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边泉水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6060001 bianquanshuigjzq 段小乐 联系人 (8621)61038260 duanxiaolegjzq 邸鼎荣 联系人 (8610)66216739 didingronggjzq 林玲 联系人 linling1gjzq 李治平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2090002 (8621)60230201 lizhipgjzq 王晶 联系人 (8621)60935877 jingwanggjzq 魏凤 联系人 weifenggjzq 非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 增长 下行:理论、成因与对策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分析 主要结论: 一、经济 增长 下行阶段的异质性:再生产周期与非再生产周期 再生产周期,是指市场力量在经济下行阶段的后期可以促使资本回报率提升, 企业 加大资本开支,增长回升;但在非再生周期中,资本回报率一直呈现低迷状态,企业不愿扩大资本开支,经济难以出现复苏态势 , 此时 需要重新构建有利于经济恢复上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结构, 依靠短期经济刺激难以保持经济 增长 。 二、 当前 我国 经济 处 于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非再生产周期下行阶段,较高速度的增长已经难以维持 , 只有 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本回报率,摆脱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 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切政策应该从这个现实出发,否则只能加大既有的结构性问题,恶化资本回报率。 三、我国 处于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 1) 劳动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利于企业利润积累 ; ( 2) 国民收入分配中税收负担和结构的不合理对企业资本开支产生制约 ; ( 3) 产能过剩制约产能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提升 ; ( 4) 模仿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持续减弱 。 四、走出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必须对症下药 (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素质提高 ; ( 2) 适当降低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税收结构 ,近期减税的概率较大 ; ( 3)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 , 坚持市场化去产能,推动低效产业退出 ; ( 4) 坚持体制创新和金融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环境和市场保障 ,美国“新经济”和国内广东省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两个很典型案例。最后, 合理 把握 当前 短期 经济 刺激与 中 长期结构性改革的矛盾 。 当前短期需求端刺激的必要性在上升,但刺激力度不应过大,短期政策应该起到“托底”作用,为中长期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风险提示: 1. 劳动人口持续结构性短缺推升用工成本 ; 2. 减税降费力度低于预期,影响企业盈利预期 ; 3. 自主创新发展缓慢制约经济增速的提升。 2018 年 10 月 09 日 宏观 专题报告 宏观经济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报告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一、经济增长下行阶段的异质性:再生产周期与非再生产周期 . 3 二、我国处在非再生产周期下行阶段 . 4 三、我国处于非再生产周期下行阶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 5 1. 劳 动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利于企业利润积累 . 5 2. 国民收入分配中税收负担和结构的不合理对企业资本开支产生制约 . 6 3. 产能过剩制约产能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提升 . 8 4. 模仿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持续减弱 . 9 四、走出非再生产 周期下行阶段的对策 . 10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素质提高 . 10 2. 适当降低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税收结构 . 11 3. 充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低效产业退出 . 12 4. 坚持体制创新和金融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环境和市场保障 . 12 5. 合理把握当前短期经济刺激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的矛盾 . 14 图表 目录 图表 1: 我国处在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 5 图表 2: 1999 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阶段的三个周期 . 5 图表 3: 我国 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降 . 6 图表 4: 我国 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 . 6 图表 5:人口结构国际比较: 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 %) . 6 图表 6: 我国 宏观税收负担持续上升 . 7 图表 7: 我国 微观税收负担相对平稳 . 7 图表 8: 2017 年我国企业综合税率( 67.3%)与主要国家的对比( %) . 8 图表 9:产能过剩制约产能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提升( %) . 9 图表 10:全要素生产率对 GDP 的拉动作用 . 10图表 11:“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 . 11 图表 12: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美国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行业快速发展( %) . 12 图表 13:广东省新经济对 GDP 拉动作用不断提升( %) . 13 图表 14: 2017 年底主要国家和地区杠杆率比较( %) . 14 宏观经济报告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正文如下: 一、经济 增长 下行阶段的异质性:再生产周期与非再生产周期 经济增长下行阶段是存在异质性的 ,可以划分为 两 种情形 :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和非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速的波动,一般可以分成经济上行和下行周期 。 但是,简单把经济运行划分为上行与下行两个阶段 并不能全面把握经济增长的 变化 ,因为影响两个阶段因素的不同也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同的结果。实际上,经济增长下行阶段是存在异质性的 , 进一步 又可以划分为 两 种情形 :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和非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 所谓的再生产周期,是指市场力量在经济下行阶段的后期可以促使资本回报率的提升,从而企业加大资本开支,经济增长回升;但在非再生周期中,资本回报率一直呈现低迷状态,企业不愿意扩大资本开支,经济增长难以出现复苏态势 1。 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一系列体制机制的保证 , 当经济下行处于非再生产周期时,就需要重新构建有利于经济恢复上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结构,依靠短期经济刺激是难以保持经济 持续稳定增长 的。 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企业较好的盈利预期为前提的,由一系列能稳定经济发展的 体制机制 是企业较好盈利预期的基础,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在经济下行阶段,周期性的重建适应经济增长的 体制机制 对维持经济扩张尤为重要。经济增长由再生产周期 陷入 非再生周期 , 是由于原来支持企业盈利能力的一系列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考察企业的 资本回报率来 判断经济增长下行阶段 属于再生产周期还是非再生产周期。 如果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但这一时期 企业资本回报率是上升的, 说明现有 制度结构能够驱动经济扩张, 则属于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反之,如果经济增长下行, 同时企业资本回报率也下降,说明现有的制度结构无法支持经济扩张, 则属于非再生产周期 的下行 ,这时候就 需要构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才能摆脱经济增长的下行。 参考杨小勇、甘梅霞( 2017) 2, 企业的 资本回报率 可以表示为 : r = 0= 其中, r 为企业 资本回报率 , s 为企业增加值中利润的份额, y 为产出率,代表企业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k 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具体来看,企业增加值中利润的份额 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 1/p /p其中, w 为名义工资, p 为产品价格, q 为单位劳动投入产出率, e 为劳动投入的数量 , ( /p) / 代表企业购买生产资料过程中真实劳动成本; 为上缴的政府财政收入, 为政府的财政支出, 为政府支出贡献弹性, ( /p) / 为政府对企业增值过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内在调节机制,经济的萧条往往伴随着经济的1 David M. Gordon, Thomas W. Weisskopf and Samuel Bowles, 1983,“ Long Swings and the Nonreproductive Cycl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73, No. 2 2杨小勇,甘梅霞, 2017,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率下行的异质性、原因及对策 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方法,教学与研究,第 1 期 宏观经济报告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重新出清,伴之以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劳动成本的降低、税收负担的减弱,进而企业盈利预期也随之提高。 通常情况下,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内在调节机制,经济的萧条往往伴随着经济的重新出清,大批企业倒闭,原有产能的退出使得产能利用率随之提高。同时,在产能退出的过 程中,落后产能 首先得到去化 ,低效产能的退出使得有效产能产出率提升。经济萧条 也 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在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的背景下,劳动成本随之下降,单位产品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重也相应下降。 其次 ,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政府税收的减少, 这时候税收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便开始发挥作用 。 在以上机制的相互作用下 ,相应的劳动成本、税收负担在企业增加值中的份额减少,从而提高企业增加值中利润的份额。以上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将使得企业 资本回报率 增加,企业盈利预期也随之提高,引导经济增长进入上行阶段。 但当经济下行处于非再生产周期时,则与以上讨论相反。 社会结构阻碍了经济的自然出清,过剩的产能不能主动退出,导致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低效产能的存在也进一步限制了产出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刚性就业的存在,若此时劳动人口结构产生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变化,在经济下行时,劳动成本则可能出现不降反升的局面。其次,由于政府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不能很好的发挥税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将会对企业增加值中利润的份额产生不利影响,抑制企业盈利预期的提升,经济也就陷入了非再生产周期陷阱中。 二十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就是处于非再生产周期的典 型例子,实际劳动成本不降反升,制约了 企业增加值中利润的份额 回升,最终导致经济长时期的衰退。 经济增长由再生产周期陷入非再生周期,是由于原来支持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一系列制度不能再继续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重新构建一系列制度框架来恢复企业盈利预期。 二、我国处在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当前 我国处 于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 我们用工业企业净资本利润率来衡量企业资本回报率, 可以发现,自 1999年起,我国经济下行阶段经历了三个周期,其中, 2000-2001年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 2007-2009年、 2010-2016年为非再生产周期中的经济下行。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非再生产周期下行阶段,较高速度的增长已经难以维持,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也是 这 一阶段应有之意。 只 有 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本回报率,从而 走出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这是当前中国和全球经济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报告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 我国处在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2: 1999 年以来 我国经济下行阶段 的 三个周期 序列 波峰 GDP 增速 ( %) 波谷 GDP 增速 ( %) 资本回报率 变化 ( %) 生产周期属性 1 2000 年 8.50 2001 年 8.30 0.0334 再生产周期 2 2007 年 14.20 2009 年 9.40 -1.2040 非再生产周期 3 2010 年 10.60 2016 年 6.70 -0.3930 非再生产周期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三、我国 处于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 劳动人口 结构的变化不利于企业利润积累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之一,不同劳动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也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 年轻劳动人口较多的经济相对更具有活力,老年人口较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会相对较慢,因此,劳动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红利的贡献,就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和人口抚养比的持续下降息息相关。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劳动年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助于劳动成本的相对稳定。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也优化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根据消费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人口抚养比的不断下降,消费减少的同时储蓄也会逐渐增加,这将有利于资本形成,从而为经济增 长提供充足的资本供给 3。 当前我国劳动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在过去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下,劳动力大量供给的情况压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了相对产出的比较优势,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当前我国的情况是,劳动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人口抚养比则不断上升,与此前发生了明显的反转,劳动人口将呈现相对或结构性短缺的情况,进而推动企业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作为基础生产要素,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推升产品价格,进而抑制消费需求,3 陆 旸 ,蔡 昉 , 2016: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基于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模拟,世界经济第 1 期 0%1%2%3%4%5%6%7%8%9%0246810121416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GDP:不变价 :同比( %) 利润率(右)再生产周期 非再生产周期 非再生产周期 宏观经济报告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降低社会总产出。 按照国际通行的 15-64 岁劳动年龄划分, 2010 年起我国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经出现了拐点,人口抚养比也持续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由 2010 年峰值 74.5%下降到 2017年 71.82%,老年人口抚养比则由 2011年 12.3%上升到 2017年 15.9%。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劳动人口占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处于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但与印度近几十年来劳动人口占比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劳动人口占比在经过三十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后, 2010 年已经开始了下滑,将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图表 3: 我国 劳动人口 占比持续下降 图表 4: 我国 人口 抚养比 持续上升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人口结构国际比较 : 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 ( %) 来源: 世界银行 ,国金证券研究所 2.国民收入分配中税收负担和结构的不合理对企业资本开支产生制约 税收负担衡量了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 宏观税收负反映了政府收入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一般通过政府收入占 GDP 比重来衡量。根据政府收入口径的不同,宏观税负也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口径:( 1)税收收入占 GDP比重;( 2)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 3)68697071727374758.59.09.510.010.5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人口总量 :15-64岁 (亿)占总人口比例 :15-64岁 (右 %)11.012.013.014.015.016.02122232425262728 总抚养比 :少年儿童抚养比 ( %)总抚养比 :老年人口抚养比(右 %)525762677277 中国 印度 日本 美国单位: %宏观经济报告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政府收入占 GDP 比重,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收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收入,以及未在政府收入体系中反映的各种其他收入,是最广义的宏观税负衡量。微观税收负担则是从企业角度出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税负,这里用营业收入税收负担率来来衡量微观企业税收负担。其中,营业收入税收负担率 = (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收到的税费返还 ) / 营业收入 , 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每一单位营业收入所承担的税收费用。 从宏观税收负担来看,我国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收入与名义GDP 的比值反映的宏观税负都在持续上升 , 2017 年底,分别为 17.45%、20.87%、 34.87%。从微观税负来看,我们用 A 股上市公司数据计算微观税负,发现 2008年以来微观企业税负有所提高,近几年来基本保持在 7.5%左右。 根据世界银行 统计 4, 企业综合税率由三部分构成,包括 利润税 /企业利润、劳动税和其他强制性缴款 /企业利润、其他税 /企业利润,其中 利润税是 企业 利润中支付的税额, 劳动税和其他强制性缴款主要为企业社保支出,可以 理解 为社保税,其他税包括 财产税、周转税和其他小税种 , 如市政费、车辆和燃油税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口径不包括 增值税 , 因为 增值税 不影响企业 利润 。 从企业综合税率的国际比较来看 , 2017 年我国企业综合税率 67.3% , 高于其他主要国家 , 其中美国 ( 43.8%)、 德国 ( 48.9%)、日本( 47.4%)、印度( 55.3%)。 企业综合税率构成中,社保税率 48.1%,远超其他主要国家,反映了我国企业有 较重 的社保负担, 其中 美国 ( 9.8%)、 德国 ( 21.4%)、 日本 ( 18.5%)、印度( 20.5%) 。 在企业收入和利润一定的情况下,社保缴费水平居高不下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其现金流状况,进而对其生产行为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5。 事实上,广义的税收负担还表现在各类政府收缴费用、企业开办流程繁琐等多个方面。 税收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税收结构的不合理。 我国税收主要包括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类,其中流转税包括消费税、增值税、关税,所得税则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此外税收还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土地相关税收,以及印花税等其他税收。 2017年我国税收收入中来自流转税的收入占比 59.27%,所得税占比在 30.54%。 以流转税类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有利于效率目标的实现,而以所得税类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有利于公平目标的实现 6。 流转税属于间接税,具有累退性 质,企业可以将缴税成本通过价格等方式转嫁给消费者,相应的提高了居民消费成本,弱化了税收的收入分配功能,使得税收并不能很好的起到经济调节作用。同时流转税占比大的情况下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也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4 wdi.worldbank/table/5.6 5 杨灿明, 2017:减税降费:成效、问题与路径选择,财贸经济第 9 期 6 郭晓丽, 2014:税制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收入结构的视角,经济体制改革第 1 期 宏观经济报告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6: 我国 宏观税收负担 持续上升 图表 7: 我国 微观税收负担 相对平稳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 8: 2017 年我国企业综合税率( 67.3%)与主要国家的对比( %) 来源: 世界银行 ,国金证券研究所 3. 产能过剩 制约产能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提升 理论中,市场经济的运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现实经济往往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水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产能过剩。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产能过剩这一状态实际是并不稳定的,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陷入亏损后企业的理性选择即为退出市场,随后市场供求在动态调整中达到新的平衡。理论中,市场经济的运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现实经济往往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水平,资源配置不 均衡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产能过剩。过剩的产能不能主动退出,导致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落后产能的存在又进一步制约了产出率的提高。近十年来,我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中上游产业。同时,部分处于产业初创和发展期的新型、高端产业也一度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光伏产业。 可以看到, 2013-2016年伴随着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工业企业亏损额也处于不断上升趋势。 0%5%10%15%20%25%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 :/GDP:现价全国公共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合计 :/GDP:现价4%5%6%7%8%9%10%11%12%020406080100120阿根廷巴西中国法国印度墨西哥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埃及美国土耳其世界均值新西兰韩国英国南非加拿大新加坡利润税率 社保税率 其他税率宏观经济报告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某种意义上,我国产能过剩的出现,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过度干预有关。 第一,政府的过度干预扭曲了企业的投资和退出决策 ,导致企业受到非市场指令的不合理激励 7。市场体制下要素价格的变动反映了不同要素之间的稀缺程度,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造成了要素价格的扭曲,进而企业成本结构以及整个供给曲线也被扭曲。那些在私营企业中投资收益很低甚至没有收益的项目,在国有企业看来也可以去投资。而且,企业投资者往往认为即使企业经营亏损,地方政府也会为其兜底,这也就加剧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第二,产业政策在扶持弱小企业、促进产业升级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存在,产业政策扭曲了企业的机会成本与投资预 期,可能导致大量竞争者同时涌入这一产业导致产能过剩的出现;第三,政府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政策也可能会扭曲企业的退出决策,从而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企业,如果能从市场中及时退出,产能过剩问题也就得到了缓解。但事实上,部分行业高退出壁垒使得企业无法退出,只能继续在市场上进行低效竞争,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因国有企业难以退出市场而恶化。 图表 9: 产能过剩 制约产能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提升 ( %)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4. 模仿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持续减弱 根据熊彼特范式的发展理论: = ( 1)+ (1 1) 其中 表示增长率, 表示创新倍数, 、 表示发生频率, 表示与世界前沿技术差距。 可以看到 ,经济增长最终由创新驱动, 其中,创新又可以区分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 后发经济体与前沿国家技术差距明显缩小之后,后发优势也相应缩小,技术进步速度将不能充分抵消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 8, 这时候,经济持续发展就更加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后发展国家与技术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因此,在初期,后发展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购买等7 杨振, 2013: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经济学家,第 10 期 8 刘培林,贾 珅 ,张勋, 2015:后发经济体的“追赶周期”,管理世界第 5 期 -40-20020407072747678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工业产能利用率 :累计值 工业企业 :亏损企业亏损额 :累计同比宏观经济报告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方式获取先进国家技术,并在这一基础上消化吸收做模仿创新。与模仿创新相对的是自主创新,即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核心技术,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初期后,发展国家可以依靠对技术先进国家的的模仿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但模仿创新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限度的,模仿创新的空间来源于后发展国家与技术先进国家的之间的差距,后发展国家通过模仿创新使得这一差距越来越小,对经济增长的边际 贡献也会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就先进技术而言,在后发展国家通过模仿创新改进国内技术的同时,技术先进国家也在不断实施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也会限制最新技术的转让,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发展国家与技术先进国家之间始终存在着技术差距无法逾越,这时候加强自主创新就是后发展国家的必然选择。短期来看,模仿创新对后发展国家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来看,模仿创新难以驱动经济快速增长,因此自主创新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我国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模仿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持续减弱,这时候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才是重要选择。 图表 10: 全要素生产率 对 GDP 的拉动作用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四、 走出 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的对策 中国政府 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但是, 如何走出上文提出的非再生产周期 下行阶段 , 需要 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中长期政策,避免短期强刺激政策对长期发展战略的干扰。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素质提高 近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因为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成本也逐渐增大,医疗、教育、养老也被称为新三座大山,进而人口出生率也不断下降。因此,需要尽快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间接调控人口数量 9, 一方9 王天宇,彭晓博, 2015: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经济研究第 2 期 6. 9 2 . 5 (5 )05101520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G D P : 不变价同比( % ) 全要素生产率对 G D P 增长的拉动作用(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