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广州投资环境 白 皮 书 2015 广州市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广州市商务委员会 目 录 第一篇 广州概况 1 1.综 述 2 2.发 展 战 略 2 3.商 业 布 局 规 划 4 第二篇 外商投资 8 1.外 资 规 模 9 2.外 资 来 源 地 9 3.行业分布 10 4.世界 5 00 强 投资 10 5.外资企业经营发展状况 10 6.外资企业进出口情况 10 第三篇 基础设施 11 1.公共交通设施 13 2.陆路交通 13 3.海港 13 4.空港 13 5.信息化建设 13 第四篇 招商载体 15 1.广州开发区 16 2.南沙开发区 17 3.增城开发区 19 4.中新广州知识城 20 5.天河中央商务区(国际金融城) 21 6.空港经济区 22 7.琶洲会展总部功能区 24 8.广州南站商务区 25 9.广州国际生物岛 26 10.白 云 新 城 28 第五篇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 29 1.区域范围 30 2.战略定位 30 3.发展状况 31 4.招商方向 32 5.营商便利 33 第六篇 产业发展 35 1.先进制造业 36 2.现代服务业 39 3.战略性新兴产业 42 4.总部经济 46 第七篇 宜业环境 47 1.投资环境优势 48 2.政 府 服 务 体 系 48 3.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9 4.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审批管理服务 50 5.通关便利 50 6.产权交易 50 7.人才服务 51 8.知识产权保护 51 第八篇 宜居生活 52 1.居住环境 53 2.餐饮住宿 53 3.文化艺术 53 4.宗教 54 5.体育 54 6.医疗卫生 54 7.出入境及居留 55 8.外籍人员子女就学 55 附 录 58 1.商务成本 59 2.招商项目列表 63 3.有关机构联系方式 66 1.综述 广州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重要国际门户,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她是广东省的省会,华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交通枢纽,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位。 广州滨临南海,毗邻港澳,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在 21.5 22.2之间,年平均降水量 1800多毫米。 广州地域面积 7434.4平方公里, 2013年末常住人口 1293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超过 1800万人,是超大城市。 广州是具有 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中国历史最悠久且唯一从未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 经过中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广州已崛起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与世界 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密切的经贸往来,吸引了包括236家世界 500强在内的数万家企业投资兴业。每年举办两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广州重要的国际名片。 2010年举办的第 16届亚运会、首届亚残运会,见证了广州的实力和活力。 2014年广州主要经济数据: 指标名称 数额 同比增幅 地区生产总值( GDP) 16706.9亿元 8.6% 三次产业结构 1.42: 33.56: 65.02 工业总产值 18184.9亿元 7.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859.6亿元 8.1% 固定资产投资 4889.5亿元 1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697.9亿元 12.5% 商品进出口总值 1306亿美元 9.8% 出口总值 727.2亿美元 15.8% 进口总值 578.9亿美元 3.2% 实际利用外资 51.1亿美元 6.3% 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 31.1亿美元 70.7% 2.2015年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 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建设 构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金融服务体系 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 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 2015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 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 增长 10%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 10.5% 商品出口总值 增长 10%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涨幅控制在 3%左右 2.1积极参与“一 带 一路”建设 推动建设沿线国家港口城市联盟,发挥广州在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参与中国 -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等国家开放合作战略,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加强友城务实合作,密切联系海外侨商和侨领,用好港澳地区广州籍社团的资源和力量。 2.2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推动南沙新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广州的未来。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环境,制定落实金融创新、国际贸 易“单一窗口”、信用评级体系等政策措施,促进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合作机制,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推行商事登记“多证联办”,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和对外投资备案制,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争创审批“特区速度”。提升城市发展的内涵,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先发展金融、科技研发、航运物流、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面向全球组织资源,加强与港澳的合作,努力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3加快产 业转型升级 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金融、科技和总部经济三个重点,把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原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业态,深化粤港澳金融、保险业合作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强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配套,培育壮大本土总部企业。完善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的跃升。做强做优先进制造 业,高度重视和顺应工业 4.0时代的新趋势,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抢占先进制造业高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4加快建设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中心 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优化港区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南沙港三期和四期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黄埔港疏港大道、南沙疏港铁路以及江海联运码头、邮轮母港码头等重点项目,推进黄埔临港经济区建设。建立完善集疏运体系,积极开辟国际班轮航线,合理布局建设内陆无水港网络,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规划建设航运物流集聚区,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强化国际中转、航运交易、航运租赁、航运金融服务等功能。 2.5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 境 在政务环境、政策扶持、高端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有利于各种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营商环境。创新管理服务方式,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促进生产要素便捷高效流动,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营商法规规章,创新商事争议解决方式,深入开展穗港澳仲裁合作和国际仲裁交流合作,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衔接、价值链增值,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 项目。 2.6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构建“广佛肇和清远、云浮”大都市圈,推动与深莞惠、珠中江片区协同发展,加强与粤东西北地方经济协作,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华南区域中心地位,深化穗港澳合作,落实珠江 -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京广、南广、贵广等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高铁经济带建设,把广州南站商务区打造成为泛珠三角合作的战略平台。 2.7营造干 净 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 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推进精细化质量化管理,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便利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交通、文化、医疗、政法和养老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重大项目规划审批和用地保障,加快更新改造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新农村建设。强化空气和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商业布局规划 3.1发展目标 力争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8000亿元;网络购物渗透率超过 50%,网购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8%;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 65%。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约 280个,建筑面积约 1300万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增加到 0.9平方米 /人。千亿级、百亿级的规模商贸企业分别达到 1-2个、 30个。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14000亿元;网络购物渗透率超过 70%,网购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 10%,打造“网络商都”;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 70%。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约 360个,建筑面积约 2000万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增加到 1.1平方米 /人。 3.2空间结构 推动广州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形成“一心多点,两轴一带”的空间结构。“一心”是指环城高速以内的城区,是现状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主要集聚区,也是未来支撑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重点地区;“多点”是指环城高速以外城区的多个大型零售商业网点集聚区,包括白云新城、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萝岗新城、广州南站、南沙等组团,是带动区域零售业升级发展的重点功能区。“两轴一带”构成广州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的骨架,“两轴”是指城市传统中轴线和城市新中轴线,“一带”是指白鹅潭 琶洲-员村 黄埔区的珠江黄金岸线,综合利用商务性岸线、生活 性岸线、旅游性岸线、景观性岸线,发展商业集聚的滨水空间,打造为国际商贸业集聚带。通过规划引导,推动新增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在“一心多点”集聚,沿“两轴一带”布局,优化空间分布格局。 规划到 2015年,广州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数量达 280个,到 2020年达 360个。 1.外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凭借便利的条件和优越的投资营商环境,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截至 2014年底,全市累计吸收来自全球 13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25516个,实际使用外资总额 699.2亿美元。 2014年,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155个,同比增长 5.8%; 实际使用外资 51.1亿美元,同比增长 6.3%。 2.外资来源地 2014年,共有 87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广州投资,合同外资达 80.4 亿美元,其中香港投资者在穗投资合同额居首,达 54.2亿美元;其余合同额超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中,英属维尔京群岛 10.3亿美元、韩国 3.8亿美元、新加坡 2.3亿美元、日本 1.6亿美元、开曼群岛 1.2亿美元。 按累计合同外资额统计,位居前 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台湾省、澳门、开曼群岛、英国。 3.行业分布 自 2005年以来,外商在广州实际直接投资的十大行业为: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世界 500强投资 截至 2014年底,共有 236家世界 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设立 656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为 458.5亿美元。世界 500强投资项目主要领域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重大装备、金融保险等。 5.外资企业经营发展状况 2014年广州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显示,全市实际参加联合年报企业 9354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 7490家,合资企业 1249家,合作企业 578家,股份公司 37家。参加联合年报企业累计投资总额 1171亿美元,注册资本 646.9亿美元, 2013年度营业收入 134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7%;利润总额 10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8%;净利润 8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 17.1%;吸纳就业人员 124.9万人。 6.外资企业进出口情况 2014年,广州市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 678亿美元,同比增长 5.2%,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 51.9%。其中,外资企业出口 344.2亿美元,同比增长 4.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 47.3%;进口 333.8亿美元,同比增长 6.2%,占全市进口总值的 57.7%。 广州市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以开展加工贸易为主。 2014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 408亿美元,占全市外资企业进出口额的 60.2%,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 83.7%。 广州是中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拥有民航、铁路、地铁、公交、水巴、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 1.公共交通设施 截至 2014年,广州市城市道路总长 7139.5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 60%。市内公交系统四通八达,已建成公交线路 1143条,公交专用道( BRT) 370公里,水上巴士航线 12条,拥有公交车 1.29万辆,出租车 2.2万辆。地铁建设高速发展,已开通地铁营运路线 9条,总长 260.5公里,共设 164座车站,目前在建线路 11条。 2.陆路交通 铁路:广州已建成京广、广深、广茂铁路和京广、贵广、南广高 铁专线、广珠城际轨道、广深港客运专线八大铁路干线,不仅承担本地区的客货运输,还辐射和吸引整个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大量的中转集散客货流。广州铁路枢纽已形成了以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为主,广州北站为辅的客运枢纽格局。 公路:广州是华南地区公路交通枢纽,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辐射港澳、珠三角,连接国内其它城市。截至 2014年,全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达 705公里,形成了 25条高速公路“四环十八射”为主骨架的公路网路,通达各行政区域及周边城市。 3.海港 广州港濒临南海,毗邻香港、澳门,港区分布在黄埔、南沙等范围内,既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又是珠三角水网运输中心和水陆运输枢纽。 广州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目前已开辟了通往美洲、欧洲、非洲、地中海、东南亚等世界 80多个国家 350多个港口的国际航线, 2014年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658万标准箱,位居世界前十。 广州目前重点建设的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是广州市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包含十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6个。南沙港区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停泊世界最大集装箱 船的码头之一。 4.空港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距广州市中心约 20公里,是按照中枢机场理念设计和建设的国际航空港,目前共开通国内外航线 600多条,连通全球五大洲 183个城市, 2014年客流量达到 5479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二,货运输送量 189万吨,是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和联邦快递的枢纽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已于 2015年 2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将于 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于 2014年 4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目前已有 200多家企业进驻,包括航空公司、代理公司、报关公司、物流企业等。 5.信息化建设 广州把建设“智慧广州”作为广州城市发展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超过 2800个楼盘和社区实现光纤覆盖,使用者已经超过 500万户,农村区域全部行政村通达光缆;互联网普及率 75.4%,无线宽带广泛覆盖,移动通信 4G基站数量已超过一万,基本覆盖主城区, WLAN接入点为 17.02万个,规模处于全国前列;交通、空港、电网、水网、气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 在电子政务的门户应用与服务方面,广州市政府门户绩效水平位居对比的六大城市之首。 广州的网上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业务管理等信息化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 2013年发布的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名。 1.广州开发区 1.1发展现状 广州开发区位于广州市东部,规划总面积 78.92平方公里。于 1984年 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与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施行 “四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设区 30年来,该开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高校、 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机构开展高端领域合作,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了京信通信、三星通信研究院、环亚、 3M新材料、益善生物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吸引全市超过 1/4的高层次人才和 1/3的科研机构,先后获评为国家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国第二个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改革试点园区,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平板显示等 3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同时,广州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全区绿化覆盖率达 39.1%,人均公共绿地达 21.29平方米。 1.2招商方向 “ 6+3”产业集群: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 LED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等三个 500亿级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网游动漫、检测认证、现代物流、地 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积极培育教育培训、生命健康、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星级酒店、商业配套等服务业项目。改善购物消费环境,打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环保新材料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广州新一代通信设备和终端制造产业基地、广州物联网产业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完善一批生物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加速生物技术项目聚集。加快推进数控机床、智能控制、自动化成套设备等关键设备的高端制造业发展。 2.南沙开发区 2.1发展现状 南沙开发区位于广州市南部,于 1993年 5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地处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 38海里,距澳门 41海里,是广州通向海洋的通道,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枢纽节点。 2012年 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南沙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4年 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在内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发展迈入崭新的时代。 南沙定位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政策创新优势明显,已获批 南沙金融创新 15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等政策。产业基础坚实,是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国家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珠三角核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高端示范项目。生态环境良好,拥有滨海湿地、岭南水乡、森林公园等多种生态资源, 2011年获得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金奖。 2.2招商方向 航运物流产业:按照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绿色低碳的目标,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强化高端航运服务,培育和发展航运服务产业,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发展人才中介、资格认证、航运咨询等配套服务,加快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发挥广州港南沙港区综合优势,依托南沙保税港区,建设大型物流基地,打造国际物流产业链。 装备制造产业:利用现有制造业基础,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引进龙头企业。依托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基地和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大岗)等平台,重点发展核电设备、节能环保装备、 数控设备等高端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大型工程装备以及隧道机械设备等重型装备,建设国家重大成套技术和装备产业基地。聚焦高端研发、精密制造和系统集成环节,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 科技智慧产业:积极推进与港澳合作,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基地。引进一批国际著名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专门职业教育。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进制造和创意融合发展。 商业服务业:加快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业,不断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借助明珠湾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重点吸引世界 500强及港澳企业区域总部和央企、国企的总部项目,建设中央商务区。推动商业优化升级和展贸融合发展,大力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地标性商业设施。 旅游健康产业:发展滨海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水乡文化旅游,培育邮轮、游艇等航海休闲旅游,建设医疗、保健产品研发和检测平台,推进医疗科研成果产业化。 3.增城开发区 3.1发展现状 增城开发区地处广州东部,总面积 5平方公里。于 2010年 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 增城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形成香山产城新区、增江高新区、石滩创意区三大功能组团,拥有挂绿新城高端产业集聚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广东省光伏光电产业园、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产业园、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高端商务区、科教生活产业集聚区六大发展平台,培育了总部经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子商务与物联网以及数据服务及云计算等七大产业集群。 增城开发区已成功引进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营运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日立汽车系统生产和研发基地、珠江钢琴集团乐器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 作为珠三角东岸城市穗深港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和广州重点建设的发展平台,增城开发区交通便捷,即将开通的地铁 13号线将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该开发区生态环境好,发展空间大,地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