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投资、并购、引入.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投资、并购、引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投资、并购、引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投资、并购、引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投资、并购、引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投资、并购、引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gws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投资评级: 推荐 ( 维持 ) 报告日期: 2018 年 09 月 17 日 赵浩然 0755-83511405 Email:zhaohaorancgws 执业证书编号 :S1070515110002 彭学龄 0755-83515471 Email:pengxuelingcgws 执业证书编号 :S1070517100001 联系人(研究助理): 陈晨 010-88366060-8838 Email:chenchencgws 从业证书编号 :S1070116100012 行业表现 数据来源: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2018-05-11 2017-08-11 2017-03-31 投资、并购、引入 医药企业扩充产品线的新途径 在研发成本日益增高,研发成果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大型医药公司 依靠自身 研发 实现产品线扩容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为确保公司未来收益, 多数企业 通常 通过 以品种为核心的投资、并购 或引入 ,快速将优质畅销药品或拥有优质畅销药物 的公司 纳入旗下 。 目前 全球销售额排名前 50 的药品 中 由母公司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所获得药品共有 14 个, 占比 28%; 从销售额分布来看,收购所得的 14 个药品销售额总计642.98 亿美元,占比约 30%, 外购 品种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进众多高端科研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国内投融资环境改善,医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发展壮大,我国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 中国医药行业 正在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 。 由于历史制度和政策原因,导致新药在我国上市的时间普遍晚于欧美发达国家很长一段时间。 社会资源汇集、政策环境改善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大 自 身研发投入基础上,投资、并购、引入将会是企业快速补充产品线,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重点途径之一 。 看好积极引入重磅产品、未来产品管线有望进一步丰富的企业,如复星医药、天士力、海普瑞、翰宇药业等。 以品种为核心的并购是企业补充品种的重要方式 2017 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 50 的药品 中 由母公司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所获得药品共有 14 个, 占比 28%。 从销售额分布来看,收购所得的 14 个药品销售额总计 642.98 亿美元,占比约 30%;在排名前 15 的药品中,收购所得药物占比相对较大,共有 7 个,销售总额达到 439.33 亿美元,占比达到 40.73%。 由此表明 , 国际大型药企通过收购获得顶级畅销药品的现象较为普遍 , 并购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补充自身产品品种的重要方式。 新药 研发难度大、专利悬崖困境推动并购成为企业新的成长点 医药行业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但新药研发 (主要包括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药品注册申请与审批以及上市后持续研究)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药品监管日益严格, 推出新药的平均成本大幅增加 ,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 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单个新药研发费用从 不足 2 亿美元增加到了 26 亿美元,但是成功率 却 从 21.5%下降到了15.5%。 整体新药研发呈现出周期长、成本高、回报率低的特点。 同时随着全球专利悬崖的到来,仿制药市场兴起,与原有的医药市场 形成 激烈竞争,给医药企业造成较大的业绩压力。这就 要求企业不能仅仅专注于 独立的 新药研发,-40%-20%0%20%医药 沪深 300 核心观点 投资建议 分析师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行业报告 医药行业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2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促进企业通过并购直接获得优质产品。 中国 创新环境 改善,并购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大量优质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家 MAH 制度 的实施、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等相关政策的推广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引流回国,国内医药行业的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潜在的优秀标的药品不断增多,国内医药企业对于创新药的需求量不断提升。 创新药 的 代表企业恒瑞医药 、复星医药等 2016-2017 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17 年 个股 累计涨幅 均大幅超过医药生物一级板块平均值 ,显示了市场对创新的热度 。 大量优秀的现有标的或者潜在标的药物刺 激了医药企业通过 投资、 并购 或引入感兴趣的标的药物资源。 部分企业先行, 获得大量的研发管线、在研药品、独家药品、市场最大规模药品等各种优质产品 , 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经营能力、帮助公司调整自身战略部 署,增强自身竞争力。 快速扩充 产品 线进一步推动 中国企业发展 在国内医药行业 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的宏观背景下, 受到MAH 制度 影响, 叠加海外科学家回国 , 以及 CFDA 开始接受海外临床试验数据,国内的潜在优秀标的将不断增多,国外的热销新药也会在中国加速上市 。整体积极的创新环境、对新药利好的市场氛围 以及新药研发的高风险特征 , 将不断促进医药企业 通过 投资、 并购 、引入等多种 方式获得优质产品, 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3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目录 1. 海外并购多风流 . 5 2. 并购能快速补充产品线 . 8 2.1 新药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且面临专利悬崖危机 . 8 2.2 并购能降低研发风险,缓解专利悬崖带来的业绩压力 . 10 3. 并购影响企业多方面 . 10 3.1 辉瑞制药 . 11 3.2 百时美施贵宝 . 14 3.3 赛诺菲安万特 . 16 4. 国内悄然推进 . 18 4.1 国内需求增长,控费压力持续 . 18 4.2 国内创新环境改善,活力逐步释放 . 20 4.3 审批制度变化,进口注册加快 . 24 5. 投资建议 . 27 6. 风险提示 . 28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4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图表目录 图 1: 历史销售额前 10 药品中收购所得药品销售额占比 . 8 图 2: 历史销售额前 10 药品中收购所得药品数量占比 . 8 图 3: 新药研发历时长且成功率低 . 9 图 4: 新药研发平均成本变化 . 9 图 5: 新药研发成功率呈下降趋势 . 9 图 6: 专利到期引发的销售损失情况(亿美元) . 10 图 7: 2015-2017 辉瑞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的药品 . 12 图 8: 2005-2017 Lipitor、 Enbrel、 Prevenar13 在辉瑞营业收入中比重 . 12 图 9: 1999-2012 年辉瑞盈利能力变动情况 . 13 图 10: 1999-2012 年辉瑞股价变动情况 . 14 图 11: 2009-2018 年百时美施贵宝股价变动情况 . 15 图 12: 赛诺菲安万特股价相对大盘(标普 500)走势 . 17 图 13: 2003-2017 年赛诺菲安万特成长能力表现 . 17 图 14: 2003-2017 年赛诺菲安万特盈利能力表现 . 17 图 15: 中国医药行业概况( 1) . 18 图 16: 中国医药行业概况( 2) . 18 图 17: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 势 . 19 图 18: 2001 年 -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变动 . 19 图 19: 1990-2016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情况 . 20 图 20: 1990-2016 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情况 . 20 图 21: 2007 年 -2016 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 . 20 图 22: 2007 年 -2016 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 . 20 图 23: 2018 年初至今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引入产品情况 . 27 表 1: 2017 年全球销售额 TOP50 药物概况 . 5 表 2: 收购所得药品在畅销药品中所占比例 . 7 表 3: 截止至 2017 年药品累计销售额 TOP10 . 7 表 4: 全球排名前六的仿制药公司 . 10 表 5: 辉瑞制药大型并购概况 . 11 表 6: 百时美施贵宝大型并购概况 . 14 表 7: 2014 年 -2017 年纳武单抗收入及收入占比变动情况 . 15 表 8: 赛诺菲安万特大型并购概况 . 16 表 9: 创新相关的国家政策 . 21 表 10: 创新型代表企业( 2017 年研发费用超过 5 亿)的研发投入及股价涨跌幅 . 23 表 11: MAH 制度相关国家政策 . 23 表 12: 医药行业创业高层次人才 . 24 表 13: 接受境外临床数据的相关国家政策 . 25 表 14: 申报免临 床纳入优先评审或承办受理的药物举例 . 26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5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1. 海外并购多风流 品种并购已成为企业补充产品线的重要方式 在新药研发费用增长、研发成功率降低、大量重磅药物面临专利悬崖的大背景下,大型制药企业往往 寻求 并购,一方面增强自己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行业资源,减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专利权与医药产品的直接获得,扩充产品管线,减少研发成本,克服专利悬崖的困境。尤其是在 21 世纪开局的十年内,全球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资源的快速整合,多款畅销药物均由母公司收购获得,并为母公司带来了巨额收入。 2017 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 50 的药品 销售总额高达 2163.38 亿美元,其中修美乐年度销售总额达到 184.27 亿美元,是唯一销售额超过 100 亿美元的药品。此外,共有 12 个药品销售额超过 50 亿美元,其余药品年销售额均达 20 亿美元以上。 由母公司通过收购获得药品共有 14 个,依次为恩利、赫赛汀、安维汀、类克、沛儿 13、纳武单抗、伊布替尼、来得时、雷珠单抗、芬戈莫德、阿比特龙、帕妥珠单抗、希爱力及 Vyvanse。 其中赫赛汀、安维汀、雷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均来自于 2009 年罗氏对基因泰克的收购,恩利的全球销售业务(除美国外)以及沛儿 13 均来自于 2009 年辉瑞对惠氏的收购,其余药品分别属于安进、百时美施贵宝、强生、艾伯维等国际制药巨头。 表 1: 2017 年全球销售额 TOP50 药物概况 药品名称 2017 年销售额(亿美元) 销售额 排名 上市时间 适应症 所属公司 修美乐( Humira) 184.27 1 2003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艾伯维 来那度胺( Revlimid) 81.87 2 2004 年 多发性骨髓瘤等 新基生物制药 美罗华( Rituxan) 79.35 3 1997 年 白血病等 罗氏 恩利( Enbrel) 78.85 4 1998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辉瑞 /安进 赫赛汀( Herceptin) 75.34 5 1998 年 乳腺癌等肿瘤 罗氏 艾乐妥( Eliquis) 73.95 6 2012 年 静脉血栓 百时美施贵宝 安维汀( Avastin) 71.84 7 2004 年 结直肠癌等肿瘤 罗氏 拜瑞妥( Xarelto) 65.29 8 2011 年 静脉血栓 拜耳 /强生 类克( Remicade) 63.15 9 1998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默沙东 /强生 艾力雅( Eylea) 58.56 10 2012 年 湿性黄斑退化 拜耳 沛儿 13( Prevenar) 56.01 11 2010 年 肺炎 辉瑞 乐瑞卡( Lyrica) 50.65 12 2004 年 癫痫等 辉瑞 纳武单抗( Opdivo) 49.48 13 2015 年 肺癌等 百时美施贵宝 培非格司亭( Neulasta) 45.34 14 2002 年 化疗引起的感染 安进 依布替尼( Imbruvica) 44.66 15 2015 年 淋巴瘤等 强生 /艾伯维 来得时( Lantus) 44.25 16 2000 年 糖尿病 赛诺菲 哈维尼( Harvoni) 43.70 17 2014 年 丙肝 吉利德 舒利迭( Seretide) 43.30 18 1999 年 哮喘 葛兰素史克 Tecfidera 42.14 19 2013 年 多发新硬化症 生物基因 Stelara 40.11 20 2007 年 银屑病 强生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6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药品名称 2017 年销售额(亿美元) 销售额 排名 上市时间 适应症 所属公司 诺和力( Victoza) 38.79 21 2015 年 糖尿病 诺和诺德 Keytruda 38.09 22 2014 年 黑色素瘤 默克 克帕松( Copaxone) 37.51 23 1997 年 多发性硬化症 梯瓦 捷诺维( Januvia) 37.37 24 2007 年 糖尿病 默克 Genvoya 36.74 25 2015 年 HIV 感染 /乙肝 吉利德 Epclusa 35.10 26 2016 年 丙肝 吉利德 雷珠单抗( Lucentis) 34.07 27 2006 年 眼科疾病 诺华 /罗氏 Triumeq 34.05 28 2014 年 HIV 感染 葛兰素史克 诺和锐( NovoRapid) 33.52 29 2000 年 糖尿病 诺和诺德 芬戈莫德( Gilenya) 31.85 30 2010 年 多发性硬化症 葛兰素史克 保妥适( Botox) 31.69 31 1989 年 除皱瘦脸 艾尔健 依库珠单抗( Soliris) 31.44 32 2007 年 阵发性夜间血尿病 亚力兄 特鲁瓦达( Truvada) 31.34 33 2004 年 HIV 感染 吉利德 Ibrance 31.26 34 2015 年 乳腺癌 辉瑞 优泌乐( Humalog) 28.65 35 1996 年 糖尿病 礼来 信必可( Symbicort) 28.03 36 2006 年 哮喘 阿斯利康 Spiriva 28.00 37 2004 年 哮喘 Boehringer Xeplion 25.69 38 2010 年 精神分裂症 强生 阿比特龙( Zytiga) 25.05 39 2011 年 前列腺癌 强生 阿巴西普( Orencia) 24.79 40 2006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百时美施贵宝 埃索美拉唑( Nexium) 24.00 41 2001 年 胃酸过多 阿斯利康 瑞舒伐他汀( Crestor) 23.65 42 2003 年 血脂过高 阿斯利康 Levemir 23.63 43 2008 年 小儿糖尿病 诺和诺德 帕妥珠单抗( Perjeta) 23.59 44 2012 年 乳腺癌 罗氏 希爱力( Cialis) 23.23 45 2003 年 勃起障碍 礼来 佳达修( Gardasil) 23.08 46 2006 年 子宫癌 默沙东 Polio 22.35 47 2009 年 脊髓灰质炎 赛诺菲 Vyvanse 21.61 48 2008 年 多动症 夏尔 西他列汀( Janumet) 21.58 49 2007 年 糖尿病 默克 Avonex 21.52 50 1996 年 多发性硬化症 Biogen 资料来源: Wikipedia, Wind,公司年报,长城证券研究所 2017 年销售额排名前 50 的药品中,收购所得的 14 个药品销售额总计 642.95 亿美元,占比 29.72%;在排名前 25 的药品中,收购所得的 8 个药品销售总额达到 483.58,占比 32.66%;在排名前 10 的药品中,收购所得药物占比相对较大,共有 4 个,销售总额达到 289.18亿美元,占比达到 34.74%。 从销售额分布来看,排名越靠前的畅销药品中收购所得药品所占比重越大,在排名前十的药品中,并购品种已接近半数。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7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表 2: 收购所得药品在畅销药品中所占比例 TOP10 TOP25 TOP50 自研品种 并购品种 自研品种 并购品种 自研品种 并购品种 数量(个) 6 4 17 8 36 14 60.00% 40.00% 68.00% 32.00% 72.00% 28.00% 金额(亿) 543.29 289.18 997.03 483.58 1520.43 642.95 65.26% 34.74% 67.34% 32.66% 70.28% 29.72% 资料来源: Wind、长城证券研究所 截止至 2017 年,全球销售总额累计排名前十的药品中并购所得的共有 6 个 21 世纪以来,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并购持续保持高增长率,但由于并购交易的长期发展,使得优秀高质的标的公司不断减少;此外,近年来医药行业 IPO 回暖,优质公司多选择自寻 IPO 出路,因此 2017 年全球畅销药品中收购所得药品比重相对较小。 但截止至 2017 年,历史累计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品中,六个都是由母公司收购获得的。唯一一个累计销售额达到 1500 亿美元的药品立普妥,由辉瑞制药于 2000 年收购华纳兰伯特的交易中获得,此后长期保持极高的销量。另一销售总额达到 1000 亿美元以上的类克 1998 年由 Centocor 公司开发, 1999 年被强生公司收购, 2017 年销售额仍能排在全球第九位。 表 3: 截止至 2017 年药品累计销售额 TOP10 药品名称 累计销售额 (亿美元) 销售额 排名 上市时间 适应症 所属公司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 1514 1 1997 年 高胆固醇血症 /冠心病 辉瑞 修美乐(阿达木单抗) 1159 2 2003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艾伯维 类克(英夫利昔单抗) 1051 3 1998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强生 舒利迭(氟替卡松 /沙美特罗) 1002 4 1999 年 哮喘 葛兰素史克 波立维(氯吡格雷) 890 亿 5 1999 年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 赛诺菲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 888 亿 6 1997 年 各类癌症 罗氏 恩利(依那西普) 884 亿 7 1998 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 辉瑞 /安进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 792 亿 8 1998 年 乳腺癌等肿瘤 罗氏 安维汀(贝伐珠单抗) 712 亿 9 2004 年 结直肠癌等肿瘤 罗氏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 695 亿 10 2000 年 糖尿病 赛诺菲 资料来源:猎才医药网、长城证券研究所 从销售额占比看,四个自主研发药品销售总额达到 3939 亿美元,占比 41%,六个收购所得药品销售总额达到 5648 亿美元,占比高达 59%。历史畅销药品 TOP 10 中,被收购药品的市场表现远远好于自主研发药品,国际医药企业通过收购药品所带来的收益相对自主研发药品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8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图 1: 历史销售额前 10 药品中收购所得药品销售额占比 图 2: 历史销售额前 10 药品中收购所得药品 数量 占比 资料来源: Wind、 长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长城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通过收购获得畅销药品仍是国际大型制药企业保持较强竞争力,谋求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7 年处于国际药品收购市场相对低潮的一年,但排名前十五的重磅药品中,仍有将近半数的药品非母公司自行研发所得。未来药品收购市场有望回暖,未来收购交易数及 涉及 的金额均有望进一步上升。 全球多个重磅品种均为企业并购而来,并购已经成为推动跨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目前,国际最畅销药品中并购所得药品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排名前十的药品中,并购所得药品贡献了 35%以上的营业收入。 尽管 2017 年处于跨国公司并购交易相对 较为 低潮的一年 ,但从历史数据来看,累计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由收购所得药品带来的营业收入相比自主研发药品存在明显的优势,立普妥、类克等重磅药品均为收购所得,并购已经成为推动跨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未来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2. 并购能快速补充产品线 2.1 新药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且面临专利悬崖 危机 新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 医药行业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新药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药品注册申请与审批以及上市后持续研究,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从最初筛选化合物开始到最后上市,耗时长达 10-15 年,而且成功率非常低。通常每 5,000-10,000 个先导化台物中,约有 250 个可以进展到临床前研究,其中仅有 5 个能进展到临床研究,最后仅有 1 个可获批上市销售。而且即使获批上市,也存在大规模使用后而发现副作用导致夭折,或因不敌竞品而被迫退出市场。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9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图 3: 新药研发历时长且成功率低 资料来源:昭衍新药招股说明书、长城证券研究所 特 别是近几十年, 监管要求日益严格, 新药研发难度 愈发 加大,推出新药的平均 成本大幅增加 ,研发成功率不断降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单个新药研发费用从 不足 2 亿美元增加到了 26 亿美元,但是成功率 却 从 21.5%下降到了 15.5%。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到本世纪初,尽管全球医药市场在整个新药自主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但还是没有克服医药行业自主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成功率不断下降等问题。 图 4: 新药研发平均成本变化 比 图 5: 新药研发成功率呈下降趋势 比 资料来源: 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New Estimates of R&D Costs,长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康龙化成招股书明书, Tufts Center,长城证券研究所 企业面临专利悬崖,业绩增长承压 根据 IMS 统计,整个医药行业在 20112016 年间,有销售额逼近 2550 亿美元的专利药品失去专利保护,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医药企业有共计 35%的专利药失去专利保护。 预计会直接给医药企业造成较大的利润损失。同时仿制药以 其相似的疗效、较低的价格与价格较高的重磅炸弹药形成激烈的竞争 。 在此以前整个仿制药市场分布较为分散,但专利悬崖引发仿制药市场份额的激增,以美国为例,目前处方药市场中 88%为仿制药。而全球仿制药市场的增长率几乎是全球药品增长率的两倍多。根据 Evaluate Pharma 的数据估计,全球仿制药市场的业务额将从 2016年的 800 亿美元稳定增长到 2022 年的 1150 亿美元。到 2025 年,整个生物类似药市场规109 70 179 278 135 413 436 608 1044 1098 1460 2558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临床前 临床 总花费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21年代早期 2000年 -2010年代早期 21.50% 17.30% 15.50% 0%5%10%15%20%25%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2000年代 新药研发成功率 行业专题报告 长城证券 10 请参考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及重要声明 模将达到 1100 亿美元。 仿制药市场的迅速发展将导致原研厂家销售额下滑、利润减少,进一步给业绩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表 4: 全球排名前六的仿制药公司 序号 公司 总部位置 地区 1 Teva 公司 Petah Tikva 亚洲 2 Sandoz 瑞士巴塞尔 欧洲 3 Mylan Canonsburg 美洲 4 Sun Pharmaceutical 孟买 亚洲 5 Aspen Generics 南非 非洲 6 Hospira 公司 美国伊利诺伊州森林湖 美洲 资料来源: 新浪医药新闻 、长城证券研究所 图 6: 专利到期引发的销售损失情况 (亿美元) 资料来源: Evaluate May 2017、长城证券研究所 2.2 并购能降低研发风险 , 缓解专利悬崖带来的业绩压力 虽然医药行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但是 在新药研发费用增长、研发成功率降低、大量重磅药物面临专利悬崖的大背景下 ,大型医药公司仅仅通过增强新药研发来实现快速发展 的风险较大。而 以品种为核心的 并购 、投资、引入 有助于企 业降低研发风险、快速补充产品线,缓解专利悬崖带来的业绩下滑压力。并且相比较于新药研发高风险、回报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并购 一方面 能增强医药企业 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快速 获得更多的行业资源;另一方面实现专利权与医药产品的直接获得,扩充产品管线,减少研发成本,克服专利悬崖的困境 ,提高业绩。 3. 并购影响企业多方面 收购药品在为跨国制药集团带来直接销售收入的同时,也将在多个方面对企业自身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收购方股价通常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收购状况良好且拥有优质在研药品或畅销药品的企业时,市场将对该种收购做出积极地预期,从而对收购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收购方经营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收购将为企业带来专业研发团队以及销售状况良好的畅销药品,短期内解决资源整合问题后, 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加强。 18 24 29 34 52 31 31 48 52 33 31 41 17 21 49 12 12 13 20 37 24 20 15 14 23 19 19 17 14 13 01020304050602008N 2009N 2010N 2011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