区近中期城市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北面的 新站 组团,在 新站 建设北部物流中心,建设中心城与各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绿地。 5、 合肥市 对 新站 区的产业定位 在成渝经济带中, 合肥市 以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冶金、食品、汽车、石油化工、新材料、商贸农业、旅游、物流为主导产业,其产业分为三个圈层梯度布局, 新站 区属于 合肥市 第二圈层:集中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县城和重点镇 从各自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注重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以开发区和工业区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现代加工业,吸收市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业。 结论: 合肥市新站 区的空间战略规划、都市区功能、交通体系、产业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定位,说明 新站 区在大成都中的中重要性,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战略性的背景。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1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2.1.3 新站 区城市发展规划 1、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新站 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突破口,以建设两条示范线、三条生态带、五大产业园区为路径 ,构建“北部新城城市重点发展区”为核心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中心区,构建“新繁、石板滩组团”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构建“成德、成彭、蜀龙、成青四条走廊”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动力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格局。 图 2-4 新站 总体功能布局 2、完善城镇体系建设 按照新型城乡空间格局,建设由城市重点发展区、重点镇、一般镇和新型社区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 新站 街道作为北部新城城市重点发展区,“十二五”期间将按照现代田园城市标准,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和顺中央商务 区、兴乐路南门河中央商业区、翠微湖文化商业休闲区和 198 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的新城区建设。完成区人民医院迁建等新城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东环路片区等旧城改造,对城市主要通道实施风貌塑造,提升城市环境。改造大件路等城市道路,优化新旧城区之间的道路交通网络。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2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图 2-5 新站 区城镇体系规划图 结论:“十二五”期间, 新站 区对 城乡形态、城镇体系做了详细的规划, 城市规划发展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指导性背景。 2.1.4 新站 区“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1、 新站 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 间, 新站 区综合交通发展总体目标为: 新站 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即: ( 1)建成以高速铁路为骨干,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对外快速通道网络; ( 2)完成市域县道系统、重点镇(乡)道系统提档升级; ( 3)建成集高速铁路、中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城乡客运、城市出租车、自行车等为一体的 新站 区综合客运换乘枢纽。(既本案) ( 4)完成市域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各镇乡市域公交全覆盖,客运场站全覆盖; ( 5)建成以综合物流货运中心、家具物流中心、机械物流中心等为主体的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3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高效物流货运场站系统; 2、 新站 区客运场站规划 为推进 新站 区域城乡统筹建设步伐,积极破处城乡分割的局面,促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与城乡交通服务水平共享。“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货运场站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对外出行方便、快捷。 “十二五”期间, 新站 区将结合轨道交通 新站 站的建设,在轨道交通 新站 站重点建设集铁路、公交、客运、社会停车等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同时在各镇乡新、改建 4 个城乡公交场站,初步实现新站 区域公交站点全覆盖。见图 2-6: 新站 区“十二五”客运场站枢纽建设规划图。 表 2-1“十二五” 新站 区城乡客运场站建设计 划 序号 名称 级别 用地规模 (亩 ) 建设年限 备注 1 新站 客运枢纽 综合客运枢纽 60 2011-2012 新建 2 商贸城客运中心 一级车站 50 2011-2012 新建 3 龙桥客运站 四级车站 7 2011-2012 新建 4 清流客运站 四级车站 5 2011-2012 新建 5 木兰客运站 三级车站 25 2011-2012 迁建 3、 新站 区客运交通规划 为整合城市交通资源,加强铁路交通与市域城市、城乡交通的衔接,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 新站 客运站将搬至成绵乐城际铁路新站 站, 共同建设为 新站 区综合客运枢纽。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开通,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4 页 合肥赛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电话 400-018-1848 极大的便捷了 新站 区居民对外出行。“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强化新站 区城区与外围各镇乡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优化现况城乡客运线路走向,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标准。“十二五”期间,拟逐步升级改造8 条城乡客运公交化线路。 表 2-2 “十二五” 新站 区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线路表 序号 起点 终点 中间站 时序 1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 新繁镇 饮马河、军屯镇 2011-2012 2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 新繁镇 北部商贸组团 2011-2012 3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 清流镇 军屯 镇 2012-2013 4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 清流镇 马家镇、新繁镇 2012-2013 5 大丰街办 清流镇 新繁镇 2012-2013 6 大丰街办 新民镇 斑竹园镇 2013-2014 7 新繁镇 木兰镇 斑竹园镇、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泰兴镇 2013-2014 8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 新站 综合客运枢纽 泰兴镇、石板滩镇、木兰镇 2013-2014 3、 新站 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规划 随着 新站 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以及 新站 工业东区的发展, 新站 建成区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居民出行将日益 频繁,城市公交在城市居民出行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成绵乐城际铁路现已开工建设,预计 2012 年开通运营,对于成绵乐铁路所带来的城际客流将主要依靠城市公交进行接驳。 “十二五”期间,为更好的服务城市居民出行,接驳成绵乐城际铁路客流,将对现有城市公交线路走向进行优化,优化后公交线路条数为 10 条。优化后的公交线网实现 新站 城区 300 米覆盖范围达到 85%, 500 米覆盖范围达到 100%。 结论: 新站 区“十二五”交通规划明确提出修建 新站 客运枢纽站(即本案),以完善 新站 运输规划体系,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5 页 图 2-6 新站 区“十二五”客运场站枢纽建设规划图 本案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6 页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原 新站 区汽车站已不适应需求 新站 区汽车中心站始建于 1990 年,占地 10 亩,位于 新站 镇桂湖东路与大件路交汇处,日发班次 400 多班,输送旅客 2.6 万人次,现有车站的规模和车站功能已不适应 新站 区客运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车站位置限制,周边交通无法组织,严重影响了大件路 新站 城区段的交通畅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2.2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按照 新站 的总体建设规划,新的城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园区等客流集聚 区域呈扩散状态,出行选择也出现多元化 。为此,对 新站 区的交通运输,尤其是公路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路运输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公益性的交通基础设施,新客运中心站的建设,将为 新站 区的客运运输能力提高,为进出我区旅客提供良好的客运环境和优质服务及良好的硬件设施。新客运中心站的建设也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建成后又将成为促进区域相关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对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改变公路运输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运输市场也会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2.2.3 客观现实的急切要求 通过对 新站 区客运站场现状的调 查,现有客运站场已远不能满足社会总需求,包括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提出要与我区对开客运班车均因 新站 区目前各客车站已经爆满而不能接纳,严重影响 新站 区对外公路客运市场的发展,同时对 新站 区的市容市貌也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新客运中心站的建设对缓解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矛盾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成绵乐城际铁路起于沙河堡新客站,向北经 新站 、青白江、广汉、德阳、绵阳,向南经成都南站至双流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前设地下城际站,之后经双流、新津、眉山、夹江、峨眉至乐山。线路全长 319KM,近期设 21 个车站。将于 2012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7 页 年建成通车 。 随着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 2008 年初定测工作的开展, 新站 城际站站址和建设方案的确定, 新站 区交通局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结合 新站 交通发展战略,经深入研究,提出经 新站 城际站,在战区构建包括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班线客运、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使之成为 新站 区中心枢纽站,以承担 新站 主要的交通衔接和换乘功能,成为综合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2.2.4 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公路运输的数量和质量都提 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旅客出行既要安全方便,又要舒适快捷,能够通达更广大的地区,服务网络更加广泛,新客运中心站的建设正是以站场为节点的功能齐全、管理先进、全方位服务的新型服务体系,以超前的意识,预测未来二十年的客运量及客运方向,结合 新站 区的总体规划,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同时,将新客运中心站建成高品位的标志性客运建筑。 2.2.5 实现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的公路运输,不仅要拥有现代化的公路和现代化的运输车辆,而且要具备现代化的运输组织管理体系。目前 新站 区公路运输组织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站点内部、站点之间 的信息和通信联络,以及运输业的行业管理,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上,缺乏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自动管理系统,而且由于滞后的站场建设,即使拥有现代的管理设备,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要实现现代管理也受到极大制约。因此,新客运中心站的建设,将为我区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参考的模式,为真正实现“人便于行,货流其畅”,体现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作有益的尝试。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8 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3.1 新站 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3.1.1 新站 区历年社会经济情况 2010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 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追赶跨越创新发展,努力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18.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8.72 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209.13 亿元,增长 22.2%;第三产业增加值 91.07 亿元,增长 11.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 73.6%、 25.0%。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 5.8 65.6 28.6。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05.30 亿元,增长 19.7%,占 GDP 的比重为 6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7.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3.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6.4%,居住类价格上涨 5.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 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 7.9%,烟酒及用品上涨 1.4%,衣着类下降5.5%,交通与通信上涨 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 1.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 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8.1%。固 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73 元,同比增长 12.7%(见图 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8985 元,比上年比增加 1286 元,增长 16.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10.32 亿元,增长 20.2%。 表 3-1 新站 区 历年 社会经济指标汇总表 年度 地区生产总值(亿 元)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人口 (万人) 2001 75.01 9.5 41.23 24.28 59.76 2002 90.15 10.22 48.91 31.02 59.89 2003 108 10 62.5 35.5 60.5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9 页 2004 126.7 11 74.7 41 61.3 2005 128.9 11.6 75.3 42 63.9 2006 150.4 12.3 90.3 47.8 65 2007 185 15.4 113.8 55.7 65.9 2008 228.6 17.8 144.6 66.2 66.7 2009 260.8 17.9 166.4 76.5 67.6 2010 318.92 18.72 209.13 914.07 68.2 十一五年增长率 % 18.95 10.37 21.6 15.89 1.31 数据来源 新站 区 统计年鉴( 2001-2010) 图 3-1 新站 区 2001-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亿元) 3.1.2 新站 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十二五”时期是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国家将着力推进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发展,对西部政策优惠将进一步延续,投资倾斜将进一步明显,为 新站 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同时, 合肥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宏伟目标,“十二五”时期将是 合肥市 基本实现“新三最”奋斗目标 的重要时期。 根据 新站 区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完成情况,结合 新站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预测“十二五”期间 新站 社会经济发展如下: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0 页 表 3-2 “十二五”期间 新站 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指标 预测年指标值 年均增长率( %)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1-2015 人口(万人) 68.7 69.3 69.8 70.1 70.6 0.69 GDP(亿元) 336.8 470.79 556.62 658.08 778.06 20.44 3.2 新站 区交通运 输分析 3.2.1 新站 区历年交通量运输量 “十一五”期间, 新站 区综合 交通的全面发展有力 的 支 撑 了 全区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的需要 。交通 系统 较好地顺应了 社会 经济快速发展的 形势 ,对于完善综合 交通 运输体系、 整合区域资源 、有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应对突发事件 等 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 3-3 新站 区历年运输能力和运输量统计表 年份 客运量 (万人次)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2001 801 18604 640 25475 2002 901 16790 714 32869 2003 1013 12020 933 50996 2004 1134 12921 858 44360 2005 1247 13909 914 44572 2006 1615 19076 991 44649 2007 1419 23067 1193 54945 2008 1868 29034 1409 68505 2009 2438 37256 1794 84341 2010 3194 57987 3015 131107 十一五年均增长率( %) 23.79 40.19 23.81 22.23 数据来源 新站 区 统计年鉴( 2001-2010) 新站 客运枢纽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1 页 图 3-2 新站 区 2001-2010 年客运量增长趋势图(亿元) 3.2.2 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十二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同层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对 新站区综合交通交通运输产生了多样化的需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综合交通需求更加旺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交通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运输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综合交通系统给予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迫使综合交通运输必须努力适应,应急安全需要综合交通运输提 供有效保障,资源约束加剧要求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以及 新站 区对外干线公路的陆续通车。预计到 2015 年,全区公路客运量将达 7442 万人,客运周转量达 209013 万人公里;货运量将达 6186 万吨,货物周转量达 294543 万吨。“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